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六九卷) 2007/6/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6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無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門」,今天我們從第十一「能捨光」看起。能捨光它也是有兩首偈頌,我們先把經文念一遍:
【又放光明名能捨。此光覺悟慳眾生。令知財寶悉非常。恆樂惠施心無著。慳心難調而能調。解財如夢如浮雲。增長惠施清淨心。是故得成此光明。】
從這個向下,十一到第十六這六光,清涼大師有很簡單的開導,「六度光中」。我們念的是六度裡頭第一布施度,所以這個光的名字叫『能捨』,我們曉得「能捨」就是放下。這個光,你看它跟前面的句法不一樣,前面放光,「此光能覺一切眾」,普遍對大眾的。這個光它的對象比較窄小一點,是對於慳吝的眾生,我們一般人講小氣,南洋那邊講孤寒,孤寒就是很小氣、很吝嗇的,是對這一類眾生,幫助他、啟發他們。叫這些人知道,世間一切的財寶都是無常,『非常』就是無常。『令知』,關鍵的字眼在「知」,就是你能夠認知『財寶』確實是無常的。我們前面讀過,這是屬於慧,是屬於看破,看破之後你才能夠放下,看破、放下都不著相就好。所以他底下一句『恆樂惠施心無著』,心裡頭沒有染著。
布施,通常布施的境緣、事相非常廣大,無量無邊。世尊在經教裡面把它歸納為三大類,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分為這三大類。這三大類遍布在十法界,每個法界裡面的境界當然不相同。我們就現前境界來講,這三種施它的果報確實是所有眾生所希求的,真的是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信仰。哪個不想發財?哪個不想有聰明智慧?哪個不想健康長壽?不但人如是,畜生也如是,餓鬼也如是;換句話說,六道裡面所有一切有情眾生,沒有一個不追求的。能不能求得到?給諸位說,求不到。命裡有的你才能得到,命裡沒有的求不到,所以諺語有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連《古蘭經》也說前定,一切都有前定。誰給你定的?佛說得好,是你自己定的,不是別人給你定的,因此你就不可以怨天尤人,自己定的。
我們這一生所擁有的財富、智慧、健康長壽,是過去生中所修的。這一生你發大財,是過去生中你修財布施,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你修的因大,修的因多,你這一生你就發大財,就這麼個道理。聰明智慧是過去生中法布施的果報,健康長壽是過去生中修無畏布施的果報。如果過去生中有修,這是因,你看看相算命的講有財庫,每個人都有財庫,命中財庫。你財庫很多、很足,這是因,你在這個世間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賺錢。如果你的財庫空空,什麼都沒有,過去生中沒修,那在這一生當中無論經營哪個行業你都賠本,你都不會賺錢。這種人有沒有?有!你冷靜去觀察,在你的周邊就有。假如我們過去生中沒修怎麼辦?這三種因都沒有修,這一生就很苦,不但貧賤而且短命。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短命,三十、四十就過世了,真的叫是「黃泉路上無老少」。
在這種狀況之下,有沒有方法補救?有。我告訴同學們很多次!我在年輕的時候,我自己很少找人算命,碰到有朋友精於這一門的,偶爾找他算著玩,聽他說說,可是早年我母親給我算過命。學了佛之後,韓館長護持,她喜歡算命,常常拿著我的八字到處去給這些人,聽聽他們的說法。大致說法都相同,我財庫空空,一生沒有錢;命裡頭沒有官印,沒有官印就是不能做官,沒有官,即使出家了也不能做住持,出家做住持命裡頭也要有官印。同時又短命,這個我都相信,壽命只有四十五歲,過不了四十五歲。有點智慧,大概過去生中只著重修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統統疏忽了。這一生算是緣不錯,緣也是過去生中結的,學佛的緣不是一生一世的,多生多世與佛有緣。但是年輕的時候迷惑,也就是接受一般學校教育,聽老師常常教學都說宗教是迷信,佛教是泛神教、多神教、低級宗教,這個印象很深。使我們在年輕那段時期都不接觸宗教,不碰它,特別是佛教。
因為我們在社會上所看到的,佛教都是為死人服務的,超度亡靈的。不像外國其他的宗教,像基督教、天主教,甚至於伊斯蘭教,他還講經教學,還為社會服務;佛教從來沒有聽說過,所以不接觸。一直到我認識方東美先生,跟他學哲學的時候他才告訴我,我跟他學哲學,他說釋迦牟尼佛是大哲學家。我們感覺到非常意外,這種迷信宗教,他怎麼會變成哲學家?他告訴我,他說你不懂,他是大哲,他是聖哲,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經過他的教導,這個觀念才改過來。改過來之後,他就告訴我,他說佛教哲學在經典裡面,你要學你不要去學那些形式,你要去看經。剛剛接觸經典,很多看不懂,好在台灣還不錯,台灣有些法師還講經,這就引起我們興趣,去聽聽,他到底講什麼。常常去聽,慢慢就懂得一點。
