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九一卷) 2005/5/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391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第五大段福田甚深,目首菩薩偈頌第五首看起:
【譬如淨明鏡,隨色而現像,佛福田如是,隨心獲眾報。】
這一首偈是就眾生來說的,就眾生這一邊講的,前面我們已經將大意跟諸位報告過了。清涼大師在《鈔》裡頭引《起信論》裡面一句話,這個意思好。《起信論》說「真如內熏為因,善友外熏為緣」,這兩句話很重要。一切眾生真如本性跟諸佛如來是平等的,完全相同。真如內薰,從什麼地方見得真如內薰?我們中國古人常說人人都有個良心,我想這是比較容易體會的。所謂良心就是真如內薰,譬如我們做了壞事傷害別人、傷害眾生,有時候會感覺得很愧疚,感到愧疚就是真如內薰。
在我們《弟子規》講座,現在我們對外用的題目是「幸福人生講座」,從小朋友到老人都參加這個講座。小朋友聽了之後,這是我們看到的,七歲的小朋友聽了《弟子規》之後,上台去報告他學習的心得,他說我學了《弟子規》,才知道做人應該要孝順父母,這就是真如內薰;而外面有老師給他講解,這是善友,外有善友為緣,他良心發現。何以說這個小朋友良心發現?小朋友很坦白,他說在沒有學《弟子規》之前,他常常想謀害父母,七歲!成年人,四、五十歲的人聽了這個課之後,痛哭流涕,說我要是早二、三十年聽到,我就不會做很多錯事。有一位八十歲的老翁,第三天下課的時候,他就跪在蔡老師面前,替他們家鄉人請法,不是他。他是從新疆來的,說我們家鄉從來沒有人聽到這麼好的教誨,啟請蔡老師一定要到新疆那邊去講一次。這是十大願王裡面「請轉法輪」,那麼樣的懇切。
所以從這個地方,只要我們自己在日用平常稍稍留意、細心觀察,你就能看到,真如內薰是沒有間斷過的,從來沒有間斷過的。也就是人確實有良心,他良心不能發現,良心被蒙蔽了,被什麼蒙蔽?物欲,物質欲望,迷在那個裡頭,迷得太深了。雖然迷得很深,做了很多錯事,有時候他還會感到愧疚,那就是良心發現。我們從這個地方才曉得,古聖先賢建立教學重要,不但是重要,必要。只要有善友為緣,他就會變善,正是諺語裡面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聖賢教育的理念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礎上,這是真理,這一點都不假,人性本善。
人為什麼不善?不善是惡友為緣,他裡面不是真如內薰,他是煩惱習氣內薰。阿賴耶識裡面真妄和合,真如也內薰,煩惱習氣也在裡面薰,就看外緣了。外面是善緣,真如內薰就起作用;外面是惡緣,煩惱習氣內薰起作用。就這麼回事情,所以這才知道教育重要,尤其是聖賢的教育,為什麼?聖賢教育跟真如相應。現在這個世界教育很多,學校很多,但是沒有倫理道德,沒有忠孝節義。現在教育裡面教的是什麼?從幼兒園就教競爭,培養一個競爭的心,培養自私自利的理念。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敬師長,不知道友愛兄弟,不知道愛家,他怎麼會懂得愛國?他心裡面只有利害。所以這種教育理念,它跟煩惱習氣相應,它跟真如不相應。這是說明今天整個社會動亂的根源在哪裡,就在這個地方。
要化解衝突,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從哪裡做起?就得從這裡下手。所以和平會議一年不知道開多少次,開了幾十年,社會愈來愈亂,人們活在這個世間愈來愈痛苦,沒有看到效果,什麼原因?不知道這個衝突根源在哪裡。我參加過四次國際和平會議,我說以後我不再參加了,這種會議不如辦班,辦講座。倫理道德的講座,《弟子規》、十善業的講座,幸福美滿人生的講座,真有效果。這就是什麼?這效果是怎麼產生的?我們懂得善友外緣,辦講座就是善友為緣,把大家的真如內薰為因勾引出來。有因有緣,果就現前,這果是什麼?懺悔,改過自新,斷惡修善。人人都知道改過自新,人人都曉得斷惡修善,衝突不就化解了嗎?安定和平本來就是。
古聖先賢我們不能不佩服,他們一生當中,我們沒聽說開會。我們在古籍裡常常看到的「教學為先」,甚至於在古代,不要說太久,七十年前,我十歲的時候我們住在農村,那個時候清王朝滅亡還不久,民國二十幾年國家也是動亂不安。中國幅員這麼大,人口這麼多,警察、治安都是嚴重問題,人手不夠。農村裡面起了糾紛,沒有法庭也沒有警察,到哪裡去?找私塾的先生,找他來評評理。這是常見的事情,常常發生的事情。私塾先生把這衝突的兩個人或者是兩家,找來給他們說一番大道理,事情就化解了,握手言和,不再爭執了。
