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二二卷)  2002/8/17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822

  諸位同學,請看「華藏世界品」,藏海安布莊嚴總結的偈頌,第二首看起:

  【摩尼吐雲無有盡。十方佛影於中現。神通變化靡暫停。一切菩薩咸來集。】

  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我們要在圓滿性德當中,去學習怎樣恢復性德的大用,這是我們學佛真正目的之所在。世出世法確實如經所說,神通變化從來沒有停止過,這個道理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性德的隨心應量,就像普賢菩薩所說的隨喜功德、恆順眾生。這裡面講的眾生包括十法界。眾生有意,性德無心,無心才能夠順應,這裡面有很深的理。所以諸佛如來、法身菩薩證得圓滿的佛果,就是圓滿的智覺,自自然然能夠恆順一切眾生。

  『一切菩薩咸來集』。菩薩是在學習的地位,這個地方講的都到華藏世界來集會。來集會為什麼?為的是聽毘盧遮那如來的教誨,大眾同學互相切磋琢磨。實際上做這些形相都是一種善巧方便,給我們初學人做榜樣,菩薩哪裡要真的來集會?沒有這個必要。菩薩平常往來,給諸位說都是用心靈感應,沒有來去,沒有常斷,不常不斷,從來沒有間斷過。

  就像我們現在在攝影棚裡面,面對著攝相機,在螢幕的前面,我們能夠看到遠方的世界,他們那邊也能看到我。我們彼此天天見面、天天交往,有沒有來去?沒有來去。我們今天是用科學工具,諸佛菩薩不需要用這些工具,這是他們的高明處。我們現在還達不到他的境界,科學技術有待提升,這個提升有問題。到心靈感應的時候,這些工具統統用不上了,變成累贅了。要怎樣才能真正做到無障礙,一切都無障礙?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障礙從哪裡來的,我們要知道;障礙要怎樣消除,我們也要知道,然後才能夠契入佛菩薩的境界。

  這個地方的表法,「一切菩薩咸來集」,在九法界裡面這是很有必要的,大家共同在一起學習切磋琢磨。在佛法的制度裡面,世尊當年在世,每年夏天三個月(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這三個月是屬於雨季,出門很不方便,所以在這段期間世尊就定夏安居的制度。長年在外面教化眾生的這些學生,在這個時候都回來,回到佛陀的身邊接受佛陀的再教育。每一年自己有三個月的時間,現在人講的進修教育,要把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夏安居圓滿了,再回到個人有緣的地區去幫助眾生,教化眾生。自行化他兩方面都兼顧到了,這個制度很好!

  一直到現代有很多寺院還舉行結夏安居,但是意義跟從前不一樣。如果我們的夏安居確確實實是在做進修教育,那是好的,出家人活到老學到老,講經教學永遠沒有中斷。這是這一個行業多元文化的教學工作,我們要把它擔負起來,要盡心盡力把它做好,這個是對社會的貢獻。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化解衝突,促進和平,務必讓人人都覺悟到,人與人之間應當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助合作。過去所犯的錯誤已經過去了,錯誤當中所有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應當把它忘掉,不能再有絲毫報復的念頭。為什麼?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彼此都痛苦,沒有贏家;兩面都輸,不是雙贏。

  我們一定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純客觀的立場來看待,問題不是不能解決,需要有人引導。聖賢人都在引導我們,很可惜的我們跟聖賢脫了節,現在必須把脫節重新再掛鉤、再連結上。不能否定古聖先賢的教誨,他們的教誨,用今天的話來說,是真的。何以見得他是真的?他用的是真心,沒有私心,無我無私,念念為社會、為眾生,這個心是真心。真心所見到的理是真理,真心所見到的事是實相。

  我們凡夫跟他不一樣的,凡夫起心動念自私自利,為自己、為家庭、為這個小團體,我們的思想見解都侷限在一個小範圍裡面,見不到外面的大世界。所以往往有許許多多的事理,我們看錯了、想錯了,於是就做錯了,還自以為是,這才造成許許多多無謂的苦難,我們不能夠不覺悟。

