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八二卷)  2007/7/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8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無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門」。今天我們從第十六個小段看起:

  「慧嚴光」,這是六度裡面的般若度。所謂光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氛圍、氣氛,外國人講的磁場。在磁場裡面你感覺到有智慧、有禪定、有忍辱,在氣氛裡有這種感觸。感觸一定跟自己的根性有關係,過去生中或者在現前曾經學過般若,曾經修過忍辱,這種感觸就很明顯。其實在佛菩薩氣氛當中,那裡面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在這段經文裡面略舉四十多種,四十多種是舉例,不是完全說的,完全說的說不盡,這個意思我們要懂得。今天我們講般若的氣氛,經文一共有三首偈,我們先把經文念一遍:

  【又放光明名慧嚴。此光覺悟愚迷者。令其證諦解緣起。諸根智慧悉通達。若能證諦解緣起。諸根智慧悉通達。則得日燈三昧法。智慧光明成佛果。國財及己皆能捨。為菩提故求正法。聞已專勤為眾說。是故得成此光明。】

  在這段裡面,就是六度這一段。我們看到每段都是兩首八句頌,其中唯有精進有三首有十二句。現在看到最後般若也是三首十二句,清涼大師在註子裡面不多,我把它念一念,「第五,六度」,第五是第五個小單元,一共有六種光,就是六度光。「六度光中,戒因中,云發大心者,謂若發二乘心,則破淨戒。大心導善,不在人天」。大心是菩薩,所以超過人天,這是講持戒的,我們前面念過。下面是「勤策萬行」,這是精進波羅蜜,「慧為上首」,這就是我們剛才念的般若慧嚴光。「各加一偈」,所以統統都是兩首偈,精進三首,般若三首,這是非常重要的兩段,一個是勤策萬行,般若是行門裡面最重要的,稱之為上首。

  般若是梵語,也就是古印度話音譯過來的,從梵語音譯過來的,什麼意思?一般翻成智慧。印度人稱般若,中國人稱智慧,為什麼不直接用智慧來翻?這在翻經原則裡面有一條叫五不翻,五種狀況它符合一條就不翻。般若是尊重不翻,是這個意思,不是不能翻,是尊重。它是佛門教學、修行非常尊重的一個課程,一個科目,可以說它是一個科目。一般講有三種,一種叫實相,一種叫觀照,一種叫文字,我們在這堂課都能夠學得到。

  在《華嚴經》裡面有講二種般若、三種般若。二種般若,第一種叫「共般若」,什麼叫共?天台教裡頭,通教共般若,天台宗的通教,天台宗講四教,藏教、通教、別教、圓教,通是通前通後,通前面是藏教,通後面是別教跟圓教,所以通聲聞、緣覺、菩薩;聲聞是阿羅漢,緣覺是辟支佛,菩是菩薩,這叫三乘,「通三乘說之」,稱之為通教,「三乘共修證之」,共修也共證,所以稱它「共般若」。這個地方要注意的,它是佛法,不是世間法,為什麼?藏教就不是世間法,藏教是小乘,聲聞乘。第二個是「不共般若」,般若是智慧,智慧有淺深大小的差別,不共,天台宗別教、圓教說的,別教、圓教都是屬於大乘,不是小乘,小乘人決定沒有這麼高、這麼大的智慧,「唯對於別圓之二菩薩說之」,就是別教菩薩跟圓教菩薩,「不共於聲緣之二眾」,聲聞、緣覺沒有,所以叫做「不共般若」。這是兩種,這是二般若的說法,這佛門裡面的。

  另外又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叫「世間般若」,第二種叫「出世間般若」。世間般若,這有個簡單的說明,「未行寂靜真實之般若」,這未行,他沒有寂靜真實的般若智慧。他有什麼?「常行有見有相之般若」,我們也稱它智慧,這是六道眾生他所具足的智慧。我們學習《華嚴經》這麼長一段時期,我們學了三千多個小時,對於世法、佛法有很清楚的概念,那就是學智慧。譬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求學,他的老師是當時宗教裡面的大德,學術界裡面的專家學者,那是他的老師。他學了十二年,等於說把他們所有的東西全都學會了,這是什麼?這世間般若。為什麼?沒有寂靜法。這寂靜是大定,我們前面在禪定裡面所說的,「寂靜光」裡面所講的,寂靜光我們講得很多,禪定有世間禪定、有出世間禪定、有出世間上上禪定,寂靜光是出世間上上禪定。他沒有這個智慧;換句話說,世間的禪定四禪八定,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在定中他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控制住,不起作用,這叫伏煩惱,煩惱沒斷,這叫世間。所以釋迦牟尼佛十二年所學的是世間般若。

