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一三卷) 2007/8/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1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用無方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門」,請看第四十四「法清淨光」第二首偈:
【因緣所生無有生。諸佛法身非是身。法性常住如虛空。以說其義光如是。】
前面兩句我們也學了很多,這個意思可以說永遠是無有窮盡的。不深入大乘不知道大乘的殊勝,現在即使學佛出家的同修,對於學習大乘的機緣愈來愈淡薄,即使有心想學,沒有環境、沒有增上緣。在我們一般很現實的講,沒有好的老師,沒有同參道友,也沒有理想的道場,這三個重要的緣都缺乏,所以是愈來愈困難。世尊當年在世,那個環境比我們現代環境好不了多少;古佛距離我們很遠了,世尊示現降生在這個世間弘法利生,真是叫法弱魔強,經上講九十六種外道。不過好一點,那時候的人心比我們現代應當是淳厚很多,即使是外道,外道裡面很多都是佛菩薩在住持,應化在其中,重要還是在人心。現代這個時代人心不善,不相信倫理道德,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聖賢的教誨,他相信什麼?他相信名利,尤其是重視利這個字。
中國的文字是智慧的符號,你看利字,你懂得中國製造文字的用意,你就能看出來。你看利,一邊是個禾,禾是什麼?稻穀,那邊是個刀,這就是什麼?這是吃的東西,吃的東西一定是人家來爭的、來搶的、來奪取的,這個字很可怕。你能把這個捨掉,捨掉才能和諧、才能和平,和睦相處;如果對這個東西重視的話,這社會永遠沒有和平。所以你看中國這文字,你不知道怎麼讀法,你不認識它,你看它的意思就曉得。金,那就更可怕,黃金,你看金字邊兩把刀在搶,那是什麼?錢,那錢就爭得更厲害!中國的文字,叫你一看到這個東西,錢不是好東西,利不是好東西,你能把這個捨棄,你就開智慧了,你就不會被魔控制。人只要貪財好利,就很容易被魔掌控住,為什麼?你的磁場跟他相應,就這麼個道理。如果能把這些東西捨棄、放下,跟佛菩薩的磁場相應,你就得佛菩薩加持。如果你貪名貪利,你跟妖魔鬼怪的磁場相應,得他們的加持。他們也有神通,他們也有福報,但是他的加持會讓你在一生當中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死了以後三途去了,三途裡面肯定是地獄,這多可怕!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
我們講到『諸佛法身』,大乘教裡面講得很多,「心淨佛土淨」,又告訴我們「平等即佛,佛即平等」。這個磁場,在我們這經上講是毛光,毛是毫毛,放光,不一定是指白毫,我們身上的毛細孔,每個毛細孔都放光,身光。這就是現在西方人講的磁場,中國古人講的氣氛,氣功裡面講的氣也是這個,佛法裡面叫光;換句話說,氣也好,光也好,磁場也好,總而言之,都是波動的現象。這波動裡面就有清淨的、有不清淨的,有善的、有惡的,統統都在毛光裡面振動,波動的現象。這種波動,特別是心地很靜,我們講有大智慧、有甚深定功的人,他這種波動(光波)力量很強,它的範圍廣大,遍法界虛空界,不受干擾。宇宙之間其他的波動很多,會不會受干擾?不會。什麼人的波動會干擾?我們能想像得到,心散亂的人,沒有主見的人;換句話說,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的人,這種人他的氣場、他的磁場很容易受到干擾。為什麼?非常不穩定。佛菩薩、修行人,佛菩薩那不必說了,修行人他一生當中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他就不會有干擾。一個方向,西方淨土;一個目標,往生淨土,親近彌陀。如果只有這一個念頭,任何不善的磁場都影響不了你,它都干擾不了你,這個道理要懂,這是毛光照益。
我們一心嚮往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會接受到阿彌陀佛的光,就是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在加持你,從來沒有間斷過,只要你一心。所以念佛成就的人為什麼那麼快,二、三年的時間他就成就,道理在此地。實在講二、三年成就已經不希奇,心力、願力強的人,特強的人,《彌陀經》上講需要多少時間?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成功。我們在《往生傳》裡面看到的,真有,七天之內成就。我們從前初學佛的時候,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宋朝的瑩珂法師三天。
