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0三卷) 2001/1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503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同生眾,普賢菩薩別顯十門,最後一句:
【有解脫門,名顯示一切菩薩修行法次第門,入一切智廣大方便。】
這一句前面曾經跟諸位介紹過,這裡面意思是每一句都是深廣無盡,我們學習最重要的,是在我們現實生活環境當中如何落實,如何能夠契入華嚴境界?我想這是每一位同學都非常關心的一件事情。這一樁事實在說,有這個希求的心,這種同修很多,為什麼不得其門而入?就是沒有辦法克服自己的障難。普賢的大行,是建立在菩薩道的基礎上,菩薩道是建立在聲聞道的基礎上,聲聞道建立在人天道的基礎上,這是不易的真理。換句話說,我們如果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做菩薩?怎麼能夠修普賢道?所以論修行,淨業三福確實是一切法門總的指導原則,如果不能在這上面落實,那就難了!《華嚴經》也只能夠說是讀讀聽聽,這一生當中與我們沒分。我們如果真幹,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夠契入華嚴境界?我們縱觀全經,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能夠信受奉行,這一生當中證得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不是做不到的。所以,你一定要懂得『菩薩修行法次第門』。
說到次第,世尊非常慈悲,給我們開了兩條路:一個是普通的次第,一個是特別的次第。但是你必須要知道,這兩種次第都是以淨業三福為基礎;而淨業三福裡面,實在講就是三部經:《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或者用《在家律要廣集》,我的看法,《沙彌律儀》是最好、最簡單、最扼要,在家出家四眾同修都可以學習,比《在家律要》簡單,何況它又能通出世間法;第三個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這三樣東西就是淨業三福的具體落實,我們要做到才行。這三樣東西落實了,我們一心一意依照往生經的教誨,往生經是指淨土五經一論,這六種東西任何一部都行,同時學兩部三部也可以,依教奉行。這個路子叫特別法門,這叫易行道,直接取實報莊嚴淨土、常寂光淨土,真的是萬無一失,我們為什麼不幹?同學們一定要記住,學佛如果不能深入經藏,不能夠深解義趣,很難成就。為什麼?敵不過煩惱習氣,問題就出在這裡。在這個世間,對人、對事、對物,我們自己冷靜的思惟觀察,是不是煩惱當家?八識五十一心所當家,你怎麼能超越六道輪迴?換句話說,妄想、分別、執著分秒不離,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落在這個地方。
所以學佛要想這一生成就,第一個重要的事情,出離心切,出離六道輪迴,出離十法界,這個心很切;換句話說,我不想再在輪迴裡面打滾,我不想再在十法界裡面逗留,有一顆真誠懇切的心,希望我早一天離開,現在人講「移民」。這個世間既危又亂,孔老夫子說過:「危邦不居,亂邦不入」,現在這個地球是既危又亂。生在太平盛世,出離心比較難,現在在大亂之世,容易激發我們的出離心;換句話說,我們不想再在這個世間逗留了。娑婆世界九法界眾生看到今天地球上這種混亂,這個混亂有影響,影響的是天上也亂了,三惡道也亂了。由此可知,我們把佛陀的教化疏忽了,真的叫搞得天上天下一團的混亂。這個局面有沒有好處?有好處,讓一切眾生容易生出離心。只要有真正出離心,一定會真幹,會對於佛法特別看重,依教修行。只要我們把修行的重點抓住;現在的人因為工作繁忙,所以分秒必爭,沒有時間聽經,沒有時間去讀經,所以東西是愈簡單愈好,用的時間愈短愈好。但是這些只能夠接引他入門,入門要是不能深入,可以說絕大多數在佛法裡面結個善緣、結個法緣,要想成就不容易。要想成就,換句話說,還是多多少少要涉獵一些經教,才能幫助你斷疑生信,這才能成就。所以我們讀了這一句經文,感慨很深,我們也能夠體會到世尊的大慈大悲。
