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五五卷)  2006/5/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5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頌第六大段,第三小段,第二十一首偈看起。

  【若見於王。當願眾生。得為法王。恆轉正法。】

  這是出家人乞食,在路上遇到國王,現在我們稱為國家領導人。引發菩薩的大願,希望這個王能為『法王』,法王是佛,就是像佛一樣,以正法來教化眾生。這在外面也是有可能的,從前是國王出巡,在現在機會就更多,但是你看到他車輛經過,很不容易跟他見面。可是也有特別的緣分,像現在由於交通的便捷,資訊的發達,人與人之間往來密切,國家跟國家,族群跟族群,乃至於宗教跟宗教,往來都非常密切,在這種機遇裡面,就有很多場合真的會見面。像這些,無論是國家領導人,族群的領導人,宗教的領導人,乃至於企業界、工商界的領導人,都可以稱他是王。他的部屬眾多,像現在跨國大公司,員工都有幾萬人、幾十萬人,那確實是個王。現在的社會動亂不安,如果見到,這是影響力最大的,我們有義務勸告他們。

  今天舉世之人最關心的,迫切希求的就是穩定,都不希望動亂。這些領導人他們可以做得到。而實際上,他們也是天天在祈求,用什麼方法化解衝突。尤其這些高級領導人,他們最擔心的是民怨,老百姓有怨恨、有不平,這就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一般人只注意到貧富的不均,什麼人能做到貧富均等?給諸位說,做不到!古聖先王也做不到,上帝也做不到。你看宗教裡面的信徒,在外國的宗教信徒都是上帝的兒女,他們貧富也不均,智慧也不等,能力也不齊。所以連上帝都做不到,佛菩薩也做不到。

  怎麼能把社會大眾人心擺平?這樁事情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你看古聖先王用什麼方法?「教育」,倫理的教育,讓大家知道人與人的關係,這個太重要了,如何把關係處好。第二個科目「道德」,道德就是知道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的本分,把自己本分的事要做好,與一切大眾密切配合,創造一個安定和平的社會。第三個很重要的,「因果的教育」。為什麼有不平?每個人造的因不一樣,得的果怎麼會相同?因是誰造的?自己造的。在中國,儒釋道都講因果,一部《二十四史》諸位仔細去觀察、去讀誦,就是一部因果的記錄。知道因果,才曉得這個社會為什麼不平。明瞭因果的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心就平了。富貴安於富貴,貧賤安於貧賤,社會就安定了,安很重要!富貴人對於貧賤人不可以欺侮,彼此互相要尊重。貧賤對富貴要尊重,富貴對貧賤也要尊重,社會才能和諧。要互助,貧賤人幫助富貴人,富貴人也要布施貧賤人,這樣才能夠調和。

  要懂得怎樣修福,不能造孽。現在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倫理道德沒有了,人活在這個世間,不知道人與人的關係,換句話說,做人的尊嚴沒有了;道德沒有了,不知道自己應該盡的本分;因果沒有了,所以怨天尤人,他為什麼富貴,我為什麼貧賤,怨天尤人。老天也不公平,那就得怎麼辦?革命、造反,奪取別人的富貴。能辦得到嗎?辦不到。如果別人富貴我們可以奪取來,因果定律就可以推翻,就沒有因果了。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對於這些理事也有少分的認知,心裡就很清楚。尤其是佛在經教裡教給我們,求富貴得富貴,求兒女得兒女,求長壽得長壽。求兒女是求好兒女,你在《安士全書》裡面讀到,周安士怎樣求好兒女,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哪有求不到的?

