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四三卷)  2004/4/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243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光照千界,偈頌第四首看起:

  【佛非世間蘊。界處生死法。數法不能成。故號人師子。】

  前面我們講佛五蘊、十八界、十二處的大意,給諸位介紹出來。偈頌裡面跟我們說的,這些都是生死法,就是五蘊、十八界、十二處都是屬於有為法。有為就是有生滅,生滅細相剎那不住,這是我們一般人沒有法子覺察到的。因為我們確確實實一般常講的粗心大意,跟華嚴境界一比,確實是心太粗,太大意了。就在眼前的,你就看不出來,所看的全把事實真相看錯了,扭曲了事實真相。我們看的是相續相,誤以為相續是真實,這個錯得太離譜了,所以才發生有蘊、有界、有處。這些東西統統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生出來的,實際理地,就是自性,真如自性裡面確確實實沒有這些東西。眼前這些現象、幻相?幻相,自性裡頭還是沒有,這個一定要知道。自性是清淨寂滅相,就是十法界諸相發揮,還是清淨寂滅相。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見到了,我們見到的是森羅萬象,變幻無窮,同樣在面前,人家見不二相,我們見到森羅萬象,這就是覺、迷現量境界不相同。所以這是有為法,生死法就是有為法。

  第三句說『數法不能成』,這個「數」就是數量。在我們世間,數學是科學之母。學科學的,基礎都是數學,數學不好就不能學科學。許許多多的發明都是先在數學裡面推算到有這種可能,然後去找、去探索,果然就發現了。在太空物理上,行星,自古以來只知道是有五星,金、木、水、火、土,這是古人已經發現的。像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這都是最近發現的。怎麼發現的?是先從數學裡面推斷,感覺得星球運行的時候有了特殊狀況,這個狀況,可能這個地方有個行星,行星有引力。所以都是從數學上推算,然後去找,果然找到。還有行星裡面的衛星,許多行星、衛星也是先從數學上、理論上發現了,然後才知道。

  古人對數學也非常重視,中國數學之母是《易經》。看相、算命、看風水,看你的家運,看國運,看整個世界,叫世運,能不能預知?能。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預言,根據什麼?幾乎完全根據數學,它落在數裡頭,數法。諸位讀《了凡四訓》,你看袁了凡的命被孔先生算得那麼準確,真正算出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每年收入多少,在那個時候是算稻米,算米,給你算多少石多少斗。了凡先生到了一年,仔細統計一下,一點都不錯。你這一年(他是個讀書人,讀書人是求功名)參加考試,你考到第幾名也一點都不錯,所以了凡先生才完全相信。相信之後怎麼樣?把分別、執著全放下了。為什麼?想也沒用處,決不是你自己打妄想,用什麼手段可以能夠爭取到的,沒有。

  所以《了凡四訓》要大量提倡,為什麼?現在人多半是非分之想,造成社會的動亂。如果每個人都安分守己,都知道一生是命定的,你這一生,作官,你做到什麼等級,命裡注定的,你還爭個什麼?你從事於工商業,賺錢,你每一年賺多少錢,也是命裡注定的,無論你用什麼樣的手段,你總不能超越你的命運。那個不善的手段,把你命中所有的折損了,佛法裡面講虧折了。你命裡頭有財富,今年一定能夠賺一億,你這麼大的福報!因為你用種種不正當的手段你去營利,所謂是損人利己,那好了,你今年一年所賺的可能只有一半,打了對折。你要是說你也不做善事,也不做惡事,你的命運一定是準確的,也不會增長一點,也不會虧減一點,命中注定,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你這一生當中。連一生當中害個小病,都是命裡注定的,什麼時候死也是命裡注定。孔先生算了凡先生五十三歲,連他死的日期、時辰都告訴他,不可思議,這是什麼原因?數!

