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六三卷) 2000/2/13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263
請看「世主妙嚴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眾,鳩槃茶王長行,第五句:
【可怖畏鳩槃茶王,得開示一切眾生安穩無畏道解脫門。】
這一句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提示,「世間惑苦,可畏不安,菩提涅槃安穩無畏,萬行為其因道,則畏滅果成矣」。清涼的解釋,文字雖然不多,說得很清楚。鬼王的名號「鳩槃茶」,我們也可以稱他是鬼王,也可以稱他是天王,他是在天與鬼之間的。第一尊是增長鳩槃茶王,就是四天王裡面南方天王,南方增長天王,他們都是屬於一類的,我們今天講他屬於一個族群。他的名號叫『可怖畏』,這個名號是特別提醒我們很恐怖、很可怕,什麼事情值得我們怖畏?清涼大師在註子裡面給我們說出來,世間的惑與苦。說惑、說苦,當中還有一個業,惑業苦,它不是漏掉,它是省掉,省略掉,我們看起來一定就懂得。
六道眾生迷惑造業,感受苦報,這是可畏、可怖。迷惑是沒有能力辨別真妄,沒有能力辨別邪正,邪正比真妄低了一級。宇宙之間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佛講到究竟處,告訴我們性是真的,相是虛妄的。性是能變,相是所變,能變是真實的、是永恆的,所變是暫時的、是幻化的。能變的是自性,這是真的,我們要認識。自性,佛說這一樁事情的名相,在佛經裡面說了幾十種之多,佛何以說這麼多名相?這個意思就是教給我們,不要執著名相,名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只要懂得這個意思就行了,「依義不依語」,佛這樣說法用意很深很深。
我們現在生活的空間擴大了,與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族群交往的機會多了,愈來愈頻繁。同樣一個意思,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它就有不同的名詞。譬如我們這一次過年,我們舉辦了一次世界和平祈禱大會。「和平」這兩個字,我讓同學們蒐集,不同的語文,和平兩個字的寫法、讀法,同學們給我蒐集了二十六種。二十六種不同的文字,意思都是一個和平,意思完全相同。所以佛說法的深義我們就懂得了,依義不依語,意思是一樣的,隨便你怎麼說法都可以,不要執著。你說錯了,我這個是對的,那永遠官司打不清,永遠都變成在爭執。依義不依語,問題就化解了。
佛對於自性說了幾十種名詞,真心、真如、佛性、第一義諦,都是講這樁事情,這是說真的。如果我們認得真的,那個妄的,你就真正明瞭了。我們今天大家都曉得這個虛妄,為什麼放不下?是因為你沒有認到真實,認到真實,妄的就放下了,「真」沒認得。真的認得了,在佛法裡面講叫法身大士,你不是普通人,是聖人了。不是小聖,是大聖,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的人當然放下,為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我要能變,我不要所變;我有能變,喜歡變什麼就變什麼,這就自在了,所變的你才放下。我們今天就是不明瞭這個道理,不認識能變的,所以所變的我們就執著當作寶貝,怎麼也不肯放下,這個道理在此地。像我們舉個簡單比喻來說,我們吃桃,小朋友拿著這個桃好吃,你叫他送給別人,他不幹,他很執著,他放不下。桃從哪兒來的?桃樹上長的。人家得了桃樹,桃摘下來就可以送人,就可以布施。樹是我的,樹是能生,桃是所生的。
我們要掌握到能生能變,那所生所變太自在了。誰認識?法身大士認識,他明瞭,所以他永遠離開怖畏。我們一般世間人最害怕的事情,害怕什麼?害怕不活。為什麼對於一切物質種種這麼執著?因為我要依靠它才能活,離開它我就不能活了,他怖畏的是這個,所以怖畏的根源我們要知道。如果你要是見到性,你才曉得沒有生死,生死是幻相,不是真的是假的,於是乎你就不害怕,不會再貪生怕死。不貪生,不怕死,還有哪一樣放不下?然後才懂得,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性所變現的,於是身相自在了。經上所說的,諸佛菩薩、法身大士隨類化身,他要得這個身自在,想得什麼樣的身他就現什麼身,想得什麼受用他就示現什麼受用,都是自性裡變現的。
也許同學們要問,既然自性變現,諸佛菩薩、這些大聖大賢都是見了性的人,為什麼不現大富大貴?為什麼要示現那麼樣貧窮、那麼樣困苦?這道理在哪裡?這個道理在世間苦人多!因為世間苦人多,要示現清貧,安慰貧苦之人,勸導富貴之人放下。你自在,你不如我自在,這個教化用意很深很深。佛現不現富貴?現富貴,天上就現富貴,天上人大家都富貴,我比你還富貴。世間貧苦的人多,我比你還貧苦,這就叫大自在。他現大富貴他並沒有樂受,他現極貧困他沒有苦受,我們凡夫有苦樂憂喜捨的感受,他沒有,他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是平等的,永遠是自在的。