  章嘉大師五十年前給我選的這個行業,弘法利生。專門從事這個行業,必須要把社會的工作放棄,才能專心。我就向大師請教,他給我選出家這個行業,我到哪裡去出家?跟誰去出家?他老人家告訴我,不但這個事情,你這一生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不要求人。求人,人家要不答應,你心裡多難過!我說是!我心裡是會很難過,那怎麼辦?求佛,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求,並不是用感情去求,不是的;要用理智,認真去學習,這是真求,這是感應。

  真的學佛,怎麼真的學?老師教給我,以五戒來說,那時剛剛學佛,還是在家的年輕人,他教給我。譬如五戒,你能做到一條,這一條就是真正持戒,不是形式上去受戒;形式上受戒,佛菩薩、護法龍天、鬼神他們不承認。你真做到,依教奉行,他們承認。戒行是屬於道德教育,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就真做,一條一條的去做。現在我介紹同學們的《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德行的基礎。《感應篇》,印光大師介紹我們的是《彙編》,裡面有很多故事,有理論,有事實,那屬於因果教育,道德因果教育,道家的根。佛門裡面,《十善業道經》,如果想出家,《沙彌律儀》,把沙彌律儀先做到你再出家。出家,真的這四樣東西,《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這四樣東西你統統都做到,自然感應就現前。

  感應現前是我們有意思出家,有這個念頭,章嘉大師告訴我,老師會來找你。老師找我就容易,我找他不容易。這個法子是章嘉大師教的,真的有求必應。我做了七年,緣成熟了,真的有出家的師父來找我,知道我有出家的意思。因為那時候我也沒有家,在台灣就一個人,沒有任何牽掛。來找我,一次,我很歡喜,我說我要考慮考慮。一個多月當中,他派人來找了我九次。我看他的心很真誠,不是虛偽的,很樂意我出家,用出家身分來幫助這個道場。所以我就提出我的條件,他同意,我也歡喜;他不同意,就算了,我再等機會。

  我什麼條件?我出家要學教,因為現在寺院裡頭沒有學教的,我說我要學教,我出家不願意做經懺佛事,不願意搞法會。法師,你們的道場,能不能答應我?能不能容我以這個條件出家?第三個條件是我跟李老師多年,我接受他的教誨,出家之後,我每個月要到台中去住一個星期,繼續跟他學。從台北到台中是坐火車,我沒有這個費用,常住要給我買來回車票。這些條件統統答應,我也很歡喜。所以那個師父找我九次,我這三個條件提出來,他同意了。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白聖法師辦了個三藏佛學院,我在台中所學的經教,就在佛學院裡面開課。可以說一出家就開始講經教學,到今年四十八年。我學佛七年,學了七年才出家,上台能夠講經。

  所以真正發心學講經,我的經驗當中,以及這麼多年來,我所看到佛門的狀況,先學成,再去出家,好!為什麼?沒有障礙。如果你出了家再去學,有障礙。常住人多,人多就意見多,同意你、幫助你去求學的人不多。而你出家,總是希望你要幫常住做事,經懺佛事、法會,總要叫你參加這些。因為現在的寺院庵堂的常住靠這個收入,以這個收入來維持常住。不像從前,從前常住(就是寺院庵堂)有財產,有山地、有田地租給農夫去種植。農夫收成的時候,就向常住納租,所以常住等於是地主一樣,他們要向常住納租。常住這個收入,它的經濟、生活條件有保障,有來源。所以從前寺院庵堂不依靠信徒,換句話說,替人超度的佛事很少,法會也很少,一年只做幾次,不是天天以這個為職業,而寺院裡面都是講經、念佛、參禪,真的是有修有學。

  現在沒有這個道場了,怎麼辦?我們自己先學,學好之後,再求佛菩薩,求感應。這樣出家,你經教的基礎已經奠立了。你自己出家的道場,歡迎你講經,很好;出家道場不歡迎,其他道場也可以去講,佛學院裡面也可以去教學。除這個方法之外,就難了。這說明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都是求佛菩薩,老師教的。出家,求佛菩薩;受戒,也求佛菩薩。所以我出家兩年之後才受戒,為什麼?戒壇裡有人找我去受戒,我都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因為那時候受戒有一筆費用,那個費用我拿不出來,在我們出家人來說是相當可觀。我出家時候在家的老師,他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聽說基隆那邊開戒,就問我:你有沒有去受戒?我說:沒有,沒有去報名。為什麼?我說:沒有錢。老師聽了之後說:這個不難,我們這個地方的同學、老師很多,聯繫一下,這個費用我們同學替你拿。這是因緣成熟。

