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七卷)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117

  請掀開經本,頁數就不重要,昨天我們講過了。請看經文:

  【如諸剎海微塵數。所有如來咸敬奉。聞法離染不唐捐。此妙音天法門用。】

  這一首是可愛樂淨妙音天王他的讚頌。讚頌也是他修學心得的報告,我們在這裡面學習,就是學習什麼?一切恭敬。佛家許多儀規裡面都有「一切恭敬,一心頂禮」,這我們常常念到。雖然經文上常念,並沒有做到,道場同住見到還要瞪眼睛,還要發脾氣,你說這一切恭敬,恭敬到哪裡去?為什麼做不到?不了解事實真相;換句話說,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沒有。這個東西雖然是自性本具的性德,可是被煩惱習氣障礙住,不能現前。六道凡夫的生活是煩惱做主宰,這就是講我們自己做不了主宰。佛經裡面的比喻非常有味道,就好像一個家庭一樣,現在家庭做主當家是誰?不是主人,是家裡的傭人、僕人,奴婢當家了。你這個家怎麼會亂?什麼是奴婢?妄想分別執著是奴婢,煩惱習氣是奴婢,今天是煩惱習氣當家了;奴婢的奴婢,大奴婢底下還有小奴婢。從前看到皇宮裡面,大太監裡頭還有小太監,大太監當不了,小太監當家,你說怎麼得了?天下怎麼不大亂?天下大亂所現的現象,就是六道生死輪迴,就是三惡道。我們天天搞這些,自己不曉得,將來自己怎麼墮落的,自己也不知道,你說可憐不可憐?

  這些人,華嚴會上我們曉得,無論他是什麼身分,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的,這就是現在所講的多元文化。諸佛如來示現就是自性示現,千言萬語、千經萬論就說明兩句話,「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真正要懂得這兩句話,你就作佛,你不是菩薩,你就成佛了,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心所變現出來的。自心為什麼會變現這樣複雜的現象?怎麼變現出來之後,我們彼此都不承認,還要互相打架?這樁事情,諸位仔細去想想,你有沒有做過夢?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夢中的境界從哪裡來的?這個大家曉得,夢中的境界是我們自心變現的。你作夢裡頭怎麼也跟人打架?也跟人不和?理是一個。夢中的時間短,我們醒來得快,醒來的時候,剛才夢中的事情還能記得清清楚楚;現前時間長,我們沒有辦法覺察這是個夢境,其實跟夢境沒有兩樣。然後才曉得,我們作夢是夢中夢,你說多虛妄?

  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和睦相處,有的人不和?和是覺悟了。我們在經上看到,華藏世界這麼多眾生,各個不同的身分。所以我說:各個不同的身分,都是如來變化所現。這話什麼意思?他們統統都是覺悟的人,覺悟就是如來變化所現。不覺悟也是如來變化所現,但是我們不這個說法,實際上是一樁事情。一真法界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十法界、三惡道、阿鼻地獄,又何嘗不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個道理,只是覺迷不相同。覺悟了才知道事實真相,迷了不曉得事實真相;迷了煩惱當家,覺悟了自性當家、般若當家。般若當家是一團和睦,煩惱當家哪有不打架的道理?所以佛的教化,幫助眾生沒有別的,破迷開悟。

  我們今天看到現前的社會,有史以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樣的混亂。混亂的原因是什麼?沒有人教誨,我們了解原因。眾生要不教導他,他怎麼會覺悟,他怎麼會懂得?所以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諸佛菩薩的教育,第一個課題就是教倫理道德。倫理道德是什麼?人與人的關係,這是第一個課題。你怎麼樣跟一切人相處,你怎麼知道去恭敬一切人,禮敬一切人,讚歎一切人,供養一切人,要教。教了之後,你明白了,你覺悟了,你才會把恭敬、讚歎、供養落實;沒有能夠落實,雖然接受教導,你還沒有真的懂。今天有許多,這在佛門我們見到的,看到一樁好事,他要發心做好事,還斤斤計較。像我們上一次遇到中國大陸這些水災,許許多多人想發心,一聽說救災的錢恐怕到不了災民,當中被剝削,他就乾脆不救災了,這個觀念錯誤。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我們發的善心,心圓滿的,我們一切顧慮都沒有,拿去救災,我們的福報是圓滿的,功德是圓滿的;當中哪些人剝削,那個罪過是他的。當然也有很多人說,我不願意製造這個機會讓他造業。你這個心沒錯,但是災民得不到救援,餓的餓死,凍的凍死,你為什麼沒想到這個?

