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0六卷)  2008/11/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200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九段「無上慧菩薩」,偈頌第二首看起,我們先將經文念一遍:

  【諸佛所得處。無作無分別。粗者無所有,微細亦復然。】

  這首偈裡面講的粗者、細者,粗就是六粗相,細是三細相,前面我們學過了,現在看偈頌就容易得多了。首先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提示的,在這首偈,就是第二首,第二首就是講「處」就是「菩提涅槃」,《疏》裡面。菩提是覺性,涅槃是滅,我們四諦裡面講苦集滅道,這個滅就是涅槃。滅什麼?滅妄想、滅煩惱,煩惱、妄想都沒有了,就叫涅槃。佛法裡面把大般涅槃常常翻成圓覺,圓是圓滿,就是涅槃的意思,覺就是菩提的意思,這是自性本有的,說實在話,它就是自性,也是我們中國老祖宗常講的本善,真正講到圓覺、菩提涅槃那才真的叫本善。在哲學裡面,這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從哪裡來的?從它變現出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也是它那裡變現出來的。這個我們在《妄盡還源觀》裡面,賢首大師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比現代的科學家、哲學家講得還要圓滿,講得還要明白,確實是真實不虛。

  證得菩提涅槃,在佛法裡面講叫究竟佛果,這個人成佛了,這個成佛是究竟圓滿的佛果。跟法身菩薩不一樣,法身菩薩也可以說是圓覺,但是他習氣還在,這個習氣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品無明習氣,無明斷了,無明習氣沒斷。這四十一個位次都叫佛,真佛,不是假佛。所以《金剛經》上所講的諸佛,你看江味農居士《講義》裡面,他講解,他說諸佛就是這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他無明習氣沒斷盡。習氣有厚薄不同,習氣厚的位次就低,習氣薄的位次就高,實際上沒有高低,哪來的高低。沒有高低裡面說出四十一個位次,所以這個很難懂。譬如我們現在在學校念書,小學、中學、大學,它真有等級,真不一樣,一年級的學生跟二年級的學生不一樣,可是在佛法裡面法身菩薩他是一樣。你想想看,他執著沒有了,分別沒有了,於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你說他有差別嗎?沒差別。可是習氣,習氣真有差別,有厚薄不相同,那個習氣不起作用。所以究竟圓滿佛果他所得到的一切受用、神通變化,初住菩薩也得到了。初住菩薩才破一品無明,也就是起心動念放下了,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圓滿的佛果一不一樣?一樣的,差別在哪裡?究竟佛果沒有習氣,習氣斷盡了。

  圓教初住這尊佛,我們禪宗裡面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在這個層次上,他無明習氣有,無明習氣沒斷,一品都沒斷。斷一品他叫二住,斷二品他叫三住,就往上升。這是很抽象的,有沒有真的升?沒有。如果真的有升,他就有分別,他就有執著。因為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所以從習氣厚薄上來講,不得已、很勉強的給他分為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所以我們不可以用分別執著的心看這樁事情,那你就全搞錯了。十法界裡面是真有,級別不一樣是真有差別,一真法界裡沒有差別,如果有差別怎麼能叫一真?所以這個我們不能不把它搞清楚。你說有沒有?實在講四十一個位次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這樣的體會,你慢慢就容易明瞭事實真相。

  這個事實真相明瞭之後,如果你能養成習慣,對你修行大有幫助。什麼幫助?我們在十法界裡不是也常常講有這些層次嗎?就像我剛才講的,小學、中學、大學不一樣,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又不一樣,這我們講是真不一樣,真不相同!可是在大乘,見性的這些佛菩薩他們來看,完全一樣。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分別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真有,那就真的不一樣了。不是真有,我們是被這些假相迷了,以為是真有。《般若經》裡面佛常常講比喻,用什麼?用作夢做比喻,「夢幻泡影」,夢是主要的一個比喻,幻、泡、影是襯托的,這個在文法裡面把它襯托成一個句子,實際上最重要的就是一個,作夢。夢是真的嗎?夢裡面有億萬富翁,有一個貧賤的要飯的,有沒有差距?醒了之後,夢沒有差距,平等的,是不是這樣的?我們把夢當作真,所以覺得這裡頭確實有差別,實際沒差別。