《華嚴經》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過去從夏蓮居老居士《淨修捷要》裡面,看到一段文字,「淨宗初祖大勢至菩薩」,這個話過去沒有人說過。我看到這句,我非常歡喜,我認同,他講得確實沒錯。大勢至菩薩提倡念佛法門,專修專弘,是在無量劫前,真的他是法界的淨宗初祖,盡虛空、遍法界最早他老人家提倡的。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第一部講的經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在這個經裡面提倡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所以他說了一個法界初祖,我就找到一個娑婆世界初祖。在中國,諸位都曉得東晉慧遠大師。佛法傳到中國來,那個時候翻出來的經典只有《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跟《阿彌陀經》都沒有翻出來,遠公大師依《無量壽經》經典的道理方法,在江西廬山結蓮社,建念佛堂,一百二十三個人在山上念佛,成為中國淨宗的初祖。所以我們講到淨宗初祖,問哪一個初祖?法界初祖、娑婆世界初祖、還是中國初祖?我們得辨別清楚。普賢菩薩導歸極樂,在華藏世界普遍勸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學念佛法門。這就是『入一切智廣大方便』,與前面總題的第二句「入如來功德海」,先後相應。請看偈頌: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以自功德,復承如來威神之力,普觀一切眾會海已,即說頌言。】
說偈儀跟前面異生眾有差別,多了「以自功德」這一句。普賢菩薩因圓果滿,雖然自己的功德圓滿,還要『承如來威神之力』加持。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到,佛家裡面講的謙虛恭敬,即使到如來果地也沒有捨棄;我們初學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認真的學習。上一定是求諸佛如來威神加持,下面一定是為一切眾生演說妙法;演是表演,說是說明。『普觀一切眾會海已』,這是把所有與會大眾全部包括在其中,不是一部分。前面我們講到主火神,他只管主火神這一類的大眾;執金剛神,他也只普觀一切執金剛神這個大眾。普賢菩薩不是的,「一切眾會海已」,這裡頭差別就在此地,我們要仔細把它看清楚。偈頌有十首,就是前面講的「別顯十門」。第一首:
【佛所莊嚴廣大剎,等於一切微塵數,清淨佛子悉滿中,雨不思議最妙法。】
這是「別顯十門」裡面的第一門,第一門我們在前面讀過,是「嚴淨一切佛國土,調伏眾生令究竟出離」,長行跟偈頌裡頭,我們必須要仔細的去觀察、去體會,它不是一個國土。莊嚴佛國土,我們天天念迴向偈,莊嚴哪一個佛國土?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佛國土;這個心量不大,不是普賢菩薩。莊嚴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確實是菩薩,但是不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的心量是盡虛空、遍法界。人家同樣念這句、念這首偈子,境界不一樣,他莊嚴是一切佛國土,他調伏的是一切佛國土裡面的眾生,我們常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眾生,這是普賢菩薩。
我們如果要學普賢行,先要有普賢心量,常存如是心,然後漸漸再修如是量,量周沙界,普賢行門我們這一生肯定有分。念念不為自己,念念為令一切眾生究竟出離,這個思想非常重要,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有這樣思想心量的人,跟諸位說,這不是小聖,小聖是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們沒有這麼大的心量;如果你常存如是心,你把你的心量不斷的拓開,向虛空法界來拓開,你這已經是大聖,大聖位雖然沒證得,大聖種子已經開始發芽,無比的可貴。只要這個種子發芽,《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是你的土壤,是你的生長的環境;換句話說,你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當機者,你具足條件,能夠接受這一部大法,不容易!這的確是百千萬劫難遭遇。你遇到這個法門,百千萬劫難遭遇;法門遇到你,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們現在來學習這首偈,『佛所莊嚴廣大剎,等於一切微塵數』,這兩句是講一件事情,我們應當學習。確確實實諸佛如來他們是不是莊嚴佛淨土?是的!他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在時間上來講,剎那際都沒有中斷過,我們不要講秒,不要講幾分幾秒,剎那際從來沒有間斷過。空間決定是遍十方,「等一切微塵數」,佛的功德莊嚴一切世間,我們通常講世出世間,一切世間就是世出世間。
