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三八卷) 2006/9/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3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十迴向位,第三小段,「若常睹見下三頌,明十迴向位」。前面我們讀過十信位菩薩,在學習過程當中,確實有向上四十位菩薩的行法,可是並沒有菩薩的名位。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明瞭,佛法確實是圓融的,是一體的。就像《華嚴經》上所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叫不二法門。這個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迴向,什麼叫迴向?在十行位,十信、十住偏重在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之後一定要幫助別人,所以十行位、十迴向位都是要發心幫助別人了,所謂自行化他。迴向,以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謂之迴向,迴是迴轉。自己已經向上提升很多的等級,從我們這部經裡面去看,賢首菩薩是第十信位的菩薩,他已經在四聖法界的最高處,四聖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位了。回過頭來看看,下面六道眾生還沒有入門,所以回過頭來向一切苦難眾生,要幫助他。不是說我們自己成佛之後才幫助別人,那固然是不錯,眾生太苦,時時刻刻需要幫助,有能力幫助的時候應當全心全力的幫助,這個就對了。所以這段經文只有三首偈,一共是十二句,裡面有十迴向菩薩的修行。
通常我們講迴向,講總的綱領,迴向三處:第一個是迴向菩提,第二個是迴向實際,第三個是迴向眾生。實際就是真如本性,菩提是智慧,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清楚、要明瞭,我們的目標方向要正確。眾生很苦!尤其是現前這個階段,我們遇到的。我自己也是眾生,眾生的範圍很廣,看到別人苦,自己也苦。佛救護眾生,我們一定要知道佛從哪裡救起。不是說眾生沒有吃的,佛就送吃的給他,眾生沒有穿的,佛就送穿的給他,不是的。佛陀現出家相,沒有財物,捨得乾乾淨淨,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過了一輩子。從三十歲示現成道,成道之後,這是自己成就了,就教化眾生,行菩薩道。佛告訴我們,苦從哪裡來的,你要找它的根,苦從迷惑來的。沒有智慧,不開悟,這就苦了。有智慧,覺悟了,問題就解決了。所以佛度化眾生的方法我們就明白了,教學。你看先修行成就自己,然後再成就別人,我們從《釋迦譜》、《釋迦方誌》裡面看到,這是《大藏經》裡面的釋迦牟尼佛傳記。
我曾經跟諸位說過多次,我學佛,我的老師章嘉大師,這是藏傳的活佛,俗話稱活佛,呼圖克圖。我第一次見面,第一次他指點我,就是教我念《釋迦譜》,念這部書。用意是什麼?認識釋迦牟尼佛,這個教學是正確的。我們要學佛,對傳承佛教的創教的人要不認識,你怎麼學法?所以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然後才知道我們如何來效法,如何向他學習,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境界,不是搞別的。你看看這品經,前面賢首菩薩就教給我們,「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饒自樂大名稱」。菩薩講了五樁事情,提醒我們,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跟我們講了十樁事情,這我們學過。所以總得要知道,學佛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靈性。我們的方向、目標是要走向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不能不知道。
迴向裡面,我們先要把十迴向簡單做個介紹。諸經講十迴向講得很多,我們今天介紹給同學是依《楞嚴經》上所說的。第一個是「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你看看救護一切眾生,得離相,如果著相那就是福報,這是福德,不是功德,離相就是功德。我們知道初信位的菩薩,《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離眾生相了;如果不離眾生相,初信位得不到。在一般大乘教裡面講,初信位,就是《華嚴》圓教初信位的菩薩,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他斷掉了,我們一般講放下了。《金剛經》上這四句很好,總的綱領你容易記,也還容易懂。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看破了,看破放下了,這個執著沒有了。可是執著並沒有完全放下,為什麼?還有三界八十一品思惑他沒有放下。我們可以這樣說,執著他只放下一半,還有一半沒放下,這叫真修行、真功夫、真受用。
經教,祖師大德常常勉勵我們,煩惱輕、智慧長。初信位在斷煩惱跟小乘初果須陀洹相等,但是智慧比須陀洹就高明太多,不但是須陀洹不能跟他比,阿羅漢也比不上。我們怎麼知道?楞嚴會上清清楚楚。阿難尊者在楞嚴會上,他證的果位是初果須陀洹,但是他是修大乘的,所以智慧很利。你看世尊講《楞嚴經》,講到第三卷,還不到一半,阿難尊者就開悟了,說偈讚佛。富樓那尊者是四果阿羅漢,他聽了阿難尊者說偈讚佛,他確實叫莫名其妙。初果怎麼他悟了,我怎麼完全不懂?這究竟一回什麼事?