  「出世間般若,於其中心如虛空,平等寂滅而離諸名相也」。這就是出世間,這裡頭最重要的心如虛空,平等寂滅。你看看跟前面寂靜光,我們所學習的出世間上上禪定相應,那個智慧是真實的,不是假的,所以叫出世間般若。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智慧是一切眾生都希望得到的,佛在《華嚴經》上講得很好,真實智慧不在外面。你看看「出現品」裡面講得多好,這是我們要牢牢記住,不能忘掉的,時時刻刻要想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都不在外頭。經上講的如來就是講的自性,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如來智慧德相。世尊所說的,六祖證得了,不但六祖證得,六祖所教導的這些學生,有四十三個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四十三個人都證得。證得,他們跟六祖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的境界完全平等,出世間般若。這個般若是人人都有的,我們為什麼不能證得?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就明白,我們因為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般若就不見、智慧就沒有了。

  妄想分別執著在,你學世出世間一切法,好像有點智慧了,這個智慧也承認的,叫世間般若。這三種煩惱,諸位要曉得,妄想就是無明煩惱,分別叫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這大乘經教裡面常講的。佛講得很詳細,如果你能夠放下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講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不再執著了,執著真的斷掉了,那就恭喜你,你出了六道輪迴。執著是六道輪迴的因,只要不執著,六道輪迴就沒有了,這時候是什麼境界?聲聞阿羅漢的境界。就是說你證得阿羅漢,這個時候你的般若就不是世間般若,是出世間般若。這個世間是指什麼?六道輪迴是世間。你超越六道了,所以叫出世間,那個禪定的功夫就是破除見思煩惱,放下一切執著,這個功夫叫出世間禪定。再要進一步能夠把分別也放下,妄想也放下,那就是出世間上上禪定,智慧也是出世間上上的般若,十法界沒有了。所以你就曉得,十法界怎麼形成的?妄想分別形成十法界,執著形成六道輪迴,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你要想破六道輪迴、破十法界,你說難不難?不難,放下就是。六道裡面眾生從色界天人到地獄眾生,平等、平等,誰能放下誰就證得。在一般經教裡面講,地獄眾生做不到,無色界天人做不到。地獄眾生是什麼原因做不到?煩惱習氣太重,他放不下;無色界天人所知障重,自以為是,所以他也放不下。一個是煩惱障重,地獄眾生是煩惱障重,色界天人是所知障重,這兩種障重的眾生沒有法子。所以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度眾生,是在哪裡?餓鬼道以上,色界天以下,這些眾生行,比較容易覺悟,也就是說他聽話,他能接受。地獄不能接受,他不相信;無色界天他也不接受,他自以為是,這是跟佛沒有緣,這佛經裡面講八難之一。

  而在這一階段當中,最容易覺悟的、成就最多的是人道,人道是苦樂參半,比較起來是容易覺悟,道理在此地。所以菩薩示現成佛一定在人間,沒有聽說在天上的,也沒有聽說在餓鬼、畜生的。餓鬼、畜生裡頭有菩薩化身,沒有佛應世。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瞭,然後才知道佛在經上常講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你就能體會。體會到之後你才能珍重這一生,這一生不容易,得人身又遇到佛法。得人身遇到佛法,就是說你這一生已經有機會脫離六道輪迴,有機會脫離十法界;換句話說,你這一生當中有機緣成佛。你願不願意幹?你要願意幹真能成就,不是不能成就。

  自性裡面本來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行、無量的才藝、無量的福報,都不是外頭求的,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你看看佛在淨土經裡面給我們介紹的極樂世界,《華嚴經》裡面跟我們介紹的華藏世界,這是自性裡面現出來的,不是人工去建築的,自性裡面現的。所以佛法叫內學,不向外,向內去求,連福報都向內求,一點都不假。智慧、德能、才藝全是向內學,外面沒有,這就是經上常講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你只向心裡面求沒有求不到的,你向外面求不容易求到,那就錯了。凡是向心外去求,在佛門裡有個名詞叫外道。所以諸位要曉得,外道不是罵人的,外道不是說其他宗教的,你要這麼解釋那就誤會、那就錯了。外道是指心外求法,不知道向內求而向外求,這就錯了。向內求要用什麼功夫?佛家講的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門徑是門道很多,八萬四千真的有這麼多,佛真的給我們說出八萬四千條。實際上不止,你看四弘誓願裡面不講八萬四千,講「法門無量誓願學」,那個無量就超過八萬四千,真的是無量。

  八萬四千,是釋迦牟尼佛把無量法門歸納起來,給我們講八萬四千,總有個數字,是這麼個意思。所以八萬四千是佛的方便說,無量是佛的真實說,跟你講真的是無量。這麼多的門道,你要知道總的目標、總的方向、總的原則只有一個,總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求智慧,自性本有的智慧,目標就是希望這個,這個東西能現前。總的方法是禪定,這個要知道,離開禪定就不是佛法。決定不是說只有禪宗才是修禪,在佛門無論哪個宗派統統修禪,方法不一樣。禪是什麼?前面一小段我們學過,禪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是《金剛經》上釋迦牟尼佛教須菩提尊者的兩句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就是禪。我們眼見色、耳聞聲,六根對外面六種境界不受外面境界干擾,不受外面境界影響,這叫禪;內裡面不起貪瞋痴慢,不生七情五欲那叫定,禪定是這個意思。自性裡頭沒有一樣不具足,只要你得定,慧就開了,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統統現前。你對於整個宇宙,一切萬物怎麼來的,怎麼會有的,你全都通達明瞭,這叫智慧。

