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0一卷)  2003/4/1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001

  諸位同學,請看「引例請問」,前面十句「標彼說意」,這個經文我們介紹過了,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有很精采的開示,我們接著往下看。

  前面我們講到「云何救護,演說諸法」,講到這個地方,現在我們接著「云何永斷,淨諸雜染,永斷煩惱,種現雙亡,除諸雜染,謂唯現惑」。我們來看看這三句。怎麼樣永斷煩惱?這一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沒有那麼簡單。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曉得,他說法的對象是法身菩薩,不是凡夫。對法身菩薩來說,這是沒有問題的。永斷雜染,染是染污,染污就不清淨;雜就不真實,也就不平等。所以這兩個字是煩惱的代名詞,總括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法身菩薩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也斷了,無明煩惱至少也破了幾品,所以此地這個話對他們來講是沒有問題的。

  怎麼樣斷?淨諸雜染。下面這是解釋,「永斷煩惱,種現雙亡」。種是種子,現是現行,不但現行煩惱不會再起來,阿賴耶裡面習氣種子都轉成菩提了,轉煩惱成菩提,這個叫永斷。後面這兩句話,對我們來講很有受用。《華嚴》的對象實在講非常廣大,法身菩薩這是當機者,法身菩薩;除法身菩薩之外,我們娑婆世界,六道裡面(這一再跟諸位說過)大心凡夫,也是這個經的當機者,心量要大!

  我們在講經之初跟諸位說過,清涼大師《疏鈔》裡頭講,這常講的,十種人是《華嚴》的根機,也就是說學習這個課程的對象。五種人有能力修學這個課程,這五種人範圍就非常非常之廣大了。第一種就是正科生,佛陀確確實實是對他來上這個課程的,這是法身菩薩。所以說,唯是一乘圓機,叫法身菩薩,絕對不是九法界眾生能夠理解的。這個境界太深了,這是正式、正科的學生。第二類這就講大心凡夫,雖然他不能夠悟入,但是他能信。他對於這個課程、這門功課,很有興趣,雖然不能夠契入,他種了一乘圓教的種子。所以他也算是當機者,有條件來修學這個課程。

  第三種「引為」,經裡面講「寄位顯勝」,顯是明顯,勝是殊勝,這個法門太殊勝了。一共五十一個位次,就好像學校五十一年級,從一年級、二年級,一直到五十一年級。這五十一個位次它又分六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十信位,第二個階段十住位,第三個階段十行,第四個階段十迴向,第五個階段十地,最後那一個階段是等覺。妙覺是果位,那不是因位。這修因。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理解,《華嚴》所講的是全部的佛法。這一部經以前方東美先生說它是佛學概論。這個看法是正確的,沒有看錯,它裡面所講的是全部的佛教課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了許許多多經典,用現在話說,他開了許許多多課程。但是所開一切課程都不能離開根本,都是《華嚴》某一部分,特別開這個課程來研究、來契入,所以這是很完整的。希望藉修學層次,從這個地方薰習,慢慢的你就契入境界了。這個對於大心凡夫,行,也能夠符合這個條件。

  第四種是「權為」。那就是諸佛菩薩在釋迦牟尼佛教學過程當中,應化作為小乘,作為學習佛法中下根性的人。要知道這裡頭確確實實有佛菩薩示現的,示現什麼?他裝作不懂。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他裝作如聾如啞,把這個法門提升起來。所以他們在這裡表演,他不是真的不懂,他是裝不懂。讓我們看了:某某你看,舍利弗、目犍連這大阿羅漢他們都不懂。其實目犍連、舍利弗都是古佛再來,這個用意很深很深,我們要懂。

  最後一種就是凡夫外道,現在雖然不信,他只要聽到這個經題《大方廣佛華嚴經》,有緣看到這個經本,現在他不懂,他不相信,他不肯學,所謂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阿賴耶識裡頭已經種下「大方廣佛華嚴」的種子,這是講「遠為」。從這個意思來說,可以講把所有一切眾生各種不同根性,全部都包括起來了,這才叫圓滿。今天這個世界上學佛的人有幾個?七十億人口比例起來,學佛的人數是少數。但是,現在科學技術發達,資訊發達,傳播工具的效果不可思議。往往我們在電視上的新聞報導,報導佛教,有佛像的畫面出現,有出家人的畫面出現。只要有人看到,跟佛就結了緣,一歷眼根、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不可思議!所以你要懂得這麼一個道理,你就曉得許多現在不相信、現在不願意學,阿賴耶識統統種了種子。甚至於謗佛都沒有關係,謗固然過失,那個佛的種子又種下去了。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佛在經典上說得很多。