  今天我們講領導,社會上各行各業裡面都有領導人,這些人希望他們都能「得為法王」。怎麼為法王法?用佛法教化你的員工。前幾年馬來西亞吉隆坡丹斯里李金友居士,請我去做兩次大型的活動,講兩個專題,聽眾一萬五、六千人。他開個酒店,我就住在他的酒店裡,員工很多。他把他的員工,各個階層的主管、員工統統召集來,一百多人,讓我給他們講開示。我就跟他們說:你們經營這麼大的事業,酒店就是道場,老闆是法王,員工是菩薩,住在你酒店裡面的客人都是眾生,你們要好好去度他,幫助他斷惡修善、破迷開悟。他們聽了很歡喜,不必用出家的身分。

  小而家庭,你學佛了,你自己就可以作法王,給你一家人做最好的榜樣。你能夠把淨業三福做出來,十善業道做出來,六度、四攝做出來,普賢十願做出來,你這個家庭就是道場,你一家人都得度。所以小而家庭,大而國家。大乘教裡面,佛說得很多,仁王護國,那是專門對國王講的,用什麼來治國家?用十善業道。所以仁王就是法王,上下統統都能夠依教奉行。

  我們在《無量壽經》,梅光羲老居士做的序文,這個序文很長。裡面有一段記載著清朝初年,這些帝王是虔誠的佛弟子,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虔誠的佛弟子。他們是帝王,帝王統治這個國家,國家不是一個教,那時候國家有三教,儒、釋、道,他統統學,他才能領導。自己學得很有功夫了,所以經常禮請儒釋道三家的高人,請到宮廷裡面去講經,講儒學、講道學、講佛學。到宮廷裡講經,那真的是高人,不是普通人,為什麼?帝王很內行,他不外行,你不能講錯,你欺騙不了他。他讓這些人教化他的文武百官、皇宮裡面的眷屬、臣民,所以在那一段時代國運昌隆,真的是世界第一等的大國、強國,國家非常富庶。人人善良,人人都接受儒釋道的教化。這是通過了試驗,證實儒釋道教學的效果能化解一切衝突、能致安定和諧,這真的通過試驗了。

  一直到乾隆以後,嘉慶、道光都還不錯,不過後世子孫沒有像前面幾代皇帝那麼樣認真去做,所以國運慢慢就衰了。到了咸豐年間,慈禧太后干政,大概她聽這些教誨不太入耳,所以就把宮廷裡面講經這個制度廢除。取而代之的,慈禧迷信,喜歡駕乩扶鸞,搞神通感應,這個錯了。所以清朝的亡國亡在邪道上,不是正法。這些事情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

  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很小的時候,十二、三歲,那時候住在福建,福建人喜歡扶乩。我們小時候常常看,我很相信。為什麼?那個乩盤是兩個人托著的,這兩個人是什麼人?大概都是臨時在街上找賣柴、挑水的、拉黃包車的,不認識字,苦力,把他們找來。請他們洗洗手、洗洗腳,洗乾淨,來端乩盤。在沙盤上寫的字寫得很工整,沒有草字,我們在旁邊的小朋友都認識,大概一個小時會寫幾十個字,記錄下來。我很相信,那絕對不是假裝的,因為兩個人都不認識字,不是一個人操縱乩盤。

  我在二十幾歲時在台灣所看到的扶鸞,跟福建不一樣,它專門有乩童,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拿這個乩盤,沒有,不是的,專人。而且乩動的時候,速度很快,字很潦草,我在旁邊仔細看,看一、二個鐘點,我一個字都沒看懂。他是念念有詞,一個小時寫幾千字。我就把這樁事情報告章嘉大師,向他老人家請教,這到底是真的是假的?章嘉大師才把清朝宮廷裡的事情告訴我,他說扶鸞不是真的,是靈鬼冒充佛菩薩、冒充神仙,也是想做點好事,修點功德,多半也都是勸人為善。小的事情、很近的事情,他講得很準,所以相信的人很多;大事、時間遠的事,他就胡說八道,反正說了之後,你也找不到他。所以把這些事情告訴我,佛門的佛弟子不要搞這些,不要跟這些鬼神往來,對鬼神敬而遠之。實在講,我們修持稍稍得力,鬼神會來找你幫他;換句話說,他幫不了我們,我們可以幫他。

