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六九卷)  2002/7/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769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最後一段,偈頌第三首:

  【一一塵中諸樹王,種種莊嚴悉垂布,十方國土皆同現,如是一切無差別。】

  這首偈是讚頌道場。長行第三句是「一一世界海中,一切道場遍十方法界無差別」,在偈頌裡面用樹,道場樹,道場樹裡面表法的意思很深。我們看到一切經典當中,像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道場樹高大莊嚴不可思議,它實際上代表的就是建樹。當然,一切諸佛如來應化在十法界教化眾生,必然有種種建樹,所有一切建樹裡面,最重要的是培養續佛慧命的這些人才。世出世間法,無論哪一個行業,你要想成就,人才第一。人才從哪裡來?教導!不教不行。

  中國童蒙念的《三字經》,開頭第一段就講這個問題,開宗明義:「人之初,性本善」。我常常講,首先我們要肯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是大前提,要肯定。現在這些人都變成眾生,都迷惑顛倒,什麼原因?沒有接受聖賢的教育,所以「苟不教,性乃遷」。佛與法身菩薩出現在世間沒有別的,無非是幫助這些人反妄歸真,轉凡成聖,就這麼一個目的,除這個之外,什麼目的都沒有;幫助人轉迷為悟,轉凡為聖,真正的目的。業障習氣非常深重的人,這一生中轉不過來,那幫助他轉惡為善,幫助他在六道裡頭不墮落三惡道,這是善根福德沒有成熟。善根福德成熟的,一定幫助他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那麼當然就要有建樹。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給我們建樹的是什麼,我們要知道。釋迦牟尼佛沒有建個大廟,釋迦牟尼佛建了道場,道場是真的無比的殊勝,但是沒有寺院庵堂,道場在哪裡?在道德,在學問。他老人家講經說法的地方,那就是道場。樹林底下,青草地上,那是他的道場。今天交通便捷了,你們到印度去看看釋迦牟尼佛的聖蹟,靈鷲山還在!講《法華經》的地方,並沒有建一個富麗堂皇的廟在那裡,也沒有什麼佛菩薩的形像,統統沒有!佛不過是坐在大樹底下,學生一圈一圈圍起來,聽他老人家教誨。學生有任何疑問,提出來,佛跟你解答。佛所建樹的是教育,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是多元文化的教育。教學的內容,比今天現在世界上所有大學集合起來一切院系的範圍還要廣大。佛沒有不教的,你個人的問題,你家庭的問題,你事業上的問題,你跟一切人往來的問題,乃至於跟環境相處的問題,跟天地鬼神交往的問題,統統教給你。這是建樹,這叫樹立,我們看到樹,要懂得這個意思。

  我們在這個世間,這一生當中要有建樹。沒有建樹,白來一趟,這一趟不是空過了?中國古人常講的,人生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這三樣是建樹,這是道場樹,總得有一樣。佛這三樣都圓滿,我們今天做佛的弟子要明白,要了解。首先,我們要建立的是自己的道德,這是根本。儒家教學,孔老夫子教學四個科目: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學」,德行擺在第一。佛菩薩教化眾生,也把德行擺在第一,第一是什麼?戒律。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囑咐後來的學生們、後世的學生們,「以戒為師」,戒是德行。古大德常常講,戒是佛身(佛的形像、外表),禪是佛心,教是佛言(佛的言語),淨是佛的歸宿、是佛的圓滿,我們不能不懂。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從戒學起;「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這問題才能解決。沒有智慧,不能解決問題。世出世間芸芸眾生,問題之複雜,問題之多,就跟此地講的「世界微塵數」,你怎麼解決法?智慧就解決。

  所以,我們看到道場樹,這個經文意思很深,『一一塵中諸樹王』。它不像一般大乘經,「一一佛剎道場樹、寶樹」,我們在一般大乘經上是這樣看到的。在此地,「一一塵中諸樹王」,一一塵中有世界微塵數的佛剎,一一佛剎都有道場樹,你看看它舉的這個例子,是一切塵中諸樹王。我們一看這樣的句子,這是《華嚴》,只有《華嚴》才說到,一切大小乘經論裡頭都沒有這種句子,都沒有這個說法,我們要懂得。

