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五四卷)  2002/3/2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654

  諸位同學,請看「普賢三昧品」,加持分,口加第八:

  【了知一切眾生根故。】

  清涼大師說這一句就是講「根海」。前面說過必須要契入諸法實相,自性本具的般若才能夠生起。般若智慧現前之後,一定起作用,這個作用就是教化眾生,幫助虛空法界一切剎土裡面還沒有覺悟的眾生,覺悟的人一定有義務去幫助他們。講到幫助眾生,一定要知道眾生的根性,『了知一切眾生根故』。不能夠觀機,說法就得不到效果。所以觀機就非常重要,觀機要有智慧。從這些地方顯示如來智慧不可思議,前面講「深入一切諸佛境界無障礙故」,那觀機還有什麼問題?我們凡夫就困難了,說實實在在的話,世出世間什麼叫學問?什麼叫德行?能夠與一切眾生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利益眾生,利益眾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幫助眾生覺悟,這就是大學問,這就是真正的德行。在佛法裡面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學問、德行功夫就在這個地方顯示出來了。

  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頭一樁事情一定要令眾生歡喜接受你的教導,在佛法裡面說這叫法緣,法緣有沒有成熟?我們常常在經典裡面看到,「緣熟」;《壇經》裡面我們看到,五祖有一天到碓房裡面去看惠能,惠能正在那裡舂米,他拿拐杖在舂米碓上敲了三下,問他:「米熟也未?」別人聽了會以為五祖問惠能:你米有沒有舂熟?而實際上問他的根性,熟了才能度,不熟沒法子度。也就是說,熟了佛菩薩、善知識能幫得上忙;未熟,想幫忙都幫不上。觀機對教學來講是成敗的關鍵,好的老師善於觀機,根熟的眾生如何幫助他,沒有熟的眾生又用什麼方法來幫助他?佛在經上常講,根熟的幫助他開悟、幫助他證果,沒有成熟要幫助他、促進他成熟,沒有善根的幫助他種善根。所以從《華嚴經》上這個教義我們仔細來觀察,他教學的對象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他用的方法真的是無量無邊,善巧方便圓融到了極處!可是我們必須要記住,了生死、出三界,絕對不是說每一個人一生當中都能做到的,那是諸佛如來也辦不到。這什麼原因?一切眾生迷失了本性,時間太久了,為煩惱習氣所薰,沒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這是事實,你不能不知道。

  世間人哪一個人不希求富貴?哪一個人不希望自己有聰明智慧?哪一個人不希求健康長壽?這三種希求確實是超越族群、超越國土、超越宗教,九法界眾生沒有例外的。佛在經典上、大小乘經典都講到怎麼樣求,世間人有幾個肯相信?有幾個肯依教奉行?從這個地方看,不容易!為什麼佛說得這麼清楚、說得這麼明白,又有那麼多人那麼樣虔誠的信佛、來拜佛,佛說的這些方法他不能夠依著去做,這什麼原因?我們只能說他業障太重,他對於佛陀的教誨疑信參半,現實的社會他還是相信他自己的知見。這就難了,這就是根沒熟,他也遇不到真正善知識。前面我們提到俞淨意、袁了凡,他們是讀書人,能相信聖賢教誨,所以感得聖賢的示現;如果沒有心願去奉行聖賢教誨,他就不會有這個緣分了。

  所以根性很重要,與世間人相處,你能夠知道眾生的根性,你跟他相處就不難。不知道眾生根性,完全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你跟人相處不知不覺之中就會得罪很多人,你自己毫無感覺;縱然是一片善心對人,也會招來許許多多的不如意。所以過去李炳南老居士開班教學,這不是普通班,是教學生上台去講演、講經,方法裡面最重要的是觀機。觀機不容易學,觀眾生跟人的機緣。人的機緣裡面還有時節因緣,時節因緣不成熟,緣就不成熟。時節因緣成熟了,還有處所,千變萬化,因為時間跟空間對於一個人有影響力。根性、時節、處所三個緣都具足,說法必定能令眾生得益。可是一定要知道,不是每一個人的緣都成熟,這個我們在佛經裡面看得很多。佛菩薩每一次講經,聽眾有開悟的、有證果的,當然還有沒開悟、沒證果的,種善根的。種善根沒開悟、沒證果,是佔決定大多數。我們常常聽佛門人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他的根成熟了,時、處的緣都具足,佛講經說法度這一個人,其他的人是旁聽的人,是旁聽眾。所以講席裡頭有當機眾,當機是根熟的,主要是對他講的;其他的聽眾多半都是結緣眾,跟你結個法緣,你聽了不會開悟,當然更不會證果,證果就是契入經教的境界,你不可能,跟你結個法緣,慢慢來。

