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九四卷)  2003/12/2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94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第二大段光至分齊。清涼大師的介紹,我們接著看。「十段之中,文各有二,皆長行佛以身光照現事境,令眾目睹,偈頌文殊智光,讚述事理,令眾悟入」。昨天介紹到這裡。現在接著看下面。

  「十段依答,文三」。這個文一共分三段,是三個中段。「初五答菩提,即分為五」,這有五個小段答菩提。這底下還有小科,真的說得很詳細,我們接著念下去,「初一總顯菩提超情」。情是情執,換句話說,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都是情。由此可知,凡夫不能夠證得菩提原因在什麼地方?情執不斷。我們在講席裡面也常說,說了不少次,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無明、塵沙、見思,佛在一般大乘經上說的,在《華嚴經》裡面講妄想分別執著,這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顯了。妄想還是難懂,我又把它換成兩句話來說,「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就是妄想,起心動念是迷惑,不起心、不動念,惑沒有了,迷惑沒有了;不分別就不造業了,分別是造業,執著是受報,執著你就有苦了,你就有受了。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是惑業苦的根本。

  我們知道惑業苦是造成輪迴現象的第一個因素。如果能把這個因素拔除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所以永嘉大師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六趣就是六道輪迴,夢是迷,迷夢,迷夢當中有六道輪迴;「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就醒過來,覺悟、不迷了,六道就沒有了。六道是個幻相,不是事實,我們總得要曉得。但是幻相裡面,你是執迷不悟,我們想想是不是這樣的?在這個夢中,在這個幻妄不實的境界裡面,我們還是起心動念,我們還是分別執著。菩提是正覺,正覺是本有的,我們現在把正覺扭曲了,變成了妄想分別執著,真是苦不堪言。可是這些東西不怕,迷的時間再長、再久、再深也無所謂,為什麼?它不是真的,只要一覺悟,這個現象立刻恢復正常。

  正常是什麼?正常是菩提,所以菩提超越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話意思很深,不能夠粗心大意,含糊籠統的就聽過,你得不到受用,你在這個地方要警覺,高度的警覺。我要恢復本性,我要明心見性,從哪裡下手?從放下情執下手,放下就是。為什麼放不下?真難,迷的太深。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示現、不在教導,教什麼?教我們放下。放下,菩提就現前了,菩提是自性覺,自性本覺,覺而不迷,你才能見到諸法實相,你才能解決問題。世出世間無論什麼問題統統解決了。這是文殊菩薩偈頌裡頭第一段要講的。

  第二「通顯菩提因果」。通,暢通無阻,不是單獨的顯示菩提之因、菩提之果。第三「顯八相菩提」。這個八相就是講佛示現在世間,他一生可以分成八個階段,大小乘經裡面常常說的八相成道就是這個意思。八相成道是智慧的表演,所以在此地稱為八相菩提。第四「顯菩提體性」。菩提是正覺,覺之體性是什麼。最後一段「顯菩提之因」。總共分成五段。

  現在接著介紹第一段,第一段是總顯菩提超情。「長行中二」,長行裡面分兩段。「先照本界染淨」,本界是娑婆世界,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二如此處下」,如此處是經文,到時候我們會看到。如此處以下,「現自法會普遍之相」。世尊在此地現相,沒有言說,現相。《華嚴經》裡面常常講的表法,你要能懂得現相的表法,你就能夠得到圓滿的大方廣,圓滿的佛華嚴,你才真正知道《華嚴經》遍法界虛空界。「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那是比喻說,事實真相佛在經上也說了,不是沒有說,遍法界虛空界塵說剎說,這是講真話。真正修道人,真正契入華嚴境界的人,才算你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超情離見。

  我們這一會確實是希有的因緣,這麼多年來,確實我們是常常放在心上,我們有願,我們無求。這一點諸位同學要知道,願不能沒有,沒有願你的修學就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無論怎樣勤奮用功精進,結果是一事無成,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所以人要有願。菩薩教我們發四弘誓願,有方向、有目標,方向目標我們跟諸佛如來、諸大菩薩完全相同。「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知道現前的我業障深重,無量劫來染上的煩惱習氣確確實實沒有能力消除,幸好遇到大乘無比殊勝的法門,《華嚴經》也如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我們這個四弘誓願著重在前面兩願,偏重在這上面,全心全力去做「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願一定要這樣發,為什麼?