  他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給他那一番的開示,那是大學問!把他這個結解開了。你是個凡夫,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哪裡會沒有數?這段經文裡面講,你只要逃不過五蘊、十八界、十二處,你就落在數裡頭。數是什麼?有為法就有數。有數的時候遇到高明的人,他就能算得很準確,從個人的命運算到整個世界的世運。不但算到整個世界,他能夠推算到太陽系,能夠推算到銀河系。為什麼?這都是有為法,都逃不過「數」!在江湖裡面那些看相算命的,未必有這個學問,未必有這個能力,所以他說的未必可靠,我遇到很多。我懂得這個原理,這是要真正的學問。江湖這些術士,他的目的是靠這個生活,賺一點錢,並不是真正從事於這個學術的研究。像孔先生,他不是為賺錢的,這是一門學問,他在這上下功夫。他講到《皇極經世書》,《皇極》是講到世運,推算到世運,要講預言,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預言。

  雲谷禪師跟他這一解釋,我們就明白了,依照數理推算的,那是個常數。一般人的命運為什麼被人算得那麼準?算得那麼準,雲谷禪師笑,這是凡夫,你的命被人算那麼準。換句話說,你一生沒有什麼大善,也沒有什麼大惡。這個常數每天隨著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時時刻刻都有加減乘除;你做了善事,加一點,你做了不善事情,減一點,天天都有加減乘除;大善大惡就是乘除,小善小惡就是加減。你的加減乘除幅度都不大,都在你的標準線的上下不多,這個命運就算得很準確。如果大善大惡,就不準確了,大善是增加的太多,大惡是減的太多,就不準確了。命裡面算你的壽命是一百歲,你的壽命可能到六十、七十就沒有了,就死了。那是什麼?是大幅度的折壽,那就是造的大不善。如果你要是天天行善,行大善,了凡先生以後就是這樣的,他壽命五十三歲,你看看他活到七十四歲,壽命增加二十年。那個二十年不是他命裡頭常數,那是變數,他能多活二十年。五十三,七十四,多活了二十一年。

  《了凡四訓》不能不讀!你看我這一生當中勸初學的同學,初學的同修常常問我:我初學佛法,應該從哪裡開始?我都是教人從《了凡四訓》開始。我自己接觸到佛法這些典籍,頭一本就是《了凡四訓》,給我影響很大。我讀了《了凡四訓》之後,那本書在以前是很薄的小本子,「台灣印經處」流通的。朱鏡宙老居士主持台灣印經處,台灣印經處實在講也沒地方,他老人家到處奔波,勸人捐一點錢。捐助了之後就印,一本、兩本就出來了,相當艱苦!我認識他的時候,大概他印了有幾十種,大概有三、四十種,他每一種都送一冊給我。頭一本送給我的就是《了凡四訓》,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一遍一遍的看,我記得我看了三十多遍。好像是在兩三個月當中,我把這本書看了三十遍,印象深刻,知道命可以改。我年輕的時候也很多人給我算命,命很不好,前世沒修福,這一生當中貧窮下賤,壽命又短,算我的壽命四十五歲。不止一個,許許多多人算,大致上講的都相同。我也沒有求長壽,知道自己壽命只有四十五歲,遇到佛法,就念佛求往生,希望四十五歲能夠往生。

  我在台中求學,李老師不但佛法有相當的造詣,儒、道他也通,他對於常常接近的學生都很清楚。他曾經告訴我,他說他看同學當中面相很薄的,沒有福報,短命的、沒有壽命,老師都勸這種人出來學講經,我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學講經是最有效的方法改變你的命運。你每天在這裡讀誦、研究、學習、為人演說,福慧天天增。心善、思想善、行為善,不作惡,所以你命中的數只有往上增,不會往下虧損。弘法利生是第一殊勝,第一有效。我們那些同學當中,一看面就很薄,就是沒有福報,就是個短命相,他老人家都把這些人叫來參加經學班。他老人家自己親自指導,逼著我們上台講經,我也是參加這個班裡面出來的。

  這個班只辦了兩年,培養了二十多個學生,這二十多個學生都能夠上台,也都有上台講經的經驗。那個時候台中蓮社的佛法非常興旺,從南到北有二十七個佈教所。李老師把它取個名字叫「佈教所」,那是我們學生輪流去講經的地方。每個佈教所我們去講經,聽眾少則二、三十個人,多有七、八十個人,不一定。北面到新竹,南面到鹿港,差不多是台灣地區二分之一,二分之一的樣子,是台中蓮社活動的範圍。這是老師的慈悲,用這個方法來改造你的命運。沒福,教你修福,沒有壽命、短命,教你修長壽,就跟雲谷禪師給袁了凡的開示沒有兩樣。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數法」,你要曉得有常數、有變數。