  你怎麼樣學?這千萬年來,世間許多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都在那裡探討,一直到現在都說不清楚,都說不明白,原因是什麼?原因是他沒有學定,他還是用心意識,我們現在講用頭腦在研究,用科學儀器在觀察,這個不行,這你決定求不到的。雖然得不到真相,今天科學的成就也相當可觀,我們確實也很佩服,但是真相還是隔一層。我常常感嘆科學家沒學佛,他要是學佛問題真的解決了,為什麼?學佛跟不學佛差別,就是學佛的人不用去思惟,不學佛的人他用腦在思考,這個不行,不用思考這就能現前。所以佛法講到最後的原則叫什麼?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不是一句搪塞的話,好像搞不清楚,這不可思議吧?不是的。這個話是真話,就是你不能用思考,你不能用言說,你用言說說不出來,你用思考你就隔著一層,你永遠見不到真相。不用思考、不用言說馬上就見到,不可思議是這個意思。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甚深禪定,就是出世間上上禪,是用這個方法去證得的。

  我們今天的問題、毛病發生在哪裡?就是用思考。你看我們研究經教要用思考,思考是第六意識,執著是末那識,記憶是阿賴耶識,這怎麼能得到真相?大乘教裡面教人離心意識叫參,不叫研究。世間人講研究,研究是用的心意識,不離心意識研究;佛法叫參究,參究是什麼意思?不用心意識。不用阿賴耶,不用記憶;不用末那,不用執著;不用意識,不用分別。換句話說,無分別、無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事實真相就擺在你面前,你就完全通達明瞭。這個境界就恭喜你,你成佛!

  這種原理原則,大乘教裡處處都是。佛真是慈悲的,真是慷慨大方,沒有一絲毫隱瞞,我們中國人講和盤托出,全部都展示出來了,沒有絲毫隱藏。為什麼?佛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現在還是佛,可惜你沒有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放下就是,可惜你沒放下。這個東西放下一分得一分利益,放下兩分得兩分利益。我們沒有辦法徹底放下,慢慢學,一分一點一滴的放,放得愈多,你心裡面就有很明顯的感觸,感觸到什麼?煩惱少了,智慧長了。從前看東西看不很清楚,現在看得很明白;從前聽得模糊,現在聽得清楚,你會有這個感觸。煩惱輕智慧長,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說實在的我跟他老人家三年,我問他看破放下從哪裡下手?他就說修布施。我就去學布施學了三年,對於看破放下真正的利益完全不知道。他老人家圓寂了,隔一年我認識李老師,跟著李老師學佛。李老師教我,三個條件能不能接受?能接受,他說我收你這個學生;不能接受,你另請高明,我這裡不收你。三個條件是什麼?第一個你今天來拜我做老師,從今天起(他那個時候住在慈光圖書館)我在圖書館、蓮社講經你可以聽,除聽我講經之外,所有一切法師、居士大德講經一律不准聽,只聽他一個人的,這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你看書、看文字,不管是世間的書籍,是佛教的經典,沒有經過我同意,不准看。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提出這麼個條件。第三個條件,你過去跟章嘉大師學,跟方東美先生學的,我一概不承認,進我門,從今天起從頭學起。提出這麼三個條件,我考慮了五分鐘,下定決心,接受了。到以後我們才曉得,李老師用這種條件限制人,他在台中三十八年只對我一個,其他的人沒有這個限制。對我提出這三點要求,我接受了。

  你看看不能聽,什麼也不能聽了,只能聽他一個人;什麼書都不能看了,要看什麼書先拿給老師看看,可不可以看,不可以看不能看。這是什麼?眼睛把你關閉了,耳朵關閉了,有效果,三個月。實在講章嘉大師教我放下,這真的放下了,不看就放下了!不聽就放下了!三個月效果出來,是什麼?頭腦清醒了,就是煩惱少,心漸漸定下來,智慧開了,看東西、聽東西能懂得裡頭意思,曉得老師這個方法有道理,到六個月就很明顯了。老師給我限制的時間是五年,不是叫你永遠,是五年。自古以來師師相傳叫五年學戒,這個戒不是佛的戒,老師的戒三條五年。五年之後你心定了,智慧開了,什麼都能看,什麼都能學,什麼人講東西都可以去聽,為什麼?你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是這麼個道理。可是我學到第五年,我跟老師講這個方法很好,對我很有效果,我再加五年。老師笑起來了,我守他這個方法十年,這叫扎根的教育,這真正叫修戒定慧,心得清淨智慧才長。

