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一0卷)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210
請看經本,日天子長行第三句:
【須彌光歡喜幢天子。得為一切眾生主令勤修無邊淨功德解脫門。】
這一尊也是日天子,他得的法門是『為一切眾生主』,以這個身分令一切眾生『勤修無邊淨功德』,從這裡成就的。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眾生愛染,漂泊無依。佛德無礙,應為其主。隨修絕染,名淨功德。一行契理,即曰無邊,況其具修耶。」清涼大師在這個地方簡單扼要給我們點出「佛德無礙」,這就說明這位天子是諸佛如來化身,不是凡夫。如果是凡夫,他的地位跟四王天相等,所以並不是很高,我們要著重清涼大師這一句「佛德無礙,應為其主」。這個「主」就是老師,是教主,主持教化的,不是其他的主,主持教化的。眾生煩惱習氣重,這舉出兩個字,一個是「愛」,一個是「染」,染就是著相,染著。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歸納到最後是「慳貪」,所以菩薩修學綱領第一條是布施;布施是放下,放下什麼?放下愛染。不能夠放下愛染,確實在苦海當中漂泊無依,這個苦海就是指六道輪迴。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六道輪迴事有理無,相有性無,所以佛在《金剛經》上比喻作「夢幻泡影」。我們作夢的時間短,幾分鐘的時間,幾個小時,你夢醒了,你覺得那是一場夢。一百年的時間跟無量劫來相比也是一剎那,我們要常常想到,這麼短暫的時間當中何必要造罪業,實實在在不值得。罪業招來的後果、痛苦不堪設想,誰受?自己受,決定不是別人受,多想想!
相宗經典裡面說「我」,我是什麼?四大煩惱常相隨,這是「我」,一切眾生執著的。「我見」是頭一個,什麼叫我見?自以為是;「我愛、我痴、我慢」,四大煩惱常相隨。佛要不給我們說出來,我們哪裡會曉得?聽了佛的話,細細想想果然不錯,所謂的我、所謂的我執,原來就是這麼回事情。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就是被它害了,害我們在六道裡輪迴,無依無靠。六道裡靠什麼都靠不住,沒有依靠,所以佛來作救主、作教主。於是我們明白了,唯一能夠靠得住的是三寶,所以一切賢聖勸勉我們皈依三寶。學佛的人多,三寶是什麼,能搞清楚的人就不多了。大家知道三寶是佛法僧,佛法僧是什麼意思?佛法僧是什麼?再深入一層又茫然無知了,這怎麼行?再要說到皈依,我們是不是真的皈、真的依?皈是回頭,我們並沒有回頭;我們也沒有依靠它,它是真正可以依靠的,我們沒有依靠它。沒有回頭,還是依自己的愛染,這就壞了,這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佛在經上講得好,講的都是真話,你不能夠超越輪迴,你決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事實真相。大家都念過《地藏經》,《地藏經》裡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墮在惡道,地藏菩薩苦口婆心勸導你回頭,這一回頭,離開惡道,生到人間來;生到人間之後,老毛病、老習氣又犯了,死了以後又墮三途,地藏菩薩看了搖頭,怎麼才出去兩天又回來?餓鬼道一天是人間一個月,換句話說,餓鬼道的十二天是人間一年。地獄道時差更大,從前李炳南老居士在大專佛學講座介紹地獄,地獄的一天是人間二千七百年,如果地獄道出來到人道,縱然活上一百歲死了,地獄道看起來幾分鐘,出去幾分鐘他就回來了,你想像這個事情多可怕!墮畜生道的,齊居士跟我們講的故事,那五個人去投胎作豬,菩薩示現給我們看的,絕對不是平常的事情,末法時期現身說法,警告我們。這五個人去投胎,奪胎去的,那個豬懷孕的時候不是這五個人,那五頭豬懷孕的時候是另外別的神識,一出生都死了,他們的神識奪了這個身體,這叫奪胎。如果真正是投胎,我們不曉得,見不到這個事情,這是奪胎。畜生裡面有奪胎,人裡頭也有奪胎,凡是奪胎都沒有受胎獄之苦,他生前的事情記得非常清楚,他不迷惑。如果是投胎到人道裡面來,在母親肚子裡十個月,這十個月佛經裡講胎獄,非常痛苦,那個痛苦把過去的事情忘得乾乾淨淨。所以有些人能夠記得前生的事情,那是奪胎來的,不是坐胎的,坐胎沒這個能力。
