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七二卷) 2005/3/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372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寶首菩薩偈頌第二首,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譬如淨明鏡,隨其所對質,現像各不同,業性亦如是。】
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給我們說了很多,我們前面學到大師引用《起信論》裡面所說的四種大義,第一種「如實空鏡」,第二種「因熏習鏡」,第三種「法出離鏡」,我們學到這個地方。今天我們繼續再看第四,「四者緣熏習鏡,謂依法出離故,遍照眾生之心,令修善根,隨念示現故」,這個意思非常之好。依法出離,這是緊接著前面第三,出離之後不是沒有事情了,這個諸位一定要明瞭。佛法不是消極,佛法更不是迷信,佛法確實是給我們說出做人的本分,絕對沒有逃避。
我們看六道三途,今天我們是親身經歷,六道三途太苦了!如果你要肯定因緣果報,你看到現在的因,你就知道將來的果。現在這個世間眾生造作極重罪業,他自己不知道。我們常常講人與人的關係,這個在佛法裡面講四種緣,人與人的關係都是這四種緣,緣更深的就變成一家人,父子、兄弟、夫婦,這一家人。哪四種?佛在經上常講,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幾千年前佛就講得很清楚。我們看看自己,首先要想自己,我在這一生當中,我是用什麼心態對人,是布施恩德,還是跟人家結怨?是時時想著損人利己,還是想著損己利他?我們有沒有做過這樣的反省?如果我們跟眾生念念都是貪圖眼前的便宜,傷害別人,這個事情就麻煩,麻煩在哪裡?冤家太多了,你佔別人便宜實在佔不到,你在負債,換句話說,討債的太多,這個日子不好過。報怨的來了,討債的來了,為什麼?沒有布施恩德,哪有報恩的?我們沒有捨己為人,哪有還債的?你說這個事情麻不麻煩!
我們學佛了,絕對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三世因果我們很清楚,世間人不相信,我們相信。別人佔我們的便宜,我們歡歡喜喜,絕不計較。你說為什麼?布施,我們歡歡喜喜布施,來生他恭恭敬敬供養,來生他來還債,一飲一啄決定逃不出因果的定律。所以我們吃了虧,上了當,第一個念頭起來作還債想,如果過去生中我們欠他的,還了,很好;如果不欠他的,他將來還我。宇宙之間,十法界裡頭,誰能佔誰的便宜?沒有,絕對沒有這回事情。你要想通了,是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之後,心就安了。
最怕的是殺生,殺生裡頭最嚴重的就是現在的墮胎。這個小孩到你家來投胎,投胎四種緣,你要把他墮胎,把他殺掉,如果他是來報仇的,仇上又加仇恨,來生可麻煩大了,仇太深了。如果他來報恩的,你要把他殺掉,來生變成報仇的,你說這個事情麻不麻煩!來還債的,不錯,好!你把他殺掉了,變成什麼樣?變成了仇敵、仇人。他來討債的,你要把他殺掉,將來又欠錢財,又欠命債。你現在迷惑顛倒,你來生的日子,或者你晚年的日子,有的時候這個果報不到來生,晚年就現行。你今天墮胎殺掉這個人,二十年之後他又投胎,他又變成年輕人,你老了,你碰到這些人都是冤親債主,你的日子還能過嗎?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是愈想愈恐怖,這個事情怎麼敢做?