  『種種莊嚴悉垂布』,這是講建樹的成就。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天天跟大家上課。講經說法就是上課,就是教學,跟隨他學習的這些學生都有成就。最著名的十大弟子,這是我們學佛的同學都知道:舍利弗、目犍連、迦葉、阿難尊者,大家都很熟悉的。這些大弟子們圓滿的成就,成就也分上中下三等:上乘的成就,明心見性,見性作佛;中等的成就,證阿羅漢果的,證辟支佛果的,成權教菩薩的,中等成就,他們超越六道輪迴;下等成就的人,沒有超越六道,都種了善根,阿賴耶都種了善根,在人天兩道修行,積功累德,逐漸逐漸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種種莊嚴悉垂布」,就是說他教學的成績,學生的成就非常可觀。

  每一尊佛,每一個道場,它的建樹並不相同,這裡頭有差別。為什麼有差別?眾生根性有差別。佛教傳到中國,為什麼有十個宗派?宗派的建立不是別的,祖師大德無非是度某一類根機的人,採取這個方便法,這就是此地講的「種種」。有人喜歡參禪,那好,我們就來傳授禪學,於是禪宗成立了。有人喜歡《華嚴》,樂此不疲,其他的法門經教不感興趣,好,這一批,祖師大德說:「你們喜歡《華嚴》,我們集中起來,我們這裡專開華嚴班。」變成華嚴宗。有人喜歡《法華》,另外一個祖師說:「好,我們開法華班」,法華宗;法華在天台,也稱天台宗。有人喜歡念佛修淨土,好,這是淨土宗。宗派是這麼來的,這個差別是眾生根性不相同,不是佛法有差別,佛法沒差別,無論是哪一部經、哪一部論,《金剛經》講得很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跟你講真話。法門決定是沒有差別的,眾生根性有差別,因眾生根性不同,所以才分宗分派,宗派是這麼建立的。這是無差別裡面的差別,差別裡面的無差別,你要懂得這個意思,你才能真正認識佛教,了解佛法,你修學就不會走錯路,才有門路可入。

  同時,你修學的態度正確了,你不會自讚毀他,你肯定像五十三參那些善知識一樣,自己謙虛,讚歎別人,肯定是這個態度。知道佛所說的法不一樣,方法不一樣,方向目標是一致的,這樣才能夠普度一切不同根性的眾生。眾生有多少不同的根性,佛就有多少不同的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道理在此地,我們不能不曉得。世尊重視培養繼起的人才,為什麼?佛法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如果沒有人才,佛法就斷絕了,總得要有傳人!這就是佛法裡頭講的傳法弟子,一般宗教裡頭傳道的學生。

  傳法的弟子怎麼培養?在從前,並沒有專門機構來培養,沒有。在中國,可以說一直到前清,都還是遵循釋迦牟尼佛的方法,中國沒有佛學院,也沒有什麼佛學班。釋迦牟尼佛當年沒有辦佛學院,而是怎麼培養?跟大眾講經說法,學生當中哪一個學生契這個法門的根機,將來這個人就傳這個法門。他聽佛講這個法門最有心得,最適合於他的根性,他能完全接受,自己依教修行,他做的、他所講的都能得到佛的認可,他就畢業,並沒有畢業證書!他就能夠代表佛弘揚這個法門,教化一方跟他根性相同的眾生,就這麼回事情。

  古時候代代培養弘法的人才,都是祖師大德每天講經說法,這些都是常隨弟子,出家人佔多數,在家人是少數,極少數,在一塊聽經,聽經之後,採取什麼方法?複講。老和尚跟大家上課,他是講經。講完之後,你要有什麼問題,他不會跟你解答的,什麼人解答?他指定對這部經聽得最有心得的人,叫他來複講,叫他來解答,用這個方法培養下一代的人才,叫講小座。古時候弘法法師出來,全是講小座的,小座出身。大概這種教學的方式,到我這一代以後就沒有了。

  我是講小座出身的,是老方法,李老師所傳的。大概跟我同年齡這樣一代人,都是講小座出身。我記得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在香港講《楞嚴經》。講了四個月,前面兩個月在暢懷法師界限街中華佛教圖書館講的,後面兩個月是在壽冶老和尚藍塘道光明講堂。在界限街講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有翻譯,有廣東話的翻譯,到藍塘道就沒有了。同修們告訴我:「法師,不要翻譯,我們多聽一點。」所以在藍塘道講的時候,每天兩個小時,沒有翻譯。在那一段期間,曾經有一次遇到演培法師到香港來,我碰到了。他們一個大遊覽車陪他去玩,我也跟他玩了一天。他就告訴我:「淨空法師,我們都是講小座出身的,不是佛學院出身的。」沒錯,我們都是講小座出身的,接受古老傳統的教學,聽老師講經,到第二天我們複小座,我們把老師所講的重複再講一遍,絕不摻雜自己的意思,老師怎麼講,我們就怎麼講,忠於學習。自己摻雜意見,那就不叫做跟老師學,那就不叫師承。自己縱然有意見,也要忍住,修忍辱波羅蜜,不可以拿出來,老師在這個地方訓練你的耐心。到什麼時候你才可以發表意見?老師哪一天點頭:「行,你可以發表意見了。」那才行。老師不講這個話,不可以!這叫師承。