我第一部接觸的這些介紹佛門的書籍,是《太虛大師全書》,為什麼?它是白話文,好懂,講得很淺顯。在那個時候我也買了一套,看了一遍。緣非常殊勝,接觸佛教沒多久就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教我看釋迦牟尼佛傳記。要我看《大藏經》裡面的傳記,唐朝人寫的《釋迦方誌》、《釋迦譜》,看這兩樣東西,也挺深。這個看下來之後,對於釋迦牟尼佛才有認識,慢慢了解,了解到他不是宗教,真的是方先生所說的是教育,這個觀念讓我們耳目一新。章嘉大師教我,學佛,你對佛要有認識,他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們要向他學習。首先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能捨,第一個印象看到就是能捨,跟章嘉大師頭一天教給我的,教我看破、放下,教我布施。一看到釋迦牟尼佛,這是他帶頭,那個真不容易,王位能捨,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能捨。真是佛法當中常講的難捨能捨,這世間人最難的他能捨。為什麼?高度智慧,智慧看破,然後你才能夠放下,才能捨。
十九歲捨棄家庭,出去學習,我們中國人一般講出去學道,現在人講出去學習。印度當時這些大德、學者,宗教裡面的大師、學派裡面的大德,他全都親近了,廣學多聞。學了十二年,這個十二年他過的是苦行僧的生活,非常不容易。我們知道他的身分是王子,聰明絕頂,十二年可以說把印度的宗教、學術他全都學到了,全都通達,最後還是不能解決問題。這三個主要問題,輪迴是清楚了,六道輪迴非常清楚。輪迴,為什麼會有輪迴?輪迴之外還有沒有世界?輪迴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沒有人知道,宗教、學術裡頭都找不到答案。所以他給我們示現,給我們做樣子,到恆河邊上找棵大樹底下入定,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就開悟了,所謂是「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這一悟,問題全解決了。
這麼多年來,我們深深明瞭,體會到了,真正認識佛法為什麼叫內學。向外去求的叫外道,釋迦牟尼佛十二年所學的叫外道,為什麼?全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叫外道。我們學佛如果在心外求,也是外道,心外沒有佛法。所以統統捨棄掉,這樣我們才算真的把什麼叫做佛法、什麼叫世間法,搞清楚、搞明白了。只要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都叫世間法,沒有一法是佛法。如果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放棄,都放下了,一切法統統叫佛法,分別在這個地方。法上沒有世法、佛法,世法、佛法在你的心裡,就是說能看破、能放下就叫佛法,你看不破、放不下全叫世間法,《華嚴經》也是世間法。我們總算是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的用功用在哪裡?就用在看破、放下,那叫真會用功。
看破是什麼?看破是智慧。放下是什麼?放下就是戒定。六波羅蜜裡面布施、持戒、忍辱都是放下,甚至於包括後面精進、禪定,前五度都是放下,第六般若波羅蜜是看破。你放下,智慧就開了,你執著,智慧就沒有了,智慧就變成煩惱,智慧就變成妄想,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知道。所以佛教我們,我們實在講迷得太深,迷得太重,章嘉大師教我先從財布施下手。沒有財,沒有財大師就問我,一塊、一毛有沒有?這個有。那你就從這兒做起!這他教我。可是施有果報,你歡喜布施、喜歡布施,財就愈來愈多,愈多怎麼樣?愈多就多施。收入少少施,收入多多施,不要留。我做了五十六年,真的是愈施愈多。
所以相信老師教給我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不得,求不得是你有業障,你把業障消除,消業障。業障怎麼消除法?懺悔。怎麼個懺悔?後不再造。這我懂得了。所以孔子對他學生,他學生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三千弟子他只讚歎一個人,顏回。為什麼讚歎顏回?顏回改過自新大概是孔子一生當中見到的第一個人,孔子自己都說做不到,比不上顏回。顏回能不貳過,就是說他的過失只會有一次,不會有第二次,重複的過失沒有。很不幸顏回早死,三十幾歲就走了,夫子非常悲痛,這麼好的學生。我們世間人講好人不長命,但是這個好人到哪裡去了?好人到天上去,享福去了。他那個德行在我們世間找不到這個福報,他到天上享福,這肯定的。學佛之後我們才曉得,業力的感召他生天了。所以從佛法看好事,決定不是壞事,佛法是講三世因果。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自己想得財富,你就認真修財布施,全心全力去修布施,不要想明年。因為想到明天、想到明年,自己就不敢施捨。為什麼?怕布施掉之後,明天缺乏怎麼辦?所以他有恐懼,不敢施捨。法也是如此,自己會的,縱然是喜歡教別人,後頭留一手,為什麼?怕別人將來超過自己,吝法。不知道佛在經上常講,吝財的得貧窮果報,吝法的得愚痴果報,不肯修無畏的、不肯施無畏的,短命的果報。在六道裡頭,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不能不知道。你要想得人間的富貴,這三樣東西都得到,那你就得認真幹。所以,每個人的命運不是操縱在別人手上,不是佛菩薩控制的,也不是上帝、閻羅王能主宰的,都不是,全是自己。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怎麼能怪人?
