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四三卷)  2007/10/0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43

  諸位同學、諸位法師,請坐。請看「大用無方」最後這一段:

  李長者的開示,《合論》,它總共有十行文,也說得非常的精采。我們把它念一遍:「從有勝三昧已下,八十一行頌,明三昧自在分」。這是說用我們這個本子是「寂用無涯」,三十二首偈,講業用自在,這段就是他此地所說的這八十一行偈頌,說明三昧自在;分,這一個部分。「如此同異無礙自在大方網三昧門,入出隱現同時自在者,隨眾生業異所見差別,諸佛得道自在故,隨眾生業自在故,然如來心無作性故,智隨影應,無去來性而可取捨」,到這裡是一段。下面是說的比喻,比喻這段的文還在後面,長者的話不多,把「寂用無涯」這一大段做總結,總結得非常之好。

  《論》裡面所說的同,是理、是性;所說的異,異是不同,說的是事、說的是相,森羅萬象,事相上無量的差別,但是體性沒有兩樣。相,我們講是有,性是空。不論是物質的現象,還是精神的現象,都是屬於相分。《般若心經》上講得很好,色受想行識,「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沒有兩樣。色是物質,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現相無量無邊的差別,體性是什麼?體性是空的,體性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世尊在般若會上為我們說出萬事萬法的真相。真相通達、明白了,這個人就稱之為佛陀。我們現在好像也知道、也明白了,能不能稱佛陀?能稱,也不能稱。為什麼說能稱?這都不是我們自己說的,智者大師講的,能稱我們是名字佛位,就是說有名無實。為什麼無實?我們現在所聽說的,沒有證得,不是我們現前現量的境界。我們現前現量是凡夫,是一個帶著妄想分別執著的佛陀,不能說不是佛陀。佛說得很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對於任何一個眾生,蚊蟲螞蟻,牠也是佛陀。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包括蚊蟲螞蟻、包括地獄眾生。也就是說十法界依正莊嚴,用眾生這個名詞全部都包括盡了。佛陀是什麼?佛陀是性,自性。《壇經》上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事萬物是自性生的、自性變現出來的,包括時間跟空間。

  所以,我們在講席裡面常常向諸位報告,佛陀的教學,它的內容可以用五個項目全部包括盡。這五個項目就是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哲學,早年方東美先生告訴我,佛經裡面所講的哲學,是全世界哲學裡面的最高峰;科學,這世界上鼎鼎大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這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曾經說,如果有任何宗教能夠應付近代科學的需要,那應該就是佛教,這是愛因斯坦說的。方先生是大哲學家,這是大科學家,他們發現佛經裡面所講的科學跟哲學都是登峰造極。我們現在在《華嚴經》也算是學習不少,將近四千個小時。《華嚴經》裡面,用《華嚴經》佛菩薩的看法,世間的科學、哲學,佛陀還是把它說成世間法,不是佛法。為什麼不是佛法?科學、哲學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這句話說得深,也說得非常圓滿。什麼是不二法?你看世間的科學家、哲學家,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有,見色聞聲起心動念;他有沒有分別執著?想想,有!對,那就是世間法。諸佛菩薩之法,實在講,我們把它分成五個項目,這是隨順俗諦。用世間法的觀察角度來看佛法,佛法也是世間法,所以佛法裡面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世間法。實際上佛法比這高出太多太多,高在哪裡?高在它沒有分別,它沒有執著,它沒有起心動念,這個高!太高了。所以方先生稱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個話不過分。

