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七五卷) 2003/8/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075
諸位同學,請看《華嚴經.四諦品》經文,我們從頭念一遍: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言:諸佛子,苦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或名逼迫。】
昨天我們講到此地。『罪』,在我們中國人常常對遭遇到苦難的人都說「你受罪了」,這受罪意思就是受苦了。『逼迫』也是罪,也是在受罪。所以罪跟逼迫在三苦裡頭都是屬於苦苦。佛在經教裡頭常常給我們講,娑婆世界苦大分可以分為三類:苦苦、壞苦、行苦。苦苦裡面又有八種,「生、老、病、死」這是四種,生病也是受罪,也是在受病苦,身心都苦;除這四種之外,有「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是講的苦苦。確實,上至帝王下至乞丐沒有一個人能夠避免,這是事實真相,我們每一個人,我想都有很深刻的體會。今天我們再接著看第三句:
【或名變異。】
講『變異』就是壞苦,三苦裡面是壞苦。在欲界,佛所說的三類苦可以說,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不能分開;苦苦裡頭有壞苦、有行苦,壞苦、行苦裡面一定有苦苦。但是在色界天,這差別就很大,色界天沒有苦苦,何以沒有苦苦?這是他有相當的定慧。定,世間禪定也生智慧,不過這智慧有限。為什麼?出不了三界六道。可是它能夠伏住苦苦,我們常說「八苦交煎」,他這個沒有了,這定功能夠伏住。到無色界那就更高了,他連這色身都不要了,這是我們常講「高級凡夫」。真正高級的凡夫,他不要這身,為什麼?有這身就有苦,所謂「身為苦本」。中國聖人也懂這道理,佛法沒傳到中國來,老子就講過「吾有大患,為吾有身」。那個患是憂患,就是苦,我有大苦惱,是什麼?是因為我有身。有身就有累贅、就有苦,這一點確實是古德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但是一般人真的是身在苦中不知苦,他還要苦中作樂,那個作樂他不是真的作樂,是造業,苦中造業,這是在底下一段苦集聖諦,我們就會講到了。
色界天人福報很大,壽命很長,他是修禪定而證得的果報,沒有出三界。這生到天道色界天,佛在經上給我們說,色界有十八層天,四禪十八層天;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也是三天,四禪很特別,四禪有九天,這九種天有四種是凡夫,有五種是聖人。這凡跟聖的差別,凡夫他的煩惱習氣是定功伏住的,沒斷;如果把煩惱習氣斷掉,那他就不是凡夫,他就成聖人。所以佛給我們講,小乘聲聞、緣覺在沒有證得阿羅漢之前,他還在六道裡頭。在六道裡面,他在天道,在哪一道?就是在五不還天。但是他還要到人間來,像初果須陀洹,他天上人間要七次往來。如果證到二果,那就是一次往來。三果叫不來,他在五不還天裡面直接往上升就證阿羅漢果,就超越三界六道。所以煩惱有滅斷、有伏斷,伏斷出不了三界,滅斷才能出三界,這是凡聖差別在此地。
凡夫修四禪八定最高能生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在古時候世尊當年在世,印度婆羅門教、瑜伽、數論許許多多人都有能力達到。所以六道輪迴的狀況,他們了解得非常清楚,這一點不假,真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體會。但是六道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這他就不知道。釋迦牟尼佛出現之後,把六道的由來才說清楚、才說明白。凡夫怎樣才能夠超越六道脫離眾苦?這理論與方法,只有佛教裡頭有。所以佛不出世,一切眾生修行修得再好都出不了三界。修行最高的境界那就是天道,天道很複雜,不是單純的,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大分六層,細分就太多了。在色界雖然苦苦沒有了,他的定功伏住了,壞苦存在。這壞苦什麼?他有身體,他有居住的宮殿樓閣,就是說他有依正的境界在,但是他有壽命,壽命到了之後,他有死亡。死了之後,有往上升的,也有往下墮落的;但是上升的不多,墮落的很多,在這時候他才感到苦,這苦叫壞苦。