  大師又告訴我們,五種人不是這個科目修學的對象。這五種人是權說,不是真的;真的你要曉得,《華嚴》五種當機的最後一種全部包括。清涼大師講五種人不是這個科目的當機者,是講現前,不是講將來,講現在。現在第一種,他不相信,聽了這個經裡面所講的,他不能接受,他不相信,反而毀謗。這個當然他現在不能學。第二種,不是真心學習的,拿著佛法求世間的名聞利養。這種人沒有菩提心,無論他是在家出家,名實不相符,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他的思想、他的言行跟經裡面的教訓決定不相應,顯而易見。

  第三種,就是我們佛法裡面常講的依文解義。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他不解如來真實義,以自己的妄想分別來看經,所以實際上對於佛經真正的義理他不懂。佛說過「依文解義,三世佛怨」,三世佛都喊冤枉。譬如從前李老師跟我們講,真的有這麼回事情。有人學佛執著在文字上,很執著,他來向老師請教,老師跟他講的,他搖頭,不以為然。老師就講了,你說說我聽聽。他說說,李老師也搖頭,也不以為然。這談不攏來,老遠到這兒來請教的。最後李老師想了一個主意,他就問他:我們念三皈依,「皈依佛,二足尊」,這二足尊怎麼講?他就說:二是兩個(沒講錯),足是腳,兩隻腳裡頭最尊貴的。李老師笑笑:好,不談了。這就是依文解義,他根本不懂意思。這個二足尊,足當作滿足講,二是智慧、福德這兩種,這兩種都滿足了,福慧滿足的人當中最尊貴的,稱二足尊。兩隻腳裡頭最尊貴的,這還有什麼話好講?碰到這種人的時候,這不是《華嚴》當機者。

  第四種,這是根性很狹劣,小乘根性人。實在講這是大權示現,佛菩薩裝著不懂,不是真不懂,裝不懂。做這個示現意思很深,這裡頭最重要的一個意思,顯示這一部經教、這個課程之可貴。你看看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沒有分,能夠遇到這個不容易,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知道武則天寫這個開經偈就是為《華嚴經》寫的。那時候《華嚴經》剛剛翻譯完成,送給她看,她看了之後在封面上題這四句偈,開經偈。「百千萬劫難遭遇」,要珍惜,不容易!得人身已經很不容易,得人身未必你能學佛;學佛也還不難,未必能遇到這部經典,遇到這部經典非常不容易!

  這部經典傳到中國,我們現在看到這個本子是中文的譯本。這個譯本並不是全本,全本經文太長,在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傳到中國來是一個殘缺不全的本子。我們現在大概想想應該只有一半多一點,所以經文欠缺得很多。但是就傳過來這個本子,佛教導我們的意思、義趣,我們能夠在這個本子裡面體會得到,能夠看得出來。非常難得的就是最後一部分(華嚴是講四分,我們現在講單元,四個大單元),最後這個單元完整沒有欠缺,很難得,「普賢行願品」,有四十卷。

  古來祖師大德教導我們學《華嚴》,怎麼學法?八十卷《華嚴》我們學到五十九卷,也就是說四個單元學到第三個單元,「入法界品」就不必學了,接著學《四十華嚴》,這樣就很完整。這樣在我們中文本子總共九十九卷,三十九品。我們講到現在,第一個大單元講圓滿,總共講了九百八十次,一次兩個小時,將近兩千個小時。現在我們進入第二個單元,第二個單元有三十一品經,有四十一卷,比第一大單元長很多。經,非常精采,註解也是精采絕倫,所以愈學愈歡喜。遇到實實在在不容易。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說得很好,他說這個法門「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這一生能遇到,不容易!

  所以佛菩薩示現二乘在座,如聾如盲,那個用意很深,無非是教我們體會到:我很幸運,我能遇到;我很幸運,我還能聽得懂,我相信。當然這裡頭非常高深的理論,實在不容易讓我們相信,因為他所說的跟我們的常識完全相違背。可是現在科學很進步,有很多他所說的地方,我們藉科學家的研究證明,我們懂得佛講的意思了。所以我們想到,在從前科學技術沒有發達、沒有發明,他們怎麼能相信的?實在是難。第五種,是很固執的人,權教菩薩,也是菩薩,非常固執,不相信大乘圓融的法門。這是說明很不容易。

  末後一句講「除諸雜染,謂唯現惑」。這個是現前的,這是對我們講的。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叫帶業往生。這個諸位要記住,帶業是帶舊業,不能帶現行,這個道理要懂。實在講,學《華嚴》,對於往生西方淨土你會更有把握;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逐漸逐漸你會明白了。我們這個經典今天是第一千次,現在這一堂是一千零一次,我們已經學習兩千個小時了。果然認真,我相信,多分契入不敢講,少分契入肯定的。這一點少分契入,我們一生受用不盡。

