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六九卷) 2004/05/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269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光照十方百萬世界偈頌第九首看起:
【眾生及國土。一切皆寂滅。無依無分別。能入佛菩提。】
這首偈清涼大師註得不多,但是註得非常好,言簡意賅。「次偈入佛菩提」。這個標題非常重要,入是契入,我們一般人講證果,得道證果就是契入。契入是什麼個境界?這首偈就把境界說出來了,「依正皆寂,故無所依;智契於斯,故無分別」。前面這兩句,『眾生』是正報,『國土』是依報,『一切皆寂滅』。什麼人入這個境界?諸佛如來。諸佛如來包括法身菩薩。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解釋經文裡面的諸佛,那個「諸」字,諸是多,他不是說佛眾多,他那個諸字是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是多,諸。諸是指四十一位,再加上後面一個妙覺位,就總共四十二個位次;這四十二個位次都稱之為佛,都稱之為如來,所以稱諸。這個講法講得好!
何以說他們是諸佛?他們確實入這個境界了。什麼境界?眾生、國土一切皆寂滅。如來所證得是寂滅忍,如果依照《仁王經》,《仁王經》上講五忍菩薩。五忍從什麼地方算起?從初地算起,最高位次寂滅忍,寂滅忍下面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有三個位次,七地、八地、九地;七地是下品無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再上去十地,十地是下品的寂滅忍,等覺是中品的寂滅忍,究竟果位是上品的寂滅忍。「一切皆寂滅」。如果以《仁王經》這個標準來說,這個境界應當是十地菩薩,十地以上。可是在別教裡面講,別教講寂滅忍就是圓教的十行位的菩薩。別教十地相當於圓教十住,他的等覺就是初行位菩薩,他的妙覺就是二行位菩薩。
這段經文是讚歎佛功德,入佛功德,『入佛菩提』,這到究竟位了。這個時候諸法實相全體現前,什麼相?寂滅相。清淨寂滅,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諸佛菩薩能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跟事實真相相應。放不下?放不下不相應,跟事實真相完全不一樣!事實真相裡頭什麼都沒有,有是幻有不是真有。
現在科學相當進步,科學家發現這個宇宙之間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連時間、空間都不是真的,這很不容易、很難得。空間就是虛空,虛空在某一種條件之下等於零,虛空沒有了;虛空沒有了就是說明遠近沒有了。諸位從中國組團到澳洲來,飛機要坐十幾個小時,如果虛空沒有了,那就在面前,一步都不要走,就在面前,虛空沒有了。《往生傳》裡面有記載,我過去曾經讀過,這個人念佛功夫成熟了,要往生了,家裡人問他:極樂世界在哪裡?極樂世界在堂屋。他臥房外面就是堂屋,極樂世界在堂屋。經上講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國土,在哪裡?在隔壁。堂屋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客廳,但是從前中國一般人家堂屋當中供祖先,也是待客的地方,也是起居室。這是說明什麼?空間沒有了。這些事情不是單獨一個個案,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頭有好幾篇。
時間沒有了,先後沒有了,過去幾千年、幾萬年就在面前,未來幾千年、幾萬年也在面前,這不是真的。我們迷了自性,從迷裡面,這一迷他就有妄想分別執著,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顯現空間跟時間這種現象。在佛法裡面,相宗入門的一門課程,《百法明門論》,那是相宗入門的課程,學法相先要讀這個書。天親菩薩把一切法分歸納為一百類,稱為百法。百法就是宇宙之間一切法,那個一切法無量無邊總歸十大類。這十大類裡面就有時間跟空間,時間是一百法裡的一法,空間也是百法裡的一法,可見得自古以來對這個都很重視。可是這一百法分為五大類,它排列在哪一類我們有沒有留意過?它排列在不相應行法。這五大類第一個是心法,第二個是心所有法,第三個就是不相應行法,第四個色法,第五個是無為法。