佛在經典上曾經跟我們講,也講了很多,譬如欲界忉利天,這是中國人很熟悉的,中國人稱忉利天主為玉皇大帝。世間有不少宗教都以忉利天主為上帝,尊稱他為上帝;只有一些高級宗教,他們以大梵天為上帝,以摩醯首羅天為上帝,那是更高層次。忉利天人平常享樂,確確實實真的是樂多苦少!只有快要到臨終了,七天,他感覺這苦報。怎麼感覺到?第一個是他頭上戴的帽子,帽子上都插著鮮花,那個鮮花永遠新鮮,不會枯萎的,我們這世間找不到。當他這花,帽子上花枯了,這預兆就不好了。換句話說,他的壽命只有七天了,花枯了。天人穿的衣服,我們沒辦法想像,又輕又薄,一塵不染,它不要裁縫、不要洗,永遠是乾淨的。可是他壽命快要到的時候,他這衣服就會染灰塵,看衣服上有塵垢,不乾淨了,他苦惱就生了。第三、天人的身體妙極,真的叫妙色,他的色相永遠不衰。我們人間有生老病死,天人有生有死,沒有老沒有病,只有到臨終前七天才有很多徵兆出來,這是身上有氣味,他會流汗,平常決定沒有的。這些預兆出來,他就知道他的壽命只有七天了,這時候他很苦惱。所以他的苦,他的壽命很長,只有臨終前七天他才有苦受,平常他沒有!這雖然講欲界,他也有變異,跟平常狀況不相同,不是祥瑞之相,衰喪之相;平常他的相狀是祥瑞。
在我們這世間,三苦八苦統統具足,尤其是在逆境。實在講人生在世,從前多讀聖賢書,所以對於一些道理他通達明瞭,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他知道收斂,所以他能夠保住他的富貴。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范仲淹,蘇州人,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對他非常讚歎。印光大師這一生讚歎三個人:第一個是孔老夫子,積的德大!第二位就是范仲淹,我們小時候讀書,國文裡面有《義田記》,那就是專門記載范先生他在成就之後所做的事業。他做過元帥,做過宰相,真正是中國諺語裡面所說的出將入相,出朝廷是大元帥,回來的時候是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人是天子,他上面是皇上,除了皇上之外沒有比他高的,范仲淹官做到這地步。但是他一生沒享福,這一點不容易!國家給他的俸祿不少,他把他的俸祿養貧窮之人養三百家,三百家窮困的人靠他過日子。辦義學、辦學校,農村裡頭有聰明能夠讀書的這些兒童收集起來請老師教導,義學!義學就是不收費的,還要供養吃住。他不是為自己,為國家培養人才,一生做好事,所以他的家道一直到現在都不衰,代代都有人才出來。印光大師讚歎這是我們中國讀書人的好榜樣,真的是讀書明理,通達因果,一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在近代我們看到曾國藩先生,湖南人,這在清朝,清朝這官位他是做到最高峰。諸位都曉得,清朝地方官最高的是總督,總督管兩個省,巡撫管一個省,就像現在的省長一樣。總督是管兩個省,曾國藩做過總督,但是他做總督管四個省。這是清朝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曾國藩之前沒有,曾國藩之後也沒有,只有他曾經做過四個省的總督,管四個省,所以稱為小皇帝。你看看他的家書家訓,他是怎樣教導他的後人、兒女?他的這些侄子管教很嚴。當然地位那麼高了,家裡傭人很多,可是平常居家這些搞清潔的他不要傭人,他要教他兒女自己做,從小要學著吃苦。家裡面雖然有傭人,傭人也是人,決定不能夠輕慢,不能有驕傲的態度。所以曾家一直到今天也不衰。過去我在台灣,台灣曾寶蓀教授就是他的後人。明白這些道理,福報現前他自己不享福,他把這福報讓社會苦難眾生去共享,這福報大,愈積愈大,真的是蔭及後世子孫。
現在人不讀聖賢書了,富貴現前,貴是地位、官爵,這是貴,富是財富,這富貴一現前作威作福,真的在享福。福當然是他應當享的,過去生中修的,這一生不知道修福了,這福有限,幾年享完了。享完是什麼?你下台了,那就是你福享完了。要是財富,你經營的事業不錯,擁有億萬財富,不定什麼時候來個風險,你的福報盡了,就在你這一生當中事業衰了,公司倒閉了。我們常常在報章雜誌上看,破產了,那是什麼?那是你前生的福享盡了。所以我們在這社會上,你只要冷靜的觀察,太多太多了。
出家人也不例外,你能夠做到住持,做到當家,在一個寺院或者在一方,你是佛門領袖,這是前世修的。印光大師常常教誨我們「敦倫盡分」,這一句話有沒有做到?「盡」是什麼?盡本分。出家人的本分是什麼?這總要知道,出家人的本分就是前幾年我們在香港尖沙咀福利會,在那個地方常常講經用的題目,「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那是出家人的本分。也就是說出家人一定要持戒、修定,要教化眾生,這「淨業三福」十一句裡頭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你給社會做好榜樣,「孝養父母」,現在這社會上對於孝親的觀念非常淡薄,你要做出孝順父母的樣子給社會大眾看。「奉事師長」,現在這社會師道沒有了,學生不尊敬老師,不懂得什麼叫尊師重道,我們要做出樣子來,這就是「行為世範」。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給社會做一個好榜樣,不是好的榜樣不能做,那就有罪了。