佛法教學最後的目的,是要教你提升到這個境界;但這個境界不是我們短時間能夠成就的,所以佛才把教學的水平降低。我們在四教、五教裡面所讀到的,釋迦牟尼佛成佛,示現成佛第一部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是佛在定中講的,我們世間人看不到,只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哪裡知道他在那裡講經?他在那裡開這麼大的法會?經典裡面記載二七日中講的,也有說三七日中講的,二七是十四天,三七是二十一天,講出這一部圓滿的大經。這個大經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說了多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六百年,龍樹菩薩出現在世間,龍樹菩薩示現得非常聰明,我們中國人所講的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他有這個本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學生們整理會集成為書本,我們今天稱為《大藏經》,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叢書。一直到今天還是最大的一部叢書,沒有任何書籍能夠跟它相比,龍樹菩薩三個月的時間全部讀盡了,覺得世間東西他都學完了,於是生起大我慢,貢高我慢,現在人說值得驕傲,目中無人了。大龍菩薩看到了,把他接到龍宮裡面去,龍宮裡面藏著有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時候講的《華嚴經》,讓他來看看,他一看到這一部經,貢高我慢的念頭立刻就消除了。佛講這部經有多少?他說,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釋迦牟尼佛二七日中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
我們過去總以為,佛講的大千世界大概是一個銀河系,一個銀河系已經就非常可觀了。黃念祖老居士說,他說一個銀河系是佛經上講的一個單位世界,不是大千世界。如果要是依他這個話來講,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銀河系?十萬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大千世界。比喻裡面說把大千世界磨成微塵,一個微塵算一偈;古印度人計算文字跟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計算單字,這一部書有多少字,印度人不是的,印度人算句子,四句不管句子長短,四句就叫一首偈,就叫一偈,他用這個做單位。這有多少個四句?十個大千世界磨成微塵,你就想這一部書多大,我們地球沒有辦法容納。
佛何以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說出這麼多、這麼大的分量?佛法告訴我們,時間不是真的是假的。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實的,都是虛幻的,所以一剎那可以擴展為無量劫,無量劫可以濃縮成一剎那,這是不思議的境界,我們凡夫沒有法子想像的。時間不是真的,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的,我們在唯識《百法明門論》裡面看到,它把時間跟空間都歸納在不相應行法裡面。不相應行法一共有二十四類,什麼叫不相應?我們現在人說的話,叫抽象概念,它不是事實,是抽象概念。時間跟空間用現在人的話來說是抽象概念,在佛法裡面叫不相應行法,所以沒有長短,長短是從你概念裡面生的。我們生活得很苦的時候,就度日如年,就感到時間很長;歡樂的時候感覺時間很短,一下就過去了。我們從這裡能夠體會到,時間長短是從你概念裡面生的,它不是個真的東西,不是實在的。所以佛能將長時間濃縮成短時間,二七日中,三七日中,從從容容說出圓滿的教學,我們佛家講是圓滿法輪。現在因為法輪功,搞得我們混淆不清,咱們換一個名詞,不要用法輪,圓滿的教學。
龍樹菩薩看到這樣子,這就呆了,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了。他說,這一部經閻浮提眾生沒有能力接受;這講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人能夠接受。再看還有中本,中本大概是節要,大經的節要,看了分量還是大,我們還是沒有能力學。再看下本,下本是什麼?大概像目錄一樣,他看到很歡喜。下本是綱目,這個東西有點類似我們中國歷史,我們拿這個來做比喻大家好懂。中國的正史,現在是二十五史,大概總共三千多卷,我們要放這個櫥子,大概是一個櫥子能放得下。中國一部歷史,我們感覺得分量太多了,這個恐怕很難讀。難讀有簡單的,《資治通鑑》就比較簡單,擺起來大概是我們這裡一格,這就濃縮很多了。《資治通鑑》雖然是簡化了,可是還是不便於初學,所以古人對初學編中國這一套歷史,編了一套教科書,叫《綱鑑》。《綱鑑》就簡單了,現在精裝本三本。