什麼叫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實。抽象的概念,你不能說它沒有,你決定不能說它有。列在這個地方很有道理。你有分別執著的時候它就有,確實就有空間,就是它有距離、有遠近、有先後;可是你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遠近、先後的現象就沒有了。我們坐在這個地方,我們面前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那裡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就在面前,好像我也進入他這個講堂一樣;我也沒有去,他也沒有來,空間沒有了。智者大師在講《法華經》,講台上入定了。他講《法華經‧藥王品》,這一入定之後見到釋迦牟尼佛、見到靈鷲山,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講《法華經》。他出定之後告訴大家,靈山一會到現在還沒有散。智者跟釋迦牟尼佛相去一千多年,智者是隋朝的人,一千多年這是時間先後沒有,在定中居然在一起。佛講《法華經》,他還聽了那麼一段。我們不懂這個事實真相,把這些事情都稱之為神通,稱之為特異現象,其實在如來他們境界裡面,這叫正常現象。如來那個境界裡看我們十法界、看六道,那叫特異現象,但是這種特異現象在他的境界裡面沒有障礙。這個境界總稱之為不思議解脫境界。
所以我們讀經,在經上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可是我們怎麼樣?我們要真正能夠接近、能夠契入。怎麼樣契入?就是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於眾生、於國土不再執著、不再分別;練,日常生活當中練。怎麼個練法?常常觀察大自然。大自然裡面有沒有界限?實實在在找不到。我們落在地球這個地面,我們所看的範圍很小。我在年輕的時候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先生就跟我講過,學哲學的人這一生當中至少要坐一次飛機,這為什麼?你到高空去看就不一樣。說這個話五十年前,五十多年前那個時候要去坐一次飛機可不是簡單事情。現在交通便捷,飛機已經變成世間人普通的交通工具,現在很少人出遠門說他是坐輪船,很少聽說過。常常飛到高空,你再往下面看、往周圍看、往上面看,心量自然就拓開了。看到什麼?地球太渺小。地球在太空當中是個小星球不是大星球。在太陽系裡面也不大,木星、土星比這個地球大太多。宇宙之間巨大的星球不知道有多少,地球跟它們比,那真的是怎麼比也比不上。
我們今天在地球上,生在地球,地球人。如果你要問,現在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有人住,很多星球上沒有人住。你要問我,我想像當中所有的星球都有人住,為什麼?佛經上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沒有正報哪來的依報?依正決定是同時存在的。以我們自己的經驗來說,如果我們死了,這死我們還沒死過,不知道死的樣子是什麼;可是我們每天睡覺,這個經驗有,你看你睡著了,眼睛一閉睡著了,這地球有沒有?沒有了,就離開了。你作夢的時候是入另外一個空間維次,不是這個空間維次。你有沒有想像這個問題?你要常常想到,這很有趣味,慢慢會開悟。真的是一切皆寂滅。眼睛一閉,色相沒有了,可是耳朵它不會閉,雖然見不到色相,它能聽到聲音,往往這個聲音他錯解了,產生了錯覺。譬如說你睡覺的時候聽到擊鼓,在夢中是打雷,那是什麼?因為你聽到擊鼓的聲音產生錯覺。
這兩句話是講宇宙真相,甚深、甚深!此地這個眾生不僅僅是人,所有一切萬物都在這裡頭。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哪一法不是眾緣和合而生?諸位要是讀法相的論典,你就明白沒有一法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緣說不盡,佛講宇宙之間任何一法無量因緣所生。無量因緣,這教學就困難,不好講!所以世尊把無量因緣歸納為四大類,叫四緣生法。這四緣,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每一種裡面都無量。在過去我們學教,學得不夠深度,總認為增上緣無量,無量無邊,我們能相信。無間緣也是無量的嗎?所緣緣是無量的嗎?可能,所緣緣可能。親因緣也是無量的嗎?總是有懷疑。現在我們讀《華嚴》才明白,真的四緣每一緣都無量。親因緣無量無邊,四緣的無量無邊應當是相等的,初學不容易理解。