雖然農村的人民很多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懂道理。這些道理從哪裡學來的?從小在家裡頭,做兒童的時候大人常常講;年節趕廟會,廟會一定會演戲,演的是京劇,那個時候還有崑曲、有地方戲劇,那些都是教育。中國古代這些藝術表演,都是遵守孔老夫子指導的原則,「思無邪」。所以,他那些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從哪裡學來?就從這地方學來的。我那個兒童時代,做小學生時代,農村、城市盛行說書。說書的藝術現在沒有了,很可惜,裡面都是講的忠孝節義、仁義道德,都是講因果報應,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不認識字的人常常去聽、去看戲,他學到了,人在世間要怎樣過日子,要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不知道孝順父母,沒有不知道尊重長輩的。可是這種教育,你看在現在半個世紀,時間並不長,消失殆盡。要說遺憾,世間再沒有比這樁事情更令人感到遺憾。
現在的社會,真的是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好像人生病愈來愈嚴重,併發症全部都露出來,叫一般人感到束手無策,看著要死亡,世界末日。怎麼能挽救?半個世紀之前,人要有這個警覺,要能把倫理道德的教育重新提倡,大力來推廣,就不至於有現在的社會動亂,可是疏忽了。現在非常嚴重,現在不做不得了!有識之士對這樁事情沒有不焦慮的。從哪裡下手?善友,現在善友愈來愈少,幾個人能夠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要是不能放下,就不是善友。好在中國人多,中國有十三億人,有人說還不止,十三億人當中,能不能找到一、二百個人?我相信有。有一、二百個年輕人、中年人能夠真正覺悟,真正把這十六個字捨掉,做出犧牲奉獻,來從事於倫理道德的教育,那就有救了。諸位要曉得,這在五十年前的社會沒有辦法,為什麼?人太少了。
南北朝的時代,宋文帝跟何尚之那一番對話,我們在「雍正上諭」裡面讀過。古人所說的,這一個小村鎮有一百戶人家,它這個地方有十個善人,孝順父母,尊重師長,修十善業,就能夠感化那一個地區。這個意思是說,比例十分之一,十個人裡頭有一個善人,這一個善人就能感化那九個人。如果照這個比例來說,中國幅員十三億人,至少要有一億善人,那就太難了。一億善人到哪裡去找?我剛才講能有一、二百個善人,我們這個社會就有救了。這是在今天可以講這個話,半個世紀以前不行,沒有辦法。今天為什麼可以講這個話?今天有遠程教學,這從前沒有,這是得利於近代的高科技。
遠程教學利用衛星電視、網際網路,所以老師有一、二百個人,那就相當充實,這個老師的隊伍。我們把這頻道開出去,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有這麼多老師輪流在教學,全國的人、全世界的人在電視機的前面,在網際網路螢光幕的前面,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我們學習不要多,一天四個小時,鍥而不捨,每天能夠聽四個小時的課,男女老少一起都來學,我相信半年效果就非常顯著,一年整個社會改觀。人與人之間一定有禮貌,一定都懂得(不是爭,不是競爭)禮讓、謙讓。衝突的事情,諸位想想還要化解嗎?不需要了,沒有了,自自然然就沒有了,競爭沒有了,衝突沒有了。人與人之間懂得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要靠教學,要靠辦講座,現在我們要辦空中講座,才能夠收到這麼大的效果。
空中講座重要,實際上這個講座也重要。我們在電視前面學習,總不如在現場教室裡面學習,那個感人更深。教室,現場學習,是因為我們沒有這麼多設備,沒有這麼多老師,這是不得已用遠程的方法。我們希望,我們這些老師不斷的在培養,希望將來老師這個隊伍能有幾千人,能有幾萬人,能有幾十萬人,把聖賢的教誨向全世界介紹。這些老師,實在講,除了有中文學術修養之外,最好還要發心能說一種外國語,學一種外國的文學。不到外國去,你在遠程教學裡頭,譬如你用英語,英語現在很普遍,你用西班牙語、用俄羅斯語、用阿拉伯語,差不多都有將近十億人能夠收看你的教誨,能得益。