  完全複講老師的,如果我們講錯了,老師負責任,我們不背因果。如果我們自己夾雜自己意思在裡面,自己要負因果責任,那就是從前百丈大師所講的,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你要負責任。為什麼?你自己修持功夫不夠,你的悟性沒有開,完全遵從老師的教導,一點都沒錯。到什麼時候你心地清淨,智慧開了,這個時候老師點頭,你可以隨你自己說,你不會說錯。黃念祖老居士得到夏老的印證,我的講經得李炳南老居士印證,這是師承。我們想,師承到我這一代大概就劃休止符,以後可能沒有了。為什麼?現在學生不聽話,陽奉陰違,自己的意見很多,煩惱習氣不斷,我常講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貪瞋痴慢,他統統不斷,哪有不講錯的道理?今天要找一個好的學生,百分之百順從老師的,找不到了。

  我常常在講席裡這樣說,也有一些同學寫信給我:「法師,你說找不到學生,我跟你作學生好不好?」「你真的能聽話嗎?」「我真的,真能聽。」說的是很好,自己對自己都不能負責任,然後你才曉得這個事情難。古人選擇一個傳人、一個接班的學生,要觀察很多年。觀察的時候,學生並不知道。他在旁邊很冷靜的觀察,觀察你的生活,觀察你工作,觀察你處事待人接物,這裡頭最重要的,你學了佛法,這個佛法你做到多少?他觀察你這個。你非常認真努力在學習,真正是依教奉行,用你所學得的做標準,改正自己的毛病習氣,這是真幹,這樣老師觀察這個人可以造就,就把你選在他的名單上。名單上當然有不少人,慢慢再篩選,精挑細選,選出幾個真正依教奉行的傳法弟子,不容易!古時候比較好一點,為什麼?從小受過父母師長的薰陶,懂得做學生、做子弟的道理,現在沒人教了。所以,學生找老師找不到,到哪裡去找好老師?好老師找學生也找不到。這是危機,真正的危機,比什麼都嚴重。

  我們今天在圖文巴辦佛學院,諸位都知道,我們是用兩年的時間來觀察、來挑選,選學生,真正能夠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學生。怎麼個挑法?持戒,從德行上。我們的標準是《弟子規》、《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太上感應篇》、《沙彌律儀》,就這幾門功課。細心觀察,你在日常生活裡頭,你在工作裡面、學習裡面,處事待人接物,你做到多少?我們在旁邊細心觀察你做到多少。如果你在行門,你真正做到,能夠做到百分之九十,你是傳法之人,我們一定會全心全力協助你。達不到百分之九十的標準,你將來可以做輔助的人,協助弘法利生,你沒有能力領導,為什麼?你不能得眾心,這個眾生心你得不到。唯有真正的德行,才能產生感召的力量,德行第一。所以,從這裡面一篩一選,就淘汰了很多人。

  然後,第二個階段再進入到主修的經論。主修的經論統統要講解一遍,讓你對於主修的東西全盤了解,這是第二個階段。像我們淨宗,淨宗主修的是「五經一論」,五經一論要講解。除五經一論之外,祖師的語錄,像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印光大師,他們這些註疏你自己要看一遍,你要做出報告,這個報告是心得報告。到第三個階段,一門深入,專攻一門,你才能契入境界。一門,標準是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那就會開智慧。你專攻《無量壽經》也行,專攻《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行。你看看過去周止菴老居士,用四十年的時間專攻《般若心經》。《般若心經》二百六十個字,你看他的心得報告:《心經詮注》,那就是他的心得報告,他四十年的成績,變成了《般若心經》的專家,《般若心經》的權威,這個是成就,這個是建樹。沒有這樣的訓練,沒有這樣的功夫,哪有那麼容易成就?老師教導固然是非常重要,自己修行鍥而不捨也同樣重要。你要不能夠勇猛精進,「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肯定退轉,你不能成就。