親因緣,這宇宙之發生,科學家講這宇宙的原點,大爆炸的原點。你看原點那麼小,我們佛法講的微塵,那個微塵一展開裡面是世界,世界沒有縮小,微塵沒有放大,但是微塵裡面現世界,世界裡面有微塵。這個境界不能想、不能說,想不出也說不出,所以叫不可思議。不思不議這個境界就現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唯證方知,你就證入這個境界了。
這個境界,再跟諸位說它為什麼是寂滅相?確實它不存在,佛法裡面常講剎那生滅,《楞嚴》上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就講生滅的現象。生滅的時間究竟多長?《仁王經》上世尊方便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這一彈指,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那我們彈得快,大概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兩個十萬八千。我們怎麼能知道它在生滅?所以我們今天看的相是什麼?相續相。這相存不存在?不存在。所以大乘經教裡頭佛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不說別的,你單單把《仁王經》上這一句真的體會到,試問問你放得下還是放不下?如果真正了解佛說的這個真相,萬緣放下了;萬緣一放下,你得定了,你不會再受世間一切諸法的干擾。
世間人不懂得事實真相,都把這個幻象當真;不是真的,夢幻泡影。《楞嚴經》上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兩句話說得是一點都沒錯,但是我們不懂。當處、隨處沒有法子體會,把《仁王經》上這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合起來看,懂得一點了。它太快了,當處就是沒有空間,隨處就是沒有時間,這裡頭沒有時與空。我說這個話是佛方便說,為什麼?今天科學家給我們證實,生滅的速度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太慢了。現在大家都知道光速,光的速度、電磁波的速度差不多是相等的,一秒鐘三十萬公里,三十萬分之一秒,比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要快很多,那個光還走一公里。這我們才知道這是佛方便說,這不是真實說。
我們就用光速,光在宇宙當中不是最大的速度,肯定還有比光更快的速度我們沒發現。現在科學裡只知道速度最大的是光,但是也知道宇宙之間還有更快的速度,比光還快。那麼光走一公里是三十萬分之一秒,一公里一千公尺。那它要走一百公尺?三十萬再加十倍,三十萬就三百萬,三百萬分之一秒,光走一百公尺。走十公尺?三千萬分之一秒,一公尺。一公尺一百公分,那走十公分?十公分是三億分之一秒。那走一公分?走一公釐?就從這上面來說我們就懂得,那個速度「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個速度是億萬分之一秒。這個億不是數字,要從數目字那是億億億個萬分之一秒。你怎麼會知道這個虛幻的相續相是真的?被這現象迷了!
只有那個心清淨如如不動的人,這不動很厲害,不動就是所有一切運動的相,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動怎麼樣?你跟著它動,你對於它真一無所知,你跟著它動;你要是不動,你看它動看得很清楚。世間人心都在動,你心要是不動的話,你對於世間一切法通達明瞭。所以佛經上常講定生慧,動生煩惱;動生妄想分別執著,靜生智慧。智慧是不動的,聰明是動的,聰明不是智慧。智慧是清淨心起作用,你才能了解事實真相,一切皆寂滅。
一切皆寂滅當然『無依』,清涼大師這個註解裡頭「依正皆寂,故無所依」。豁然大悟,雍正上諭裡面講豁然貫通。「智契於斯」,這個智就是覺,一下明白了,明白宇宙之間依正莊嚴是怎麼回事情,這是把那個真的東西找出來。真的是什麼?性,佛經上講的自性,講的佛性,講的法性,一個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時候你得大自在,你不會再迷惑。你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再沒有分別,這個分別裡頭包括了妄想跟執著,於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絕對不會起心動念。