  我們常常講,這是古今中外好多預言都講,現在世界上有災難。我看西方的預言,最早講災難是在哪一年?一九九九年、兩千年。所以九九年、兩千年這個時代,全世界相信預言的人、相信宗教的人,那時候都虔誠祈禱。這兩年過來了,沒災難!於是許多人對於古老的預言不相信:這個東西不可靠。不是沒有災難,古老預言推算的是常數,因為全世界善心的人都在祈禱,就造成了變數。千萬不要說「祈禱是沒有用處的」,那你就錯了。你看看江本勝博士,他做水實驗的時候,他的報告裡頭他曾經做祈禱的實驗,這個報告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有科學根據。我讀了之後,我懂得,我覺得他做得太好了,給我們證實語言不是虛假的。

  我們看他在日本琵琶湖,琵琶湖是很大的一個大湖,他在一個小的水灣,這個小灣湖水很骯髒、不乾淨,而且有波浪。他找了幾十個人,請了一個法師帶著大家一起在湖面前祈禱。祈禱,他也不是念什麼咒語,大家心想著湖,眼睛看著湖,在這裡祈求「湖水乾淨了、湖水乾淨了」。這一個意念、這一個言詞,「湖水乾淨了」,祈禱了三、四十分鐘。過了三天之後再去看,那個湖水果然乾淨了,波浪沒有了,水平如鏡,真有效果。他在祈禱之前照了照片,祈禱的時候也照了照片,祈禱之後三天又照了照片,湖水乾淨了,染污東西不見,水平了。這就是什麼?原來這一塊湖水不乾淨,常數;幾十個人集中心力去祈禱,是個變數。

  另外他又做了個實驗,他在他自己辦公桌放了一瓶水,這個水是自來水裡接來的,放了一瓶水在他辦公桌上。他通知他的會員,他的會員散布在全日本各個地區,通知他們在同樣的時間,中午十二點,同樣的時間,每個人都對著(他住在東京)他住的這個地方,都對著這個方向,一心一意的來祈禱。對著這杯水,他不是念咒,說什麼?「你很乾淨,我很喜歡你」,就這麼簡簡單單的,這個意念、這個言語,祈禱的時間十分鐘。祈禱完了之後,他把這個水放在冰庫裡面讓它結成冰,在顯微鏡之下看的時候,結晶非常之美。他都做了實驗,在沒有祈禱之前,這個水給它冷凍結晶,看它的結晶;經過祈禱之後,那個結晶圖片很美很美,他出版的書上諸位都能看到。這就是說明一個常數、一個變數。

  所以,千萬不要誤會:災難沒有了!你要曉得,這個世間人有許多善心人士天天在祈禱。我們學佛的人,多少同學、同修早晚課都迴向世界和平、社會安定,希望災難能夠化解,能夠推遲。世界上有這麼多人天天在做,不但是佛教,其他宗教也在祈禱,這是個很大的變數!我們從江本勝博士的實驗肯定了,有常數、有變數。我們要是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自己應當覺悟,從今而後,我們要遵從佛陀教誨,「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那我們就大幅度的增長了。善業增長,我們縱然是不好的命運,會轉變成最好的命運,自己轉!決定有效。

  這樁事情我自己給同學們現身說法,我沒有福報,真的是沒有福報。你們諸位看看我出家時候的照片,你就看到了。什麼時候轉過來?四十多歲。四十五歲那年害一場病,害了一個月,沒死。病好之後,福慧自己能夠覺察得到,年年增長。有一年我遇到甘珠活佛,他也是章嘉大師的學生,大我十幾歲。見到我的時候,特別老遠就招呼我:來!來!來!我們坐在一起。我就問他:佛爺,你叫我有什麼事情?他說:我跟你講,你這些年講經弘法功德很大,你的命運全轉過來了!我說:我的命運本來怎麼樣?他說:本來你一點福報都沒有,我們大家背後都議論你,在你面前不好意思講,你有一點聰明智慧,可惜沒有福報又短命。我說:這些當面講可以,我很清楚,我知道自己。他說:以後你有很大的福報,你有很長的壽命。那時候跟我講,統統轉過來了。很可惜的是,到第二年他老人家就過世了,這是個密宗的大德,是個好人,傳授密宗的時候不欺騙人,規規矩矩,我認識他很多年。所以這是講到「數」。