我們做三皈的時候,同學們來接受佛門的三皈,三皈儀式裡頭念的誓詞,那是出家人的形象。「皈依佛,二足尊」,我們是不是二足?二是有智慧、有福德。我們常講智慧、福德都是果報,怎麼修的?淨生慧,善生福。所以這些年來我們特別提倡純淨純善,心地純淨,行為純善,別人不修我要修。我是出家人,出家人的本分就是純淨純善,福慧雙修,做出來給世間人看。「皈依法,離欲尊」,你看看世間人煩惱罪苦從哪裡來的?從貪欲心裡頭起來的。佛教我們斷貪瞋痴,修戒定慧,我們有沒有做?我們果然能夠遠離貪瞋痴,勤修戒定慧,這就是守法,這就是修行。在一切捨離欲望裡面,佛講得最透徹、講得最清楚,欲望是一切苦本,要離開!「離欲尊」,離欲方法裡面佛法第一殊勝。
第三講「皈依僧,眾中尊」,僧是僧團,不分在家出家,只要是受過三皈依、受過五戒的這些佛弟子們,我們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修行,像我們這協會共同來推展佛陀的教化,這叫僧團。僧團就是團體,我們今天講團體,是世間所有一切團體裡面最尊貴的。為什麼?你是所有一切團體裡面的好榜樣。我們有沒有做到?你做到,你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弟子,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你要是做不到,做得不好,給社會大眾顯示的是一個壞的形象,讓別人批評你、毀謗你。他不是毀謗你個人,不是毀謗這團體,整個佛教都受了連累,這罪過就大了。所以佛教這團體領導人不是好當的,過去在中國大陸,出家人裡面有一句話,意思是說「你要害這人,你就請他做當家、做住持」,這話講的有道理。你做當家,你做住持,做得不如法,你肯定墮阿鼻地獄,那真的把你害慘了。「眾中尊」,那個眾就是團體,在所有世間一切團體當中,你是最殊勝、最好的榜樣。我一生不敢搞道場,因為什麼?我知道自己沒有福報,沒有德能。做道場負責人管理人要有大福德、大智慧,那真的是積功累德。所以中國古時候寺院叢林裡面,道場這些領導人都是菩薩再來的,佛菩薩再來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修行人在道場做清眾、做義工,那是真正修行人。道場裡面的執事那是護法,是為修行人服務的,所以都是諸佛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中國古時候,可以說一直到清朝中葉,那個道場都很如法,沒有是非,沒有弊病。
今天我們還有幾個同修在一起談到,講到民主,民主最早就是在僧團裡面出現的。中國自古以來寺院叢林叫十方道場,裡面的當家住持這些執事沒有人委派,怎麼產生的?這寺院住眾大家選舉的。他的任期只有一年,正月初一上任,臘月三十總辭,辭了之後馬上就選舉,到第二天早晨就移交,這制度比什麼都好。你做得好,人家擁護你,再選你,連選可以連任。所以民選最早是在佛門裡面實現的,佛門這僧團、這團體是所有世間一切團體裡面最尊貴的,最值得人佩服的,值得人讚歎的,道理在此地。盡我們的本分。
出家人,我過去講的次數太多了,出家人的事業是兩種:一種弘法,講經說法,領眾修行,這出家人本分事情。第二種,護法,這護法叫內護,就是你做住持、做當家、做知客,你在寺廟裡面擔任執事,這是叫內護。你護持道場,為弘法的這些出家人服務,為這道場外面信徒、居士們服務。這些都是義務的,都是沒有薪水的,內護外護都是義務,這真正叫修福,積功累德,這是出家人的本分。敦倫盡分!世尊當年在世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
我第一個道場,真正是我建的第一個道場就是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景美華藏圖書館那是館長建的,不是我建的。我從來沒有想到要一個道場,因為道場你要管人,你要管事,還要管錢,這太麻煩了。管得好應該的,為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應該的,要做好榜樣;管得不好,這就有罪,那個罪也不容易擔當。所以簡豐文居士捐獻佛陀教育基金會這道場給我的時候,我一個星期睡不好覺,麻煩來了。最後我就跟他談條件,他很誠懇,我就跟他談條件,我說:我一生從來沒有伸手問人家要一分錢。我說:這我做不到的,我寧願餓死,我也不會開口問人家要一分錢。我是這麼一個性格。我說:你這地方送給我,這地方要不要開銷?他說:那當然要。我說:開銷從哪兒來?所以我說這不能要!他一定要捐,我說:那好,所有一切開銷你一個人負責。最後他同意了,一個月六萬塊錢開銷,每個月拿六萬塊錢來。這樣到了過三年,三年我們在那個地方也講了三年經,那邊聽眾慢慢多了,大家來護持了。我們放了一個福田箱,都是自動的,絕對沒有問人要錢,大家向福田箱裡面投錢。三年之後,我就問他:現在收入怎麼樣?他說:可以收支相抵了。我說:收支相抵那好!你每個月六萬塊錢不要拿了。所以他拿了三年。