早年我住在美國,我在講經的時候跟諸位報告過,DC那邊有個周廣大先生,不稱他居士稱他先生。這個人很善良,在那邊開個麵包店,一生沒有宗教信仰,得了癌症,病重的時候醫院裡放棄治療,家人把他帶回家,很嚴重。這個時候家人才去求佛問神,到處去拜,找看有沒有辦法救?就找到華盛頓淨宗學會。淨宗學會也有個同學非常熱心,去看他,看他的時候就告訴他,跟他開導,不要留戀這個身體,講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叫他一心念佛。他真有緣,他就接受,不懷疑就接受,而且叫他家人不要再找醫生,我也不吃藥,你們統統念佛幫助我。淨宗學會的同學也有幾個人輪流幫助他助念,他念得很好,他說我念的時候痛苦沒有了。三天往生。沒有學佛,也沒有皈依,也沒有受戒,但是他一發願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就皈依佛了,他真的皈依阿彌陀佛,很好的例子,三天。臨終之前三天聞到佛法,三天三夜念佛不間斷,符合《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家親眷屬,還有幾個佛友,佛友不多,只有十幾個人,就成功。
這個訊息傳到我這邊來,我們感到無限的欣慰,《彌陀經》上講的不假。為什麼短時期接觸到他能成功?我們知道他能夠聽到就接受,不懷疑,馬上就幹,過去生中修過這個法門,那一生沒修成功,這一生在臨終時候聽到,把宿世的善根引發出來,勇猛精進,萬緣放下,沒有一絲毫留戀,所以他很順利就成就了。更希有難得的,人一生不信佛,死了也不信佛,死了以後中陰身聞到佛法,他搞明白了,跟著這些助念的,那都不是人身,中陰身跟著助念也能往生。這個因統統都是宿世善根,在這一生當中沒有緣聞到佛法,一聽到他就覺悟。像這樣的人,意志、信心這麼堅定,魔的磁場不能影響他。他的念頭這一動,阿彌陀佛的毛光他就受益,只要念頭一動都加持到了,所以這裡頭感應不可思議。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法弱魔強,如果我們沒有堅定的信心,方向目標還猶疑不定,退心、著魔是很平常的事情,我們見得太多了。這是我今天到此地來,有同修告訴我,現代這個時代魔的力量很大,他的磁場能干擾你,讓你心神不定,讓你胡思亂想,讓你遠離正法,你被他控制了。我們今天讀到這段經文,法清淨光的加持,《華嚴經》上教導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明白,我們接受,知道自己本來是佛。現在跟諸佛不一樣的,就是我們現前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沒放下。除此之外,我們的法性,法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跟諸佛沒有絲毫差別。只是這三大類障礙把我們智慧德能擋住了,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這一生當中難得有這個機緣,在圓教一乘大經裡面讀到了,佛告訴我們了,我們今天真正知道了自己的身分。知道之後怎麼辦?這努力要把障礙排除,回歸自性,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建立願心,一心向道。
今天世間全球災難多,活得辛苦,要捨,捨什麼?捨就是把苦捨掉,你要不捨,那你就有得受的。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做出樣子給我們看,我們現在能體會到這裡面的意思,無盡的感恩。《般若經》裡面告訴我們諸法實相,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在一切現象裡面,只要不執著、不分別就對了。古德說得好,「若人知法常空,其中實無縛脫。只了眾生自性,從本以來,無有一法可得,誰縛誰脫?」這個話是再來人說的。什麼是再來人?像惠能大師一樣,真的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他知道。我們今天這是佛菩薩、祖師這樣告訴我,我們有沒有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法空性寂,性是清淨寂滅,法是什麼?萬法皆空,包括我們身體。我們身體一部分是物質,一部分是精神,阿賴耶的見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質,皆空。見相兩分都是自證分變現出來的,自證分是什麼?自證分是性,常寂。如果真的知道萬法皆空,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會再生一絲毫貪戀的念頭。如果有點貪戀的念頭,你不知道,你不曉得它的真相。它真相常空,你自然就放下了。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過菩薩的生活,法身菩薩的生活,不是普通人的生活。佛經裡面講解脫,解是把煩惱解除,實際上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解除了;脫是什麼?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這解脫的意思。