  底下一個問題,「云何成智」,怎麼樣成就智慧?清涼大師說,「謂永斷疑網」,這一句看起來好像是很簡單,實際上非常重要。從這一句我們就明瞭,為什麼這個「疑」佛把它擺在根本煩惱裡面。煩惱真的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煩惱,佛在教學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為一百零八,百八煩惱,這是一百零八類。但是教初學,這一百零八類還是嫌太多,初學的人受不了。佛總是能恆順眾生,把這個一百零八再歸納,歸納成二十六,這就是《百法明門》裡面講的二十六種煩惱。這二十六種煩惱裡面,六個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六大類。無量無邊煩惱不出這個六大類,你們想想,「疑」在其中。疑就是不相信,懷疑,不相信。「疑網」,網是比喻,你疑惑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什麼時候你把所有疑惑統統斷盡,你的智慧就現前了。

  大乘經上佛常說,疑是菩薩求智慧最大的障礙。可是佛所講的東西,實在說有許多地方講得很深,我們聽了不能不懷疑。這個懷疑沒有問題,這不是煩惱,這個懷疑是什麼?我相信佛說的,但是佛說的這個我不懂,這個在宗門裡面叫疑情。因為他有信在裡頭,只是不能解,不能理解,這個沒有關係。宗門常講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但是這個疑你不能求解釋,你要去研究希望怎麼樣能夠把這個疑問的答案找出來,那你就錯了;不能找答案。這是佛法跟我們一般社會、學校教學用的方法不相同。學校裡面學生有疑問,可以用思惟,可以用言說來解答,來研究討論解答。佛講的是真理!你向佛請教,佛答覆你。答覆你,你未必能聽得懂,聽不懂不要緊,你相信,將來你慢慢會懂。什麼時候會懂?智慧開了你就懂。

  智慧怎麼開的?智慧從清淨心裡面開的。你看我們要用思惟想像,這到底是什麼一回事情,思惟想像心不清淨,思惟想像是屬於煩惱,不是清淨心。所以禪宗用的方法,跟我們一般教下用的方法不一樣。教下准許你疑,准許你問,慢慢來,時間很長。禪宗用的方法,不准你疑,不准你問,他教你一切都放下,你的疑惑也放下,先得清淨心,這是禪。清淨心得到,智慧就現前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之後,有些自己就明瞭了。有些自己還沒有辦法明瞭,經過高人一指點,立刻就明瞭了。我們在《壇經》上可以看到,你看這個學生功夫用到將悟未悟,在這個關口,遇到六祖能大師,能大師幾句話就把他點醒了,豁然大悟。這個大悟是明心見性,一開悟就是《華嚴經》上講的法身菩薩,最低限度的果位圓教初住,這是《華嚴》真正的當機者。功夫用得正確,功力用得到家了,遇到善知識一指點,他問題解決了。這是真的明瞭,不是想像的。

  所以悟入的境界是現量境界,那個時候你能力恢復了。我們所說六種能力,就是六通。《金剛經》說的,如來有五眼,大徹大悟的人他有四種眼;除了佛眼沒有之外,他有天眼,他有慧眼,他有法眼,六根聰明,我們世間人沒有人能跟他相比。佛告訴我們,所以這個我們相不相信,有沒有懷疑?佛告訴我們,每個人的智慧、能力、福報都跟諸佛如來完全相同,平等平等。我們的眼根本能,能見遍法界虛空界,能見過去,能見未來,佛說這是本能。你要問為什麼?他說法如是爾,本來就是這樣。你相不相信?你現在為什麼失掉?就是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把你的本能喪失掉了。佛教我們沒有別的,恢復本能而已。除了恢復本能之外,佛的確沒有一絲毫東西能夠給你,這些話都是真話。

  斷疑生信,我們今天就我們現前這個程度,我們要怎樣學?第一個,我們要信老師,老師是釋迦牟尼佛,我們對他要有真誠的信心,一絲毫不能夠懷疑。第二信經典,這個很難,比信老師還難。為什麼?第一個,這個經典通過翻譯,不是原文,原文經典在這個世間已經失傳。現在我們看到的佛經,在全世界大概只有三種文字的譯本,都是翻譯的;中文的譯本,巴利文的譯本,西藏文的譯本。這三種翻譯都是從原文翻譯來的,世界上其他國家翻譯的,大概都是從中文翻過去的,藏文翻過去的,巴利文翻過去的。我們這是直接從梵文翻譯過來的。梵文翻譯過來之後,通過翻譯,還靠得住嗎?我們都會打很多問號。我學佛的時候也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問老師,老師你能相信嗎?他翻譯沒錯誤嗎?佛經傳到中國,有同樣一個本子好幾個人翻譯的。《無量壽經》翻譯得最多,《無量壽經》在中國有十二種不同的譯本,就是十二個人翻,每個人翻的不會一樣。但是這十二種本子傳到今天只有五種,七種失傳了,所以現在《大藏經》裡有五種原譯本。我們到底依哪個?哪個是最可靠的?所以許許多多地方叫人不能不懷疑。

