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三七卷)  2004/11/1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337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覺首菩薩的偈頌,第六首我們學完了,下面第七首之前,清涼大師有一段開示,我們把它念一念。「第二五偈(就是從第七到第十一首),答前設難,文分為三,初三偈正答前難」,就是第七、第八、第九這三首。「次一偈(就是第十首),釋成前義」。末後一首是第十一首,有一偈,「拂跡入玄」。這是把後面五首偈分為三段,先在這個地方交代清楚。

  下面,「今初先明大意,次正釋文」,大意裡面,清涼大師說得很清楚,我們要細心的來學習。「今初(這就是先明大意),前問有三重,今此三偈,一一具答上之三問,謂第一直爾問云,既有種種,何緣不相知」。既然宇宙之間有種種法,無量無邊之法,為什麼各個不相知?前面五首偈已經答竟了,答完了。「既不相知,何緣種種」,後面五首偈要跟我們討論這個問題,既不相知,為什麼有種種?「答有四因」,這個四因我們必須要記住,後面五首偈都離不開這個原則。

  第一,「妄分別故」;第二,「諸識熏習故」;第三,「由無性不相知故」;第四,「真如隨緣故」。「初偈」,第一首偈含著這裡面兩個因,就是第二跟第三,諸識熏習,無性不相知。「餘二各一義,然此四因,但是一致,謂由妄分別為緣,令真如不守自性,隨緣成有,諸識熏習,展轉無窮,若達妄源,成淨緣起」。這一段為我們說明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是什麼樣的因緣而生起的,總說有四因,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四因不闕,方成緣起甚深之趣」。

  一切妄法,你看第一個是妄分別故,這一句就是大乘教裡頭常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那心是妄心,想就是分別。這句話也就是相宗經論裡面所說的「唯識所變」,佛在大經《華嚴》裡面給我們說,宇宙之間一切現象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現識變幾乎是同時的,沒有先後。有心現,如果沒有識變,就是一真法界,大乘教裡面常說的法性土,是諸佛果地上的境界。十甚深,後面我們會讀到,「佛境界甚深」。可是由於「真如不守自性」,真如跟無明和合,變成阿賴耶,阿賴耶叫本識,隨著前面,前七識叫轉識,前七轉識,這就是「諸識熏習故」。這八個識皆有四分,自證分、證自證分、見分、相分,這叫妄分別。

  無明是個動相,在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明是靜的,是不動的,無明它才動。佛經裡面常常用水做比喻,水在靜止,不動的時候,沒有波浪,沒有染污,這個水湛然寂靜。它起作用像一面鏡子一樣,山河大地倒影在水中,清清楚楚,叫照見,這是明。無明是動相,叫無明風動,這一動,這一池子的水起了波浪,一動就夾雜著泥沙,水不乾淨了;也有照的作用,照到外面的境界支離破碎,這叫識變。所以無明一動,就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諸位要知道,十不是數字,《華嚴經》裡面講十,代表無量無邊無盡,十代表圓滿。真的,法界是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大分歸納為十大類,十裡頭每一類裡頭又有十類,這就一百類。一百類裡頭每一類還有十類,重重無盡,這是不思議的境界。所以眾生在這裡面愈迷愈深,想在這裡面超越,非常不容易。

  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世間,十法界都是世間,無量無邊法界也都是世間;世是講的時間,間是講的空間,無量無邊的法界都離不開時空。佛菩薩雖然慈悲教化,為一切眾生做種種示現,絕大多數種善根而已,見到佛像,聽到佛名,阿賴耶識裡面種個善根。這個善根要起作用,不是容易事情,這就是經典上常講的薰習。佛家常講,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耳根什麼?聽到佛法,聽到佛菩薩名號,阿賴耶識裡面就有了種子,耳如是,眼亦復如是。我們眼看到經典,看到三寶的形像,也種善根,善根成熟,真正是叫無量劫。你要問為什麼?實在講,答案很簡單,你也能體會得到。一切眾生,我們從無明心動,真心(清淨心)被無明染污,真妄和合變成阿賴耶,就變成本識,這就迷了。到今天有多久了?佛在經上講,無量劫又無量劫,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流轉,薰習、染著六道裡面的習氣,太深太深了。