即使遇到天然災害也不是偶然的,就像美國預言家凱西所說的,他說世間所有的人,每天所遇到的一些事情,都跟前世有業因,決定沒有一樁事情是沒有前因而突發的,他這個說法。這個說法,現在我們知道那是真的,他講得一點都不假,一飲一啄都有前因。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曉得都有後果,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動個念頭沒有人知道,那就完全錯了。動個念頭都有果報,何況這個念頭變成行為,那個果報就更顯著、更明顯,不能不曉得。
財有內財、有外財,外財是你的財物,你沒有財物你用什麼布施?要外財。物品都屬於外財,物品裡面包括佛經上講的國家,他做國王了,他位子讓給別人,國都能夠布施,王位能布施,何況其餘!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我們看到許多王公大臣學佛之後,到他過世,他都把他自己的這些產業布施給寺院,改變成道場,提供給大眾做修學的場所,這都是屬於外財。佛在財布施裡面最讚歎的是內財,內財是什麼?內財是用我們的智慧,智慧是內不是外,用我們的勞力,現在講做義工。諸位要曉得,義工是屬於內財布施,在布施功德裡頭超過外財。你有財富,你拿個幾百萬、幾千萬很容易的事情;你在道場裡面做一天的義工,這個不容易。所以有一些這是富貴人家,他學佛之後他也想修福,他在家裡面有人侍候他。他到道場裡面來他去侍候人,他來當義工,這是什麼?這是他懂得了,到道場裡面來修福。道場修的福是真實的,果報無比的殊勝。這個道場是正法道場,修行道場,教學的道場,這屬於正法。所以我們沒有錢,沒有錢就做義工!我在年輕的時候也是沒有錢,寺院裡面有活動的時候去幫忙,做義工。
法布施,佛在經上讚歎得就多了。我想很多人都念過《金剛經》,《金剛經》上就講得很多,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說此經四句偈。此經是《金剛經》,所以《金剛經》大家很重視,為人講四句偈功德超過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這個話是不是說得太過分?我們初學的時候,都認為世尊這是一種誇大的說法,也就是鼓勵人常常學法布施,那個時候完全用自己的標準來看佛法。以後稍稍契入一些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完全是真話,沒有絲毫誇大。但是效果現在看不到,沒錯,效果,譬如你以財布施,真的幫助人家生活解決困難;你給他講四句經他也沒聽懂,他得什麼利益?這個利益怎麼能超過財布施?對,當前他是沒聽懂,他是不得利益,但是這些經文「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是他來生後世聞法得度的因緣。因為這個因,他將來能了生死出三界,哪裡是大千七寶能夠相比的!