  可是用這種方法,大概古人相傳的,到我這就為止了,就劃上止號,以後沒有了。誰能接受?現在也沒有人提出這個條件,提出條件沒有人學,掉頭就走,不服你了,這要明瞭。但是這個方法好,這是古大德代代相傳,我們自己懂得了,自己用這個方法來學,就行了。那沒人教?沒人教不要緊,我們學一家之言,這一家要注意到學古人,為什麼?古人有修有證。所以李老師非常謙虛,他教我的時候,他說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還不到五年,他就介紹老師給我,介紹誰?他的老師印光大師。把印光大師的《文鈔》送給我,以印光大師為師,這樣我們就變成同學了。印光大師已經不在,讀《文鈔》私淑古人,這個道理我懂。

  在早年,孟子就是私淑孔子,孟子到求學的時代孔子不在世,過世了,他學什麼?他專學孔子,就學一家。有不明瞭的地方,就問孔子的學生,孟子那個時代孔子的學生不少都還在世,向孔子學生請教。他學的成就超過孔子的學生,今天稱儒家稱孔孟,不稱其他的人,有道理,他很像孔子!這就是學古人,他不在世了就稱為古人,學古人而成功的。我在這麼多年講經教學當中,我在淨土宗勸導我們同學,我沒有稱大家是學生,我一生不敢稱,我只稱我們同學,決定不敢以老師身分來出現,為什麼?做不到。只是我年歲長一點,我學得比你們早一點,做為學長,幫助大家,不敢稱老師。我推薦的老師是什麼人?推薦老師是無量壽佛。無量壽佛在哪裡?《大乘無量壽經》。李老師推薦我的是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文鈔》;我推薦大家的是《大乘無量壽經》,我們依無量壽佛為老師,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我們的老師是阿彌陀佛,我們都是同學,這種心態在一起學習,你說多麼快樂。

  一本經、一句佛號,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哪個不能成就!《華嚴經》是什麼?《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註解,你要真正了解《無量壽經》,你就讀這個註解。在乾隆時代,這距離我們將近三百年了,乾隆時代有一位大德,在家居士彭際清居士,這個人是通家,儒釋道都通,今天講學者,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者,他一生專攻,而且非常有成就。他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他把這三部經看成一本,是一部經,內容沒有兩樣,只是說得簡單、說得詳細、說得透徹。《阿彌陀經》講得簡單,《無量壽經》講得詳細,《華嚴經》講得透徹,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所以我跟淨宗同學說,你要真的把淨土宗的五經一論講明白、講清楚,那你一定要學《華嚴》,在《華嚴》上你能夠有體會,那五經一論你就會講透了;你真的通達明瞭,你將來弘揚淨宗一絲毫障礙都沒有,就是般若智慧現前,念佛三昧現前,又何況《華嚴經》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所以彭際清的話沒錯,講得很正確,我們可以肯定,彭際清依《華嚴》寫了一本書,叫《華嚴念佛三昧論》,這篇論文不長,分量不多。近代北京黃念祖老居士有《講記》,他把《華嚴念佛三昧論》講過一遍,講得很好。這個《講記》老居士在的時候送我一本,那個時候我在台灣,我也把它翻印。講得很好,對於淨宗同學有很大的幫助。《無量壽經》他的註解也註得好,《無量壽經》我講過十一遍,前面幾遍我沒有看過他的註解。以後他把他的註解,這在美國,他訪問美國的時候我們才遇到的、才認識的,他把註解送給我。以後幾次講《無量壽經》,我都用他的註解做為學習的參考。這是他一生對於淨宗最大的貢獻,我們要感激這位老人。

  世間般若跟出世間般若我們明白了,《華嚴經》上還有一個講法,三般若,我們前面提過了。三般若這是常說的,這個名詞在佛法裡面是屬於常識,都應該要懂得的。第一個是「實相般若」,實相是什麼?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是智慧,你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通達明瞭,這樣的智慧就叫做般若智慧,叫實相般若。《華嚴》三般若裡頭說,「般若者,圓常之大覺也」,圓是圓滿,常是永恆沒有間斷,大覺是如來,佛的地位。「一覺有三德」。一覺一切覺,一迷就一切迷,一迷也有三德,哪三德?妄想、分別、執著,這一迷就是凡夫。一覺裡面就有三德,三德就是實相、觀照、方便。

  第一個「實相般若,為般若之理體,本來為眾生所具(就是具有的),離一切虛妄之相,般若之實性也,是為所證之理體」。實相的對面就是虛妄;換句話說,實相決定不是虛妄,這是真實的。佛給我們講這個世間,世出世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決定沒有真實。宇宙之間到我們現前的人生真相是什麼?講實相,真相是什麼?佛在《般若經》上跟我們說一切法,這個一切法是世間、出世間統統包括在裡面,「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世尊講般若這個系列,這個大單元的課程講了二十二年。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教學,實際上在我們來說分四個階段、四個時期,就像現在辦學校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四個時期,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講阿含,小學十二年;第二個時期講方等,就是中學八年;第三個時期講般若,大學二十二年;最後一個時期也是八年,講法華,等於研究所。