  我的佛法得力於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教誨,而我自己四十四年講台不間斷,你們看到今天一點成績。這個成績,你們仔細觀察,是自然的,沒有一絲毫勉強。我們到香港沒化緣,沒有問人要錢,只是大家歡喜,要求我來講講經:「好,每個月來講五天。」講了一年多,陳老居士聽得很歡喜,發心買下十一樓,自然形成的。接著九樓、十樓都來了。如果我們大家認真努力來學習,法緣一定一年比一年殊勝,成就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不但自己得利益,這個地方有真正修行人,這個地方之福,這個地方不遭災難。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夠如理如法的修行,自己毀自己,消福!這個地方上沒有福報,這個地方上會有災難。

  經論裡面講得太多,千經萬論都講到,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它有影響,那個影響往往我們自己不能覺察,巨大的影響力。造作惡業,那個影響帶來災難,天災人禍。積功累德,它的影響是消自己的業障,也消這個地區眾生的業障。怎麼樣消地區眾生的業障?漸漸這個地區眾生知道有這個道場,知道這麼多人在這裡修行,他們生歡喜心,生仰慕之心,善根觸動了。要是過去有些善根,那個善根觸動,善根慢慢增長,他來學習。學習的人愈來愈多,影響愈來愈大,縱然這個地區有許許多多人造作不善業,這些人造善業,善業跟不善業雖不能夠抵消,可以把它衝擊,使這個不善的果報會減輕,會推遲,這個好處就不可思議,我們不能不曉得。學佛這麼多年,這點道理還不懂嗎?這就是我們在此地的建樹。

  凡是到這個道場來聽過一次經的,到這個道場來參與我們工作的義工同修,你們來幫一個小時忙,這個建樹的功德都是平等的。如果從佛法講果報,果報都是不可思議。我們要行得正,純正純善之法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如果有做得不如法的,陽奉陰違的,不要緊,我們不要放在心上,佛菩薩來處理,我們相信佛菩薩,我們相信護法神。道場是護法神來護持,總護法是護法神。我這一次有這麼一個機緣,在東天目山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我就離開。我去看看那個道場,因為聽說這個道場感應的事情非常之多,我去看看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去調查一下。感應是真的不是假的。

  關於這些處世的方式,也不是我自己想的,也不是我從經上學來的,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得他的好處太多太多了。初學佛的時候,還沒有出家,大師告訴我:「你發心弘法利生,續佛慧命,承擔如來家業。如來家業是教學,不是財產,是教學。終身發心教學,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你,你自己一點都不要操心。」我相信老師,我對老師的話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所以我一生從來沒有為自己操一點心,從來沒有為自己有過任何的妄想執著,沒有,一切為弘法。我一生就講經,事業就是講台。只要有講台,我這一天生活就非常充實。沒有講台,我就讀經。但是講台是第一,讀經是其次。我跟大家在一起共同學習,樂此不疲,我沒有操心的事情。

  現在有些道場成立了,我要不要操心?不操心。我要操心,我就走錯路。如果道場不如法?不如法,剛才講,佛菩薩護持。佛菩薩不護持的時候,這個道場有問題,這個地方有劫難。我明白了,我趕快走,我會離開,我不可能跟任何人發生爭執,絕對不可能。大家,只要你稍微表示一點意思,我趕快就走路了。你要知道,我們到這個世間來,空手而來的,將來離開,是空手離開的。我學佛五十年,我明白世出世間事實真相,一切諸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六百卷《大般若》這樣告訴我的,我明白。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要成就的是什麼?純淨的心,純善的行為。純淨的心不容絲毫不淨夾雜,純善之行不容絲毫不善夾雜,我修這個。這些東西你們要,你們拿去,與我不相干。我要清淨心,我要善行,除這兩樣,什麼都不要,為什麼?這兩樣帶得走的,世出世間一切法帶不走的。帶不走的,你要去爭它,你就錯了,你就害了你自己。你在這裡頭打妄想分別執著,你生生世世永遠搞六道輪迴。

  搞六道輪迴太苦了。六道輪迴裡面,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這些事實真相,現在外國人相信了,外國人明白了。我請美國那邊的同修,把外國人研究因果輪迴、因果報應這些成績的報告,他們寫了不少書,美國同修告訴我,他給我買了二十多本,今天寄出來,大概三個星期會收到。這些東西,將來這邊同修們有這個能力,慢慢翻成中文,提供大家做參考,真正證實「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得惡報。