  在學佛這麼多年當中,無論是在家、出家的同學,我想這些事情常常遇到,縱然不發生在自己身上,同參道友你會見得到。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有鬼神附身,也有鬼神托夢,他來求你,求你誦經、念佛給他迴向,真管用。這個訊息從哪裡來的?從附身來的,有鬼神附在人身上,來要求超度。我們講經迴向,功德也很大。念佛、三時繫念來做超度佛事,做完之後,有時候他又附身,我們就問他:怎麼樣?我們給你誦經,勸你來聽經,你們有沒有得到利益?他就會告訴我們,大概得利益的佔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裡面得利益的,當然人的根性不相同,鬼神也一樣,真正念佛求生淨土的,有,不是沒有,少數。而多數怎麼?生天,脫離惡道,生天。我們知道,他們生天多半是在四王天跟忉利天,有的轉到人道來,有的轉到畜生道,轉到畜生道的多。諸位要知道,地獄、餓鬼轉到畜生道是超生,那是佔絕大多數。還有三分之二還沒有得度,絕對不是一次就度很多人,不可能,這個道理我們懂。所以我們講經不中斷,念佛不中斷,每個月我們三時繫念也不中斷,天天給他迴向,月月給他們迴向。這次沒有得利益的,下一次,再下一次,再下一次,他會得利益。所以,這是我們幫助這些眾生。自己修行功夫得力,自己能有成就,也幫助了很多眾生。

  所以,迴向非常重要。你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最後一條,「普皆迴向」,我們要有這個心量,念念不捨一個眾生。尤其是自己的冤親債主,我們這一生當中沒有跟人結怨,前生、宿世,你就不能保證沒有跟人結怨。沒有跟人結怨,有沒有跟畜生結怨?有沒有殺害過畜生?有沒有吃眾生肉?你吃眾生肉,你殺害眾生。蚊蟲、螞蟻、蒼蠅、蟑螂,你有沒有殺害牠?牠也是一條命。不要以為這些動物小,任意的去殺害牠,錯了,那也是一條命。殺一條命,你就欠一個命債,你佔人家一點便宜,你也就欠人家的債務;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錢。因果通三世,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如果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無論是什麼身分,處事待人接物,決定不敢害人。

  自己有能力、有智慧,全心全力幫助苦難眾生,這才對。哪些是苦難眾生?沒有超越輪迴,統統是苦難眾生。縱然今天大富大貴,富貴享完之後,來生能不能再得到富貴?靠不住。一萬個人當中,死了以後,來生還得人天福報的,恐怕只有幾個人,不成比例。為什麼?大多數富貴人享福的時候不知道修福,他所修的福不是真正的福田。這樁事情諸位好好的念念《了凡四訓》,你就明白了。前些年,馬來西亞做的兩片,兩個小時。對於真正修行人,把《了凡四訓》當作功課來做的人是非常方便,因為時間只有兩小時。每天用兩小時時間看一遍,你能夠一年不間斷,看上三百六十遍,因果教育的根,就在你心裡面生起來了。我相信你這一生,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你就會想到因果,對於你的修行有大幫助,這不能疏忽。

  印祖在世,一生極力提倡,那是真實智慧,他看到我們現前的社會狀況。在我們推想,用儒來教來不及,用佛來教也來不及。用什麼方法能有效?因果。每個人都知道因果報應,你起心動念一定會收斂,一定會想想害人的事情不能做,虧心的事情不可以做,你就有警覺心。不能做一樁對不起人的事情,不能做一樁對不起社會的事情,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世界的事更不會做了。起心動念,利人就是真正自利。現在人不一樣,不相信因果,不知道倫理道德,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以為損人可以利己,實際上損人是害自己,所以他在一生當中受的苦難、折磨很多,他自己都不曉得什麼原因。只有聰明智慧有大福德的人,王!這些人容易度化,你一說他就明瞭,他就清楚。

  下面一首偈跟這一首有連帶關係,我們未盡之意到下個小時我們再繼續探討。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接著看第二十二首偈:

  【若見王子。當願眾生。從法化生。而為佛子。】

  我們讀這首偈,也要懂得引申的意思。『王子』在社會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如果他們能做社會大眾的好榜樣,影響尤其是大。我們今天為佛弟子,佛是法王,菩薩是法王子,既然學佛,都是佛的學生,佛的學生,古印度的稱呼就是菩薩。菩薩有等級的,就好像在學校念書一樣,菩薩是學生,畢業了,畢業就是佛。

  所以菩薩是學生,有一年級、二年級,有小學、中學、大學,不一樣,都是學生。佛法裡面講,像《華嚴》給我們說的,十信,第一個十年級,好比是小學。第二個叫十住,第二個十年級,好像是初中。第三個十年級,十行位的菩薩,好像是高中。第四個十年級,好像是大學。第五個十年級,好像是研究所。所以,佛法裡面講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一個位次,上面還有個等覺,五十一個階級。而修學時間長短不一樣,完全靠個人的功夫。有些人在一生當中,這五十一個位次他都完成,好像是他拿到博士學位。在佛法裡最高的學位是佛陀,第二個學位是菩薩,最低的學位是阿羅漢,這都是真正拿到學位了。小乘有四果四向,八個階級。

  我們今天『從法化生,而為佛子』,那就是一定要依照佛陀的教誨去學習。「從法化生」這個意思很深,父母生我們的身,肉身,恩德很大!生我們,養我們,教我們。現在做父母的,生跟養做到了,教疏忽了。我們接受佛陀的教育,聖賢人教育的目的在變化氣質,這是從中國古聖先賢教人,讀書在求變化氣質。也就是說,變惡為善,變迷為悟,變凡為聖,變就是變化,這叫什麼?法身慧命。佛法講我們有兩條命,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佛是老師,這個諸位一定要清楚。

  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稱他什麼?本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是什麼意思?尊敬,我們講尊敬的,要翻成中國的意思,尊敬的根本的老師釋迦牟尼。「佛」是學位的名稱,他拿到最高的學位,像我們今天講的博士,最高的學位。所以翻譯出來,你就知道沒有迷信,佛不是天神,佛不是鬼神,佛不是神仙。佛是個覺悟的人,化迷為悟,化凡為聖,他是覺悟的聖人。我們遵從他的教誨,依他的教誨來修行,轉變我們的氣質,這是真正的佛弟子。

  它有標準,我們同學們在一起,都選擇淨土宗,淨土宗最重要的修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清淨,那你就想到,清淨的反面是染污,什麼東西染污?煩惱是染污,最嚴重的染污。所以佛給我們的標準,十善業道!初學佛的人要從這裡下功夫,淨業三福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從這裡扎根,從這裡入門。現在人說實在話,沒有接受過聖賢教誨,包括佛法,佛法是聖賢教誨,不懂得孝順,什麼叫孝順,不知道。而現在做父母的人,因為他也沒有接受過聖賢教育,他也不懂得什麼叫孝順。所以他生兒育女,教他的兒女,他自己都不懂得什麼叫孝順,子女怎麼會懂得?

  我聽到廬江文化中心的報告,最近有個小朋友,很頑皮也很聰明,很難教。他們全家學了弟子規之後,父母懂得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晨昏定省,從前沒有,現在知道了。早晨、晚上都要問問父母好,衣著能不能保暖?常常關懷;飲食合不合口味?照顧的很周到,小朋友看到了,看到,他自動就會學。學了什麼?照顧他自己的父母,這就對了。看到父母孝順祖父母,他旁邊學會了,所以教育是要以身作則。你對自己父母不孝順,孫子看到,你做兒子不孝順,你要求他孝順你,哪有這個道理?他從小天天看,父母就是他一面鏡子,就是他的好榜樣。所以父母要想兒女孝順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孝順你自己的父母給他看,自然他就學會了。你要尊重自己的老師,讓兒女看到,他才會學到尊師重道。這應該的,這個道理我們講得很多。

  尊師就是尊重「道」,老師是代表道統、傳統。由此可知,老師是社會大眾的表率,是社會大眾的榜樣。老師的生活是最清苦的,在古代常講窮秀才,因為他沒有從事生產事業,他只是教書。教書,學生家長送一點供養。學生家庭富裕會多送一點,逢年過節多送一點禮,供養老師。家境清寒的就很少,甚至於還有家境非常貧苦的,三餐飯都得不到溫飽的,這時候老師還要照顧他,還要幫助學生的家庭。所以做老師的人很辛苦,但是起心動念,言談舉止,都給社會做個好榜樣,倫理的好榜樣,道德的好榜樣,因果的好榜樣,老師要做出來。