這個問題不是做不到,只要你發心就能做到,這一種奉獻,我們細心去思惟、去觀察超過宗教,真正是佛法裡面講的普度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斷惡修善,幫助眾生超凡入聖,這是教學的效果。這效果有三種,上根的真的是超凡入聖,上根,超凡入聖是什麼樣子?他把他自己的工作捨掉,從事於倫理道德教育的工作。無論是擔任講學,講學是老師,或者是擔任護法,我們佛家講護法。護法是什麼?行政工作人員,都是菩薩。尤其是遠程教學,老師在講台上講,講完之後,你看錄相,還有人把它整理出文字,打成字幕,後面許許多多人在服務、在工作,這才能夠播得出去,才能夠有大量流通光碟,這些工作人員也都是轉凡成聖,不是聖賢他不會發這個心。這工作很辛勞,又沒有很高的待遇,但是這是自救救世的工作,這個工作確實有樂趣。這個樂趣,古人講的「孔顏之樂」,孔子、顏回之樂,在我們佛門裡面說佛菩薩之樂。
佛菩薩樂在什麼地方沒有人看見。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的傳記,釋迦牟尼佛跟他的那些學生當年在世,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真樂。那我們現在人看到這種生活都搖頭,這怎麼行,這種日子怎麼過?確實現在人不行。古大德那種生活方式,我們可以說是健康的生活,我們今天過不了這種生活,我們的身體太弱了,禁不起風寒。前些年,有一位同修送我一本小冊子,《曠野的聲音》,台灣那邊翻譯的。內容是個美國醫生到澳洲去旅遊,很難得,她到澳洲中部沙漠地帶跟當地的土著生活了四個月,寫了一份報導,寫一本書,報導他們的生活方式。
這一些土著現在人數很少,但是還有,他們沒有文字,有語言沒文字。他們的記憶力非常好,古代的事情代代相傳,口述。他們也有一萬多年的歷史,甚至於上溯到三、四萬年之前他們祖宗的事情他都能說得出來。他們過的是原始生活,那比釋迦牟尼佛還要辛苦,沒有衣服,都是赤身露體。不畏風寒,日曬雨淋他都不在乎,晚上走到哪裡,就躺在地上睡覺。她說每個人身上帶兩塊獸皮,一塊獸皮睡覺時候墊在下面,一塊獸皮蓋在身上,沒有房子。世尊教人還樹下一宿,他們不一定在樹下,沙漠裡、曠野裡一樣休息,第二天早晨起來一樣幹活。他們幹的是什麼活?他去打獵,採野生的果實。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到處流浪,也是一群一群的。
他看到我們這些人,現在跟遠地方朋友用手機,他覺得很奇怪。他說為什麼要用這個東西?他們跟遠地方的朋友交流不需要,心靈感應,比我們強多了。這手機還有副作用,電波,他沒有。他跟遠地交流,在地面上坐一坐,精神一集中就像入定一樣,就能跟遠方朋友們交談。不但音聲能夠傳達,色相也能傳達,他在定中看到他的朋友現在在幹什麼,就像我們電視一樣,你看人家不需要用機械。他說他們是真人,他們過是真正人的生活。他一無所有,整個世界、整個大地就是他們生活的舞台,每天快樂無比,沒有競爭。他們沒有積蓄,他什麼都不要,真的像佛一樣日中一食,樹下一宿。
他們對於動物、植物都有感應,很少生病;生病治療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醫藥,他們懂得草藥,知道用這些草藥;最重要的他們用精神治療,很多人覺得很奇怪。這個精神治療理論被江本勝博士發現了,他在水實驗裡面證明,所有一切物質都有靈性,都可以互相溝通。他們在旅行當中有一個人不小心跌到懸崖下面,二十多公尺。同伴們把他救起來,嚴重的骨折,流很多血,骨頭都露在外面。他怎麼給他治療?把他抬起來,平放在地上,然後有兩個人好像禱告、唱歌給他聽,實際上就是告訴他這個折骨,勸它恢復正常,跟它商量,「這不小心,對不起你,讓你受這麼多苦,請你趕快恢復正常」,幾個小時之後,果然這個露在外面的骨頭,慢慢慢慢就縮到裡面去了。還有一個傷口,那傷口他們用樹葉把它貼起來,第二天就好了。這個美國人也是個醫生,看到之後感到非常驚訝,他也沒有醫藥,他就這樣,到第二天好了的時候連痕跡都沒有。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最重要的,信心。
所以我們如果要有疾病的時候,你懂得這套方法,你跟疾病的那些病菌要跟它好好相處,要跟它溝通。我們同學當中有幾位用這個方法用得很有效,我也用。哪裡有病痛了,這個部位裡面的這個細胞,我們把每個細胞都把它看作一個生命,我們要勸勉它、勸導它、勉勵它、安慰它,因為它現在離開它的工作崗位,就造成困難了。希望什麼?希望它們趕快回到自己工作崗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們跟它商量,要代它皈依,給它做三皈依,給它發願。發願不要別的,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些病菌你要發願度眾生,你要斷煩惱,你要學法門,你要成佛道,你要跟其他的細胞要互助合作,真有效果。