我們今天讀的《華嚴經》,是龍樹菩薩從龍宮裡面帶出來的,什麼本子?就像《綱鑑》一樣,目錄,每一句就是一個標題,內容非常豐富。所以這一部《華嚴》經本,展開來細說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今天濃縮成這個樣子,成這種本子。他將下本《華嚴》,十萬頌、十萬偈,四十品,帶到人間來,所以我們世間才有《華嚴經》,《華嚴經》是這麼來的。因此現代人不相信,現代人說這是龍樹菩薩造的,不是佛說的。現在人不相信有龍宮,認為這是神話,這個是沒有證據的,這是個神話。可是我們細細看看,如果《華嚴經》果然是龍樹菩薩造的,那龍樹菩薩就成佛了,完全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我們要相信。現在有些小乘他們反對,說大乘非佛說,反對的音聲,反對的浪潮,源源不斷。佛法修學完全在乎自己,所以一定要善根福德因緣。善根能信,能接受,能相信,能夠理解,這是善根;福德是肯做,肯依教奉行,這是福德;有沒有機緣遇到、接觸到,這叫因緣。沒有這三個條件,縱然遇到了,也等於沒有遇到。所以要能信。
到底有沒有龍宮?有沒有大龍菩薩?我們相信的人是肯定有,世間我們凡夫不能理解的問題太多太多了,你不能說沒有見到就否定它沒有,這個太武斷了。實在說明明見到了,你也不敢說它真有。我們的六根靠不住,見聞覺知都靠不住,如果堅持相信我們自己六根的能力,決定搞六道輪迴。佛在經上勸導我們,到什麼時候才相信我們自己?證得阿羅漢果之後,你才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的看法,你的想法。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佛就肯定我們的想法看法全是錯誤的。佛說這些話,我們聽了有什麼樣的反應?現在大多數人聽佛這個說法,搖頭,佛說這個話太武斷了。真正修學契入這個境界的人,聽到佛說這個話,點頭,相信。
在理上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華嚴》、《圓覺》說得更好,「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從理上說。從事上講,六道凡夫迷失了自性,不是你沒有智慧、沒有德能、沒有相好,你有,你迷失了。迷失之後就變成無明,我們現在人講妄想;有妄想,更深一層就有分別、有執著。在佛法裡面講無明、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是分別,見思煩惱是執著。因為有了這些東西,所以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換句話說,三途、六道、十法界是虛妄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講得很好,「如夢幻泡影」。真實的,那是一真法界,那是真的,永恆不變。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淨土經裡面看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那是真實的,那是不變的。
如何我們能夠證得真實,見到真實?佛說得很簡單,心真境界就真,心妄境界就妄,境隨心轉。我們今天用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妄心,現出境界是虛妄的。如果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的真心就現前,境界就轉變,就是一真法界。由此可知,無量無邊的境界,正是現代科學家所說的不同維次的空間,跟佛所說的一對照,我們就明瞭。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此地,不是別的地方。就好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電視有幾十、幾百個頻道,所有畫面在哪裡?都在這一個螢幕上。你播哪一個頻道現哪一個畫面,十法界的畫面都在這一個框框裡頭,沒有離開。十法界依正莊嚴,那就好比不同的畫面,頻道在哪裡?頻道在我們的念頭,諸位細細去想想這個道理。
佛告訴我們頻道是虛妄的,畫面也是虛妄的。頻道是虛妄的,《金剛經》講「三心不可得」,這就說明能變的是虛妄的,所變的是境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不是真實的。都不是真實的,你要執著它是真實的,你還要想得到它,錯中之錯!你知道一切是虛妄,所以菩薩修行看到老虎餓了,能夠捨身去餵牠,他知道是虛妄,這不是真實的,這個身餵了老虎,另一個境界又出現了。換句話說,我們看電視換個頻道,有沒有生死?沒有生死。捨身受身,覺悟的人換個身體就像我們換件衣服一樣,衣服髒了,脫掉換一件。覺悟的人捨身受身就跟我們換衣服一樣,沒有恐怖,沒有顧慮,歡歡喜喜換個身體。