現在這個社會,墮胎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們從這上來說,二十年之後這社會怎麼辦,還能住嗎?二十年之後我已經不在了,你們四、五十歲的人還能趕上,那個日子就難過了。社會比現在加速度的亂動,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沒有恩義,只有仇恨,只有怨結,這還得了,這成什麼社會!所以挽救之道就是聖賢教育。現在我們看到聖賢教育看到一線光明,有些年輕人,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難得他們覺悟了,捨身奉獻來從事於拯救世人的工作,這值得我們尊敬。
所以出離,出離之後自己已經得度了,得要倒駕慈航,回到這個世間來幫助苦難眾生。清涼大師在此地這是引用《起信論》上所說的,「依法出離故,遍照眾生之心」。你看這個時候你出離了,出離了就是法身菩薩,這個出離不是講出離六道,是講出離十法界,出離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照見,遍照眾生之心;這個眾生是十法界的眾生,心是念頭,起心動念。一真法界裡頭就不起心、不動念了,這是無明煩惱他伏住了,見思、塵沙斷了,無明沒斷,伏住了。無明要到如來果地上才斷盡,等覺菩薩還帶一品生相無明,這是我們學佛不能不知道的。
法身菩薩怎麼修法?法身菩薩就是《華嚴經》上初住菩薩開始,十住、十行、十迴向、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信位還不行,還沒有證得,還沒有出離,準備出離;十信心滿了,證到初住就出離。這是無論在理、無論在事,過去祖師大德常說,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有沒有能力辦到?肯定不能,這個我們要有自知之明。那怎麼辦?有辦法,什麼辦法?念佛求生淨土,末法時期不依這個方法那就太難了。所以萬萬不可以好高騖遠,你決定不能成就,八萬四千法門,除了這個法門之外,你有什麼方法出離?這個自己要問自己,你就會體會到你有什麼方法斷煩惱?大乘教裡頭常說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品是品類,煩惱無量無邊,世尊教學為了方便起見把它歸納。「見」就是邪知邪見,你錯誤的看法,歸納為八十一品;思惑是你錯誤的想法,你的見解、思想錯誤,你說就說錯了,你做就做錯了。做錯就是造惡業,惡業就有惡報,就感惡報,惡報太可怕了。
佛法裡面雖然沒有講末日,但是佛法裡面有講人的壽命,平均壽命在十歲、二十歲的時候,那時候所有一切惡習統統現前,真的叫草木皆兵。拿到草,就像刀箭一樣,就可以殺人,見到人沒有一點點愛心,人與人之間見到就想殺,就想打鬥,那不就是人間地獄嗎?我們現在,現在的人人壽平均是七十歲,這是從釋迦牟尼佛那時候算起。世尊當年在世,人壽平均是百歲,每一百年減一歲,世尊距離我們現在三千年,就減了三十歲,所以現在人壽是七十歲,一百年減一歲。再五千年之後,這個世間問題就嚴重了,五千年之後,佛家講人壽二十歲,再過一千年,人壽十歲。到十歲就到底了,然後每過一百年加一歲,一直加到八萬四千歲;人壽最高最長八萬四千歲,最短十歲。這一增一減就是一個小劫,佛法裡面講的中劫、大劫、小劫,這是一個小劫。我們現在是處在減劫這個時代,每一百年減一歲。
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我們這一次得人身遇佛法,如果要不求出離,那你就真正叫大錯大錯!我們的出離方法就是念佛求生淨土,下下品往生也出離,也成就了,這樁事實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想在這一生往生,有沒有祕訣?給諸位說,有!什麼祕訣?萬緣放得下。什麼時候放下?不是說你在臨終的時候,臨終來不及了,愈早放下愈好!這個世間什麼東西都是假的,連自己這個身體,要記住《般若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只要能放得下,你念佛的功夫就得力。
念佛功夫為什麼不得力?放不下!自己沒有福報,更應該徹底放下,反正我什麼都沒有,老實念佛,真正求往生。當然外面助緣非常重要,修學環境。今天哪個道場是歡歡喜喜幫助你念佛往生?在中國我知道有兩個道場,南方浙江的東天目山,北方的長春百國興隆寺。雖然這兩個道場用的方法並不完全相同,都是正確的,誠心誠意幫助你念佛往生淨土。所以如果你是找不到好的環境,這兩個地方可以去看看,如果有緣,好,好事,難得!你這一生當中成就了。如果自己有福報,現在生活環境還不錯,你就要覺悟,我們能夠把福報減一分,多一分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彌陀經》上佛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有能力多修福。
修福裡面最大的,這是大乘經裡頭佛常常講,修法布施。財寶布施,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法布施,小小的法布施都超過世間七寶布施。但是法布施也需要用財,譬如現在最方便的,我們做個光碟,這個光碟內容是講經,這是法布施,你做這一片光碟也要錢,所以法布施裡頭有財布施;我們印經,印經也要錢;我們請法師來講經,也要供養,要供養法師,要供養大眾,請轉法輪,請佛住世。現在請轉法輪,請佛住世,比以往方便。以往怎麼樣?你真的要請法師來講經才行;現在如果請不到法師,我們建個講堂,講堂裡面免費提供大家來聽經,用錄相帶、用光碟、用大銀幕。不必到外面請法師來,我們就可以請許許多多法師大德的這些講經說法的錄相帶跟光碟,我們既請轉法輪了,又請佛住世,一舉當中有數得。