現在我們知道,這三種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名字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這個東西是真的嗎?現在佛告訴我們,不是真的,它是不相應行法。所謂不相應行法就是完全是虛假的,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它是虛妄的,是個錯誤的抽象概念。我們講錯誤虛妄抽象概念,它沒有,那現在在!現在在是迷,迷,它在;覺,它沒有了。它好像一片烏雲,一片黑暗,把我們自性的光明障礙住,一覺了,這黑暗就沒有了。我們幾時能夠清醒過來?實在講這問題不在外,在內。要在外就好辦,佛菩薩大慈大悲肯定幫我們的忙,這個事情是在自己,與佛菩薩不相干。為什麼?一念不覺,是你自己一念不覺,不是別人給你的。現在你要一念覺,一念覺容易,念念覺就不容易了。我們在這裡學習《華嚴經》的時候一念覺,可是下了課堂之外又迷了、又不覺了。這是什麼原因?有原因,無量劫來我們被妄想分別執著薰習的時間太久,習氣太重,習氣太深,一下除不掉。聽經的時候好像很明白,聽完之後又糊塗,老毛病又發了,所以不得受用。
那怎麼辦法?佛教導我們在聖教裡面,在大乘裡面,認真去薰修。周廣大三天能往生,古時候瑩珂法師三天能往生,靠什麼?三天三夜不間斷的薰修,那個功力大,所以他能成就。我們今天的薰修,每天我們在《華嚴》學習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在薰修,大乘教在薰修;還有二十二個小時,二十二個小時煩惱習氣在薰修,兩個小時跟二十二個小時怎麼能比?所以不成功在此地。所謂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我們每天煩惱習氣的薰修是佛法薰修的十倍,問題出在此地。如果是二十四小時分分秒秒都在薰修,那個力量大!七天不間斷,這個功力我們一般講至少可以超過七百年。七百年你做不到,七天可以做到,分分秒秒不間斷。每天兩個小時,七十年未必能有成就。所以功夫不能間斷。
大勢至菩薩教我們的一個原則,這個原理原則可以用在任何法門裡面,不僅是念佛,他說的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八個字。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先決條件你要把外面那些誘惑,那都是魔,那都是魔掌,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在那裡誘惑你,你要把這個放下。眼把色放下,耳把聲放下,鼻把香放下,舌把味放下,身把觸放下,意把法放下,你心清淨了,這講清淨。這段都是講清淨,六根清淨,六塵清淨,內外都清淨,放下就清淨。然後怎麼?淨念相繼,不能中斷這叫相繼。無論世法、佛法,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菩薩教給我們的方法簡單、快速、有效,我們也容易明瞭,也容易記,缺乏的就是沒真幹,真幹就成功。所以在大乘裡面講一生成就,你有沒有信心?真正聽懂了,有信心,一定要真幹。
這裡面縛就是煩惱,煩惱束縛你。哪來的煩惱?煩惱確實沒有束縛我們,哪有什麼脫!為什麼?六道十法界都如夢幻泡影,這不是真的!所以大乘圓教講「無縛無脫」。你一定要理解就是《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真的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地方古德所說的,「從本以來,無有一法可得」,法是什麼?法就是心,心就是法,法就是本性,本性就是法。六祖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原來就是自性,你在相裡面能見到性,功德就圓滿,不再著相,不再分別相。不分別相,智慧開了。不執著相,你就得解脫,你得大自在,相不干擾你了,知見不干擾你了,你放下分別,知見不干擾你了,這才能入佛境界。
永明大師《宗鏡》裡面說,《宗鏡》給我們解釋一乘,一乘是真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一乘是講真的,二乘、三乘是方便講。什麼叫一乘?「離相清淨無生心也。此心悉能包含運載一切諸法,故名一乘」。《華嚴》是一乘圓教,一乘是什麼?一乘是成佛的。二乘裡面講小乘是羅漢,大乘是菩薩;三乘裡面講小乘是羅漢,中乘是辟支佛,大乘是菩薩,都不究竟。一乘是成佛,什麼叫一乘?永明大師給我們解釋得很清楚,就是離相清淨無生心。此地無生,就是不生分別、不生妄想、不生執著,就這個意思。能生萬法,在萬法裡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是離相清淨心,這就是佛乘,這個心是真心。悉能包含運載一切法,包含一切法好懂,「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就包含萬法,這個好懂。什麼叫運載?運載是講佛法,比喻把凡夫,凡夫要能夠乘一乘,他就把你運回,從凡夫地運載到如來地,用這個來做比喻。也就是說你學一乘,你就能成佛,不需要當中走許多的冤枉路,好像轉運站一樣,轉運太多很辛苦,一站一站轉運。一乘就是直通,直通車,沒有中途轉站的,這叫一乘法。