  這個習氣佛在經上給我們說出,我們每個人都能體會。《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妄念,真的是前一個妄念滅了,後一個妄念生,念念不住,念念相續,它不斷。晚上睡覺睡著了,它會作夢,夢是怎麼來的?夢還是妄念來的!沒有妄念的人不會作夢。妄念這是細的,粗的是分別執著,再說得具體一點,自私自利。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起心動念沒有一個念頭不是為利益自己,自私自利的念頭,這個念頭很強。所以像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為眾生,不為自己,沒有自己,我們在經上看了、聽了,非常羨慕,自己這種心就是發不起來。

  我們常說世出世間的聖學,古今中外大聖大賢,他們學的是什麼?他們教的是什麼?總的來說,不外乎「誠敬、仁愛、信義」,這些德目我們聽了、看了能懂,也很歡喜,也會讚歎,自己做不到。沒有誠敬!不但對別人沒有誠敬,對自己也沒有誠敬;換句話說,自己騙自己,自己侮辱自己。你聽到這個話,世間會有這種人嗎?你要是細心觀察,不要觀察外面,觀察自己,原來自己就是的!為什麼會搞成這個樣子?這就是佛法裡面所說的凡夫,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無量劫來生生世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總是迷、邪、染,所以接觸到聖教也回不了頭來。這點我們也要細細的去觀察。

  你看學佛的人有多少?真信的人有多少?學佛跟真信就淘汰掉很多很多,不止一半,十之八、九!所以,學佛不是真信。從真信到真正能理解,這一淘汰又是十之八、九,都被淘汰掉了。真正理解而能真正肯幹的人,依教奉行,這一層一層淘汰到最後沒幾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今天全世界的人口將近七十億人,學佛的人比例能不能佔到十分之一?就算是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七億人。這七億人裡面真正修行成就的,成佛、成菩薩的,你們想想這七億人裡頭有沒有七萬人?我想大家一定會搖頭,沒這麼多。七千人?還疑惑。七百人?有人點頭,可能會有,七百人。說七十人,大概有。不成比例!幸虧有個念佛法門,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不能不算是成就。依念佛法門來成就的,我們相信學佛同學裡頭,七萬人應該是可以相信的,念佛往生淨土。如果不走這個法門,七百人成就,我們都沒有人能相信。

  早年,倓虛老法師在香港講經說法,他老人家常常說,在他一生當中,他所見到的、所聽到的,學禪的得禪定的他見過,也有很多沒見過面,聽說過;開悟的,一個都沒有,不但沒有見過,聽都沒有聽說過。學密宗成就的,黃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剛上師,這他親自告訴我的。他在這一生當中,知道用密宗成就的,在中國只有六個人,差不多半個世紀,只有六個成就。他自己往生的時候還念佛,他求生淨土。求生淨土靠得住!他在病重的時候,一天十四萬聲佛號,真的是萬緣放下,一天十四萬聲佛號,念佛走的。所以末法時期聞到這個法門,純正之法,你能成就。

  這個緣起甚深是諸佛如來的境界,這是世尊告訴我們的,這個法門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換句話說,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對淨宗法門也只是仰信而已,裡面甚深,這真是甚深之甚深,沒有成佛,這個成佛是究竟圓滿佛,才徹底明瞭。可是方法簡單,甚深,我們不明瞭沒關係,到極樂世界就明瞭了。只要依教奉行,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容易。

  我們要珍惜這一生,人身難得,太難太難!這是講到甚深緣起,我們過去無量劫又無量劫。在這一生當中接觸到佛法能生歡喜心,這就說明我們過去生中曾經多次得到佛法的薰修,阿賴耶識裡頭種子不少!這一次一接觸到,那個種子起現行,把阿賴耶識裡的佛種子引出來,生歡喜心。但是還是不能夠老老實實依教奉行,這是什麼原因?種子還不夠,雖然有,也很多,還是不夠多。怎麼說不夠多?跟煩惱一比,差遠了,煩惱習氣的種子超過我們阿賴耶裡頭儲存的佛種子,多得太多了。所以這個種子雖然遇到緣,起現行,依舊敵不過煩惱種子,就是這麼個道理。