佛說出來了,一切眾生的障有兩大類,一類是煩惱障,一類是所知障,見思是煩惱障。阿難尊者煩惱障重,所以他沒有證到四果,但是他所知障輕,所知障是解門。章嘉大師教我,一個看破、一個放下。他看破那個執著輕,所以很容易,放下這個執著很重,所以放下比不上富樓那尊者。富樓那的根性跟阿難恰恰相反,富樓那是煩惱障輕,所知障重,所知障重看不破,煩惱障輕他容易放下。所以在斷煩惱,阿難比不上富樓那;在聞經開悟,富樓那比不上阿難,這個總要搞清楚。我們自己的障在哪裡也得要明瞭,如果兩個都重,真的是很麻煩。兩個都重,從哪裡下手?就是章嘉大師教我的,從身外之物放下下手。布施,內財難,外財比較容易,身外之物你能捨,是好事情,不能捨是障礙。
救護眾生,剛才說過了,世尊、菩薩、祖師大德、出家人所示現的,把物質這方面先放下。所以僧,自古你看看都稱為貧僧,絕不求物質享受。佛教傳到中國,跟印度那個時候不一樣。印度,現在南洋南傳的佛教還是實行三衣一缽,托缽的制度,依舊是這種方式,捨得乾淨。傳到中國來這一支,中國自古以來所謂是禮義之邦,中國人的祖先,將近有三千年的傳統文化的教誨,人人都懂得孝親尊師。尤其佛教傳到中國來,不是它自己來的。漢明帝,中國皇帝派特使到西域,就是在新疆那一帶,遇到印度的法師摩騰、竺法蘭,這都是印度人,把他們兩位,帶著佛像、帶著佛經,這三寶具足,迎請回來。到中國之後,中國皇上接待,文武大臣、儒道的學者,大家見面在一起研究討論非常歡喜,許多的概念都相同。
佛教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我們在「四阿含」裡面讀到的,佛教給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種教訓在經裡面很多,這是佛教的基礎,可以說是根本的戒律。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人對於孝親尊師有非常好的教育。皇帝請法師到中國來,皇帝自己拜老師,做學生,皇上的老師,怎麼可能讓老師住在樹下,到外面去托缽,哪有這個道理?這種皇帝不是被人家罵壞了?所以皇帝要給老師建教學的場所。中國第一個白馬寺,洛陽白馬寺是那個時候第一個寺廟建築,供養老師的。老師有教學的地方,也不能讓老師出去托缽。所以佛教到中國,要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他們也都接受了。這就是大乘教在思想非常開放,入境隨俗,我們近代所謂是現代化與本土化,佛教一到中國來就顯示這種氣度。到中國來要隨順中國的習俗,要隨和當時中國的習俗;當時就是現代化,隨俗就是本土化。
所以這個寺,「寺」,我們要曉得這個字的意思,寺不是廟,寺是什麼?寺是政府辦公的處所。諸位如果現在到北京故宮去遊覽,你還能夠在故宮看到,故宮裡面有九個寺。寺的長官稱為卿,公卿,三公九卿。三公是皇上的顧問,地位很高,可是九卿是替皇帝辦事的。皇帝下面有九個機構,每個機構的長官稱卿。宰相下面有六個部,六個機構,稱部,歸宰相管的。稱寺,是歸皇上直接管的,它是辦事機構,它跟廟不相干。中國從前分得很清楚,廟大概都是供鬼神的,鬼不是我們一般講的鬼,這個諸位都要懂。中國古人講鬼是講自己過世的祖先。廟是什麼?廟就是我們以後講的祠堂。你看皇上供祖先的叫太廟,你不就清楚了嗎?太廟是供祖先的。以後在中國有文廟,那時不叫孔廟,叫文廟。文廟是老師過世了,供養老師的,這些名詞都要懂。所以,廟是供鬼神的,寺是政府辦公的機構。
我們要認清楚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這個到近代,有不少的學者,我看到幾位,他們都說佛教不是宗教。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先生,他有一篇講演題目就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最近國內有位同修送一本書給我看,我前幾天看完了。梁漱溟先生晚年的談話記錄,是一個外國人訪問他的。他在這裡面也講得很清楚,佛教不是宗教。