  數,是你自己造的,不是別人給你的。從什麼地方造的?過去生中所造的業,我們一般講的引業、滿業,你這一世來受報,這叫宿命。佛家承認宿命,但是宿命是可以改變的,不是不能改變。像袁了凡先生那種態度,那就完全沒有變,十幾二十年,年年所遭遇的跟孔先生算的對照,完全相同。所以他就懷疑,一個人人生在世,命運都是注定的,所以他非常消極,每天也不看書,天天在靜坐,靜坐的時候什麼都不想。所以他跟雲谷禪師兩個人在禪堂裡面,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想。雲谷禪師感覺很驚訝,這是一般凡夫做不到的。就問他:你這三天三夜,我看你不起一個妄念,這什麼原因?你修的什麼法門?他講了個老實話,他說:我也沒有修什麼法門,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這二十多年來統統都準確,我就不想,想也沒用處。雲谷禪師聽了就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是凡夫。了凡先生向他請教,他就把他這個結解開了:你每天不思善、不思惡,永遠保持常數,真的靈得很、準得很。

  所以,雲谷禪師教他斷惡修善,教他真正懺悔,想想一生有什麼習氣、有什麼毛病,痛改前非。雲谷禪師慈悲,給他一本「功過格」,叫他每天照功過格上改,天天反省,天天改過。他這一做,沒做多久,做了一年就有效果,參加考試的時候名次就提升了,原來名次是第三名,他考到第一名。這就是命中注定第三名是常數,提升到第一名是變數。所以他就相信了,不但自己斷惡修善,他的太太,他命裡沒有兒子,以後有了個兒子。這一家人天天幹的工作,就是改過、修善,所以袁家後代的子孫到現在都很好。

  最近還有一位老先生,八十多歲了,了凡先生的後代,還是住在老家。給我寫過一封信,希望我將來有機會的時候,能到他們家裡去看看,了凡先生的墳墓還在。我們現在做了兩套了凡先生的連續劇,北京做的是四片光碟,馬來西亞做的是兩片。我希望是到他那裡訪問的時候,把了凡先生的墳墓,他這些文物,我們照一照,都放在這個光碟的後面。告訴人家這不是寓言,確有其人,確有其事,他的後代都還在,而且現在他的墳墓都列入國家文物來保護。

  佛、法身菩薩、權教菩薩,權教菩薩裡有一部分,超越了「蘊、界、處」,我們講修行證果。阿羅漢超越六道了,超越六道,數法再也不能夠拘束他,你用數法拘束他就不靈了。你看看相、算命的有人說,給出家人看相有時候不靈。為什麼?他的加減乘除太大,就是變數太大。出家人真正修行、真正依教奉行的,變數大,不準!有一年,館長跟瑞三煤礦的李太太,遇到一個在台灣算命算得很好的,好像在關西,很有名,我沒有去見過。她們把我的生辰八字給那個人算,那個人算了之後就皺眉頭,就問館長、問李太太,他說:這個人還在嗎?照他的算,這個人不在了。好像那個時候我五十多歲。「四十五歲該死了,他怎麼還在?」「在!」很奇怪,然後算命的問她:他是幹什麼的?她說:他是出家人。那就不準,出家人不準,一般的時候,這個八字,都不在了。

  出家人要不是真正修、真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也不行。我一同出家的,三個老同參,三個人命運相同,同時受戒。四十五歲那一年二月,法融法師走了;五月,明演法師走了;七月我生病了,我就知道,那兩個都走了,該輪到我了。所以我生了一場病,沒有看醫生,也沒有吃藥。為什麼?我知道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你壽命到了!所以那一個月當中,我天天念佛求生淨土,那個時候台灣大學有四個學生來照顧我,輪流來照顧。一個多月的時候,病好了,每天只吃一點稀飯、鹹菜,油都不敢吃,喝水,念佛、拜佛,求往生。我們三個人命運相同,都出家了,那兩個過不去。