  把度眾生放在第一,能夠幫助自己發起大菩提心。這一個心就是自己改過遷善、破迷開悟的原動力,我的學習、我的修持不為自己,為自己有時候會懈怠懶惰,偷偷懶,不為自己,我是為眾生,慈悲心油然而生。我早一天成就,眾生早一天離苦得樂;我晚一天成就,他就要多吃一天苦頭。有這種心願,我們不能不奮發,不能不努力,不能不精進,這個道理在此地。

  從哪裡下手?從斷煩惱下手。煩惱不容易斷,經教裡面許許多多的方法,都是教我們斷煩惱的。譬如佛教菩薩修行的六個綱領就是斷煩惱。布施度慳貪,用這個方法來對治無始劫以來的慳貪煩惱,持戒是對治惡業的,忍辱是對治瞋恚的,精進是對治懈怠的,禪定是對付散亂的,般若是對付愚痴的,你看看這都是佛用的方法。上上乘人根性猛利,所謂是利根上智者,佛教他們從根本修。六波羅蜜還是從枝幹上修不是從根本,六個枝幹,根本是一個。性宗從根本修,禪宗從根本修。

  根本修,修什麼?《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從根本修。換句話說,「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這是最上乘法,眼見色不是不見,不見你到哪裡修?耳要聽,鼻要嗅,舌要嘗,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接觸的時候,你就用功了。用什麼功?不起心,不動念。睜開眼睛像鏡子一樣,照外面境界,照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確確實實沒有起心動念。既然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從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那才叫根。你就曉得上上乘人他練的是什麼功?他練的是這個功,見色聞聲,嗅香嘗味,如如不動。

  縱然動了心起了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個起心動念不容易,很難破。起心動念在佛法裡叫做根本無明,什麼人用這個功?真的是上上根人,法身菩薩,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這樣的人用這個功。也就是說,你要真正問華藏世界那些菩薩們(我們稱法身菩薩)、極樂世界那些人他們用什麼功?他們就用這個功夫,不是不見不聞。善財童子用的這個功,在《華嚴經》上講的就是這個功夫,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所用的功夫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歷事鍊心,什麼境界他都經歷,他成就。最後見文殊菩薩、見彌勒菩薩、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圓滿成佛了,他成的是究竟圓滿的佛果。他到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給諸位說是妙覺位不是等覺位。再換句話說,他用的功夫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不可思、不可議。不可思是不動心,不可議是不起念。這個境界純真無妄究竟圓滿的一真法界,諸佛如來果地上所證的,《華嚴經》上所講的。你看多麼美滿,一絲毫不善的見不到,一絲毫缺陷見不到,如果你是上上根人,從這裡下手。

  你是上根利智,你不是上上根,下一等,低了一等,你是上根,我們一般講大乘,你是大乘菩薩根性,你沒有辦法從起心動念,這個你做不到,那從哪裡修?也要降一等,根本裡頭也有三等,從不分別。你見色聞聲起心動念,不分別,當然沒有執著,這都是從根本修。不分別,你的境界裡頭是平等的,不分別,沒有對立了;分別心才起,馬上就敵對、就對立。你有真、有妄,真妄對立;你有善、有惡,善惡對立;你有邪、你有正,邪正對立。所以分別心一起,馬上就對立了。這個對立還沒有什麼大關係,為什麼?你沒有執著,就是你知道這個兩邊,你沒有執著在哪一邊,這就是雖然有業,還沒有果報,你還沒有煩惱,這個煩惱苦報還沒有。如果一執著麻煩大了,這一執著你就苦了,不執著。