  那怎麼辦?明瞭之後,加強薰習。煩惱習氣那些種子不要去理它,它起來也好,不起來也好,不去關心,把佛種子要大力的來培養。怎麼培養法?天天念佛,天天讀誦,天天依教修行,加強!只要真正做到,像古大德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過去生中這些種子,雖然沒有達到成熟的階段,由於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真正做到了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沒有間斷,很快就把這些種子壯大,成為強而有力。再遇到淨宗易行道,這個便宜可佔大了,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品位高下不要去管它,蕅益大師講得好,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了,這話說得有道理。凡聖同居土下輩往生是決定靠得住。這個機會古人講千載難逢,不止,彭際清居士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這個講得沒錯;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這一生遇到了,怎麼能不珍惜?我們現前,每天在網路、在衛星電視認真努力來學習,希有的因緣,我希望我們同學們共同的勉勵。

  大乘經教的薰修有很大的好處,有很大的利益。這個利益是什麼?讓我們對於諸法實相逐漸逐漸明瞭了,明瞭,知道諸法不是真的,妄分別故,就是說從心想生。心想是妄想,所以妄想變現出來的法是妄法,不是真的!正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這一句,在我們這品經裡面幾乎佔全了,「菩薩問明品」這一品經裡頭,無非就是解釋《金剛經》上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要真正懂得,不必勸你,你自然就放下了。

  為什麼放不下?不知道這是虛妄的,把假的當作真的,在這裡面起貪瞋痴慢。念念想控制,念念想佔有,死都不肯放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死了這個念頭沒有放下,業力帶走了,「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是什麼原因?迷、邪、染。所以佛門一入門第一堂課,傳授給你三皈依,三皈依是覺正淨,叫翻邪三皈。你們想想看,聖教一入門就把最高的原理原則、方向目標傳授給你,絲毫沒有隱瞞,中國古人常講和盤托出,全部都拿出來了。教你轉迷為覺,覺而不迷;轉邪為正,正而不邪;轉染為淨,淨而不染,第一堂課就教給你。說明九法界的眾生,迷、邪、染,九法界就是迷邪染的程度不相同,愈往上愈輕,愈往下愈嚴重。

  我們今天在人道,我們的迷邪染在這一生當中要能逐漸逐漸減輕,這是好現象,往上升。如果不幸迷得愈來愈嚴重,那來生往下墜落,墜落到底谷,全迷、全邪、全染,是阿鼻地獄;純覺、純正、純淨是諸佛如來。十法界就這麼來的,就這麼回事情。我們今天在《華嚴》,《華嚴》這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還有四十一個階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可以都說是純淨、純正、純覺。純裡面還有講究,還有高下之分,他們裡面高下之分,九法界的眾生看不出來,實際上它真有,看不出來。

  這是什麼情形?我們拿學校來做比喻,現在學校的制度,有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你看它有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這就像十法界一樣。一真法界是什麼?一真法界就像研究所的博士班,這一班人數也不少!這個學系裡面,念博士學位的,我們也假設這個裡面有四十二個人,這是一班,一真法界這一班。考試之後,還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對不對?這就像一真法界裡面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個階級,它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它不像十法界那麼樣的明顯,一個班級、一個班級不一樣,一年級跟二年級不一樣,二年級跟三年級不一樣。他們是同一班,一真法界是同一班,同一班有程度淺深,還是有差別。這個比喻雖然不能比喻得很恰當,比喻只能比個大概,比個彷彿。希望諸位從比喻當中去體會,一真法界是同一班,十法界是十個年級,那個不一樣。

  所以,相都是虛妄,都不是真實,緣起甚深裡面跟我們說明這個道理。正如清涼大師底下這一段說得好,「然此四因,但是一致,謂由妄分別為緣,令真如不守自性,隨緣成有,諸識熏習,展轉無窮,若達妄源,成淨緣起」。這後頭八個字重要,達是什麼?通達、明瞭。你把虛妄的根源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這個緣起叫淨緣起;你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這個緣起是染緣起。染、淨不一樣!染緣起裡面修任何法門,出不了六道;染緣起裡頭遇到淨宗法門還是得救,能把染轉成淨。什麼是淨?那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淨。

  你們想想看,你在這個世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修善,善是利益別人、利益眾生、利益社會,果報在三善道;你要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這是造惡業,果報在三惡道。我今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一道?六道裡頭,三善道沒有阿彌陀佛,三惡道也沒有阿彌陀佛。六道是染緣起,我們在染緣起,那就叫帶業,我們沒有通達妄源,沒有這個功夫,沒有這個能力。可是這一句佛號念得很好,不管它是真是妄,放在那邊理都不理它,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所感得的果報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到淨土,當然就把染緣起轉變成淨緣起,不必到極樂世界,在現在就轉了。念佛功夫念得好的人,念的得力的人,這個世界染污,他的身心不染污,身心清淨。這是我們在講席裡常說的,心清淨則身清淨,身心清淨則境界清淨,這是現前在我們這個世間。