諸佛菩薩在六道十法界裡頭度眾生,我們看到像《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就好像我們到哪個場合,應該穿什麼衣服我們就穿那一件去,就這麼樣的自在,來去自如,一絲毫障礙都沒有。想來就來,想去就去,生死自在,應化自在。我們今天為什麼變成不自在?我們被業力所束縛了。業力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叫業力。所以本來是自在的,現在變成不自在。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無非是轉業力成願力,我們從這裡轉。怎麼個轉法?許多人問我,我也常說,從堅固執著自私自利這個地方開始轉,轉成大公無私,轉成為一切眾生。我們迷的時候,我們得這個身體,一切都是為我,一切都為我這個身,念頭一轉,我到這個世間得這個身來幹什麼的?身為一切眾生服務的,那就是佛菩薩了。佛菩薩現身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一切眾生得這個身是一切都為我這個身,你說糟不糟糕!錯就錯在這裡。
「我」沒有這個身,我這個身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我」在哪裡?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我,這是佛知佛見。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我,我這個身要為「我」服務,他把真的「我」找到了。真的我是一切眾生是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我,這個身才真正為我服務。不是為人,我跟人對立,那要是套六祖惠能《壇經》上的話,我人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們想想這個話的味道。所以什麼叫佛法?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這是佛法。你在這裡頭分自、分他,這就迷了。所以覺悟的人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們想想離妄想分別執著是什麼樣的境界?那就是大徹大悟的境界。
也有很多人問,覺悟是什麼樣子?覺悟的樣子說不出來,覺悟的樣子就是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渾然一體。大乘經上有說覺悟的樣子,佛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那是覺悟的樣子,覺悟的樣子是共同一法身。這一句話就是我們現在所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共同一法身是一體,我們怎麼能不照顧一切眾生?照顧一切眾生,是照顧自己,不是照顧別人。現在人這麼吝嗇,堅固執著,他把人跟我分成兩段,那個不是我。左手有災難,右手決定不肯幫忙,為什麼?那不是我,這才是我,這不是我,這叫迷惑顛倒。
佛家講慈悲,為什麼叫「同體大悲」?你想這是什麼意思?同體,佛與十法界一切眾生同體,所以他那個大悲心是自然生起的,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條件,沒有條件。照顧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沒有條件。什麼理由?沒有理由,沒有條件,一體!不是一體,那才叫有條件,才叫有理由,問什麼理由、什麼條件。一體,有什麼條件、什麼理由?我們右手不幸受了傷,左手趕緊去幫忙它,你問它什麼條件?什麼理由?佛的語言,實在講,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沒有法子體會。為什麼不能體會?迷了。怎麼迷的?過分的執著自己。
這個世間有人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這句話說得不無道理。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很喜歡歷史,二十五史從頭到尾翻了一遍。有人問我歷史上講的是什麼?歷史講的是人類生活的經驗,如果從迷惑顛倒裡面來說,那說得很不好聽:狗打架。你爭我奪,到後面怎麼樣?一場空。如果從正面來看,它給我們智慧,給我們啟示。你能夠了解過去,你就能夠知道現前的狀況,你就知道怎樣應付目前的狀況。史實,它提供我們經驗。從經驗當中我們領悟到,打架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從這個地方要覺悟。為什麼?打了幾千年,問題還是沒解決。什麼能解決問題?王道才能解決問題,霸道不能解決問題。王道是什麼?佛法裡面講,真誠的愛心。
我們學了佛之後恍然大悟,佛法解決問題了,怎麼見得?華藏世界沒有問題,那麼大的世界,那麼多的眾生,彼此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解決問題了,極樂世界沒有戰爭,極樂世界沒有人造惡業,極樂世界人人都能夠互相尊敬,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沒有問題了,王道!所以我們今天的世界,要想解決這個世界的問題,要能夠使地球永遠安定和平,人民都能夠幸福快樂,要聖賢的教誨。七十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講的話,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只有大乘佛法與孔孟學說,對!