裡面一切操作,我給他約定的,我說:最重要的財務,你一定要負責任把這一樁事情給我做好。每天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銀行存多少,我什麼時候說,你什麼時候就能把帳單、清單拿給我看。這一點他做到了,所以在台灣我們也有會計師,台灣會計師對我們這道場非常讚歎。他說:你們的道場裡面就是一本帳,沒有兩本帳,經濟完全公開,可以稱得上台灣第一家,這我們很安慰。指定的錢決定不可以挪用,有一年過年的時候,基金會有幾個職員是拿薪水的,這薪水發不出來,年過不去。簡豐文來找我,他說:怎麼辦?他說:我們印經的錢很多,可不可以從印經錢裡面拿一部分來我們過年用,以後我們慢慢再歸還?我說:不可以,絕對不可以。到最後我銀行那個存款摺都在他們手上,他說:法師,人家供養你私人的銀行錢還有一點錢,你可不可以給我?我說:行。我一看有六十萬,那給你,我們圖書館當然要平分,不能只照顧這一邊,那一邊怨言就來了。所以我說:六十萬,你們一邊三十萬。這錢提出去之後,我那個存摺裡頭還剩幾百塊錢。所以捐獻的人給你是什麼用途,不可以做別的用處,為什麼?背因果!今天我們可以說佛陀教育基金會,不但在台灣財務是清白,大概在全世界來講,我們也是第一清白,這一點真正做到了。我離開台灣這麼多年,這統統保持住,每一個月都有財務報告,他們財務報告印了一大張,給所有信徒們,所有淨宗學會他們都發,每個月要記錄。這是什麼?本分!沒有一樣不公開的。我們財務公開,人事公開,業務公開,大家看到歡喜,這是什麼?我們做個好榜樣。
此地的道場是香港這邊信徒們發起的,這一層樓陳老居士供養的,是他發心的。從前在尖沙咀租地方講經,他說:我們自己有個地方就不要租了,而且可以做一個攝影棚。我說:好事情。我們請凌孜居士來當會長,我不是有意把她拖下地獄,決定沒有這意思,希望她積功累德。所以,我把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那一套章程、辦事細則提供給她做參考,希望能夠在香港做到道場裡面第一,做模範道場,做全世界第一模範道場。「眾中尊」,這一點很重要!你自己做到光明磊落,一切為眾生、為佛法,不為自己。但是道場一定要記住,人才第一,無論世出世間法,「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遇到人才想盡方法就收容,不能夠排斥。排斥,用我自己喜歡的人,人才不用,你這道場維持不了多久;那是佛道場,你造的罪業就重了。
佛道場,我們是為佛菩薩工作,就是淨業三福最後的一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為人演說」。演是表演,使正法久住在世間,這是每一個經營道場的同學都要記住,你經營道場你才真正有功德,你才不至於犯罪業。否則的話,將來自己真的墮落到三途,你可不能怪別人。尤其我們這道場,講經的道場,對於這些理事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做錯了,一個就是你不聽經,你不能怪我;另外一個就是聽了之後,他大意,還是隨順自己的妄想習氣做為經營辦事的準則,不遵守經論的教誨。錯在你自己,佛菩薩沒有錯,我也對得起你,我也沒有錯。所以要很虛心,世間法常講「敬業」,這是世間的事業,你把它做好,你要用恭敬心去做,何況是佛門的事業。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下面第四句:
【或名攀緣。】
『攀緣』不見得都能夠滿自己的心願,於是跟八苦裡頭「求不得苦」就相應了。這些事情,印光老法師教導我們讀《了凡四訓》、讀《文昌帝君陰騭文》、讀《太上感應篇》,這就有道理了。《感應篇》要讀《彙編》,《陰騭文》要讀《安士全書》,這也是我在講席裡頭常常提到,印祖一生極力推崇的就是這三本書。這三本書都不是佛教的,為什麼他老人家那麼樣的重視推崇?現在我們知道了,在當時我們確確實實不懂得他老人家用意之所在,包括我初學佛的時候,我雖然對他老人家敬佩得五體投地,但是我不懂他的意思。現在我懂得了,五十年之後我明白了。原來現前這時代,大家不相信因果,不怕因果,敢造罪業,這是世界動亂的根源,世界末日的前兆。印祖用這三種東西是化解末日的劫難,你說這多重要!