  佛法在哪裡?佛說得好,佛法在你心裡。佛法的總樞紐、佛法的總開關不在外頭,在你自己心裡,因為你本來是佛。這個佛是究竟圓滿佛,不是分證佛。現在你變成了凡夫,為什麼變成凡夫?因為你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做了一個凡聖迷悟示意圖,做了一片光碟,這個光碟可以大量流通。諸位細心的去看看你就明白了,你才真正體會到究竟圓滿,真正是像經上講的同異無礙。同異無礙就是一切都沒有障礙,你得大自在。大自在是佛法裡面講的解脫,法身、般若、解脫。解脫這個解念去聲字,不念「姐」,念「姐」是個名詞,念「謝」是動詞,把它解開。把什麼東西解開?把煩惱、執著、分別、妄想解開;脫是什麼?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這叫脫。十法界像個小籠子;六道,小籠裡面的小籠子;三途,更小的籠子,像隻小鳥被關在最小的籠子裡面,三途。三途籠子解開了還有一道籠子,六道;六道籠子脫離了還有一個籠子,十法界;十法界這個籠子解開了,你得大自在,外面海闊天空任意飛翔,佛法講的離苦得樂。

  你在十法界裡頭不自在,你在六道裡頭更不自在,在三途裡面很可憐,那個圈子是愈來愈小,佛法裡面稱為繫縛。繫縛是像繩索把你綑綁起來,你不自由,三個籠子。怎麼造成的?現在我們明白了,沒有人造,沒有人設計,沒有人把你關在裡面,是你自己造作,自己把自己關在裡頭。古人有個比喻,比喻得好,春蠶作繭。蠶吐絲,吐絲做成繭把自己關在裡頭,叫自作自受。所以佛菩薩看到你叫可憐憫者,你怎麼會做這麼傻的事情?這是佛在經上講,一切眾生一念不覺而起無明。不覺就是無明,迷失了本性。本性是圓覺,圓滿的大覺,這是本性。迷失了本性就變成不覺,立刻就變現出見分,從見分立刻變現出相分。見分是什麼?受想行識;相分就是物質。速度非常之快,剎那之間,這三細相馬上就起來了。三細相起來之後,就變成六粗相,三細六粗。六粗是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給諸位說,這個速度是一剎那之間,非常快速。佛經裡面常常這樣的形容,叫一時頓現。這個意思就是一剎那頓現,好像同時現前,其實它有先後,有先後次第,但是這個先後次第太快。

  我們不說別的,我們看看科學家,這近代的物理學比古代的進步多了,因為現在有很多高科技的技術,電子顯微鏡(這從前沒有)發現出這物質現象。科學家的報告,所有的物質最根本上都是基本粒子所構成的。這個基本粒子應該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極微之微。而基本粒子一些重要的近代物理觀念有三個:第一個它沒有結構,沒有其他更基本的東西組成。我們講原子,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電子還有陰電跟陽電這個粒子組成的,基本粒子沒有,它沒有任何條件,這是物質。佛法裡面講的極微之微,它不能再分割,再分割就沒有了。第二個現象,物質跟能量是可以互相轉換的。粒子會變成能量,能量也會變成粒子,基本粒子物質互相轉變。原子彈就是根據這個理論發明出來的,把物質轉變成能量。如何把能量變成物質?這理論上是有,講得通,技術上還做不到,還沒有辦法。佛告訴我們,相分就是物質、就是基本粒子,確實是可以轉變的。為什麼?唯心所現。能量跟物質它的本體是一個,不是二。所以科學家講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在能量集中時候自然產生這個現象,這個現象存在的時間很短,這第三個。

  大部分基本粒子都不穩定,而且它們會在很短時間內崩潰、解散掉,實際上它這個崩潰解散掉就是變成能量。什麼原因它會變成能量?現在沒人知道,佛知道,八地菩薩以上他親眼看到。現在科學家只知道,在能量的世界沒有物質,就是連基本粒子都沒有,在這個能量的世界稱之為場,愛因斯坦把它稱之為場。場裡面是能量,能量確實就像天空當中的雲彩一樣,有時間很濃,有時間很薄;濃的時候就會發生物質現象,這個能量就會變成粒子。這是佛經上講的科學,跟現代物理學所發現的是一樁事情。這裡面世間法跟出世間法那個區別就在觀察的人,觀察的人如果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就叫出世間法。如果這些科學家、哲學家還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那這叫世間法。世間法跟出世間法的效果在哪裡?出世間法真的解脫,像此地所說的,你得大自在;世間法,你還是不得自在,換句話說,你死了之後還要搞六道輪迴,你出不去,效果不相同。這就是說世法永遠沒有辦法跟佛法比的就在此地。