又何況我們現在有了衛星電視,像我們學院,你看我們裝了個天線,圓形碟形的天線,每天二十四小時統統收到,不間斷。要怎樣勸人來聽?常住主人帶領大眾,常住主人做大眾的影響眾。這個經我已經聽過了,聽過了你沒有開悟,沒開悟再聽一遍。古大德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要果然把這部經從頭到尾聽上一千遍,你很可能就開悟了。縱然不開悟,你的心已經定下來,你能聽上一千遍,心是定的,這個心不是散亂的;這種心念佛求生淨土,那是決定得生,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那一念相應了。我們現在心浮氣躁,雖然一天到晚拿著念珠,一天念個十萬聲、五萬聲,它不相應,原因在這個地方。所以學佛,你要找到根在哪裡。
我常常勸勉同學,我們淨宗修學的根是在三福,「淨業三福」。你功夫為什麼不得力?你去反省一下,淨業三福你做到沒有?有人說,我差不多都做到了,聽聽《弟子規》之後:我原來以為做到了,現在才知道我差得很遠。《弟子規》講什麼?「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希望你們同學學講《弟子規》,最好在講席當中把《十善業》跟《弟子規》融會貫通來講,然後才曉得儒跟佛是一不是二。《十善業道》可以參考《沙彌律儀》,你看《沙彌律儀》裡面講的十戒,要認真學習,要在這裡扎根。
西方人知道有孔孟學說,知道有大乘佛法。七十年代湯恩比博士是向世人宣告,要拯救二十一世紀這些社會疑難雜症,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是他提醒的。現在二十一世紀的問題非常嚴重,這個嚴重現在已經表面化了,所以許多志士仁人沒有一個不著急。這個社會動亂怎麼樣來對治?湯恩比博士說得很好,但是什麼是大乘佛法?什麼是孔孟學說?你請教這些學者專家,孔孟學說是四書五經、《十三經》,跟你講這些;大乘佛法跟你講《華嚴》、《法華》、《般若》這些大乘經典。沒錯,說得是不錯,有沒有用處?沒用。怎麼知道沒用?我們已經學了半個世紀,自己冷靜思惟,好好想一想,我們在大乘佛法裡得到什麼東西。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舊像《地藏經》上所說的「無不是罪,無不是業」,這是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你還能幫助別人嗎?
我們要想,湯恩比博士說錯了嗎?他說得沒錯,而是我們用的方法不妥當,不妥當的原因在哪裡?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講得那麼清楚、那麼透徹,佛祖說「三福」這個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你有沒有留意到?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換句話說,所有修行人他將來修行成佛了,靠什麼?就靠這個淨業三福。淨業三福是基礎的基礎,這個基礎是什麼?這個基礎就是《十善業道》,這是我講淨業三福講了好多遍,落實在《十善業道》。你看它頭一條這個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講的時候,孝親、尊師、慈心統統落在十善;如果沒有十善,你就是不孝,你就是不敬,你沒有慈心,落實在十善,這是大乘法。
你再看《十善業道經》,佛講得非常清楚,一切人天、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無上菩提,都依這個為根本。就好比一棵大樹一樣,這是樹根,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怎麼樣?我們沒有從根上去修學,沒扎根。沒扎根,搞這些大乘經教、法門,都是枝葉花果,好看,美不勝收,非常令人羨慕,但是我們沒有根。沒有根,你搞的什麼?那就是花瓶裡面的插花;這個花果很好看,折幾枝回去插在花瓶上,兩三天就枯死了。我們今天搞的是這個搞法,不曉得扎根。
我們學院成立之後,特別強調要用兩年的時間做扎根的學習,這個扎根學習特別重視的是《弟子規》跟《十善業道》。《弟子規》是《十善業道》的落實,《十善業道》講綱領,《弟子規》講得詳細。你們同學們都學了四十個小時,蔡老師給你們詳細的講解,學了之後要記住,要常常溫習,要落實在生活當中,你真學到了。然後你學的這些大乘經教,無量法門,這就是活的,就不是死的。你要不從這上扎根,不從這上面百分之百的落實,你學什麼樣的法門,什麼樣的經教,全是死的。這是目前我們修學的通病,這個病找到之後就好對治,要把這個病治好。我們自己治好之後,才能幫助別人,自己治好就是幫助別人。為什麼?經上常講「為人演說」,我在這裡表演,我做給別人看。人家過去所犯的毛病跟我一樣,我現在回頭了,他慢慢看到我這個樣子,他也就跟我一起回頭,我們要做出來給人看。