  這些事實真相要逐漸去體會,體會到之後要證實,所以佛法講信解行證。我們在《華嚴經》裡面信解完成了,行是什麼?行就是歷事鍊心,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學什麼?學觀、學止,賢首國師給我們講的五止、六觀,就是鍊這個。這個學會,就平等了。學會了,原來這是夢境,這個夢境跟諸佛菩薩證得的一真法界也沒有差別,真妄不二!為什麼真妄不二?因為自性裡頭沒有真也沒有妄。這我們從《還源觀》裡面明顯的體會到,自性清淨心是常寂光,常寂光裡頭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物質現象,沒有十法界依正莊嚴,也沒有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從哪裡來的?現在我們搞清楚了,一真法界是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斷,變現出來的,習氣斷了就沒有了,就是常寂光。所以常寂光才是真的,為什麼?永恆不變。這就說明,實報莊嚴土還不是純真。我們古來祖師大德說,常寂光土不生不滅,實報莊嚴土有生無滅,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有生有滅。我們初學佛的時候都把這些記住了,現在想想它有生,它不滅,這個沒道理,有生它就有滅,有生怎麼可以不滅,哪有這種道理?只有不生它才不滅。所以我們曉得,諸佛說法有方便說、有真實說,方便說是接引你的,隨順你的程度來給你講,你聽了很歡喜認真學習。向上一著,你自己就明白了,悟了。所以我們現在是向上一著,提升了,我們明白了,實報莊嚴土也是有生有滅,只有常寂光是不生不滅的,常寂光是真正的本體,菩提、涅槃都是常寂光。所以常寂光土,經裡面常常也用兩個字來形容它,「寂照」,寂就是清淨寂滅,這裡頭什麼都沒有,這是寂。我們今天講精神現象、物質現象,什麼自然現象,全都沒有,這是寂。寂而常照,照就是照見,照就是光明,它不是黑暗的,它是光明的,這個光明就是覺。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這是形容常寂光,形容宇宙萬有的本體。

  釋迦牟尼佛證得了,怎麼證得的?這裡清涼給我們提示的,「以無所得,得菩提故,處即涅槃」。這是講菩薩或者講諸佛,這裡經文是諸佛。這個諸佛指的是誰?它有兩個意思,雙關語。第一個意思,指一切諸佛,達到這個境界的人。第二個意思,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上所說的「諸佛」,這兩種都能講得通。他們先把起心動念斷掉,諸位要曉得,起心動念叫無明,《華嚴經》上叫它做妄想,起心動念。就是彌勒菩薩講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就是這個念頭。這個我們很難體會,我們講起心動念,看到動個念頭,不是的,佛說的不是這個起心動念,這個起心動念太粗了。起個念頭,佛問彌勒菩薩,這一個念頭裡頭,這是粗念,這一個粗念裡頭有多少個細念?彌勒菩薩才告訴我們,有三十二億百千細念。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現在把它算出來是三百二十兆,也就是說我們動一個念頭,這裡頭的細念有三百二十兆的細念。這我們怎麼會知道?不是彌勒菩薩給我們說出來,我永遠也不知道。

  三百二十兆的細念稱一個粗的念頭,我們現在講起心動念,這一個念頭有這麼多細念在裡頭。這種說法就是現在的科學講法,把這微細念頭找出來了。這個念頭沒有了,你看這麼樣的細念都沒有,這個沒有了就成佛,你就「以無所得,得菩提故」,你就得菩提涅槃。菩提涅槃是本有的,不生不滅的,這時候現前,菩提現前、涅槃現前。涅槃是什麼?清淨心,自性清淨圓明體,也就是自性現前,我們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見性了。誰做到?釋迦牟尼佛做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就是無所得,自性現前。一千三、四百年前,中國出了一個惠能大師,禪宗的六祖,他見性了。他見性的時候,第一句話告訴忍和尚,告訴他的老師,也就是告訴我們大家,「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清淨是涅槃,「本不生滅」,這都是涅槃;「本自具足」,那是菩提,「能生萬法」,那是菩提。六祖所說的話跟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釋迦牟尼佛開悟之後講這一部《華嚴經》,他講的五句話跟《華嚴經》沒有兩樣,不增不減。《華嚴》細說,祖師略說,說了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

  我們今天麻煩在哪裡?我們得,捨不掉,總是要有得,什麼都要有得。修行要得道,能不能成就?永遠不能成就,為什麼原因?你有所得。得裡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三樣東西都具足,你怎麼能見性?為什麼?自性裡頭沒有這些東西,你把這個東西捨得乾乾淨淨,菩提涅槃就現前。菩提涅槃是個假名,它不叫菩提,它也不叫涅槃,釋迦牟尼佛為了教學方便起見起了這麼個名字,你真以為有菩提、有涅槃,你錯了。你要是真的以為沒有菩提涅槃,你也錯了。沒有菩提涅槃,你證什麼?有菩提涅槃,你也證不到。所以菩提涅槃是假名,好像我們現在駕車在高速公路上,菩提涅槃是路標,你循著這個路標去走你就到了。這個路標告訴你,這條路往哪邊走可以到上海,這個路標不是上海,你沿著這個路走你才能達到上海。所以菩提涅槃是路標,你循著菩提涅槃你就能夠證得菩提涅槃,但是路標絕對不是菩提涅槃。所以,無所得就得了,真的得到。怎麼樣才無所得?就是放下,你不放下不行。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這個不能有;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分別不能有,有分別你也不能證得;最後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起心、不動念,那真的叫無所得,以無所得故,得菩提涅槃。