  所以,圓初住菩薩「蘊、界、處」全部超越了,他們超越十法界,住在哪裡?住一真法界。真正入不二法門,契入華嚴境界,何況諸佛如來!所以法身大士「數法不能成」,這個世間的數法,有為法的數法,對他完全失效,再高深的數學到他那裡都沒用處,等於零。由此可知,十法界裡面的修行人,雖然沒有破無明,沒有證法身,但是他每天所幹的是斷惡修善,雖然還不能夠超越數法,那個數算不準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為什麼算不準?就是變數太大,你用這個數理,常數去算,算不出來,變數太大。這就是連我們人間,我自己本身就是個例子,六道裡面的凡夫,只要天天在斷惡修善、改過自新,這就是我們每天生活當中最大的一樁大事!反省、改過、自新。自己不知道自己過失,看到別人過失,想想我有沒有?這就是我們前面講的「直下承當」!不要以為那是他的事情,與我不相干,錯了!與我相干。看到別人好的地方,我要反省:這個好,我有沒有?我要沒有,我學。看到人家過失:這個過失我有,我要改;我要是沒有,我希望永遠不會犯這個過失。這就是夫子講的「三人行,必得吾師」,善財童子就是這樣學習的態度,一生圓滿成佛。

  末後這一句,『故號人師子』。人中之獅子,獅子是獸中之王,佛是人中之王,法王,他不是人王,他是法王,於法自在。《疏》裡頭末後有一句,「如來妙色長安隱故」,《鈔》裡面小字末後引用一首偈,這是《涅槃經》裡的一首偈,這首偈我在此地念一念,「妙色湛然常安隱,不為時節劫數遷,大聖曠劫行慈悲,獲得金剛不壞體」,我們要記住,我們要學。大聖就是佛,佛是生生世世累劫在修行。修什麼?諸位要記住,「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兩句話代表了整個的佛法。如果人家問你:佛法是什麼?「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諸佛修這個成佛的,菩薩修這個成菩薩的。由此可知,慈悲、方便是性德。沒有慈悲心,你修行永遠不能成就;不能給別人方便,你累劫修行也不會有進步。念佛,給諸位說,沒有慈悲、沒有方便不能往生。這從前李老師給我們講的多,李老師不是講別人,台中蓮社的同學,念佛人!他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兩、三個,萬分之二、三,不成比例。什麼原因?沒有慈悲心,不懂得給人方便。這首偈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看下面第五首偈:

  【其性本空寂。內外俱解脫。離一切妄念。無等法如是。】

  這首偈讚歎「佛超離根境德」,佛超離根境。接著我們看《疏》裡面清涼大師給我們解釋的,「境智雙寂,契彼性空,根塵兩亡,內外解脫,亦常照內外,脫於無知,空尚不存,妄從何起」。疏文雖然不多,講得很清楚,我們不能不學,一定要認真努力來學習。

  在前一首偈末後,我們看到有四句偈,這四句很好,希望我們都能把它記住。這四句偈是,「妙色湛然常安隱」,這讚歎佛的,你看大乘經上常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為時節劫數遷」,這一句是怎麼說?我們隨著年月日會老化,一年比一年老,佛菩薩跟時間脫離關係了,永遠不老,永遠沒有變化,這都是事實真相。他怎麼成就的?第三句說出他的業因,「曠劫行慈悲」。慈悲,諸位總要記住,我們平常講得很多,菩提心。有體、有用,菩提心的體是真誠;自受用是清淨、平等、正覺;他受用是慈悲。雖然講五個,每一條都具足其他四個,少一個都不叫慈悲心。所以慈悲裡面有真誠、有清淨、有平等、有正覺,真慈悲!菩提心的落實就是方便,所以處處要給人方便,可別找人麻煩,不要障礙別人。處處給人不方便,果報裡頭,你將來事事都有障礙。為什麼?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報!你辦事情的人,人家也給你不方便,你知道那是什麼?那是果報,自然的感應。我們希望一切人都能夠方便對我,我要以方便對一切人,學佛的人不能不懂這個道理。所以諸佛如來、法身菩薩都證得金剛不壞身,從哪裡修的?菩提心裡頭修的。

  這首偈一開頭講到『其性』,「其性」就是真如本性,這是體,現在科學家講能量。能量是自然的,不是生滅法,也不是因緣生的,所有一切統統加不上,就像前面這首偈子所說的,「數法不能成」。為什麼?它沒有因,它也沒有果,沒有生滅,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什麼都加不上,佛家講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所以它是空寂。清涼大師怕我們後學連他的《疏》都看不懂,所以他慈悲,再用《鈔》來解釋《疏》。《鈔》裡面就講得清楚,「佛超絕根境」,這是大德,超越根境。超越根境,《鈔》裡頭講,「即其性本空寂」,這句話,其性本空寂,根、塵都不能夠拘束他。《鈔》裡頭說,「偈初句,何法不寂,獨歎如來,故疏答云境智雙寂,契彼性空,故為佛德」。性空是道,道是自然而然的法則,佛法常講法爾如是,真正不可思議。不可思議與道就相應了,就是此地講的相契;你有思,你有議,我們平常講,你還起心,你還動念,與道就不相契。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其性本空寂」時常在你眼前,從來沒有離開你過,這正是《鈔》裡頭所講的「何法不寂」,哪一法不寂?法法皆空寂。