『清淨佛子悉滿中』,這是講菩薩、修行人,真正修行人!真正修行人形象、事業決定是恆順眾生,心地一定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叫隨喜功德。普賢十願,恆順眾生,不離世間法。我們現在在人道,在這個地球上,所示現的形象,跟這個星球上的眾生完全相應,生活相同,工作相同,事業也相類,這叫恆順眾生。不相同的在哪裡?不相同是我們有隨喜功德,世間人隨喜煩惱,你們想想對不對?世間人所隨喜的是貪瞋痴慢、自私自利,他隨喜這個,「佛子」隨喜功德。什麼是功德?真誠是功德,清淨是功德,平等是功德,正覺是功德,慈悲是功德,隨喜這個。隨喜眾生,不失功德。
十方一切世界裡有,有「清淨佛子悉滿中」,在哪裡?不要到別的地方去找,到外面去找,錯了!清淨佛子就是自己,不是別人。我學《華嚴》,我自己要不能夠直下承當,那算什麼當機者?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的,參加這個法會的大眾,我們現在人習慣講團體,總共我們看到一百七十多個團體,佛經裡面術語叫「眾」,一百七十多眾,這個眾我們今天講團體或者講的社團,代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全都是諸佛如來清淨的示現。還沒有得度的弟子,你要知道,就是我這一個!諸佛如來為我做種種示現,這個恩德難量,超逾父母,我們要知恩報恩。知恩報恩不是說說就算了,要落實,怎麼落實?我們也要作如是示現,回報諸佛菩薩。
『雨不思議最妙法』,「不思議最妙法」就是指《大方廣佛華嚴經》。雨,用今天的話來講,落實;弘護、教化一切眾生,我們如何把《大方廣佛華嚴經》這裡面的道理、精神、義趣,就在我們自己這一生圓圓滿滿的做出來,表演給世間人看。也許有同學要問,學《華嚴經》是這個學法的?「法師,你能不能舉個證明給我看看?」釋迦牟尼佛是證明。我們想想,世尊當年在世,他一生的行誼,我們用《華嚴經》來對比,是不是把《華嚴》的教義落實在他的一生?文殊、普賢也是這樣修學的。再看看歷代傳法的這些高僧大德,其中也有不少落實在華嚴境界之中。所以「雨不思議最妙法」,不僅是為眾生宣揚這部大經,是要把這部大經完全落實,把它做出來。
因此我們想弘揚這一部經典,在現代這個時代,最好的方法是把它編成電視劇的連續劇本,每一章每一節都可以編成電視劇本,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把它演出。所以我在此地勸勉你們年輕的同學,無論是在家出家,真正發這個心,首先好好的來學這部經,我們這部經預定三年講圓滿,等於是華嚴大學;三年學成之後,你們就作《大方廣佛華嚴》的演員。經義明瞭了,境界慢慢的契入了,我們依照這個經本來寫劇本,我們四眾同學自己上場。為什麼?這個演員世間那些人演不出來的,為什麼?沒有入境界。必須自己入境界,你才能表演得出來。而平常,表演在自己的生活當中,表演在自己行業當中。你是從事哪個行業的,你把它落實在你行業當中、落實在你事業當中,落實在日常應酬當中。平常我們就做到,表演就不難。
花個十年時間,把這一套連續劇完成。這個連續劇說老實話,在電視台裡頭有演不完的劇本,內容太豐富了。如果我們有一個衛星頻道,我們二十四小時不停的來轉播,我相信也得要好多年,這一齣戲才能演完;演完又可以重複再來,永遠不斷的廣度九法界眾生。電訊跟不同維次空間眾生連繫,實在講是最為方便的、最有效的一個工具;我們將這個資訊送到衛星,衛星不但反射到地球,也能夠反射到太空,所以九法界眾生都得利益,這才是真正報佛恩,真正做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偈頌給我們啟示是無有止境的,每讀一遍就有一遍的悟處;你讀的遍數愈多,你悟入必然是愈深愈廣。修行最重要的綱領,佛在這裡為我們慈悲指示出來,那就是「清淨」。與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相應,心淨則佛土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清淨心,那個世界叫淨土。何以成淨土?那個世界裡面所有的眾生,心都是清淨的,這個同學們要記住。清淨心裡頭一定是真誠,沒有真誠,哪來的清淨?清淨心裡面必定是平等的,清淨心一定是覺悟的、一定是慈悲的。舉一個,其餘四個全都包括在其中。為什麼這個偈頌不用真誠佛子、平等佛子、慈悲佛子,單單用「清淨」,什麼意思?本經最後歸淨土,隋唐大德們說了一句話,說得非常好:「《華嚴》、《法華》皆是《無量壽經》之引導。」像一部經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無量壽經》是正宗分,《華嚴》、《法華》是序分,從這個序引導我們歸淨土。所以偈頌它用「清淨」,意思在此地,我們要能體會得到。《華嚴》、《法華》是淨土宗的序分,《無量壽經》是正宗分,《阿彌陀經》是流通分。你們想想,有沒有道理?