古大德在這些方面說得多,歸納起來幾個重點,我們的學習就方便。古德說「了物非物」,了是明瞭,物是什麼?萬物,就是所有一切現象。為什麼說非物?現代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現象是波動產生的,根本就沒有。所以科學家只承認宇宙之間有場存在,這是個科學的名詞,什麼叫場?場是能量。宇宙之間有能量,這個能量肉眼看不見的,它不是物質。能量聚的時候,能量它有波動的現象,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它會現物質現象。物質從哪裡來?物質從無中生有,那個無是講能量。
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物物皆空,佛法講性空。性有,性有為什麼說空?這個空的意思是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我們六根接觸不到。不但眼耳鼻舌身不能接觸,我們的意念都達不到,想都想不到,所以叫它不可思議。你不能夠思想,思想是用意識;你不能說,你說不出來,叫不可思議。就是說明六根都沒有辦法接觸到,它存在,它不是物,但是它是物的本體,物都是它變現的,能生萬法。宇宙是它變現的,虛空是它變現的,虛空裡面所有一切法統統是它變現的。
這性是誰?這性就是自己的自性。所以你什麼時候見性,見性就成佛。成佛分有很多種,有自性佛,自性佛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性都是佛,所以佛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是自性佛。自性永遠不生不滅,自性沒有相,現在現相了,現在人間,你要是覺悟,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是人間成佛。如果你在天上,你也覺悟,在天上也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那你天神成佛了。天佛跟人佛是一個佛,沒有差別,為什麼?智慧德相一樣的圓滿,理上一樣圓滿,事上一樣圓滿。可是眾生所接觸的不一樣,那是什麼?那不是你自己的境界,那是凡夫境界。所以說凡夫看佛是凡夫,佛看凡夫是佛,不相同。
然後你就想到十法界都有佛,佛法界、菩薩法界、聲聞、緣覺、天、修羅、餓鬼、地獄、畜生,都有!佛無所不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阿鼻地獄也有。地獄眾生見不到,為什麼?他業障太重,不是見不到,他在,他現地獄身,也幫助地獄罪苦眾生,過去生中曾經聞法的,曾經有修行的,他不幸造了大罪業墮地獄,他還是有佛性。所以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永遠都在佛的懷抱當中,只是自己不覺悟而已。什麼時候覺悟什麼時候就得受用,這屬於性德,跟性德相應。不得受用是跟性德相違背,相違背的是煩惱,相應的是智慧。如果我們的修學常常跟智慧相應,漸漸跟煩惱遠離了,這個現象好!只要你能把煩惱放下,智慧就現前;你不能放下煩惱,智慧不開。智慧不是從外面得來的,是你自性本來有的,煩惱障礙了智慧。煩惱是什麼?貪瞋痴慢疑,我們講得粗一點,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是煩惱。世尊教導我們不是用言說教,現身說法,做出榜樣給我們,我愈體會愈深刻,體會得愈深,感恩的心愈重。
他老人家實在太慈悲,為我們現身說法,做出最好的榜樣來給我們看,這真放下了。世間人所爭的,最高的王位,他得來了,他是王子,十九歲捨棄王位的繼承,捨棄了,出去求學訪道。這告訴我們什麼?道學超過王位,他是向上一著更深、更高層次裡面去求,古大德跟我們講的,世味哪有法味濃!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一生過的生活隨順大自然,都是我們要學習的,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永遠不求人。中國古人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品德最高尚的是什麼人?