你就想想看,哪一個學佛的人不想成就,哪一個念佛人不想往生淨土,為什麼去不了?這個我常講,你為什麼去不了?你不是「善人」,經上講的都是「善男子、善女人」,你不是善人!善的標準是什麼?《十善業道》;換句話說,就是《弟子規》。《弟子規》百分之百做到了,你就是佛經裡面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才能往生;你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決定不能往生,這個道理跟事實我們一定要懂得。自己成就之後,那就是要犧牲奉獻,這是我們隨世間一般講法,廣度眾生。
現在眾生的毛病,我們是眾生,親身經歷,我的毛病是大家的毛病,大家的毛病是我的毛病,這就是「遍照眾生心」,然後「令修善根,隨念示現」,示現就是為人演說。諸佛如來都不例外,釋迦牟尼佛不是這一生才成佛的,我們在《梵網經》上看到,他老人家自己說,他到這個世間,到娑婆世界來示現成佛,這次是第八千次。說實在的話,這個世間的人跟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菩薩、地藏菩薩,特別有緣分。特別有緣分是什麼一個現象?那就是眾生有感,佛菩薩就來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
你說這些佛菩薩有沒有離開我們?沒有,他在哪裡?在我們這個世間。他做什麼樣的示現,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這是我們肯定,深信不疑。為什麼?眾生有感。我們天天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難道不應嗎?當然有應,只要有人起心動念祈求佛菩薩,佛菩薩就有應。又何況念諸佛菩薩不只我一個人,這世界上有多少人,雖然有很多人不相信,但是也有些人深信不疑的,佛菩薩一樣要來。佛菩薩給我們示現,我們就是當機眾,那些不相信的人,佛菩薩都給他種了善根。為什麼?他們那些人看到佛像,聽到佛號,一歷耳根不是永為道種嗎?這一生不能得度,來生後世遇到緣成熟了,必然得度,這是大乘教裡頭無盡的慈悲。
所以我們勸人學佛,要懂得怎麼個勸法,現在勸人「根」重要,不能在枝葉花果上求,要從根上求。古人可以從枝葉花果上求,為什麼?他有根,他有孝悌忠信,從小他就懂得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尊敬師長,從小他就懂。所以他儒家可以從四書五經下手,佛法可以從大乘經論上下手;現在不行,我們已經通過這麼多年的試驗,才知道學古人學不來。我們要去探討、去研究到底什麼原因?原因在根上。我們今天把佛法、把儒家介紹給別人,要把這個「根」介紹給他,你要是拿到根,移植了,雖然現在並不是很好看,可是它是活的,它會生長,它不是死的。你送他樹根,他種植下去,慢慢它就發芽,就長出來;比送花朵,送一束鮮花,當然是很漂亮,人家看到很歡喜,死的。我送你一個樹根,是活的,雖然不好看,種下去之後,過幾年就長大樹,這個道理要懂。你說有人要送給我,我們是要樹根,還是要幾個花朵?沒有智慧,愚痴的人,他要花朵,他不要樹根;聰明人不要花朵,要樹根,知道有樹根,年年都會開花,年年都會結果。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孔孟學說,我們不介紹四書五經,不介紹這些,我們介紹《弟子規》;大乘佛法,我們不介紹這些大經大論,我們介紹《十善業道經》,這就對了,契現代社會眾生的根機,契機契理這是佛說。佛在經上曾經明白的告訴我們,契理不契機叫戲論,廢話,不契機,想想看是不是?契機不契理,魔說。現在人你看,接受教育最普遍的無過於電視,電視裡頭契機,一切人都喜歡看。看什麼?看殺盜淫妄,看暴力、色情,契機不契理,魔說。所以一定要懂得契機契理,契機是現在眾生他需要什麼,他是什麼樣的程度,他需要什麼。現在眾生根都壞掉,世出世法的根都壞掉了;世法的根是《弟子規》,出世法的根是《十善業道》。
所以我們今天,你真正是明白,真正是覺悟,真正是出離,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有把握了,現在要不要去?有把握你就不要去。為什麼?你現在這個身體還健康,還有法緣,還有許許多多眾生需要你幫助,那你就要做犧牲奉獻,好好的去幫助別人。什麼時候走?這一切眾生不聽你的,不喜歡你的示現說法,你可以走了;他還很歡迎你,還願意接受你,你就沒有理由走。這是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基本的態度,我們要懂。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的成就有沒有先後?大乘教我們讀得多了,西方極樂世界,給諸位說,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沒有空間就沒有遠近,那才叫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說這個境界叫不思議解脫境界,最後一品所講的,那是一真法界,那是華藏世界,那是極樂世界,特別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就曉得,極樂世界是不思議解脫境界,所以不必著急,我們在此地有時間觀念,到極樂世界沒有了。