  世間人永遠是世間人,永遠搞六道輪迴,分別執著太多了。佛菩薩沒有這個心,所以佛菩薩的福報大,佛菩薩的福報圓滿,他了解這個道理,沒有絲毫顧慮。我們救災拿一百萬,災民能得到三十萬也好,比沒有得到好多了。那些錢當中被人剝削,布施給他也好,「所有如來咸敬奉」,所有如來我都供養,我供養何必要指定哪一個人?只要有機會,我們就全心全力去做,那個福報跟自性相應,盡虛空遍法界,你修的是真實的福報。只要有一念在那個地方打妄想,一念分別、一念執著,就把稱性的福報變成世間有漏的福報,這個折扣打下來,我們沒法子算。你本來的福是百分之百,現在你的福報是百分之一都沒有了,都達不到,多可惜!這個道理,這個事實,誰知道?佛知道。佛是圓滿的覺心,我們是糊糊塗塗的迷心,我們哪裡曉得?真正的福田是什麼?清淨心、慈悲心,無條件、無分別的修福。又何況佛在經教上常常教導我們,與一切眾生廣結法緣,平等普遍的布施供養,我們懂這道理才行。

  所以第一句是講境界,如同諸佛剎海,這是我們修普賢十願的境界。這句話就是我們常講的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這裡頭不分族類、不分宗教、不分信仰,現在所講的多元文化,統統包括在其中。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統統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古人所講的「本是同根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同一個根,這個根就是一念心性。我們在此地講,同學們你們聽多了,應當有這個概念,一念心性變現的。老子所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就是這個境界。老子跟釋迦牟尼佛沒見過面、沒通過信,可以說同一個時代的人,一個生在中國,一個生在印度,他們的見解完全相同,中國人所講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真是英雄!英雄是出類拔萃,他們的見解相同。

  『所有如來』,「如來」就是一切眾生。有情的眾生有佛性,無情的眾生有法性,從性上講就是如來,從相上講叫眾生,眾緣和合而生。從性上講稱如來,從相上講,大家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心不平;從性上講,平等了。佛跟眾生平等,佛跟人平等,佛跟畜生平等,佛跟地獄平等,佛跟山河大地、樹木花草沒有一個不平等,從性上講平等。唯有從性上講,才真正能夠做到禮敬諸佛,分別心沒有了。相上有分別,性上沒分別;相有差別,性是平等的。所以性不礙相,相不礙性,楞嚴會上講「虛空不礙諸相發揮」,森羅萬象,你了解事實真相,問題就解決了。所以在華嚴會上,森羅萬象,樣樣第一,沒有第二。第一怎麼說的?稱性就是第一。我們有情眾生,有情眾生有佛性,佛性第一;無情眾生有法性,法性第一,它稱性,沒有第二的。

  我們在此地所看到的、展現的,《華嚴經》自始至終與會的這些大眾,總共有二百七十個族類,二百七十個不同的團體,這是現在講的多元文化,每一個族類的數目都是無量無數。所以這個法會是盡虛空遍法界,不是在一處,虛空法界所有一切有情眾生全部都說到了,一個不漏,大圓滿。你真正透徹理解,你的真誠,真誠的恭敬、真誠的慈悲才會流露出來,我們現在講落實,落實才叫菩薩行,你過的是菩薩的生活,你過的是諸佛如來的生活。過菩薩的生活,你就成菩薩,過佛的生活,你就成佛了。所以我們教人勸人,以真誠心、以清淨心;我們講慈悲,一般社會上聽不懂,我們講愛心,他聽得懂;真誠、清淨的愛心,愛護一切眾生,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你這個福德無量無邊。為什麼?稱性。

  有條件的,你自己把稱性的福報畫圈圈,你這個福德永遠跳不過你自己畫的圈圈,得的福報很可憐,得的利益很有限。我們看看世間人愚痴、可憐,縱然有聰明智慧,有一種發明,發明他要什麼?他要專利;有許多書籍它有版權,那就是自己畫小圈圈。你想想看,他那個專利能享多少年?享一輩子,這很好,享一輩子,來生呢?來生沒有了,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圈子太小了。如果你又能夠利益社會、利益眾生、利益人群,這些發明我不要專利,我不要版權,給大家共同享受,他的福報不只這一生,生生世世永遠享不盡,他不曉得這個道理。