無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來了,日常的生活,你看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他所過的是究竟圓滿大覺的生活。他為我們示現求學十二年,十九歲出去求學,到三十歲十二年,那個學是什麼?世間學問。學了十二年,等於說畢業了,佛法裡面講無學了,再沒地方學了。他到恆河邊菩提樹下入定,把世間所學的統統放下,為什麼?不能解決問題,跟我們說世間學問不能解決問題。那個學問也很了不起,現在的科學、哲學都達不到。因為他們用的方法特殊,他們用禪定的方法,很深的禪定,能夠把六道輪迴的空間維次都突破。他有能力上升無色界天,他有能力去參觀阿鼻地獄,我們現在科學家、哲學家都做不到,他有這個能力,還是世間法。六道裡面沒有障礙了,出不了六道,這就是障礙。所以他要入更深的禪定,突破六道,再深入突破十法界,這才大徹大悟,諸法實相真正通達明瞭。
所以了物非物,這個物是十法界的依正莊嚴,怎麼是非物?原來是夢幻泡影。《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它的存在「如露亦如電」,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短暫到給你說,基本上不存在。這明瞭,真的明瞭了,森羅萬象,原來「物物性空。知心無心,則心心體寂」。所以心是清淨寂滅,物是萬法皆空,就是心裡沒有念頭;有念,心就動了。體寂就是六祖講的何期自性本不動搖,從來沒有動搖過,那是你的真心。這個無心是無妄心,知心這個心是真心,沒有妄心,妄心是什麼?八識五十一心所。你看唯識裡講八心王、五十一心所,沒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迷了才有,悟了沒有。所以真心心體清淨寂滅,就是大般涅槃。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大小乘教裡面講的三解脫門,我們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知心空寂,即入空寂法門」。這些都是法身菩薩的境界,只要你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得把這個放下你就入了。我們在日用平常生活當中,可不可以不用思惟,不需要去想?可以,根本不需要去用思想。用思想你用妄心,如果說不用思想,你用的是真心,你用的是智慧,真心處理事情沒有一樣不圓滿。釋迦牟尼佛在示現開悟之後,然後從事於教學,一生沒有中斷過,教學四十九年,他教學有沒有去預備功課?沒有,他沒有書本。無數的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那個時候不同的國家,這些人世尊天天接見,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去想一想,這問題我要怎麼答覆他?沒有,隨問隨答。四十九年沒有一個問題把佛問倒、佛不能答覆了,沒有。他的智慧從哪來?自性本具的。為什麼能夠解答?你自性智慧開了,你照見是能生萬法,萬法都是你自己自性變的,你還能不知道嗎?你還會有障礙嗎?所以《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是什麼?無知是空寂,它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
我今天心怎麼樣?心不空、心不寂,心裡頭有妄念,心裡面有煩惱,心裡頭有習氣,所以我們的心是動的、浮動的,這些是妄心、念頭。這就是佛講的十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因為你的念頭從來沒斷過,一個接一個,所以這境界現前。如果這個念頭哪一天斷掉了,斷掉,境界就沒有了,覺後空空無大千,你醒過來了。醒過來的世界是一真法界,現在十法界是夢中境界,這要懂,這不能不知道。所以對這個世間不可以貪戀,要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捨得乾乾淨淨。所以一生不建道場是正確的,這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後人,這中國祖師大德,這後人德行、福報都比不上佛陀,佛陀給我們示現最大的福報,身體好。你看都是住在野外,每天風吹雨打、日頭曬他都沒有關係,這身體多好。
我們在前幾年讀到一本書,《曠野的聲音》,寫澳洲的土著,他們生活在沙漠裡,他們不穿衣服,晚上睡覺也是在野外,也是找棵樹下,都是這樣的。吃東西都是野生東西隨便找來吃,不過他們很聰明,知道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這些我們講是野人,沒有開化的;他們看我們這開化叫變種人,不正常的人,他們認為他們那是正常的。他們遠距離互相通訊不需要用電話,心靈感應,感應力量很強,不但可以說意思能夠通達,也能夠看得到他現在在那裡做些什麼,就像電視一樣,但是他不要用機械。我們讀了這些東西,我們就想到世尊當年在世他們的身體好,我們現在不能跟他相比。