  下面清涼大師把真相給我們說出來,「本覺自然,故非造作」。什麼叫造作?起心動念就是造作。所以你起心動念就違背自然,本覺就不現。你有造作、你有起心動念,本覺是什麼?本覺是光明的,光明沒有了,沒有就變成黑暗。所以現在諸位都曉得,宇宙是黑暗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光明從哪裡來的?從太陽來的。如果太陽拿掉,月亮拿掉,星星拿掉,整個宇宙是黑暗的。為什麼會變黑暗?我們都認為宇宙是黑暗的,宇宙哪裡是光明的?宇宙是光明的,為什麼黑暗?因為你起心動念,你有造作,違背自然,自然的現象就會被扭曲,就變成黑暗。佛教密宗裡面講的大黑天,就是說這個事情,大黑天是無明,所以無明是黑暗的,微微一念動就變成這種現象。這種自然現象怎麼發生的,我們知道了。所以你一定曉得,本覺自然,它不是造作;不是造作,你就不能造作,你有絲毫造作的念頭,就錯了。「悟亦冥符」,是怎麼樣覺悟的?覺悟就是把執著分別、起心動念統統放下了,統統放下叫冥符,自自然然的你跟自性合成一體。冥也就是沒有造作的,它自然符合,境界現前。境界現前的時候,你在什麼狀況之下?你還是在寂靜的狀況下,你沒有起心動念。如果起心動念,你就又墮落了。這種情形在修證過程當中,我想每個修行人都常有,接近了,一個念頭起來又回來,在這個關口裡進進退退應該有很多次。到什麼時候真正沒有起心動念了,就變成一體,冥符就是融合成一體。這時候「智無分別」,智是什麼?就是菩提,自性裡面本有的覺性起作用,它沒有分別。

  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說得更詳細,「三細已盡,六粗亦然」,三細前面給諸位說過,三細相。三細相第一個「業相」,也叫無明業相,這是什麼東西?這就是動,就是一念不覺。這個極其微細的動,微細到什麼程度?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我們現在所常常講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這樣微細的念頭。這個念頭不是真心的念頭,真心永遠不會起念頭。這個念頭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個念頭?這些會吸引很多人提出一些問題來研究,有沒有答案?沒有,愈研究愈麻煩,愈研究捲入裡面就愈來愈深,永遠拔不出來。佛告訴我們,這個念是妄念,它不是真的,不理它就沒事!所以他加個妄想。這個是無明,加個無始無明,那就告訴你它沒有開始。是什麼時候?真的就是當下一念,它不是過去,它也不是未來。這一念有,四土、十法界莊嚴統統都有了,這一念沒有了,全都沒有。所以這個世界是頓現的,一時頓現,這個一時就是念起的時候,念起的時候是一時頓現的。為什麼會現?因為自性裡頭本自具足。不起念頭的時候不現行,不現行不能說它沒有,現行不能說它有,為什麼?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是幻相,根本它就不存在。這個事情,現在量子力學裡面有這個說法,在一些宗教裡面、古聖先賢裡面也有這個說法,但是講得最清楚、最透徹的無過於大乘經典,它講得真透徹,讓你了解事實真相,不理它就沒事。一動,動的時候它真的就現行,如果我們不理它,不理它這餘波未盡,它還有相續相,就形成實報莊嚴土,這些根本不理會的人住實報莊嚴土;也就是雖有相,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實報莊嚴土它能夠存在,就是習氣沒斷,這個習氣應該就是最微細的波動,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個沒斷,所以有實報莊嚴土的存在。

  這個東西很能叫人迷惑,哪些人?所謂科學家、哲學家,這個東西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這是什麼?這是智相,六粗裡面的智相,這個東西生起來了。智相後頭有相續相,有執取相、計名字相,愈來愈深,愈墮愈深,再起業相、業繫苦相,好了,十法界具足。所以,十法界也是在一個粗念之下完成,全都現前。這一個粗相就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整個宇宙的出現,十法界依正莊嚴在一彈指當中出現。真難得!所以在自性清淨心裡面,不但三細沒有,六粗也沒有,這是究竟佛果,是常寂光。

  下面大師也告訴我們,這樁事情「又不可以識識」,前面這個識是名詞,就是我們現在講知識,下面這個識是認識,你不能用知識去認識它,所以它沒有六粗相;這也就是說它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是沒有六粗。這個粗包括分別執著,也就是我們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六粗變的;沒有六粗,所以你不能用識去認識它。我們現在這樁事情可麻煩大了,所以我們今天為什麼沒有辦法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句話就能解答。為什麼?我們今天沒有離開心意識,心意識都叫識,我們都是用心意識來認識宇宙。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是執著,識是第六意識,分別,我們今天對於整個宇宙的認識,離不開分別,離不開執著,離不開妄想。你要用識去識,你對於十法界依正莊嚴,你永遠是迷在裡頭。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為什麼科學、哲學沒有辦法把宇宙真相說出來,就是哲學家、科學家他們是用識去識,用識去識那就有六粗相現前。可是宇宙之間的真相,佛經講的諸法實相,你不用識去識,真相就大白,就在你面前。

  所以我們要把識識放下,為什麼?因為它沒有六粗,六粗是佛說出來的一個名詞,假名。你以為用我們的常識能夠解釋的,那就有六粗,六粗跟你講很清楚。你要知道事實真相裡頭它是幻相,也就是剎那生滅,我們講剎那生滅都講得很勉強、講得很籠統,為什麼?剎那的時間太長。你看《仁王經》上給我們說,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他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這剎那時間太長了。這個境界真的佛經裡面常用四個字「不可思議」,它是不思議的境界。不可思議這四個字用得好,就是不可以思、不可以議,為什麼?思跟議都是識。你只要不用思、不用議,真相就現前;你有思有議,現相就變質,真相你就看不到。所以這句話裡面,意味無盡的深廣。我們今天所犯的毛病就是用知識,用知識來認識,所以永遠不能夠見到真相。