  我們學佛,要覺悟;學佛要不覺悟,依舊是搞世間法。這就是古大德常講的,你在佛法裡頭有信、有解,你沒有行。有信有解古人講叫知解之徒,這個徒就是這一類的人。你對佛法所說的東西你知解,實在講知解是不透徹、不究竟,你是聽別人說的,知解之徒。要用儒家的話來說,道聽塗說,聽別人講的,自己並沒有證得。今天科學家做實驗,用科學儀器自己看到,看到也是知解之徒,這個看到不算是真看到,為什麼?你是藉著這些儀器看到的,真看到不要藉著這些儀器,真看到用什麼?用清淨心看到,那你是真看到,不必用電子顯微鏡,不需要用這個。你看這宏觀世界,看這太空,太空裡面的星球成住壞空。這裡面起的種種變化,你用天眼看到,不要用顯微鏡,不要用望遠鏡。天文望遠鏡還是個工具,你還是隔一層才見到,你需要工具。甚深禪定這裡面看到沒有工具,這個意思要懂,不需要工具。運用工具就是隔一層,這就是方先生所說最高峰的意思,最高峰無需要儀器。

  科學裡面講的空間與物質,大乘教裡面講得很多,我們在前面讀過不止一遍,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佛在經上講得很明白,須彌山進入到芥菜子裡面去,芥菜子沒有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須彌山四周圍是四王天,四王天日常種種一切活動,沒有產生絲毫變化,甚至於四王天自己也不知道,這個須彌山它這依報正報全在一個芥菜子裡面,這是佛法講的不思議解脫境界。佛在經上講的四大海,我們地球上水多於陸地,這個四大海到哪裡去?到一毛孔裡面去了。我們這個汗毛的汗毛孔,到汗毛孔裡面去了。大海裡面所有的水族,並不知道這大海在一毛孔裡面。佛經上常講大小不二,我們前面讀過,什麼人能進微塵世界?普賢菩薩能進入微塵裡面的世界。微塵世界裡面這些人不知道,不知道這個世界在微塵裡面,普賢菩薩知道,普賢菩薩出入自在。現在物理學也談到這個現象,在相對論的觀念及公式當中有對這種現象的說明,他說物質的大小不是一定的,也不是絕對的,小中可以容大。譬如佛經上講的,須彌山走進一個芥菜子裡面,須彌山的四大天王他的本相一絲毫也沒有改變,一點都沒有影響。而四天王實在講他並不知道、並沒有覺察到,我們的世界怎麼進入芥菜子裡頭?他不知道這個事情。我們現前的世界是不是也是在芥菜子裡面?我們也不知道,我們所有一切活動統統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是什麼?這是法性的性德法爾如是。所以大乘經教裡頭確實有高等的哲學、有高等的科學。

  現在科學,用現在的儀器、用高深的數學探討佛法裡面所說的諸法實相,發現許多現象跟佛經上講的相同,譬如講我們現實的這個環境。《金剛經》裡面跟我們說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真相,我們眼見的現前一切現象是什麼?你一定要懂得,都是基本粒子組成的,這現在大家都相信。基本粒子組成原子,原子組成分子,分子再組成我們的器官,組成外面森羅萬象。你把它分析開那就是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現象剛才講了,它是不穩定的,它剎那之間就消失掉,我們看到它的存在,那就不是它一個粒子,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所以我們看到是相續相。它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億萬分之一秒,你沒有辦法覺察。我們所真正看到的,感官的世界裡面看到的是這些現象的相似相續相,決定沒有前面一個粒子跟後面一個相同的,沒有,決定沒有。

