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00卷)  2006/8/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0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發心行相」第一首偈,我們先把經文念一遍:

  【菩薩發意求菩提。非是無因無有緣。於佛法僧生淨信。以是而生廣大心。】

  清涼大師有很長的一段開示。我們現在從大師引《瑜伽論》裡面「四因四緣」,從這邊看起,我們念一遍。「瑜伽云,由有四因、四緣、四力,菩薩發心。四因者,一種性具足」。這四種因,我們一條一條的來介紹。這一條是一切眾生統統都具足的,種性就是法性、就是佛性,一切眾生本來具足,這是真因,也就是真心。我們的真心跟諸佛菩薩的真心,跟一切眾生的真心,無二無別。可是現在佛說我們的真心迷失了,不是真的沒有,是迷了。就好像太陽,今天是陰天,看不到太陽,太陽是不是沒有了?有,還是有,被濃雲掩蓋了,並不是沒有。如果我們把這些雲彩吹散,太陽就顯示出來了,所以它並沒有失掉。

  真心裡面什麼都沒有,《壇經》說得好,「本來無一物」,那就是真心,那就是自性。自性裡面具足,本來具足,就叫做菩提心。經上說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哪個人沒有?論上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說法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我們現在講得更白、更容易懂,我們說了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哪個沒有?各個都有!現在這五種為什麼全部都沒有?被煩惱習氣蓋覆住了。佛給我們講三大類的煩惱,第一個是無明煩惱,第二個是塵沙煩惱,第三種是見思煩惱,這三重煩惱把我們的真性蓋覆住了。所以,真誠、清淨、平等雖然本來具足,現在不起作用。

  現在起作用的恰恰相反,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起的是什麼心?虛偽,不是真誠。不但對一切人是虛情假意,對自己也不例外,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心失掉了,迷失掉,心不清淨。你看有自私自利、有名聞利養、有貪瞋痴慢、有七情五欲,你怎麼會清淨?本來是清淨的,現在變成不清淨,嚴重的染污。心染污了,身怎麼會健康?所以這一身的毛病。毛病怎麼來的要知道,從染污來的,從迷惑來的。平等心沒有了,本來是平等的,現在變成貢高我慢,輕視別人。覺心沒有了,正覺是本來什麼事情都知道,沒有一樣不明瞭,現在變成什麼都不知道。慈悲心沒有了,慈悲是本有的,本來是慈悲,現在變成自私自利。

  所以「種性具足」這一條是統統都有。種性裡面還有一個意思,正是前面所說的,前面講因緣。大師給我們說「又上二皆因」,他就是說明種性裡頭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自性本來具足的,另外一個是過去生中曾經學過,那叫習種性。這兩個都是屬於因,都是屬於緣。這四種因裡頭第一個。下面還有三種,種性就是第一個講法,自性本來具足,可惜現在迷了,迷而不覺。

  「二賴佛菩薩善友攝受」,這也是屬於因。佛、菩薩是已經證果的人,已經覺悟的人。這個地方所講的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是《華嚴經》上所說的法身大士。善友,善友是十信位的菩薩,他還沒有見性。這些人確實攝受一切眾生,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你沒有善根,他一定幫你種善根;你已經有善根,他一定幫助你提升,幫你增長;你已經在增長,增長到一定的程度,他肯定幫助你成熟。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你,善友會勸導你、會教導你,這是第二個因。

  第三個因,「多起悲心」。悲心就是儒家所講的惻隱之心,孟子說得好,「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在什麼時候發現?看到別人有危急的時候,他沒有經過考慮,趕快就要幫他。譬如看見一個小孩不小心掉到水裡去了,這個看見的人不會考慮,趕緊下去把他救上來,這是惻隱之心。遇到別人有危難的時候,趕快去幫助他,趕快去救他。