  一切菩薩來集,這個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人與人之間要往來,要常常在一起集會;常常往來、常常聚集、常常交流,許許多多誤會就消除了。古往今來很多衝突,本來什麼事都沒有,就是因為缺少溝通、缺少往來,彼此猜疑,愈猜愈惡,真的叫無事生非。小到兩個人不合,大到兩個國家發生戰爭,實在說,缺少往來。

  第一次大戰距離第二次大戰二十年了,二次大戰到今天半個多世紀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沒爆發,什麼原因?得力於現在的高科技的資訊,彼此之間溝通方便了。由於交通的便捷,訪問方便,彼此互相訪問、互相觀摩,這是多瞭解了,所以誰都不願意發動戰爭。每一個人都知道,發動一次戰爭,多少眾生犧牲了生命財產,因果責任可怕!縱然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輪迴,他也覺得這一生當中殺人太多,晚年身心不安,確確實實後悔年輕的時候血氣方剛做錯事了。

  我遇到許多從事於軍職的,這裡頭有將軍、有中下級的軍官,我見得很多。即使是將軍,在他晚年老死的時候,我看到他們懺悔,他們要我教他念佛,問我要念珠。這些諺語裡面講「良心發現」。他是個好人,晚年他覺悟了,晚年時候曉得一生都過去了,想想這一生在這個世間所造種種業,獲得了什麼?名聞利養、權力地位、一切財富,到頭來一場空,一樣都帶不走!

  所以到晚年的時候,覺悟的人很多,古人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個時候良心發現,說真心話!知道自己一生做錯事情,後悔莫及,勸導後人不要學他這個樣子。但是這些後學的年輕人,幾個人能懂?幾個人能體會到?為什麼?他正在迷惑顛倒的時候,很難喚醒。只有一類善根福德因緣深厚的人,看到這個現象,聽到這些話,心裡面有所警覺。這樣的人不是沒有,少之又少,在佛法裡面稱之為根性利的人。

  所以我們讀這首偈頌,在他的殊勝德用當中,我們知道這個集會非常重要。現在就是互相的訪問交流,能夠化解許許多多的誤會爭執,這是應當重視的。朋友與朋友之間也要常常往來,友情才能夠增長。我們學佛的同學,我們要增長的還不是友情,道情,在道業上互相勉勵,互相提升彼此的境界,這樣的機會、這樣的交流是有益的。

  所以我們今天在昆士蘭有兩個道場:一個淨宗學院,一個淨宗學會。我們對這兩個道場的期望,希望「一切菩薩雲來集」。學院,大家在一起學習教義,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擔負起教學的任務,這屬於解門;學會是屬於行門,我們都是屬於淨宗。學會修行的模式,我們完全採取印光大師往年在靈巖山的儀規,長年佛七。長年念佛的人,我們歡迎,我們供養,在這個念佛堂認真努力的來修行,一句佛號念到底。

  這個念佛堂沒有講經,沒有法會,沒有經懺佛事,二十四小時念佛不中斷,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我們的目的求功夫成片,一心不亂,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一個生淨土,這一個人就成佛了;兩個生淨土,兩個人成佛了。我們希望有出家的菩薩發心到這個道場來領眾,人數不拘多少。我們在《西方確指》裡面看到,覺明妙行菩薩他們只有十二個人,個個成就,這個不可思議!我們要真幹。

  這個學會,昨天所有幹部我們在一起集會,我們重新改組,認真的把它帶上軌道,希望這個地方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生成佛的一個道場。這樣子做,我們對得起釋迦牟尼佛,對得起歷代祖師,對得起一切護持道場的護法善信,我們會做的心安理得。