  這些粒子怎麼樣形成的?佛是一句話說破了,一切法從心想生。想是個能量,這個能量的作用非常之大,為什麼?能量能變現出物質,能現色法。佛經上古大德的解釋,見分想見,見分要見,相就出來了,這不是從心想生嗎?所以真正契入寂靜的時候,寂到極處,清淨寂滅!寂滅現前,那就是常寂光淨土。裡面有沒有相?沒有相,沒有相當中能現相,雖現相,相跟無相是一不是二,這叫不二法門。為什麼?相是妄相,相是幻相,一絲毫障礙都沒有。好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到外面是現相,相即無相,鏡子確實沒有相,所現的相也是空的,鏡子裡絲毫不染著。要知道比喻,下面經文我們就要講比喻,怎麼比喻都沒有辦法比喻到恰到好處,比喻只能比喻個彷彿、接近,決定沒有辦法跟真相比喻到完全相同,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有智慧的人,從比喻當中他能夠領悟、契入。所以比喻在佛法教學裡面是個非常好的方式,因比喻而契入境界。

  這就說明無論是精神的現象、是物質的現象,它存在的時間非常非常短,這事情不能不知道。世間人研究物理、研究量子粒學、研究相對論的,可以說都是很聰明的人。他們從物理學的觀點,觀察時間、空間、物質以及現象,他們接觸到佛法,感到非常驚訝,為什麼佛經上也有這些類似的講解,把近代物理學當中最精采的部分在佛法全都給描繪出來。佛法裡真有科學,在近代確實有幾位學科學的用科學的觀點來看佛法,有個好處,好處是什麼?肯定佛法不是迷信。現在大家相信科學,佛法裡有科學,科學幫助佛法破除一般人心中對於佛法是迷信的錯誤概念,它能幫助它破除,這是它能做到的。至於如何契入佛法?契入佛法就是明心見性才算是契入,不能明心見性不算契入,沒契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為什麼?只有明心見性你才超越十法界,前面講的三個籠子都破了,你出去了,恢復自由,你得到真的自在。《華嚴經》上講的不自在的因三個,妄想、分別、執著,你總要記住。沒有妄想,你成佛了,你所有一切的繫縛完全斷掉了。

  三個籠子裡面最小的籠子破掉了,最小的籠子我說的是三途。純善無惡,你還是有執著,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不過執著裡頭你是善的,沒有惡,惡念沒有了,惡言沒有了,惡的行為沒有了,你在純善裡面,最小的籠子是三途(餓鬼、地獄、畜生),這個沒有了。什麼人脫離了?小乘須陀洹;大乘《華嚴經》上講初信位的菩薩,沒離開六道但是決定不墮三惡道,他在佛法裡面學習得到純善。《十善業道經》上講的,心善、行善、思想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這個人就是須陀洹,就是初信位的菩薩。他只有往上提升,他不會往下墜落,為什麼?他四相破了。《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四相破了,所以他不墮落。如果我們還有這個執著,有人我是非,這是四相沒破。四相沒破,出不了六道,他還是被業力在操縱,他還是會墮三途,這要知道。所以這個不安全。

  我們今天想想,我們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到達須陀洹這個層次,說老實話,非常困難。你自己冷靜去思惟、去想想,你的習氣能斷掉嗎?你對人能平等嗎?這個人我討厭他,就不喜歡他。做不到!四相破了對人是平等的,不會跟人結怨。我們不想跟人結怨,但是不知不覺的常常跟人結怨,這是什麼?習氣。讓你不知不覺,你的言語態度很容易得罪人,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結的冤仇不曉得,自己覺得我很正常,我沒有故意。這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把你的話聽錯了,解釋錯了,結成怨恨,所以言語要小心、要謹慎。孔老夫子教學第一個德行,第二個就是言語,為什麼言語這麼重視?禍從口出。所以從小就要學言語,言語要有分寸,決定沒有兩舌、妄語、惡口、綺語。這從小要養成習慣。尤其是惡口,就是說話很粗,我們現在講不懂禮貌,不懂禮貌就常常容易得罪人。現在人不講禮貌,不講禮貌會不會得罪?會!很容易。人家心裡聽了不舒服。你到什麼地方去找到真正一個好人,天天提醒你?果然真有這麼一個好人,天天提醒你、幫助你,你會恨他,你會討厭他,你怎麼天天找我麻煩,你怎麼天天說我不是,我到底什麼地方錯了,不承認。總以為自己沒有過失,總以為別人冤枉我,我受多少委屈,不知道這是自己的的毛病習氣。這樣的心態,他這一生的功課做不完。我們一般的觀察,絕大多數他會墮落,他來生得不到人身,就是他也降級,他不是留級,你說這個事情多可怕。