  什麼時候我們不用這個識,用什麼?用智慧,菩提是智慧,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知識,自性裡頭沒有,知識是什麼?知識,用個容易懂的話說,知識是誤會,不是事實真相。知識跟智慧不相同,知識可以求得,智慧不用求,求不到。智慧要放下才能得到,為什麼?清淨心生智慧;知識不是清淨心,清淨心裡面有許許多多的知見,清淨心被染污了。所以知識是妄心裡面的東西,智慧是真心裡頭的東西,知識你是要去求,智慧不要求,這是兩樁事情。智慧能認識自性,知識沒辦法,所以六粗相裡頭第一個智相,就是知識。我們學佛的人來講,那就是佛學,佛學是知識,搞佛學的人不會見性,見性的人不能搞佛學。

  見性的人必須得放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個很好的榜樣,我們要記住。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現在人所講知識分子,好學,你看全落在智相裡頭。他學了十二年,最後在菩提樹下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不用識識,不用這個,這才豁然大悟,明心見性。這個示現我們要深深去體會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不是靠知識,靠什麼?靠戒定慧。戒是手段,因戒得定;定還是手段,因定開慧,慧才是目的。所以惠能大師為我們示現的,他不是知識分子,他不認識字。他沒有知識,但是他有智慧,智慧從哪裡來的?他心清淨,他沒有染污,人很老實,孝養母親,沒有雜念。所以他具足戒定,五祖忍和尚稍稍給他一啟發,智慧就開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

  我們今天到底是求智慧還是求知識?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在許多國家地區接觸佛教,我們都看到佛學院。佛學院裡面為什麼不能出個阿羅漢?為什麼不能出個菩薩、出個佛陀?因為佛學院裡面所求的是佛學。這個話的意思,就是他把佛法當作一門知識來看待,世間的一種知識,所以能夠證得佛法果位的人一個都沒有。阿羅漢必須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沒有人能放下,所以沒有證阿羅漢的人。可是研究佛教的經典,在學校裡確實可以拿到博士學位、拿到碩士學位、拿到世間的學位,他不是阿羅漢。佛教的學位是阿羅漢、菩薩、佛陀,是這三個名稱,他拿不到,因為這三個學位都是不可以識識,你才能拿到,難就難在這裡。我們平常勸勉同學,我們不搞佛學,我們要學佛,要學佛就要拿佛法的學位,佛法的學位那就是阿羅漢、菩薩、佛,我們要拿這個學位。要怎麼拿法?不能不放下,這是跟世間學術兩碼事,方向、目標全不相同。世間大學裡面,確確實實這是世間的三個學位,學士、碩士、博士,這個很容易拿到。

  我們這麼多年來,平常常常勉勵同學們,我們要真幹,從哪裡幹起?從持戒、修定,要從這裡幹起。先學的,老師教我們放下,先放下什麼?先放下自私自利,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們的自私自利習氣太深,這是習性,這不是本性,本性是善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個善怎麼講?這個善當作圓滿講,一絲毫欠缺都沒有。智慧圓滿的,德行圓滿的,才藝圓滿的,相好圓滿的,福報圓滿的,沒有一樣不圓滿,那叫善!不是善惡的善。那是本性,自性是圓滿的,就是菩提涅槃,大圓滿。迷失了自性,把圓滿丟掉了,就變成欠缺,我們今天樣樣都是殘缺,智慧沒有,變成煩惱;德行沒有,變成造業;福報沒有,變成六道三途,變質了。但是佛告訴我們,這些變質全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真的如如不動,沒有絲毫受傷害,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拿掉,真的就現前。講得真好!你相不相信?你不相信,那你就永遠迷下去;如果你相信,肯回頭,真叫回頭是岸,你就得到了。

  我們明白這個事實,我們放下自私自利,這叫修行,這叫真修;放下名聞利養,名聞利養是外面的,很能誘惑人,一定要放下;要放下五欲六塵,五欲六塵是物質精神上的享受,這是自性裡頭沒有的;最後放下貪瞋痴慢。我講十六個字,講了幾十年,從我開始出來講經的時候就常講,講了五十年。真正都放下了,有沒有見性?給諸位說,沒有,別說見性,連阿羅漢你都沒有達到。那還得這麼做嗎?要這麼做,為什麼?這是把你帶到阿羅漢的門口,你能把這四個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十六個字沒有了,阿羅漢的門口,你再努力進一步,就證阿羅漢。