  現在這個世間災難多,這個世界不是太平盛世,是亂世。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過的像現在這樣動亂,古今中外都找不到。亂世,眾生生活非常痛苦!生在這個時候,我們要不要幫助他?當然一般人一定會想到先度自己,沒錯,是要先幫助自己。怎麼幫助自己?幫助別人才是真正幫助自己,利益眾生是真正利益自己。自利而不利於人,那個自利是假的,不是真的,自己決定躲避不了災難。在古今中外,不但典籍裡面有記載,你細心觀察我們周邊這些人物,周邊所發生的事情,業因果報清清楚楚。種善因一定有善果,你以善心善意待人接物,你肯定有善果;因行不善,決定沒有好果報。所以這個人,我們現在一般講,這個人同情心很重,這也是屬於因之一,很容易受感動。我們在講席當中,看到許多聽眾聽講之後感動得流眼淚,這是多起悲心。甚至有看「了凡四訓」、看「俞淨意遇灶神記」的光碟,「山西小院」、「為什麼不能吃牠們」這些光碟看了之後,痛哭流涕,發懺悔心,這都是多起悲心。這是第三類的因。

  第四種,「長時猛利,難行苦行,無所怯畏」,這是第四種因。如果這四種因具足,你的發心肯定是不退轉,因正,果也正。這條我們要特別重視,長時間的薰修可不能間斷。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內裡面的煩惱很重。我們在講席裡面常說,自私自利是煩惱,我們有沒有?有。貪求名聞利養的這種心行有沒有?有。貪求五欲六塵的享受,還有根本煩惱貪瞋痴慢,有沒有?統統具足。這是裡面。外面的誘惑太大了!今天社會的誘惑,你無論走到什麼地方,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是些什麼?暴力、色情、殺盜淫妄。裡面有煩惱,外面在引誘,你如何能不被誘惑?這不是凡人的功夫,不但凡人沒有辦法避免,天人也沒有辦法,天人也沒有這麼好的定力,也會被誘惑。

  我們怎樣能夠避免?只有一個方法,長時猛利,難行苦行,只有這個辦法。長時間是天天不間斷學習經教,天天親近佛菩薩,天天親近善友,接受佛菩薩的教誨。難行苦行就是依教奉行,才能不退轉。如果這點做不到,縱有善根,過去生中薰修的善根福德,還是免不了要退轉,你說多困難!這就是世尊所講的,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佛這個話是什麼意思?這個世界修行一天不退轉,那個功夫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極樂世界沒有退緣、沒有誘惑,內沒有煩惱,外沒有誘惑,所以他不會退;雖然不退,他進步很慢。娑婆世界退的緣太多了,你能在這個地方不退,那真有功夫、真有本事,確實是難能可貴,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所以說一天功夫等於極樂世界一百天,道理在此地。如果我們自己把持不住,這一退轉,多半都是退到餓鬼、地獄。所以諺語常說「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個話很值得警惕,細細想起來不無道理。誰墮地獄?出家人、修行人,修行人裡面包括了在家、出家。

  由此可知,真正修行,你就要明瞭佛菩薩、祖師教給我們修行的次第。《華嚴經》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將全經分為四分,清涼大師的科題用四個字,信解行證,這就是教給我們修行的次序。第一個要建立信心,要發心。發心之後,一定要求解。如果你對於經典,經典裡面所說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大學問,你要是不清楚、不明瞭,你怎麼修行?統統都清楚、都明白了,下面是行。長時猛利是求解,解而後行,解等於認識路,行是走路。現在我們到外面去旅行,沒去之前,先去研究地圖,我們採取什麼樣的交通工具,怎樣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到目的地之後,再由當地詳細的地圖,我們居留多少天,希望到哪些地方去看,觀光、旅遊、考察,這有個計畫。學佛亦復如此。所以先要把經典搞清楚、搞明白。

  經典天天要讀,天天有體會、天天有悟處,那你在讀經上就有樂趣了。你能把你悟到的,把你體會到的,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就有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是快樂,你的生活就得到樂趣了。生活裡頭有樂趣,你就不會退轉。佛在大乘經裡面常講法喜充滿,你得到法喜了。法喜怎麼來的?信解行,從這裡得來的。證還沒有得到,如果證要得到,你就得大歡喜。你看初地菩薩,初地菩薩叫歡喜地,法喜充滿。這時候你看這個世界一切誘惑,你就知道這個裡面是一絲毫樂趣都沒有。世間人貪戀,以為這個東西很快樂,修行人心目當中看它是什麼?那是服毒,那是麻醉,那個樂不是真樂,像服毒、打嗎啡一樣,那是刺激。這種樂得到之後,你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不一樣!