  這一點我們同學一定要記住,要想成就一切眾生、成就自己,一定要長住在一個地方。往年我們在台中看到李炳南老居士一生沒有出過國;不但沒有出過國,很少到外地去講經說法,在台中住下就是三十八年。所以他會下有那麼多人成就,有那麼多人往生,他是來接引往生的,弘揚淨土的。天天講經,幫助你起信發願,那些往生的人是做給你看的,為求生淨土做一個證明,因緣希有難逢!這是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我們學了,我們再傳給下一代,這個與本身的緣分又有關係。過去我這一生當中沒有建道場,寄居在別人的道場,所以時跟處的因緣就很不容易長久。李老師「台中蓮社」、「慈光圖書館」,是他老人家領導一些長年跟他學習的學生們共同建立的,所以他有固定的職業,有固定的道場,這一點很重要!

  老師當年在世跟我談過,而是我本身沒有那麼大的福報,這個我在講經的時候曾經多次說過。一直到今天,我們才算在此地建立這麼一個小道場,而我實實在在不願意作主,因為一生都作客,作客很自在。但是主人要一不高興,我們趕快就準備走路,察言觀色,不要等主人開口,那就不好意思了。對待我們稍稍冷淡一些,我們就知道了,現在已經在降溫,趕快準備走路。所以不能在一個地方長住,實在講我也不想長住,我對於這個世界、娑婆世界,我也沒有長住這個意思。現在看看你們這些年輕的同學,其中只要有一兩個還能成就的,我有義務來幫助你們。當然外面的緣也有關係,這個地方外緣也很殊勝,三寶加持。我自己明瞭,住在一處的緣成熟了,這才下定決心,晚年居住在這個小道場,跟諸位同修一起來共修,希望大家認真努力。

  今天我看到你們同學發心講經,我看到這個名單,但是我沒有看到有一個人發心講《沙彌律儀》,這是很重要的一門功課。有發心講《弟子規》的,有發心講《十善業道經》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的,沒有人發心講《沙彌律儀》。只好我在這裡希求,希望有外面來參學的法師,發心來幫助我們奠定修學的根基。說老實話,要沒有這個共同的基礎,學哪一部經都沒有根。沙彌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這是正法久住的大根大本。五戒十善可以用《大乘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一段經文能代替。這段經文的內容就是五戒十善,也說得相當詳細。《無量壽經》要細講,可以把它分成幾個大的單元,不必講全經,單講一個單元。像我們過去講過四十八願,一個單元;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可以成立一個獨立的單元。都是幫助我們扎根,根深蒂固然後枝葉茂盛,華果圓成才有指望。這個道理並不深,我想許多同學們都知道,疏忽不得!第九句:

  【能持一切諸佛如來教文海故。】

  清涼大師說這一句,「演說海,與下十智,令知此十」。『能持一切諸佛如來教文海』,讀了這一句,我也有很深的感觸,那就是文字,要想弘法利生就決定不能夠離開經典,經典是我們講經說法自行化他的根本依據。佛今天不在世,流下來這些依據是文字寫成的,如果我們對於文字不下一番功夫,典籍雖然在,我們看不懂,這就變成文字障,世間人所講的文盲。我們要如何突破這一關?要學中國的文字。經典,中文譯本最晚是在南宋,南宋以後所翻的經很少,文字重要。古來祖師大德翻經的時候,已經深入的觀機,便利廣大的眾生,所以經典的文字比一般的古文要淺顯很多,幾乎就是當時的白話文。這種文體,在中國文學裡面稱為變體文。翻經大德為什麼要這麼作法?目的是讓文學水平低的人也能看得懂佛經,慈悲到了極處!設想非常周到。但是要不學一點古文,這個經典文字還是障礙,尤其是漢唐時候所翻的,那不讀古文怎麼行?