這個事實真相,初學佛的人不懂,老修也未必能透徹,那要真正明白教理,你就曉得法布施確實不可思議。功德,人不知道,你自己也不知道,佛菩薩知道,比我們等次高的鬼神知道。所以,鬼神對於修法布施的恭敬供養,他供養不是以財物來供養,恭敬、讚歎,他也發心來護持道場。就像我們一般人在道場做義工一樣,做義工是護持道場、莊嚴道場,這都是屬於法布施。佛,佛經裡頭說過,佛陀在世的時候,我們大家依佛來學習。佛不在世呢?佛不在世,佛法僧三寶,法是第一;佛在世,佛是第一,法、僧是其次;佛不在世,法第一,佛跟僧是其次。
法是佛的教誨,佛不在世,這些教誨就是留下來的經卷,經典是法寶,所以傳法的功德決定是真實的。在從前傳法要靠書寫,為什麼?以前沒有印刷術,印刷術沒有發明,經典要手寫,所以寫經的功德大!手寫的經卷我們知道數量很少,所以很容易失傳。經典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中,經過多少社會動亂、災變,水火的災難,失傳很多。到印刷術發明之後,印刷術發明,木刻版刻本宋朝才有,唐朝時候都是卷子,寫經。印刷術發達之後數量就多起來,隨著印刷術的發達到現代,現代的印刷術比過去進步太多,成本比從前就低多了。所以留存到現在的經典,我們知道應該不會再喪失,因為經本流通到全世界,許多圖書館收藏,博物館收藏,寺院、學校、道場都收藏,我們就可以放心了,經卷不會在這個世間消失掉。
可是世間有這麼多人,如何能教大眾都有機會聞法,這是我們現在做法布施一個重點。在隋唐那個時候,寫經是重點,多寫一部這世間就多有一部。現在我們要怎樣幫助大家,有機會能夠見到佛像、聽到講經。我們就想起來,利用現在的高科技,讀經,我們也做了幾種。現在有很多同學,每天在家裡面放《地藏經》,念的,念誦的光碟,有文字、有音聲,有聲的《地藏經》。放在電視機裡面,你看到文字、聽到聲音,一個人可以跟著學,很多人在一起也可以跟著學。這個好!如果我們整套《大藏經》,全部《大藏經》都能做成這樣的光碟,在現代這個時代,我們修法布施要朝這個方向,光碟的《大藏經》。有沒有?有,我看到了,但是它有文字,沒有聲音。要有文字還要有聲音才好,有文字、有聲音。這是一個方向。
當然這裡面最重要的,佛是教我們依法修行,這才是真正的法布施,依法修行。自己能夠做到信解行證,給社會大眾做出學佛最好的榜樣,這真正叫法布施。所謂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論、行為,都是社會大眾最好的榜樣,統統都跟佛陀教誨相應。把佛經讓我們在生活當中做出來,這是真正的法布施。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就做出來了。你說三藏十二部經在哪裡?就在釋迦牟尼佛形相上。你看他的一舉一動、言談說笑,全都是把經教表演出來,這是法布施真正的意義,是積極的。
我們做保存經典,這是屬於消極的,自己念佛求往生,這都是屬於消極的。積極是大乘,消極是小乘,只有自利而沒有利他,大乘是自利利他,利他就是自利。下面講到戒律我們會說到,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過,小乘著重自利,沒有想到利他,這就是破戒,小乘人「發二乘心,則破淨戒」。你就想到清淨戒是以利益眾生為第一樁大事情,我們自己修清淨心、清淨的行為,是利益眾生的,是做給別人看的,做好樣子給別人看,這是菩薩戒。只有自利沒有利他,大乘淨戒就沒有了,所以大乘是念念不捨眾生。
法布施得智慧,從前我們接受李老師的教誨,老師告訴我們,法布施裡面第一個手段就是講經。使我們了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什麼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孔子周遊列國回來之後,辦教育,教學,那個時候教學也沒有書本,完全是用言說,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問,老師答。少數有人聽講記一點筆記,要曉得那個時候沒有紙、沒有筆,筆記用什麼?那時候用刀。那個時候不是甲骨,刻在竹簡,竹子一塊一塊修的,用刀在竹簡上寫字,你就曉得多麼不方便。不像現在有筆記本可以寫筆記,那時候沒有,紙跟筆都沒有發明。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講學的時候,也只是跟孔子一樣,佛說,大眾聽;大眾問,佛解答。