起心動念是惑、迷惑,就是佛經上講的無明。無明沒有了,諸位想想你還有分別、還有執著嗎?三大類的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斷盡了,斷盡了叫做『能入佛菩提』。那我要問你,真有能入?真有所入?智是能入,佛菩提是所入,告訴你能所都沒有了,那才叫真的入;還有能入還有所入,沒入!為什麼沒入?你還是在相對上,能所對立。這是近代科學家愛因斯坦講的相對論,他說宇宙的存在是相對的。這話說得不錯,相對才顯示出來。可是宇宙的真實面不是相對,沒有相對,這個科學家就做不到,他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佛菩薩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境界?用禪定,這要知道。
禪定,廣義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禪定,無量法門也都是禪定。決不要誤會佛門裡頭有個禪宗,他們修的是禪定,那是沒錯,無量無邊禪定你只認識一門,這不行!你應當要真的認識。真的認識所有一切法門統統修禪定,只是修禪定的方法不一樣。我們念佛是不是修禪定?是修禪定。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你看它的目的都是要離妄想分別執著,離了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定的境界。定就是你的心裡頭沒有執著、沒有分別,這是淺的定;到不起心不動念,那是深定。所以法身菩薩不起心不動念。
六道裡面的定不執著,他有分別,有分別出不了十法界,有執著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裡頭有四禪八定,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執著沒有斷,他有分別、有執著所以出不了六道輪迴。真的一切都不執著了,阿羅漢證得了,執著放下了,這得九次第定,超越六道輪迴了;但是不能超越十法界,所以還要向上提升。那我們知道在佛經上講的四聖法界,至少有四個等次的禪定,阿羅漢是第九,辟支佛就第十,菩薩第十一,還有一個佛第十二,要到第十三層才突破了十法界,這才證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佛菩提,你就曉得這個事情有多難。
這樣說起來,對我們這些凡夫真的是吊胃口,你給我說這麼多有什麼用?做不到,依然是生死凡夫。所以諸佛如來真的是慈悲到極處,給我們開了個方便法門,淨土法門。末法時期,除這個法門之外都不能成就。這話是佛在經上說的,祖師大德們給我們做了證明。經上有說「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很希罕的沒有一個人得道,除了淨土法門帶業往生。那麼淨土要成就,你對於淨土的這些道理、理論、方法、境界要不是真正通達明瞭,也不容易!善導大師講得好,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在理論上講是肯定的,是沒有說錯,但在今天事實上來講,那就是李炳南老居士講的:一萬個人修行,真正得往生的兩、三個而已,不是萬修萬人去。什麼原因?善根福德不如古人,業障習氣太重。
現在在中國大陸,我所曉得的有幾個念佛道場很如法,不多,這裡面常常聽到有人往生。有同修來問我:是不是真的往生?真的。印光大師教導我們,印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諸位都知道,印祖所說的話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講的。他教導我們在現前這個時代,末法時期小道場真修行,道場小容易維持,他教導我們不要做經懺佛事、不要做法會、不要傳戒、不要講經,專一念佛,他講得沒錯!可是我們試驗了這麼多年,感覺得是經還是要講,不講經不行,為什麼?不講經他不明理,他的疑慮斷不了,他修學不如法。經還是要細講,最好是把經教搞清楚、搞明白,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那沒有一個不成功,真的是萬修萬人去。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都是入佛菩提,所以《華嚴》到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聞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有道理!這才真正普度一切眾生,我們要細心去體會這個意思。現在時間到了。