我在早年剛剛接觸的時候,我不是信仰宗教而出家的,一些跟我比較熟悉的同修們都知道。我是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老師在最後一個單元跟我講的是佛經哲學,我從這裡入門的。所以,開頭學的時候就不一樣,從佛經哲學。老師告訴我,佛經哲學是世界上高等哲學,同時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因為聽了他的課才跟佛教接觸,為什麼接觸?學佛一定要看經典,這都是方老師教導我的,真正的佛教在《大藏經》裡面。那個時候《大藏經》可不容易!只有到寺廟,大的寺廟他們有收藏《大藏經》,我們利用星期假日到那邊去看、去抄。因為《大藏經》不可以借出來,就手抄,從這裡入門。
至於出家,出家這是一個行業,我們從經典裡面認識,釋迦牟尼佛到底是個什麼身分的人?要用現代的話來說,他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跟中國孔子很相像,孔子也是的,有教無類,這就是多元文化。而且他教學的內容無所不包,比儒的範圍大得多了。儒是講一生,佛法是講過去、現在、未來;儒講的沒有超越地球,而佛是講遍法界虛空界,那個太大了。所以,確實是今天所說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是個什麼身分?他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義工!義工是沒有報酬的,他教學不收學費,孔老夫子還收一點,釋迦牟尼佛不收;他生活出去托缽,不接受供養的。這就是我們先要把佛認識清楚,佛到底是什麼?我們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這叫學佛。
救護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可憐,尤其是現代這個社會,苦難太多了。苦難從哪裡來的?佛跟我們說,從迷惑顛倒而生。不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瞭,迷了。迷了之後,思想就錯誤,見解就錯誤,由於錯誤的思想、見解指導你的行為,你做錯了。做錯,佛法講叫造業,你既然造了業,當然有果報。你造善業有善果,你造惡業就有惡報,縱然造善業得人天福報,你出不了六道輪迴。
佛在經教裡常講三界統苦,欲界裡頭有三苦、有八苦。色界天,確實像賢首菩薩所說的,五欲、王位(王位可以說是社會上各個階層領導的地位,它是這個意思)、財富、享受、名稱(我們現在講知名度)統統放下,統統捨棄掉了。這是佛現身說法,做出來給我們看的。教我們要放下,你自己呢?他自己真放下了。王子出身,要不出家則繼承王位,真是放得乾淨、放得徹底。放下之後才得自在,那就講的煩惱輕、智慧長,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所以,佛怎麼樣救護一切眾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就用這個方法。三十歲開始,用現在的話來講,辦班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的,整整四十九年。三百餘會是辦大型的班,歡迎四面八方的人來學習,來學習也不要繳學費。上課的時候你來,下課的時候你回家去,這是在家人。佛的常隨弟子,我們在經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有這麼大的團體。這些人真的是學釋迦牟尼佛,也是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跟釋迦牟尼佛完全一樣,常隨弟子。一般都住在哪裡?都住在山林、曠野,有樹可以能夠遮蔽雨露。佛還教弟子,這樹很大,你要是天天霸占這個地方,不錯!佛在戒律上不許,你在這個樹下只能一宿,明天要換一棵樹,用意是什麼?決沒有貪戀,要把貪瞋痴從根拔除。我們要懂這個意思,要知道怎麼樣去學習,從經教裡面搞清楚、搞明白。
所以我學經教是沒出家之前學的,沒有出家之前我學佛七年,七年出家的,經教有了相當的基礎。所以我一出家,剃了頭之後,白聖法師就邀請我到三藏學院去教學。那個時候我才三十三歲,我就在佛學院教書,教了兩年才去受戒。所以一生真的是跟著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從三十三歲開始教學,到今年四十八年了,當中沒有中斷,天天在學習,所以天天提升境界。自行,我們不敢講化他,幫助別人。