中國祖師大德這是不得已蓋個茅蓬,茅蓬很小,多半都是自己蓋的,不需要請工人。山上砍幾棵樹做個柱子,用土四面築四道牆,上面蓋茅草,很簡單,一個小茅蓬大概兩天就蓋好,能夠遮蔽風雨,真正修行人都是住茅蓬的。寺廟做什麼用的?寺廟是教化眾生的,那裡有講堂,那是學校,教化眾生的。自己的生活都住茅蓬,這是什麼?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在中國,有不少祖師大德住茅蓬,有的時候自己種點蔬菜,種點水果,種點糧食,糧食裡面多半種玉米,這可以做主食的,像花生、玉米、蕃薯、馬鈴薯,這些可以做主食,蔬菜,很方便,幾十年不下山,真成就了。
與眾生有法緣,他們來講經說法,這建寺廟,寺廟不需要自己建,信徒們去建。真的古德講的話有道理,「只怕沒有道,不怕沒有廟」,廟是弘法的時候才需要,不是弘法不需要。如果與眾生沒有法緣,永遠住茅蓬。茅蓬確實舒服,冬暖夏涼,因為那土牆築得很厚,它有隔熱、有防寒有這種功能,我們小時候在農村裡面都住茅蓬。我們要想成就,還是要過古人的生活才行。過現代人的生活,可以做為一個佛學家,佛教的學者,可以做這個;像祖師大德這種成就很困難,為什麼?你在現在這種生活環境裡面,得清淨心可不容易!每天的誘惑都在你眼前,你怎麼能清淨?所以知心空寂重要。
「知心無縛」,你的心是清淨的,沒有煩惱纏縛你,煩惱是你自己妄心裡頭起的念頭,沒有。外面會不會影響你?外面只要你不接受就沒影響。好像外面訊息,我們講的毛光照過來,你不接受它,它東西傳給我們,我們不接受就毫不影響。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你就入解脫之門。
「知心無相」,你就「入無相法門」。真心無相,妄心,相而無相,即相無相,能變能現的心無相,所現所變的境界哪裡會真的有相?這個道理要懂。六祖大師最後說的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後頭還要加一句,「萬法皆空,唯一真心」,萬法就是一心;或者說「萬法皆空,不離一心」,這是正確的。
「覺心無心,即入真如法門」。這真心,真心裡頭沒有妄心,妄心沒有了,妄境當然沒有。妄境是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真的像永嘉大師《證道歌》上所說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如果我們能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放下,六道就沒有了,你在夢中醒過來了,可是你還在夢中,夢中又作夢。不知道有沒有同學有這個經驗?作夢,作夢覺得在夢裡頭又作夢,夢醒過來,是夢中之夢醒過來,可是你還在夢中。夢中之夢是六道,醒過來之後,六道沒有了,可是你還在四聖法界,四聖法界還是夢,不過四聖法界裡頭沒有惡夢,六道裡頭有惡夢。從這個醒過來之後十法界就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你才見到一真法界,入真如門。
所以要知道,八識五十一心所是有為法,這是天親菩薩將《瑜伽師地論》裡頭彌勒菩薩講的六百六十法,他把它歸納為百法,對於初學的人來講就很方便,這一百大類就是講的宇宙的真相,佛經講諸法實相,讓你了解。百法裡面前面九十四法,九十四大類都叫有為法,有為法有生有滅。後面六法叫無為法,無為法裡頭有抽象的東西在裡頭,但是你看不到生滅的現象,就稱無為。你看到它有生有滅,譬如像我們講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自然現象也有成住壞空,凡是有這種現象都叫做有為法。虛空沒有這個現象,虛空也是自性變的,有沒有生滅?也有生滅,它時間太長了。除了生滅現象之外,你在裡頭看不到它有任何變化,所以也算它作無為法,虛空無為。所以真正無為法只有一個真如,真如無為,這是絕對的。其他的五條就是相似無為,不是真無為,相似,它裡頭沒有變化。所以要知道,真心沒有八識五十一心所,八識五十一心所是一念不覺而後發生的,變現出來這種境界,你曉得這是假的,不是真的。
曉得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就不會有胡思亂想,為什麼?胡思亂想很冤枉,消耗能量。在我們現在講消耗能量,就是傷害身體,精神、肉體都受損害。這就是一般人體質不能跟修行人相比,修行人體質跟一般人不一樣,你就懂得了,為什麼不一樣?他不消耗這些能量。他沒有妄念,我們平常講他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他沒有名聞利養的念頭,他沒有貪圖五欲六塵享受的念頭,他沒有貪瞋痴慢的念頭,這個體質當然就不一樣。體質不一樣,相貌也不一樣。所以總的說,「若能知心如是,即入智慧法門」。如是就是講知心空寂、知心無縛、知心無相、覺心無心,你能真正的知了,這就入智慧之門,那就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現前。