  我雖然有分別,分別但是什麼?不執著,這個境界是阿羅漢的境界。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決定沒有執著。沒有執著,他就沒有苦樂憂喜捨,他就沒有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從哪來的?執著來的。不執著哪有!所以你才能得解脫,這個解脫就是脫離六道輪迴,在六道輪迴裡頭也無所謂,為什麼?不執著。不執著,六道輪迴裡面所有一切苦,不受。你有著就有受,你沒有著就沒有受。諸佛菩薩應化在六道,他是來表演,來示現的。我們凡夫看到好像他有,其實他沒有,「八相菩提」,如是如是。所以這個意思總要懂得。下面這是講科分,前中又分三,這個前就是照本界染淨。這才分三段。第一段「總標分齊」,分是部分,齊是跟哪一個等齊,相等。我們看經文:

  【照此三千大千世界。】

  這個總標分齊,經文就這一句。『照此』,「此」是指我們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為什麼說「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大千世界是有三個千組合的。世尊在經論上常常告訴我們,現在講的是太空,太空物理,太空的現象,這講到星系。佛是用一個星系做單位,佛講這個星系的中心稱為須彌山。我們要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這麼一個山?不是的,所以你要懂得它表法的意思,須彌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日月圍繞著須彌山。所以黃念祖居士告訴我們,日月是太陽系,太陽系確確實實是圍繞著銀河系在旋轉,這是現在天文學家觀察到的很詳細,我們一般人對這個事實已經沒有疑惑了。銀河系很大,那銀河系的中心就是佛所講的須彌山,這個中心是什麼?黃念祖老居士講,應當是講的黑洞。銀河系的中心有黑洞,他說這個應該就是佛經上講的須彌山。

  那麼這一個單位世界,一個單位世界就是一個銀河系。佛說了,合一千個銀河系,這叫一個小千世界。這一個集團,一千個銀河系算是一個團體,一個大的世界,這個世界叫小千世界。單位世界有一個初禪天,單位世界的天頂叫初禪天。我們單位世界的天頂?單位世界這個天頂是初禪天。就是說銀河系的天頂是初禪天,小千世界的天頂是二禪。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為一個單位,合一千個小千世界,這叫中千世界,成為一個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天頂是三禪天。再以中千為單位,合一千個中千世界,這成為一個大千世界,大千世界的天頂是四禪天。佛在經上講這個世界三災所壞,這是講水火風;火能夠燒毀初禪,水能夠淹沒二禪,風能夠吹壞三禪。到四禪才叫福天,這個三災它沒有,四禪天的福報很大。

  一尊佛的教化區就是這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區。這個說法諸位不必去查經,因為經裡面散說的太多了,古人把佛經裡面這一些掌故,統統抄集、彙編在一起,為我們初學做了很好的一份資料。這個資料在《大藏經》裡面,叫《法苑珠林》、《經律異相》。所以,中國古時候一般文人,文人寫文章引經據典,有時候也用佛經。他沒有那麼多時間去閱讀佛教的經論,這個書幾乎是讀書人都要看的,等於是什麼?佛學常識,現在用佛學常識這個名詞很恰當,你在這個裡面一查就查到了。它一共分為一百類,你去看諸天,經論裡面有講到關諸天地方他都抄在一起,是一部非常好的參考書。

  「照此三千大千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娑婆世界。但是在這個地方這是《華嚴經》,《華嚴經》所講的大世界,這個大世界是華藏,華藏那就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真的是無量無邊的大千世界。世尊為教初學方便說,舉例子。所以這個經上常講百億,百億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我們接著再看第二段「別顯所照」,這個裡面說的就詳細了,這也分為三段,「現人中,現八相,現諸天」,請看經文:

  【百億閻浮提。百億弗婆提。百億瞿耶尼。百億鬱單越。百億大海。百億輪圍山。】

  諸位在此地要記住,這是舉世尊足輪放光,這個光照哪些地方。這是講光照我們娑婆世界。『閻浮提』是一個單位世界裡面的南洲,清涼大師有註解,「閻浮提者,新云贍部」,經上我們常常看到「新云」,就是新的解釋,那麼「閻浮提」可見得是舊的解釋,這新舊怎麼分法?是以玄奘法師為一個界限。玄奘大師從前翻譯的都稱為舊譯,玄奘大師所翻譯的稱為新譯,這是佛學常識。從前古大德翻成「閻浮提」,玄奘大師翻成「贍部」。贍部是梵語,閻浮提也是梵語。我們把大師這個註解念一念,「俱舍云,阿耨達池岸,有樹名贍部,因以名洲。提者,此云洲也」。提是梵語,中國的意思稱之為洲。這是講我們這個單位世界,閻浮提洲,稱我們這個地球。阿耨達池是在喜馬拉雅山,說這個池邊有樹,梵文稱為閻浮提,也稱為贍部。以這個樹做為洲的名稱,稱為南閻浮提洲。

  那麼一個大千世界有多少個閻浮提?百億。這個百億是數字,但是最好把它看作圓滿,就是世尊這一個教區裡面,有大千,有中千,有小千,有單位世界。單位世界,一個單位世界有一個南閻浮提,在這個單位世界的南方。東方有『弗婆提』,數字都是百億;西方有『百億瞿耶尼』,這都是洲名;北方『鬱單越』,北方也叫做北俱盧洲。『百億大海,百億輪圍山』,這個「百億輪圍山」,註解裡面講,「一四天下,一小鐵圍故」,這是他所照的地區舉一個例子。世尊足輪放光,前面講遍照盡法界虛空界,我們這個地球當然在裡面,不在法界之外,哪有不照的道理?

  東南西北劃分為四個區域,如果我們今天用銀河系做中心,這整個銀河系把它分成四個部分,東南西北。每一方,你知道有多少太陽系?你要從這裡去看。每一方的時候,這個銀河,我們現在有這個概念,銀河系的東南西北方,每一方有多少太陽系?每一個太陽系,圍繞它的行星大小不相等,這裡面都有有情眾生在裡頭居住。這一些星球都是凡聖同居土,為什麼?凡是住在星球上都叫做地居,他不是住在空中的,住在空中的,跟我們這個空間維次就不一樣。由此可知,我們今天就用上再好的、再高倍的天文望遠鏡向太空探索,你能夠見到的星球無量無邊,統統是凡聖同居土。

  那你要想一想這四王天、忉利天。四王天、忉利天很複雜,不是想像那麼簡單的,非常複雜。就好像我們人間,你看地球上就有許多國家,許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一個地球已經是這麼複雜了,這個太陽系裡面的星球,無量無數無盡太陽系裡面的星球,這裡面已經有不同維次空間了。譬如我們這個地球,無論諸位在中國、在外國,你看到許許多多文學作品裡面描繪的,這個地球上有天人住、有仙人住、有妖魔鬼怪住,都住在這個地球上。文學報導,那非常生動,好像是真的。他確實是真的,他不是假的,現在所謂是有特異功能的人,他能接觸到。能夠接觸到的這些人,自古以來中國、外國統統都有。他們接觸之後,把這個報告寫出來留給我們做參考,凡聖同居土。

  空居天,那在星球上就找不到,空居天,夜摩以上。夜摩、兜率、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那欲界!色界、無色界更不必說了,空居天。他們在什麼地方?我們決定見不到,用科學儀器探測不到的。我們用光,用電磁,用電磁波,也有可能跟他們通達一點訊息,還是見不到,為什麼?不同維次空間。如果我們什麼時候有能力把空間維次突破,就見到了,突破時空就能見到,宇宙之大無奇不有。所以這個百億是數字,在《華嚴經》裡面,我們也可以把它看成大圓滿。這些名詞、術語,經論裡頭常說,這佛學字典、許多參考書都能見到,我們在此地就不多說了。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下面經文,二現八相:

  【百億菩薩受生。百億菩薩出家。百億如來成正覺。百億如來轉法輪。百億如來入涅槃。】

  這是「現八相」。可是經裡面省略了,我們在經裡面只看到『受生』、『出家』、『成正覺』、『轉法輪』、『入涅槃』,五相,那還有三相在哪裡?包括在當中。受生這裡面包括降兜率,菩薩從兜率天下降,托胎、出胎,這三相就在「受生」裡面,這一個相裡面就包括了三個相。小乘跟大乘的說法又不一樣,小乘沒有住胎,大乘有住胎沒有降魔,小乘有降魔,這是大小乘的差異不相同。我們現在就經文來研究。

  首先要注意到的,「菩薩受生」示現八相成道。什麼菩薩?等覺菩薩,後補佛。這個世間有佛入般涅槃,就是入滅了,佛為什麼會入滅?他度化眾生的緣盡了。這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菩薩到世間來示現,絕對沒有一點什麼意思在裡頭,沒有,完全是眾生的感應,眾生有感,佛就示現。眾生的感不一樣,所以示現也就不相同,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則現佛身而為說法。這是在一切不同機感當中,有這麼一種感應,這個地區的眾生希望有佛出現來幫助他;換句話說,此方眾生修行的水平很高,現在有疑難沒辦法突破,需要更高明的人來指導他、來幫助他,於是菩薩就示現佛身,這是一般的講法。

  如果說廣義的說法,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有三十二應的能力,應以什麼身度就現什麼身。楞嚴會上,觀世音菩薩是初住菩薩;《華嚴經》上,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在這邊代表第七迴向,換句話說,十迴向裡面第七迴向菩薩是觀世音;《法華經》裡面、《普門品》裡面觀世音菩薩,那是等覺菩薩。這就給我們說明,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修的是觀世音菩薩的法門,那就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不是一個,不是一個等級,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個階級不同的觀世音菩薩。如果這個菩薩修地藏法門,那就是四十一個階級不同的地藏菩薩;如果他修文殊法門,那就是四十一個階級不同的文殊菩薩。這個道理諸位要懂。

  但是圓初住就現大自在,就現三十二應,就現千手千眼。諸位現在在我們齋堂裡面看到千手觀音。你有沒有看過千手文殊?有沒有看過千手千眼的普賢菩薩?統統一樣,只要是法身菩薩,最低的圓教初住,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神通廣大不可思議,他就能現千手千眼,他就能現這個八相。他跟這個地方眾生有緣,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現佛身而為說法,那就現八相成道,很不可思議。

  菩薩從什麼地方降到人間?一定從兜率,為什麼要從兜率?表法的意思,兜率是梵語,它的意思是知足。也就是說,你不知足你不能成佛,兜率天是知足天,那是時時刻刻在這裡提醒我們要知足、要滿足。滿足,你心是定的,滿足,你的心不會受外頭境界動搖。滿足的人,你們想想他百分之百做到了「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還要是有爭,他沒有滿足,他要有求,他也沒有滿足。滿足了,還有什麼爭?還有什麼求?沒有了。所以知足就是大圓滿。這種示相表法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

  在中國,彌勒菩薩的造像都採取後梁的布袋和尚,這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五代後梁的時代,出現在浙江奉化這麼一個胖胖的出家人。沒有人知道他的法名,沒有人知道;也不知道他是哪裡人,他俗家姓什麼,《高僧傳》裡頭都沒有記載。他每天手上拿一個大布袋,到處遊化,所以大家就稱他作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出名了,天天遊化在人間。有人問他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兩手張開,擺個姿態給大家看,大家看了懂得意思,這個意思叫放下。他是如此教人,這麼簡單。人家問了,放下之後怎麼辦?他把布袋提起背到身上,走了,理也不理人家。這叫什麼?放得下,提得起。放下是對自己說的,提起是要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要提起;「煩惱無盡誓願斷」,這個要放下,他不要說一句話,他做樣子給你看。那個時候人真懂,現在要做這個樣子,現在沒人懂了。由此可知,現代眾生比後梁那個時候要難度太多太多了。