看到現代這些科技的發達,方東美先生告訴我要善於利用,這是他給我的啟示。大眾傳播工具裡面最殊勝的就是電視,那個時候還沒有彩色電視,黑白電視,方先生講這是很好的工具,我就記住了。可是工具是好,這個工具成本很高,不是我們自己能做得到的,所以鼓勵同學們去做。常常談到這個問題,常常提起,我也沒有想到,居然就有同修們真的幹起來了。我們的網際網路,今年是第九年;我們的衛星電視,二00三年元旦開始,今年是第四年。所以我們在這個小攝影棚跟同學們一起學《華嚴經》,同步在全世界都能看得到。這個功德不是我的,這個功德是一些有心人,同參道友他們搞出來的。
最初搞出來我都不敢相信。衛星電視台搞出來了,來告訴我,他們在事先籌備完全保密,我完全不知道。開播前一個星期告訴我,我很驚訝,我跟他講:好!我等著瞧,看你能不能維持一個月,一個月開銷就不少了。到一個月了,好,再看能不能維持三個月;到三個月了,看你能不能活半年。沒有想到現在居然活了四年,大概是可以能夠維持得下去了。我不知道這些事情,總是好事,三寶加持。所以諸位同修要曉得,那衛星不是我的,網路也不是我的。但是他們做這個,裡面播放我的這些錄相帶,現在用的是光碟,他們拿去播放。所以世界上這麼多同修得利益,是這些人的功德,我也很感謝這些人,非常難得。
用這種方式、工具確實幫助很多的同學。遇到有疑難、困難的地方,我們現在在此地每個星期五有兩個小時解答。他可以把他的疑問寫出來,傳真給我們,我們都在星期五集中來解答。一個星期一次,差不多我們也將近有一年了,有四十多次,將近五十次。這次我在香港住的時間長一點,好像有五個月了。說實在話,我過去在任何地方講經,很少超過三個月的,這次在香港住五個月。
早年,大家都曉得我沒有道場,居無定所,哪個地方邀請就到哪裡去,所以走過很多國家地區。現在因為網路跟電視台天天要播出,我得天天要講,如果不講它就沒東西播,所以給了我一個壓力。以前沒有,以前我們講經,頂多自己有錄音,保留錄音帶。那個很方便,無論在哪裡講,帶個小錄音機就可以了,無需要這些機器設備。現在就需要攝影棚,需要這個設備。找我去講經,他一定要有這個設備,沒有這個設備,我們跟網路、跟衛星沒有辦法連起來。可是現在也有不少地方都有這個設備,新加坡有設備,馬來西亞也有設備,印尼現在也有設備,澳洲就不必說了,在美國也有設備。所以只要有這些設備的地方,我都可以去講,因為它能夠連得起來。
我們講到救護眾生,一定要了解怎麼做法。現在我們教學也可以說有幾十年的經驗,眾生為什麼還這麼苦?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因為我年輕的時候很苦,沒有福報,算命先生我也看了不少,命裡頭沒有財庫、沒有官印。就是說你的命,沒有官印是賤,沒有地位,沒有財庫是窮,這個命是貧賤,你就曉得是多苦,而且又短命。李老師、章嘉大師對我很愛護,他們一看就明瞭,教我轉命運。章嘉大師教的時候我完全不知道,李老師教我的時候就很明顯,就教我轉命運。
所以章嘉大師教我的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他說財,要修財布施,不是天天在佛菩薩面前祈禱佛保佑我,不行,那是假的。你要如理如法,佛講的理論你要懂,佛講的方法你要認真去做。你修財布施得財富;你修法布施,聰明智慧增長;你修無畏布施,你就得健康長壽。無畏布施怎麼施法?素食,所以我一接觸到佛法,大概半年我就吃長素,不跟一切眾生結冤仇。這是無畏布施裡最重要的一條,吃長素,對於身體健康確實有關係。
財跟法,我學印光法師,一切供養統統做為印經,最多的就是印經布施,現在印《大藏經》,沒有做其他的。我到今天我自己還沒有廟,沒有道場,住別人的地方,最自在。為什麼?什麼都不操心。你這兒不能住了,別的地方有請我去住的。所以講到救護眾生,首先要救自己。這個意思還沒有講完,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說「救護一切眾生迴向」。眾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眾生苦就是自己苦,從自己感受到苦,我們就要同時能想到眾生苦。如何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三種迴向裡面的迴向眾生。我們看看佛菩薩用的方法,不是世間一般所謂慈善家的做法。佛實在講大慈大悲,他知道苦是由迷來的,樂是從覺悟來的,所以離苦得樂是果,因是什麼?因一定是破迷開悟。迷不能沒有苦,迷是苦的根源,悟才能夠離苦,才能夠真正的得樂。