  阿羅漢也有大阿羅漢、小阿羅漢,佛在經上講阿羅漢有八個級別,四果四向八個級別。你這十六個字做到,就是四向裡面的初向,你已經對準阿羅漢的方向,你還沒證得。要怎麼證得?那就得拿佛經的標準,不是我講的標準,比我這個高。你真正能夠放下五種見惑,證什麼?證初果,那真的進門了。初果向,我講的十六個字是初果向,是這個方向,你真正再進一步,你能把這十六個字放下,初果需要的條件你就不難了。為什麼?第一個放下「身見」,不再執著身是我,身不是我,你會肯定身不是我。那我問你,你會不會貪生怕死?沒有,為什麼?它不是我,貪生怕死這個觀念沒有了。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就像現在我們的衣服一樣,衣服誰要我脫了給你,歡歡喜喜,決定沒有後悔,也沒有怨恨,要,我就給你,你就很容易布施,身見破了。

  第二個,「邊見」破了,邊見是什麼?我常常跟諸位同學談的對立,二邊對立了。我們一定要把跟人事的對立化解,真正那個念頭轉變了,人跟我是一體。這個見解斷掉之後,你有什麼東西出現?愛人如己。這是什麼人?須陀洹,阿羅漢第二個階段,那是真的證得阿羅漢,小阿羅漢,初果。你就曉得佛法標準真不容易!跟一切人不會衝突,別人跟你衝突,你不會跟他衝突,衝突必定是兩邊才衝突起來,一邊沒有了,你怎麼衝突,拳頭打空了,你不會跟人發生衝突。跟人的對立沒有了,跟事的對立沒有了,跟天地萬物的對立也沒有了,沒有對立就不會有矛盾,沒有矛盾就不會有衝突,永遠把這個結化開了。這是佛法小學一年級。

  然後成見沒有了,「見取見、戒取見」都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成見,沒有成見,沒有成見能隨緣。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講因果。沒有成見,沒有自己的意思,自己永遠是清淨心,你才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最後是沒有「邪見」,就是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你都沒有,為什麼沒有?你沒有知見,有知見都是錯誤的,沒有知見。為什麼?無所得!從阿羅漢、須陀洹就無所得,這是佛法小學一年級,小乘須陀洹。大乘呢?大乘是《華嚴經》,這是大乘,《華嚴經》裡面初信位的菩薩,也是一年級,大乘也是一年級,都是這個境界。但是大乘一年級跟小乘一年級斷證是平等的,斷煩惱是平等的,智慧不一樣,大乘比小乘高得太多了。小乘不知道有自性,不知道宇宙的來源,不知道,大乘都知道,這就是講智慧,那是小乘不能相比的。

  我們現在在什麼地位?我們現在就在,要是用小乘話來說,我們初信位沒證得,我們走的是初信這個方向,初信向,沒有證得初信果。證得初信果,跟小乘須陀洹果是相同,那是聖人了。不要小看,在三不退裡面,他得了一個不退轉,什麼不退?位不退,他永遠不會退到凡夫,他真的上了學,往後步步他就上升,他不會退出來。雖然還沒有出六道輪迴,他決定不墮三惡道,為什麼?想想你就曉得,貪瞋痴他沒有,貪瞋痴慢他斷掉了,有貪瞋痴才墮三惡道,沒有貪瞋痴不會墮三惡道。他沒有傲慢,沒有傲慢就不會墮在魔道,魔道、阿修羅道、羅剎道都有傲慢,他沒有傲慢,所以他不會到這些道去,他只是在人天兩道修行。這個時候有大菩薩常常照顧這些小菩薩,幫助你提升。

  所以佛講,只要證得初果或者是初信位的菩薩,你在六道裡面最長是七次,不會超過七次,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你就證得阿羅漢,四果阿羅漢,小乘畢業了。在《華嚴經》裡面就是七信位的菩薩,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你證得七信位的菩薩,六道沒有了,超越六道。七信、八信、九信、十信這就是方便有餘土,六道是凡聖同居土,你離開凡聖同居土,你升級升到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裡面,那就要更提升,要斷什麼?要斷執著的習氣,沒有執著,有執著習氣。方便有餘土有四層,第一層是阿羅漢,有習氣,習氣斷掉,他就升第二層,第二層是辟支佛。辟支佛沒有習氣,但是他有分別,在第二個層次裡面他就破分別,於一切法不分別。到一切法真的沒有分別,分別心斷掉了,他就升了,升到第三,第三是菩薩,十法界裡面的菩薩。菩薩沒有分別,有分別的習氣,所以菩薩必須把分別習氣斷掉。分別習氣斷掉,沒有了,他就到最高的,最高是佛,十法界裡面的佛,這不是真佛,叫相似即佛,這是十法界裡最高的。最高的,他分別習氣也沒有,他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妄想、就是無明。他必須把起心動念,就是微細的起心動念斷掉,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起心動念,只要他達到這樣的功夫,十法界就沒有了,這個時候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十法界沒有了,他到一真法界,就生實報莊嚴土。生到實報莊嚴土,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也就是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可是他還有妄想的習氣,就是起心動念的習氣,他真的沒有起心動念,但是習氣很難斷。因為有這個習氣,才有實報莊嚴土,這個習氣要是斷掉,實報莊嚴土就沒有了,常寂光淨土現前。