  什麼樣的誘惑,修行人就是有修、有行的人,他看頂多笑一笑,決不會生起貪戀之心,決定不可能。為什麼?他有解行裡面的樂,超過這個太多倍,不能夠相比!中國古人有所謂「讀書之樂樂無窮」,讀聖賢書。讀佛書之樂,佛書要是不樂,釋迦牟尼佛你想想看王位捨棄了。世間人所說,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世間的富貴到極處了,他把它捨掉,他不要了,他去修道。修道成就之後,他依然過修道人的生活,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他過這個生活。不疲不厭的幫助眾生,教化眾生,四十九年!他為什麼這麼做?樂,快樂無比!世間人不知道,佛快樂無比,比中國古人講讀書之樂樂無窮,又不曉得超過多少倍。

  人生最幸福、最快樂、最美滿的事業,佛事!現在人說佛事,就是講法會、超度叫佛事,名詞還是一樣,意思變了。佛經裡面講的佛事,就是佛菩薩的事業,佛菩薩的事業就是學習,就是教化眾生。對自己來說,長時薰修,勇猛精進,沒有退轉的;對別人來說,大慈大悲,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教化眾生。教化眾生,諸位要曉得這是難行苦行。為什麼?眾生不見得接受你,你好意去幫助他,他甚至還來欺騙你,還要來障礙你,甚至還要來陷害你。世尊在世,確實名聞利養是一無所有,害人總是貪圖利益,就是謀財害命,釋迦牟尼佛沒有財,為什麼還要害他?除謀財之外,還有一個嫉妒障礙。佛有德行、有學問,又慈悲,又願意教人,所以信眾多、學生多,於是引起一些嫉妒障礙。

  釋迦牟尼佛也遭遇這些困難,大慈大悲,捨己為人,也不是一帆風順,這個要知道。你看世尊在世的時候,已經做出這些示現、這些榜樣給我們後人看。我們今天效法釋迦牟尼佛,學習他老人家捨己為人,我們也遭到很多障礙,也非常的嚴重。怎麼能突破?就是想到釋迦牟尼佛,我們自然就化解內心的不平,自然就化解了,知道佛在世也遇到過。要不要做?要做,還認真努力來做。自己做的總是不夠好,真做好了,感化眾生。這一生感化不了,來生再來,生生世世,決定叫他回頭,決定能夠感化。教化眾生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生生世世;換句話說,生生世世要吃虧,生生世世要忍受,到對方豁然覺悟了,你的教學功德就圓滿了。可是對這個眾生圓滿,對那個眾生還沒圓滿,所以菩薩教化眾生永遠是不疲不厭。

  從這些地方我們體會到,佛菩薩對眾生恩德之大無法形容。父母對我們是一世之恩,生我、養我、教育我,一世;佛菩薩是生生世世,這樣大恩大德沒有人知道。什麼人知道?依教修行覺悟的人知道。所以覺悟之後,怎麼報恩?經上說得好,若不弘法度眾生,你就不能報佛恩。你要想真正報佛恩,只有效法佛陀,弘法利生。要弘法,一定要學法,就是再來人也要示現修學,為什麼?給眾生做樣子。

  釋迦牟尼佛,我們知道,他不是三千年前降生在印度是個普通人修行成佛的,不是。我們凡夫心目當中,看到釋迦牟尼佛是個普通人,不過是個王子,捨棄榮華富貴,出家修行。我們這樣看到,也是尋師訪道,到處去求學。這是表演給我們看的,唱戲一樣。《梵網經》裡面,他才說出真相,真相是什麼?他久遠劫就成佛了。我們這才曉得。在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的剎土普度眾生,應以什麼身幫助眾生,他就現什麼身。三千年前這一次,示現的是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我們所看到的是這麼一樁事情。他這次到我們這個世界,以佛身出現,是多少次?他自己說這一次是第八千次。八千次的表演還是唱這齣戲,從頭唱起,八相成道,第八千次了。