  他的辛苦,我們非常明白,他有好的果報。往往果報不在這一生,果報在來生後世。因為一生心行端正,念念都為下一代,給社會大眾、給下一代人做最好的榜樣,他的福報在來生。雖然自己清苦,而且還能幫助別人,布施。所以,他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換句話說,來生得大富貴。我們就知道,現在世間這些大富貴人,前生、宿世多半是什麼?多半就是這一類的窮秀才,他所修積的德行,他所修的三種布施,所以在這一生當中得大富貴。

  我們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對富貴人羨不羨慕?不羨慕。對於這些教書的,清苦的這些老師尊不尊敬?非常尊敬,由衷的尊敬,他們是社會安定的根源。所以古時候帝王、大臣、長者,對於讀書人沒有不尊敬的。雖然他很清寒,他非常清高,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甘心情願過他清苦的生活。他的快樂在讀書、在教學,得天下之英才而樂育之,這是人生最大的樂事,他有他的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聖賢之樂。現在的社會價值觀轉變了,在從前讀書是社會地位最高,最被人尊敬的。社會的排行榜,士農工商,士是讀書人,讀書人排在第一。現在價值觀改變,現前社會是富裕的排行榜第一,工商擺在第一,讀書人貧窮,現在讀書人排在最末後。這是社會為什麼會動亂,這個道理你有沒有參透?凡是社會重視倫理道德的,決定是太平盛世;凡是社會廢棄倫理道德,不要了,疏忽它,不要了,肯定是亂世。

  我們今天生在價值觀顛倒的時代,聖賢書還要不要讀?現在就有許多家長說念這個書沒用,念這個書將來在社會上找不到工作。現在念什麼?念工商、念科技。大概學生最熱門、熱衷的是電腦、電子、機械,這是最熱門的。為什麼?找工作方便,大公司都需要這些人才。倫理道德的人才,他沒用處,這個東西不能賺錢。是!不能賺錢,但安定社會。今天社會動亂,衝突這麼多,靠什麼?要靠這個來化解,要靠這個來安定,所以,只有少數真正覺悟了,捨己為人。今天做這事情很辛苦,不容易。所以有同學們告訴我,好事難做,好人難為,人家誤會你,大家看到你討厭你。你做好人,他不是說你是好人,說你是傻瓜、你愚痴、你傻,你怎麼不知道賺錢,你怎麼不知道享受?你真正想做一樁好事,障礙太多,不讓你做;你做壞事,幫助的人可多了。你不相信,我開個賭場,就有很多人投資,為什麼?賺錢。那是害人,讓人傾家蕩產。所以今天社會是顛倒的社會。

  我們真正發心做,我們要明白,將來的果報不可思議。你今天能付出多少的犧牲、多少的代價,來生後世百倍的報償、千倍的報償,福德不可思議。所以今天我們什麼享受都沒有,我們今天幹的是什麼?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只願布施,不求回報,回報的念頭都沒有。可是在自己,雖然很清苦,生活能過得去,好!夠了。三餐能吃得飽,衣服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我們生活在世間的需求滿足了,不必再求。你現在給我大的房子,我不要,為什麼?每天整理就很辛苦,一個人住要那麼大的房子幹什麼?一間房子足夠,很容易整理,乾乾淨淨,整整齊齊。你說你多麼快樂,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恐懼。

  所以要心淨,要把染污放下,現在染污嚴重,大家都知道。首先在哪裡?從生活上放下染污。穿衣服,還是穿棉布保暖,好!你穿一些尼龍、綢緞,化學的東西,對身體不是健康的,傷害健康。飲食,今天的肉食決定不健康。除非你住在農村裡,你在超級市場買的肉食都不是健康的,裡面有很多化學微生素在裡頭。甚至於素食,蔬菜有農藥,很嚴重的農藥。乃至於茶,我去參觀過農場,參觀過茶園,茶農種茶也是用農藥、用化肥,所以茶葉長得很好,很好看,不正常。