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方法就是教學。我們中國老祖宗,佛法沒傳到中國之前,我們老祖宗也知道,所用的方法跟佛陀沒兩樣。「學記」裡面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學真有效,在中國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的社會能夠安定,能夠和睦相處,對周邊其他國家沒有野心,都看作兄弟姐妹一樣,這種的德行從哪來的?固然是性德,本性本善,是性德。可是要沒有好的教育,《三字經》上說「苟不教,性乃遷」,你要不好好的教,那個本善的本性也會變壞,這就是習性的染著,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所以一定要靠教育,才能維繫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
實在講,人的一生有三大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人與人的相處,這是第一個大問題。第二個大問題是人跟物質世界的相處,就是我們平常講的跟環境、跟大自然怎樣和睦相處。第三個大問題是怎麼樣提升自己的靈性,這是內在的問題。前面兩個是屬於外在的,後面這個是很深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自覺。你怎麼樣認識自己,怎麼樣自覺,這個問題很重要,不能不知道。佛陀的教育可以說這三個問題都幫助解決了,而且是很徹底、很圓滿。儒為我們解決沒有佛那麼究竟,沒有佛那麼圓滿,特別是對於自覺、對於靈性的提升,這樣才真正能夠救護眾生。
底下「離眾生相」,這一句很重要。決定不執著,不執著我能教,不執著你能接受。我是老師,你是學生,在世俗裡頭當然有,這些名分是有的。名分是世間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就是提升自己的靈性。世間相是有,世間相沒有了,世間秩序就破壞了。世間相是有,可是不執著,真正了解,像老子所說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內心裡面是平等的,外面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裡面是平等的。
法性是平等的,法相也是平等的,平等就和諧,自然和睦相處。睦有親愛的意思,在佛法講慈悲,世間人講親愛。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確實就像《無量壽經》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正覺,這個做法就對了。什麼時候開始做?我們現在沒有到十地菩薩位,現在能不能做?能,少分的做,盡心盡力的做,幫助一切眾生。我們人力、財力,這是一般講福報,福報不大,很小一點福報,很小就做。不要等到我發大財,我有大福報的時候再做,來不及了,也許沒有那麼長的壽命。所以,有多少就做多少。
我們看到社會上許多慈善機構,他們真的是有大福報,有雄厚的財力,有組織,有人力,在全世界做了很多的好事,我們也讚歎、也敬仰。可是我們認識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比什麼都重要,但是做這個工作的人不多,慈善家沒有注意到這樁事情。我們留意到了,現在有一點力量的時候,我們要全心全力朝這個方向、目標去努力。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幫助弘法的人才。怎麼樣幫助他讓他安心、一心的來修學,沒有好的修學環境不能成就,指導的方法我們懂得,但是沒有安定的環境就不能成就。這條路我是走過來了,這是經驗之談。老師的指導,目標、方向、方法你都明白了,往後路是自己走。自己走的時候,一定要有個安定的環境。經教不上台講不行,上台講可不能中斷,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不可能成就。你要找個很安定的學習的場所。