  中峰禪師,你看在《三時繫念》,我們今天這兒做三時繫念,你們都念到了。你看他老人家的開示,「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這個話不是假的,心淨則佛土淨,這都是大乘經裡面的話。怎麼樣才能到清淨?要放下萬緣。我們說得具體一點,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執著、不分別、不打妄想,心就清淨了。你看這個話這麼簡單,可是境界現前,我們還是妄想分別執著,你說這什麼原因?就是我先前講的,我們迷、邪、染的種子太多太多了,覺、正、淨的種子很少,敵不過迷邪染,境界現前依舊墮在迷邪染之中,道理在此地。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下面的開示。「然此四因,但是一致,謂由妄分別為緣,令真如不守自性,隨緣成有,諸識熏習,展轉無窮,若達妄源,成淨緣起,諸宗各取,並不離象,受一非餘,斯為偏見」,我們先看這一段。

  大師前面開示的文很長,意思也很深,這個地方是解釋前面的「四因」。妄分別就是從心想生,我們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一切法確確實實從心想生。所以,想是妄想,境是妄境,相是妄相,加上一個妄,它就不是真的。這個字就是末後講的,你通達妄源,你真正是明白了,明瞭之後,虛妄對我們沒有害處,它就不起作用。它的作用就是讓我們迷,讓我們邪,讓我們染污;它不起作用,妄境在面前不障礙覺、正、淨,真妄可以共存共榮,互不交涉,這就對了。而且佛門裡面還講到,巧把塵勞作佛事,那就是什麼?妄為真用。諸佛菩薩、緣覺、聲聞都算是證了真的人,他在六道裡頭確實是巧把塵勞作佛事,把這些妄法、妄境作為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一種手段。

  妄可以得到真用,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更是不可以不學習,達妄即真。可是佛法的修學,不但是佛法,今天我們講的倫理道德,這個東西是社會安定和平,人生幸福美滿的根源,倫常道德。諸佛如來證到究竟的圓滿位,他在九法界示現也不離開這個原則。為什麼?給眾生做榜樣,這是我們一般隨俗來講,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在佛法裡面,譬如戒律,佛持不持戒?佛的日常生活行為,你把它記錄下來就是戒律;換句話說,他全做到了,沒有一條他違犯的,圓滿的德行。我們為什麼常常犯過失?迷失了自性。戒律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它就是這個樣子。再跟諸位說,我們這段時期特別強調《弟子規》,《弟子規》是性德。聖賢人他就是這個樣子,你記錄下來,這叫《弟子規》,童蒙就開始學習,聖賢人原本就是這樣,這叫性德。

  諸佛菩薩見性之後,性德在日用平常當中自然流露,所以說法爾如是。我們是因為有煩惱習氣在作祟,要把煩惱捨棄,把性德找回來,所以才有這麼困難;難在迷邪染的習氣太深,難在這個地方。我們要堅持,要堅持必須要通達諸法實相。在我們現在修學這個階段,實在講通達因果的道理比通達諸法實相還要重要,諸法實相太深了,因果道理比較淺。通達因果,你的心也會定下來,知道什麼?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前定,過去生中修的善、不善的因,感得這一生果報。這個東西不是妄想、希求能夠得來的,妄求反而愈求愈遠,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一生不妄求。

  學了佛之後,佛法對於這些理跟事講得太清楚,同學們要明瞭,在中國,不但是個佛弟子,儒家的弟子都不非分妄求,何況學佛,尤其出家,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聽到有一些我都不認識的人,不知道的人,打著我的名義在外面募捐、化緣,說是要印什麼經,要做些什麼東西,甚至於衛星電視,我都沒有叫人家拿一分錢,這個要知道。如果有人說是拿這些題目來問你,向你要錢,你要曉得絕對不是淨空法師的意思,淨空法師沒這個意思。印經也好,流通法寶也好,宣揚佛教也好,都是出於大家自動自發的。這是什麼?真實功德。如果你要有個求的妄念在裡面,功德沒有了,變成什麼?變成福德。功德跟福德差別在此地,事情是一樣的,果報不相同!功德能了生死,你心清淨;福德心不清淨,福德的心還是迷邪染。