  有一位同學打電話告訴我,他說:我們讀了這些書,那好,照這個學習就好了,不必學佛了。碰到這個問題,來問我。我說:佛還是要學,為什麼?佛法講「信解行證」,外國人研究的這些報告,這是一個字「信」,我們對於因果輪迴的事情相信,對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相信了,信。這個東西,六道輪迴、因果報應,怎麼來的你不知道,怎麼解決你不曉得,那要靠佛法。佛法讓你解,讓你行,讓你證,了解所以然的道理,超越輪迴。外國這些書籍裡頭,這個辦不到,他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佛法教你所以然,教你如何超越。所以,那是學佛的初步。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最後一段,偈頌第四首看起:

  【一一塵內微塵眾,悉共圍繞人中主,出過一切遍世間,亦不迫隘相雜亂。】

  這首偈是重頌長行第四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如來道場眾會無差別」。長行跟偈頌合起來看,意思就很圓滿,長行裡沒有明顯跟我們說微塵裡面的剎土,但是偈頌裡面說得很清楚:一一塵內世界海微塵數的眾生。微塵裡面的東西多得很,決不是單純的。微塵,不但地面上有,我們身體上有,衣服上有,都沾染著微塵,空中飄浮著有。最明顯的,我們看到太陽光白天從窗戶照到房間裡面,你看陽光當中的那些灰塵,那個灰塵比微塵大得多,為什麼?微塵我們肉眼看不見,那個我們肉眼能看見,可見得那一粒塵是多少個微塵聚集在一處。

  我們就照佛在經上一般的講法,我們肉眼能夠看得見的,那個微塵之小,像牛毛,佛的比喻叫「牛毛塵」。牛的毛很粗,尖端上那一粒塵,我們肉眼能看得見。更細的,就是這一粒微塵把它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比牛毛細,羊毛的尖端上它可以停在那裡,不會掉下來。羊毛塵還能分析,再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塵」,眼睛很好的人能夠看得見兔毛塵。兔毛就更細了,在兔毛的尖端上不會掉下來。兔毛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塵」,我們肉眼看不見了。為什麼叫水塵?水的密度並不很大,它當中有空隙,這一粒塵在水的空隙裡面走來走去沒有障礙。水塵還能分,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塵」。金是金屬,金屬我們看密度很大,其實在高度顯微鏡之下,我們看到它有空隙,這一粒微塵在這空隙走來走去沒有障礙,稱之為金塵。金塵再分七分之一,才叫「微塵」,阿羅漢天眼能看到。所以,我們肉眼能夠看到陽光當中那些空中飄浮的那個塵,我看比牛毛塵還要大,你就知道那是多少微塵聚集在一起。

  這個經上講一一塵中,那是一一微塵,那還不是我們講的微塵,我講的是什麼?前面跟諸位說過,這個微塵再分成七分,叫「色聚之微」,色聚之微再分成七分,叫「極微之微」,我肯定這個經上講的微塵是極微之微。極微之微這一粒微塵裡面,有一切諸佛,經上講的是一一世界海微塵數的世界,都在這裡面,我們哪裡會曉得?這個話要不是讀《華嚴》的話,什麼人跟我們講,我們都說:「你胡說八道,哪裡會有這種事情?」這《華嚴經》上說的,這是佛的真實教誨,佛把他的現量境界,這不是隨順眾生說的,完全隨順他自己親證的境界來跟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可思議。每一粒微塵裡面都有微塵數的眾生,怎麼可以輕視這一粒微塵?懂得這個道理了,怎麼可以輕視一個毛端、一個毛孔?我們從這些地方,才真正體會到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那個境界不可思議,禮敬諸佛達到了一一微塵裡面的微塵眾。我們不學《華嚴》,念這個十大願王,天天念,對於每一願它裡面含攝的境界,我們確實是茫然無知,沒法子理解。

  這麼多的大眾,每一粒微塵裡頭這麼多大眾,『悉共圍繞人中主』。這個「人中主」不是人中王,是教化主,老師!我們今天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本師也稱為教主,所以這個「主」是教主,人中的教主,天主教裡面稱為主教,這是對佛說的。這個「眾」,我們通常稱為海會大眾,都是佛的學生,跟隨佛學習的,佛來教導這麼多人。『出過一切遍世間』,「出」是出現,「過」是超過,超過一切遍世間,指的是什麼?指的是大眾,眾生太多太多了,無量無邊,無盡無數。