「同生眾,普賢菩薩別顯」偈頌第一首:
【佛所莊嚴廣大剎,等於一切微塵數,清淨佛子悉滿中,雨不思議最妙法。】
清涼大師註解,這首偈前面兩句是「嚴淨佛國」,後面兩句是「調伏眾生」,人、法都說到了。佛子是人,最妙法是法,是以人以法來莊嚴佛國土。大師在這裡為我們解釋佛子,他說佛子有三種,這是佛學常識,大乘經裡頭常常講到的,我們應該要曉得。第一種叫「外子」,內外的外,這是說的凡夫。六道凡夫,未能紹繼佛家事業,也就是說他們不能弘護正法,但是佛絕不捨棄他們,「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他們的煩惱習氣非常深重,要慢慢的來感化他,這個事情不能著急,所謂欲速則不達,一定要懂得恆順,慢慢的來調伏。第二類叫「庶子」,「謂諸二乘,不從如來大法生故。」庶子就是講小乘。小乘人沒有智慧、沒有願力來承擔大法,多半顧自己,只顧自度,沒有發心廣度眾生。眾生他度不度?他有緣就度,也就是說眾生找到他了,跟他學習,他也很慈悲,他也會教你,他不會主動來找你。
大乘菩薩不一樣,《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明白,「作諸眾生不請之友」;一切眾生不來找你,他主動去找眾生,主動的為一切眾生示現,為一切眾生表演,真正把佛陀的教誨,「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他真做到了,主動的去做,這是大乘。這就是第三類的「真子」。聲聞、緣覺他不肯。真子這就是大菩薩,「從大法喜正所生故」,所以清淨是大乘菩薩,清淨佛子不是二乘,當然更不是凡夫。在天台六即裡面講「分證即位」,這是真正的大乘。大乘超越十法界,我們現在雖然在六道裡面,我們沒有能力超越,先把心超越,心超越這個身就有指望。為什麼?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世尊這句話我們要牢牢記住,這是根本的原理,你要是明瞭,凡夫有希望超越。《華嚴經》的當機眾,裡面有一條說「大心凡夫」,雖然是個凡夫,他也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個人是《華嚴》的當機眾。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心量拓開,不要去做小心量的人,要做一個什麼都能包容得下,歡歡喜喜處事待人接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誠心誠意、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那我們就是《華嚴經》上的當機者,《華嚴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就有分。
下面再給我們註「最妙法」,不思議最妙法。清涼大師說,這不是權教小乘法,凡是有緣遇到《華嚴經》,能夠聽上一座,歡歡喜喜,都是過去生中結的這個法緣。在這個世間,講《華嚴經》的機會確實不多,講其他經典的機會比較多。但是一般寺院道場,有常常誦《華嚴》;特別是屬於華嚴宗的道場,他們雖然不講經,他們讀,每一個月初一、十五都聚集同修一起來念《華嚴經》。這都是以「最妙法」結了法緣,今天遇到這個法會,你才歡喜聽聞。讀經也是「淨所化心」,這樣才有感應。末後說,「亦有清淨佛子,來生其國,還雨妙法」。如果在這一個地區,緣成熟了,緣成熟是歡喜聽這個經的人多了,確實就有清淨佛子在這個地方演說大經。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是第一首偈的補充。第二首:
【如於此會見佛坐,一切塵中悉如是,佛身無去亦無來,所有國土皆明現。】
清涼大師註解,前面兩句是講「總遍別中」,後面兩句是說明「體用無礙,亦是總遍總中」。大師惟恐我們不容易體會,所以他又做了註解,這個註解就是《鈔》。什麼叫做「總遍別中」?能遍的是總,所遍的是別,「能遍所遍,不離依正」,依報與正報。「依正各二」,依正裡頭有總有別。我們先把這些意思搞明白搞清楚,因為《華嚴經》往後這些名相很多。正報裡頭全身是總,身體某一個部位是別,眼睛、耳朵、鼻子、手腳這是別;正報裡面有總有別。依報裡面,佛剎是總,「一佛國土為依之總」。