我學佛的這個根,我跟諸位報告很多次,我學佛第一部看的書,就是朱鏡宙居士送給我的《了凡四訓》。這薄薄的一冊,我回去之後展開來讀一遍,無量的歡喜。每天讀,好像在一個月當中,我讀了三十多遍,印象非常深刻,影響我這一生。從接觸這本書以來,今年五十二年了,我受它很大的影響,知道什麼?知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命裡有的,我常講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求都求不來,還攀什麼緣?自然就沒有攀緣的念頭了。何況有攀緣的行為?沒有了。沒有攀緣就隨緣,隨緣快樂,攀緣就有苦!別人幫助你了,你得要感恩,我們中國人常講的人情債,欠的人情債不好還。如果別人不理你,你的心裡多難過。
為什麼世間人攀緣的那麼多?不懂這道理,不了解事實真相。《了凡四訓》這本書是我自己讀的,「自在隨緣」這從前章嘉大師教的,教我看破、放下、自在、隨緣。最重要的是看破放下,凡是還有攀緣的念頭、攀緣的行為,就是你沒有看破,你沒有放下,你才會有這些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行為。所以《了凡四訓》讀多了,事實真相明白了。每一個人只要是凡夫,也就是說,我們用《金剛經》的話來說,四相沒破,你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煩惱習氣沒斷。人家稱讚你幾句,得意忘形很高興;罵你幾句,要難過幾天,這是什麼?這是凡夫!凡夫你就逃不過數,運數!
在中國,現在外國也很流行,看相算命看風水,這事情有沒有?真有!什麼人沒有?真正學佛契入佛法的人就沒有了。這契入是有標準的,最低的標準,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小乘須陀洹果。在大乘法裡面我常常講,真正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我們一般人講成見;成見就是包括想法、看法、做法,不再用自己「我想怎麼做」、「我以為怎樣」,那就是罪,那就是業。要怎樣?我們要隨順經論的教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論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依教奉行,你就超越命運,你就不再受命運支配了,超凡入聖!我們沒有證得須陀洹果,也沒有證得初信位菩薩,但是我已經能夠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我隨順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佛菩薩教我不能做我決定不做,這樣還要不要算命?不要了,命運都改了,也不要看風水,風水也改了。你要問為什麼?境隨心轉,相隨心轉。相隨心轉你就是命運轉過來了,境隨心轉你風水轉過來了,這地方風水再不好,你去一住自然就變好了。
現在這道理,日本江本勝博士用水結晶實驗出來了,這是證明,證明一切萬物皆是法性變現的,就是法性!法性它的功德,本具的功德,它的功就是能見、能聞、能覺、能知,在我們身上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都有見聞覺知的能力;在外面物質境界裡面,一切的植物、礦物、山河大地,經上講「大而世界,小而微塵」,統統都有見聞覺知,這是性,這是性的功能!性的德就是戒定慧,就是覺正淨,這話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說,大家能聽得懂,不學佛的人,這些名詞術語他不懂。我對於不學佛的人說,我說:中國人講道德。什麼是道?法性就是道,法性的性能這是道,本性的起用那就是德。所以我換句話說,自然的原理原則那就是道,能夠隨順自然的原理原則而不違背的,那就是德,這話他好懂。我們知道自然就是指法性,法性是自然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超越時空,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你要認識它、了解它,那就叫看破;你一切隨順它,那就是放下。放下自己的成見,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完全隨順。
我們修學淨宗,當然是以淨宗的典籍為主要修學的根據,主要修學根據從哪裡學起?我們抓到了它的重點,「淨業三福」,從這裡學起。淨業三福第一條教給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三條十一句,我們曾經做過專題講演,有錄相帶流通,講得很詳細,我們從這裡下手。第一條裡頭這是人天善,也就是學佛先要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了,你怎麼能成佛?人都做不好了,你怎麼能往生?雖然經論上講的,一生沒有遇到過佛法,臨命終時遇到佛法了,最後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理上講的一點不錯,事上不是那麼容易事。事有沒有?有,但是太少了。那是什麼人?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他修淨業善根非常深厚,是這一生沒有遇到善知識,沒有遇到緣,臨終才遇到緣,他阿賴耶識裡這種善根起現行,才能往生。如果他自己阿賴耶識沒有強有力的善根,緣再殊勝都沒有辦法幫助他往生。