  現在真正修行的人少了,為什麼少?放得下的人太少了。自己放不下,如何能教別人放下?自己提不起,怎麼能教別人提起?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積極去幫助一切苦難眾生,用什麼幫助?用身教。像諸佛如來示現一樣,做樣子給人看,現在眾生貪財,我們做什麼樣子?捨財。現在眾生不孝父母,不尊敬尊長,我們要做一個樣子孝父母、敬尊長,做給人看。現在的人無情無義,我們要做出道德仁義,做給大家看。不要求效果,我天天做,我一輩子就是這麼做。佛在經上教我做的,我統統都要做,盡心盡力去做;佛在經上教我不能做的,我決定不做。

  現在在這個世間,你想行仁義道德做個好人,不容易。你心裡要有準備,要能禁得起種種折磨、種種考驗,許許多多嫉妒障礙、毀謗破壞,你要能承受得了,你要能看破,你要能轉境界,心純淨純善,逆來順受,這是什麼?統統是教育。世間人受不了,我來受給你們看看,你們受不了,我受得了。你們在逆境裡面會怨天尤人,會有不平,會有瞋恚,我能夠做到心平氣和,在這個境界裡面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在這用功夫,成就自己的定慧。這個定是自性本定,這個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從自性裡面,只要與自性相應,自性本來沒有矛盾,自性本來沒有對立,遍法界虛空界是和睦的、是平等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性德,是世出世間一切善德的根源,我們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裡面,要把自己無始劫以來的煩惱業障淘汰盡,恢復自己的性德,這叫修行,這是菩薩,你得要真幹。

  修學過程當中,這是這幾十年,三、四十年前就有同學問我,修行要從哪裡下手?我常常教人,修行要從化敵為友,化怨為親,從這下手。為什麼?業障裡頭最嚴重的是瞋恚。瞋恚墮地獄,慳貪墮餓鬼,愚痴墮畜生,我們從最嚴重的地方下手,先修斷瞋恚心、斷嫉妒心。怎麼修法?你常常去想你看哪一個人不順眼,你最討厭他、最恨他,你從他下手,怎麼下手法?你給他寫個長生牌位,如果你家裡供的有佛像,你把他供在佛像旁邊,你每天拜佛也拜他,可是這是什麼?這修行方式就是要這樣修法。你天天拜他,這就有感應,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你從這邊下手。

  有人很聽話真的照做,拜了三、四年了。這又遇到我:法師,你教我那個時候,我已經照做了。我說:怎麼樣?拜了三、四年,可是我看到他還是恨他,心還是不平。我告訴他:你時間還不夠,你再拜三年,拜到聽到他的名字、見到他的人心平氣和。從前那個怨恨全部都化解掉了,至於他對你怎麼樣,不管他,你要對他,你的功德圓滿,你成就了。這是我們學佛下手之處。我學佛是從這裡下手的,怨親平等了,你想想看還有什麼不平等?冤家敵對能夠化解,還有什麼不能化解?這是今天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人在希求化解衝突,落實和平,要從這裡做起,菩薩法。菩薩從此之後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這就是千手千眼所表的意思。你看到了,這一切眾生有苦有難,苦難從哪裡來的?根源從哪裡來的?這個時候你就應化在其中,做種種示現幫助他。

  八相成道是一個非常圓滿的示現。頭一個,這個八相第一個是「降兜率」,兜率天是知足天,我們常講的彌勒菩薩的道場,如何能感動彌勒菩薩?知足就感動,跟他志同道合。不知足的人不能到兜率天,到那個地方去,可以說都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才能生兜率天。所以我們要學知足,知足常樂,知足者富,那是世間真富貴,知足。你看這麼好的生活環境他能夠捨棄,這是中國《禮記》裡面所講的「安安而能遷」,這兩個安就是身安、心安,兜率天人真的是心安身安。看到眾生苦難,他慈悲心發了,他可以離開他自己舒適的環境,降生到人間來,幫助這些眾生度過苦難。他不是不肯來,肯來,來示現,示現跟大家一樣受苦,一樣受難,但是跟一般人不一樣的心情。一般人受苦受難,怨聲載道,怨天尤人。菩薩示現受苦受難心平氣和,不怨天、不尤人,在苦難當中消自己的業障。怎麼消?逆來順受,在生活當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把經教裡面所說的完全落實了,做給大家看,能捨兜率。