當時沒有記錄,記錄是以後,佛滅度之後,弟子們這是他們的使命、他們的責任,要把佛所說的流傳給後世。釋迦牟尼佛有個阿難,有一個這麼樣的學生記憶力特好,真的是聽一遍他就不會忘記。所以結集經藏的時候就請阿難複講,把佛所說的重複講一遍,五百阿羅漢做證明,聽阿難講。五百個人當中沒有一個反對,沒有一個有意見,就記下來了;如果有一個人提出有意見,這句話就不能記。結集經藏是這樣的嚴謹,取信於後人,後世人知道之後對於經典才有信心,不是阿難自己造的,字字句句是佛說的。夫子就沒有這麼幸運,沒有這麼一個好學生,所以夫子一生的言行,現在你們看到薄薄的一本《論語》,那是他的學生記下來的。什麼時候聽老師講這麼一句話,記得很清楚,把它寫下來。那不是一個人記錄,很多人記錄的,很多學生記錄會集起來的,不像佛經。這就是什麼?緣不相同。所以我們知道,法布施裡頭是以自己如法修行、弘法利生為最殊勝,功德利益真的是第一。
講到弘法,同時我們就會想到護法,弘法實在不容易!為什麼?中國、外國都不例外,釋迦牟尼佛在世,僧團裡面有提婆達多、有六群比丘,六群比丘是提婆達多的弟子,他們搞分裂、搞破壞。提婆達多對釋迦牟尼佛非常嫉妒,他也有福報,他也很聰明,自己認為決不在佛陀之下。所以他帶著一群弟子,他想害釋迦牟尼佛,自己可以成為新佛。這些示現實在講現在我們都曉得,提婆達多也都是來示現的,六群比丘都是來像唱戲,舞台上唱反派的,全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演這麼一台戲,來教我們的。告訴我們修學過程當中認真修行,嫉妒、障礙免不掉。你想想釋迦牟尼佛他怎麼成就的,遇到這些事情來了,你就知道怎麼處理。
《了凡四訓》裡面,有幾句話說得很好,他說「善事常易敗」,做好事,有人扯腿,有人破壞。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幹壞事有很多人幫忙,幹好事有很多人障礙,要不要幹?還是要幹。「善人常得謗」,很容易受別人毀謗,這是講好人好事難!特別是在現代這個社會,無論在中國、在外國都一樣。在中國,我們把祖宗的教誨,倫理、道德疏忽了。在外國,外國從前是宗教約束人心,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大家相信科學,不相信上帝,宣布上帝已經死亡。這個意味是什麼?意味沒有人再相信了,那是迷信。科學的精神是要求有證據,你說有上帝,上帝在哪裡?我沒有親眼看見上帝,我就不相信他。不相信有輪迴,不相信有因果,個人本位主義大幅度的上升,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你做好事、你做好人,他覺得你就跟他對立,他就看不順眼,時時刻刻想把眼中釘拔掉。所以,善事會遭到人破壞,善人毀謗是輕的,嚴重是傷害你、陷害你。
了凡先生他明白、他懂得,唯有仁人長者要發心,要護持這些人,要幫助他、成就他,這個功德最大,常常要給他鼓勵。實在講,好人好事鼓勵的人少,說風涼話的人多;要有鼓勵,要能幫助維持他。他受了很多委屈、受了很多冤枉,真正了解事相的人要能代他伸冤,伸冤就是要能把這個事情真相講清楚、講明白。要護持他、幫助他,使他的善事能成就,行善能夠成全,這是真正的學問,這是真實的智慧,這是真正的福德。我們雖然在佛法裡面學得菩薩忍辱波羅蜜,畢竟功夫還是不夠,忍辱有飽和點。到不能忍的時候怎麼辦?退心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做這樁好事,結果大家都反對,都沒有同情的,算了,不要做了,獨善其身吧!在這個時候就需要人鼓勵。
每一個學佛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你真正想用功,真正想成就,你希望你的一生都一帆風順,給諸位說,做不到。你自己一定要知道,會有許多障礙、困難在等著你,你必須一關一關的通過。只要有堅定的信心,要天天修懺悔,要天天去改過,真幹,到實在通不過的時候會有感應。這種感應,就是他來鼓勵你、來提醒你、來維持你不至於退心,依舊能夠發願勇猛精進,所以這就難了。確實大菩薩會照顧這些初發心的小菩薩,感應道交要憑自己真實的修行。自己信心不足就非常困難,佛菩薩想幫忙幫不上。
無畏布施是幫助眾生離開恐懼,如果我們在今天這個環境裡面,威脅人類的恐怖是災難,天災人禍。人禍現在跟天災掛勾了,最近這一、二年,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點警覺到地球變暖,溫度不斷在上升。南北極的冰跟第三極,南極、北極是二極,第三極是什麼?高山的積雪,千萬年都不化的,高山上這些冰川都開始融化了。尤其是今年報導得特別多,科學家還提出警告,告訴聯合國、告訴許多國家政府不可以疏忽。冰塊的融化的速度愈來愈快,不是我們所想像的五十年後、六十年後才會融化掉。這些警告我看到我同意他們的講法,我覺得這個融化愈往後面就愈快,幾何裡面講的加速度。冰塊融化,海水上升,沿海的這些地區都會被淹沒掉。早年我在美國看到這個地圖,那時候我們問,大概是二一00年,世界地圖跟現前的不一樣了。我們這裡還有一張掛在外面,從美國買來的,很清楚,諸位一看就曉得了。