不過我們這個效果還沒有土著那麼快,那麼嚴重的傷到第二天就好了,若無其事,站起來跟大家一樣活動。這是說明我們這個功夫,也就是信心沒有他那麼強,我們大概總是要三、四天,有時候要一個星期效果才能產生。不是沒有道理,有道理!也不足以為奇,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不是深入經藏,不知道這個科學的實驗報告,我們真的會感覺到非常驚訝。
所以,凡事都好商量,自己生病了,胃病就跟胃商量,肺病就跟肺商量,哪個地方不舒服就跟哪個地方商量,真有效。家庭出了問題,社會出了問題,都要懂得一個方法,至誠感通。我跟他商量他不接受,他排斥,我們自己做得不夠好;自己真正好好去做,常常反省,天天改過,肯定人性本善,人人皆有佛性。我們發心給他做善的增上緣,發願給他作善友,哪有不能感化的道理?縱然是過去生生世世的冤家對頭,那個怨結也能解開。
我們在佛教傳記裡面,你看唐朝悟達國師,諸位如果去讀《慈悲三昧水懺》,那就是他的故事。你就知道,他那個冤家對頭是十世的冤仇。迦諾迦尊者給他調解,雙方都很樂意接受,化解了。他得的是人面瘡,要命!悟達國師也很不容易,十世高僧。修行成為一代的祖師大德,不是一世、二世修的,他修十世,十世的緣都好。第十世的時候,他的德行、學問流傳在外面,皇帝知道了,親近他,請他做國師。在中國佛教史裡面很著名,他是十四歲講經,十四歲出家,沙彌。古人有一首詩讚歎他「十四沙彌會講經」,聽眾都是一些比丘、都是一些大德居士,他講得頭頭是道。十世,不是一生一世學的,我們講天才、奇才!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不斷在學習,一世不可能有這個成就。
我們年輕的時候追隨李老師,李老師一生也是講經,他老人家常常給我們說:我這個講經不是一世的,至少過去有好幾世,有這個厚的底子,才行。所以學講經不是每一個人都行的,這是我們要懂得,你沒有過去世的根,你這一世學很困難,要不要學?要學。人家十世累積,我從這一世第一世,下一世我還要累積,這就行。所以發心的人很多,都希望出來講經,好事情;如果沒有那麼深厚的業因,沒有宿世的因緣,我們做協助的工作,幫助別人,也成就了自己。幫助別人是什麼?修隨喜功德,所得的功德跟講經的這位法師大德決定沒差別,這是不需要過去世深厚的善根,這一生發心能做到。
尤其是現在這種科學技術的工作,要是沒有人來操作,沒有人來協助,我們在此地講經,怎麼能夠在衛星電視、在網際網路同步向全世界播放?這不可能。所以這些工作人員跟講經法師的功德無二無別。甚至於隨喜裡面,我勸一個朋友來聽、來學習,他聽了很歡喜,聽了很有受用,真的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誰教他的?某個老師教他的,誰介紹的?某人介紹的,介紹的人跟老師的人功德一樣大。介紹是緣,沒有這個善友為緣,他就沒有這個機會,他就遇不到。隨喜功德不可思議!這個要懂。
普賢十願十條,隨喜列入其中之一。第五條就是隨喜,第六條請法,第七條是請佛住世,就是建道場,把善知識長時間留住在這個地方,教化一方。現在我們請轉法輪、請佛住世,我們利用網路、利用衛星就可以。我在這裡設個站,我建一個小佛堂,我這裡頭有衛星電視、有網際網路,有大銀幕,每天到時間我們都開放,許許多多人來聽。聽完之後,我們可以在一起研究討論,交換心得,這因緣多殊勝!我們要發心,要會利用。所以『隨心獲眾報』,這果報是千差萬別,就是看你自己的善心、看外面的善緣。你只要懂得,都能夠獲得無比殊勝的果報。這一首偈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目首菩薩偈頌第六首:
【如阿揭陀藥,能療一切毒,佛福田如是,滅諸煩惱患。】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這一首偈「藥喻,即多之一,具百味故,普去一切煩惱毒故」。註的文字不多,意思太深了,深廣無盡。『阿揭陀』有好幾種的翻譯,因為它是梵語,只要音差不多就行了,我們懂得這個意思。「阿揭陀」是什麼意思?《鈔》裡頭有註解,「普去一切者」,這是《疏》裡頭這一句話,「阿伽陀,此云普去」。也就是說我們講總除,無論什麼樣的病痛,這個藥是萬靈丹,什麼都能治,稱為「阿揭陀藥」。所以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頭,即多之一,多是講病,一切眾生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病痛太多太多了,阿伽陀藥統統能治。你相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沒有這種藥物存在?這種藥物究竟是什麼?真有。在事相上來說,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確實也給人治病。再看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宗教,宗教的創始人幾乎都懂得醫道。為什麼?醫學常識很重要,不但幫助別人,有時候還幫助自己。
中國從前讀書人,讀古書的人,醫術也是必學的科目。《黃帝內經.靈樞》、《本草》在從前讀書人他都念,所以這些常識都有,小病沒問題,他自己會治療,也能夠幫助別人。如果是一門深入,那就是決心做個大夫。古時候做大夫跟教書的沒有兩樣,生活都非常清苦,都是救世救人悲願,選擇這個行業。教書沒有收學費的,供養是學生家裡頭隨意的,如果學生家裡富有,供養會多一點;清寒,供養就很少。甚至於還有很清寒的,家裡生活都有問題的,但是他天分很好,可以讀書。老師收這個學生,不但不要他的供養,往往還要補貼他,照顧這個學生的生活,為國家培養人才。
所以老師是很清高的,清寒,同樣的,行醫也很清寒。古時候醫生給人治病是救命要緊,沒有講報酬。我給你治病要多少錢,以前沒有這個例子,在民國初年那個時候我們家鄉還是這樣的,生病去找個醫生看看,醫生處方給你拿了藥,有沒有付錢?沒有,謝謝他。什麼時候報答他?逢年過節送禮給他,不是當時看病要錢,不是的。過年過節的時候送一點米,送一點油,送一點菜,那有錢的人送錢。所以教書跟行醫,生活是沒有問題,但是不富裕,都很清寒,清高士。不像現在,現在在國外我聽說收入最好的是醫生、律師跟會計師,這三個行業收入是最高的。律師跟會計師,這是從前也有這種行業。
但是從前做醫生的是不收費的,還要贈送醫藥,藥從哪裡來?有很多醫生是自己去採藥。中醫是木本的多,他認識,閒暇的時候上山去採藥,背一個竹簍。有時候帶一、二個年輕人,多半是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去採藥,去辨別認識。醫生是救人的不是賺錢的,是真正行善積德的,跟現在人觀念完全不相同。現在有很多年輕人考醫學院幹什麼?收入最好,賺錢最多,他學醫不是救人是賺錢,醫德沒有了。
行醫要非常謹慎細心,不能用錯藥,用錯藥是害人。庸醫殺人,他不是有心的,藥用錯了,人受害,嚴重死亡。教書是為社會、為國家培育人才。真的,這兩個行業所謂是替天行道,是功德的事業,積功累德,功德的事業,不是一個賺錢的事業。真正是有悲心、有悲願,有慈心、有悲願,選擇這個行業。
佛在此地用醫藥做比喻,阿伽陀藥,這種藥可以適應許許多多的症候,都能夠治療,沒有副作用,這非常非常的難得。在大乘教裡面,諸佛菩薩、祖師大德都把這一句六字洪名,比喻作阿伽陀藥,這六字洪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真的不是假的。這一句名號會念的人很多,通達其義的人就不多;通達其義的人有,把這個義理落實到自己心行上的人就少了。如果不能落實到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一句佛號叫不相應。同修們,我相信你們一定聽過,古大德常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最重要的是相應。你對這句佛號的意義不了解,你怎麼會相應?那你怎樣通達這個意思呢?究竟通達不可能,沒有一個人做得到。古大德、祖師大德常講要是究竟通達,唯佛與佛他才能做到。那就是說諸佛如來是完全通達,等覺菩薩還差一些,你就知道這個事情不容易。
我們今天通達,通達少分,一百分裡頭,我們能通達個三四分、五六分就很有受用。這三四分、五六分要到哪裡去學?淨宗現在主修的經論六種,五經一論,你要把五經一論搞清楚、搞明白了,大概就是通那個三四分、五六分。果然依教奉行,凡聖同居土肯定有分。只要能往生,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阿伽陀藥,你的問題全部解決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覺悟的人如是,真覺悟,徹底覺悟,他還要搞其他東西,沒覺悟,還在迷惑顛倒。