  所以三十年前湯恩比博士就說過,人類如果要真正懂得健康,懂得衛生,還是要恢復到過去那種農耕的方法,它是自然的,那是健康的。家裡面養的畜生,一定要放到外面,可不能關在籠子裡,關在籠子裡決定不健康,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外國人他們喜歡吃牛羊肉,牛羊是養在牧場,牧場的規模都非常大,正確的,牠不是養在籠子裡頭。不是自己用化學肥料來餵牠們的,牠們自己去覓食。這就是說明,確實有些外國人他們的飲食比我們健康。現在海裡面的東西都不能吃,為什麼?海水嚴重污染。在從前認為什麼?海鮮、河裡面的魚大概是比較好一點,現在我們知道,河川、海洋嚴重的污染,都是人為的,都是自己害自己。從這些地方你就懂得怎樣調整你的衣食衛生,保護你的生理。

  再說到精神的染污,就更嚴重了。我們天天所接觸的,大概現在接觸最多的是報章雜誌跟電視,還有電腦,這是接觸最多的,這些東西對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妨害。就是裡面的內容是嚴重的精神染污,你天天接觸它,沒有好處。所以我學佛之後,懂得這些道理,我至少有四十年跟這些斷絕關係,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看報紙,不看雜誌,斷絕四十年。連電話都很少,尤其現在的手機對人害處很大。我看到有些廣告裡提出一些警告,很有意思。它說用手機的人,希望用的次數愈少愈好,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分鐘;換句話說,一分鐘以上,對你身體就有傷害。所以方便是給你方便,可是你要付出代價,你付出的代價跟你所得到的方便不成比例;換句話說,為了這點方便,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不值得。

  所以在這些地方,佛弟子應當天天接受佛菩薩教誨,佛菩薩教誨在經典裡面,我們一定要把時間拿來多讀經書、多念佛。我們這一生要走的路,要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就正確了。要大幅度的提升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道德,提升自己的靈性,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沒有白來,方向、目標正確。要知道過個平淡的生活,平淡就是最健康的,就是最幸福、最美滿的。志同道合的同學、朋友,還是很多。真正能看破,能放下,我們有五、六個人,三、四個人,都不算少,在一起共修,大家依眾靠眾,互相勉勵。不但我們每個人是社會大眾的好榜樣,我們這個小團體也是所有團體裡面的好榜樣,為什麼?這個團體是修六和敬的。

  印光大師教導我們,在我們現前社會狀況,道場要小,他告訴我們,同學共修不超過二十人。你想一想,祖師為什麼要說這個話?為什麼要這樣教我們?你明白嗎?你懂嗎?就是現在社會價值觀改變了,生活方式改變,制度改變了。如果道場人眾太多,不能修行!人眾太多,費用太大,誰能供得起你?供不起你怎麼辦?那只有自己想方法,你一定會想到用什麼?企業的方式,那就不是建道場,叫開佛店。法會、經懺佛事,辦種種活動招來信眾,你還有什麼時間修行?你的心是亂的、是動的、是染污的,不是清淨的。

  如果你這個道場真的不超過二十個人,現前社會善心人士還有,他樂意幫助你,你能過個很平淡的生活,二十個人很容易維持。可以能做到什麼?做到如法,如理如法的修行。不向外攀緣,沒有經懺佛事,也沒有任何法會。二十個人天天在一起讀書、講學,一個人講,十九個人聽,每天大家輪流講,輪流講是逼著你要讀書。一個人學一部經,或者是兩個人學一部經;二十個人,兩個人學一部經,就十部經,每個人學有專攻,好!二十個人在一起,每天同學們互相講,互相在一起學習。雖然我學的跟你學的不一樣,我講給你聽,你講給我聽,我們都有專攻,但是對其他的經論也都有知識,為什麼?都聽過。這樣子我們十年、二十年不出門,就變成專家學者了,自自然然全世界愛好、想聽這個經的人,都會請你,為什麼?你是專家。