  他也是看學生的根性,慢慢一步一步往上提升,帶起來。華嚴為什麼不說?華嚴是定中講的,不是對人講的,華嚴法會上沒有凡夫,是對法身大士講的,這在時間上講是不可思議的。你沒有甚深定功,你參加不了這個法會,所以參加這個法會是法身菩薩,不是十法界的。十法界裡面這些佛、菩薩、阿羅漢都沒分,法身菩薩。那多少時間說的?我們人間是二七日中,二七就十四天;有人講三七,三七二十一天,時間不長。就定中的時間,跟我們這個時間有時差,不一樣,我們這個世間十四天、二十一天,在定中的時候那就是無限長。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這時間可以把無量劫濃縮為一剎那,一剎那展開是無量劫。《華嚴》是究竟圓滿的大法,也就是如來證得之後把諸法實相詳細說出來,真的是不容易。

  一切相,相有,相不是沒有,相有性無,性是什麼?體,沒有體性。事有理無。相,相是虛妄的,相是幻相,《金剛經》上的比喻好,「夢幻泡影」。夢中有沒有相?有相,醒來之後沒有。醒來之後你想想,作夢的時候到底有沒有?沒有。但是夢裡的時候你不知道,你以為是真有,不知道夢裡面是幻有,那不是真有。所以我們應該曉得,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象都是虛妄的相續相。

  這種虛妄的相續相,我們在前面也給諸位報告過,說一切法只是錯誤、虛妄、抽象意念的相續相。這個話也不好懂,佛門裡面有講的「一期四相」,這個好懂,一期就是現前的這一個階段,生老病死這個好懂。動物生老病死這是一段時期,我們人講一生,一生人壽命有長短不一樣,長的可以活到七、八十歲。古人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歲就是長壽了,不到七十歲走的太多了。我們的朋友、同事,跟我們年齡相彷彿的,三十歲走的、四十幾歲走的很多!壽命長的也有到一百歲的,也有超過一百歲的,畢竟是少數。這裡頭就是講生老病死,這叫一期,這是我們很容易體會到的。其實那個一期,人到老的時候就覺察到了,七、八十年自己想想真叫一彈指,想想兒童的時候就像昨天一樣,童年在一起玩這些小朋友,現在都不在了。

  再看植物跟礦物有成住壞空,特別是在現代你看看許多報導,地殼的變化,滄海桑田。現在南北極冰山的融化,喜馬拉雅山高山冰雪的融化,速度驚人,冰雪一融化,這個地貌就產生變化。第一次去的,隔兩年再去,不認識了,特別明顯的是照片,兩年前照的這個地方的照片,兩年後再去照不一樣了,山河大地也在變化,這就叫一期四相。講真相,真相有剎那四相,剎那四相講什麼?生住異滅。生,本來沒有,忽然有了。現在科學家發現,科學家發現物質現象,物質從哪裡來的?無中生有。你們看看鍾茂森老師的報告,他講得很清楚,科學發現無中生有。物質從哪裡來的?用科學家的講法,宇宙之間沒有物質,科學家只承認宇宙間只有場。場是什麼?他們的解釋,場是能量,能量稀薄的時候沒有物質,能量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會產生物質現象。這個聚散,在佛法講因緣,緣聚緣散,你看這佛在三千年前講的,緣聚就生,緣散就滅。你明白這個道理,緣聚那個生是幻有,緣散那個滅是幻滅,既然是幻,那就沒有生滅了。

  這個住,住是生位暫停,它住在那裡,好像是停了,不是,並沒有停。你覺得它暫停的那是什麼?那是剎那生滅的相續相,它不會停的。它要停了那就真有,不會停的。異是差別,前一個現象跟後一個現象肯定不同;滅是不存在了。生住異滅的時間多長?我們用電影來比喻,諸位細心去思惟、去想你能體會到幾分。我們看電影的放映機,知道電影的底片是一格一格的,現在講幻燈片,放映機的鏡頭打開,一張幻燈片照出去,照在銀幕上,立刻把它關起來再換第二張,再關起來再換第三張。一秒鐘開關二十四次,就是一秒鐘放映出來二十四張幻燈片,你看每一張它在銀幕裡面停留的時間,你就想生住異滅的時間多長,二十四分之一秒。二十四分之一秒你看到的生住異滅,你看不出來,二十四分之一秒太快了,你念頭還沒動它就沒有了。這是你從電影上看到,電影銀幕上的畫面不可得,就是《般若經》上講的「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我們現前這現象,現前現象我們常說,佛在《仁王般若波羅蜜經》裡面講的,那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仁王經》上給我們講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我們的彈指一秒鐘至少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生住異滅,一個生住異滅就是一個畫面,生住異滅它時間多長?是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這是我們現前的現象,佛在《仁王經》上所說的。事實上,我們講經時候說的,佛這個說法是方便說,為什麼?真相比這速度還快,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不算快,那快到什麼程度?百萬分之一秒、千萬分之一秒、億萬分之一秒,那是真的。哪有物質存在!諸位要能夠常作如是觀,妄想分別執著就很容易放下。那一放下,恭喜你,你就成佛了,就不難!