  如果曉得這個事情可怕,知道這個事情嚴重性,自然全心全力的求生淨土,這個世間放得乾乾淨淨。為什麼?淨土這條路子我們有把握,我們這一生能成就,其他法門不行,煩惱習氣真的斷不掉,這不是假的。自己對自己不可以高估,也不能夠低估,高估,我們就發狂了,狂妄無知,那造罪業;低估,自卑心太重,佛法常講的不敢承當,都使障礙提升。所以佛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保持平常心。平是什麼?平等,常是恆常,永遠保持平等清淨,那你就不斷向上提升,而且提升的速度非常快,進步是幾何級數的這個樣子。凡事起頭難,起頭非常困難,為什麼?要革除習氣,要有很大的勇猛心、精進心,這很困難。業障太重,最好用什麼?拜佛,真幹,一天至少拜三百拜。實在講,對業障重的人三百拜不夠,最好一天拜三千拜,你沒有時間打妄想。三千拜需要多少時間?需要十幾個小時。每天十幾個小時拜佛,不打妄想了。

  倓虛法師跟我們講的曬蠟燭的法師,叫什麼名字我忘掉了,《影塵回憶錄》有記載。這個法師也是沒念過書,不認識字,在寺廟裡面做香燈,人非常老實。老實人常常就有人欺負他,跟他開玩笑。夏天很熱,大太陽,有人跟他開玩笑。都是同參道友出家人說:香燈師,你的那些蠟燭放在那裡上霉了,你還不搬去外面曬一曬?他真聽話,他把蠟燭全搬到外面去曬。上午搬到外面曬,下午全部融化了。晚上上晚殿的時候沒蠟燭,只好把蠟燭心撿回來,用那個點燃,沒有一個不笑話。維那師看到,實在太不像話。從前人心還是厚道,也不過分責備他,向老和尚報告。這是對的,這是有修養的,你不要去責備他。老和尚把他找來,問他:到底怎麼回事?他就說:某人叫我蠟燭上霉了搬出去曬一曬,沒有想到曬成這個樣子。老和尚聽了笑笑,好,很好。你的香燈就做到今天,明天不要你做香燈,換個香燈師。老和尚成就他,知道這個人是法器,老實,孺子可教。老和尚把他送到育王寺,育王寺裡有釋迦牟尼佛舍利塔,就叫他拜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真老實,你教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他真的一天拜三千拜,什麼念頭也沒有,天天拜佛,拜了三年,他開悟了。是不是到明心見性,我們不知道,但是他能作偈子,他能作詩,他能講經說法,大眾對他刮目相看。三年,心地清淨,清淨心生智慧。

  所以消業障、消罪業最好的方法拜佛。有人修行一生就是拜佛。過去我在台灣看到的懺雲法師,他身體不太好,每天拜三百拜,他大我一輪,今年九十三歲了,還在,這是想不到的。我們在年輕的時候看他,那個身體不好的壽命都不會很長,五、六十歲頂多,他能活到九十多歲,這不容易。另外有一個達宗法師,跟我們一起修行的,有菩妙法師,三個出家人。我們茅蓬住五個人,兩個居士,我年齡最小,還有一個老居士,朱鏡宙老居士,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他七十歲,懺雲法師、菩妙;菩妙大我五歲,懺雲法師那時四十出頭,我三十歲,他四十二歲。茅蓬裡面主要的功課就是拜佛,懺雲法師給我的功課是每天八百拜。有時候我也拜到一千二百拜,不多,但是八百拜是保持住,拜了半年。確實山居清靜,沒有閒雜人來訪問。交通不方便,沒路,上山沒路,我們自己開一條很小的路。那是真正搭了一個茅蓬,屋頂是茅草蓋的,牆是竹籬笆編的,竹籬笆做圍牆。那籬笆還透風,我們用水泥,把它抹一層水泥,風吹不進來,很簡陋。那真修行,真有一點道心,有古人的味道。