  學院那邊培養弘法人才,解行相應。對外面來的同參道友們,外面到這邊來觀摩、來學習時間短,所以我們每年四季特別有佛七法會,山上學院有佛學講座。每一季我們辦一次,春夏秋冬我們就辦四次;一次七十天,十個七圓滿。七在佛法也是代表圓滿,十也是代表圓滿;你看《彌陀經》上用七表圓滿,《華嚴經》上用十表圓滿,所以我們這個集會訂七十天。

  這個集會歡迎大家都來參學。因為我們道場不大,宿舍容量有限,所以人數都訂在四十八個人;念佛堂也是四十八個人,學院裡面外面來修學的同學,我們也訂四十八個人。如果報名人數多了,我們就推到下一季;每一年有四季,我們常年的辦下去。將來人數多了,我們相信佛菩薩會加持、會保佑我們這個道場,念佛堂或者是宿舍慢慢再擴充,我們現在能容多少,我們就接受多少;一定認真努力的真幹!成就自己,成就有緣的同學。再看下面第三首:

  【一切摩尼演佛音。其音美妙不思議。毘盧遮那昔所行。於此寶內恆聞見。】

  摩尼是如意寶。『一切摩尼演佛音』,諸位在這裡看這個「演」字,這首偈裡頭最重要的一個字。他不是唱佛音、不是說佛音,演!演是表演。「一切摩尼」指的是什麼?指的是六塵,眼見的色,耳聞的聲,鼻嗅的香,舌嘗的味,身觸,意知。這一句話是講的六塵說法,哪裡會有中斷!這不就是前面所說的「神通變化靡暫停」,從來沒有停過。

  『其音美妙不思議』,這個話是真的。六塵表法,你要是真正覺察到了、真正看出來了、體會到了,這個裡頭的境界奇妙無窮,不可思議!我們要好好的學習。在哪裡學?《華嚴經》上學。不在《華嚴經》上,真正很難體會得到。讀了《華嚴》,在《華嚴經》上真的有了心得,你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這一切法中,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如,法法皆是。然後才真正能夠覺察到,原來我自己是圓圓滿滿生活在一切諸佛懷抱之中,你就想到這是多麼幸福、多麼圓滿、多麼不可思議!

  眼見的這些花草樹木,我們不必出去,就在我們學院的前後庭院,你看到樹了,經上講的樹是什麼意思?想想世尊在《華嚴經》上給我們開示的,我們見到樹就覺悟了,樹有許許多多的品種,代表一切眾生在這個世間、在這個社會,各種不同的行業,各種不同的建樹。我們今天選擇的是佛菩薩這個行業,這個行業表什麼?表道德、表智覺、表善行。我們在這個地方有沒有建樹?有沒有樹立我們的道德?有沒有建樹我們的德行、善業?

  這個庭院裡面,我在前後都種了竹子,竹在中國古大德都看作清高。竹,你看有一節一節的,這個節就是分寸,處事待人接物、言語造作都要有分寸,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恰到好處,它表這個意思。外面有,當中是空的,竹子的心是空的,表法的義趣很圓滿!外面現高節的形相,心裡面清淨寂滅,一法不立,清淨心;心要空,心要虛,謙虛;外表是謙,裡面是虛,虛心。哪一樣東西不是在表法?哪一樣東西不是在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在庭院裡面,你就看到「一切摩尼演佛音,其音美妙不思議」。

  『毘盧遮那昔所行』。毘盧遮那佛沒有成佛之前,他也是凡夫,跟我們一樣。他在無量劫中修行成就了,「昔」是往昔,他成就了。怎麼成就的?怎麼樣修成的?我們要知道,我們要學習。毘盧遮那佛所修、所行、所成就的,都在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上是概說,細說就是一大藏教,所以大藏經確實開卷有益。無論哪一部經,你展開沒有不得利益的,你展卷決定不會叫你空過的,這是美妙不思議!功德不思議!殊勝不思議!