種種示現都為我們,都是給我們看,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不可以再執著愛染;再要執著,這一次得度的機緣又當面錯過,這個可惜!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為我們做種種示現,教我們看破,教我們放下,教我們捨棄愛染。歸納起來講:一個是貪愛,都是欲望、貪欲;一個嗜欲,自己的嗜好。這兩種大欲,如果要是不放下,念佛都不能往生。染是著相、染著,愛染都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決定沒有這個東西。什麼是自性?淨宗裡面講的一心不亂,一心就是自性。有愛有染就不是一心,三心二意,一心裡頭沒有。念佛的功夫就是要把這些東西念掉,那就真正的皈依三寶。阿彌陀佛,世尊在《無量壽經》上給我們介紹,他又名「覺正淨」,這個經上諸位都看得很清楚。覺正淨就是三寶;由此可知,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提醒我們要皈依「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覺正淨,西方教主名號當中就具足三寶,是我們真正皈依處。
佛的智慧無礙,德相無礙,所以為一切眾生作教化主。「隨修絕染」,修是什麼?隨是隨緣,諸位要記住,攀緣就沒法子修,隨緣才是修,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一切都隨緣。隨緣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放下愛染,要放得徹底,「絕」是徹底放下,一絲毫都不留,這就叫「淨功德」。從哪個地方修起?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到,從我們自己毛病習氣裡頭最嚴重的先修起。這個東西就是跟大夫治病一樣,這個人得的病不只一樁,很多病,很多病裡頭哪一個病是要命的先治它,其次的慢慢再對治。我們的煩惱習氣很多,哪一條最重,貪心最重先斷貪,瞋心最重先斷瞋,每一個人習氣不盡相同。譬如我們常見到,有人貪財,把財看得非常重,他的修學一定先從捨財下手;有人好名,名看得很重,財他沒看在眼裡,這種人先要放下名,這就是對治的方法。我們自己要時時刻刻檢點,我們在煩惱習氣裡面哪一個最嚴重,哪一種習氣常常起現行,障礙自己的清淨心,障礙自己的淨功德,先要下手把它斷掉。佛菩薩教誨我們只能夠做到開示,大乘經上常講開示、悟入,佛菩薩、老師對我們只能做到開示,他就做得很圓滿;做學生的人要能夠悟入,我們學習也就圓滿。所以聽了開示,你要覺悟,你要能夠契入佛菩薩的境界,佛菩薩境界叫一真法界,這個教學就是圓滿功德。我們看佛菩薩對我們開示做得圓滿,很圓滿,我們自己學習不能夠悟入,辜負佛菩薩,佛菩薩依然不捨眾生,慈悲到了極處;就像布袋和尚所說的「時時示世人」,時時刻刻、在在處處示現給世間人看,可惜的是「世人常不識」,不認識他,不覺悟。