  這樁事情,我們現在能夠體會到。美國一位很有名的精神科的醫生魏斯,他出了四本書,現在是全球的暢銷書,有二十多種文字的譯本。在第一本書裡面,《前世今生》,講一個被他治好的病人。他用深度催眠的方法,這個病人居然說出她在生死輪迴,這一次在這個世間,又來到這個世間做人,是八十六次了。第一次,八十六次之前,頭一次的時候,距離現在大概四千多年。人,在六道裡面。我們看了他的報導我們知道,這個在人間來了八十六次,還在人道。我把它比喻做讀書,老是留級,沒有上升,她也沒有下降,死了以後,過一段時間又到人間來,老是來留級;換句話說,她到人間來有人間的功課,她的功課沒有學好。但是她也沒有做什麼壞事,是個很普通的人。

  如果功課學好了,他就升級,人道生到天道。天有二十八層,每一層有每一層的功課,學好了,都往上提升。佛法裡面講,果然見思煩惱統統斷乾淨,就超越六道輪迴,那你就升到聲聞道去了;聲聞道學好了,就升到緣覺道去了;緣覺道學好了,就升到菩薩道去了,慢慢往上高升;升到佛道,才算畢業。如果學得不好,功課很差,還造很多罪業,那就降級。降級,你降到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是降級,這不是升級。所以任何一個眾生,無論他在哪一道,都是在學習,佛法裡面講都在修行。三惡道是叫你去修懺悔,改過自新;三善道的功課學好了,節節上升,是這個意思。這個道理總得要懂。

  所以修行,解跟行,自己自利跟利他,都是要修難行苦行。為什麼?不但六道苦,佛說了,三界是六道,欲界有八苦,色界有壞苦,無色界有行苦,四聖法界無明沒破,沒有明心見性,還是苦。一定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種性具足現前,苦才斷盡,你才算是畢業了。所以發心功德不可思議,發的是什麼心?發的是證無上正等正覺,發這個心。這個心是太希有了。

  「無所怯畏」就是難行苦行的時候不怕,不但沒有畏懼,而是歡喜接受。世間人看到這個,太難、太苦了!它裡面有樂趣。由普通人來說,佛教徒都吃素,世間人看到,「他都不吃肉,好可憐,他很苦!」他認為他那個快樂。我們素食吃成習慣的時候,我們看他很苦,造業!我們感覺到很快樂,看他們很苦。他覺得他看我們很苦,你看肉也不吃,好的衣服也都不要了,什麼享受都沒有,做人做成這個樣子還有什麼意思?他看我們。我們看他不一樣,我們的樂他得不到,他們的樂我們不要,我們的樂超過他們多多!從這些地方諸位細心去體會,讀聖人書,學佛菩薩,這裡頭有大樂在!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要沒有樂,怎麼能叫最高的享受!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接著看下面的疏文。「四緣者,一見聞佛神變威力」。我們也是一段一段的來講,比較容易懂。首先我們要聲明,佛菩薩、羅漢、天人,甚至魔王,都有神變的能力。佛經裡面稱神變,現在社會裡頭稱為特異功能。特異功能有沒有?真有。這些年來在中國、在外國,關於這方面的報導很多。我們也親身接觸到,我們接觸到是小的特異功能,不是什麼太大的。我接觸的就是一般人講的有天眼,確實能看到人的內臟。他注意看,看你身體哪個部位生病、不正常,他能說得出來,說得很清楚,一點都沒有錯誤。