  一切摩尼就是一一法中無一不是大圓滿,一片樹葉、一株小草、一粒微塵都是圓滿的。為什麼?稱性,它是自性所現的。唯心所現,那個心就是本性,真心本性所現;性是圓滿,本來圓滿,從來沒有絲毫欠缺過。

  『於此寶內恆聞見』。此寶就是指的一切法,一切法,一一法內都能見到。我們今天見不到,見不到的原因是有障礙,就在你面前你就見不到。我們凡夫哪裡曉得六塵說法,如果你真的能體會到六塵說法,我們現前境界跟華藏有什麼差別?跟極樂有什麼差別?毘盧遮那佛、阿彌陀佛還不就在我們面前。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真在面前,你見不到,你有業障。這個業障,你的業障礙了你,叫做業障。你的業是什麼業?你的業是善惡業,你的業是染業,惡業障礙你,善業也障礙你。為什麼?不清淨。所以諸佛菩薩他們的一切活動造作,世尊在經上不得已說一個「淨業」,為了對我們說法方便起見,顯示我們凡夫造的是染業,染污,染污那就是障礙;佛菩薩造的業清淨,清淨就沒有障礙。

  再跟諸位說,淨業跟染業差別在哪裡?形相上沒有差別,用心上不一樣。我們看佛菩薩的造作,就是看《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這五十三位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的。他們示現的法身菩薩,你看有善也有惡,所以在事相上沒有差別,裡面不一樣。裡面是凡夫,無論作善作惡,他總是跟妄想分別執著連在一起,這就染!被什麼染了?被妄想分別執著染污了。那佛菩薩呢?佛菩薩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叫淨。如果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什麼?學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高!這是本事。

  如果要有人問,這個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這還能辦事嗎?跟諸位說,無論辦什麼事,辦的比一般世間人辦的圓滿,而且在辦事當中沒有過失。那麼凡人辦事過失從哪裡來的?過失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生的,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哪有過失!給諸位說,沒有過失,也沒有功,無功亦無過。你要細細去想想這句話,功過兩邊都沒有,清淨心現前,自性流露,「於此寶內恆聞見」。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再看偈頌的第四首:

  【清淨光明遍照尊。莊嚴具中皆現影。變化分身眾圍繞。一切剎海咸周遍。】

  第一句是說的諸佛如來,狹義上來講這一句就是講的本師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是梵語,他的意思是光明遍照。所以這個地方『清淨光明遍照尊』,就是指的華藏世界的教主毘盧遮那如來。名號的含義我們一定要懂,「清淨」是德,「光明」是慧。如果用戒定慧三學來配,清淨是戒、定,光明是智慧,戒定慧三學圓滿了。「遍照」是講起用,佛以戒定慧三學平等教化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叫遍照。

  『莊嚴具中皆現影』,這一句話重要了。我們能不能在一切莊嚴具裡面見到清淨光明遍照?哪些叫莊嚴具?我們在前面經文教誨裡面體會到,六根所接觸的一切境界,一切境界當中,一一法無一不是自性的莊嚴,無有一法不具足清淨光明遍照,我們能夠看的出來嗎?能夠體會的出來嗎?

  讀《華嚴》我們才真正有少許認知。一一法中,一根小草、一片樹葉、一粒微塵細心去觀察,統統具足了萬德莊嚴,這個佛法真的叫平等法,真的叫清淨法。清淨平等在一一法裡面,我們見到了,一一法無一不是自性圓滿的流露。難怪宗門大德大徹大悟之後去參禮老師,老師來測驗他,看他是不是真的覺悟,這個完全用談話來測驗,佛家講叫機鋒,現在人講的口試。問你:會麼?你說見性了,性在哪裡?學人往往隨拈一法舉出來,老師點點頭給他認可,他考試及格通過了。

  法法圓融,法法具足。我們要問圓融的是什麼?具足的是什麼?我們現在讀《華嚴經》,我們可以講法法具足大方廣,法法具足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是宇宙的總名稱,一微塵是小宇宙,虛空法界是大宇宙,大小不二。前面經文我們讀了不少句,一一微塵中都有世界海微塵數的世界,它怎麼不圓滿?它怎麼不具足?它一點一滴都不缺乏。這個境界在《華嚴經》裡面講,稱之為不思議解脫境界。