我們接著看偈頌第十首:
【眾生及國土。一異不可得。如是善觀察。名知佛法義。】
佛為我們說法,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佛經的術語叫諸法實相。我們今天用宇宙人生實相,實在講宇宙人生沒有「諸法」那兩個字用得好,但是說諸法不太好懂,說宇宙人生比較容易懂,這是不得已的辦法。我們用什麼樣的名詞都比不上佛經上的名詞術語高明,因為諸法可以包括宇宙人生,宇宙人生沒有辦法包括諸法。佛為我們說法,他善說,我們要善聽,不會聽的,你聽不懂他說什麼,所以要會聽。會聽不容易,怎樣訓練成我們會聽?老老實實的聽,常聽多聽,慢慢就養成會聽,這裡頭老實是比什麼都重要。
老實人是什麼?老實人沒有成見、沒有意見,完全隨順。上面第七首偈講到隨教,就是隨順,隨順如來教誨。你看偈子裡頭講「了知差別法,不著於言說,無有一與多,是名隨佛教」。這在前面跟諸位細說了,我們要記住。十大願王裡面「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裡頭就有隨有順,華嚴境界!普賢十願是《華嚴》的總綱領、是《華嚴》的總結。經文裡頭細說,而且重重細說,不止說一遍。至少你想想看,這在十信裡頭十信說了,將來還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一次比一次精采,一次比一次微妙,同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學習的程度不一樣。現在學十信好比是小學程度,我十信學滿了學十住,就好比是初中程度,十住學完了學十行,好比是高中程度,還是這個科目,愈講愈詳細,愈講愈深入。從這些地方讓我們也覺悟到,真實智慧向上功夫確實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才能成就。
末後這一偈,前面是入佛菩提,入佛的境界,通達了知諸法的真實義,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諸法真實義就是如來真實義,那這四句偈裡面所說的『眾生及國土,一異不可得』,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上明生土皆寂」,這個上是前面第九首偈,第九首偈講眾生國土皆寂滅。「不可言異」,異是不同,眾生跟國土是一不是二。眾生剎那生,國土也剎那生,都沒有自性,都沒有實體,因緣生法。寂滅,如果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寂滅是零,眾生等於零,國土也等於零,空間等於零,時間也等於零,世出世間一切萬法都等於零。所以皆寂,皆等於零,無所依。
佛門裡面稱如來、稱佛叫無依道人,這個稱呼裡面的道理很深,很深的義理,無依道人。無依才是真正證得究竟圓滿;有依,還在迷、還沒契入。入這個境界之後決定是無依,為什麼?跟宇宙合成一體了,還有什麼好依的。我們在講席前面曾經講過,「虛空法界是自心相」,剎土眾生就是此地講的國土,「剎土眾生是自身相」,身相就是法身,你說還依什麼?身土是一不是二,剎土眾生是自身相。我們要常常從這個地方去觀察,常作如是觀,這個觀成就之後,能入佛菩提。只要能稍稍契入,我常說的,你的真誠遍法界,你的真誠遍眾生國土,沒分別了;你的清淨、你的平等、你的正覺、你的慈悲也是遍法界虛空界,遍一切眾生及國土。這就是佛菩提,這就是究竟圓滿。
上個月我們刻了一個小圖章,「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一般人看得懂,看了歡喜,要做到!這是菩薩境界,菩薩位次並不太高。如果菩薩位次要高的話,那就不是善意滿人間,人間範圍太小,善意一定遍剎土眾生,大菩薩!怎麼能從小菩薩慢慢提升到大菩薩。現在講「眾生及國土」,很多人不懂,滿人間懂,善意滿人間好懂。契入之後知道諸法的義趣,真實義。諸法義是什麼?一異不可得,還是《般若經》上所說的「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般若心經》裡面所講的「無智亦無得」,這兩句是總結,總結裡的總結。