  我們的學院一定要開古文這一堂課,一定要學儒家的東西。儒家的東西我這裡看看,你們同學也沒有發心來學習的。儒家東西最重要的是《四書》,其他的典籍可以選讀。選讀的那些教材,過去台灣國語日報編輯的一套《古今文選》,注音、註解都很清楚,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可以在那裡面選讀,選古文來讀。怎麼讀法?也要講學,看哪些同學發心來學講,學講古文跟學講經都能開智慧。你能講古文你就能講經,對於我們在文字上的修養會有很大的幫助,看什麼人能夠發心專攻古文?早年我們在台中,李老師的會下,徐醒民居士專攻古文,他現在在台中講《楞嚴經》;周家麟居士古文的根底好,他大我六、七歲,有相當深厚私塾的基礎。我小時候讀私塾,只讀了大概四個月,以後就改成學校,所以他們至少有五、六年以上的這個底子,很難得!江逸子居士跟李炳南老居士學詩詞,都有成就。李老師教學生,實在講是多才多藝,他開了十幾門功課,我在他會下是專門學經教。從這個地方看都已經明瞭,我們要跟老師比相差很遠,我們這些弟子得他的東西只得一分。

  現在在我們同學當中,國文基礎好的楊老師,她在這上面下過功夫的,而且讀書非常認真。我在這邊的時間短,時間不長,我仔細觀察她,晚上夜深人靜,她讀書往往都坐到差不多三、四點鐘才睡覺。她給我說,她心地很清淨,妄念很少,每天休息她告訴我四個小時就足夠,所以她還有精神跟我們一同生活還來聽經。聽經她也相當認真,她很有悟性。她也有個問題,什麼問題?她厭世,不希望在這個世間再住了,跟我講了好幾次,她想希求往生。我跟她講:「你覺悟得還不夠透徹,有一點小悟處」;透徹了,對這個世間沒有歡喜也沒有厭棄,佛菩薩行的是中道。那要什麼態度生活?隨緣。一定要學佛菩薩,沒有緣的時候走,還有緣的時候要發心幫助苦難眾生。用什麼幫助?我能做到一點,把這一點做好就是幫助。無論在哪一個崗位上,盡到自己的本分,做給社會大眾看,做個好榜樣。

  這一次有同修送了一套書給我,線裝書,《八德須知節要》,一共四集十六冊。內容所說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民國初年印的,對於這八個條目有詳細的解說,再引用歷史上的故事,正反兩面。正面孝順父母的,他所得的果報;反面是不孝父母的,他又得什麼樣的果報,內容相當豐富。我們在台灣翻印兩千套,他要我給這個書寫個題目,我給它提的是《德育課本》。這個書好像已經印好了,寄到此地來之後,我讓他好好的準備,學院開學的時候,用這個來做國文讀。這是淺顯的國文,有理論、有事實,事實就是故事,讀起來不至於枯燥無味。希望從這裡開端奠定一點漢文的基礎,然後進一步還是要讀古文。至少我們要在古文裡面選一百篇,做為我們學院的教科書;不在這上奠定基礎,文字這一關不能突破。諸位想想,我們現在講堂書架裡面,《四庫全書》跟《四庫薈要》許許多多國寶擺在這個地方,你們沒有能力看,你說這多冤枉!中國兩三千年來,我們列祖列宗智慧經驗的結晶藏在這裡頭,你要有能力去讀。不但增長智慧,增長你的見識,過去人講史實,你吸收古人的經驗,增強你今天對一切人事物辦事的能力;對於弘法利生,幫助你觀機、幫助你教學,利益殊勝,說不能盡。

  諸位同學,請看「普賢三昧品」,加持第二段「意加」:

  【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即與普賢菩薩摩訶薩能入一切智性力智。】

  這一句是總說,在十海裡面是講的果海。『爾時』,是十方諸佛口加之後。前面我們講是口加,接著意加。『即與』這兩個字很重要,「與」是給他,給『普賢菩薩摩訶薩』。給他什麼?『能入一切智性力智』。我們現在常常感到自己沒有能力,求佛菩薩加持。「一切智性」就是無障礙的能力,佛有能力加持我們的智慧、加持我們的能力,但是我們必須要記住得諸佛加持的條件,前面講的有三條。第一條是十方一切諸佛共同加持的,第二條是本師毘盧遮那如來本願威神加持的,最重要的是第三條,是你自己能修一切諸佛行願力故。你怎麼修普賢行願力故?你入普賢三昧,普賢三昧是一切諸佛毘盧遮那如來藏身菩薩三昧。