  佛把這些事實真相講得真清楚、真明白。根利的,上上根人,像釋迦牟尼佛、像惠能大師,他有本事一下就斷掉,也就是說他有能力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但這三大類的煩惱他沒有,他除了起心動念的習氣還有,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沒有了,這叫頓超、叫頓證。念頭一轉,在理論上講,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凡夫就成佛。問題就是你能不能轉得過來,轉過來就成就。為什麼轉不過來?我們在六道裡面染污得太嚴重、太深,染污的時間太長,現在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就是放不下,就是斷不掉,麻煩在這裡。佛菩薩對我們很清楚、很了解,你不能一時斷掉,行,慢慢斷,一天斷一點,一年斷一點,只要不要增加,年年去斷,你就步步高升。這個方法對我們就有很大的利益,我們頓悟是悟不了,我們走漸悟,逐漸的悟。就好像佛給我們設立的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像念書一樣,慢慢的往上爬。但是最難的是入門,我們今天沒有入門,難在這裡。

  做入門的功夫,真正想入門,我這幾十年來常常說的這十六個字,這個要緊,這十六個字要是做不到,沒法子入門。這十六個字是敲門磚,是把你帶到門口。頭一個,自私自利要是放不下,永遠不能入門。從這個地方來想,你就知道學佛是真難,入門真不容易,門檻太高。大小乘都高,別以為小乘容易,小乘也要斷八十八品見惑,就是我剛才所講的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那怎麼辦?佛真是慈悲到極處,你沒辦法,還有一條路可以走,叫什麼?門餘大道,就是淨土。淨土准許你帶業往生,就是我們講的這十六個字,這是帶你進門,這十六個字你都做不到,能不能往生?能往生,這個不可思議。這個法門開了之後,那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阿彌陀佛,為什麼讚歎他?就這一點。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殊勝就是殊勝在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不是上面;上面,諸佛菩薩都一樣,極樂世界也一樣,不稀奇。就是凡聖同居土,下三輩往生,煩惱一品也沒斷。但是它有個條件,這個必須要曉得,念佛的功夫要能夠把煩惱、習氣控制住,沒有斷,把它控制住,叫它不發作、不起作用,這叫伏煩惱,不是斷煩惱。斷煩惱太難,一斷你就進門,剛才講你就入一年級,入一年級就得到保證,位不退就是保證。這個難得!

  我們現在走的是,很幸運,這真是稀有難逢,得人身不容易,學佛法不容易,遇到大乘不容易,遇到淨土更不容易。遇到淨土,你要是真能死心塌地抓住,這一生不但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是肯定可以做得到的。這是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無窮的希望。可是我們必須要抓住機會,因為人身壽命不長,如果機會沒有抓住,那真可惜!這個機會絕不是生生世世你能遇到的,前清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遇到這個法門,真的是無量劫來碰到一次,你說多難得、多麼可貴,決定不能放棄,要把世出世間一切法放棄,把這個法門抓到。這個法門難不難?我們從《淨土聖賢錄》、從《往生傳》裡面去看,我初學佛的時候,這些書我看得很多,我很受感動。我看完之後就想到一樁事情,這裡頭幾乎一半,這記載一半的人,他們念佛從聞到淨土法門到念佛往生大概是三年,這說明不難。我初出來講經的時候,我是三十三歲出來講經,遇到有一些年輕法師,年齡跟我差不多的,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面很多都是念佛三年往生的,是不是他們學佛剛剛好三年壽命就到了?問這麼個問題。我想了一想不太可能,哪有那麼多人那麼巧三年壽命就到了,這是很難叫人相信的。所以我當時就體會到,我說這絕不是他壽命到了,而是他三年的功夫成就了,佛經上講,只要你念到功夫成片,你就可以自在往生。

  尤其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瑩珂法師的例子,這個例子太明顯。瑩珂法師,宋朝時候人,這個法師習氣很重,我們今天講劣根性,習氣很重,雖然出家,他不能夠守戒,不能持戒,所以常常犯過失。他自己最大的一個好處,他相信因果,他想想自己這種行為,決定會墮地獄,想到墮地獄他就害怕,所以他向他的這些同學、朋友們請教,你們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救我,讓我不墮地獄。同參道友就送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看了之後很受感動,決心念佛求生淨土。他是發心非常勇猛,初接觸這個法門,他就關起房門念阿彌陀佛,三天不睡覺、不吃飯,這是經上記載的,三天三夜他把阿彌陀佛念來了。我們能相信,為什麼?我們看到《地藏經》婆羅門女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名字,念了一天一夜就起感應。瑩珂法師這三天三夜不可以輕看他,他把阿彌陀佛念來了。念來的時候,阿彌陀佛告訴他,他說:你的陽壽還有十年,你好好的學,十年之後到你壽命終了,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自己一想,還有十年,這麼長的時間。他跟阿彌陀佛說:我的劣根性很重,我禁不起誘惑,如果十年那不知道我又犯多少罪,我能不能不要壽命,我現在跟你去。阿彌陀佛就答應他,他說:好吧!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他三天真的沒有生病,往生了。這就說明什麼?有壽命不要了,所以我看到那些念佛三年往生的,我常常這個想法,他絕對不是壽命到了,他有壽命,他不要了。