  我們在前面讀過「普賢能入」,這個一大段經文都是普賢菩薩說的,明明就在我們眼前,為什麼我們不能覺悟?為什麼我們不能契入?這個答案,清涼大師在這一部經裡面,大段落為我們指出「信、解、行、證」。入是證,我們之不能證得,前面這三條我們沒有落實。

  第一個是「信」。佛在經上說的這些境界,我們有沒有懷疑?我們是不是真的相信?真信難,理解之後這才真信。如果我對這個一無所知,我這個信怎麼能生的起來。解了以後你有沒有做到?如果沒有做到,你怎麼能契入,你怎麼能證。做是什麼?通過實驗然後證明。我們要問,佛在這個經上教我們持戒,持戒我們有沒有做到?佛在這個經上教我們修定,修定我們有沒有做到?不做,如何能證實,如何能契入。你契入少分,有少分相應;換句話說,解行你有少分的功夫;你有多分的功夫,你就有多分的契入。

  契入裡頭分等級,大分四十一個階級,我們常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大分。每一位裡面這個程度高下差別很多,絕對不是說初住菩薩跟初住菩薩都相等;大的是相等,細分不相等。好像我們在學校念書,一年級的學生,有幾十個人都念一年級,大的分相等,他們都是一年級學生;考試起來還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不等,沒有一個是相等的。菩薩階位亦復如是,沒有完全相等的,各個境界不相同,我們一定要知道。

  我們自己證得什麼樣的地位,完全在自己行門上的功夫。功夫,說老實話,最困難的是第一步。世出世法,凡事起步難,這一關真的是很難突破。突不破,你永遠是凡夫位。為什麼突不破?沒有辦法放下自己這個身體,總是執著身體是我。「我」放不下,「我」這一關不能突破,這個是一切凡夫不管修學哪個法門,你不能契入的頭一關。

  《金剛經》一開端就提出這個問題,「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我早年以為佛說這個話,這個標準是法身菩薩,以後漸漸懂得多一些了,才曉得不是的。佛說這個究竟是哪個標準?可以說是觀行位的菩薩,是對我們凡夫說的。我們要怎樣把四相淡化?換句話說,一定要放下分別執著。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再也不放在心上,我不執著了,我也不分別了,身在這個世界一切隨緣,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這樣才把四相淡化了,四相沒斷。你修學的功夫就得力了,你的境界就轉了。

  頭一個轉境界,我常說的相貌轉了,為什麼?沒轉的時候,你這個相貌是業障相;業障消了之後,你的相是菩薩相。不一樣!自自然然讓別人看了之後,感覺到你清淨莊嚴,看到你清淨慈悲。接著你的體質轉變了,除非你有意示現,你有目的示現你要度哪一類眾生,否則的話,這個體質轉變了,多病轉變成健康,多煩惱轉變成智慧,昏沉、掉舉轉變成禪定。這個是修學初步的功夫,都是經上講的「莊嚴具中皆現影」,就是清淨光明遍照。

  首先是自己覺悟,一覺悟之後,自己感受到性德的清淨光明,自己的身心跟性德融成一體了,那就叫做「證」。我們談不到很深的證,淺證,淺證的受用就不可思議、就非常殊勝了。學佛的人在這個境界不能夠自滿,覺得這不錯了,好了,你的功夫就止在這裡,不能再往上提升,這是錯誤的。一定要知道我的功夫很淺,才得一個小小的輕安自在、法喜充滿,往上的層次高著高來了,於是怎麼樣?更謙虛,處事待人接物更是卑下,沒有絲毫驕慢的念頭,沒有絲毫驕慢的習氣,你就不斷向上提升了,這才是好境界。稍稍有一點得意,覺得我很不錯了,別人都不如我了,增上慢起來了,你就又遇到障礙了。