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的《鈔》。「釋曰,四鏡之名者,一空鏡,謂離一切外物之體」,所以空鏡的意思,就是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本體是什麼?本體就是空。到最近科學家才證明,這一切物質的現象,森羅萬象,物質現象在哪裡?無中生有;鍾茂森博士給你們做的報告,最近這些科學家的發現,確實無中生有。「生有」就是生的現象,可是這個現象是剎那生滅,正是《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我們初學《楞嚴》,讀這兩句話很難理解,經過科學這麼一說,我們對這兩句話的意思漸漸能體會到一些。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講一個生滅,生滅的時間太短了,短到什麼程度?幾乎短到生滅同時,所以佛法又說「一切法不生不滅」。要是真的不生不滅,你說不生不滅,變廢話;事上真的是有生滅,但是在感覺上你決定不能夠覺察,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無法覺察得到這個生滅的真相。我們常常舉《仁王經》的例子,《仁王經》上講一剎那九百生滅,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
我跟諸位報告,常常用光速來做比喻,這是諸位同學都知道的,都能夠肯定的。這麼多年,這是科學技術的探測,光的速度一秒鐘三十萬公里,這是大家都承認的、都知道的。用光的速度,一秒鐘三十萬公里,那麼一公里,光的速度走一公里豈不是三十萬分之一秒?一公里距離還很長,一千公尺;光走一公尺?走一公分?走一公釐?真的是億萬分之一秒。在億萬分之一秒看光,光不動,有沒有不動?它還是動的,你已經看不出來,在這種狀況之下叫不生不滅,生滅即是不生滅。從這個地方慢慢去體會整個現前宇宙的現象,這叫真相,諸法實相。
大乘教裡頭說得好,佛常常講相續,相續是隨順世間講的,實際上不相續;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真相是遷流,不是相續。那麼像現在科學家在那裡想像,宇宙有個原點,原點很小,說一根頭髮的直徑可以排列一百萬億億億個宇宙原點。那個原點就像什麼?我用電影比喻,就像電影放映機裡面的底片,一個原點是一張底片。鏡頭打開,這一個原點立刻就展開,展開是什麼?是宇宙。但是一展開,立刻就消失,第二個原點又起來了。第一跟第二個原點它既然不是相續,為什麼現的相那麼相同?現的相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要懂這個道理。
心是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念頭,所以它不是相續相,但是那個相確實是相同的;相同,它不是相續相,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真的就像電影銀幕上顯的色相一樣的,每一張你看那個底片(就是幻燈片)它都是獨立的,而且張張還沒有相同的。為什麼?因為你的念頭不一樣,前念跟後念不一樣,但是前念跟後念有相似。所以佛也曾經隨順我們凡夫的知見,說它做相續相,這我們好懂,相續相,總而言之,都離不開因果。所以你念的是善,所有境界都善;你念惡,所有境界都惡,這個道理要懂,這個道理對於化解現在世界的衝突、災難非常有效,證明佛在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
我們今天的心想不善,違背了善法,善法是性德,自性本善,在中國《三字經》頭一句就告訴你,「人之初,性本善」;用佛法講,「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無情眾生,皆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不是二。那麼「性本善」就是說一切眾生的心是善的,一切萬物的心也是善的,這是真的;不善,不善真性裡頭沒有。我們讀《華嚴》的時候,《華嚴》講多少次,我們自性有沒有染污?沒有,自性要有染污,就不能叫真性,真是決定不會受染污的。誰染污?末那,第七識是染污意,前面也曾經跟諸位報告,是自己染污自己,自己破壞自己,這叫不自愛。
我講這個「愛」的時候,我今年元旦我寫了一篇短文,囑咐大家用一個「愛」字,做個很簡單的解釋。我說諸佛如來之所修所證就是「自愛」,諸佛菩薩教化一切眾生就是「愛他」,能自愛才知道愛他,不自愛怎麼會愛他!隨順性德就是自愛,隨順你的本善,你沒有惡。惡是什麼?惡是染污,惡是習性,你在這個不善的環境裡被污染了;被污染不是你的真性,是你的妄識,這個東西被污染。但是污染之後你就會造業,業有善、惡,善業,三善道;惡業,三惡道。六道眾生的染污嚴重!現在我們看看這個社會,你看這種染污,善少惡多,這樣下去之後,大概將來善都沒有了,全是不善的染污,那還得了,這個世界就像末日。