  所以在前年,我們這邊深圳黃忠昌居士給我們做了一個證明。他聽說我常常講這些事情,他還打電話給我,他說:我想閉關念三年佛求往生,可不可以?我說可以。向小莉護關,他念到還差二個月滿三年,就是二年十個月,預知時至他走了,這絕不是壽命到了。走的時候瑞相好,火化還有舍利。真正下定決心,萬緣放下,什麼都捨掉,一心一念就是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黃居士可以做到,每個同學都能做到,真正發願,難不難?不難。所以淨宗學人,如果什麼災難來了,我們能夠有三年的時間,足夠提供我們到極樂世界,所以我們不害怕。

  念佛這個法門方便,沒有障礙,行住坐臥心裡頭有佛都行,在家、出家一點妨礙都沒有。有工作的時候,只要不是勞心的,工作心裡面一樣念佛。如果需要用思考,工作的時候佛號就放下,工作完畢,佛號就提起來,這就是功夫不間斷。念佛人所謂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他就有能力伏煩惱,煩惱能伏得住,伏住了,往生就自在。所以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不難!帶業往生時可以生死自在,那個功夫是念到上輩,凡聖同居土三輩九品,上輩的功夫往生就自在,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得到。要做到方便有餘土那就不容易,方便有餘土至少就是我們先前講的標準,八十八品見惑斷掉,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個斷掉,那是念佛生方便有餘土,也就是初果須陀洹。所以極樂世界最可貴的、一切諸佛讚歎的,不是方便土,不是實報土,是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

  你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決定不會墮落,為什麼?四十八願裡頭說的,圓證三不退,不是一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通常講到圓滿證得三不退的是什麼人?大乘經裡面佛常講七地菩薩,才能夠證得阿惟越致菩薩。但是念佛人就是生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也圓證三不退。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讚歎備至。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世界?你說他是凡夫,他圓證三不退;你說他是菩薩,他一品煩惱沒斷,你不能說是,也不能說不是。到底怎麼解釋?我們這麼多年來學習體會到了,那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給他的,不是他自己的功夫。這是做了彌陀弟子,走到什麼地方人家一看,阿彌陀佛弟子,一切諸佛都善待你、都尊重你,因為你是阿彌陀佛的學生,沾了阿彌陀佛的光,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你要曉得,只有生到極樂世界才能沾光,沒有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光沾不上,這個要知道。

  所以真正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們想想看,我們這一生什麼是第一大事?頭等大事就是幹這個。所以真修行,還是要像古時候東晉慧遠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一代祖師,他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志同道合聚集在一起念佛,廬山東林念佛堂,一百二十三個人,志同道合,不下山,統統往生。這個緣真是稀有!先往生的人跟著阿彌陀佛來一起接後往生的人。慧遠大師往生的時候,很多先往生的都陪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慧遠大師都見到,給同學們講哪個人來了,哪個人在阿彌陀佛旁邊,一起來了。絕對不是妄語,絕對不是假話,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個緣分。

  在今天這個時代,社會這樣的混亂,災難這麼樣的多,我們遇到這個法門,災難現前不驚不怖,我們的心很安定。我們對於事實真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自己有主張,真正用功,這是個很好的增上緣,讓我們對這個社會放下,不再有留戀。只有一樁事情我們必須要做的,這個做是附帶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我們念佛求生淨土。附帶什麼一樁事情?為佛法培養人才,讓佛法的慧命能夠世世代代傳下去,這個重要。人才要培養真的人才,也就是要幫助真正學佛的人,不是搞佛學的。所以我從二00六年,我們在聯合國活動回來之後,我就想這樁事情,我也不想多,十個人。找一個清淨的環境,就像遠公大師一樣,十年不下山,專學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十年心就會定下來,得念佛三昧,會開智慧,智慧開了,所謂是一經通一切經通。不必找多,十個人足夠了,地方也不要大,生活清苦一點,好,為什麼?對世間沒有留戀,個個成就。年輕人還有壽命,就要把如來的正法普遍弘揚,這是我們應該要做的。這是說不可以識識,所以他沒有粗相,沒有六粗。

  下面一句,「不可以智知,故無細者」,前面這個智這是世間智慧,佛法裡面講世智辯聰,就是六粗相裡面的智相。不能用世智辯聰去求知,所以他沒有細相,三細也沒有,不但六粗沒有,三細也沒有。這個三細相,沒有三細相就是起心動念沒有了,有起心動念才有三細相。要知道三細相是在極其微細一念的裡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在那個時間裡面有三細相,那個微細的一念裡頭有業相、轉相、境界相。或者說業相是阿賴耶,轉相是見分,境界相是相分,見分就是精神現象,見聞覺知、受想行識,相分是物質現象。就是在那極其微細一念當中這個都現前,宇宙現前,生命現前,萬法現前,它極其微細。這種微細的現象,就是宇宙人生的源起,這種現象不能以智知。我們現在求明瞭這個事情的人很多,哲學家天天在搞,科學家也在研究,還有些神學家,宗教神學家,都在找宇宙起源。一直到今天,有許許多多的學說、說法,都不能夠講到圓滿,所以一直到現在都還打了一個問號。