這種科學研究認為這是溫室效應造成的,溫室效應是怎麼回事情?那就是人為的。我們運用這些科學工具,得一點小的利益,交通的便捷。你看每天飛機排出來廢氣,汽車、火車、工廠燃燒的這些石油,燃燒的這些煤炭,排出去的二氧化碳。每天都是大量的向著空中排出,天空當中二氧化碳多了,就造成溫室效應,造成地球上的溫度上升。能不能不排出?為了自己的方便,誰也不肯幹。我們發明科學技術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大自然的回報就是災難。海水上升是災難,火山爆發是災難,大的地震、地層下陷是災難,颶風、海嘯是災難,附帶帶來的瘟疫也是災難。這些災難是人為跟大自然相結合的,所以說天災、人禍集合成一起了。
我們生活在這個環境裡面,應該怎麼辦?對於事實真相要有正確的認知,事實真相告訴我們,災難是無法避免。還更要有一個清楚的認知,人是不會死的,諸位看看「魏斯四書」的報告你就很清楚。我們應該怎麼做?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遇到佛法是大幸,對於這些事情佛經講得再透徹沒有了。認真修行,災難來了沒有關係,我們有好地方去;最好的地方,無比殊勝的地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你要問多久才能去?古大德給我們做出實驗證明,三年到五年的時間足夠了。我們知道科學家這些報導,三年到五年這個災難不會形成,我們的時間足夠了。三、五年我們已經拿到極樂世界的簽證,隨時可以去,它來不來都無所謂,與我都不相干了。在這個世間你會生活得非常自在,你會過得非常的幸福美滿。自行化他,自己真幹,影響你周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幹。幹的人愈多,再給諸位說,人愈多產生的力量就很大,可以把這個災難、這個冰的融化可以能把它止住,也就是說溫度也能止住,不再上升,眾業所感。古大德告訴我們,要什麼樣的力量?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好人,有一個善人。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善人,一個善人的力量可以能夠控制住九十九個不善的力量。
這樁事情,中國五千年,全世界的人對中國歷史都非常羨慕,為什麼?中國歷史是個和平的歷史,是個長治久安的歷史。外國人真的在研究,中國人用什麼方法,能夠將這麼大的國土、這麼多的族群、這麼多的人口,能夠維持住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都能夠懂得倫理、道德、因果。他們找這個原因,怎麼形成的?實在也難得,真有專家學者發現了,家庭教育。所以中國,我們可以講中國文化的精神就是家庭教育,五千年來沒有改變。只是最近的一百年疏忽了,不重視它,我們中國社會就亂了。
蒙古人入主中國,知道中國傳統文化好,他護持;滿清人入主中國,比中國人學得更紮實。所以我們雖然丟了一百年,現在再要把它找回來,不困難。我們在湯池做的實驗,很短時間就有明顯的效果,說出中國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只要認真好好的學習,用高科技遠程教學的方法來喚醒,不是一樁難事,不但對中國有效果,對全世界都會產生很大的效果。那正是湯恩比所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些年來,我們在世界和平會議上常常提起,他講的話沒錯,從哪裡學起?從根學起。為什麼?我們根沒有了,所以要扎根。根是《弟子規》,根是《十善業道》,根是《感應篇》,認真努力先扎根。有了根才能夠成長,才能發芽,才慢慢能茁壯,最後開花結果。如果不知道從根上下手,那叫白費功夫,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外國人已經發現了,但是這一點他沒搞清楚,所以我們必須要做給他看。如果不做給他看,他認為孔孟學說、大乘佛法過了時代,那個時候行,現在這個時代沒用了;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再看它們那是理想,不切實際。抱這種看法的人很多,我們如何把他這個錯誤看法修正過來,那是真的要有實驗,做出來給他看,他相信。