一個佛國土,用今天的話來講,是一個很龐大的星系;現在天文學家稱為星系,講銀河系、太陽系。一尊佛的教化區,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諸位要記住,不是說大千世界有三千個,不是這個意思。一個大千世界,為什麼稱三千?因為它的組織是有一個小千、一個中千、一個大千,是這樣組成的,稱之為三千大千世界。佛在經上說,世界,先講單位世界,單位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日月圍繞這個中心旋轉。我們現在曉得,太陽圍繞什麼旋轉?月亮是圍繞地球,太陽是圍繞銀河。所以黃念祖老居士根據這個看法,說明單位世界是銀河系,太陽是圍繞銀河系旋轉。須彌山在哪裡?須彌山就是銀河系的中心,中國古時候天文裡面講的黃極,黃道的中心點叫做黃極,這就是佛經裡面所講的須彌山。由此可知,一個單位世界就是今天講的一個銀河系,這麼大的一個星系算是一個單位;這樣單位的世界一千個,稱為小千世界;再集合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再集合一千個中千世界,才是一個大千世界。
一尊佛的教化區叫一佛土,佛經上稱為一佛土,或者叫一佛剎,這是依報之總;我們講裡面小千,講裡面某一個星球,那就是別,依報裡面的別。別,依報最小的是微塵,正報最小的是毛孔、汗毛。所以我們懂得,正報裡頭總是什麼,依報裡面總是什麼。「總遍別中」,譬如我們身,身是「總」,「別」是我們這個身體各個不同的器官、各個不同的細胞,我們身是不是遍及各個不同器官、細胞?確實!「別遍總中」,反過來說,身體上一個細胞也好,一根汗毛也好,沒有離開身體。這個偈子裡面顯示出這個意思。
『如於此會見佛坐,一切塵中悉如是』。這個註解裡面講「今以前半佛遍塵中」,一切塵中悉如是。「佛坐」是講佛的剎土,是從總說的,這個大千世界任何一個微塵,叫「一切塵中」,這個大千世界一切的微塵悉如是,「總入別中」,這是講的依報,依報總入別中。三千大千世界是無量微塵組合的,金剛經上講的「一合相」。所以大師說的,這用四個字,「總入別中」。我們要了解,總別不異,總別不二,從這裡面去看。這一句經文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訊息?感應不可思議。一一塵中,一微塵不是專門指某一個,一是講任一,任何一微塵,這裡面都有總相。
「總相」,《華嚴經》上說得很多,諸佛如來在其中轉大法輪。這句話什麼意思?諸佛如來開華嚴法會,宣演不思議的大法,講《華嚴經》。聚集這麼多的大眾,無量無邊的大眾。我們在前面讀到的,這一百七十多個團體,每一個團體裡面舉出十位代表,每一位代表都代表無量無邊的大眾,是他們同一類的大眾,這個數字沒有辦法計算,無法想像。這個境界在哪裡現?一一微塵裡面都現這個相,這叫做「總入別中」,不可思議!華嚴法會沒有縮小,這一微塵沒有擴大。這就是經上常常比喻裡面所講的「芥子納須彌」,芥子是芥菜子,很小,像芝麻粒那麼大,須彌山裝在芥菜子裡面,須彌山沒有縮小,芥菜子沒有放大,為什麼?須彌山法性現的,唯心所現,芥菜子也是唯心所現,性沒有大小,性沒有來去,性沒有前後,自性不可思議。
所以前面顯體第一句「不思議境界」,性體不思議,性所現的相也不思議,性所起的作用還是不可思議。我們為什麼搞得這麼糟?這樣的大道理,這樣微妙的境界,為什麼我們一絲毫都沒有覺察到?這不能怪別人,只能怪自己糊塗,這個糊塗就是佛經上講的「無明」;《華嚴經》上換了一個名詞,妄想,妄想就是無明,妄想就是糊塗,從妄想起分別,從分別起執著。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茫然不覺,就在面前!古大德修行入了境界,所謂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它就在眼前!沒有覺悟的時候,「踏破鐵鞋無覓處」;一旦覺悟之後,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大方廣佛華嚴在哪裡?就在自己全身,就在自己生活環境!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後面這兩句講「體用無礙」,是「以總入總」。『佛身無去亦無來』,佛是體,來去是作用,這個話很難懂。『所有國土皆明現』,「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現是現身。古人在這一句經裡頭用比喻來說明,把佛身比作月亮,把「明現」比作水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水裡頭的月亮,不是天上那個月亮下來到水裡來,它不來亦不去,確實沒有來去,只要水清,月影就現前。這個比喻,雖然不能比到事實,能比到一個彷彿。希望我們從這個彷彿境界裡面去體會真實,性、相、作用確實如此。