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第一個我們自己煩惱習氣太深太重,第二個外面的環境,一切人事物誘惑的力量太大,所以染愛隨念俱生,隨念增長,如何能得度?說實實在在的話,老實話,佛菩薩所有的教誨,對我們來講,只是阿賴耶識裡頭種個善根種子而已。這個善根種子到什麼時候成熟,那就很難講了。這樣的學佛,我們從無量劫來到今天,生生世世都是學的這個,都是在阿賴耶識裡面種過佛種子;由此我們就能夠體會到,真的是長時薰修。無量劫來生生世世薰修,到什麼時候豁然大悟了,那才叫成熟。悟了,當然你就回頭,不悟是不肯回頭的。但是我們懂得,回頭能夠促成你的徹悟,悟是看破,回頭是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明瞭之後肯放下,你能放下一分,你就多看破一分;換句話說,你多長一分智慧,你少一分煩惱。清涼在這一段註解裡面,講到修行的綱領,「隨修絕染」,說了四個字。真修行,都在日常生活當中,佛法不離生活;信解是講堂裡學得的,行證是在生活當中得到的。修行沒有別的,歷事鍊心,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六根天天接觸,在這裡磨鍊,把稜角統統磨鍊掉。什麼是稜角?愛染是稜角,這是總說;細說八萬四千塵勞煩惱,自私自利,貪瞋痴慢。你不在一切人事物裡面,你怎麼能夠磨得掉?離開一切人事物,你怎麼曉得你貪瞋痴斷了沒有?你自私自利、貢高我慢的習氣斷了沒有?不知道!一定是一接觸外面環境,就曉得了。所以修行在境界裡頭修,離開一切境緣,沒地方修。境緣裡面有順境、有逆境,這是物質環境,人事環境裡面有善緣、有惡緣,統統都是染污。善惡、順逆都是染污人心,統統要絕掉,要放下,要捨離。
凡是幫助我們放下的,那是善知識,那是佛菩薩,那是我們的大恩大德。所以許多同修不了解,我在一生當中為什麼特別感激韓館長。我從老師那裡明瞭這個道理,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李炳南居士,我從他們這裡明白這個道理;可是真正鍛鍊修行,韓館長成就的。我跟她在一起三十年,她沒好臉給我看,當眾罵我,所以跟到我的這些出家人對我沒信心,都說我只會講經,除講經之外,一無所能;被館長罵得一文不值,所以他們對我沒信心,覺得我一無是處,他不知道我接受館長的磨鍊。我在老師那裡學到東西,不是館長這種毒辣的手段,我的習氣怎麼能磨掉?智慧怎麼能現前?她是西方極樂世界來的,逼著我非放下不可,非隨順不可。我們是凡夫,習氣很重,可是我感激,我願意接受,我才有成就。如果換一個人,你有什麼了不起,護持我的人多得很,你這麼凶巴巴的,算了,我到別的地方去。真的,找我的人很多,但是別人尊敬我、奉承我,我跟他就完了。要找一個狠的人,毒辣的手段對你,我們的毛病習氣才修得掉。所以我們修學環境要懂得選擇,這對我有利,決定沒有害處。這個道理,現在懂得的人少了,太少太少了。所以韓館長對我那種態度,別人看到都不平,我感恩,我能成就;別人念怨,他不但沒有成就,還造罪業。功德都在一念之間,一念順從佛菩薩教誨,無量功德;一念隨順自己煩惱習氣,無量的罪業。一個人的一生成就得來不容易,這就是你要有智慧,你要明瞭,決定不能夠愚痴。別人找我麻煩,實在講,我今天想找一個人找我麻煩的話找不到,韓館長走了之後找不到!理事境緣都要懂得,在這裡頭斷貪瞋痴成戒定慧,轉貪瞋痴為戒定慧。我今天對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只有一個感恩的心,真誠感恩之心,我成就在此地。老師依靠佛菩薩的教誨開示於我,一切眾生幫助我修行,把我無始劫以來妄想分別執著得以修正過來,與佛菩薩的教誨相應,這叫功德,這是淨功德。