這一樁事情,我們不要忘記前面一首偈,清涼大師所引證《起信論》裡所說的,真如內熏為因,善友為緣,你才能成就。佛法講四種緣,四緣生法,親因緣就是真如內薰;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都要靠善友的幫助。沒有善友,你的意志不能集中,你對於這個法門沒有信心,認知不夠,所以需要善友為緣來幫助你。增上緣幫助所緣緣、幫助無間緣,你才真正發願專求淨土,這就對了。
這個事情很困難,我自己經歷過,走過這一段路程。我們從小喜歡讀書,現在人所謂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很難度。方東美先生雖然把佛法介紹給我,引入門,方先生是哲學家,我受他的影響很深。我入佛門跟其他一般人學佛不一樣,用現在社會上人的話說,其他人信仰佛學是從宗教裡頭入門的;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宗教,尤其是不相信佛法,所以我的入門,方先生引導是哲學;換句話說,我是把佛經當哲學來看,沒有把它當宗教。
我在沒有親近李老師之前,那時候學佛時間少,學佛的前二、三年,人家都是知道我學佛了,我也給人講《金剛經》。沒學過,看看這些註解,我也就敢說。當然那不是升座,是朋友們一塊兒聊天,三、四個人,五、六個人。我給他們講的,佛法大概十分之二、三最高的哲學,十分之六、七迷信。那我們要學東西,迷信的那一部分捨掉,哲學這一部分我們特別重視。這是受方先生的影響。可是方先生到晚年不再說這個話,境界提升了。我跟他學的時候,他就是這樣告訴我,佛教裡頭十分之二、三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十分之六、七迷信,有取有捨。我們講經,講到不是我們常識能理解的,那是迷信,就不說了,這是最早的時候。跟李老師學經教,這觀念轉過來,才知道佛教裡面講的那個,我們不能理解、迷信那一部分東西,有它的道理在。以後接觸,看看這些科學家的報導,逐漸逐漸它能通。
譬如佛家講的這三世,佛家講心性不生不滅,講過去未來,講十方,這在科學裡面都證明。這多維次的空間,科學家知道這個東西存在,但是究竟是一回什麼事,不曉得,所謂是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就是什麼?沒有方法,科學到現在還沒有方法如何突破空間。殊不知在佛法、在一些高級宗教裡頭他們懂得,他們已經突破,佛講得最透徹。要知道這些東西,是病態!佛講法界原來只有一真,沒有十法界,更說不上無量無邊的法界。可是這些事真的存在,十法界存在,無量無邊的法界存在,佛家講法界,科學家講空間維次。科學家說從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數無盡的,這跟佛法講是一樣道理。這個維次怎麼來的,這科學家就沒說了。佛說這法界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
法相唯識入門的小冊子,《百法明門論》,這是法相唯識宗入門的教科書,分量不多,但是註解那就很豐富;講到時間,講到空間,時間、空間排列在不相應行法裡面。不相應行法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抽象概念,不是事實。科學到近代才把這個問題突破了,知道空間、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在某種條件之下它等於零。空間等於零,沒有遠近;時間等於零,沒有先後。沒有先後,三世的問題解決了,過去未來你都能看到,沒有先後。我們現在看不到,看不到是有障礙,這個障礙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修行人他怎麼能突破?沒有別的,修定,什麼叫定?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叫做定。你放下多少,定功淺深不一樣,放下得愈多定愈深,你突破的空間維次愈多;你放下得少,你突破的空間維次少。