  現在人富裕了,福報大了,古時候那個味道沒有了。那個環境修行,心清淨,心是定的。現在福報是大了,修行障礙也大,你那個心定不下來,天天名聞利養,天天五欲六塵,這樣下去果報肯定在三途。這樁事情如果我們常常想著,警覺性就很高;如果常常想不到這個事情,很麻煩,這一生當中恐怕依舊脫不了輪迴。要是真的脫不了輪迴,可苦!我們會想到在六道裡頭一世不如一世。縱然你修得不錯,你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生生世世都這麼做,做個十幾世,十世、二十世,累積成很大的福報,那個福報現前就是帝王。你做了帝王,你造不造業?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的,佛陀教導我們決定不要做國王,為什麼?殺業太重。十世以上的善因果報,一世享完。享完之後,你的惡業現前,來生能得人身少數,很少很少。這個事情只有佛給我們提出警告。

  佛勸我們,決定在這一生永脫輪迴,那你是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決定求生淨土,親近彌陀,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學習、求證三昧自在,這就對了。出定、入定隱現同時自在,像這個經上所說的。到極樂世界之後就安穩,問題全解決了。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現前,永遠不會失去,這是寂。用是什麼?用就是慈悲,真誠清淨平等正覺都在那個寂裡面,起作用就是慈悲,慈悲就是無條件的愛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一定要記住,包括的是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現象,因為他都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你對這個宇宙萬事萬物沒有不愛,真誠之愛,無條件的愛,叫大慈大悲,這個愛心發出來之後,這是法身菩薩,無條件的。十法界,四聖法界裡面的聲聞、緣覺、菩薩、佛,還是有條件的,什麼條件?法緣慈悲。他不是無緣,他是法緣慈悲。六道裡面的愛是眾生緣慈悲,就是《弟子規》裡面講「凡是人,皆須愛」,仁民及物。我愛一切人,我也愛一切人他所喜歡的物品,這是眾生緣慈悲。最圓滿的,就是沒有條件的,那是法身菩薩、諸佛如來。這個境界,要到極樂世界才真正能夠證得,不到極樂世界,我們在這裡聽說,聽釋迦牟尼佛、祖師大德們在華嚴會上所說的,聽來的。

  我們要從知解變成契入,我們要行,我們要證。行是什麼?行就是放下。知解,就是章嘉大師給我們講的看破。知解很重要,你不知不解,你不肯放下;真知真解,不要人勸自然放下,會放得很徹底,會放得很乾淨。放下多少,你就提升多少,正比例。如果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那你跟釋迦牟尼佛,你跟惠能大師平等,同一個境界,絲毫差別都沒有。所以說放下多少,跟你契入境界是成正比例的。你放下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你跟阿羅漢平等,你證阿羅漢。再放下分別,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你跟菩薩平等。阿羅漢有八個階級,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這就是你放下分別執著有多少,你跟哪個級別相同,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修行修什麼行?就是要修正、修理你那個放不下,就修這個。這個東西不能勉強,勉強叫你放下,還是沒有放下。為什麼?形式上放下,心裡還是沒有放下,這沒有用處的。真正放下,說老實話不在形式,是在心地。事沒有障礙,事事無礙。障礙在哪裡?障礙在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產生大障礙。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樣子,放得很徹底,他為什麼要把事放下,心裡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可以了,何必在事上要放下?心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看不到,不能影響人,事上你看得很清楚。心裡沒有,事上也沒有,大家這才明白。如果釋迦牟尼佛事上樣樣都不放下,教化眾生就有相當難度,尤其是娑婆世界這個地方眾生剛強難化,《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所以必須是內外一如,表裡不二,裡面放下了,外面也放下。這是成就自己,就幫助了別人。