  我們今天從事佛陀教育,幹什麼的?就是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講解清楚,讓一般人覺悟。起心動念,念念為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服務,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就是幫助自己。我們同學大家都知道,佛有三身,我們也有三身。第一個是法身,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法身是什麼?一切眾生,就是此地講的,佛剎微塵數所有如來,這是法身;所有如來就是所有眾生,如來跟眾生是一個意思。剛才說過,從性上講如來,從相上講眾生,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咸敬奉』,「敬」是恭敬讚歎,「奉」是奉事供養,這兩個字就把普賢菩薩十願全包括在其中,這我們要學,人家做到了,妙音天王他做到了。我們現在受皈依,名字都叫「妙音」,你們做到了沒有?妙音天王做到了。

  『聞法離染不唐捐』,這一句要緊,這一句是自利;前面這兩句是福,這一句是慧。成佛,成佛是福慧圓滿,福慧二足尊,我們天天念「皈依佛,二足尊」,福慧雙修。「聞法離染」,染是染污,什麼是染污?聞法當中,你要是起分別,染污了,執著那是更嚴重的染污。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怎樣聞法離染?他教我們「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就不染污了。言說,文字是言說的符號,離言說相就包括離文字相。文字要不要?要;言說要不要?要;怎麼離?不執著就是離,不分別、不執著就是離相。我們可以看、可以聽,看不要分別,聽不要執著。如果你在一切境界裡面不分別、不執著,諸法平等,你就看到平等的境界。平等的境界是什麼境界?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裡?在我們面前,我們從來也沒有離開過。我們為什麼見不到一真法界?眼見色、耳聞聲,起妄想分別執著就不平等了,一有分別,不平等了。有分別就有高下,有執著就有染污,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眼前境界是一真法界。諸佛菩薩恆住一真法界,他示現,示現在我們人間是住一真法界,示現在畜生道裡他還是一真法界。像地藏菩薩示現在地獄裡面度眾生,他還是一真法界,他是一真法界真常的受用;我們凡夫受用不一樣,凡夫是自找苦吃。

  佛說法無法可說,因為也是沒有執著。所以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般若經》上他老人家自己說,他沒有說過一句話,誰要說佛說法,謗佛。說了四十九年,為什麼說沒有說一句法?真的沒有說一句法,他所說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絕沒有自己的意思在裡頭。如果說「我以為、我覺得」,那你就有法可說,那你是自己說法,佛從來沒有。佛說了四十九年,沒有加一點自己的意思,沒有。「我」尚且不可得,哪有法可說?《金剛經》上說得好很,「三心不可得」,諸位想想,那還有什麼法可說?佛既無說,我們哪有什麼法好聞?佛說法也是一個境界,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面打妄想,起分別執著,把佛法也變成世間法了。所以我們修學得不到利益,智慧不開,境界不能提升,得不到法喜,得不到佛法的受用,原因在此地。

  所以你要想學佛法,第一個條件「斷煩惱」。四弘誓願是教給我們修學的程序,第一個你發願,發願那就是發菩提心,真正覺悟了。真正覺悟了是什麼?為一切眾生服務,「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首偈,前面一句就是眾生無邊,「如諸剎海微塵數」就是眾生無邊。度是什麼?度是服務、是幫助,無量無邊的眾生,我希望我能為他服務,我能夠幫助他。你發這個心,立這個願,就是無上菩提心。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全心全力的幫助一切眾生,沒有一絲毫疑慮,這就稱性。世間人得的福報,諸位要曉得,那是修得的,不稱性,所以那個福報享受得盡。如果你能夠修稱性的福報,這個福報是永遠享不盡的,自性裡頭本具的,無量智慧、無量福德都能現前。佛是教我們這一招,所以佛對我們的恩德大,我們才感激他。