實際上《般若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總結,《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綱要,《心經》是總結,總結裡面的總結就是這兩句「無智亦無得」,五個字。智是能知,得是所知,智是能契,得是所契,能所都不可得,你就真的得到。為什麼?這是我常講的,有能有所,你心裡頭有對立,能所對立。真心自性裡頭沒有一樣東西對立的,對立就是病,有智有得還是病,那是病根。無智亦無得,病根拔掉你才是真正健康之人,究竟佛果,拔乾淨了。那我們在大乘教裡面學了這麼多年,總有點這稍稍的印象,什麼時候你把內心裡頭,我常講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對立化解,就是經上這句話。我講得很囉嗦,不囉嗦不懂。講得再多,《心經》上五個字講完,「無智亦無得」。那我們要講這麼多,現在人才能聽得懂,不能不囉嗦。
「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東西就拔掉了,這個對立就消除,雖然消除還不清淨。好像我們對立,隔了一道牆這兩面對立了,牆推倒了,這兩面不再對立了。牆雖推倒,痕跡還在,這個痕跡慢慢再把它化掉,到如來果地上這痕跡才真的沒有。所以四十一品無明就是痕跡,這個痕跡慢慢的把它搞得乾乾淨淨,一絲毫都沒有,如來果位,究竟果位。經上常跟我們說的,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四十一品無明就是痕跡。對立是什麼?對立就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確實沒有了,這是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
分別執著的痕跡,那個痕跡也稱之為習氣,習氣很難斷。確實沒有分別,但是有分別的習氣;確實沒有執著,有執著的習氣,藕雖然斷掉了,絲連著。所以雖是絲連著,妨礙不大。真的把這個化解了,重要,比什麼都重要!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那個修行的根本就在這個地方。所以你要問:我們現在學佛到底從哪裡下手?我今天上午跟大家講得很明白,從學做人下手,你的功夫才會得力。學做什麼樣的人?學做每一個人都歡喜的人。我還有喜歡、還有討厭的,不行!學著用真誠心對人、用清淨心對人、用平等心對人、用正覺心對人、用慈悲心對人,就學這個。對一切人,不管人家用什麼心態對我,我要學著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對人,我就學這個,這就叫真學佛。
豈不聞經教裡頭常講「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還叫別人因我而生煩惱,我就錯了。對人要平等,對人要清淨,清淨是不受別人影響;智慧是對於理事、性相、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迷;慈悲就是真誠的愛心,幫助別人覺悟。這個事情難,不是容易事!教人覺悟,自己先要有個覺悟的樣子,為人演說,演是表演,你要做一個好樣子給人看。教別人不要貪,我自己還貪,那怎麼行?人家自然疑惑,自然不會跟你學。自己真做到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好樣子,他教我們不貪,他真的不貪;他教我們放下,他真的放下。他是太子,他要不出家,將來作國王。王位放下,榮華富貴放下,妻子兒女放下,真的做到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生活出去托缽,這還有什麼話說?他不是生在貧窮人家,沒吃沒穿,不是,富貴人家!我們才相信他能夠這樣做一定有道理,他能夠過這種生活方式,一定比榮華富貴的生活還要快樂。果然沒錯,真快樂、真自在!一個人在一生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恐怖畏懼,你說多自在。他表演給我們看。
中國四書裡頭還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沒有防人之心,因為防人也很苦,你處處要提防,防範都沒有。為什麼不需要防?沒有生死,你防什麼?一般人防人什麼?貪生怕死,總是怕受人傷害。沒有傷害、沒有生死,做給我們看,我們就信了。我們要把世尊這一套學到,對待每一個人都好。他對我態度不好,我對他的態度很好,為什麼?他對我那個不好的態度,我沒有放在心上,我沒有看在眼裡,我只看到他的好處,我沒有看到他的壞處,這一點不容易,這一點是覺悟了。