  托胎,示現總要跟世間人一樣,不能化身來,化身來,你是天神,你看你都不要從父母懷孕來生,我們都是凡人。他一定也要示現跟我們人一樣,也要去找父母。釋迦牟尼佛去找個父母,這個父親是國王,這個母親是皇后。他找這樣的父母都有用意的。世間凡人哪個不求富貴?你看看釋迦牟尼佛他富貴已經都圓滿、都得到了,捨棄。出胎之後,你看看他能夠把富貴捨棄,出家!世間人都求地位、權力、財富,他是已經圓圓滿滿得到,捨掉了,告訴世間人,世俗所謂「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在釋迦牟尼佛心目當中,那個不是真的富貴。真富貴是什麼?出家行道,修道、行道這是真富貴,做出樣子來給你看。

  小乘這當中還有一個「降魔」,魔王看到菩薩出家修行成道,他嫉妒。為什麼嫉妒?與他的利害衝突了。魔即使出家也不能夠捨棄名聞利養,也要爭取五欲六塵的享受,貪瞋痴慢煩惱沒有斷,佛與魔的辨別,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我們明白了,常常自己反省,不要去管別人,我是佛還是魔?我今天天天在學佛,天天在誦經、拜佛,好像是在學,你是真學是假學?佛把世間的名位捨掉了,權力捨掉了,富貴捨掉了,你對於這些東西還動不動心?如果還是爭名奪利,你是魔你不是佛;佛對於五欲六塵的享受統統捨掉,你要不肯捨,你是魔你不是佛;佛見思煩惱斷盡,連阿羅漢都斷盡,貪瞋痴慢疑惡見你還有,還常常發作,你是魔不是佛。要常常自己反省,自己到底是佛弟子還是魔弟子?魔弟子是來障礙佛法的,佛弟子是來示現佛法的。這一點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瞭。所以小乘有通過降魔這一關,這就是你禁得起考驗。

  真正學佛人,這個魔障在你這一生當中時時碰到,你要問什麼原因?無始劫以來的業障習氣遇到緣果報就現前。這個人他毀謗我,他為什麼不毀謗你?你跟他過去生中沒有這個緣,我跟他過去生中結的有怨,過去生中,我是這樣毀謗他的,我是這樣障礙他的,今天我修行有這一點成就,他一定要來報復,一報還一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釋迦牟尼佛成了佛了,究竟圓滿的果地,還要受三月馬麥的果報,因緣果報聖人都不能夠避免,我們要知道。那果報現前,我們一定是逆來順受,不生瞋恚、不起報復,這個帳消了,好事情不是壞事情。將來見面或者來生見面,就是好朋友了。這個結解開了、化掉了。如果他對我這一種毀謗、侮辱,我要心不平,不能接受,心裡不平,這個帳不但還在,又加了利息。到來世遇到怎麼樣?來世遇到我會報復他,報復他比他這一生報復我還要嚴重,加利息,這樣一生一世,一生一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彼此兩方面痛苦不堪,這個痛苦不是一世的,生生世世。你想想看這有什麼意思?毫無意義。所以兩方面的人有一個覺悟問題就解決了,雙方都覺悟,那就成佛了。只要有一方覺悟,馬上就化解。