所以你們看看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公案,《地藏經》上講的婆羅門女、光目女。婆羅門女那個修行功夫深,她是用念佛,念佛的時候念到一心不亂,至少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相當於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所以她在定中到了地獄,地獄鬼王稱她作菩薩,不是凡人!她的母親因為她念佛得一心不亂這個福報生忉利天,沒往生極樂世界,什麼原因?她母親阿賴耶識裡頭即使有念佛的種子,這種子少,力量微弱,還是煩惱習氣重,對世緣還是放不下,這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她對世緣放不下,那她還在六道。光目女功夫就比較淺,沒有婆羅門女那麼深,光目女也是念佛,在我們講,她念佛功夫是功夫成片,這功夫次一等。所以她的母親從地獄出來的時候,到人間是她家裡面一個傭人,婢女,投胎做她的兒子去了,那比往生忉利天差很多。所以從這地方我們就曉得,臨命終時聽到開示、開導念佛往生,阿賴耶識裡面善根非常深厚,他遇到的緣才殊勝,他成功了。
我們自己曉不曉得自己過去生中善根到底有多少?實在講,你要稍微冷靜一點,你自己知道。從哪裡知道?我對淨土的信心,我對淨土的愛好,我對淨土的理解,我對淨土的修持,從這些地方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過去生中善根深厚,你一聽到這法門無量歡喜,淨宗經典展開之後,你就通達理解,你的願心懇切,你樣樣都能夠如法。換句話說,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准定跟經上所講的相應。那就證明你過去生中善根非常深厚,你這一生的成就一點問題都沒有,你不會懈怠,你決定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如果還被外面境界所轉,對這半信半疑,讀經聽經似懂非懂,那就說明你的善根福德不夠,你必須要加強。為什麼?這種情形就是《阿彌陀經》所講的「少善根福德因緣」,你的善根福德少。因為善根少,所以你的信心不堅固,你理解比較差;福德少,你不會認真去修。有沒有方法補救?有。那就是善導大師講的「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
遇緣這緣殊勝,我常常讚歎東天目山,不是說它跟我有什麼交情,與這完全不相干,你們那麼想法你就完全想錯了。我到那裡看過一次,那裡是一個真正念佛道場,每天聽經兩個小時,它播放講經的錄音帶,其他的時間統統念佛。它人多,現在大概有四百多人,所以念佛堂日夜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在念佛,不中斷的。真的是像諦閑老和尚教的方法一樣,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馬上到念佛堂去念佛,勇猛精進,這是模範的道場,希有難逢的道場。人在這道場裡頭薰陶,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法緣殊勝,四事供養一點都不缺,你可以安心在那裡辦道,這辦道就是聽經念佛。如果你的信心堅定,信心清淨,願心懇切,經都可以不要聽,一句佛號念到底,三年五載肯定成就,這就是緣殊勝。其他道場包括我們現在這道場都做不到!那個道場是一年到頭沒有放假的日子,臘月三十、初一照樣念佛,沒有休假,沒有雜心閒話。這一點是齊素萍居士教得好,她是山東人,嗓門很高,看到人雜心閒話她立刻就呵斥,這是正確的。所以建立道場就是提供真正想修行的人最好的緣分。
我們這裡道場雖然不大,我相信香港這地區念佛的人也有不少,所以這九樓的念佛堂也不能休假。當然能夠做到二十四小時念佛不中斷,那是香港這地區的人有福報。如果還常常放假,斷斷續續的,那就是說念總比不念好,真正講為一切眾生消災免難,這效果不容易達到。念佛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威力?諸位細細去看江本勝居士研究的報告,這書我們買得很多,可以拿兩本拆開,擺在這目標顯著的地方,貼起來讓大家看,說明念佛能夠轉變境界的道理。尤其是許多人在一起,同時念佛發願祈禱,那個力量不可思議。再看下面一句,第五句:
【或名聚。】
這『聚』就是八苦裡面的五陰熾盛苦,這也就是我們有身,實在講就是老子講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就是這意思,「聚」就是這意思。我們這身是五蘊和合之假相,不是真的,《般若經》上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要懂得這道理。「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現在人講的物質跟精神。「色」,佛在經論上常常說它四種性質,這叫四大,四大用「地、水、火、風」這四個字做代表,凡是物質就有這四種現象。