  早年,有一次我在洛杉磯講經,那時候好像從中國來了十個有特異功能的人,訪問美國,分散到幾個大城市。好像有三個人在洛杉磯,我們接觸到。年歲都很輕,二十幾歲,不到三十歲。他這個能力是天生的,不是學來的,從小他就有。我們同修當中有位趙居士,他的太太很好奇,就找她看,也是個女孩子,這特異功能的人。看了之後她就告訴她,她說妳在年輕的時候得過肺結核,得過肺病。她說沒有關係,現在妳的肺結核已經鈣化,還有一個疤,指出它的位置在什麼地方。她聽了之後全身發麻,真是這樣的。這樁事情只有她父母知道,別人不知道。結婚這麼多年,小孩都那麼大了,先生都不知道。對她說出來。她說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些人也給人治病,他用氣功,接觸的時候,他說確實他手摸到的地方,感覺到有一股暖流。所以他們也問他,他說你們這種能力將來會不會失掉?他們回答的也很真實,他說會失掉。怎麼會失掉?什麼原因會失掉?雜念多就失掉了。所以這種能力年歲愈小好像愈厲害,年歲愈大,他就接受染污。自私自利的念頭,名聞利養的念頭,貪愛五欲六塵的念頭起來,這個能力自然慢慢就失掉。先就退轉,退轉到最後就沒有了。他們把這些事情來告訴我,這是當然之理。這種能力,神是神通,變是變化,神通變化的能力是一切眾生的本能。佛的神通廣大,佛沒有說只有我有這個能力,你們都沒有,佛不是這個說法。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神變是在德裡頭,德就是德能。佛有多大的神通變化,我們每個人統統都有。

  譬如經上講的,微塵裡面有世界,這是不思議的境界。微塵小到我們肉眼看不見,現在所講的原子、粒子、夸克,我們聽說這些名詞,從來沒見過。佛說這裡頭有世界,世界有多大?跟我們大世界沒有兩樣。所以那個境界是大小不二,沒有大小。微塵裡頭有世界,世界裡頭有微塵,微塵裡面的世界裡頭還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面還有世界,重重無盡,這是我們在前面經裡面讀到過的。什麼人能進入微塵的世界?這就講神變,佛說普賢菩薩能入。誰是普賢菩薩?我們每個人都是普賢菩薩,修普賢行的人就是普賢菩薩。我們今天也學了功課,要學地藏菩薩的孝親尊師,要學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要學文殊菩薩的智慧善巧,要學普賢菩薩的大願大行,這統統是我們的功課。這些功課統統都畢業,才成得了佛。

  那麼我們要問,這些功課在什麼地方學?十信位,就是這十個階級,從初信到十信,要把這些功課統統學圓滿。因為十信心滿,再上去就成佛了。真正講在事相上修行,《華嚴經》末後善財五十三參,歷事鍊心,歷事鍊心的修行是在十法界。一真法界裡頭不是歷事鍊心,而是跟遍法界虛空界裡面的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用什麼應?神變,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佛能現無量身,能現有情身,能現無情身,無情是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佛都能現,神變威力不可思議。我們在這個世間,每一天接觸到這些芸芸眾生,這裡頭有沒有佛菩薩?有沒有羅漢?給諸位說,有。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你知道哪個人是?他決定不會暴露身分。他來這個世間幹什麼?幫助人覺悟的,真正是來救苦救難。眾生並不感激他,不知道他。

  感應,我們前面說過很多次,總的來說不外乎四大類。有顯感顯應,顯是明顯的,讓你見聞覺知能夠覺察得到。釋迦牟尼佛降生在這個世間,這是顯感顯應。有冥感顯應,有顯感冥應、冥感冥應,不外乎這個四大類。所以佛菩薩在哪裡?佛菩薩在我們心中,佛菩薩在我們周邊,佛菩薩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定現什麼身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解決困難。不是他不幫忙,有時候他幫不上。為什麼幫不上?我們自己有業障,業障抗拒了他,也就是不接受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他,那就幫不上忙。

  諸位看「山西小院」的感應,那些人得了重病,醫生放棄治療,他們求佛菩薩,居然病好了!一般人稱為是奇蹟,其實我們知道這是有道理的,這是感應。這些人相信,能信、能解、能行,所以佛菩薩冥應、顯應。這一類都是屬於神變威力,因為這個緣而入佛門的人不少。我都聽說許多不信佛的,看到「山西小院」之後相信了,也誦經,也拜佛了,果然有效。這就是因為聞佛神變威力而相信的。正如同最近這些年來,西方人因為接受催眠術的治療,許多疑難雜症,一般醫生治不好的,醫藥的效果是有限的,居然用催眠的方法能把病根找出來。這個病根,有時候是你童年時候得的,你現在忘記了;有的是你前世,不是這一生,前世的也能把它找出來。找出來之後,你明白了,你就不再恐懼,不再在意了,情況馬上就轉好。