  所以在整個大世界裡頭,我們逐漸逐漸體會到,佛法裡面常講佛比眾生多,我們相信了,真的是比眾生多,覺悟的人比迷惑的人多。我們不能看我們這個地球,我們這個地球上覺悟的人少,迷惑的人多。我們再看看他方世界,整個大世界一觀察的時候,我們才曉得覺悟的人多,迷惑的人少,所以這個世間能成立,世界不壞。如果這個大世界也像我們地球上一樣,覺悟的人少,迷惑的人多,這個世界就要毀滅,世界就不能存在。就好像我們一個身體,人很健康,不過這個地方有一點小小的毛病,手背上有一點小毛病,這一塊麻木了,不靈活了,這個麻木就是我們娑婆世界這一塊,於全身來講,這是小事情,少數,不礙事。雖不礙事,諸佛菩薩一定要幫助他恢復正常,法爾如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到這個地區來,幫助這些迷惑眾生恢復覺悟,恢復正常。所以,佛菩薩的人數比眾生多,道理在此地。

  讀《華嚴》才知道,諸佛菩薩遍世間,真的不是假的。會不會造成人口的壓力?不會,一絲毫都不會。像我們現在這個地球上,地球小,人口多了,造成人口壓力,搞得大家都非常緊張。諸佛菩薩遍滿世間,一絲毫壓力都沒有,也不會雜亂,非常有秩序,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這個大世界裡面的眾生超過我們娑婆不曉得多少倍,人家沒有感覺得壓力,沒有覺得人口膨脹、人口太多,沒有!什麼原因?這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冷靜去觀察,關鍵在哪裡?用我們的話來講,關鍵在道德教育。這個世界上不怕人口多,要什麼人多?道德人多。道德的人有智慧,有福德。我們今天擔心的是人多了,我們地球面積太小,生產糧食不夠吃,房子不夠住,生活愈來愈艱難,我們擔心的是這些。如果有道德的人,有大福報的人,那愈多愈好!

  在香港,諸位同修都知道,香港第一個富貴之人:李嘉誠先生。我跟他見過兩次面。如果我們全香港每一個人都有李嘉誠先生那麼大的福報,那怎麼不好?求之不得,愈多愈好!整個世界所有眾生都像李嘉誠先生那麼大的福報,有什麼不好?福報大了。世出世間明理的人都說過,「境隨心轉」。看風水、看相算命的說「福人住福地,福地福人居」,佛講「依報隨著正報轉」。大福德人多,土地面積會大,怎麼大?佛經上講的,海洋會縮小,土地面積會愈來愈大,土地愈來愈肥沃,物產愈來愈豐富。何必要搞什麼限制人口政策?不需要。要的是有智慧、有福德,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

  到下一品經裡面我們就講到,佛在《彌勒下生經》裡頭說過,彌勒佛將來示現到這個世間來作佛,那個時候的人福報很大,這個世間人口很多,海水水位會下降,陸地就變多了。眾生沒有福報的時候,那就很可憐,海水上升,陸地變小了。現在人只會享福,不會造福,這個很麻煩。你過去生中修的那點福報你會享盡,你把福報享盡了,你怎麼辦?你沒有福了,這個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人不懂得修福,這不得了!不懂得積德。修福積德,這是事實,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一定要相信佛跟我們講的,我們生活環境隨著我們心念在轉變,心好,環境就變好了,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實驗得到證明。

  我們知道整個宇宙所有的星球都是有機體,都是有生命的。這裡講一一塵中有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有無量無邊微塵數的眾生,每一粒微塵都如是!它怎麼會沒有感應?泥土沙石、花草樹木都是微塵聚集形成的,佛不說我們想不到,真的作夢也夢不到。但是要是細心的人、冷靜的人,作夢是這麼回事情?夢從哪裡來的?夢裡告訴我們什麼?給我們一些什麼啟示?如果從這裡頭細心微細去觀察,你也能悟出很多道理,那些道理在《華嚴經》上可以得到證明。像微塵裡面有世界,這個世界跟我們定中境界、跟我們夢中境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在這裡可以悟出一個道理出來,證明佛在經上講的是可以相信的,可以接受的。還有我們在靜坐、想像 當中的境界,這個實在講,可能比微塵還要細,它現境界,微塵裡頭怎麼不能現境界?總而言之,是我們自己不夠細心,粗心大意。

  外國許多醫生遇到一些沒有方法治療的病患,不知道他的病源從哪兒來的,於是有一些聰明的醫生把這個病人用深度的催眠,讓他說出他得病的因素。在深度催眠,有的人回到過去世,過去一世,過去兩世,過去三世。有一位,我曾經聽說,回憶到過去八十幾世。回憶到八十幾世的時候,這是多少年?差不多四、五千年之前,中國的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佛還沒出世,說出他生生世世的遭遇。從這裡面才發現到,他現前這個症狀不是偶然的,不是這一生的,證明人有輪迴,證明人會受前一世影響,如果前一世的刺激很大,那影響就會很深。