二十一世紀是個什麼世紀?湯恩比為什麼不說以前、不說以後,單單說二十一世紀?二十一世紀是科技發達、資訊發達、交通便捷的一個世紀,地球上生活的這些人關係密切了,互相往來頻繁,接觸頻繁,要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大家住在一起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要靠孔孟學說,要靠大乘經典的教誨,特別是《華嚴經》。所以從前方東美先生晚年,在台大、在輔仁大學博士班開課,他就開《華嚴》,這些真正有遠見,真能解決問題。
儒、佛都講求破迷開悟,什麼是迷?自私自利是迷;什麼是悟?捨己為人是悟。人人能夠捨己為人,天下太平了。每一個人顧到自己利益,像孟子所說的「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今天這個世界上下交征利,地球危矣,那個危矣是世界末日就到了。每一個人都在爭利,還得了嗎?爭名奪利,不得了!人人都能夠放下名利,天下太平,自己真幸福。名利放不下,你想想看,他心裡頭多麼憂慮、多麼煩惱。諺語常說「憂能使人老」,老、病從哪裡來的?都是放不下名利來的;名利放下,人就不老了。每一個人都想自己健康長壽,偏偏不走健康長壽之道,走衰老、多病、短命之道,那有什麼辦法?沒話好說!
佛教給我們這個道理我們要曉得,世間人之畏懼、苦難根源從哪裡來的?離苦得樂,樂又從哪裡來的?大師在這裡說「菩提涅槃安穩無畏」,這是真樂。什麼叫菩提?什麼叫涅槃?這些話很難懂,古人的註解也不好懂,我把它換一句話說,大家就好懂了。菩提是看得破,涅槃是放得下,這樣解釋你就好懂了。符不符合菩提、涅槃的本意?本意就是如此。菩提是智慧,古人翻譯翻成「覺」,菩提是覺,看破就是覺,看不破就是迷;涅槃翻作「滅」,苦集滅道,滅就是涅槃,滅什麼?滅煩惱、滅生死,生死、煩惱都沒有了,這叫涅槃,放下就沒有了。你們想想看怎麼滅煩惱,煩惱是什麼?煩惱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人我是非,你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不就涅槃了嗎?我講這個話好懂,大家容易學,這些名詞不太好懂,古人的註解你看看不懂,不懂它的意思,看那個註解愈看愈麻煩,其實很簡單,看得破就是菩提,放得下就是涅槃,安穩無畏。
你把生死看破就沒有生死,生死也無畏、也歡喜,知道真實的狀況,真實的狀況沒有生死,人的生死換一個境界而已。所以明白事實真相的人修善積德,他將來轉變換的相愈轉愈好;不曉得事實真相,只圖眼前的名聞利養,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他將來來生轉世的時候愈轉相就愈差。人相轉成畜生相,轉成餓鬼相,轉成地獄相,愈轉愈往下墮落,這就是迷惑的人;明白的人,愈轉愈殊勝。《無量壽經》大家念得很多,常常念,《無量壽經》上有比喻,那個比喻我們要常常想到。它比喻,譬如世間一個貧窮的乞丐站在帝王的旁邊,這兩個相很明顯的你就能夠看出來,不成比例;人間的帝王如果跟忉利天王站在一起,人間帝王就像乞丐一樣,忉利天王像個國王;忉利天王要跟夜摩天王兩個比,忉利天王就變成乞丐。比到最後,大梵天王福報最大的,跟極樂世界往生的人比也像乞丐一樣,說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人那個福報之大,相好光明,大梵天王都不能跟他相比。這就是我們明瞭這些事實,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如何爭取真實光明美好的前途。這一生當中短短幾十年,算得了什麼!但是這短短幾十年是我們苦樂關鍵的所在,你是願意把自己往上提升,還是給自己往下墮落?