  菩提道很長,沿途障礙很多,只要有一點點習氣毛病犯了,都會造成嚴重障礙,小則不能夠提升,大的障礙會讓你退轉,甚至於讓你墮落。正因為這麼一個事實,所以菩薩修行成佛要經歷無量劫,道理就在此地。假如只進不退,那就像善財表演的一樣,一生當中圓滿成就。我們看到善財沒退轉,沒有墮落,吉祥雲比丘代表初住,海雲代表二住,妙住比丘代表三住,他一步一步往上升,到普賢菩薩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一生成就!沒有別的,就在不退,這是我們要學的。

  要想學不退,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一絲毫都不能夠染著,你要能放下。像我們上樓一樣,上了一層,在這一層參觀瀏覽一下,停了。這一棟樓房有二十層,每一層都停,每一層都參觀,你從一樓到頂樓你要費多長時間?幾個小時。如果不停一直上去,幾個小時變成了幾十分鐘。二十層樓你要是登上去,有十五分鐘大概差不多就夠了。所以怕的是停,站站都停,那就很麻煩。善財童子的高明,不停,真的是給我們示現出勇猛精進的樣子、形相,一個接著一個參訪,沒有休息的。

  『變化分身眾圍繞』。身是講的體相。我們人這個相叫人身,樹這個相叫樹身,山的相叫山的身,花的相叫花的身,桌子的相是桌子的身,「變化分身」。這一切現相,佛經裡面常常用六塵的色相,六塵現相全部都包括盡了,這是變化所作,唯識所現。「眾」是眾多,說不盡!圍繞在我們的周邊、上下、十方,只有覺悟的人他清楚,他明瞭,他得受用。所以「覺」跟「迷」這兩個字的意思,在這個地方就非常的明顯了,我們凡夫確實是迷而不覺,回過頭看看諸大菩薩,他們是覺而不迷,他們每天時時刻刻從來沒有間斷,真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八個字,他們才是滿分。他接受什麼薰修?「大方廣佛華嚴」的薰修。

  『一切剎海咸周遍』。這一句話就是我們常講的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都是「清淨光明遍照尊,變化分身眾圍繞」。到什麼時候我們能夠覺察到、能夠意識到、能夠接受少分?學習過程必然先從少分,然後再進步到多分,最後達到滿分。現在我們還是茫然無知,你就曉得自己煩惱習氣太重了。怎麼辦?這個經多讀多聽,常常聽、時時刻刻聽,聽久了你就省悟過來了,你的六根放光了。大乘經上常講「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這個放光動地是怎麼說?放光是明瞭了,動地是警覺了、覺悟了。不是真的地動,動地是比喻警覺,表法,表警覺。放光表明瞭,不迷了。

  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看出門道了,諺語所謂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外行迷而不覺,他看熱鬧;內行覺而不迷,看門道。門道,總的來說,性相、理事、因果,這是門道。在一一法當中,你能夠從這個角度去觀察、去切入,妙不可言!這樣才漸漸體會到是不思議解脫境界,我們慢慢就引入門了。入門之後,你才曉得什麼叫做圓滿,從圓滿裡面體會到大圓滿、究竟圓滿。底下有一首偈,「結屬現緣」:

  【所有化佛皆如幻。求其來處不可得。以佛境界威神力。一切剎中如是現。】

  清涼大師註解雖然只有四個字,註得好!這個意思是說你怎麼能入境界?你是凡夫,你怎麼能入華嚴境界?偈子上告訴我們佛力加持。如果得不到佛力加持,確實我們沒有法子入境界。我們看這一首的經文。

  『所有化佛皆如幻,求其來處不可得』。這個「化佛」無量無邊,化佛指的是什麼,要知道。這個地方指的是六塵境界。「化」就是前面講的變化,「佛」就是前面講的分身眾圍繞。為什麼說六塵境界都是化佛?六塵境界一一法中都具足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性德,佛是性德,佛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所以什麼時候你豁然覺悟到大地眾生「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你就入佛境界了。要記住,「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你才入得了境界。