你要問,那沒法子問,不思議境界!你要說為什麼?佛經裡有一個答案「法爾如是」。「法爾如是」用現在的話來講,它就是這個樣子,事實真相就是這個樣子,我們一般人講自然如是,法爾比自然還要親切。真的是自然而然,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可是九法界凡夫不能證得,不能夠明瞭事實真相,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九法界裡面的菩薩算是不錯,執著放下了,分別放下了,妄想沒有放下,所以不能證得。妄想就是無明,佛在大經上講,把無明分為四十一品,只要破一品無明,你就契入境界了。破一品無明,自性放光,像我們晚上看月亮,初二初三的月亮,露了一個月牙,那就像破一品無明。無明完全沒有破,是三十、初一,黑夜,一點光都沒有。三十、初一晚上,完全是黑的,那就是四聖法界的菩薩,聲聞、緣覺、菩薩,他們就是這個樣子。只要破一品,就超越十法界,心性光明往外透,雖然透得不多、透得很少,真光,不是假的,不是水裡頭的月光,是真的月光,所以他就入一真法界。諸佛如來果地,那就像十五的月光,圓滿的,一絲毫欠缺都沒有。所以透一分,《華嚴經》上講的圓教初住菩薩,初住菩薩用心跟諸佛如來是一個心,這就好比什麼?初二初三月牙那個光,跟十五月亮光是一個光,沒有分別、沒有差別;差別只是光的大小,它是一個光。我們從這個比喻上去體會。
「佛身無去亦無來,所有國土皆明現」,我們從這裡頭要得到一個訊息,我們自己的身也是無來無去。但是問題在哪裡?「所有國土皆明現」我們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我們迷了自性。要是覺悟了,那就能做到。這一條做到了,好!我們不是想去拜佛嗎?不是想去跟一切菩薩交朋友嗎?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要是入這個境界,你就可以時時刻刻去拜佛,你可以一切時一切處跟一切菩薩交朋友,你得大自在。你想想看,這多麼誘惑人!我們這一生當中能做得到嗎?我老實告訴你,能!你肯定能做到!怎麼做?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即使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你就做到了。下下品往生,我們無明煩惱沒斷,也就是說無明、塵沙、見思一品煩惱都沒有斷,帶業往生。諸位要記住,大乘法裡無量無邊法門,只有這一門帶業往生,其他法門都不帶業。不帶業,我們沒指望;帶業往生,我們有指望。
生到西方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無量壽經》上所講的,只要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不退轉,阿惟越致菩薩就是不退轉菩薩。什麼菩薩不退轉?八地。下下品往生的也不退轉,不可思議!難信之法!什麼原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才曉得彌陀光明、彌陀無量劫修行的威德,幫助我們,我們是享阿彌陀佛的福,不是自己有的。享阿彌陀佛福裡面,自己再不斷的修行,不斷再提升自己境界;到那邊再斷見思煩惱,再斷塵沙煩惱,再斷無明煩惱,慢慢來,首先就得到什麼?得到「所有國土皆明現」,這個境界現前了。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的生活空間無量無邊的廣大,可以隨心所欲,遍遊諸佛剎土,飛行自在,不需要用交通工具。
現在我們在這地球上到其他國家去旅行乘飛機;到月亮、到其他星球要坐太空船。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個太空當中有一些星球裡面也有人,他們是高等的生物,科學技術比我們發達,他們做成飛碟這種交通工具,可以來到我們地球。我們現在這個科技,還沒有辦法跟他相比。關於這些報導,不但現代很多,歷史上都有記載。這些外太空確實他們是人,他們不是天神;如果是天神,不需要用交通工具;凡是用交通工具的,決定是人道,他不是天道。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人,不需要用這個,念頭才一動,那個地方的身就現前,「所有國土皆明現」。給諸位說,可以同時現身,我們在此地分身無術,到西方極樂世界神通廣大,可以分身無量無邊。同時可以在一切諸佛剎土、一切諸佛面前現身,你去供養、你去聽經、你去聞法,一天你所修的,在我們娑婆世界無量劫都修不出來,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天就能修圓滿,不可思議。所以這個地方怎麼能不去?十方諸佛都介紹、都推薦,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諸佛如來對於阿彌陀佛的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讚歎到極處!我們要不相信,李炳南老居士講的話很有趣味,「非愚即狂」;你要不相信一切諸佛如來的勸導、推薦、介紹,你不是愚人你就是狂妄,換句話說,你不是正常人,正常人怎麼會不接受?