  佛在這裡給我們講清楚了,你為什麼不能夠了解事實真相,你是有智,世間聰明智慧,你來求知,那就沒辦法,那求不到。為什麼?三細相不可得。三細相有沒有?有,不可得,它時間太短了。所以我們講這個現象叫相似相續相,因為它不是真的,前一念跟後一念不是一念,念念都是獨立的,念念不相干。但是念念它有相似之處,它不是相同,它不完全相同,它有相似的。所以我們今天看到所有的境界相,包括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都是相似相續相,決定不是真實的。而這個現象,現在科學家說得很好,跟佛法講的是完全相同,波動的現象。這個波是念頭,我們的波善,念頭善,這個世界就美好;念頭不善,這個世界就不好。這個我在講經的時候也多次講到,講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你要知道,淨土三經裡面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全講凡聖同居土,為什麼?方便土跟實報土說不出來。你看它同居土那麼美,我說跟我們娑婆世界現在所居住的地球,在理上講沒有兩樣。為什麼?境隨心轉,外面環境的好不好是跟著人心轉的。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那個世界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真的是諸上惡人俱會一處,是這麼回事情。心裡面善,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善;心裡不善,山河大地統統都變成不善,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今天化解災難,如果是用佛法來講,不難!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回頭,斷惡修善,這世界馬上就好了,什麼災難都沒有,這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問題,頭一個,你相不相信?第二個,你願不願意這樣做?第三個,你是不是很認真去做?果報立刻就現前。宇宙的源起,你要是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怎麼能不相信?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這才是真正的事實。從最小的來說,我們的身體,現在很多醫生,真正高明的醫生,他們都懂得了,所謂心靈治療的方法。不要靠醫藥,什麼疑難雜症,只要把心情緒調整好,你天天生活得很愉快、很快樂,醫生放棄不能治的癌症,沒幾天全部好了。這是什麼?心,心靈改變我們的身體,然後你就曉得,心靈能改變我們的世界。

  世界是共業,只要我們,不要講全世界人都回頭,那很難,我們學佛的人都回頭,就能救世界,這個力量太大,不可思議!不要小看自己。純淨純善,從心做起,能改變自己,讓自己身心健康,什麼疾病都沒有。生活不離業報,只要心靈向善,我們的業報也就轉了,沒有福報的得福報,有福報的那福更殊勝,它都轉了。我們不管福報大小,我們都會想到一切苦難眾生,自己生活簡單。尤其現在所謂金融風暴,有很多人受影響,我們學佛的人受不受影響?可以說真正學佛的人不受影響。學佛的人,至少也要把孔子的五德養成,溫良恭儉讓,生活節儉就好了。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說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他告訴我,他大概是從三十多歲不到四十歲,他就發心日中一食。吃了幾十年,就算四十歲開始,他活到九十七歲,五十七年他一天吃一餐,他勞心勞力不輸給普通人。

  他一餐飯吃多少?兩個小饅頭,那麼一點的小饅頭兩個。在那個時候他的生活費用,一個月台灣錢六十塊錢,合美金一塊半,那時候一塊美金是四十塊台幣,他一個月生活費用只需要一塊半的美金,什麼樣的金融風暴能叫他受影響?我跟他學,也學他日中一食,我在台中最後的五年我學他這個生活。但是比不上他,我們年輕,妄想多,所以少了不行,我每天生活費用要三塊錢,他要二塊錢,所以我一個月生活費用要九十塊錢,也就是美金二塊多一點。包括其他一切的費用,我在台中住了十年,不超過一百五十塊錢,大概美金四塊錢,一個月的生活費用,我在台中十年。老師也對我很讚歎,叫我永遠保持這種生活狀態,為什麼?一生不求人,古人講「人到無求品自高」。生活簡單,要知道節儉,能吃得飽,夠了。我好像是日中一食到第八個月我才告訴老師,我說:我學你日中一食,已經八個月了。他問我:身體怎麼樣?有沒有影響?我說:沒有影響,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遠這樣做下去,我們一生不求人。所以中國人只要懂得節儉,多餘的幫助別人,這世間苦難人很多,幫助別人,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什麼樣的災難都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度過。

  人決定不能夠過奢侈的生活,不可以,不能夠過負債的日子,在中國古人負債是羞恥,誰願意背債過日子,不可能的事情。都是量入為出,老老實實,本本分分,什麼災難都沒有。所以,現在災難之根源,我們就明白了,不守本分,出了亂子,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這才遭現前這麼大的災難,這自作自受。為什麼中國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歷史上有金融風暴,沒聽說過,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到,什麼原因?中國人守本分。佛法是講得更透徹,釋迦牟尼佛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什麼災難他也不會有,天災人禍與他都毫不相關。他這個生活,我們一般人看起來很辛苦,他是無比的快樂。也就是身心,用現在的話說,都沒有壓力,真的是幸福美滿的人生。所以說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大乘經上常講的。

  下面這兩句,又有能證所證,這個是粗;沒有能證所證,這個叫細。「皆言語道,故並無之」,這都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要曉得,這是叫言語道,不是諸法實相。「菩提涅槃,絕心行故」,菩提是覺照的意思,涅槃是寂滅的意思,都是言說。我們用老子這兩句話來講,這個事就不難體會到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