覺悟之後,知道一異不可得。這佛說法你要懂得,舉個例子。一異就是正反兩面,一異不可得,正反不可得,善惡不可得,真假不可得,你這才看到什麼?看到諸法實相。換句話說,特別是六道眾生識變的境界,你從識變的境界裡頭看到真相,高明。真相是什麼?見性。性裡頭沒有這個東西,性裡頭沒有分別執著,性裡頭沒有七情五欲,性裡面沒有貪瞋痴慢,性裡面沒有一絲毫惡念惡行。所以我在經教裡面說的「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我續了兩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能不能看得出來?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障礙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這一生遇到不少!我心目當中對這些人,好人,統統是好人,他們幹的是好事。不生怨恨,不生報復。我要見到他,我還是非常歡喜接待;他要有困難,我一定會盡心盡力幫助他。他對我有界限,我對他沒界限,單單就這麼一點,你就想這個受用多大,這個受用多自在。
諸法確實有性有相,你看在哪一個角度上去看,從性上看沒有,不可得,從相上看「依正兩殊,不可云一」。依報不是正報,正報不是依報,不能說一,從性上看不能說異,從相上看不能說一,一異不可得。這第二句是「一異不可得」,你才真的清淨,真的乾淨,真的通達明瞭。我們凡夫境界是執著一、執著異,執著兩邊、分別兩邊,永遠不能解決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天天在製造問題,問題都是虛妄不實在,前面講的全都是戲論。難,不容易!絕大多數的人都在迷,你少數覺悟的人你所說的,他們在旁邊笑話你,他們不相信。他們認什麼是對的?大多數人說對就是對的。你是少數,你所說縱然是真理是對的,沒有人相信,不接受你。這是六道裡面的事實真相。
佛菩薩在這裡頭委曲求全、善巧方便,顯示出大慈大悲。你不接受怎麼辦?我隨順你,他就歡喜了。在隨順裡面,為他示現講少分,多分他不能接受,講少分;少分他如果明白接受,他就得受用。如來教化眾生在小乘裡面教十善業道,教五戒十善,在大乘裡面教淨業三福,這就是少分,眾生聽這個,他聽得懂,他聽了歡喜,他能接受,他能得受用。當然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他得這一點受用敵不過煩惱,壓不住習氣,所以起心動念還是罪、還是業,這《地藏經》上說的。
那佛教給我們,這實在講是佛在教菩薩『如是善觀察』。我們學,我們也學這樣的觀察,為什麼?漸漸他就能知道佛法的意思。在哪裡?在日常生活當中,在跟一切眾生交往之中。所以你一定要曉得《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哪裡?真正《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現實的宇宙,就是現實的人生,這就是。經本是個說明書,大方廣佛華嚴的說明書,真正大方廣佛華嚴就是我們實際的人生,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工作、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真正的大方廣佛華嚴。
你在這個裡面觀,觀什麼?觀一異不可得。其實大乘經上講這個講得太多,《楞嚴經》上講「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你用這個來看。無論什麼境界現前,順境善緣,逆境惡緣,用這個觀法一看,心馬上平,心就清淨,不受外面境界影響。順境、逆境不起貪愛,你起貪愛受它影響;逆境、惡緣不起瞋恚,你起瞋恚受它影響,在這裡頭是真功夫。外不著相,不受影響,這叫禪;內不動心,這叫定,這修大定。真正在修禪定。「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行住坐臥都在修定,行住坐臥都在定中。
這「善觀察」,觀察是慧,那個善裡頭就有定,正是宗門所說的「寂寂惺惺,惺惺寂寂」,這種心態生活得大自在。雖然這個身在六道、在亂世,可是他的感受是在極樂、是在華藏,為什麼?這善觀察就是把這個境界變成一真,把這個境界變成華藏。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常常念,你怎麼會忘掉?心裡想的法性,觀察的是法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不二就是一異不可得。他怎麼不入佛境界?怎麼不明佛法義?可是一般學佛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幾個人能作如是想?希有難逢。