  所以陳彩瓊居士做衛星電視,我不知道,開播前一個星期才告訴我。我聽了很希奇,有這個事情嗎?所以播放之後,她打電話給我,我給她怎麼說,我說好!看看你的壽命有多長!這個事情跟網路不一樣,網路便宜,衛星電視耗費太大了,你有多少錢來支持?所以我那個時候估計,很難超過三個月。但是有沒有好處?有。縱然是它三個月就支持不下去,就倒閉了,總算是像閃電一樣閃了一道光,會給人帶來啟示,「我們弘揚佛法應該用這個方式」,給人一個啟示,這是好事情。壽命不長是沒有能力支援,決定不募捐,決定不化緣。她來告訴我,她說我們銀行的帳號可不可以在這公布?我說可以,但是決定不能勸人捐錢,勸人捐錢就錯了。人家看到,常常看你這個節目,看了很歡喜,自動的來贊助,這個行,這是正確的。有意向人要錢,用種種方式提醒人要錢,這個念頭都是錯誤的,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上一次她到這邊來,我有張照片她印了不少,我也沒有仔細看,她送我一大堆。我說好,跟人結緣,不錯!今天我拿出來,看到背後,背後是她的電視廣告,我這一看我就很難過,啼笑皆非。為什麼?淨空法師變成人家的廣告材料,這個我很冤枉!我一生從來沒有做過這個事情。所以,我在此地要特別跟大家澄清,我這一生,再過兩年就要八十歲,快要走的人。我一生堅持的原則我絕對不會改變,一生不會向人要一分錢,縱然是弘法利生,我也不問人要一分錢。

  佛法教我們隨緣,不要攀緣,隨緣事情好做,不妨礙覺正淨,你的心是清淨的;你要是攀緣,「我一定想做什麼想做什麼」,你的心就是迷邪染,你錯了。縱然事情做成功了,告訴你,不是功德,是福德,福德的果報出不了六道。經上講得太多,講得太清楚,講得太明白,為什麼做這些糊塗事?怎麼可以用我的照片拿去做廣告,問人要錢?這成什麼話?所以,諸位同學如果你們拿到這個照片,照片可以收藏做紀念,後面那個廣告你把它抹掉就是,絕對不可以!我不做廣告。

  我過去常常講這是個很好的工具,這個工具也不是我最初想到的,是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他那時候就給我講到電視,那時候還沒有網路,這很早了。這麼好的工具,為什麼不用它來做教學?方老師儒、佛、西方哲學都精通!他對於高科技的傳播說得很多,很感嘆。他說這個工具,傳播工具沒有善惡、沒有罪福,看你播放的內容,你怎樣去誘導社會大眾。你要是用暴力、用色情,用這些負面的,那造無量無邊罪業;你要是宣揚聖賢之道,這是造無量無邊的功德,都在這一念之間。早年,我聽他的這些教誨很多,所以印象很深刻!

  我在早年講經也常常提到,我們應當用這些工具,但是我沒有錢,沒有這個能力,我希望別人能做。所以陳彩瓊居士做的時候,出乎我意料之外,我沒想到!居然她這個電台到現在差不多快兩年了,很難得,能支持這麼久。在這個裡面我想到了一樁事情,這個電視台沒有廣告,我的原則是絕不向人化緣。我不知道她有沒有向人化緣,只是把銀行帳號公布出來,這個可以,人家自動捐一點來,這個錢可以能夠維持電視台的節目繼續播放。我在這個地方體會到,這個世間還有很多善人。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電視台都是要靠廣告,要靠有大福德的人他們來支持,電視台才能生存;現在我們曉得,我們沒有人支持,不靠廣告也能生存。這個說明什麼?說明這個世間護持正法的人還有,還有力量來維護,這很難得,這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信心。電視台可以不要靠廣告,可以不要靠人拿錢來支持,你播放正當的節目,古聖先賢的教誨,自然會有人支持你,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這是好事情。沒有這將近兩年的實驗,我們說這個話沒人相信,有兩年的實驗,這個話就有人相信。讓這些搞傳播的人,每天可以拿幾個時段、幾個小時來播放古聖先賢的教誨,對你電視台的收入決定不會減少,甚至於還會增加。這是個事實證明,是樁好事情。