開始學講經是學習,哪裡是真的講經。因為講經,你要不要深入經藏?你要不要認真修行?你要不能認真修行,你就不能深入經藏。深入經藏不是在文字,是在行持。真正要把經典的教訓從自己生活當中做出、體驗出來,那是真的;你自己沒有做到不行,做到才是真的。做到了,你的心得跟古人的講解自然有會通之處。我沒有看古人東西,我已經做到了,一看到,這個人深得我心,我們自己很歡喜,自己的路沒走錯,他給我們印證、證明了;遇到古人這些註疏,一看志同道合。所以你要不入,不行!這樣當然就幫助自己提升,這個要靠什麼?這要靠真正的護法。
現在護法,頭一個就是建學習的場所,我們在澳洲建個淨宗學院,就是這麼一個目標。幫助真正發菩提心,續佛慧命,廣度眾生,提供他一個學習的環境。讓他在這裡面生活、在這裡面學習,沒有後顧之憂,是這麼一個道理。我們在安徽廬江建的文化教育中心,這裡面雖然沒有宗教,純粹是儒家的教學,中國傳統的學術教學。這裡面有三、四十位老師,我們也是全心全力幫助他們,給他們一個生活、學習的環境,我是希望他們在這個地方至少好好的學十年。十年當中,首先是要把自己的德行、品德修養好,依《弟子規》、依陳弘謀先生的《五種遺規》,這是純儒家的。同時希望這幾十位老師們,每個人專攻一部經,十年專攻一部,在中國古籍裡面選擇,諸子百家都可以選。這個樣子才能夠承傳古聖先賢的絕學,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再興旺起來,幫助社會,幫助國家,幫助全世界。
我們曾經聽到很多人都在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化復興的時代。梁漱溟先生對於這樁事情非常樂觀,他講的話很有道理。有人問他,你為什麼這麼肯定?他說人基本上有三個要求,第一個要求,就是現在由於科學發達,資訊發達,交通便捷,人已經不可能生長在這一個地方,與別人老死不相往來,這不可能。一定要跟大家往來,還要跟國際往來,跟這麼多人往來,人與人之間相處要不要和平?社會要不要安定?如果希望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類都能夠和睦相處,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教這個,所以他很有信心。中國文化現在跟科學可以結合,並沒有矛盾。中國文化的精神是親愛,父子有親;中國人的思想是禮讓,對人有禮,互相相讓,不爭,世界才有和平,社會才有安定。我們聽了這些話,是有道理,聽了他一番話,我們也增長了信心。
實在講回到佛教這個觀點更是圓融,確實有所謂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智慧靈活運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成就眾生,絕不破壞眾生。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們幫助它、提升它,絕不破壞它,所以第二迴向叫「不壞迴向」。提升到什麼境界?第三迴向是「等一切佛迴向」,這就把目標很明顯的說出來,等同一切諸佛。第四「至一切處迴向」,這是講我們活動的範圍。在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在我們現前講,我們要遍全世界、要遍全人類。不能只顧一個地區好,全世界都好,全世界每個地區都好。在從前雖然發這個願,真的很不容易做到,現在發這個願,看起來不難做到。
如果我們真的將來有這個福分,這個很重要,人沒有福什麼事都不能做。真有這個福分,我們有個機構真正能夠辦一個學校,一個大型的學校,不是幾十個人的,能夠到五、六百人,到一千人的學校,這麼大的規模,我們用遠程教學。這麼多人,有幾百人、上千人,各種人才都有,通達世界各種不同的言語。我們用衛星電視、用寬頻網路,用遠程教學的方法,真的就能覆蓋全世界,真的是至一切處迴向。在現代科技之下,這不是妄想、不是理想,可以做得到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到各個地區,舉辦一些面對面的交流、學術座談會,面對面來解決問題。可以經常派人巡迴各處,這樣是至一切處。