眾生跟一切萬事萬物都是隨著有情眾生的心念在轉變,這就叫「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樁事情日本江本勝博士做這個試驗給我們證明,確實從心想生。我聽說也有不少人看了水試驗之後,他們就用其他東西做試驗,用花草做試驗,用水果做試驗,甚至於用飲食,米飯、饅頭來做試驗。一鍋蒸出來的兩個饅頭,一個饅頭對它用善意,另外一個饅頭對它用惡意,過了幾天之後,這個善意對它的,這個饅頭慢慢的發酵,聞的味道很好聞;惡意對它的,那個饅頭已經敗壞了,氣味很臭。這就試驗出來,饅頭它懂得人的意思,它有見聞覺知,跟水試驗一樣,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
你明白這個道理,所有一切萬事萬物,對人也不例外,這個人不善,我天天用善意來對他,慢慢的這個善意跟他的不善就緩和;如果我這個善意力量強,他不善的力量薄,他慢慢就變成善人。諸佛如來教化眾生,幫助眾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為什麼能轉得過來,這個道理你懂得了嗎?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佛教化眾生是永恆的,成佛之後並不是什麼事都沒有,可以去休息了,沒有;成佛之後事情就更多,雖然更多他不勞累。為什麼不勞累?因為他無我。我們為什麼做事情會勞累?有「我」,總是執著有個我,「我」沒有放下,所以你就會勞累。
「我」要沒有了,那就跟諸佛如來一樣,在這個世間遊戲神通,一切時一切處都是為一切眾生演說,那個表演是決定沒有中斷的;說,人家來問就給他說,不問不說。但是也有少數例外,不問也說,那是什麼?觀察他的緣成熟了,雖然他不會問,也說;但是多數不問,他緣沒有成熟,沒有成熟等待機緣成熟,只示現,不說。這在大乘教,特別在《華嚴經》裡面說得多,幾乎八十卷《華嚴》卷卷都有,豐富的演出,我們要能夠體會到。
從《華嚴經》,這就好像是個劇本的說明,真正的《華嚴經》在哪裡?真正《華嚴經》就是我們現實的世間,在佛法裡稱為法界,現實的法界,那是真正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哪個人離開「大方廣」?哪個人離開「佛華嚴」?一個人也沒離開,這裡頭就是覺、迷不一樣。所以在《華嚴》裡面,顯示出很不好的色相,這個很不好的是什麼?六道三途;四聖法界已經就是變了質,但是變得不多,跟一真法界還相似;六道就變得太多,三途簡直就不像話,但是都沒有離開自性,還是一個如實空體。從鏡子做比喻,這個叫空鏡,雖然什麼都沒有,它能現,能現就是第二個鏡的意思,「二不空鏡,謂體不無,能現萬像故」。所以這個空,不是空無,不是說空什麼都沒有,你要這樣解釋就錯了。
佛法這個空的意思很不好懂,它有,它存在,它是活的,不是死的。但是什麼?它不是物質,不但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我們今天講心、講物,你看世間哲學裡面又講唯物,又講唯心;佛法裡面空的意思,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但是你要曉得,心跟物都從它這裡變現出來的,能現!能現是空,它所現的,就是精神跟物質都從這裡生起。在阿賴耶的四分裡面,見分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精神,相分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精神跟物質。精神,或者現在科學裡面講的能量,這個也說得很好,見分是一種能量,物質是能量變現的。所以現在科學家知道,能跟質可以互相轉變的,但是他還是差一層,他現在講的能量是物質的能量,精神的能量還沒有發現。
如果真正懂得,心跟物是同源,法相裡面講四分裡面的自證分,自證分是體,自證分不是色,也不是心,但是心跟物都是從自證分變現出來。自證分是自己的本性,佛法講真心,真心裡面變出來的那個心,那個心是妄心,那不是真心;妄心才現幻色,所以色跟心都不是真的。這個道理只有佛講得清楚,佛講得明白。
所以「體不無」,就是空不能當作無講。可是有時候在經上也稱無,那個無就是空的意思,我們必須要看上下文,不可以斷章取義,看上下文就懂得了。譬如惠能大師講「本來無一物」,他那個「無一物」就是空的意思,這個我們要懂得,看怎麼個講法,所以「能現萬像故」。那我們要問,自證分,哲學家講的本體,我們佛法講的空,空在哪裡?空就在色裡頭,空就在我們現在這個心裡頭,我們現在起心動念,能夠思惟、能夠想像的我們稱之為心,心之體就是法性,就是空。色是指所有一切物質,物質之體也是空,所以《般若經》上才說「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
我們這個身體,這是最明顯的精神跟物質和合現的相,那你知不知道事實真相是什麼?真相是精神跟物質的身體都不可得,怎麼不可得?你要懂得剎那生滅,你就知道不可得。我們講粗一點,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是兩個我,不是一個我。我們想想昨天的事好像在面前,那是因果的關係,那是因果的轉變、相續、循環,從這個地方講因果。再講得近一點,前一個小時跟後一個小時不是一個我;再講得貼近,前一分鐘跟後一分鐘的我不是一個;佛在經上講,前念跟後念不是一個我。這誰懂得?你在這個上面真正能夠覺悟到、覺察到的時候,你才知道什麼叫不可得。