佛在經上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你就有機會把你自己向上提升。這個緣,緣就是我們現在人講的機會,不容易遇到;既然遇到了,最要緊的「信佛」!我們今天雖然都叫佛教徒,相不相信佛?不信。我過去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習的時候,我在他會下前後十年,我接受他教誨一年三個月,我出家的因緣成熟了。我出家因緣是遵守章嘉大師的教誨,我曾經跟大師說過,大師勸我學佛,他曾經問過我,問我人生在世要做些什麼?我回答他,人生要為社會大眾服務,幫助苦難眾生。他點頭說好,他說要達到這個目的,學佛比從政好。他說從政如果你一個錯誤的政策,你會害很多人,他說佛法裡頭有百利而無一害,我聽這個話很受用,所以決定走弘法利生的道路。然後老師告訴我:好!你下這個決心很難得,但是你不要去找師父剃度。奇怪了,想出家不找師父剃度,那怎麼出家法?他告訴我:你要找師父剃度,那個師父不肯給你剃度,你不就生煩惱了?我一想沒錯,是。我說:那怎麼辦?他說:你求佛菩薩,你有一顆誠懇的心求佛菩薩,佛菩薩有感應。他教我這個方法,所以我發心出家放在心上,沒有說出來,也不跟任何人講。
果然到時候有出家的法師來找我,請我出家。我說:奇怪了,還居然有人來找我出家。找我出家,我沒答應他。以後又來了,兩個月當中來了九次,這個很誠懇,所以我才答應他。我出家是師父派人來請我,請了九次。我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才同意。這是求感應,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自己用不著操心。自己操心就會有煩惱,佛菩薩安排多自在!所以我出家就沒有想受戒,為什麼?等佛菩薩,等感應。我出家兩年之後,才有人請我去受戒。那個時候受戒還要繳錢、繳費,不像現在是免費,還有供養。我們那個時候,出家受戒的費用要繳五百塊錢,五百塊錢在那個時候是很大的一個數字,有人替我出錢,有人來請我去受戒,我才去了。所以全是被動,不是主動,這都是章嘉大師的教誨。所以要信佛,一定要依教奉行;你不信,隨自己意思去做,麻煩就大了。
佛教菩薩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六個原則、六波羅蜜,我們有沒有依教奉行?第一個布施,用現在的話說為大眾服務,我們是不是真心為大眾服務?見到別人有需要,不要人家開口,我們有多少力量就要幫多少力量的忙,盡心盡力幫助他。世間人確實自古以來常說善財難捨,好不容易辛辛苦苦賺來的,哪有那麼輕易就送人?這就是不曉得一個道理,你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你怎麼賺來的?前生布施的。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你前生布施得多,你這一生得的就多;你前生布施得少,你這一生得的少;你前生布施得很痛快,你這一生賺錢很容易,不操心,錢源源不斷就來了;過去布施布施得很苦,很不容易送出去,送出去又後悔,你這一生還是能賺得來,賺得很辛苦;就這麼個道理,佛在大小乘經論裡講得很多。我們明白了,我們這一生生活過得非常艱苦,知道什麼?前世沒有修財布施,所以生活這麼艱難、這麼困苦。
我在台中求學十年,早期我的十五年過的生活是非常非常艱苦,沒有福報,我自己曉得。現在你們看到我很自在,這個福報是學佛以後我明白了,我開始修的。所以我這是現世修的,現世得的果報。蔣經國就任第六任總統的時候,我們在台灣舉辦了一個「仁王護國法會」。我們那個時候有一個「華藏法施會」,我們這個會也辦了一個祝福,我們講《仁王經》講了二十天。有一天我在「中國佛教會」遇到甘珠,甘珠活佛跟我也是老朋友,他大概大我二十歲的樣子,他把我叫到身邊告訴我,他說:淨空法師,從前我們都在背後講你。我說:講什麼?「你很聰明,可惜沒有福報又短命。」這些不要背後,當我面可以講,我說:我知道,我很清楚。他說:你這幾年講經弘法的功德很大,你的命運轉了,不但你有福報而且你還很長壽。甘珠跟我講的,第二年甘珠活佛就往生了,這是密宗裡頭很少的一位善知識,他也是章嘉的學生。