清涼下面說,「一行契理,即曰無邊」。菩薩在此地令一切眾生勤修無邊淨功德,而清涼告訴我們,一行契理就叫做無邊,這個話怎麼講法?理就是性體,性體沒有界限,當然就無邊。換句話說,不契理就是與性德不相應,與性德不相應,換句話說,一定是與煩惱相應。煩惱有邊際,妄想有邊際,分別執著都有邊際、都有界限、都有範圍。所以只要一念一行與自性相應,都是無量無邊;一一法皆通達自性,一一事、一一相無一不通自性,所以法門無量無邊,關鍵就在「契」這個字。「契」在密宗裡面講叫相應,梵語稱「瑜伽」,瑜伽就是相應,就是此地「契」的意思,與自性相應不相應。這個說法恐怕諸位還不容易體會,我們換個名詞,淨宗裡面講一心,一心就是理,一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你能不能與一心相應。只要與一心相應,無邊淨功德;你要是與三心二意相應,你的功德就有限,功德就不大。我們要問,哪些人與一心相應?一行契理?在《華嚴經》講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都契理,都是一心。一心為什麼還有四十一個不同的階級?一心裡面還有淺深差別不同,統統是一心,統統是見性。所以古人的比喻,比喻得好,圓初住的菩薩見性就像晚上的月亮、月牙,初二、初三的月牙,那個光雖然很弱,它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如來果地上像十五滿月。你總不能說,滿月這個光是真的月光,初三、初四是假的,不是假的!是真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像月光一樣,真的是月光,絕對不是假的;但是他沒有圓滿,所以叫分證佛位,那是真佛,不是假佛。我們講如來果地,那是究竟圓滿佛,好比是十五的月亮;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好比是初二、初三到十四的月光。這個比喻比喻得很好,我們從這裡去體會,統統契理。
理是什麼現象?理是平等相。佛給我們講十法界,十法界最重要的一個因素,當然因緣無量無邊,無量無邊因緣裡頭哪一個最重要?佛說,佛心是平等心,所以諸位要曉得,圓初住菩薩就平等心了。菩薩是六度心,這是什麼菩薩?天台六即裡面相似即菩薩,是六度心,不是用真心。相似裡面包括了,要是在十法界裡面,十法界裡的佛、菩薩、緣覺、聲聞都是屬於相似即。六道裡面,出不了六道,修行的功夫也有幾分相應,觀行即;我們常講,功夫有一點得力,是觀行即。觀行即,用淨土宗的話來說,就是煩惱可以控制,我們持名功夫得力,把煩惱伏住了,叫伏煩惱;沒斷,伏煩惱。觀行位中,如果不是念佛求生淨土,不能超越輪迴,還是在輪迴裡頭受果報。相似位,行!相似位超越輪迴,出不了十法界。
所以我們要真幹,不真幹不行,真幹在哪裡幹?就是在一切順逆善惡境緣當中去鍛鍊。人家恭惟我們、讚歎我們,沒有歡喜心,歡喜的表情是待人的禮貌,心裡真的生歡喜心,完了,你被境界轉了;別人侮辱我們、陷害我們,決定沒有怨恨心,這叫修行。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無量壽經》經題太好了,一切時一切處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心,你是在真修行,真功夫,你真成就了。順境、善緣,你要生歡喜也愛染,你就墮落了。所以別人對我們的供養,我們自己要想想有沒有能力去接受?什麼能力?不生愛染,你就可以接受。如果生愛染,你要接受,你就被人害死了。那個供養你的,叫你生歡喜心,叫你生愛染,那是羅剎、是惡魔,不是菩薩。果然能夠不生愛染,可以接受,為什麼?在這裡頭成就清淨平等覺。逆緣、逆境、惡人,你也要能夠不生愛染,你能跟他相處,要接受他的磨鍊,決定不生怨恨心。為什麼?把我們瞋恚、愚痴的煩惱在這裡磨盡了。所以真正修行,《華嚴經》上擺出的樣子給我們,善財童子給我們做示範。他的名號為什麼叫善財?「善」是表示他有善根,「財」是表示他有福德,有智慧、有福德。隨修絕染是大福德相,我們在《感應篇》註解裡也讀到過,《了凡四訓》裡面說得更清楚、更明白,受侮辱不怒不怨是大福德相,受寵若驚是大福德相,這是在順逆兩種不同的境界。如果在順逆境界裡面,心能夠到清淨、平等、平和,這個福德是圓滿相。所以如來果地上,我們讚佛福慧二足尊,怎麼圓滿的?他處在順逆境界是清淨平等心,這個福慧圓滿,福慧無邊,沒有邊際,稱性,充滿在虛空法界裡面。一行如是,行行皆如是。