  你這個願要想落實、要想兌現,你要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學問。成就自己的德行,德行還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面來的。那你要曉得,我們自性本具無量無邊的德能,為什麼喪失掉?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大類的煩惱把我們自性障礙住了,自性裡頭智慧德能全部不能現前,我們得不到受用。所以佛才教給我們第二條,「煩惱無盡誓願斷」。修行人沒有別的,要斷煩惱、要斷習氣,煩惱習氣不除,總在六道打輪迴,沒有辦法出離。佛菩薩雖然慈悲,幫不上忙,給諸位說,拉都拉不上來。記住佛在經上千言萬語,不知道說了多少遍,「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有一條你決定會墮地獄,五條都具足,那還得了嗎?這個東西是好東西嗎?世間人貪愛,貪什麼?貪地獄。佛告訴我們,貪心是餓鬼、愚痴是畜生、瞋恚是地獄,這是三毒煩惱。我們心裡面有貪瞋痴,外面有財色名食睡,是你貪瞋痴的對象,內外一勾結,你就到三途去了。不要認為學佛、出家,出家人墮地獄的太多太多了,你以為一出家就保險?沒那回事情!如法修行才保險。不論出家、在家,只要如理如法的修行,你就能脫離輪迴,就能超越十法界,就能明心見性。

  所以佛法的修學先斷煩惱,煩惱斷了之後,法門才能成就,「法門無量誓願學」。法門怎麼學法?一門通,一切就通。為什麼一門通一切都通?一門通,通是見性,不見性沒通。這一見性,就像我早晨跟大家講的比喻,我們從樹葉、樹梢、樹枝、樹幹,再找到根,你只要一下貫下來,把根找到,整棵大樹就活了,哪裡要每一個枝、每一個葉都要去學?用不著;無量無邊的法門,就像這一棵大樹的枝枝葉葉。所以佛法說「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通達是一切法門都通達,就是這麼個道理。任何一門都能見性,所以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因此,無論修學哪一門,都值得讚歎,都應該讚歎。法門沒有高下,但是眾生煩惱不一樣,習氣不一樣,這就有高下。佛家講有上根、中根、下根,上中下根是從我們分的,不是佛法上分的,佛法沒有。眾生上中下根從哪裡分起?從煩惱輕重。煩惱輕的人根利,煩惱重的人根鈍,是這麼分的。這個分是暫時分的,也不是永遠是這個樣子;鈍根,聽到佛法能夠捨棄煩惱,他會變成利根;利根的人,貪圖世間名聞利養的享受,他會變成鈍根;沒一定的,千變萬化,關鍵是要你知道保持,這個非常重要。你能夠保持不失,再說得粗一點,你知道好歹,現在這個世間知道好歹的人就不多,一定要學好,一定要斷煩惱,真正做到聞法離染。

  做到聞法離染,換句話說,你一定會懂得在你生活當中也不染。穿衣我不染,吃飯我不染,處事待人接物樣樣都不染,你就好自在,你心就清淨。什麼叫染?日常生活當中,你起了愛心就染,你起了分別就染,起了執著就染。穿衣要選擇衣料,要選擇款式,你就染了。不染,什麼樣子都好,什麼顏色都好,根本就無所謂,能夠遮體、能夠保暖就好了,我們現在人講不考究。吃飯也不講求色香味,也不要去講究營養,著重營養,染了,染污!染污固然好像保持你這個身體,暫時的,不是長久的,不是根本辦法。你看看佛菩薩,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還能講有營養?我營養缺少什麼,你給我什麼,那行嗎?什麼樣都不講求,他也不生病,他身體很健康。每一天講經八個小時,講了四十九年,還可以繼續講下去,佛的壽命長。為什麼八十歲就入滅?緣盡了。沒有人再啟請佛講經,被魔王乘機而入,魔王波旬向釋迦牟尼佛請求:你老人家講經說法夠了,可以走了;世尊點點頭答應他,世尊不妄語,答應他當然就走了,滿他的願;沒人啟請。如果有人啟請,世尊按照理說,他應當活一百歲,因為那個時代人壽是一百歲,他提前二十年走了。這是魔來干擾,我們這個世間眾生有魔難。