  「獨歎如來」,如來跟一切諸法的寂滅相完全相應了,圓滿相應;法身菩薩雖相應不圓滿,凡夫是背道而馳。所以,註解裡面這兩句話就講得非常好,「境智雙寂,契彼性空」,這是我們在清涼大師註解裡面看到的。他後頭結語就是「故為佛德」,佛的大德是什麼?大德就是這八個字。這個大德我們有沒有?有,道跟德我們都有,從來沒離開。凡是能夠離開的不是道,道怎麼能離開?我們用個比喻來說,比喻只能比喻個彷彿,絕對比喻不到真實。我們用什麼東西來做比喻?我們用空間來做比喻。誰能夠離開虛空?沒有辦法,不能離開虛空,那虛空就是道,道是須臾、就是剎那你也沒辦法離開。這是什麼?這就是「其性本空寂」,我們就是一剎那,我們常講億萬分之一秒,你都不能離開。它是本體,它是能現,你沒法子離開它,道。我們今天變成什麼?我們把那個道忘掉了,完全不知道有道的存在,就是自性存在,不知道有自性存在,不知道自性是空寂。所以佛在經上常講,我們這些凡夫迷失了自性,這個話你要會聽,迷失,不是真的失了,迷失。

  我們做學生的時代,正好中國對日本抗戰,八年抗戰,我們是流亡學生,過得很辛苦。學生都是遠離家庭,所以學校收容,學校是國家辦的,我們住在學校裡,吃學校的,穿的衣服是學校發的,都是國家養我們。早晨起床,在那個時候的規矩,一定要升旗,參加升旗典禮。學校裡穿的是制服,制服有戴帽子。起床號一吹,趕緊爬起來,洗個臉,跑步到操場參加升旗典禮。常常有這種事情發生,同學帽子、服裝都整齊了,到處找,急得不得了:你們有沒有看到我帽子?人家跟他說:你帽子不在頭上嗎?一摸,果然在。這叫什麼?迷失。用這個來做比喻,你能夠體會到。我們的自性空寂沒有丟掉,迷了,就好像學生早晨升旗典禮,戴了帽子到處找帽子。找不到,急得不得了,還到處去問人。人家說:你頭上戴的不就是的嗎?什麼時候戴在頭上的?忘掉了。佛在《楞嚴經》上講迷頭認影,跟這個例子非常相似。

  所以講迷失,不是真的失掉。真如本性剎那不能離開的,億萬分之一秒你也沒有辦法離開它的,它怎麼會失掉?所以說迷失,雖然沒有失掉,但是你自己不知道,等於失掉。你看頭上戴上帽子,自己不知道頭上帽子,到處去找,找得滿身大汗,急得不得了,就是這個樣子,凡夫就是這樣的。這是說佛清清楚楚、明明瞭瞭,與空寂的自性完全相應,這就是大德。自性本空寂,這是大道、正道,與它相應(契就是相應)這是大德。從這個地方體會什麼叫道德,「道德」這兩個字的意思我們就清楚、就明瞭了。

  下面說,「所以無心於物,境則未亡,攝境歸心,心又未寂」,這就是講我們修行過程。我們今天真能做到這個,這是相似位,很難得!聲聞、緣覺、權教菩薩,現在我們一般講四聖法界,這是四聖法界的境界,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無心於物」,這就是我們常講萬緣放下,不要把這些萬事萬物放在心上。為什麼不能放在心上?佛給我們說了,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一切有為法」就是萬事萬物,「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要把它放在心上。為什麼?我們才跟法性相應。雖然不放在心上,外頭境界未亡,外面境界在,只是你對它很淡薄了。你是不是真的把它看空了?沒有,說實在話,淡薄了。