用地代表什麼?地代表它是一個物質,我們講的它有體積,再小在顯微鏡之下放大一千倍、一萬倍,你才能看到它,它還是一個物體,「地」代表物體。「水」代表濕度,這是它的本能,它一定有濕度。「火」代表溫度,同時它也有溫度。現在科學家他不用這名詞,他說帶電,帶陰電、帶陽電,名詞不一樣,實際上是一樁事情;水大就是陰電,火大就是陽電,它一定是帶電的。那個「風」是說它的狀況,它是動的,它不是靜的,這叫四大。四大是說明物質現象,我們身體凡是屬於物質部分的都有這四種特性。身外所有一切物質,我們今天看到是動物、植物、礦物、山河大地,甚至於講虛空。虛空不空,這裡面也有無量的微塵,它太小了,我們肉眼看不見,遍滿虛空法界。它合起來就變成大的體積,大體積再凝結,它就形成星球;星球要是我們講的粉碎、壞滅了,它就又變成微塵。所以《金剛經》上講「一合相」,「一」就是微塵,「合」是組合。宇宙之間萬事萬物只要是有形狀的都是一合相,世界是一合相,國土是一合相,我們身體也是一合相,這是講物質,所以它是聚,這個合就是聚合。
在一切有情眾生,他有受、想、行、識。「受」,他有感受,我們一般講喜怒哀樂,他有這感受,有喜怒哀樂的感受;「想」就是他有分別;「行」,行是什麼?是剎那生滅。無論是想,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也是剎那生滅,我們身體這四大的組合還是剎那生滅,所以行是屬於無常。「識」是講本識,就是阿賴耶識,含藏種子。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是說做完就沒事了,做完叫結業。業在哪裡?業藏在阿賴耶識裡頭。阿賴耶識就像是我們個人的檔案室、資料庫,它沒有形相,它沒有生滅,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我們所造一切善惡業統統儲存在這裡面,遇到緣它就現行,這是「聚」的意思。
如果我們真的明白這事實真相,我們就絕對不會有不善的念頭。為什麼?阿賴耶識是我們自己的檔案室、資料庫,我們資料檔案一定是最好的。凡是不好的我們都不要,修到最圓滿,一絲毫不善都沒有,這人成佛了。菩薩決定是善多惡少,大概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善,不善的頂多佔百分之五而已,菩薩!再往下這個比例各個不相同,所以我們知道這事實真相,了解這是我們在六道裡頭升沈真正的主宰。六道裡頭投胎,捨身受生,上帝管不上,閻羅王也管不到,什麼人做主宰?是自己阿賴耶識裡頭善惡業力做主宰。於是,我們就真正的明白了,過去不懂事,不了解事實真相,造作不少的不善業;今天明白了,搞清楚了,從今之後改過自新,我們這一生就得救,命運就轉過來了,不求福福自然現前,不求壽壽自然延長,無需要去求!
當我們有福有壽的時候,我們為一切苦難眾生多做一點服務,這是好事情。遇到有這機會的時候,絕不放鬆,這是什麼?這是將來我們自己往生淨土增高品位的增上緣。《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我們個人往生,我們也希望多帶幾個人往生,帶的愈多愈好!大慈菩薩講得清楚,你能真正幫助兩個人往生,就比你自己精進多了;你能在一生當中幫助十幾個人往生,你的福報就不可思議;能夠幫助上百人往生,你就真正是菩薩,名副其實的菩薩;能夠幫助上萬人往生,大慈菩薩說你就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這可想而知,事在人為。善導大師講的是「遇緣不同」,這句話非常有道理。我們今天遇到這樣殊勝的緣分,不能空過,一定要抓住,一定要成就,不可以空過。世出世間一切法只有這一法真實,其他任何法都要歸於毀滅,有生有滅,世界有成住壞空,所以哪一法是真?往生不退成佛,這一法是真。真的,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取得;假的,我們統統放下,我們不幹假事情。所以世間人,無論他造作怎樣的不善,與我不相干,我不要去管他們。
「各人因果各人負責」,這句話是古大德講的。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新加坡的談禪法師,這法師我以前也跟諸位介紹過幾次,也是個很奇特的人,相貌也平常,人很老實。雖然出了家,他自己的工作是在城隍廟賣香燭紙錢,新加坡的城隍廟,他在那裡擺個攤子賣香燭紙錢,人家到城隍廟燒香兩、三塊錢,那個收入很有限。他老人家生活非常刻苦,把這些錢存在銀行裡頭,存了不少年,所以也有相當可觀的數字。我跟他認識是在美國舊金山,他是福建人。舊金山有個大覺蓮舍,成立很早,自己沒有場所,都是臨時租借場所來辦活動,請我講經也不少次,但是時間都不長,三天到五天。以後他們自己買了一個會所,是美金七十萬買下來的,我聽說因為大覺蓮舍這些人全都是福州人,他跟他們同鄉,談禪法師捐了四十萬美金。對於這道場的活動不聞不問,他心清淨,他捐出來之後,只說一句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就說這麼一句話,妙絕!聽說他在福州也建了一個寺廟,建得很大。我在新加坡那個時候曾經見過他,去訪問他。他大概捐了一百多萬美金,至於寺廟將來怎麼樣經營,他問都不問,絕不放在心上,也是交代一句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這法師很了不起!