後面說,「況其具修耶」。具修是講菩薩無量無邊的行門,可是佛在這個經上跟我們講的原理原則: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任何一行只要稱性,自自然然圓融含攝一切行,一條都不漏。正因為如是,所以古德講「一經通一切經通」。什麼時候才叫通?見性叫通,不見性沒通,通的標準是見性。什麼是見性?我們講一心,你只要得一心就通,二心就不通。淨宗裡面叫一心,禪宗裡叫見性,教下叫圓解,名稱不一樣,一樁事情,一個理,在此地叫契理。一行契理,行行契理,無量無邊的功德就現前,何況具修?這個地方的具修,簡單的說,六度具修,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實在講修持功夫不得力,把這句話疏忽了,老生常談,不足以為奇,哪裡曉得十方三世所有菩薩圓成佛道,都是修這六條。布施,布施什麼?布施慳貪。六度: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惡業,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般若度愚痴。慳貪、惡業、瞋恚、懈怠、散亂、愚痴是我們的大病,佛用這六個方法對治我們的毛病,我們要不用這個方法,你還有什麼方法能把你的毛病治好?佛開這個方子,你想想看你要不用,你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子?十方三世所有的菩薩都不敢違背,都要遵循這個方法,把自己無始劫的煩惱習氣斷掉。你要能不用這個方法,想到更高明的方法,那你比佛高一等,佛不如你。所以我們不能夠遵循,就決定不能夠得度。
念佛人要不要修六波羅蜜?要修!不修不能往生。你念佛念得功夫再好,貪瞋痴慢不斷,決定不能得生。淨宗雖然講帶業,只能帶舊業,不能帶現行;絕對不是說,一面念佛、一面罵人也能往生,沒這個道理。《無量壽經》,我們最近正講到第十八願,十八願末後「唯除五逆,毀謗正法」,這個不能往生。剋實而論,五逆不謗法還能往生,謗法決定不能得生。今天謗法的人多,我們常常看到,出家、在家,自己謗法自己不知道,愚痴到極處。怎麼說謗法自己不知道?戒經裡面「自讚毀他」,我修淨土,淨土第一,哪一個法門都不如我,這是謗他。自己可以讚歎自己,決定不能夠毀謗別人;我這個法門第一,你那個法門也第一,佛在經上講,哪個法門都第一,沒有說第二的。我們今天講淨土殊勝,是對我們根性來講,不是法門,「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眾生根性不平、根性不等,所以你要選擇法門;但是你沒有選中的法門,決定不可以毀謗。自讚毀他,菩薩戒裡頭,《瑜伽菩薩戒本》裡面列入重戒,可是今天有意無意造這個罪業的人不少!我們要清楚、要明瞭,否則的話,經是白念。對待別的宗派、別的法門,唯有讚歎。
早年,說這個話二十多年前了,我在香港講經,聖一法師邀請我參訪他的道場,他是禪宗道場,非常稀有,在大嶼山的後山,沒有路,到他那裡去要走路,大概要走四、五十分鐘,山上小路。我去看的時候,那邊還有四十多個人,在禪堂裡坐禪,我看到非常感動。聖一法師請我在禪堂裡面講開示,我沒有參過禪,但是學了一點口頭禪,口頭禪可以讚歎,這是禮貌。學講經的法師一定要懂得,到人家道場一定要讚歎人家,人家請你講開示,開示講什麼?讚歎法師,讚歎所修學的法門,讚歎參學的大眾。所以要記住,「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佛法才能興旺。所以我們讚歎禪宗的法門,讚歎領導的法師,讚歎參學的大眾。我們辭別下山的時候,有跟我一道去的同修問我:法師,禪這麼好,你為什麼不修?你為什麼念佛,不去參禪?我回過頭告訴他,我的根性不夠,不是禪宗的根性。也就是說每個人的根性不相同,他們修那個法門能成就,我修那個法門不能成就,所以我只有退回來,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想想這個法門還能成就。