第五「無盡功德藏迴向」,無盡功德是法性。所以我想到,有幾百人就不得了,三、五百人真的不得了。人人都發菩提心,人人都能放下自私自利,那還得了!真正像釋迦牟尼佛會下的一千二百五十人,他們統統放下了,怎麼知道?你看經上說得很清楚,「皆是大阿羅漢」。小乘阿羅漢見思煩惱就斷了,何況是大乘?大乘阿羅漢是什麼人?十地菩薩,換句話說,用《華嚴經》的名詞來講,執著,對於世出世法,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執著放下了,分別也放下,妄想也斷掉了,這是大阿羅漢。這些人應化在世間教化一切眾生,跟佛沒有兩樣,沒有一點私心,真正是無盡功德藏。
第六「隨順平等善根迴向」。善根一切眾生都有,為什麼說都有?本性本善,他怎麼會沒有?佛在經上也常常責備一些愚痴、造業的眾生,說他們沒有善根。這個話不是真實語,這是方便語,教化眾生用方便法;真實法,各個都有善根。雖有善根怎麼樣?被妄想分別執著蓋住,蓋得太厚透不出來。所以從事教育的人,我常常講,我接觸國外許多學校裡面的教授、校長。因為這些人都是一生從事於教育工作的,還有許多不同的宗教的傳教師、宗教的領導人,我認識的很多。我跟他們見面特別強調一句話,我們從事教育,第一個條件就是肯定人性本善,《三字經》上講「人之初,性本善」,這個一定要肯定。換句話說,我們心目當中沒有一個惡人,你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好,沒有惡人。
曾經有一位美國的老教授問我:法師,希特勒也不是惡人嗎?我點點頭:是,希特勒本性也是本善。他為什麼做那麼多壞事?那是習性,從小沒有人好好教他,學壞了。他明瞭了。我們對於做壞事的人,要不要責備他?不需要,幫助他回頭,幫助他覺悟,因為他有善根。幫助他轉煩惱成菩提,幫助他轉惡為善,這就對了,這是教育。所以教育對於惡人,不能說把他開除,那我們的教育失敗了。要把惡人變成善人,把壞人變成好人,你的教育成功了。所以從事教育,這個基本的理念不可以沒有。
所以,隨順「平等」這兩個字好,真正肯定這個理念,對一切眾生心就平等了。對於業障很重,造作惡業很多,很不善的,你也不會生瞋恚心,不會生輕慢心。你知道他病很重,很有耐心幫助他治療,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德行裡頭最重要就是愛心,你有真誠清淨平等的愛心,再惡的人也會被你感動,他會對你產生信心,這個關係太重要了。我們這品經裡面,前面講信心講得太多了。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事成,你沒有信心你就不能成就,所以一定要有信心。教的人有信心,要幫助學的人建立信心。壞透的人,你要幫助他,讓他自己有信心,他會變成第一等的好人,這個教育就成功了。
善導大師尤其說得好,他老人家雖然講淨土,但是他這句話的意思可以引申適用於許多地方。他說「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教學也是如此,你這一生有多大的成就也是在遇緣不同。以我的看法,每個人緣都不錯,都很殊勝,關鍵真的不在外面,成敗關鍵在自己內心。你要懷疑一個人,你不如信任這個人。我一生不懷疑人,能信任人,人家騙我,我還是信他;別人侮辱我、毀謗我、陷害我,我還是相信他,信心沒有改變過。總有一天他明白了,他覺悟了,他就回頭;這一生不能覺悟,來生會覺悟。
我們在最近幾年也念了不少西方靈異感應的報告,從西方這些報告當中,他們現在知道人沒有死亡。身體有生滅,靈魂沒有生滅,身體會受傷害,靈魂不受傷害。在靈界裡面可以看到過去,可以看到未來,特別是過去。我看到這個訊息很歡喜。現在對我誤會的這些人,我們對他絲毫沒有一點點惡的念頭,純淨純善的心對待他。他現在不知道,他丟掉這個身體之後,變成靈魂他就知道了。到那個時候他會很慚愧,一生當中遇到這樣一個好人,當面錯過。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我遇到方老師,遇到章嘉大師,遇到李老師,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那麼你要想想,親近過方老師的學生有多少,他教了一生的書;章嘉大師的弟子有多少,李老師會下的蓮友有多少。跟我一樣親近,我們的成就不一樣,原因在哪裡?在自己!不在別人。魏斯醫生他四本書裡面講得很多,講得非常好,我覺得這個人是菩薩再來,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大概是這一類的。說出這個道理。