清涼大師說得好,「上來諸門」,給你講的空寂法門、解脫法門、無相法門、真如法門、智慧法門,「乃至無盡,不離一心」,總而言之,不離一心,這個一心是真心。「一心即法界故」,什麼是法界?一心是法界,一心是自己的真性,法界就是一心,法界就是法身,法身就是一心。我們念佛法門,說老實話,直截了當就修一心,你看《彌陀經》上講的念佛的目標是什麼?「一心不亂」。用什麼方法來達到一心不亂?用執持名號。所以念佛,為什麼要念佛?不是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高興了,不是!哪有這種道理!是用這句名號把所有那些妄念都打掉,用一念打掉一切妄念,先達到一心,這一心就是阿彌陀佛。我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不是真正的一心;再進一步,阿彌陀佛也沒有,一心現前,真的一心現前。功夫成片到事一心都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是過渡時期;最後的境界,這句阿彌陀佛也沒有了,那就是理一心不亂。你真的明心見性,真的叫大徹大悟,跟禪宗上見性同一個境界,他用的是參究的方法,淨宗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方法不一樣,達到的境界完全相同。
不但是淨宗的境界、目標跟禪完全相同,給諸位說,八萬四千法門每個法門終極的目標、方向完全相同,只是方法不一樣。佛為什麼說這麼多方法?那是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方法不一樣。總要適合他的根性,他歡喜,學起來容易,成就快。由此可知,佛教化眾生不是用他自己的意思,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道理要懂。所以佛在《般若經》上說,釋迦牟尼佛講的,他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句法,誰要說佛說法度眾生那叫謗佛。佛何以沒有說法,不是說了四十九年嗎?佛是順眾生說的,不是自己要想個什麼方法來教人,不是的。佛觀眾生看你的根機,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他都知道,無始劫帶來的習氣他明瞭,他教給你的法門就適合你生生世世的習氣,你一接觸就覺得很容易,就一點困難都沒有。每個人修的方法不一樣,這無量劫來的習染不相同,只可以說什麼?有大同小異、有小同大異。小同大異那就要開另外法門。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世尊是應機說法,也是感應,眾生有感,佛自然的應,並沒有起心動念。
末後一句說,「若知觸物皆心,方了自性」,這個了就是明瞭,也就是見性。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就是你自己的真心,就是你自己本性,你見性。性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有一法不是自性,這個人真見性了。我們學會了,人家問我們,我們說一切法都是我們自性,我是不是真的見性?這個悟,佛門裡頭有兩種,解悟跟證悟,你知道一切法都是自性,你解悟,你沒有證得,沒有證得怎麼樣?不得受用。這種在禪宗裡教學不說,一定讓你自己證得;教下說出來,說出來之後再叫你去證得。這就是宗門、教下的方法不一樣。禪宗裡面不講,要你去證得,證得之後再跟你講,那一說你全明白了。教下是先給你講,講了之後你自己去證得,用什麼方法證?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所以你能夠放下執著,對於世出世間先從哪裡下手?先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不執著。你執著是搞成習慣,總要減輕,這叫修行,一定要放棄、要減輕,你才能見性。
你念佛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品位就上升,這是佛教我們的。在西方極樂世界提升品位很緩慢,他不退轉,很緩慢;在我們這個世間,對於品位是大起大落,要提升容易,要墜落也容易,大起大落。所以佛在經上說,在我們現前這個世間修行一天,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所以這個世界好,不是不好。為什麼?這個世界的魔障多,你都能夠通過,都能不受障礙,那比極樂世界是快多了。佛這個話我們相信絕對不是假話,極樂世界沒這麼大的衝擊,你接受衝擊,你能夠有定功,你能夠不起心、不動念,那是智慧,你大幅度提升了;如果你考驗不過,小小的挫折就起心動念,煩惱現前,馬上下墮,所以你升得快,你墮落也快,這是這個世間。