  現在我們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我們現前的境界,我們是博地凡夫,怎樣來修普賢三昧?普賢十願你能記住,我想很多同修都能。我們不講文殊十波羅蜜,我們講普通的六波羅蜜、菩薩的四攝六度,這個大家沒問題。如果能夠把普賢十願變成我們自己的本願,將四攝六度變成我們自己的本行;我們今天的習氣是什麼?我們的本是本於煩惱習氣,是以煩惱習氣為本,所以得不到佛力加持。普賢十願就是四弘誓願的擴充,是四弘誓願的細說。彌陀四十八願太多了,你不容易記住,普賢十願比四十八願簡單,比四弘誓願又要多六條,是折中的辦法。果然是念茲在茲,念念不忘,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都能與普賢菩薩十願相應,行行都能夠與四攝六度相應,你肯定得諸佛菩薩的加持。為什麼?縱然不能像「普賢菩薩摩訶薩」得毘盧遮那佛本願圓滿的加持,我們決定能夠得毘盧遮那如來多分的加持,我給你講多分不是少分。所以能不能得到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加持,完全在自己的行持。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想像與諸佛菩薩的行願相不相應。文殊、普賢是代表一切諸佛菩薩的行願,果然能相應,哪有不得加持的道理?我們看這段經文應當有所體悟,一切諸佛「即與」也會給我們。

  說到加持,加持有顯加、有冥加。顯,是很明顯你能夠覺察得到;冥加是冥冥當中,你自己覺察不到,實際上你得到加持。如果你很冷靜的去反省、觀察,你會覺得你對於一切人事物怎麼忽然聰明了?應付一切人事,從前沒有這個能力,為什麼現在忽然有能力?得佛力加持。講經的法師、同學們,得加持就更明顯了。我們看看過去諦閑老法師講《圓覺經》,他自己有充分的準備,自己寫講義;但是升座之後,準備的東西幾乎都沒有說到。所說出來的,當時有幾位大德居士,江味農、蔣維喬居士都是很有名的,他們聽老和尚講經,寫筆記。有幾個人寫,寫了之後統統交給江味農居士,讓江居士做一個總整理,第二天拿去給老和尚印證,請老和尚改正一下。老和尚看到他們這些聽經筆記,給他們說:「這些話是我講的嗎?我怎麼會講得這麼好?」那個加持很明顯。所以諦閑法師《圓覺經》有《講記》、有《親聞記》,《講記》是他自己寫的、準備的,《親聞記》是他在講台上講的,底下聽眾筆記。這兩項你對照參考來看,看《親聞記》你就看到佛力加持,不可思議!那是他沒有準備的。這種經驗李老師也很多,李老師講經非常謹慎,講經那一天不見客,就像閉關一樣,自己在一個小房間裡面看經準備,中午飯送到樓上給他吃,給我們做榜樣、做典範。但是上台講的時候,他常常告訴我:「我一天的準備都沒有用上,上台講完全是佛力加持。」所以我常講,我們凡夫上台講經如果不得三寶加持,哪有能力講經?

  這第一句重要,所以第一句講的是果海,如來果海,佛力加持你才「能入一切智性」。性是什麼?一切智的體,一切智是無所不知,如來果地上所證。「力智」,這個智性就是力,就是能力,通常我們講如來果地上十種智力,這個力智就是指十種智力。菩薩也有,但是沒有佛那樣的圓滿。這一句是總說,下面有九句是別說;別說裡面,也是答前面十海的答問。此地佛在加持他,往後普賢菩薩說法才有這個能力,有能力應付十方來的諸大菩薩他們提出的問題,這是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所以我常常勸勉同學們,就跟李老師當年勸我發心出來講經,我自己沒有膽量,不敢想講經,只是想多聽聽。要求佛加持,上台講經一定要先拜佛,禮佛三拜實在講是虔誠、恭敬求佛加持。今天我們雖然不是在講堂裡面,在攝影棚,我們知道在網路上收看的人很多,我們在開講之前也是禮佛三拜,這一座講完之後也是禮佛三拜。前三拜求加持,後三拜感謝三寶的加持。加持的因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不違經典教誨。經天天要讀,讀了不了解經中的義趣,所以還得要找個老師幫助。我們找什麼老師?第一個老師是清涼,第二個老師李通玄居士,李長者;這一次講經我們又多找了一個,道霈禪師,三個人都了不起。《華嚴》的《疏鈔》是清涼大師幫助我們深入大經的義趣,李通玄長者的《合論》是以禪宗的方式提綱挈領,悟入華嚴境界;換句話說,清涼是講解,《合論》是李通玄學習《華嚴》的心得報告,這兩樣東西分別走的是兩條路子,而道霈禪師把它合起來,不容易!《纂要》是道霈禪師編的,我們今天用這個做為學習的課本,還是要參考《疏鈔》跟《合論》的原本。