  這個疑要不能斷,始終是障礙。我向方東美先生請教,這是最初,我還沒有皈依,跟他老人家學習。他聽了之後笑笑,告訴我,他說古時候中國人跟現在中國人不一樣。現在中國人對於民族的自信心完全喪失了,在外國人面前頭都不敢抬。他說從前中國人頂天立地,中國是大國,也是強國。梵文經典翻成中文了,由於我那個時候問老師,我說這麼多梵文本傳到中國,為什麼沒有人保留下來?梵文原本在中國失掉了,只留翻譯本子,原文為什麼不留?方先生講這就是從前中國人的信心,認為我們中文翻譯的本子,意思絕對沒有翻錯,正確,而且在文字上比梵文的文字還要美,足以取代梵文經典;用這個,梵文經典可以不要用了。你看看這個自信心還得了!哪有像現在中國人!這方老師跟我講的。

  以後我學了佛,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我跟他十年,我也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問老師。李老師的答覆跟方先生的答覆完全不一樣。方先生是學者,李老師是個佛教徒,是個真正有修,有證我們不敢說,決定是有修有學的人。李老師告訴我,在中國翻譯的,從事翻譯的這些人都是證果的人,這個話說得正確,不是凡夫。這是中國人真的得天獨厚,感動諸佛菩薩、阿羅漢應化在中國,從事於傳送,把梵文經典從印度送到中國來,從事於翻譯。佛菩薩再來的,不是普通人。這是李老師告訴我的。老師講參與翻譯至少三果以上,這是小乘阿那含,我們曉得這些人見思煩惱差不多斷盡了,又何況裡面還有許多古佛再來的。歷史上記載的,清涼大師是華嚴菩薩再來的,來給這個經做註解,他也參與翻譯工作;智者大師,釋迦牟尼佛再來的。去年我到日本,日本人對於智者大師非常尊敬,對於善導大師特別尊敬,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祖師。在中國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化身再來的,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再來的。這些身分暴露的。永明延壽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阿彌陀佛化身,豐干和尚也是阿彌陀佛,不定化什麼身分;傅大士也是彌勒菩薩示現在家居士身。佛菩薩到這個地方來翻譯經典、註解經典、講解經典,不是凡人,這個說法我們相信;方東美先生那個說法,一般知識分子相信。

  所以疑不能不斷,疑要不斷,麻煩可大了,對自己修學肯定產生障礙。這個障礙是什麼?智慧不開,經文擺在面前,註解擺在面前,看不懂。如果你疑惑斷掉了,不再疑惑,相信了,對這個經教相信。心地清淨,智慧開了,經文展開字字句句無量義。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要是在大學裡面,可以算得上一個科系,這個科系四年八個學期學完,沒問題。清涼大師當年在世,一年講一部,他一天講八個小時。如果說我們一天講兩個小時,四年,正好是大學修學的課程。你能畢業,你能把這個課程學完。

  我們這一次來講這部經,同學們喜歡講得詳細一點。詳細一點,我們從頭講到這個地方,往後看一看,我的估計至少還要一萬個小時;加前面的這個二千,一萬二千個小時,那就不是大學裡面所能教的。我們現在每天四小時,我預定的是一年講三百天,一年一千二百個小時,一萬二千個小時,十年;這一部經每天講四個小時,十年完成,是個很大的工程。但是這個課程愈學愈歡喜,真的是法喜充滿,真正叫你常生歡喜心。方東美先生講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得到了。

  前天薩彌教授問我,《華嚴經》到底講些什麼?你能不能用幾句話告訴我。「華」,花!就是大花園。「嚴」,莊嚴,用我們一般話說就是美麗,這個花園什麼品種都有,一樣都不缺,非常美麗,這是比喻。比喻什麼?比喻大方廣。「大」,哲學裡面講的宇宙的本體,「方」是宇宙的現象,「廣」是宇宙的作用,宇宙萬有的作用。對於這個理、事、作用統統了解,統統明白,這個人就叫做佛。所以,華嚴是比喻,比喻大方廣,本體、現相、作用,整個宇宙統統包括在這個課程裡頭。這幾句話是很簡單,《華嚴經》的大意確實全部包括在其中。這一部經確實是個完整的大學,所有科系裡面東西應有盡有,一樣不缺。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下面的文字。