  從催眠回到前世,知道人不是一生的,生命不是一生的。所以現在西方人確實很多相信人不會死,身體有生死,靈魂不死,靈魂永遠存在,相信靈魂在輪迴。他怎麼會相信的?原來相信科學,科學是排斥,認為這都是迷信的,現在經過催眠,這都是事實,絕對不是假的。而且真有疑難雜症,依照這個方法來治療,確實得到非常好的療效。現在相信的人愈來愈多,這都是見聞神變威力。西方人這不是佛的神變威力,是催眠的神變威力,從這個地方產生信心。逐漸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改變了以前錯誤的觀念、錯誤的執著。這是這一類的,真的是不少。

  第二種是「聞法微妙」,這種我們可以說是對於知識分子。你沒有接觸,你不知道,你接觸之後,信心會生起來。為什麼?真的是太微妙了,微是玄微,妙是奧妙。這個也得要有緣分,這個緣分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增上緣。佛通常給我們講的四種緣,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我這一生能夠接觸到佛法,一定要從方老師講起,是他介紹給我的。他是個哲學家,從小在外國學科學、學哲學,怎麼會相信佛教?所以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你怎麼會學這個東西?你從哪裡學來的?這門學問絕對不是在學校學的,中國學校裡沒有,外國學校也沒有,他講佛經哲學。

  老師告訴我,在抗戰期間他在中央大學教書,那時候學校在重慶。有一次他生病,生病就有人介紹峨嵋山很清淨,那個地方養病是很理想的一個地方。他真的就到峨嵋山去了,在山上住了一段時間,修養,山上環境確實是好。他告訴我,山上在那個時候非常落後,上山要步行走上去,車開不上去的。年歲大體力衰的人,可以坐轎子,叫滑竿,四川人叫滑竿,把你抬上去。他說山上沒有報紙,也聽不到新聞廣播,也沒有雜誌。他是個讀書人,是教授,上山養病,自己也沒有辦法帶書到山上去看,在山上能看到的都是佛經。這個樣子,他就看進去了,愈看真的愈微妙。從此之後,他就沒有一天離開佛經,到處去找佛經來研究,宗門、教下普遍涉及。

  所以在晚年,在台灣大學教書,他教的課程都是佛學。「魏晉佛學、隋唐佛學、大乘佛學」,他開這三門課。年歲大了之後,在台大退休。退休之後,輔仁大學是私立學校,請他去教博士班,他在輔仁大學開的是「華嚴哲學」。告訴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他老人家學佛,遇到人的時候講佛學。我是遇到這樣一位善友,把真正的佛法介紹給我。這是一般法師、居士都做不到的,這就是前面所說的「長時猛利,難行苦行」不及方老師。

  方老師學佛,天天讀佛經,而且對經典很熟,真下功夫,重要經文差不多都可以背誦。在上課講解,他老人家從來不用講稿的,沒有講稿,學生也沒有參考資料,只有聽他講,引經據典,一段一段背出來。我們不能不佩服,年輕人比不上他,這是他年輕的時候下的功夫。他二十幾歲就是大學教授,記憶力之好,七十歲記憶力還是很好。他告訴我,差不多在七十六、七歲的時候,記憶力稍微差一點。他七十九歲過世的。我是從這樣入門的,這給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在佛經裡面,他最喜歡的就是《華嚴》。他告訴我,《華嚴》是佛經哲學概論,他把它看成這麼一本書。他說這一部佛經哲學概論,是全世界所有哲學書裡面最好的一部。這個裡面有圓滿的理論,有周密詳細的方法,最難得的,它還帶著表演,做出來給你看,那就是指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是真實智慧,哲學是講智慧,這是真實智慧,禁得起考驗的。