  我講這個經,在講席裡面還是得佛菩薩的加持;要不得佛菩薩的加持,說不出來!冥顯兩種加持都有,而且都相當殊勝。所以我們念這一句,加強我們的信心,只要我們能夠依教奉行,特別是學《華嚴》;如果我們的心願不能跟普賢十願相應,我們的日常生活行持不能夠與文殊菩薩十波羅蜜相應,你就沒有辦法得到加持,換句話說,你沒有辦法提升你自己的境界。果然行願同佛菩薩,自己境界真的是隨著經文向上提升,《華嚴經》八十卷學習圓滿了,雖然不能入華嚴境界,大概也靠邊上,靠上了!這個對自己念佛求生淨土有大幫助,換句話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肯定不是在凡聖同居土。果然能夠依教奉行,就像佛陀在大乘經裡面常常囑咐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我們確實有機會把自己提升到實報莊嚴土;到不了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是不成問題的,你說這個利益有多大!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殊勝利益,端在依教奉行。下面九句,每一句都有「與」,要是把前面這個文貫上去,那就是:

  【十方一切諸佛即與入法界無邊量智。】

  這智慧都是得佛加持的。這一句是十海裡面「法界安立海」,也就是後面普賢菩薩為我們宣說「華藏世界品」,也就是說的器世間。用現代話來說,宇宙以及宇宙當中無量無邊的星系、星球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東西發生?這些現象將來又到哪裡去?就在這一句裡。諸佛如來給普賢菩薩『無邊量智』,菩薩有能力解答這個問題。第二句:

  【與成就一切佛境界智。】

  這一句是講「佛海」。佛境界,菩薩怎麼能知道?菩薩怎麼能說?普賢菩薩為我們說出來了,他這個智慧從哪裡來的?諸佛如來加持的,本師毘盧遮那願力加持的,不能變成能。道理我們要懂,方法我們要學習,希望我們自己也能夠成就這樣的智慧。《華嚴經》是佛境界,自己能夠理解,能夠理解就是能夠契入,能夠為人演說。十海往後有詳細說明,普賢菩薩入定之後得佛力加持,都是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第三:

  【與知一切世界海成壞智。】

  『世界』,跟前面講的法界不一樣,法界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宇宙,虛空法界;「世界」就是我們今天一般人講的星球,是一切有情眾生所居住的生活環境,稱之為世界。「世」是講時間,「界」是講空間,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空間有四方四維上下,有情眾生生活的環境。這個環境佛在經上講的有成住壞空,你怎麼能知道這個世界成住壞空?這些現象現代人比從前人知道的要多,為什麼?科學技術發達。在從前完全靠目測,觀看空中這些星球,能見度不高,最好的眼睛能夠看到六等星。在天晴的夜晚,澳洲這個地區,晚上要看星星是很好觀察的環境。這個地區空間還沒有嚴重的污染,我們現在在澳洲看天空上的星星,跟我們小時候在中國大陸,六十年前在中國大陸看到藍天白雲。但是這半個世紀,科學技術真的是所謂突飛猛進,把這個自然環境染污了。我們今天讀到佛經上講的五濁惡世,讀這一句經文非常明顯的見到什麼叫做五濁惡世,「濁惡」我們見到了。