  「智成何益,斷諸希望。惑除何益,滅諸愛著」。我們看這兩句。這是問智慧成就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利益?清涼大師在此地用的這個詞是「斷諸希望」。這兩個字大家不好懂,我把它換句話說你就好懂,妄想,你就好懂。這個希望是妄想,智慧開了之後,妄想沒有了。你看看佛常常給我們說的,我們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本有的無量德能,本有的相好。現在人追求的,求智慧,求能力,求福報(相好就是福報),求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佛教你就是這三樣東西,教你怎麼開智慧,怎麼樣獲得能力,無所不能,怎麼樣能夠得到福報。真的不是假的。

  大學裡面經濟工商這些科系,教你許許多多理財的方法。我也聽人說過,這世界上有名的教授,一生教工商管理,怎麼樣致富之道。我聽了之後,我有一個疑問,這老教授沒發財。他能夠教學生發財,他自己不發財,這個東西有問題。所以碰到我這樣學生就麻煩了,我就不相信。所以,那個課程我可以去教,我教學生還真發財,他教學生發不了財。什麼原因?他所教的在佛法講統統是緣。我舉個比喻來說,像我們種植物,他懂得栽培,這一套技術他懂得,知道土壤、肥料、培養的技術,知道這些東西。他為什麼發不了財?他沒有種子。所以教學生,學生都學了,種子是什麼?這中國人知道,西方人比較困難。中國人都知道命運,看相算命,算命說你命裡頭有沒有財庫。命裡頭有財庫,那是因,那是種子,你要懂得這些技術,那是很容易發財。如果命裡頭沒有財,沒有財庫,這些東西懂得再多,你只能替別人打工,你當不了老闆,發不了財;你幫助別人發財,你只能拿一點工資,就如此而已。你沒有種子,道理在此地。

  我在香港聽到有個老先生告訴我,他跟李嘉誠先生很熟。他說李先生沒發達之前,年輕的時候他們就認識,這個老先生命相風水很高明,李嘉誠找他看。他就問李先生,你將來希望有多少財富你就滿足?李嘉誠告訴他:我能夠有三千萬(那是講的港幣),我就很滿足了。這個老先生給他算命,他命裡頭財庫很大,告訴他不止三千萬,你將來是香港首富,命裡頭有。命裡頭有財庫,無論你經營什麼事業,你都發財;命裡頭沒有財富,你跟他經營一樣的事業,你會賠本。中國古人說得很好,「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學校不懂這個道理,學校認為這是迷信,我們了解這是事實真相。

  財的因是什麼?佛經上講得太多,講得太透徹,大小乘經教裡佛統統都講。財富的因是財布施;智慧的因,法布施;福報的因,健康長壽的因是無畏布施。佛講布施都勸人要認真學。我命裡頭沒有財,我年輕的時候也有很多人給我算命,命裡頭沒有財富,命裡頭是短命,我是學了佛之後才明白這個道理,就跟了凡先生一樣。實在講,我接觸佛法第一部讀的書就是《了凡四訓》,朱鏡宙老居士送給我的,我讀了三十多遍,非常感動。了凡先生的壽命五十三歲,我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我算命,我的壽命四十五歲,還沒有了凡先生那麼長。他的福報超過我,我不如他。

  學佛之後才恍然大悟,命是自己造的,命可以自己改。懂得這個方法之後,就學財布施。財布施不在財多少,有就布施,自己生活刻苦一點,節儉一點。過清苦節儉的生活,這是我從小養成的。所以在學佛這個階段當中,當年在台灣,我的生活費用,那個時候在公家機關做事情,吃、穿、住都由公家,有宿舍,這個不要花錢;我的零用錢每個月決定不會超過二十塊錢。我的收入不多,不到兩百塊錢,全都買書,喜歡讀書。我布施,我書讀完之後送給人,這裡頭是財布施、法布施;書裡頭內容是法,這拿錢買的是財。無畏布施,我布施醫藥,不管錢多少,我都會到醫院捐一點錢做醫藥費,幫助病苦的人。所以我一到此地,我也在醫院布施醫藥費。

  布施醫藥,果報是健康長壽,這個道理世間人知道的不多。你看多少人在年輕的時候就要儲存一筆錢,做為什麼?養老,將來老的時候做生活費用,身體不好,做醫藥的費用。他已經把錢儲在哪裡,準備自己老,準備自己病,你看他這個念頭就想到老,想到病,他怎麼會不老?他怎麼會不生病?他那個錢就要那樣支付。我這個養老的錢、看病的錢統統捐出去了,捐出去果報怎麼樣?我不可以老,我不能生病,我生病沒有醫藥費。果報,種什麼樣的因,就得什麼樣的果報。