  「攝境歸心」,這功夫又進一步了,確確實實這是接近於覺悟的境界,但是還沒有悟,在開悟的邊緣上。為什麼不開悟?「心又未寂」。怎麼叫攝境歸心?我們講很粗顯的話,境是物質,心是能量,心是能現,物質境界是所現,能現是真的,所現是假的。科學家今天發現的說這個話好,「無中生有」,「無」就是此地講空寂,空寂就是自性,空寂裡面現相,這不是講唯心所現嗎!雖現相,這個相立刻又回歸到空寂,就是說相就沒有了,回歸到空寂,就是這個物體又回歸成能量,這就是攝境歸心。

  可是你心沒有寂,沒有寂是什麼?它繼續不斷的還現相,也就是前面念頭滅,後面念頭就生了,前面的相滅了,後面的相又生了,這是我們講相續相,相續不斷!要記住是相續不斷,不是那個相不滅,相真是剎那生滅,永遠是剎那生滅,它是相續不斷。就如同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腦的螢光幕,這裡面的音聲、畫面,音聲畫面是以極快速的速度,由點組成線,由線組成面,我們看到的是相續相。其實每一個點,不要說面,不要說線,每一個點剎那生滅。這個生滅,我在前面跟諸位舉了個例子,那個時間之快,是億萬分之一秒,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不能覺察。我們從螢光幕上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然後你回過頭來看,我們現實的這個境界跟螢光幕上一模一樣。你從這裡覺悟到,我們眼前這個現實世界,螢光幕是平面的,我們現在是個立體的,除了平面跟立體,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所以佛講,這個現相是夢幻泡影,決定不是真實的。不是真實的,你把它當作真實,錯了。你還在這裡面起妄想、分別、執著,你不叫迷惑顛倒嗎!

  佛法教人不是教別的,明瞭事實真相而已。真相大白之後,你的心定了,再不攀緣了,你的心跟自性相應,這個境界就是佛家講的,你成佛了。成佛就是你成就了真實的功德,真實的功德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此地講的你相應了,「契彼性空」。永嘉大師在《證道歌》上有兩句話,「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就是契彼性空。他說了兩句,這個地方四個字,他能說得出這兩句,我們就肯定他明心見性了,他要不明心見性,這兩句話說不出來。

  所以是「攝境歸心,心又未寂」,心未寂是什麼?就是心裡有念頭,就是我們講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波動,這個波動是極其微細的波動,凡夫不能覺察。不但凡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在大經上講,三賢位的菩薩都不能覺察,初地、二地、三地,一直到六地,也不能覺察,到七地菩薩覺察到一點,八地菩薩才真正覺察到。換句話說,我們今天講心也空寂,你就曉得,心空寂與法性不能說圓滿相應,可以說大致上圓滿相應;就是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可以說得上相應。究竟圓滿相應是如來果位,佛的果位。

  所以有修行,古大德常常講,修什麼?清淨心!尤其是念佛人,你憑什麼往生?心淨則佛土淨。所以念佛,不是佛號念得多。什麼叫功夫得力?念到心清淨叫得力。但是你要知道,清淨心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就是平等心,清淨心就是正覺心,清淨心就是慈悲心。我說了這五句,五句是一個心,一個得到,其他的四個圓滿具足。你說我心真誠了,真誠一定慈悲,真誠一定覺悟,真誠一定清淨、平等。你說我心真誠,慈悲心還沒有發出來,你的心是妄心,決不是真誠。為什麼?真誠是性德,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都是性德。

  而真誠就是空寂,這個你要懂得。你看曾國藩先生讀書筆記,他對於真誠的解釋。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一念不生是空寂,也就是說我們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是誠,這是真誠,起心動念,誠就沒有了,這是菩提心之體,有體才有用。用裡頭有自受用、有他受用,有自受用當然有他受用,有他受用當然有自受用,但是用不離體,沒有體哪來的用!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就會修了,我們一般講,你會用功了。功在哪裡用?功在日常生活當中,在你工作裡面去用,在你待人接物裡面去用;生活、工作偏重在清淨、平等、覺,處事待人接物偏重在大慈大悲。自受用、他受用都落實在方便,所以說「方便為門」。方是方法,便是便宜,這兩個字用現在話來解釋,就是最合適的方法。最合適的方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什麼情況之下用什麼方法最合適,這叫方便。大開方便之門,就是對一切法你所處置的,處置得最善、最好,沒有絲毫欠缺,叫方便,方便是真實智慧的落實。