  空中的污染、大氣的污染非常嚴重,藍天白雲很少能看見,所以澳洲、紐西蘭大概是地球上所剩下來唯一的兩片淨土,我們應當珍惜它。到澳洲來旅遊,晚上看星星可以列為一個項目。到澳洲來看什麼?到澳洲來看星星,其他地方看不到。現在用天文望遠鏡,真的是大開眼界,在天文望遠鏡裡面看到許許多多的星系,每天都有星星發現,都有老的星消滅、消失,見到這個星球的成住壞空。科學家根據觀察太空物理來推測,我們的太陽,這個太陽系是有壽命的,不是永恆不滅的。太陽所發的光跟熱,是內部核子爆炸,在那裡不斷燃燒,它會燒盡。燒盡之後,光也沒有了,熱也沒有了,圍著它周邊繞的這些行星,一個個也都要分離了。不過這個時間還很長,我們這一生肯定遇不到。

  雖然遇不到大的世界的成住壞空,小的我們地球上的變化蒼海桑田,我們遇到了。我小時候住在農村,我們村莊前面不遠是一個湖泊,從前地圖上都有,叫白湖,我童年常常在湖邊遊戲。離開家鄉五十年,我回去的時候整整離開五十年,家鄉湖沒有了,湖乾了,現在裡面變成村莊。蒼海桑田,大地它在起變化了。中國的長江、黃河可能也有一天枯乾,變成峽谷。這些地殼的演變,因素固然很多、很複雜,但是科學家就沒有發現到人心、人的行為會影響依報的環境,這是科學家沒有想到的。佛經上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那是覺悟的人;六道凡夫迷惑顛倒,他正報隨著依報轉,那就苦不堪言。這兩種都是真的,《楞嚴經》上說得很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我們就從這裡明白了。依報隨著正報轉,那是什麼人?覺悟的人,換句話說,覺悟的人他不會被環境所轉,我們現在講,他不會被環境所影響。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頭,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他都能保持著如如不動,不受干擾,他就能轉境界;如果還會受環境的干擾,他就被環境所轉。

  我們中國人講求看風水,現在外國也懂得看風水,看風水是一回什麼事?我們人被外面環境轉,這是凡夫。環境確確實實影響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的精神,我們講精神生活跟物質生活,環境確實影響我們。它影響凡人,它不能夠影響覺悟的人,所以佛經裡面是決定不許看相、算命、看風水、選擇良辰吉日,這個佛都不許,為什麼?佛轉境界。不好的風水這個人一去,風水就變好,這真的,一點不假!有一些懂得看風水的人,我遇過,他們來告訴我:古時候出家的和尚都非常厲害,他們選的地方蓋的寺廟都是風水最好的地方。以為和尚各個都會看風水,其實是錯誤的。從前出家人跟現在出家人完全不相同,你們念一念《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你就曉得。佛在經上說,我們學佛人,「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什麼叫世間意?算命、看相、看風水,這些東西占卜吉凶都是屬於世間意,佛教學生我們不搞這些。我們要依照佛陀的教誨修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就能轉境界,你怎麼會被境界所轉?

  轉,用現代的話叫影響,你能夠影響環境,不要被環境影響了你。你還被環境影響,你是凡夫;你不被環境所影響,你才是聖人,超凡入聖,怎麼會被環境影響?現在人、外國人講磁場,什麼時候你不再受磁場的影響,什麼樣的磁場你進去都平等一味,你就轉境界了。這也是很有效的效果測驗自己的功夫,順境逆境一味,善緣惡緣平等,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好境界!縱不能說是契入,你就非常接近菩薩的境界了。你的心定了,你得自在了,你得解脫了,這從果上說;在因上,你當然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你才能夠體會到這個境界,你才有能力契入這個境界,自自然然得三寶加持,我們常講煩惱輕、智慧長。

  宇宙之間這一切事事物物,我們常說你要真的體會到這個層次,你看這個世間一切法、一切人事物,我們佛法裡面講的有情世間、器世間,你看的是什麼?因緣果報。就像《法華經》上講的「十如是」,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你在這個世間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跟一般人的看法完全不一樣,生智慧不生煩惱,再也不會起心動念,再也不會分別執著,這個世間確確實實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看這個因果轉變,看因果相續,看因果循環,這個循環在世界上來講,這是講世界,成住壞空是循環,是大的循環,事實真相就明瞭,你的煩惱習氣當然就斷了。為什麼?明白了,再不迷惑,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無量德能相好都現前,逐漸逐漸恢復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