我的心不可得,我的身也不可得,這個心不可得,《金剛經》上講「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那是講見分。見分不可得,相分哪裡會有?相分是從見分裡頭變現出來的。雖然體是自證分,但是一切法從心想生,見分就是心想。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見分變的,一真法界裡頭沒有,十法界都是八識五十一心所變現的,不可得!不可得,你裡頭要求得,你就很辛苦了!那個苦是你自找的,不是別人給你,諺語所謂是自作自受。這個世間有苦樂,苦樂都是自作自受,你能夠作樂不作苦,算你是聰明的。怎樣我作樂不作苦?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性德相應,這就是樂;與性德相違背,那就是苦。
性德是什麼?我們講個很具體的,性德就是十善業;在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所講的倫理道理,隨順倫理道德,樂在其中,違背倫理道德你就苦了,你就造作惡業,你要受惡報。倫理道德是性德,在佛法裡頭最基本的十善業,十善、三皈、五戒、十戒,性德!你不照這個去做你違背性德,違背性德你哪裡有樂?為什麼世出世間這些大聖大賢都強調持戒?儒家講守禮,儒家的禮就是戒,就是佛家的戒,禮沒有了,儒就沒有了;戒沒有了,佛就沒有了。所以《弟子規》跟《十善業道》沒有了,儒佛的根都爛掉了。現在這個世間還有儒、佛的形像,像一棵大樹一樣,根已經爛掉了,但是怎麼樣?還沒倒下去。根爛掉了,我們就知道隨時會倒掉,它已經是死了,它不是活的,它不會發新枝,不會長新葉,存活不會長久,這是一定道理。
我們很幸運,發現這個問題,發現怎麼樣?趕快救根,從哪裡救起?從自己救起。根本不治,其他的什麼都不要談,為什麼?全部落空。世出世間法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世法裡面沒有根,你所造作的都是罪業。你所造作的善未必是真善,你看《了凡四訓》,善有真假,善有端曲,善有滿有半,你要統統了解之後,你才知道你行善是不是真善?你將來果報在什麼地方,你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不必問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世出世間真正想斷惡修善,你不從《弟子規》,不從「十善業」,你到哪裡去修!這是世出世間的聖人真實教誨,你不聽,你好高騖遠,你要去看那個枝葉花果,那很好看,真是又玄又妙,學習之後得意忘形,最後什麼?什麼也得不到。講得天花亂墜,得不到受用,煩惱沒斷,智慧沒開,自己總要覺悟,總要明瞭。學習真正有成就,煩惱輕智慧長,一定是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不被外境所轉,心是清淨的,心是定的,法喜充滿,經教裡頭常講「常生歡喜心」。對一切眾生大慈大悲,我們是不是這個心行?對一切眾生平等對待,我們今天對眾生有沒有高下?有沒有我喜歡接近這個人,我討厭那個人?這就不行,你什麼功夫都沒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十個字,一個字都沒有。什麼原因?根壞了。
《弟子規》、「十善業」培養根,到什麼時候根現前?儒家誠意、正心,你的根活起來了,到誠意正心就活起來。可是誠意正心你要知道,你要有煩惱,你的意就不誠,你的心就不正,所以誠意一定要致知,致知一定要格物。格物是什麼?斷煩惱障;致知是什麼?斷所知障,二障去掉,意就誠了,你的根就活起來了。意誠心正,心正身修,身修就好像植物長出芽出來;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這個樹苗逐漸長成大樹,開花結果了。在佛法裡頭,佛法是修出世間法,「十善業道」是教你斷惡修善,在三皈、在持戒,「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培養你的善根。善根現前是什麼?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眾生的真心,一切眾生本來統統都有,現在怎麼樣?迷失了,為什麼會迷失?因為有煩惱障、有所知障。
所知障是錯誤的見解,「我以為怎樣怎樣,我想怎樣怎樣」,你想錯了,佛法都不能想,一想就錯。所以經我們只看,有沒有意思?這個話我講了很多,佛經沒有意思,稱性流露出來的。唯有它沒有意思,所以它有無量義,你這一句經文,長講短講,淺講深講,真叫頭頭是道,左右逢源。為什麼?它沒有意思;如果有意思,有意思是死的,只有一個講法,不能兩個講法。因為諸佛菩薩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說的這些經,都是從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個情況之下流出來的,我們要用妄想分別執著去理解它、去研究它,豈不是全錯了!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我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我一看一聽就懂了,彼此通了。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是障礙,不通;不通的時候,往往你是曲解了意思,你錯解了。