我們在湯池做的這些實驗,今天巴黎那邊同修打電話給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實去年在一起我們開會的有不少專家學者們想組團到湯池來看,我表示歡迎。教科文組織總共有一百九十二個國家代表,如果大家都來,我們非常歡迎,我們熱烈的來接待。他們也提議,提議也不錯,希望我們再舉辦一個論壇。這個論壇我想讓大家看,看了之後我們再討論,這種方式希望聯合國能夠帶頭向全世界推展,好事!太難得了。這是剛剛我們在接洽這個事情,我們樂觀其成,將這個效果擴大。無畏布施就是化解別人的恐懼,今天全世界的人,無論是富貴人、貧賤人都沒有安全感,都有恐懼。怎樣讓他離開恐懼?實在講真的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你學了這個你才真正離開恐懼,心安理得。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心就安了,知道怎樣生活,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你會做得很圓滿。日常生活就是消災免難,日常生活就是斷惡修善,處事待人接物就是積功累德。
所以搞清楚、搞明白了,「恆樂惠施心無著」,念念當中都是想到財、法、無畏施,時時刻刻都在行布施。求不求果報?不求。不求果報你心得大自在,你所得到的是真實的果報、真實的智慧,確確實實自度度他、自利利他。樂是愛好,惠是恩惠,布施的心是恩惠。心無著就是大乘教裡面講的三輪體空,修布施的時候,也就是說幫助別人、利益眾生,放下「我」這個執著,不要有個「我做的」。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做了多少功德,你的我執沒有放下;我執沒有放下,是世間福報,世間法,不是佛法,是世間的三種布施。如果無我,不執著是我,那是菩薩的布施,菩薩布施叫什麼?叫波羅蜜,布施波羅蜜;如果有我,就叫布施,沒有波羅蜜,不能叫波羅蜜。波羅蜜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直接翻譯叫到彼岸,我們用意思來翻,叫究竟圓滿。你有我,不究竟、不圓滿,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如果無我的布施,這個功德幫助你超越六道輪迴,你要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增高你的品位,完全不一樣。
所以做,天天做、時時做、處處都做,都在做,絕不執著是我做的,也不執著我布施些什麼。我布施了財,我布施了法,我幫助眾生化解很多恐懼,這些都不要執著。無畏布施裡面,譬如我們素食,素食是無畏布施,為什麼?不傷害眾生,不吃眾生肉,這屬於無畏布施,他的果報健康長壽。放生是無畏布施,這是積極的,我們見到任何小動物都不會有傷害的念頭,這都屬於無畏布施。而且更積極的,我們跟再小的動物我們都會平等對待,我們看到螞蟻,我們會合掌「螞蟻菩薩」,牠有沒有感應?有感應。蚊蟲,我們看到「小蚊子菩薩」。有靈性,牠不笨,牠過去也曾經做過人,造的惡業很重,變成這麼一個身體,靈性是一樣的。我們尊重牠,牠也尊重我們,我們不傷害牠,牠也不傷害我們,就變成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修布施的時候不要執著,修布施放下對人、對事、對物的執著,能放下多少就放下多少,決定有好處。
也不執著別人受我的恩惠,我幫了他的忙,我對他有恩。但是,諸位要曉得,別人對我的恩惠我不忘記,知恩報恩。我們布施給人家的恩惠,忘得一乾二淨,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這叫修清淨心。你心裡頭有執著就不清淨,執著沒有了才清淨,你的真心才顯露。你就想想,你修的這些法門,你做的這些好事,你有沒有執著?只要有執著,世間法;沒有執著,出世間法。這個世間都是講六道,以六道為界限,一定要記住,有執著出不了六道輪迴,沒有執著六道輪迴就沒有了。有分別就出不了十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十法界,有分別出不去。分別沒有了,就出了十法界,出了十法界才叫一真法界,才叫究竟圓滿。
所以,究竟圓滿不是說出六道,出六道不是究竟圓滿,小乘。你就想,六道都出不去,還談什麼?阿羅漢才出六道,阿羅漢修布施、忍辱的時候三輪體空。他不執著身是我,不執著我做多少好事,應該做的,有什麼好執著!做再多的好事,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學著沒有人問,完全是乾淨的,一片空白;有人問,所謂是「大叩大鳴,小叩小鳴,不叩不鳴」。有人問則隨問隨答,智慧,決不是思考,是智慧起用,自性性德起用。如果要用思考,我想想怎麼說法,那是煩惱,是第七識、第六意識在做主,第七識是執著,第六意識是分別,這個道理要很清楚。