  現在為什麼放下這麼難?從前章嘉大師教我放下,教我布施,教我放下從哪裡下手?先從名利下手。為什麼?這是你最放不下的,我們真的就從這裡下手。對於名跟利淡薄,不再追求,慢慢養成連這個意念都沒有了,自己有能力看到別人有需要的,真的捨得,肯幫助別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因為身心世界這一切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要不肯放下錯了!不肯放下,就永遠搞六道輪迴。頭一個放下執著,輪迴就沒有了;再放下分別,十法界沒有了;再放下妄想,一真法界現前了。一真法界裡面決定不會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一真法界立刻變成十法界,稍稍有一點執著,馬上就變成六道,速度太快了!這是什麼?這實相。通達真實相這個智慧就叫實相般若。所以實相般若是智慧之體,真的是不錯,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確實是無所有、畢竟空。

  註解裡面,「實相般若是般若之理體」,就是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佛常常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就這個意思。這個智慧表現出來就是覺,大覺,所以覺是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我們中國老祖宗說得好,「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要用我們中國話來說,佛所講的「本性本覺」,人之初,性本覺,覺就善,不覺就不善,這個意思能會通。不過佛法講得很明白、很肯定,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儒家所講的沒有說得這麼清楚,而只說這個東西要淡薄,這是儒常講的,沒有說徹底放下。《禮記》裡面講「傲不可長」,這個話說得很好,「欲不可縱」。你看它還承認人確實與生俱來的有傲慢、有欲望,但是限制你,傲不要再增長,欲不可以縱,它說的這些。但在佛法不行,佛法統統要斷掉,這點不相同。沒有斷呢?沒有斷是世間般若,這是我們在佛法裡面學到的,叫世間般若;要是斷掉,執著分別斷了,出世間般若;起心動念斷掉,那是上上般若,這點意思我們總要能夠搞清楚。

  用法相宗四分的說法,實相般若就是四分裡面的證自證分,這是實相般若。自證分是法性,法性的本體,證自證分是法性本體裡面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見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質,精神的世界、物質的世界都是從自性裡面變出來的。你怎麼能對它通達明瞭?因為有證自證分,就是自性覺。所以它這裡說得好,「本來為眾生所具」,這些話說得好,實相般若哪個沒有?各個都有,就是自性覺。所以你要肯定,肯定自性覺,肯定自性善。換句話說,我們就可以這樣說法,佛菩薩是教出來,聖賢人是教出來,好人是教出來的,再跟你講壞人也是教出來的,看你怎麼教法。你以善法教他他就變成善人,你以覺方法教他,佛法是覺,他就都覺悟了,你要用惡法教他,都變成惡人,你要用迷的法教他,他就變成迷惑了。那我們看看現前這個世界,誰在教?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在教,電視、網路。你看青少年多少人迷在這裡面。現在叫網吧,它教什麼?它所教的不善,它所教的迷惑。所以常常接受這種教育就出了麻煩,麻煩嚴重的就是青少年的自殺,這個問題很嚴重!

  世間人還沒有到覺悟的時候;換句話說,世間人有相當程度的迷惑。如果這個青少年玩網吧這樁事情,一天要自殺個幾千、幾萬人,社會大家就慌了,那個警覺性就提高。現在每天死幾百人,還不在乎,好像這個還沒有,到每天死幾萬人,你看那個時候怎麼辦?這個世界走向毀滅了,可不可能?很可能。你要不相信,你從數據上來看青少年的自殺,十年前跟現在比增長多少倍?跟二十年前、跟三十年前比,跟五十年前比,幾乎沒有聽到過青少年自殺。十年十年你看數據,很驚人、很可怕的異常現象!這個現象,原因在什麼地方?總得多去想想,違背倫常的事情,現在都不能說違背,為什麼?倫常沒有了。父母憂心忡忡,兒女不聽話,無法管教。老師,我遇到的老師很多,在我面前訴苦,學生不好教,學生不聽話。怎麼辦?你一個人盡心盡力去教他,以善法教他,大環境不好,大環境是個染缸,他怎麼能不受影響?不受影響要很深的定功,要很大的善根,這樣的年輕人到哪裡去找?

  今天社會問題非常嚴重,有沒有東西能救?有,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弟子規》。社會大家不重視,殊不知《弟子規》能救世間,能挽救劫難。可是有許多人疏忽了,沒有瞧得起,看看那薄薄的一本,一千零八十個字,這有什麼了不起?來問我,我這些年提倡這個東西到底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不提倡四書五經十三經,你提倡這個東西有什麼用處?道家,為什麼只講《感應篇》?為什麼不講《老子》、《莊子》?佛法,為什麼不講大乘經典,要講《十善業道》?我的答覆,今天在中國佛教有《藏經》,有《大藏經》,道教有《道藏》,現在儒,有些專家學者在編儒藏,這個分量我們這幾個房間都容納不下。如果把佛家的《大藏經》、《道藏》、儒藏,統統合起來,放在天平上去擺一擺,看看哪個重?這邊就放《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就放這三個。那裡面放三個教的經典到天平上一放,我會肯定它的重量是平等的。為什麼?這三樣東西分量為什麼會那麼重?沒有這三樣東西,儒釋道都是假的。不要看一大堆,這是泡沫東西沒有分量的。這三樣東西落實了,儒釋道有這三樣東西,是根。你沒有這個認知你就不知道,你要有這個認知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好像大樹一樣,它有根,它就有樹苗,它將來會長成大樹。