  像這一類就是聞法微妙。我能夠入佛門,也是從方先生那裡知道佛法微妙。我以後親近章嘉大師,在章嘉大師那裡三年,奠定了佛法的基礎。以後跟李老師十年,在李老師會下才真正發心弘揚佛法,弘法這個念頭是他鼓勵的。沒有李老師,我們只知道自利,沒有發心利他。因為佛法太高深了,自己即使盡一生的精力,所學、所修都很有限,怎麼敢教人!李老師勸勉我們,這就是接著底下,「見法欲滅」。現在的佛法變質了,學佛的人只知道求福,不知道求慧。所以這些經懺、法會、儀規,你到處都看得見,參與的信男信女很多。求什麼?都是求升官發財,都是求保平安,沒有真正求佛法。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現在對佛法認識的人愈來愈少了,那怎麼辦?所以老師勉勵我們,鼓勵我們出來學講經。怎麼教我們?你懂一句就講一句,懂兩句就講兩句,不懂的不要說。就是遵守孔老夫子的原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就對了。凡是講錯背因果是什麼?強不知以為知。自己不知道,要顧全自己的面子,那就錯了。別人有來問,或者你講解這個地方,你不太了解,你講不出來。講不出來沒有關係,念過去就好了。念完之後,人家問你,法師,這句你為什麼沒講清楚?我也不懂。不丟人,這是負責任的。強不知以為知,會把經義講錯,那就背因果了。我不懂的地方我念下去,不講,這個沒有過失,就怕講錯。這是老師教我們學講經的方法,我們聽了這個,這個有道理。

  講經不要有自己的意思,因為我們是凡夫。怎麼講法?講古人的註解,講錯了,他負責任,我不負責任。古人註解是文言文寫的,我們把文言翻成白話。老師這樣勸我們,我們這才放心,才敢做。所以教我們講註解,所講的都有依據,都不是自己的意思。到什麼時候才可以有自己的意思?自己真正有悟處,那個時候行。所以你天天幹、年年幹,鍥而不捨,時間久了,自然有悟處。由小悟,積小悟就成大悟,我們還沒有到徹悟,大悟是有,小悟次數就多了。

  所以為什麼學習會有興趣?有悟處就有快樂、就有樂趣,這種領悟的樂趣,確實世間世俗的樂趣沒有法子能夠跟它相比。古人有句話講得很好、講得很正確,世味(比喻世間的味道)哪有法味濃。法味比世味要濃得多,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只有契入之後,你才能嘗到,你才能得法喜。法味、法喜是自己修行、教化眾生的動力。世間人幹很多事情,世間的事業,為什麼不辭辛勞每天都做?他有名利,名聞利養是世俗人勤奮的動力。他有利可圖,他能夠得到名聞利養,所以他非常努力去做。道人沒有名聞利養,為什麼也那麼樣精進?他有法味跟法喜,這個世間人不知道。必須契入到一定的程度,恍然大悟,學佛、修道真有樂趣。這個快樂是真的,不是假的,這種快樂是能夠帶得走的,世間人的樂趣帶不走;貪愛五欲六塵的樂趣帶不走,法味、法樂可以帶得走。帶得走的是真的,帶不走的是假的。

  這就是李老師見到佛法衰到極處,發大慈悲心,自己現身說法,給我們做榜樣。雖然公開講經一個星期只有一次,星期三,每個星期三他老人家公開講經。對我們這批學生,就是常隨眾,老師走到哪裡我們就跟到哪裡,從來不離開的,大概有四、五十個人。老師也照顧很周到,除了佛法之外,也跟我們講古文,講儒家的東西,也是一個星期一天。這個是不對外的,每個星期五在台中蓮社,我們有一個班,老師給我們上古文,講儒學。這是我們在台中,一個星期這兩個堂課是必修的。