後面一首偈是講因,我們把這首偈念一念,剛才念過了。『慳心難調而能調』,真難調,吝嗇非常不容易放下的,你能調,智慧現前了,煩惱輕智慧就增長。為什麼?再沒有吝嗇的念頭,你會很歡喜的盡心盡力的去施捨,去幫助別人,去做真正的好事。而了解什麼?了解『財』,這個財包括前面所講的財、法、無畏,用這一個字全都包括,『如夢如浮雲』,看破。《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包括我們的肉體,包括我們的精神。你看有為法,八識是有為法,八識裡頭見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質,物質跟精神統統是有為法,不是真的。這個東西是什麼?幻相,你不能說它有,你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沒有,它現相;你說它有,這個相並不存在,這個一定要懂。
我們在《華嚴》學到這個地方,講過很多遍,但是一般同學能記住的,能在日常變成觀想的真的是不多,就是你常常能提得起來的不多,都忘掉了。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都表現的,依舊是迷惑顛倒,沒覺悟。要怎樣能提出最起碼的觀照功夫?念念你都能夠覺察到「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整個宇宙、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什麼?你常常想著看電影,就是銀幕上那些境界,決定不是真實的。所看到這些依正莊嚴的幻相,就像看銀幕上這些色相一樣,是一種什麼相?虛妄相續相。相續,相續不是真的,是虛妄的,虛妄相續相,你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你不是吃大虧了!
所以佛門裡有句話說得好極了,叫「借假修真」。整個幻相,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假,你要借這個假修真。真是什麼?真是自性的流露,那是真。你在假相裡面去學自性流露,自性是純淨純善,純善表現的就是這些布施,這三大類的布施是善。純淨是什麼?三輪體空,沒有一絲毫染著,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是說離四相,布施這都沒有了,那就是你偏在一邊,偏空;布施的時候,我相、人相又起來了,你著了有。你看凡夫著有,二乘著空,菩薩空有不二,二邊不著,這學菩薩!二邊不著,我樣樣做,心地裡面永遠是純淨純善。連純淨純善這個念頭也沒有,那真的是純淨純善。我二邊都沒有了,我純淨純善,你還著了相,著了純淨純善沒丟掉。你才真得自在,這個自在就是我們前面講的二種自在、四種自在、五種自在,十自在以前講的就沒有再說了。你真得自在!只要你有念、有想就不自在,事情來了,是好事,趕快做。事情來了,你有智慧判斷這不是好事,不是好事情就不必做。什麼是好事?利益眾生。利益眾生的力度深,利益眾生的範圍廣,那是大好事,要趕快做,所以有智慧去判斷。智跟慧我們前面也說得很清楚,前面難調能調這是放下,這是智;這個地方你能夠理解如夢如幻,這是慧,就是看破。
這樣『增長惠施清淨心』,「清淨心」是自性,是菩提心裡面的深心,自受用心,自受用清淨。諸位要曉得,真誠是體,是真心的體,真決定不是假的,它是真的。誠是什麼?誠是沒有一個念頭,不起心、不動念叫做誠。中國古人解這個字,叫「一念不生是謂誠」,你起一個念頭,誠就沒有了,不管是善念、是不善念,念頭一起來,誠就沒有了,誠是清淨心。所以真誠是真心的本體,有體當然就有用,自受用叫深心,深心就是我們講的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這三個叫深心,自受用,對自己的。對一切眾生的,是慈悲心。要知道五個說法是一心,一心裡面具足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叫菩提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幹什麼都能與這個心相應,這個人叫菩薩;與這個心不相應,叫凡夫;與這個心相應是覺,與這個心不相應是迷。常常想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大乘教。
清淨心,不是一般人,很多人誤會了,以為什麼都不幹那個心叫清淨心,錯了。到染淨不二,才叫真誠清淨。你有清淨,對面是染污,你是對立的,對立的是世間法,為什麼?二法,「二法不是佛法」,這是六祖惠能大師講的。有清淨,那不就有不清淨嗎?所以你是二法,你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絕不染著,譬如你布施,布施無我相,沒有我施捨這個物的相,也沒有對方接受的這個相,心裡都沒有,乾乾淨淨,那叫清淨心,那叫不二法。這個很深,不能錯會。錯會了,把世間法當作佛法,什麼叫佛法,自己並不知道,學佛有這個毛病的很多。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