  從學佛到今天五十年了,五十年財布施,今天有這麼一點福報,能夠在世界許多地方建立道場,這是我作夢都想不到的。我也沒有想到這樣的經典,這一部經典細講能夠講的時間講這麼長,都不是自己想像得到的。一天講四個小時,講十年,現在看這個樣子,的確是要十年,最保守的估計。所以,學佛之後我才知道,佛法可以教我們不老、不病,最後我常說不死,這是真實利益。我們不需要財物,但是物質生活決定不會缺乏,真的,中國人所講的心想事成,想什麼,這個事情就成就。

  你看我們這大概總有至少有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之前,我們就想像,如果能有一個衛星電視台,有一個專用的頻道,每天在這上講經,全世界的人都能夠收看,這就是大道場。何必要什麼道場,一個攝影棚就夠了,對全世界愛好經教的同修,我們能夠在一起學習,現在的遠程教學。我們想了二十多年,至少有二十五年,今年這個事情居然成就了,我意想不到。佛法講,這是從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章嘉大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然後又給我加了個註解,當你有求沒有應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有業障。你能把業障消除,障礙沒有了,你所求願就能現前。我們有這個願心,這二十多年有業障,想想真的,現在這個業障消除了,這個願望居然就實現了。

  我要問的是業障到底是什麼?業障是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德行、我們的智慧還不夠。真的,如果那個時候就有人幫助,給我們一個電視頻道,大概會累死了。怎麼能應付?一天二十四小時,怎麼能應付得了。今年她搞這個沒有問題了,我們這麼多年來保留的這些錄相帶,我估計她每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播放,至少可以播放兩年。我們有這麼多軟體在此地,有這麼多儲存的東西在這裡,現在我們每天還有四小時不斷的在補充。這是說緣成熟了,水到渠成。

  所以有願不能夠有妄想,妄想決定是錯誤的。有願,你要有行動去實現你的願望。我想到了,將來這些東西一定會在衛星、網際網路上傳播,我沒有想到的我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我總以為大概我往生之後,後人會做,沒有想到的是現在這個事情居然能讓我看見。所以老師給我講的話我相信,「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只要是如理如法的希求,如果是無理的求,不如法的求,這是沒有感應的。如理如法,不為自己,為苦難眾生,為正法久住,這是肯定得到諸佛菩薩加持,龍天善神擁護,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世間一些人所求不能滿願,那是他不如理,為什麼?他自私自利,他的求願是要滿足他的貪瞋痴慢,他不跟性德相應,他跟煩惱相應。跟煩惱相應的,佛菩薩哪裡會幫你增長煩惱?這不可能的。佛菩薩會幫助你斷煩惱,不會幫助你增長煩惱。凡是增長煩惱的那些希求,不會有感應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我學佛的時候日子過得非常清苦,那個時候我心裡希求的是什麼?就是經本,經本太少了,買不到。這時幫助我很大忙的是香港的智開法師,他幫我的忙幫了很大。他在香港經營一個香港佛經流通處,我想要的書開單子給他,他到處給我找,找到之後他就寄給我。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付給他,太方便了。所以那時候有些同修常常聽我講經的,要供養我。我說好,現在香港寄了一套書來,多少錢,我沒有錢付,你要供養你就替我付。所以我收集了不少線裝本的古書,這學習的參考資料就很豐富。我除這個之外,沒有希求的。真的,想要什麼書總會得到,感應不可思議。

  有一年我在台北法華寺講《地藏經》,每天來聽經的一個法融法師,他住在基隆,很難得天天來聽。聽了大概一半多的時候,他提出一個問題,他說:淨空法師,你常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我懷疑。我說:為什麼?他說:我每天在佛菩薩面前求一個電冰箱,求了三年都沒有人送來。我就問他,我說:你道場住多少人?他說:就是我一個人。一個人沒有必要。這是什麼?這個不如法。我的有求必應,我是求經書。我沒有希求在生活上圖一點享受,沒這個念頭,生活苦一點消業障。常常過苦日子,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能夠增長道心。你向佛菩薩求這些東西,這是增長貪心,不相應。所以章嘉大師講的是如理如法的求,你確實有這個必要。如果你道場常住人多,有這個必要,還能講得過去,一個人住一個小茅蓬,那就太過分了。

  智斷所知障,破所知障。「惑除何益」,迷惑斷掉之後,能滅煩惱障。經教裡頭常講,我們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福報都跟佛完全一樣,現在這樁事情我們可以說一絲毫疑惑都沒有。我看到日本那些科學家對水結晶研究的報告,我一看就明瞭。所以一接觸這個文字圖畫,我立刻就想到《楞嚴經》上佛講的,佛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個事情日本科學家證明了。心是什麼?《楞嚴經》上講的「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心,是真心,佛法裡面講的本性,所有一切萬物是真心所現,能現的有見聞覺知,它本來就有見聞覺知,所現的怎麼會沒有?所以他們實驗水,它會看,它會聽,它能夠感觸到人的意思,能感受,這不就說明水有見聞覺知。