為什麼不能作如是想?經雖然聽,聽得不熟。我聽經就是接受佛法的薰習,佛法薰習的時間太短了。所以你想想一天二十四小時,二十四小時當中,你幾小時佛法薰習?不是佛法薰習一定是煩惱薰習。煩惱薰習的時間長,佛法薰習的時間短。睡覺,睡覺也是煩惱薰習,無明薰習,無明煩惱;清醒的時候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睡覺的時候無明煩惱,二十四小時煩惱薰習的時間長。我讀經讀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接受佛法的薰習,那一兩個小時是在薰習,薰習力量很薄弱,一點也禁不起考驗。怎麼說禁不起考驗?如果你在念佛的時候,聽到有個人在背後罵你,你馬上就生氣了,禁不起考驗!你能不能聽到的時候,我在這個地方念經,別人在那裡罵我,我若無其事就像沒聽見一樣。那功夫得力,不容易,那功夫為什麼不得力?不夠。天天幹。
我這一生當中,在經驗當中,諸位仔細觀察你也能體會到,五十三年!五十三年的薰習不中斷。前天我還跟諸位報告,你們不要寫信給我,不要帶很多東西給我看,為什麼?我不看。也不要給我說很多話,實在講你們跟我講的那些話,我沒聽進去,耳邊風吹過去。我要天天聽那麼多、看那麼多東西,煩惱薰習,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管它這些東西幹什麼?這不是佛法義。你跟我講,我完全明瞭,明瞭我也不執著,我也不會分別。學佛沒有別的,學了這麼多年來要安住清淨心。你們大家知道的,我不看電視,我不看報紙,你們給我提起來,我不糊塗,我樣樣清楚、樣樣明瞭。
所以善觀察這個善,善是用清淨心,無分別心,那叫善。你才真正看到整個宇宙是和諧的,整個宇宙是統一的,整個宇宙裡面決定沒有分裂,決定沒有對立,決定沒有矛盾。大宇宙如是,小宇宙是身體,你要能常常觀察你自己的身體,也會開悟。我們這個身體你想想看多少器官,外面眼耳鼻舌身,裡面五臟六腑,每個器官多少細胞組成,每個細胞各個不相知,但是怎麼樣?它合作,它和諧,它沒有對立,它沒有矛盾,它沒有衝突,身體健康。
我們對待這個身體,最重要的是給它清淨,怎麼給它?我們的念清淨這個身體就清淨。我們的意念真誠,每個細胞都真誠;我們意念平等,每個細胞都平等,它本來就平等;我們的意念慈悲,每個細胞都歡喜,真的法喜充滿,全身細胞法喜充滿。所以不能有怨恨。一有怨恨,我們整個細胞各個都變成怨恨,麻煩來了,那是什麼?那就是病,病毒,怨恨是病毒,貪瞋痴都是病毒。不能貪,人有貪瞋這個念頭,你的細胞都變種,所以你會多病,你身體不健康,你生活在煩惱當中,你得不到法喜。這在世間是大學問,很遺憾的這大學問大學裡頭不開這個課,這使我們感到很遺憾。大學開這個課,普遍人都能學到;大學不開這個課,少數有緣人學到。哪一個人學到,哪個人幸福;哪個人學到,哪個人美滿快樂。
現在雖然大學不開這個課,我們利用高科技網際網路、衛星電視來開這個課。天下有緣人不少,他常常收看這個節目,明瞭諸法實相,他也如法泡製依教奉行得利益。我在講經時候常常講,這講了幾十年了,學佛的人不老、不生病、不死,你們想想這算不算是科學?我問你,你要不要?你要想要,到這來學。人為什麼會老?憂能使人老。憂慮、煩心,憂慮的事情、煩心的事情一年比一年多,老了;如果憂慮煩心的事情一年比一年少,人不會老。尤其現在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就是說有理論的根據、有事實證明。科學家告訴我們,不管他是正確性多少。現在人相信科學,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人的身體七年是個周期,就是身體每個細胞新陳代謝。所以這個身體剎那生滅,不是真的。剎那剎那之中這個細胞換了,舊的細胞死了,新的細胞代替了,時時刻刻在換。你要懂得這個道理,那舊的淘汰掉了,換了是新的,這不是永遠年輕嗎?一點都沒錯。可是有些人他換了是舊的,他換的這個細胞還不如他老死的那個細胞,這什麼原因,怎麼會變舊的?他有憂慮、他有煩惱,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人有自私自利,人有貪瞋痴慢,人有是非人我,他這整個細胞變質了,現在一般人講變種,就跟江本勝博士實驗水結晶的道理完全相同。這樣子你就要覺悟,為什麼我們不叫自己永遠生活在歡歡喜喜的境界上?歡歡喜喜,我這個新陳代謝的新細胞永遠是年輕的,永遠是充滿活力的,不老。佛菩薩不老、阿羅漢不老,什麼原因?我懂得了,他沒有煩心的事情。所以你們要曉得,你們那些拉裡拉雜的話給我講多了,一大堆信件給我,是幹什麼?叫我快點老、快點老。我不上當,我不看、我不聽。所以你要問我為什麼我好像不衰老,原因就在此地。你要學會了,你也長生不老。放下、放下,一切放下,你才享受到真正的人生,才能享受到正常的人生,幸福美滿。這一大段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