  我跟諸位說過,說了很多次,一切眾生到這個世間來,多半是業報身。人生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酬業;你過去生中造的善業來享福,造的惡業你來受罪。「人生酬業」這四個字,把一切人在世間到底幹什麼說盡了,是來酬償你的業報。你要是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在這一生當中,受報的時候我修善業、我修淨業,這是覺悟的人。你們看看《了凡四訓》,他是一個好榜樣,他明白了,他覺悟了,一生行善。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多歲。他命裡沒有功名,這個功名用現在話來說,他沒有學位;這個學位是講最高的學位,命裡沒有博士的學位。在古時候是進士,進士這個學位相當於現代的博士,舉人的學位相當於現在的碩士,秀才相當於現在的學士,這都是功名,他考中進士。命裡沒有兒女,他得了個好兒子。真是佛法裡面所說的「有求必應」,沒有壽命他得長壽,沒有兒女他得兒女,沒有功名得功名。積德行善,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哪裡需要打妄想?何必要執著?清淨心是健康長壽的根本,慈悲心能夠解一切毒。

  我們曉得,現在這個世間病菌太多、毒害太多,用什麼東西來化解?靠一些藥物來化解,都會有副作用。佛給我們講的大慈悲心,能夠化解眾毒,這一切的毒害,慈悲心能夠化解。由此可知,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這才不僅僅你得斷煩惱、開智慧,還得健康長壽。一生的前途無量光明,真正知道我來從哪裡來,死了以後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死自在,真正是快樂無比。這個學問在佛法裡頭,誰得到?得到的人太多了,不僅僅是古書傳記裡面我們所看到的,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所接觸一些人事,我們見到太多了,聽到的更多了。他們能做到,為什麼能做到?他相信,他懂得了,他把佛的教誨落實,也就是說在生活裡頭他真正做到了。此地是妙音天王他做到了,這是他所修學的法門,這是他所得到的利益,『用』就是得到的利益。所以聞法離染,這句話也正是佛在《金剛經》上所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尚且不能執著,何況世間一切法?就是我們對佛法不可以分別、不可以執著,對世間一切法都不分別、都不執著,你就得大自在。這一首就講到此地,再看底下一首︰

  【佛於無量大劫海。說地方便無倫匹。所說無邊無有窮。善思音天知此義。】

  第一句是講時間,這一首是善思惟音天王他的報告。『佛』在此地是說毘盧遮那如來,釋迦牟尼佛是毘盧遮那佛的應身,毘盧遮那是法身。也正是經上所說,這個地區眾生因緣成熟了,應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現佛的身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現這種身相來教化眾生。『無量大劫海』,劫是時間的單位,這個劫是大劫,那個時間長了,我們沒法子算,現在講是天文數字。同學們都有這個概念,小劫、中劫、大劫;一個小劫,佛經上有很多種的說法,這些說法應眾生機緣不同而說的,說法不一樣無關緊要,只是告訴我們一個概念,時間太長太長了;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這一個大劫就是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劫海」,海是比喻廣、深廣,這個地方比喻多,上面還加個「無量」。

  佛是在無量劫,講經說法從來沒有中斷,那我們想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只四十九年,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無量大劫海當中說法不中斷?是的,一點都沒錯。那為什麼只四十九年以後就沒有?這四十九年是這個機緣裡面示現的,這個機緣消失了,還有別的機緣,佛是隨類化身,永遠沒有間斷過。以佛身說法這個機緣沒有了,但是還有菩薩說法那個機緣成熟,示現菩薩身分;還有地方,聲聞說法的機緣成熟,他就示現聲聞身分。乃至國王、大臣、宰官、童男、童女,甚至於外道,這個外道就是現在講宗教師,你怎麼知道那不是佛的化身?所以我參加國際宗教和平組織,我稱所有的宗教師都是菩薩,菩薩化身,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他們都有個真誠的慈悲心,想幫助這些苦難眾生,希望消除天災人禍,這是菩薩心。真的菩薩,不是假菩薩,我眼睛看那些人個個都是菩薩,我對他們禮敬、讚歎、供養。我們也希望他一下覺悟了,他是菩薩化身來的,希望這個事情做得更積極,大家認真努力來推動,使我們整個世界,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互相尊敬,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消除世界人為的災害,人為災害是戰爭。人為災害沒有了,給諸位說,自然災害也就減少,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在那邊,對他們就有很大的幫助。第一句是講佛說法的時劫之長,從來沒有間斷過,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說地方便無倫匹』。「地」是什麼?在我們本經,從初地到等覺,等覺叫十一地,地是說這個;地也代表真實法。可是在一切眾生程度還不到的時候,要預先給他培養,那就三賢。三賢菩薩法是登地的前方便,地是如來法。信位在《華嚴經》上沒有地位,《華嚴經》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從三賢位開始,十住、十行、十迴向,這是三賢位。十信沒有地位,十信好像是幼稚園,三賢才算是有學位,學士,我們古人講秀才。到登地,地就是進士,這是真正的功名拿到了,所以給我們說地上的法門。「方便」,地是講理、講體;方便是講相、講作用,自利的方便,利他的方便。「無倫匹」,他說得圓滿,說得究竟,說得好,沒有人能跟他相比。何以故?因為如來證得圓滿,所以才能說。