  佛所說的範圍非常廣,大是講到世界,世界是星球、星系;小是講到微塵,微塵,我們今天講的原子、電子、粒子。每一個原子、每一個電子、每一個粒子都有見聞覺知,不只是水。所有一切萬物,活的,它不是死的,這是真心,這是本性。通過這個實驗,大乘經裡面所講的我們完全明瞭了。所以我還想寫一封信給他們研究的人員,讓他們繼續再實驗各種物質,植物、樹葉、花卉、果實;然後你再實驗礦物、泥沙、石塊,你去實驗,你會發現它們統統都會看、都會聽、都能夠接受我們給它的訊息,都有這個能力。佛經上這幾句話全部都證實了。

  這一個證實使我們對於《華嚴經》上所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疑問解決了。《華嚴經》上這句話,幾千年來多少學《華嚴》的對於這個問題解不開。無情,我們今天講的植物、礦物、自然現象。佛說了,菩薩成佛的時候,看到所有大地一切眾生同成佛道,這個話我們聽不懂。通過這個實驗我們明白了,佛這個話他真正的意思我們理解少分,雖然不能透徹,懂得一些皮毛了,對這句話不會懷疑了。佛是用什麼方法契入這個境界?佛用禪定,甚深禪定。這裡頭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把宇宙之間不同維次空間全部突破,極其微細的現象你都能觀察到。

  極樂世界為什麼是眾寶莊嚴?我們現前這個世界為什麼是五濁惡世?這個問題我們全都解決了,全都明瞭了。世界是一樣的,華藏、極樂跟我們這個世界決定沒有兩樣,為什麼它是眾寶,我們這邊是瓦礫?人心不一樣。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純淨純善,所有這些物質得到這個訊息都變成最好的結晶。這個好的結晶,今天日本的科學家看不到的,我們能體會到。我們這個世間為什麼變成沙土瓦礫?我們這個地方的人心不善,嚴重的染污。貪瞋痴慢疑惡見是染污,起心動念是殺盜淫妄、自私自利。所以這個訊息給一切萬物,這個萬物反應的結晶非常不好,就這麼個道理。如果我們這個地球上的居民,人心都像極樂世界的居民一樣,這個世界立刻變化出來跟極樂世界沒兩樣。佛在大乘經上常講「境隨心轉」,一點都不錯。所以,《楞嚴》上又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我們學佛最重要的,佛這一句話很重要,我們要有能力轉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被境界所轉,凡夫!沒有學佛之前被境界所轉,學了佛之後,你有了功夫,要有能力轉境界。這就是智成就了,煩惱斷了,真實的功德利益。

  下面還有幾句話,「一切著者,著有著空,著行著果」,這是舉幾個例子。大乘法裡頭常講著相,這個著裡面就包括妄想分別執著,無論是你對有對空、對行對果,你起了妄想分別執著。隨著你妄想分別執著程度的不同,你感得的果報不一樣。所以果報大的區分十法界,細分無量法界。這法界從哪兒來的?自己作自己受,與別人不相干。所以你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的心是定的,無論自己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你不會怨天尤人。如果你有智慧,你能夠隨順環境,都變成修行的增上緣,都會把你的境界天天向上提升;換句話說,你一天比一天有智慧。你的智慧天天增長,你的德能天天增長,你的福報也天天增長,肯定的。

  這就是禪宗裡面所謂的「會麼」。禪宗祖師常常考驗學生,你會麼!這一個字裡頭意思無限的深廣,問題就是要自己會。這一會了,你看看轉迷為悟,轉煩惱成菩提,轉生死成涅槃,轉惡為善。就我們現前人事環境上來講,轉敵為友,把敵對的人轉變成朋友,把冤家轉變成親家,這就是說你會了!你不會,你在這個世間跟許許多多人事物對立,那你是苦不堪言。要知道事實真相裡頭沒有一法是對立的,整個宇宙是和諧的。我們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面看到的,這裡頭講的是無量無邊的世界。世界之大,今天科學沒有能發現,科學裡頭所發現、所講的跟《華嚴》一比,那叫小巫見大巫。