我們懂得了要真修,歡歡喜喜修布施,決定不要吝嗇,決定不要考慮明天有沒有,不想這些事情,愈施愈多。多到現在怎麼樣?現在沒地方施,現在變成這個樣子了。所以我才想出來,到大陸上去印石經,房山的石經我要求印一千套,分送給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這樣這一套經典就會永存在這個世間,不會喪失掉了。宗教局接受我的請求,我很歡喜,印這一部經,那我要布施一大筆出去了,想大的,慢慢把它消掉。可是這邊消掉,那邊就來了,來得更多。這是證實了,佛在經上給我們講,財布施愈施財愈多,法布施愈施愈有智慧,聰明智慧增長,無畏布施健康長壽。我相信,我真幹,果然就得這個果報。非常可惜的,學佛的人很多不相信,還是善財難捨,還是要顧慮到明天生活怎麼辦,明年生活怎麼辦,天天打這些妄想,而不知道事實真相、因緣果報的大道理。你透徹了解,你就會非常痛快、非常歡喜去做。我們沒見性,如果明心見性,自性裡面的財寶無量無邊,那是稱性的,我們現在是修積的。所以你一定要懂得,佛所說的話句句真實,沒有一句是欺騙人的。
施有報,得到的果報要趕快施,絕不可以說得到果報就不肯施,不肯施你的果報永遠就是這麼多。佛家有個術語,這個術語現在社會上普通常用:「捨得」。捨得是佛家語,這個術語兩重意思:第一個說,捨下面就有得,你布施,後面就會有得到;更深一層意思,你所得到的還要捨掉,可不能留,留了怎麼樣?留了你出不了三界,得到的那個也要捨掉,所以這一句話兩重意思。你捨一定有得,大捨有大得,但是那個大得要捨得乾乾淨淨,一絲毫都不能留,你才能證得法身,你才能證得菩薩果地。別說菩薩果地,聲聞果地都要捨,你要不肯捨,聲聞果都不能證得;換句話說,你永遠是六道裡面的凡夫,充其量得人天福報,到天上作天王。為什麼?他也肯布施、肯捨,沒有捨乾淨,捨乾淨他就出離了,他就不在六道,他就到四聖法界。這些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所以放下幫助你開智慧,幫助你看破,看破幫助你放下。菩薩道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要是說穿了,無非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相輔相成,沒有別的;給你講經說法說得再多,智慧,智慧開了。祖師大德告訴我們,《華嚴經》在哪裡?為什麼說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那十個三千大千世界還是比喻,不是數字,要是數字也不是很大的數字,那是比喻無量無盡的意思。智慧開了,你六根接觸的都叫《華嚴》,一一法都含無量義,不是死在經書裡頭。我今天如果是基督教請我去講經,我給他們講《新舊約》,我所說的是「大方廣佛華嚴」,但是用他的經本、用他的文字,一個字都不會錯誤,我講的意思是大方廣佛華嚴,就知道沒有障礙。為什麼沒有障礙?分別執著沒有了,障礙就沒有了,就通了,虛空法界全都通了。所有障礙都是迷惑顛倒,分別執著,這裡頭產生許多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行為,帶來不如意的果報。
「萬行為其因道」。萬行就是講日常生活、日常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夠與菩提涅槃相應,這是因。我們再說個簡單的說法大家更明瞭,我們的生活、工作、應酬都與六波羅蜜相應,果就是菩提涅槃,所以六波羅蜜要落實在生活裡頭。我們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布施就是為眾生服務,犧牲奉獻;持戒就是守法,守法、守規矩,做事情有條不紊;忍辱是耐心;精進是不斷的求進步;禪定是心有主宰,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般若是智慧,對於一切事理、一切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把六波羅蜜,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生活當中,這就叫菩薩行,我們的生活是菩薩行,我們的工作是菩薩行,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也是菩薩行,果報就遠離眾生所有的畏懼恐怖,你所獲得的是如來果地上的菩提涅槃。所以要解決我們現前問題,解決一切眾生的問題,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確實《華嚴》是非常有效果的教導。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