十年前我到新加坡,演培法師請我到他的講堂裡面跟大眾講開示結緣,也有不少同修跟我去,讚歎演培法師,讚歎彌勒淨土,演培法師修彌勒淨土的,所以我們對彌陀淨土一字不提,一定要懂得。人家在那裡教了那麼多年,要堅定他們的信心,請我們去講演,我們幫助他,幫助他的聽眾,對於他的師父有信心,對於他所修學的法門有信心,我們不能破壞。古德常講,「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現在有很多地方,為什麼不敢請外地法師來講演?法師不懂這個規矩,一來講演就破壞,就來批評,大家在這裡修了不少年,聽他這一鬧,信心都動搖了,這罪過!所以這些法師沒有師承,老師沒有教過他,他不懂;如果有好老師教過他,決定不會犯這個毛病。就是看你會不會說話,會不會說法,會不會講話,你有沒有老師指點過你、教導過你,一看你的行為舉止就知道了。過去李炳南老居士教過我們,我們懂得這些禮節,懂得這些道理,所以你才受人家的歡迎,人家歡喜請你,你決定不會破壞道場。
所以對於其他的法門,只有讚歎,絕無毀謗,對待自己所修的只有謙虛。《華嚴經》五十三參就是這樣教給我們的,每一位善知識,自己謙虛,讚歎別人,沒有一個是自以為是、批評別人的,沒有!我們也常常遭受別人的批評,言語上的,錄音帶,文字上的在報紙、在雜誌,對我們的批評,許多同修拿來給我看,我不看也不聽,決定不辯駁,決定不去答覆,我們只存一個恭敬心就行了。我為什麼不聽不看?不想染污;你聽了看了,你心裡就被污染;不聽不看,心多清淨!清淨心裡面真誠恭敬禮敬諸佛,他也是諸佛如來。為什麼會做錯事情?那是一時的誤會,可以諒解的,可以原諒的,何必去計較?我們要真修,真修就是要斷這些煩惱習氣,不可以隨順凡夫知見,我們要隨順佛陀的教誨。這叫真正皈依,我們有依靠,決定不可以感情用事,捨棄對三寶的依靠。諸位要曉得,我們如果放棄對三寶的依靠,決定是依靠妖魔鬼怪,那你就錯了。《楞嚴經》上「清淨明誨章」很多同學讀過,「清淨明誨章」裡面給我們顯示,什麼是妖,什麼是魔,什麼是鬼,什麼是怪,不能隨順,隨順自己決定要吃虧、要上當。佛跟魔都在我們周邊,實際上外面境界無佛亦無魔,平等真法界。佛跟魔從哪裡來的?是我們一念覺迷來的;一念覺,周邊環境全是佛;一念迷,全是魔。一念覺能不能成就?念佛能成就,不念佛充其量的成就,那個一念覺達到最高,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怎麼樣?一真法界要把覺跟迷都放下,才能到一真法界。為什麼?你還有個覺,覺還是個麻煩事情,覺也不可以要。所以到一真法界是迷悟不二,你迷悟還是二法,你還有覺有迷,你還是二法,二法不能突破十法界;到二邊不住,中道不存,這個時候突破十法界,入一真法界。宗門裡面講「向上一著」,這就是向上一著。
所以理我們明瞭,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事一定要在境緣當中去鍛鍊,這就是行證,這樣才能真正成就「無邊淨功德解脫」。所以我們遍觀華嚴會上每一個人所證得的解脫門,解是放下,現在人講解放,把什麼解放?妄想分別執著解放,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這就成佛了。門是門路、門徑、方法,用這個方法斷除見思、塵沙、無明煩惱,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這叫解脫門。他用的是什麼方法?得為一切眾生教主,令一切眾生勤修無邊淨功德。《金剛經》上有一句話,我們可以拿它來做總結:「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這是淨功德。我們今天困難是在修一切善、著一切相,我們沒有辦法離相;離相就對了,那是菩薩心;著相還是輪迴心,依舊造輪迴業,所以這一生得不到結果。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