  在深度催眠的時候,這些醫生常常發現,有神靈藉著這個催眠的人來教訓世間人。那些言語、所說的道理是高等的智慧,決不是這個受催眠的病人他的程度、他的知識學問能夠達得到的。他們都把這些神聖的教誨記錄下來,真有,不是假的,不是一個人發現的,許許多多人都在做。這些神靈,實在講,就是科學家所說的不同維次空間的,他們的空間維次比我們高,他們對於我們這個世間人的作為,造作的業因,現前將來要承受的果報,往往給我們預警,給我們警告,教導我們應當怎樣改善,怎樣迴避,很值得參考!從這些地方我們也發現,多維次空間這些神靈對我們了解很清楚,他也常常關懷我們,照顧我們,在冥冥當中幫助我們。

  既然通過深度催眠,神靈可以藉著他的身體講出許多道理出來,使我們也能夠明瞭,扶鸞、扶乩又何嘗不是高維次空間的這些神靈,藉著這個媒體來傳遞訊息?這不是迷信!但是這裡面我們必須要有智慧去揀別,不要被人欺騙,不要被人愚弄,一定要了解它的真實性。現在這個世間仿冒的太多,不誠實,欺騙人的人太多,欺騙人的事太多,假借神靈來欺騙眾生的事情肯定是有。所以我們相信神靈要是遇到這些媒體,他會利用這些媒體傳遞訊息給我們,這個事情非常可能。但是要曉得,也有一些人假借這個來欺騙眾生,這也大有人在。現在我們遇到的麻煩是真假很難分,很難分的時候怎麼辦?佛教導我們,聖人教導我們,「依法不依人」,這個話好!依法是依經論。別人聽的,合理的,我們可以參考,不合理的我們完全不接受。所以遇到這些事情,要用智慧去觀察、去揀別,不要被人欺騙。事、理肯定是有。我們再看下面一首:

  【一一塵中無量光,普遍十方諸國土,悉現諸佛菩提行,一切剎海無差別。】

  這一首是頌前面「光明」的,光明遍照,這個好懂。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第三句:『悉現諸佛菩提行』。經文裡頭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的是『一一塵中無量光』。這個偈子每一句它都是跟我們講,一一塵中世界海微塵數世界,說出世界是重疊的,是無盡的,正是現在科學家所講的多維次的空間。多到什麼程度?在理論上講,是無量的,無限的。但是在事上講,現在科學家能夠證實的,我聽說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的空間,科學家已經證實的。理論上講是沒有限制的,無限的,《華嚴經》上講的是無限的。我們特別要留意這一點,然後才知道空間之大,絕對不是我們想像的,不是現在天文學家所觀察的,那個太小太小了。塵中無量無邊的剎海,第二首講「一一塵內難思佛」,不可思議的諸佛如來,這些諸佛如來放光,無量光。『普遍十方諸國土』,一切諸佛剎土,一切諸佛的光明沒有不遍照的。佛光裡面現什麼?現一切諸佛菩提行。這個「行」應當念去聲,當動詞講。菩提是覺而不迷,佛光裡面顯示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修持,他們的事業,他們對於一切眾生的教誨與幫助,這叫菩提行。

  『一切剎海無差別』,理上講沒有差別,事上講有差別。從一切諸佛心上說、願上說、能力上說,都沒有差別,差別在哪裡?緣不一樣。諸佛菩薩跟一切眾生緣不相同,那就有差別了。在眾生這一方面,心行不相同,所以就有差別。我們平常講,業障煩惱習氣不相同,所以差別就大了。雖然有這麼多差別,佛菩薩的教化是沒有差別的。但是教化的方式就有差別,經上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現身就有差別,應該用什麼方法來教化,他就用什麼方法教化。所以佛沒有定法可說,這就是差別了。

  但是現身說法,整體的來說,沒有差別,諸佛菩薩無處不現身,諸佛菩薩無時不說法。說法不一定用言語,有的時候用形相,形相表法,讓你看到這個形相覺悟了,醒悟過來。譬如我們前面講的「一一塵中諸樹王」,讓我們看到大樹,那個樹在說法。我們懂得的人,它對我說法,它對我說什麼?人生在世間要有所建樹,或是立功,或是立德,或是立言,如果這一生當中沒有建樹,你這一生空過了,白過了。表法!你要是懂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你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都是諸佛如來在示現,示現給我看的,幫助我覺悟,幫助我回頭,幫助我破迷開悟,幫助我超凡入聖。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經上講「法爾如是」,自性性德的流露,它就是這樣的,這裡頭沒有理由、沒有原因的,所以它是真的。有理由、有原因的,不是真的。