  經典,古人稱為妙法,妙在哪裡?字字句句都是圓滿法,所以字字句句都第一。每一句都含攝圓滿的《華嚴經》,每一個字也是圓滿的《華嚴經》,所以它沒有第二。這個道理剛才說過,字字句句都稱性,它怎麼不圓滿?我們看不出圓滿,是我們有障礙,它沒有障礙,我們有障礙。我們如果沒有障礙,你就看到它圓滿。古德講得好,字字句句都具足教理行果,所以稱為妙法,妙在此地。我們給外面初學的人介紹,你講「教理行果」,他聽不懂,這是佛家專有名詞;我們換一個方式來講,他聽懂了。我們說佛經第一個意思,是佛陀「真誠的教誨」,這個他聽懂了;第二「真實的道理」,現在世間人講真理,佛法字字句句是真理,跟真理相應;第三「至善的行為」;第四「最高的享受」。這是方東美先生當年告訴我,學習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也是被他這句話攝受入了佛門,我一生感激他,我真正得到最高的享受。所以,佛法是至善的行為,最高的享受。

  我們學習也必須具有四個條件,佛法講四分「信解行證」。對於佛的經典,佛的教誨,深信不疑;你要是懷疑,那你這個機會當面錯過了。深信不疑,對於字字句句的理論,要有透徹的了解。信了,不了解,你得不到受用。解了之後,要依教奉行,要落實,要把它做到。那就是至善的行為,也就是至善的生活,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止於至善。你所享受的就是證果,這個果報就是最高的享受。不入這個境界的人,他體會不到,你跟他怎麼說,都是隔靴搔癢。所以唯有如來在果地上,才能把地上法門這個方便,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講得圓滿透徹,沒有人能跟他相比。

  『所說無邊無有窮』,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無邊是一切。一切在我們本經經題上,「大方廣」,大是自性的本體,方是無量無邊的現相,廣是無盡的作用,這就是一切。「無有窮」,窮是窮盡,說不盡。說不盡而沒有說一句話,諸位細細去體會這個意思。沒有說一句話,是沒有加自己一點意思在裡頭,所以說佛說法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無說是沒有自己一點意思在裡頭,而說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佛經一開端「如是我聞」,佛所講的是「如是」。「所說無邊無有窮」,也不過就是說「如是」而已,如是裡頭沒有自己一點意思在裡頭。事實是怎麼樣就怎麼說,不加一點也不減一點,那叫如是。理論是怎樣,也不加一點,也不減一點,這叫如是。我們凡夫說法都是自己的意思,所以凡夫有說,佛無說;凡夫是有說而說,佛是無說而說。我們凡夫聽人家說法是有聽,有聽而聽;佛聽一切眾生說法,無聽而聽,聽而無聽,他比我們高明,這是我們不如他的地方。他怎麼無聽?就是前面講的「聞法離染」,高明在此地。我們聞法就染著了,處處染著。眼見色被色染著,耳聞聲被聲染著,這很糟糕!愈染愈深,那個染著是病,非常嚴重的病毒,你永遠不能離六道,永遠不能脫離三途。誰知道?

  我們是非常幸運,在這一生遇到佛法,明白這些事實真相。明瞭之後,這一生能不能夠落實完全在自己。自己煩惱習氣重,為什麼斷不掉?我常說,了解不夠透徹。佛法這一門,我曾經跟章嘉大師討論過,討論的結果是知難行易。你們說斷煩惱難,斷煩惱才容易,難在哪裡?知難。你不能斷煩惱,你知的不夠;你真知道了,斷煩惱是反掌之間。一念覺就是佛菩薩,一念迷就是凡夫,一念之間,真的是很容易。可是這個事實真相要搞清楚、搞明白,那就不容易;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你就放下了;所以看破難,放下容易。你還沒有能放下,說明你沒有看破,你沒有能真正懂得,關鍵在此地。正因為如此,所以學佛,研教、聽經第一重要。