最容易突破的餓鬼道,所以,人跟陰曹地府打交道,這很容易的事情,這一點都不難。你要真是想學,有一年到三年的時間,頂多三年,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你就會通了。修定,修的不是很深的定,很淺的定,這個維次就突破,突破之後你就可以打交道了。但是我總是覺得,人要常常跟鬼往來,不是個好事情,鬼的陰氣很重,這是實在的。你自己要不斷向上提升,如果不向上提升,你停留這個境界不好。我初出家的時候,有個同學非常要好,我們也同年,明演法師,以後他也出家。早年在抗戰時期,我們同學十幾歲的時候,但是在學校裡面不認識。以後到台灣,一談的時候我們還是同學,我學佛,他跟我學佛;我出家,他也跟我一起出家,他比我晚一年。我到台中跟李老師學講經,他好像是到大溪跟屈文六上師學密。我勸他學講經,他搖頭,他說現在這個社會講經很辛苦,你把嘴皮講破了,人家也不相信。他說我學密,密有神通,我一現神通,人家就相信。
他是想以神通來教化眾生,所以非常認真的學習。不到一年,他來告訴我,他現在有能力跟鬼道交往。他說每天下午五點鐘以後人鬼雜居,他能看得到,他說街上稀稀落落就有鬼出現了,到晚上九、十點鐘的時候好熱鬧,鬼都出來了;天快亮的時候鬼都回去,街道上就沒有了,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他每天都是這樣的,很正常,但是他的氣色不好,這個臉上灰色、灰土土的,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我到台中把這樁事情向老師報告,老師說一句話:人各有志,各有因緣。我想幫助他幫不上忙,他四十五歲走的,我們命運都相同。所以我笑他,我說你神通沒有得到,沒有想到先得鬼通。這說明跟餓鬼道這個空間維次最容易突破,你才相信這個東西真有,它不是假的。
不能說看不見的都否定它,這是太武斷了,現在科學家都不敢說。科學上許許多多的發明,在五十年前、一百年前都沒有發現,你要跟別人說,沒有人相信。從前科學上有定律,現在誰敢講定律?沒有人敢講了。說不定後面一個,再過個幾年科學家有新的發現,把你推翻了。這是做學問的人、做研究工作的人愈來愈謹慎,知道宇宙的奧祕是無限的,沒有邊際的。人類用智慧、用機械在探索、摸索,你所摸到的非常有限。可是佛家跟一些高級的宗教他們用很深的禪定突破空間維次,看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六道輪迴不是佛說的,印度教說的,現在叫印度教,古時候叫婆羅門教,婆羅門教就是現在印度教的前身,他們修定。印度很多宗教都修禪定,而且禪定的功夫都很深。
由此可知,真正阿伽陀藥是什麼?戒定慧三學。三學裡面以禪定為樞紐,戒是前方便,是個預備功夫,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這才能一切通達,一切明瞭,這能解決問題,就關鍵在禪定。佛一生講經說法,說老實話關於定學講得最多。我們看看今天中文翻譯的三藏經典,律藏是戒律,經藏是定學,講定的,論藏是講慧學,戒定慧三學。你把《大藏經》展開來一看,經最多,律跟論的分量都沒有經多,經是樞紐,定學是樞紐。八萬四千法門是修定的方法、門徑,統統修禪定。不是修禪定就不是佛法,佛法離不開禪定。
什麼叫禪定?這個定義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金剛經》上講得最透徹。六祖惠能大師他所學習的,他就是從《金剛經》開悟的。他不認識字,五祖講給他聽,他聽了不到三分之一,他就開悟了。大徹大悟之後後頭不要聽,用不著再講了。而佛說出禪定的定義,是在《金剛經》後半部對須菩提尊者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是禪,如如不動是定。要不要盤腿面壁?不需要,真正契入的人所謂是行住坐臥都在定中。
什麼叫不取於相?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著相,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不著相,恐怕初學的同學還是聽不懂,我們再講得白一點,不受外面境界的影響。我們不講誘惑,誘惑太粗,影響都沒有,這哪裡會有誘惑?不受影響。就是我們見色聞聲天天在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心地清淨,不落印象。不落印象這個話可以形容,很有意思,不落印象,像鏡子照外面境界一樣,那個相清清楚楚,鏡子乾乾淨淨一點染污都沒有,那叫禪。所以禪不是面壁打坐,不是這意思。定是什麼?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你都能保持著如如不動。這個不動是不動心。換句話說,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禪定。