  譬如我學《彌陀經》,我十年、二十年就專門學這部《彌陀經》,肯定將來就變成阿彌陀佛;你學《無量壽經》,你就是無量壽佛;你學《金剛經》,那你就是金剛菩薩;你學《地藏經》,你就是地藏菩薩;你學《普門品》,你就是觀音菩薩,專家!什麼人對這部經論用過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大的功夫?在這個世界上,現在交通方便,每個地方想聽這個經的人一定請你。心一定要定下來,一定什麼都放下,依教修行,這才真正是佛子。「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可不能學多,可不能學雜。同學在一起互相學習,譬如我專攻《彌陀經》,我也聽你們講經,聽到那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可以在我學習當中,或者在我的講解當中引用。每個人都有主修的,可以在一塊互相學習、研究、討論,大家都向上提升。

  每天念佛,如果是著重在教理的研究,念佛不能少過四個小時。每天拜佛,不能少過一個小時,怎麼會不快樂,怎麼會不成就?不必要掛個什麼佛學院的招牌,用不著。小小的一個精舍,小小的一個念佛堂,同學不分在家、出家,都可以,二十個人。出家,可以住在道場裡;在家,希望他來參加上課。上課的時候就可以來,下課的時候,他可以回家。專攻!這是真正的佛子。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些同學幾十年追隨釋迦牟尼佛都不離開。他們真是學到家,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不需要別人照顧,這是最初的僧團。

  民國初年江味農老居士,這是個在家很有成就的大德,他一生專攻《金剛經》。在這一部經上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寫成《金剛經講義》,現在是《金剛經》註解的權威。還有一位周止菴居士也是這個樣子,一生用二十多年時間,專用在《心經》上,《般若心經》二百六十個字。他把自古以來出家、在家大德註的《心經》,他統統都讀過,寫成一部《心經詮注》,是《心經》古往今來的集大成,變成權威。這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成就的典範,我們要想自己成就,你就用這個方法。如果你要貪多、貪雜,心裡還有妄念,你就不能成功。成功的人決定是萬緣放下,心地清淨,清淨就相應,雜亂就不相應;為自己名聞利養就不相應,為續佛慧命,為普度眾生,那就相應。相應是得三寶加持。

  所以時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只要有心,沒有一個不能成就。中國諺語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真正發心想幹,始終不變,沒有一個不成功。連成佛作祖都辦得到,其他世間事叫雞毛蒜皮,小事,哪有做不到的?轉凡成聖,破迷開悟,這是第一等的大事。《法華經》上講的「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世尊如是,我們如果要發心效法世尊,亦如是。為什麼不發心,為什麼不真幹,為什麼不做個真的佛弟子?

  有名無實,不能成就。雖然在佛門種了善根,可是你的業障一定要消除,業障到哪裡消除?業障要受很多的苦報,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你學得不如理、不如法,造的是什麼業?破壞佛法的形象,讓社會大眾產生誤會:學佛就是這樣的,這個佛不要學了,這個東西是迷信,這個東西對社會沒好處。造成了誤會,這個誤會就是很重的罪,它是有果報的,哪有說不造業因,沒有果報的?沒有道理,業因一定有果報,所以這是不能不知道。

  所以出家人如是,在家人也不例外,在家人在社會上要做個好榜樣。我奉勸大家,我們一定要落實十善業,要落實三皈、五戒,要落實弟子規。還是要從弟子規做起,然後三皈、五戒、十善業不難;弟子規做不到的話,後面這三樣很難。所以,我們看在家同學,十善業做不到,三皈、五戒做不到,這就不是真正佛弟子。出家人,沙彌律儀做不到,這不是真正出家弟子。為什麼做不到?沒有弟子規的基礎,也就是缺少這個基本的訓練。我們明白了,搞清楚了,所謂「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來得及!

  真正有心的,勇猛精進的,弟子規這門課,三個月可以圓滿,能把它做到;根性鈍的,煩惱習氣重的,花上一年時間也能落實。有這個基礎,你再認真努力學十善業,希望也能夠用三個月、半年的時間,把十善業落實,你是真佛子。然後無論你修哪個法門,無論你學哪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十年、二十年,你就是大德,佛門的大德。無論在家、出家都是大德,在家,就像夏蓮居、像梅光羲、像江味農,這樣的成就;出家,那就是祖師。真的是自度度他,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真正佛子。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