  有情眾生皆有佛性,他修行證果成佛,我們一般人沒有疑惑;無情眾生它怎麼能成佛?為什麼?它不能修。它不能修,它怎麼能成?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怎麼想都想不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有情成佛,你自己成佛了,經上不是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那個依報是無情的,無情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成佛了,依報也成佛了。哪有自己正報成佛,你的環境不成佛的道理!這個「依報隨著正報轉」,這個話就講不通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也都推翻了。這個道理很深。

  為什麼它跟著轉?這底下三個字重要「皆如幻」。所以它從心想生,它隨著正報轉,它不是真有,幻有。所以佛在《般若經》上講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畢竟空,一切法不可得。這個前面兩句就是說這個意思,所有化佛皆如幻,化佛都如幻了,哪一樣不如幻?那不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化佛也在其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化佛也不例外。

  「求其來處不可得」。現在這個世間有許多科學家、哲學家在探索宇宙萬物的起源,「來處」就是起源,能不能找得到?找不到。雖然各有各的說法,我們看到他們研究的報告,出的書籍雜誌很多很多,講的是不是事實真相?不是,是他自己在猜測,是他自己在理想。亙古以來,多少人在研究,多少種的說法,找不到一種能令人感到非常滿意。

  佛在此地給我們說真話,真相要怎樣才能得到?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真相就在現前。真相不是不能知,是你錯了方向,你用妄想分別執著去探索真相,真相永遠不能現前。為什麼?真相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再用妄想分別執著去找它的根源,那到哪裡去找?不找就現前了。你想找,那是個妄念、是個妄想,妄決定不能得妄的真相,用真你就見到妄的真相。

  佛用的方法是正確的,佛用什麼方法?佛用定慧見到了,甚深的禪定突破了所有的障礙。這些障礙裡頭,包括現在科學家所說的不同維次的空間,統統突破了,真相大白。他能見到真相,有沒有辦法說出來給我們聽聽?說不出。所以古德有一句話形容「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有辦法說出的。

  世尊在這一部經上沒有法子說出,他也為我們說出了,這個是圓滿智慧,高度的藝術,就是技巧,高度的技巧,不可說他也說出來了。雖說出來了,真的不好懂,所以馬鳴菩薩教我們怎麼樣去讀佛經?怎麼樣去聽講經?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這個「離」就是不分別、不執著,沒有妄想!真正做到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去讀經聽經,你才能夠見到如來所說的真實義。

  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你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在,哪怕只有一點點,你都沒有辦法體會到如來真實義。你要真正體會到如來真實義,妄想分別執著要放下,這個東西不放下不行。為什麼要放下?因為它畢竟空,因為它不可得,「求其來處不可得」。從不可得裡面,你才真正看出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中觀論》上講的「八不」,這是事實真相。凡是信服、隨順佛陀教誨,依教奉行,你很容易證得。你要隨順你自己的煩惱習氣,隨順自己意思,那就難了。

  佛在經上教導我們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自己意思是什麼?是妄想分別執著,你用這個東西,你怎麼能夠見到宇宙人生真相?你怎麼能見到你自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宇宙人生真相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為什麼見不到?因為這個幻相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我們一般人(這個講凡夫)不了解事實真相,誤以為真,在這個裡面又起了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事情麻煩了,所以無量劫來愈迷愈深、愈陷愈苦,沒法子解脫。佛真的是大慈大悲,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果然覺悟了,徹底放下了,真相大白了。

  所以這是『以佛境界威神力』,這是佛在這裡加持我們。佛講這部經,這部經完全是他老人家自己親證的境界;換句話說,佛在這個世界看到什麼?《華嚴經》上講的就是的。他的六根觀感跟我們確實不一樣,他是用清淨光明遍照,我們是用染污,是用自己的煩惱習氣到處攀緣。他是遍照,我們是遍緣(這個緣就是攀緣),所以觸處成障,這個路走不通,不靠佛的威神加持,我們沒有出路。『一切剎中如是現』。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