  所以,只要是有人拿著我的名義,無論是什麼樣的題目,向你們捐錢,你們心裡都要知道,我這個話講過很多很多遍,不要受騙,決定沒有這回事情。我一生做事情從來沒有問人要過錢的,這個念頭、這個作法永恆不變。我們守住老師的教誨,做這些慈善事業、弘法事業,有錢就做,沒錢就不做,錢多多做,錢少少做,很快樂,很自在,沒有絲毫壓力,這就對了。這就是順乎自然,這是道,這是德;違背了自然,錯了,你有壓力就是違背自然,你沒有隨順。隨順自然,哪來的壓力?你一生都會快快樂樂、歡歡喜喜。精神沒有壓力,身體也沒有壓力,你會感覺到這一生生活得非常幸福,非常的圓滿。追隨古聖先賢,效法古聖先賢,向古聖先賢學習,沒錯!

  我們讀這一段經文也感慨萬千。這段的大意,我們不講諸法實相的根源,我們只說諸法實相現在這一段,只看這段。這段就是我們這一生,我們自己,不講別人,到這個世間來,妄分別為緣。妄分別是什麼?愛染,佛經裡頭說得透徹,說得好,十二因緣裡面的「愛、取、有」。所以大乘經上佛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你要想求生淨土,你念佛的功夫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難,有人跟我講過,真不容易。可是世尊在《彌陀經》裡面講的,羅什大師翻的有一心不亂,大概原本不是這個字樣。玄奘大師的譯本是照著原文翻譯的,他的本子不是一心不亂,是一心繫念。一心繫念我們可以做到,一心不亂不容易。

  鳩摩羅什大師翻「一心不亂」有沒有翻錯?繫念跟不亂差別很大!玄奘大師是從文字上翻,羅什大師是意譯,從意思上翻,沒有按照文字,他講得也不錯。為什麼?功夫到一心繫念,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佛來接引首先是佛光注照,佛光照你。佛光這一照就把你這一心繫念提升到一心不亂,所以羅什講的也沒有錯!這個話不是我說的,古大德講的。我們想想有道理,佛一接引的時候,功夫都加倍。我在講《彌陀經》、講《無量壽經》上都說過,我們自己功夫成片,一加持就到事一心不亂;我們念到事一心不亂,佛來接引的時候,這一加持就是理一心不亂。所以,我們念佛的功夫只要有一半,另外一半佛力加持,很快他就提升!我們沒有功夫,那就沒辦法,佛加不上。

  凡聖同居土往生的人,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說,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我們要問,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功夫有沒有達到功夫成片的標準?肯定沒有達到,那他怎麼能往生?佛力加持的。因為臨終一念十念用的是真誠心、清淨心,對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得生,這一念,佛光一加持就等於成片,凡聖同居土往生。這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現象,而實際上?實際上這個人過去生中一定多生多劫修淨土,臨終時候一個妄念錯過了,所以不得成就。這一生機緣又碰上了,臨終的時候三個條件具足,第一個頭腦清楚,沒有迷惑顛倒;第二個遇到善友,就是提醒你,助念;第三個條件,自己聽到善友的勸導,一點懷疑都沒有,萬緣放下跟著大家一起念佛,成功了!

  所以,每個往生的人都不是偶然的。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要清楚,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要認真的爭取,這才是真正聰明人。要知道這個世間,就像經上講的,世間所有一切法,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連身體都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何況身外之物?身外之物,你要放在心上,錯了,錯得太離譜了!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世間事佛教給我們隨緣,隨緣要記住,絕不妨礙自己的修行,在淨宗裡面講,絕不妨礙我們的清淨、平等、覺。如果隨緣對清淨平等覺產生妨礙,我們就可以不隨緣,這個必須自己要細心、要謹慎,要給自己做決定。現在的外緣多,比古時候多得太多!古時候在深山裡面修行,很少人到你寺廟來,來的人不管是出家、在家,多半是要在這個道場住一段時期,來討經單,這是來聽經的,一部經聽完他走了。或者你這個地方念佛堂,他來掛單來念佛的;不是遊客,不是觀光旅遊,道場清淨。現在觀光旅遊一開放,不清淨了,你只要會講經,或者唱誦唱得好,常常都會有人邀請你,這都是緣!邀請你,你就去,所以你要問問,對你自己道業有沒有妨礙?沒有妨礙可以。如果有妨礙,那你就要好好的去考量該不該去?去,結一點法緣;不去,成就自己。

  在這個時候我們要想一想天台智者大師的話,智者大師往生的時候,告訴他的弟子們說,因為他在道場做方丈住持,要領眾,要管很多事務,所以往生的品位不高,五品位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假如他要不管這些事情,他的品位很高,這就是說明,犧牲了自己的高品位為大眾服務。這個地方也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我們自己必須有把握往生,而後隨緣沒有關係,犧牲自己品位,凡聖同居土可以!如果自己沒有把握往生,那就值得好好的去考慮,還是跟大家廣結法緣,來世接著再幹,這個裡面問題很大。來生自己能不能得人身?得人身能不能有機會聞佛法?套句古人的話說,萬中難得一,比中特獎還難。換句話說,這種念頭是過分的冒險!