  釋迦牟尼佛一生,為什麼天天講經說法?假如經教不重要,念佛重要,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領導我們打個佛七,念一天佛?《大藏經》上沒看到。參禪重要,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領導我們大家坐坐禪,打個禪七?如果有這些事情,《大藏經》上一定大書特書,為什麼沒有?行容易,行不要佛菩薩來教;解難,所以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佛法是教育,我們今天佛法衰了,道場衰了,衰在哪裡?不講經,不說法了。天天做法會,搞這些形式,有形式沒有內容,它怎麼不衰?每天講經兩個小時太少了,兩個小時在聽經,還有二十二個小時打妄想,怎麼能成就?我們想想從前這些道場,無論在家、出家住在寺廟庵堂裡面,利根的三年五載開悟了,鈍根的有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開悟了,為什麼今天在道場住一輩子都不開悟?

  從前道場天天講經,道場是學校,到那裡去是上學。每天聽經至少是四個小時,佛陀在世的時候是八個小時。我們常常在經上看到「二時講經」,印度那個時候的二時,是現在的八小時。古時候印度,把時間分做六時一晝夜,晝三時、夜三時,我們在經上讀到的;晝三時: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夜三時: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所以它一時是我們現在的四小時,二時講經那就是八小時講經,每天聽講經聽八個小時,天天這樣聽,三年哪有不開悟的道理?聽經就不打妄想,我們現在聽經的時間太少,也就是佛法薰習的時間少,煩惱薰習的時間長。不聽經就打妄想,聽兩個小時經,二十二個小時打妄想,你說有什麼用處?只可以說比不聽好。我們現在末法時期人的根性,比佛陀那個時代大大的衰退,精神體力都不夠。我也很想一天講八個小時,體力不行。再說個老實話,天天講八個小時沒人來聽,大家都要忙著賺錢,忙著搞煩惱去了,誰懂得這個重要?

  所以僧團裡面,法師多,輪流講經。在古時候,叢林裡面有首座和尚,首座和尚就是講經的,他不擔任其他執事,首座是講經的。分座講經,分座是輪流,現在講輪流。如果有四個法師,一個人講兩個小時,那就可以維持八個小時,這是真實的利益。可是講經的法師,一定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同一個宗旨,這個樣子學習任何經典都沒關係。如果這四個法師,各人修的法門不一樣,那個就麻煩大了,那就把聽眾搞糊塗,就搞亂了。所以道場,它有道風,有它的學風。過去我們在台灣辦「大專佛學講座」,我參加了幾次,我深深有個感觸,以後我不參加。不但不參加,佛學院我都不教,好多佛學院要來請我,我不去教。什麼原因?就是這裡面的老師、課程很雜,每一個老師學的不一樣;這個老師說參禪好,念佛不好;下一堂課那個老師,念佛好,參禪不好;學生學得到底哪個好、哪個不好,搞糊塗了。

  在台灣只有一個講座可以聽,台中李炳南老居士的「慈光大專講座」。它有六門課程,有五個老師教。這五個老師,李老師自己他教兩門,他教《佛學概要》跟《彌陀經》;其餘四門功課是《心經》、《唯識簡介》,《八大人覺經》、《普賢行願品》,這四門課請四個老師。四個老師都是他的學生,所以思想、修學方法都一樣的,學生在裡面聽這麼多人講,學這麼多東西,他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會學得很歡喜。所以我們想,古時候家風、道風,這些首座和尚必定都是同參道友,都是修學一個法門,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如果有意見,這些老和尚們會在一起互相討論,研究怎麼樣一個講法,讓學生沒有疑惑,所以才真正能夠達到教學、修學的效果。現在人不行,現在老師哪有在上課之前,互相在一塊研究討論,研究怎麼講法?沒有,各人講各人的,大雜燴。他們來請我,我不忍心再讓他頭腦加個複雜,所以就不去了。『不唐捐』三個字,唐捐是古時候的術語「白費」。不唐捐的意思就是聞法離染,你得到真實利益,得到真實功德。這是可愛樂淨,樂是喜歡,可愛喜歡清淨妙音天王他所修學的法門,他所得到的受用。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