所以「境緣無好醜」,這是蕅益大師講的,好醜在自己心靈的感受。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我們用平等心去對待,用清淨心對待,用真誠心對待,如如不動,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那是智慧,如如不動是禪定,定功,這就大幅度的向上提升了。小小的境界現前,心就動了,順境,貪愛的心起來,貪心起來;逆境,瞋恚就起來,不但佛法不能成就,世法也不能成就。這個道理我想並不深,應當可以體會,要認真努力學習,學習就是修行。
修行這兩個字的定義你一定要搞清楚,行是行為,行為多,世尊教學把它分為三大類,行為分作三大類。第一個是言語,口業的行為;第二個是身體的造作,身業的行為;第三個是思想、見解,這是意業的行為。身、語、意叫三業,行為再多,總不出這個三大類。三大類的行為有錯誤,與自性相違背,與性德違背,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這個事情得搞清楚。不一定說是我在念佛堂每天念十幾個小時、二十個小時,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二十萬聲佛號,算不算修行?不見得。如果他一心念佛,把雜念都打掉了,他是真修行;如果一面念佛,一面還在胡思亂想,他沒有修行,那一點用處都沒有,古德所說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所以你要曉得,念佛是個方法,把錯誤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打掉,這叫修行。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你要活學活用,總的一個原則,就是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要如如不動,也就是學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這真修行。淨宗同學念頭起來,無論是善念、是惡念,只要念頭起來了,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換過來,換成佛號,這叫修行。不起心、不動念的時候也要念阿彌陀佛,為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你墮在無明裡頭,還是錯誤;一句阿彌陀佛這是覺,清醒,這不是無明。佛號裡頭不雜妄想,世間前面講你確實了物非物,真正明瞭這一切法是夢幻泡影,你想這幹什麼?你要這幹什麼?釋迦牟尼佛應有盡有,全丟了。
早年翻經的安世高,我們也介紹多次,安世高,那個安是他國家的名字,安息國,安息國的王子,他父親死了他繼承王位,安息國的國王做了半年,他把王位讓給他的叔叔,他出家了,以後到中國來,他死在中國。在中國早期翻經翻得最好,他是漢朝時候到中國來。安息,唐朝叫波斯,現在的伊朗。你說國王不要了,跟釋迦牟尼佛學,真成就了。《神僧傳》裡面有他,他還真顯了神通度他的同學,由此可知,他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高僧。他那個同學是[共+阝]亭湖的龍王,[共+阝]亭湖好像是在九江,九江還有蛇村,這個遺跡還在。這個龍王過去生中跟他同學,都是在一起修行的。那時候修行人吃飯都出去托缽,他這個同學很難得,明經好施,明經,經教通達,講經說法,又喜歡布施。可是有點小毛病,就是分別執著沒有放下,每天去托缽,人家供養很好的,很喜歡;供養不好的,心裡就難過,就這麼一點點毛病。死了以後墮到畜生道,畜生道當龍王。因為他明經,所以牠很靈,這個龍王靈,真叫有求必應。因為他好布施,福報很大,[共+阝]亭湖一千里之內的人民沒有一個不去燒香拜牠,牠是大福德鬼神,大福德。
安世高知道牠壽命快終了,壽命終,做龍王造不少孽,因為牠一不高興的時候牠就害人,船行到湖裡面牠就把它弄翻,殺了不少人,造不少業,決定墮地獄,所以他來救牠。他翻經告一個段落之後就去幫助牠。這個龍王也很厲害,龍王知道牠要墮地獄。所以就告訴廟祝,就是寺廟裡頭的住持,告訴他,明天有個高人到這邊來,好好的招待他,他是我前世的同學。所以一去的時候,大家都曉得。結果安世高就叫龍王現身給大家看,牠都不好意思。不要緊,這樣才能夠懺悔,才能消除你的業障。結果一現身是條大蛇,所以現在叫蛇村。他給牠說法,給牠祝願,牠超生了。超生,那條蛇就死了,人家看到一條很大的蛇,那個村叫蛇村。安世高離開之後,這個龍王把牠自己所有的財物統統奉獻出來,讓安世高在南昌蓋個佛寺,所以那個佛寺是龍王做齋主,龍王生天了,到忉利天去了。安世高坐的船在湖裡面走,贛江走的時候,看到船頭上有個穿白衣服的童子在那個地方拜了三拜,很多人看見,安世高說這就是龍王,牠現在生忉利天。這些我們都不能不知道。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