  隨眾生業異,所見差別。眾生無量無邊,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一樣,業不相同。業不相同,果報不相同。這就是常說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個道理在此地。因果這門學問大!這是六道裡面的事實真相,你沒有出六道,你決定離不開因果,佛法在世間也離不開因果。什麼時候才離開因果?妄想放下,就沒有了。可是你要記住,入定的時候沒有,出定的時候就有。出定時,眾生有感是因,菩薩有應那是果,這就是佛法不離因果。眾生沒有感,佛沒有應,法性沒有應。由此可知,一念不覺,這個第一念沒有因,不覺,第一個因從哪裡?第一個因是不覺,不覺就把法性變成阿賴耶,就產生變化。第一念是沒有因的。所以是妄,阿賴耶不是真的,有為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阿賴耶在剎那之間三細相生起來了,業相,業是動,這一動,轉相就生起來,轉相是什麼?精神現象,跟著色相就生起來,物質。就這麼來的!以後這妄想分別執著愈來愈嚴重,所以就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愈來愈嚴重,給諸位說,時間速度非常快,都很短暫,短暫到你沒有辦法想像,虛空法界依正莊嚴一時頓現。從相上看差別,無量差別,從性上看一味。

  菩薩從相見性,所以他永遠是如如不動。境界現前,這個境界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他說得好,說得簡單,說得清楚,真相是什麼?清淨,本來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說時五句是有先後,實際上感受、觀察沒有先後,同時的,同時具足,同時遍滿。我們前面讀過,遍滿,遍滿虛空法界。而且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這個遍是圓遍不是分遍。分是一分一分的,科學家現在所發現是一分一分的,佛所講的是圓滿的,究竟圓滿,不是一分一分的,面面俱到。科學家看到的,好像我們穿的袈裟,他看到是一格,這是一部分;佛菩薩所看到的是圓滿的,整個的,那怎麼會一樣?這差別在哪裡?科學家、哲學家依舊還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就沒有辦法看到圓滿。但是他們現在也看到的是,這一小部分裡面包括圓滿,這個他發現了。雖然發現,還不能證得,沒有辦法起這個作用。

  這是現在科學裡面所講的全息照片。這是最新的科學。一張全息的照片,它是用兩組雷射光來拍攝的,照片出來之後,譬如照的是一個人像,你把它撕成兩半,每一半看的還是完整的相。不是這個相分成兩半,不是的,每張裡頭還是完整的相;撕成四片,四個完整的相;再分成最小的,每張裡頭還是完整的相,這是一般人不思議的境界。佛在經上給我們說,一微塵裡有整個宇宙完整的相,不但是它就是完整的宇宙,一絲毫不欠缺,就在一微塵裡頭。然後我們想想,我們這個形相有多少?無量無邊,每粒微塵裡都有。就是每粒微塵都有娑婆世界,每粒微塵裡都有太陽系,都有地球。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我們這個身形起變化,所有一切裡頭統統都起變化,無量無邊。所以你要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看佛是這麼簡單、這麼明白的告訴我們,我們念念要清淨,念念要善,人性本善。

  惠能大師明心見性,頭一個就說,自性是本自清淨。這就是佛說,自性本淨。中國老祖宗說自性本善,所以我們常講自愛。什麼叫自愛?愛自己的本善,愛自己的本淨。真正愛自己的清淨就不受一切染污,愛自己的本善,不受一切邪惡。內心裡頭沒有邪惡,內心裡頭沒有染污,這個人叫自愛。自愛而後才能愛他,現在人難在不知道自愛。一切時一切處,他都在被染污,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跟邪惡掛勾。他扭曲了自己的性德,無中生有,變現出三途六道,所以那是夢中境界。