  一個謹慎的人,我相信他不願意冒這個險,除非在不得已的狀況之下,那是另當別論。什麼不得已?自己沒有道場,自己沒有一個安穩的地方好好的修行,這個困難。我這一生就是遇到這麼個緣分,自己沒有道場,要看主人的顏色度日,到現在還是沒有道場。沒有道場有沒有道場的好處,好處在哪裡?沒有牽掛,容易放下,腦子裡頭沒有自己東西,往生的時候容易。道場是別人的,於我不相干,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包括這個身體也不是,借假修真。我能有這點成就,就是守住一個原則,一生不離經本、不離講席,這對我的幫助就很大,我有這麼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不會走到岔路。

  這一條是險道,我真是得到三寶加持,壽命延長,才有這麼自在。如果像年輕時候人家算命給我算的那個命,四十五歲就要走了,我能不能往生打了問號。如果我四十五歲的時候,壽命就沒有了,往生沒把握;但是不墮三惡道有把握,來生得人天福報會比這一生的環境好一些,這個有把握,往生沒把握。這個之後到現在,我又多活了三十多年,這三十多年的薰修,我感謝佛菩薩,感謝三寶,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往生有把握了。沒有這五十三年的薰習,難,太難了!這是我自己親身的經歷,親身的經驗。沒有一天中斷,對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絲毫不沾染,一心向道,才有這麼一點成就。

  所以,今天我還在這個世間,一切為眾生,為正法久住,不為自己;要是為自己,我希望我現在就往生。為什麼?這個世間不可愛,這個世間不值得留戀,你要問為什麼?《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好心、熱心幫助他,不但不感激,還給你打很多問號。你用的什麼心?你有什麼企圖?你有什麼目的?你說多難,諺語所謂是好人難做!所以為自己,早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彌陀,好!

  可是現在還有緣,有緣就是還有些人真的想聽經,想修淨宗法門。我們現在就是趕上這個時代,利用網路來教學,衛星電視、錄音帶、錄影帶,現在的CD,這些東西廣為流通,有不少人得利益。這是好事情,這是緣分!也是妄分別為緣,真如不守自性,就變成現前這個現象,所以說是隨緣成有。我們講這一段時間,自己這一生從生到死這一段時間,隨緣成有。

  下面這句就很可怕,「諸識熏習,展轉無窮」,這句可怕在哪裡?可怕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每一年、每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善、有惡、有淨、有染,薰習!這個薰習是業因,阿賴耶裡頭業因成就了,遇到緣它就起現行,六道輪迴是這麼來的。無明從哪裡來的?無明從境界裡面來的,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就起心動念,就是無明;分別、執著就造業,你造了業,後面肯定有果報。果報快的,現前就受到,叫現世報,你這一生當中會遇到,現世報,叫花報,果報在來世。這就造成生生世世永遠沒有止境的,展轉無窮!這就是講的六道,三界六道。

  後面這兩句超越了,「若達妄源,成淨緣起」,統統是虛妄,妄心造的業也是虛妄的,受的報也是虛妄的,這就是永嘉大師講的,「夢裡明明有六趣」,這是講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統統是虛妄!你不能說它有,你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有、說它沒有都說錯了,這個道理後面偈頌裡面我們會學到。妄源是覺悟,就是諸法實相,真正了解諸法實相了,這個緣起就變成淨緣起,為什麼?你心清淨,你在一切境界裡頭再也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了。緣起有沒有?有,緣起心清淨的,你在這個世間跟諸佛菩薩乘願再來沒有兩樣。你知道事實真相,不染、不著,你可以受用它,你絕對不會有個念頭想控制它,想佔有它,這個念頭沒有。控制是迷惑,佔有是造業,你身心清淨,境界清淨,成了淨緣起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