  沒有根,你們要儒釋道沒有根,就好像把樹砍下來插在那個地方,沒有根是死的,幾天就死掉了。你不要根,你怎麼能解決問題?除掉根,你砍伐那個樹木是可以有點用處,死的,後面沒有了。所以你要知道根本可貴,根本是活的,根本能救世界,能拯救劫難。沒有這三樣東西,儒藏也好,道藏也好,佛藏也好,救不了世界。今天這些災難你對它束手無策,你就曉得這三樣東西多重要。所以我的答覆很簡單,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儒家學說的生活化,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就是的。四書落實在生活裡面就是弟子規,五經落實在生活上就是弟子規,十三經落實在生活上還是弟子規。你不能夠落實,你只有言說,你得不到絲毫的利益,為什麼?你是專家學者,你是一個大學問家,頭一個你家不和,你們在家父子不和、夫妻不和、兄弟不和,你還說什麼?沒有念過四書,沒有念過五經,沒有念過十三經,他去念《弟子規》,他們家庭夫妻和、父子和、兄弟和。你看看哪一樣好?哪個有受用?這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嗎?

  在佛法沒有十善業道,你把《華嚴經》從頭到尾背過來也沒用,小廟裡住兩個人天天吵架,沒有十善業,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常常講,學佛跟佛學是兩碼事,儒學跟學儒也是兩碼事,不一樣!就儒來講,有人問你講的儒學什麼意思?學儒什麼意思?我就用儒家的講法,儒家講的方法這綱領,「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到這個地方為止你能夠做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沒有篤行,那就叫儒學;篤行,認真去做這叫學儒。《弟子規》是篤行。四書五經十三經是前面,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你沒有篤行,你那個沒用處,我這樣講大家很容易懂。

  中國從前的社會我是沾點邊緣,我十歲離開農村,農村裡面長大的。農村裡面社會確實是傳統的社會,家家和睦,這村莊裡面人和睦,許多的人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但是懂得孝悌忠信,知道禮義廉恥,知道謙虛,知道尊重別人,知道關懷別人,知道照顧別人,知道幫助別人。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他社會是和諧的,和諧社會。今天讀書、認識字,手上都有電腦,不和!不懂得謙虛,不知道做人,父子沒有親。夫妻說老實話沒有愛,為什麼?不向中國人,向外國人學。外國人夫妻都有隱私權,有隱私權就有防範,最明顯的,先生多少銀行存款,太太不知道;太太存的錢,先生不知道,這就沒有愛。所以父子不親,那真叫家不家、國不國,只有利害沒有道義。從前中國社會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他有道義,他講信用。小店裡面去賒帳拿東西回來,有很多小店不記帳,你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就還過去,真的有錢趕快還。有時候老闆東西拿去過了幾天他已經忘掉,什麼時候你來拿東西,給他講起來,想半天才想起來,那是什麼社會。今天有借據還賴帳,所以想想不一樣,這就是一個是有德行,一個沒有德行。

  佛法亦復如此,佛法裡面講信解行證,你有信、有解,經典講得天花亂墜,著作等身,十善業做不到,假的。頭一個你身心就不和,身心不和怎麼樣?你多病,你多煩惱,你多憂慮,這就是你沒有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得到佛法真實利益,這些憂悲苦惱早就放下,你般若現前,你法喜充滿,一切時、一切處常生歡喜心,你身心就得受用。身心沒有得到受用,你的家庭、家人怎麼會得受用?哪有這種道理!這就是佛學跟學佛不一樣。

  所以說,你看看這都是佛講的,「本來為眾生所具」,我們現在要把本來所具足的實相般若把它找回來,很容易找回來,為什麼?本有!並沒有真的失掉。只是迷了,被什麼迷了?妄想分別執著迷了。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棄它就現前,不但智慧現前,道德現前,能力現前,福報現前。為什麼不放棄?念念有自私自利,念念還貪名聞利養,這很糟糕、很麻煩,是自己毀滅了你自己,毀滅了你的性德,這是真正的迷惑。如果你真的學佛,無論從事世出世間法無往而不利,你是聖人,你是菩薩住世。你做的這些事業,那真正是世界第一流的事業,無與倫比的大事業,無論幹哪一行都能做到世界第一,不是做不到。因為你本來是佛,中國人講你本性本善,哪有做不到的!