同學們對我要了解,我今天在這裡講《大方廣佛華嚴經》,實際上是什麼?大本《無量壽經》,這個話彭際清居士講的。《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換句話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中本,《阿彌陀經》是小本《無量壽經》。一而三,三而一,這三部是同一部經;裡面所說的,全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所以我們要怎樣把《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境界完全落實,圓滿的契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落實,圓滿的契入了。
現前我們的緣很殊勝,我們選擇在攝影棚裡面錄像,將來一旦有機緣,這一份資料就可以由衛星電視傳播。在我們想像當中,很可能再過幾年又有新的發明,資訊的傳遞可能比衛星電視還要方便,成本還要便宜,人人都能收聽得到。我們今天在這個攝影棚裡面留下這一份的資料。這個攝影棚香港有,我們今天在香港講;新加坡這個攝影棚完全改進,機器設備超過我們這個地方;澳洲硬體的工程已經完成,現在裡面裝機器,裝機器我們希望能夠跟新加坡最新的設備完全相同。我們有三個地方,這三個地方密切合作,我們的講經決定不會中斷;我們也沒有假期,逢年過節我們都照講。同修們你們遇到年節去休假,沒有關係,我們保存著有錄像帶,會做成光碟流通。將來如果你自己有需要,都可以整部經典請回家去,我們今天做的是這個工作。「佛身無去亦無來,所有國土皆明現」,將來在我們這個地區,我們講經這個錄像也是無去亦無來,將來所有家庭都能夠明現,緣殊勝!
過去聽經你才知道那個多難!古時候隋唐時代,那是中國佛教黃金時代,最盛的時期,高僧大德太多太多了!五台山華嚴宗的道場,杜順、雲華、賢首、清涼、宗密,專弘《華嚴》,講經天天不中斷;清涼大師一生,《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五十遍,我概略給他計算一下,一遍至少得一年,一年能不能講完?能講完;因為那個時候人根性利,不需要講得這麼詳細,點到為止,聽眾他就能豁然貫通。一天要講八個小時,一年一部圓滿。清涼活了一百多歲,九個皇帝的老師,「清涼國師」,了不起的大德,我們中國佛教史裡面稱他為華嚴菩薩,這一點都不為過。但是要想聽《華嚴經》,一定要到五臺山顯通寺去聽講。那個時候人真有福報,一年聽一部,沒有聽懂,再聽第二遍;第二遍聽不懂,可以聽第三遍。
清涼大師真了不起,我初學佛的時候非常羨慕,我也很想效法清涼法師,緣不足。為什麼?自己沒有道場,一生沒道場。住別人道場,總得要遷就別人,他們喜歡講什麼經,來要求,我只好給他們講,所以一生當中也講了好幾十部的經論。如果自己有個道場,不受別人干擾,我就會把我心裡面非常羨慕的經論,我一定會講得很圓滿。一直到現在,算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有兩個攝影棚,澳洲我們自己建的,香港也是自己建的,這個我們使用沒有問題。新加坡那是「新加坡淨宗學會」他們建的,我還要看看他們歡迎不歡迎?他歡迎,我也會去講;他不歡迎,我也很喜歡。我們這個大經不會中斷,我想一定能夠如期完成,在此地附帶跟諸位做這個報告,我們要認真努力好好的來學習。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