信心成就一切,如果我們對老師沒有真正的信心,你就不會成就。你要對老師懷疑,看到老師的缺點,看到老師的過失,你把這個放在心上,那就壞了。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裡面,這個話在後頭,「入法界品」。善財童子出去參訪的時候,文殊菩薩教他,不可以見善知識過,你才能提升你自己境界。清涼大師註解裡頭說得好,善知識有過失,不見得是真的,大權示現,我們是凡夫,怎麼會知道?他也許用那個方法度另外一個眾生,能夠幫助他回頭,幫助他覺悟。大權示現,你不曉得他真正用意。
然後後頭又說了一句,即使真的有過,你只學他的長處,學他的善行,不要學他的過失,你成功了。要把善知識的過失從內心裡頭拿掉,這個我在講經的時候常常用比喻。我們的心,良心,心裡面一定要放一切眾生的善,一切眾生不善,我絕不放在我心裡頭。我的心不可以當作一切眾生不善的垃圾桶,那你就錯了。我統統裝的是一切眾生的純善純淨,那我的心多好!對一般人都是這樣的,何況對老師?由此可知,修學的成功、失敗不在外面、不在別人,全在自己。
必須在這一生當中學會,我常講,內心深處沒有一個人是對立的。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我沒有對立,我是平等的。不跟一切人對立,不跟一切事對立,不跟一切物對立,這個心多舒暢、多快樂!法喜充滿。世尊留給我們的規矩、戒律,依教奉行,沒有做不到的;做不到是你自己不肯做,真正肯做,沒有做不到的。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乃至於阿羅漢等,他們都能夠隨順眾生,平等迴向,這我們要學。
第七個,「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等是平等,這個意思好懂,對一切眾生平等對待。前面是講善根,一切眾生皆有善根,現在這個意思就更深了。我們怎樣看眾生?這個眾生包括三惡道。所以我們看到蚊蟲、螞蟻、蒼蠅、蟑螂,菩薩!恭恭敬敬,從自己真誠心裡面生出來,決定沒有輕慢。看到這個小動物生憐憫心,牠過去造作一切不善,得這麼一個報身。我們遇見都有緣,第一個給牠三皈依,「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旁生就是畜生。對這些眾生,對三惡道眾生要這樣給牠皈依,勸牠念佛,勸牠聽經,勸牠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之後,倒駕慈航,普度眾生。牠懂,牠不是不懂,所以牠能跟我們溝通。
下面「真如相迴向」,這個就是三種迴向裡面的實際。我們向這個方向,就是自性,就是法性。沒有別的念頭,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回歸真如。於世出世間一切都不求,只求回歸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我們唯一的目標,永遠不能改變的目標。
底下「無縛解脫迴向」,這得大自在。縛是煩惱的代名詞,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放下了,得大自在。自己得大自在,希望一切眾生也像自己一樣的得大自在。
末後「法界無量迴向」。法界無量無邊無數,我們的心胸要拓開,跟法界一樣的無量。能包容法界一切眾生,能包容法界依正莊嚴,這個幫助別人才做得圓滿;如果沒有這種心行,幫助別人是有限的,不能圓滿。十住、十行、十迴向,後面還有很長的經文,有「十住品、十迴向品」。今天我們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