  我們今天要很具體的來講,什麼叫「菩提行」?菩提,我們一般的講法是覺悟。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就叫做菩提行。覺正淨,什麼行為叫覺正淨?隨順性德,回歸自然,這是性德。性德裡頭最明顯的是什麼?佛家講的慈悲。佛法標榜的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是愛心,無條件的愛心。我們從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裡頭去觀察,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真的,沒有條件的。你再仔細看動物,你家裡養的家畜,你養的貓狗,牠生小的貓狗,貓生小貓,你看牠對牠的照顧,你看牠對牠的愛護,你就能夠看到,這叫天性。誰教牠的?你再看小鳥,那個鳥生下蛋,在孵小鳥的時候,母鳥在孵蛋,公鳥在外面保護,我們人走近一步,牠就來把你趕走,保護牠的下一代。你從這個地方能看到愛心,這個不是學來的。

  我們的愛心跑哪裡去了?小的時候有。你看看小朋友,你現在仔細觀察,兩、三歲的小朋友他有愛心,他的愛心是真的,他愛他的父母,愛他的兄弟,愛他的朋友,愛一些小動物,愛一些花草樹木,那是真心流露。非常可惜,慢慢長大了,真心就沒有了,被社會一些習氣污染了,漸漸的迷失了本性,愛心沒有了,變成什麼?變成利害。你對我有沒有好處?對我有好處,是朋友;對我沒有好處,是敵人。慈悲平等沒有了,真誠清淨失掉了,於是造作一切惡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罪業!這不是本性,這是習性,這是迷惑顛倒,可惜沒有人教導他。你看他本性,你要看他小時候。

  現在的人非常非常可憐。我這個年齡,生長在農村,我們這種天真,天然的,天性,能夠保持到十一、二歲沒有被污染。都市裡面生的兒童,那就不行了,大概六、七歲就被污染了。他能夠保持,大概保持到五、六歲,都市,為什麼?他看得多。農村裡面你看不到,你所看到的是大自然的環境,所以能保持到十一、二歲,我自己的經驗。現在不行了,現在大概恐怕頂多只能保持到三歲,三歲以上就有嚴重污染,天真失掉了,為什麼?他從出生,眼睛一張開,他看到電視,電視污染了他。電視內容是什麼?殺盜淫妄。

  我在澳洲,有個同學告訴我,他的小孩七歲,有一天跟他講:「爸爸,你死了以後,你所有的財產都是我的。」他聽了嚇呆了,怎麼會說出這個話來?天天看電視,電視裡頭教他的,這還得了嗎?現在年輕人滿腦袋的財富,想盡方法去賺錢,夫妻兩個都去工作,都去賺錢,小孩沒有人教,交給傭人,傭人教他。傭人把他教大,電視把他教大,所以父母的事業再成功,下一代沒有了。你仔細去想想,得不償失。你所得的是很有限,你失掉的,你沒有方法彌補,為什麼?你這一代失掉了,代代都沒有了。說實在話,連畜生都不如,畜生知道傳宗接代。牠為什麼愛護牠的子女,保護牠的子女?牠在傳宗接代,而我們人忽略了。

  從前的人知道,從前古聖先賢的教誨,「男主外,女主內」,職責分得很清楚。生下的兒女,父母同樣都有責任教導,家教!父母在家裡要給子女做榜樣、做示範,他天天看到你這個樣子,他學你。現在父母不教兒女,不管家庭,拼命去賺錢。我們在旁邊冷眼觀察,好像這個人瘋狂了,他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他不知道,就來賺錢的,錢賺多了,進棺材了,一分也帶不去。古人有一句話說:「為誰辛苦為誰忙?」他不知道,一生盲目,一天忙到晚,不知道忙些什麼,這種人生可憐!佛經上常講「可憐愍者」。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悉現諸佛菩提行」,整個虛空法界,你看這大自然的現象,它所示現的是諸佛的菩提行。我們要會看,看了會覺悟。回歸大自然,這是真正的人生,真正的福報,真實的智慧。回歸道德,道就是自然。大自然它運行的原理原則,稱之為道,自然局部所顯示的原理原則叫德。遵守自然的規則,效法自然,是道德之人,這是菩提行,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所示現的,「一切剎海無差別」。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