我們今天學教,自己沒有開悟,老師一再交代我們要看古人的註子,不能看現在的。什麼原因?古人的註子已經經過千百年的時間,他要是有錯誤的話,他就傳不下來。因為古時候經書,早年是手寫的本子,都是手抄本,你不是真正好的東西,真正開悟證果的東西,誰願意用那麼長的時間,那麼樣的精力來給你傳,來抄你的東西,不可能。以後雖然進步了,有木刻的刻版印刷,可是那個成本也非常高。諸位現在如果到南京去觀光旅遊,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到「金陵刻經處」去看看,它那個地方還有木刻版在那裡刷經本。你去看看從前那個,那個成本高,一個人一天的工作大概只能做兩、三本書,熟手!像我們去做,一天一本書都做不出來,成本很高。
誰願意傳你的?你的東西真好,人家真生恭敬心、歡喜心,才肯花這個人力、物力、財力來流通,經過時間、經過歷史考驗,現在人都沒有經過考驗。我們自己這一生的時間有限,所以一定要先找貨真價實的,就是經過歷史考驗的,貨真價實,我們先用這個,學習這個,然後再學現在的。到你真正契入境界,那現在人的著作,或者他的講演,你一接觸就明瞭,就知道他悟入什麼境界,你有沒有必要跟他學習,這就是儒家講的「博學、審問」。審問很重要,你要去審查,古聖先賢的東西傳了幾千年,你就不必審問了,完全相信,不能有一絲毫懷疑,你才能得利益。
不但是佛經沒有意思,儒家經典也沒有意思,你看這兩千多年來,歷朝歷代都有解釋,《論語》註解有多少種,每種講的都不相同,都很有道理,這個叫經典!我們讀古人這些註解,提供自己做參考,希望在參考這些東西自己有悟處。你讀的很多,為什麼不開悟?你著了相,你就不能開悟。所以《起信論》裡頭馬鳴菩薩教我們,雖然講的是讀佛經,對中國古聖先賢經典同樣有效,那就是「離言說相(書本就是離文字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這個心緣就是你只是去讀,你不要去想它,熟讀;熟讀就會有悟處,所謂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就這個道理。為什麼?一千遍,你心定了,定生慧,慧就能看出古人他的境界,他的用心,你就能看出來,真得受用,所以是不亦悅乎。
你要是絞盡腦汁去研究、去分別、去執著,你就錯了,可能你把它的意思全部解錯,它沒有意思,你所解釋全是你自己意思。儒家,不是孔子的意思,不是孟子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佛家,不是佛菩薩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為什麼?你用你自己意思去解,這是很大的忌諱。所以離心意識,佛家重視離心意識參,參禪要離心意識,學教也要離心意識;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不分別、不執著,沒有妄想,你才能夠契入,你才能夠知道真相。這個真相就是此地講的,能現萬像的真義,能現、所現的真相你才能夠明瞭。
第三個講「淨鏡,謂已磨治,離塵垢故」。這個淨鏡就是什麼?這是講修行,你自己成功了,磨治就是講我們學習,佛家講修行;塵垢就是煩惱習氣。煩惱習氣斷了,斷的樣子是什麼?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塵垢離了。給諸位說,千經萬論,無量法門,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斷煩惱。斷煩惱就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放下」,放下一切執著,放下一切分別,放下一切起心動念,恢復到本性,恢復到真心,這個大乘經教裡頭講得太多了。真心離念,那你就曉得,念是什麼?念是妄心,真心沒有念頭,沒有起心動念。但是這個實在太難太難了,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自自然然就起心動念。
起心動念叫惑,迷惑,無明;分別執著叫造業。有起心動念,但是還沒有分別執著,還行,還不錯,算是你已經有覺悟了,為什麼?你不造業了,什麼人?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雖然起心動念,但是他沒有分別執著。所以我們今天真正修行的功夫,自己不能不知道。於一切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在這個裡頭練什麼?練不執著,練不分別。如果真的不執著,見思煩惱斷了,就能超越六道輪迴;如果一切都不分別,塵沙煩惱斷了,你到哪裡去?一真法界,不在六道了。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還有佛,這個佛,天台大師講「相似即佛」,像佛,不是真的成佛;真的成佛,還要把起心動念伏住,沒斷,能夠控制,能夠伏住,那你就超越十法界了。
我們今天什麼煩惱都伏不住,求生淨土帶業往生,帶業往生是煩惱習氣沒斷,一句佛號把它控制住。念佛怎麼個念法?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才起心動念,「阿彌陀佛」,轉得快。所以不怕念起就怕覺遲,一句佛號提起來就是覺,你要轉得快。執著分別才動,「阿彌陀佛」,把那個執著分別打掉,這是真念佛,會念佛,念到一段時期真有效,煩惱輕智慧長。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