  無量無邊的世界是和諧的、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沒有染著的。染著的相是什麼?這些世界裡頭有一類迷失了自性的人,他們造成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頭講的幾句話講得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兩句話說得很好。不覺就是迷,迷,自性裡頭沒有。自性裡頭沒有的,當然可以斷,可以斷得乾乾淨淨;自性裡面有的,自性裡頭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決定可以恢復。我們在大乘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信心堅定,信心不退,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佛法修學的成績絕對不是一張文憑,成績在哪裡?成績在你的形相。你修行有沒有功夫,有沒有成就,看你這個人形相就知道了。從哪些地方看?相貌轉了,這是最明顯的。你看看在東方,算命看相的人常講「相隨心轉」。你修,修什麼?修真誠,修清淨,修平等,修覺悟,修慈悲。你果然修這些,這些都是最善的,你相貌就變善了,變得清淨,變得慈悲,變得很有智慧。身體也隨心轉,本來身上很多毛病,真正把觀念、念頭轉過來了,心改過來了,身體裡面所有的細胞、器官統統恢復正常。正常是最健康的,需不需要用藥物來補助?不需要。所以你的身體會恢復正常,所有疾病在內心裡頭都改變了、都消除了,身心健康!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經裡面所講的教訓、所講的道理一定相應,真正入佛境界了。把你所學的統統落實到生活上,落實到工作裡面,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佛菩薩在哪裡?佛菩薩就是你,你就是佛菩薩。經典在哪裡?經典就是你這個人。你的思想、你的言語、你一切造作,是一部活的《大藏經》。你統統都做到了,全部都落實在你的一身,這是講真正的利益。

  所以離一切相,一切都不執著。為什麼不執著?記住《般若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你執著,錯了!包括自己的身體都不能執著,你要放下。放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隨順法性,法性是自然的,我們講隨順法性,一般人不好懂,隨順自然,回歸自然;這健康,這得大自在。

  下面說,「不著諸法,正智現前,悲救眾生,佛種不斷」,這兩句話是「菩薩之要」,菩薩最重要的、最精要的,「諸佛之本意」。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什麼意思?為什麼?佛出現在世間真正的意思就是這個,教導我們要覺悟,要真正認識、理解宇宙萬法的真相。佛法裡面講性相、理事、因果,這六個字把宇宙所有一切現象全部都包括了,你看得很清楚,你了解得很明白。知道它的真相之後,你對於所有的現象可以受用,沒有執著。受用就像佛一樣,那麼樣的自在,那麼樣的幸福,那麼樣的美滿,一絲毫副作用都沒有。為什麼沒有副作用?他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由此可知,我們凡夫對於這些自然現象的享受,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個付出代價是為什麼?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想控制,你想佔有,錯了!不是你控制得了的,也不是你佔有得到的,假的,不是真的。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什麼東西是真的?智慧是真的,智慧是真性,佛法自始至終就是求一個真實智慧。

  所以中國的禪宗,千萬要記住,禪宗不是修禪定,禪宗修的是什麼?你看看《壇經》一打開,六祖大師頭一句就講:大眾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這就是禪。禪宗用的那是方法手段,他求什麼東西?求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這一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究竟圓滿的智慧。這是佛教給我們的。究竟圓滿智慧是我們自己本來統統都有,現在也有,只是迷了。

  所以佛教給我們一個方法,把妄念放下了,把分別執著放下,讓整個心定下來,輕鬆下來;身心什麼都放下,身要輕鬆,心裡頭更要輕鬆,這樣慢慢你就入了定的境界。西方催眠術也是根據這個道理,催眠是入定。他入的那個定並不深,但是他能夠突破空間維次,他能夠回到過去生,過去一世、二世、三世。我曾經看到一個報告,曾經有一個人能夠回憶過去好像是八十多次,四千多年,他都能夠說得出來,但是他看不到將來。他能回憶過去,他看不到將來,小定。佛法用的這個方法,比催眠高明太多了。所以無論(催眠是世間法,禪定這是佛法),無論世間出世間法,基本的原理原則就是放下。放下什麼?催眠裡頭雖沒有講清楚,還是妄想分別執著。你仔細去觀察他們,都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才能得定,你才能入三昧。入了三昧,智慧就現前了。定起作用就是智慧,定功愈深,智慧就愈大。這個智慧能夠突破空間維次,所以你能夠看到過去,你能夠看到未來。那是現量境界,那不是猜測,不是理想,不是推算。

  所以在此地,清涼大師教導我們,「不著諸法,正智現前」,這句話很重要。我們今天智慧不能現前,就是因為你執著,世出世間法統統執著,這個就沒有法子了。「悲救眾生,佛種不斷」,戒定慧成就了,你還住在這個世間,你自己已經得大自在,生死自在,十方世界來去自在,空間維次轉變,你也得大自在了。但是看到這個世間還有許許多多苦難眾生,要幫他一把!為他們表演,為他們演說,這是悲救眾生。這個時候佛種不斷是眾生的佛種,我們要幫助他,幫助正法久住,幫助眾生學習、修行,回頭是岸,是菩薩最重要的,諸佛之本懷。

  後頭兩句說「所陳諸問,一一皆有斯益」。菩薩在此地提出了三十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有前面講的這麼多真實的利益。這是就本經,清涼告訴我們,每個問題都貫穿全經。這值得我們好好的來學習,成就我們自己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