  下面說「諸佛得道自在故,隨眾生業自在故」。如果不得道自在,你就不能隨眾生業自在。所以要幫助眾生,一定先成就自己。這佛在經上常說「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這個意思是說,你自己沒有得度,你要去度別人,沒這個道理。我們從最淺顯的地方來說,我自己沒有做到,要求別人也是無有是處。所以別人做不到,那是應該的,我自己沒做到,怎麼可以怪別人?我們在湯池辦班教學收這麼一點效果。靠什麼?靠老師。我們要求老師自己要百分之百的落實《弟子規》,你才能教人。真正是難得,他們做到了。只有自己做到,然後下鄉到農村裡教,到農民家裡面去教,產生效果。如果自己沒做到,那怎麼行,那不能成功。所以我們常常想,佛陀他的教學為什麼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孔子的教學也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什麼原因?自己做到了,而後說到,而後教人,人家相信,從內心裡面佩服你,服你。自己沒有做到,強迫別人去做,人家縱然做了,心裡不服,總覺得這不是味道。所以要恆順眾生,先要成就自己,自己不能成就,沒有辦法恆順眾生。恆順眾生,菩薩的事情,不是凡夫。

  底下說「然如來心無作性故,智隨影應,無去來性而可取捨」。無去來性。如來心無作性故,如來心有沒有什麼創作?沒有。要有創作,他就起心動念,他就有分別、有執著,所以有作是凡夫,無作是佛菩薩。無作而無所不作,無所不作而無作,無作與作不二,這就是寂用無涯。我們凡夫是有作,有作裡面就有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產生這個副作用。如果他心清淨,他作的是淨業;他的心染污,他造的是染業。染業裡面有善惡,他心善良,為眾生不為自己,他造善業;為自己不顧眾生,他造惡業,有作。怎麼能跟佛菩薩相比?佛菩薩無所不作,那是恆順眾生。恆順眾生的時候無所不作,雖然無所不作還是無作,為什麼無作?他隨順法性,法性無作。就是對自己來講,內心是隨順法性,外面是恆順眾生。

  譬如我們用釋迦牟尼佛來說,釋迦牟尼佛恆順眾生,現身為眾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恆順眾生。這是作,無所不作。真的你去問他,他樣樣通,沒有一樣他不跟你講清楚、講明白,他教你,無所不教,想學什麼他都教你,可是怎麼樣?作而無作,他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所以在般若會上佛說過,如果有人說佛說法,那叫謗佛,佛怎麼樣?佛從來沒有說一個字,四十九年沒有說出一個字,就是隨順法性,法性空寂,法性什麼都沒有,他的心清淨,從來沒有起個念頭。念頭都不起,哪來的分別執著?但是事相上他沒有一樣不執著。所以他作這些,他不生煩惱,他沒有牽掛,他沒有顧慮,他得大自在。我們凡夫做的事情是顧慮很多,牽掛很多,煩惱很多,不自在,這就是世出世間的差別,這就是迷悟的差別。所以覺悟的人他什麼都可以作,他是作而無作,他沒有業,就是愛取有裡頭他沒有「有」,他愛取有都沒有,三個都沒有,他無所不作,無為而無所不為。先要做到,真正做到無為、做到無作,就稱性了。自性裡頭沒有,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我們現前怎樣去學習?現前學習做了之後不要放在心上。我們念佛人常講,祖師大德常常教給我們,譬如你建立道場,道場在運作,當你休息的時候,心地裡一塵不染,乾乾淨淨,開始學是這樣學;做事的時候你做,做完之後心地乾淨一塵不染,保持你的清淨心。到什麼時候你才入境界?入境界的時候是作而不作、不作而作,作跟不作不二,那你成菩薩,你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凡人學菩薩就是事情來的時候我認真去做,做完之後恢復清淨,你不要去憂慮,不要去牽掛,不要去管將來怎麼樣?明天怎麼樣?不要想這些,明天還沒到;不要想過去,過去已經過去了。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要去胡思亂想,想前想後全是妄想,你不生智慧,你生妄想。如果你能保持清淨心,你生智慧不生妄想,事情來了智慧應付,應付得圓圓滿滿;如果妄想去應付,那就很辛苦。所以佛法不用分別執著,高就高在這個地方,這是我們要懂得,應該要學習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