經上佛常常讚歎諸佛如來,讚歎這些大菩薩,「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那是高級的禪定。行住坐臥都在定中,穿衣吃飯、工作應酬也在定中,戒定慧融成一體組成報身。我們凡夫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沒有離開煩惱習氣,這個身叫業報身。凡夫是業報身,諸佛菩薩他們這身也是報身,定慧報身,他不是業力,他是定慧。如果你再加個字,戒定慧報身,戒那就是律儀,你看那個形象多好!行為世範,那是戒,學為人師是定慧,他在世間就是用他這形象顯示出戒定慧三學。我們跟佛學形象,這就是學戒學;學他的真誠清淨平等,這是學定學;學他的大慈大悲,普度廣化,學他的智慧。所以佛身、菩薩身是戒定慧的報身。我們今天這身是什麼身?我們身是貪瞋痴的報身,業報,貪瞋痴慢的報身,人家是戒定慧的報身,那就叫真正的阿伽陀藥。
『能療一切毒』,這個毒是什麼?三毒。一切毒歸納起來就是三毒,三毒拔除了,你的身心裡面一切毒都沒有。貪心、貪愛,瞋恚,愚痴;愚痴就是是非、善惡、利害、得失你統統搞不清楚,甚至於全都搞顛倒了,你沒有智慧,沒有辨別的能力,這叫煩惱障。所知障也是煩惱,但是他下面一首偈子,「滅除諸黑暗」,這是講所知障,所以他有這樣說了,這一首我們就特別說為煩惱障。
一個人會生病,病從哪裡來的?三毒為因,境界為緣,這個境界就是外面的誘惑。內有貪瞋痴,外有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誘惑,這個因緣一具足,好,病就發作了。真的,只有佛經上把一切病源從根上說出來。你內裡頭沒有毒(沒有三毒),外面雖然有緣它也不起作用,我們要想把外面這些緣斷掉,那是不容易。所以孟夫子講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只有回過頭來自己心地上用功夫,我這個三毒煩惱拔除了,外面所有一切惡的境、惡緣也都沒有了。為什麼?惡境、惡緣我們一接觸它就轉變了,這就是《楞嚴經》上講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一接觸它就轉,惡緣轉成善緣,逆境轉成順境,無往而不利。
所以此地阿伽陀藥,我把它講成戒定慧。我們今天從哪裡學起?要從戒學起,為什麼?沒有戒絕對沒有定。古往今來,此界他方,一切學人都是走的這一條路,沒有例外的。我們不想走這條路,另外開闢一條路,算你有本事,你的這一條路開闢,通到哪裡你知不知道?所以諺語有一句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中國,現在的中國人就是吃這虧,為什麼受這麼大的苦難?我們中國有老人,孔子是老人,孟子是老人。釋迦牟尼佛移民到中國已經兩千年了,也算是中國人不能算是外國人,所以佛菩薩也都是中國人,都是老人。他們的話是智慧、是經驗,我們要不相信他的話,捨棄他的教誨,捨棄他的方向,另外去闢個方向,試試看能走得通嗎?如果要發現我們新闢的這個方向有問題,行不通,趕緊回頭還來得及,回頭是岸。
現在中國社會,我們看到一片新的氣象,看到生機蓬勃,那就是最近這些年來提倡兒童讀經。這一樁事情,最早王財貴博士他在推動,去年他到香港來看過我,我對於他這個推動我很讚歎,產生效果。我也跟他談得很多,他沒有重視《弟子規》,只是在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提倡這些,他提倡是多讀。我告訴他,中國自古以來的教學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佛法也是如此。到什麼時候來廣學多聞?開悟之後,悟後起修是廣學多聞,那就是先求根本智,廣學多聞是後得智。像一棵大樹先要扎根,根本,廣學多聞是枝葉花果,那不是初學的事情,初學下種子。種子是什麼?種子是《弟子規》,我給他講他也明瞭了,一定要在這裡扎根。
扎根的教育至少是五年,中國在古時候是用七年,從出生一歲到七歲學《弟子規》。《弟子規》不是學校的課本,是父母以身示範給兒女看的。《弟子規》一定是父母做出來給兒女看的,不用課本。從小他看到了、他聽到了,他模仿、學習,根紮下去!上小學還是一門深入,還不是同時學很多。這是古時候教學的規矩,一門一門學,一門學好了再學第二門,第二門學好了再學第三門,不是同時學很多門,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很深。『佛福田如是,滅諸煩惱患』。好,這首偈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