  我們很幸運這一生遇到佛法,所以無量劫以來這些冤親債主到面前,統統都在這一生了了,帳結掉了。最嚴厲的報復無過於歌利王割截身體,如果我們遇到的時候也要跟忍辱仙人一樣,受極大的苦難沒有一絲毫的瞋恚心,忍辱波羅蜜圓滿。所以我們常講,這是自己一定要曉得,尤其在現在這個世間災難頻繁,要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這個世間是幻妄不是實在。《般若經》上講的話要記住,「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相信身有生滅,冤親債主怎麼處置我都可以,讓他去糟蹋,靈性不生不滅。純淨純善的靈性決定向上升,帶一絲毫怨恨往下墮落,這個很可怕。所以死不怕,人家毀謗不怕、侮辱不怕,怕的是什麼?怕的是我們自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怕這個。善念尚且不生,何況惡念?因為你善念,你生三善道,惡念生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善惡念頭統統要斷掉,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就對了。所以這有降魔,降魔之後這才成等正覺,示現成道。

  釋迦牟尼佛三十歲示現成道,這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正覺」,成等正覺,一般大乘經上常加一個等正覺是菩薩;如果只有正覺?正覺是阿羅漢、辟支佛,等正覺是菩薩。在此地講的正覺就是等正覺,等正覺是正等正覺,這上面還要加一個無上正等正覺,究竟圓滿佛果,這就是世俗常講的成佛,成佛之後,自己修行圓滿了。三個圓滿,「煩惱無盡誓願斷」,斷盡了,圓滿;「法門無量誓願學」,學圓滿:「佛道無上誓願成」,這也圓滿,三個圓滿。三個圓滿之後,那就是第一願要兌現了,「眾生無邊誓願度」,轉法輪。轉法輪就是講經說法教學,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教什麼?教導一切眾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是三大綱領。轉惡為善就是斷煩惱,轉迷為悟就是學法門,轉凡成聖就是成佛道。你看看自己三個圓滿,這自己是過來人,我怎麼樣學,怎麼成就的,我現在來教你,把我自己所修學的心得經驗提供給你做參考。你圓滿之後,要接棒教化眾生。自行化他,教學相長,這是用我們世俗眼光來看。

  所以佛,佛道是師道。三輪教化,輪是圓滿的意思,佛法的教學用輪來做代表,佛家講的「法輪常轉」。現在科學裡面講「圓」,大家好懂。圓一定有心,圓心,圓心在哪裡?找不到。在幾何裡頭圓心決定有,它不是物質。如果你要是把它點一點,這一點在顯微鏡裡面去看是一塊面積,那不是點。所以幾何裡頭講點移動就成為線,線能夠看得出來,線移動這成為面,那我們的感覺就很明顯,點是看不見的,決定有。點是靜的,不是動的,這個圓的周,周是動的。

  你看看在一個圖形裡面顯示出有動有靜,圓能顯示。佛用這個來代表他所教學的內容,他教人什麼?教人不動。不動是你的真心,真心裡面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這一切的無量從什麼地方去看?從那個圓周裡面去看,那個圓周是無量的。我們初學佛的時候這個周小,是個小圓,慢慢學這個圓周逐漸逐漸放大。初信位的菩薩這個圓小,十信位的菩薩那個圓就大個十倍,到十住菩薩那個圓就擴張到一百倍,十行就千倍,十迴向就萬倍,十地菩薩就億萬倍,百億。但是那個圓心,心是一個,心不是兩個。逐漸逐漸擴張,擴張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個真心所現,究竟圓滿,他這個圓的意思多好!

  十法界依正莊嚴,不管那個圓有多少,不管圓大小,統統是從那個心裡頭變現出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是妄心,把你那個圓扭曲,扭曲沒有關係,扭曲不是真的,你離開那個妄,它又恢復正常,正常是真的。實際上這我在比喻裡頭講過,扭曲不是事實真正有扭曲,那不是的,扭曲是什麼?是你自己看錯了,它本來是正常的,你看它不正常。我比喻用有色眼鏡,戴上有色眼鏡你看外面的景觀不正常。最明顯的是你戴上個四、五付有色眼鏡,紅色的,藍色的,綠色的,黑色的,你統統戴上來,你來看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是不是真的被你改變?沒有,誰改變的?是你自己,你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改變你自己的看法,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是一絲毫不相干。這個道理很深,意思很廣,要細心去想、去思惟、去觀察,你才能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好,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