  除此之外,老師講開示,這非常重要。講開示是每天都有。對什麼人講?對念佛班的蓮友,就是台中蓮社的蓮友。蓮友的人數多!我到台中那個時候,李老師在台中已經教了十年,就是蓮社成立已經十年。蓮友,我看他的名冊,好多本,名冊裡頭估計大概有二十萬人,台中蓮社蓮友有二十萬人。他分成四十八個班,每一個班人數都相當可觀。每一班,老師一個月要跟他們見一次面,所以老師每天下午都要跟念佛班的同學見面。他們是輪流的,他們是念佛班的同修,是一個月跟老師見一次面。可是老師天天跟大家見面,每天都要講開示,勸導大家好好用功念佛。再就是解答大家修行念佛,或者日常生活上的問題,就是答問。所以李老師有《佛學問答》,多半都是念佛班裡面開示解答的問題,佔主要的部分,他的《佛學問答》三大冊。

  由此可知,他自己修行一天不能間斷,教化眾生也是一天都沒間斷。在台中,從蓮社開始,差不多是三十六、七年沒有中斷。老師做出榜樣給我看,告訴我,要有成就,一生一定在一個地方。他有福報,他有台中蓮社、有慈光圖書館,可以不要動。我沒有福報,沒有福報就是哪個地方有請,就到哪裡去。所以,在全世界各地方去跑,確實是結了很多法緣。老師告訴我,你這樣做法,對你自己有好處。為什麼?你一天沒中斷,自行化他沒中斷。但是眾生得不到利益,為什麼?他就告訴我,你在什麼地方聽到有眾生聽一部經、聽一次經就開悟、就證果?沒有!怎樣對眾生才能夠幫助他成就?長時薰修。所以我在台中十年,沒有十年怎麼能成就!我今天幫助別人,就沒有十年這麼長的時間。我這一生大概在一般講起來,每一個地方住三個月就要走了,長的;短的,大概一個月,長的,三個月。所以一生過的是流浪生活。

  這一次到香港,算是時間最久的。往年,我在香港最長的一段時間,一九七七年,四個月,第一次到香港來,最長的時間。在海外弘法,這麼長的時間非常希有。在美國、加拿大,雖然去的時間長,但不是一個地方,你在美國住上半年,半年至少是五、六個城市,所以一個地方都不到一個月,差不多分配到兩個星期的樣子。真正是所謂蜻蜓點水,廣結法緣。成就一定要靠自己認真努力,始終不懈,這個太難。就是前面所講的,內有煩惱習氣,外面誘惑的力量太大了,真正能保住不退轉的太少了,千百人當中難得有幾個。真正能保持到,我現在算算不超過五十個人,你就曉得有多難。這個確實是福報、是因緣。

  到晚年,才在澳洲建個淨宗學院,澳洲地大人少,土地很便宜。最近我們學院又買了兩塊地,準備建學校,那個地多大?一塊大的是一百六十英畝,另外一塊小的是八十英畝。一個英畝,香港人對面積印象很清楚,一個英畝是四萬呎。你們想想看,一個英畝是四萬呎,我們這兩塊地合起來兩百多英畝,一百六加八十,兩百四十英畝。我們準備建學校。一共買了多少錢?倒不多,澳洲錢二十七萬,還不到二十八萬,二十七萬。澳洲錢跟香港比,大概是一比五,二十七乘五倍,香港錢好像是一百多萬,很便宜!在香港還得了,不得了!所以我們只用了不到三十萬,合香港錢沒有超過兩百萬。這有這麼一個好的緣分,準備在那裡辦學校。

  政府也批准了,同意我們辦學校,這是很難得的一個機緣。現在辦學要靠年輕的法師,我年歲太大了,只能給大家出出主意。所有一切行政跟教學的工作,我都不能做了,希望大家認真努力。這個地方將來可以有長時間安定,什麼事情都要安定,安定才能有成就,動亂是決定不會有成就的。我一生活在動亂之中,小時候、青少年的時候是中日的抗戰,到處流浪,所以沒有能夠把書念好。成人之後,也是遇到整個世界的動亂,自己沒有福報,到處流浪,所以這一生成就很有限。我自己是個過來人,對於利害得失有很深刻的體會,希望大家要明白、要覺悟、要珍惜,緣不容易得到。

  今天我們見法欲滅,見中國傳統的文化也是搖搖欲墜,不能不發心,還有一口氣在,就要關注這樁事情。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如何能把它復興起來,這是一樁大事,不是小事,不但能救國家、救民族,能救全世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