你們這道場做得很如法,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你們有福;你要做得不如法,拿著這道場去做一些違背佛陀教誨的事情,你們自己有罪,自己將來會墮三途。所以各人因果各人負責,與我不相干,真的,這是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的。發心做功德的人,他的福報是圓滿的。像一個道場的建立,你在這道場盡你自己的能力,「我捐了一千塊錢,我捐了一萬塊錢,我只有這麼大的能力來幫助這道場」,你的功德是圓滿的。至於這道場常住怎麼做法,你不要過問,你的功德才圓滿,《楞嚴經》上講的「發意圓成」,圓滿功德!如果捐了錢之後,常常注意他,「你是不是在做好事?做的如法不如法?」你所得到的是福德,功德就沒有了,功德是清淨心,你的心不清淨了。
「心淨則佛土淨」,你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清淨心是第一;你福報再大不能往生,你還在六道輪迴裡面去享受有漏的福報,這道理不能不懂。我們這錢捐給他,捐得再多,我捐一千萬、捐一百萬,我的功德是圓滿的,我的心是清淨的。他怎麼個做法?念頭都不生,我們這是功德。如果常常還注意到他做的是如法不如法,我們的功德沒有了,這功德就變成福德,這道理要懂。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往生;功德能了生死,能出三界,能往生。這些道理現在講的人少了,知道的人少了,所以看到道場一些不如意,往往就有人很氣憤。這氣憤不好,佛在經論上教我們,「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這是自己要墮落。他墮落,我又何必跟他墮落?我們看到他造的罪業肯定墮地獄,我要一發脾氣,我就跟他一起墮地獄。為什麼?瞋恚墮地獄。我看不慣,看不慣不來就好了,不要去看他。所以真正修行,諸位記住,清淨心是第一,永遠保持清淨心。
如果能夠真正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你禪定成就了,往生真有把握,不但有把握,品位高!所以「各人因果各人負責」,這一句話非常重要!我還刻了一塊印章,這印章上就這麼幾個字,八個字:各個人因果各人負責。所以別人的事情不要放在自己心上,尤其是別人不善的事情,別人造作罪業的事情,更不可以放在心上。我們真正要想改良風俗習慣,建一個正法道場,不要求人,求人不容易,求自己;自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自己道心成就了,福慧現前了,我們自己再建一個如法的道場,這樣子好!沒有這緣,不幹這事情。
我在一生當中,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這是一個如法道場。我們今天在澳洲建的淨宗學院、淨宗學會,淨宗學會也算是一個如法道場。淨宗學院我住在那裡沒有問題,一切還都能如法;我不在,我就不知道了,我也不會去問它,也不會去管它。為什麼?各人因果各人負責。我要常常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我的心就不清淨了,心不清淨是自己毀滅自己,那才叫大錯特錯!這是學佛人真正的忌諱,不能不懂。
現在別人做錯事情能不能勸告?這些話,早年李炳南老居士教我:不能說。為什麼?你要說了跟人家結成冤仇,不定什麼時候,人家想什麼方法來報復你,你吃不消!我們是個念佛人,古人常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防人也很累,為什麼要去防人?為什麼不聽佛陀教誨?佛陀對於惡比丘,破戒的、不聽話的、天天在外面找麻煩的,佛是什麼態度?默擯。默擯是什麼意思?用我們中國現在話來說,就是不要去理他,還是各人因果各人報應。所以修養自己比什麼都重要,我自己一定做一個最好的榜樣給社會大眾看。最簡單的就是我們念佛成就了,我們將來能夠站著往生、坐著往生、自在往生,我們表演一招給人看,這成功了。不批評人,一生不批評人,人家做天大的惡事,我們也不批評,為什麼?我們知道他有他的果報。尤其是在這大災難的時期,果報快,快速!
今天悟平法師把這一份的英文翻譯出來了,這字也放大了,可以給諸位大家貼在公告欄,大家看看。這是一條魚,九公斤的鯉魚,在臨殺之前牠說話了,這是《紐約時報》刊載的,英國有一家傳播公司向全世界播放,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果報多快,這是一個猶太人,過世一年,他投了魚胎,被殺之前的時候說話,快!快得很!我們不要操這些心,操這些心是冤枉,是大錯特錯。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