  底下一句「離一切虛妄之相」。一切虛妄的相,總而言之,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佛把它歸納這三大類。你把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你智慧、德能就現前。這是智慧的理體,智慧的體,般若的實性,是所證之理體。這個理體是本有的,不是從外面得來的,是本有的。

  「觀照般若,觀照實相之實智也」。你怎樣把實相般若找回來?佛教給我們一個方法,觀照。觀這個意思在前面說過,粗心叫覺,覺已經很不容易,覺而不迷,很不容易了。觀是細心,細心不要去想叫照,像鏡子一樣照,不要想,為什麼?一想就迷,想不得。不可思議,想是思,不能用思,用照,照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直覺。對一切人事物、對世出世法用直覺,不要用思考,這是用真的智慧,真智慧照見。《般若心經》大家念得很熟,《般若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就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是換句話來講,是一個意思。

  照見五蘊皆空,你對於五蘊,五蘊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歸納為五大類,你就能放下,你就不再執著,也不再分別,也不會起心動念了,那你就成佛。還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那你就是菩薩;還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不執著了,那你是阿羅漢。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你是凡夫,就這麼回事情,佛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明瞭之後要真幹,怎麼幹?從今而後眼見耳聞都懂得觀照,實相就是宇宙人生真相,你就見到真相。能見到真相,理解這真相,明瞭真相,通達真相,這叫實智,真實智慧。世間人迷在裡面,他所見到的是假相,為什麼?他是妄心,妄心把真相就轉變成假相。妄想分別執著是妄心,妄心看真相,真相就變成妄相。為什麼?經教裡常講「相隨心轉」,就這麼個道理,相隨心轉。懂得這個道理,然後再告訴你「境隨心轉」,你就能體會了,就是境界。境隨心轉,那我們的心善良,我們現在世間所有災難都沒有了,這真的不是假的。這個地區沒有災難,這個地區的人善良,不造惡業。

  我前幾年,在日本參加兩次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在日本岡山開的,距離大阪不太遠,我在那裡住過兩次。當地人告訴我,岡山四百多年來沒有災難,我很驚訝,再一打聽那個地方的人非常淳厚。你看距離大阪,他們的火車,快速的列車只有三十分鐘就到大阪,他們這些人從來不到大阪去,願意住在這個小鎮。而且人家家都有儲蓄,真正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我們那個時候很驚訝,這種社會是在書上念到,只有古人有,現在這個社會岡山區還有這個樣子,就是那個小鎮。他們告訴我,日本災難很多,這個地方四百多年沒有災難,什麼道理?人心善,境隨心轉。你再看災難頻繁地方,這個地方人心不善,人心不平,你細心去觀察、細心去考察,你就會明瞭事實真相,確實境隨心轉。所以有災難來的時候,你看看儒釋道的高人,真正的高人都教我們把心靜下來,把妄念捨棄。確實是佛家所說的「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個地區災難自然就沒有了,不是迷信,境隨心轉。這些沒有受過傳統教育的人,他不相信,他相信科學,他說你這個講法沒有證據。

  這兩天悟道法師給我一個傳真,他剛剛從日本回來,在日本跟江本博士見了面,江本勝博士是很希望到香港來看我,把這個訊息傳給我。我說我很歡迎,他是特別來看我的,我很歡迎,我說來的時候很好,讓他帶點資料過來,他做了十幾年的水實驗。水是礦物,在科學實驗當中肯定了水會聽、會看,懂得人的意思。它看到、聽到善的,它的反應的結晶非常美,不善的那個反應非常醜陋,這是科學實驗探測出來的。尤其難得,他在幾年之前,在日本琵琶湖做個實驗,這他搞的。他邀請三百五十個人,做一個小時的祈禱,祈禱詞很簡單,就是這麼多人在一起,大家把心定下來,把所有一切雜念都放下,只有一個念頭,「湖水乾淨了」,就想這一個念頭,沒有雜念,湖水乾淨了。一個小時祈禱之後,第三天湖水真乾淨了,二十多年的那個臭的味道沒有了,波浪也沒有了,就像一面鏡子一樣,保持了半年。日本的電視、報紙統統都報導這個消息。境隨心轉!如果這樣的祈禱要是每個月去做一次,那個灣區就永遠乾淨。他只做這麼一次實驗,居然保持乾淨半年。

  我們如果懂這個道理,現在這個世間最嚴重的就是冰川的融化。如果我們全世界的人能覺悟,不要多,百分之一,百分之一的人這個力量,我們在一起祈禱,「南北極跟高山上的冰不再融化」,肯定它就會止住。可以做這個實驗,江本博士來我要提議,我們一起來做這個實驗。因為這個融化是很麻煩的事情,科學家的預測海水上升,全世界沿海的這些城市統統要被淹沒。他來的時候好,來得好,我們可以共同來做一個聲明,要求全世界有宗教信仰的人,大概十分之一應該不成問題,有宗教信仰的我們共同來祈禱,來把這樁事情把它止住。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能改變這些災難。我們熱忱的歡迎他來訪問。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會用觀照。下面「方便般若」這是教學,真正功夫得力的時候是在觀照,觀照是學佛,方便是佛學,你就懂得了,那也很重要。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