  說來說去,歸根究柢,還是個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從哪裡修?實在講,真實智慧是修不來的,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有的般若智慧。從什麼地方可以能夠再恢復?現在我們迷失了,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持戒、修定、開慧,你自性般若智慧就現前了。它現在有障礙,用什麼東西把這個障礙去掉?用戒、用定,這才曉得戒律重要!你要不認真持戒,你不會得定;你不能得定,你不會開智慧。智慧絕對不是說你讀經讀得多,聽經聽得多。讀經多、聽經多也有用處,這是從前李老師教我的。因為我在沒有親近他老人家之前,曾經跟懺雲法師住過五個月的茅蓬,多少受點影響。懺雲法師持戒很嚴、很清淨,所以我對於戒律重視,人就變得很拘謹。老師就跟我說,「你這種修行的方法,自修可以,當自了漢行,你不能度化眾生」。

  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他說「戒定固然重要,聽經聞法、為人演說可以幫助你定慧」。他舉了個例子,「你按戒定去修行,持戒修定,如果說你十年能開智慧,現在加一點經教在裡面,可能五年你智慧就開了,幫著你提前」,我明白這個道理了。一般人修持是很重要,讀經聞法也重要。以後我們讀《金剛經》,《金剛經》上大家常常念得很熟悉的,佛在這個經,這個經不長,只有五千多字,佛說了十幾遍,「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受」就是戒定,「持」是保持,你有恆心、有毅力,你不能中斷。後頭有個「讀誦」,後面又有「為人演說」,特別是最後一個「說」。說是什麼?說就是講經說法。為的是什麼?為的是自己早一天悟入,教下講大開圓解,宗門講大徹大悟;你要想早一天大開圓解、大徹大悟,這八個字就是祕訣。戒定慧三學你要接受,你要保持,你要依教奉行,然後再就是加強,讀誦是加強。表演是什麼?你要把你所修的、所學的都落實到生活當中,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你做出來給別人看,這叫演。演還不算,還要為人講解,這樣子你的戒定慧三學與時俱增,你就是年年增長;三學增上,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求的。三學怎樣能不斷往上提升?受持讀誦,為人演說。

  可是我們在這個經文裡面你要注意,如果你境沒有亡,心未寂,你在六道,你很難超越六道。如果這個心放下了,境也亡掉了,那恭喜你,你在教下必定大開圓解,你在宗門決定大徹大悟。這是什麼?這就是屬於放下,真正能看破,真正能放下。所以他後面說,「今佛雙亡寂照」,特地用佛來做例子,今佛雙亡寂照。「雙亡寂照」是《疏鈔》裡有,《疏鈔》這裡有個小註,「雙亡,南續金無」,就是《南藏》、《續藏》這些藏經裡頭沒有這兩個字。李長者的《合論》,道霈法師,這個地方道霈法師是讀過《疏鈔》的,他這兩個字也透露,應當要有,佛雙亡寂照,寂照兩邊都離開,「方契性空」。

  如果你還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跟照還有,還沒有把它離開,沒有放下,你是權教菩薩;也就是說,你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照我們果位上來講,你是十信位的菩薩,這個大家就好懂了。從初信到十信寂照未亡,寂照雙亡就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就是圓教初住,超越十法界,你就升到一真法界,那個完全不一樣了,你是分證位的佛。這個地方是講究竟圓滿位佛,所以說的很高。我們要向佛學習,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最重要?修清淨心最重要。清淨心就是不染污,我們心裡頭有我、有我所,就不清淨。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沒有我,也沒有我所。還有自私自利,不清淨;還有是非人我,不清淨;名聞利養沒有放下,不清淨;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沒有放下,不清淨;還有貪瞋痴慢,還有嫉妒障礙,不清淨,清淨心沒有了。清淨心沒有,佛念得再多,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為什麼?西方世界是淨土,與淨土相應的是清淨心。

  為什麼諸佛如來、祖師大德都教我們念佛?念佛是個方法,目的是把清淨心念出來,你要懂得這個道理。譬如說,我見到一切人事物,生起貪愛的心,「南無阿彌陀佛」,把那個貪愛的心念掉。我見到冤家對頭,我起瞋恨心了,「南無阿彌陀佛」,把那個瞋恚的心念掉,這叫念佛。念佛就是把清淨心念出來,把不清淨的東西統統打掉,這叫會念。不是一面念阿彌陀佛,一面生貪瞋痴慢,那就錯了。那就叫什麼?夾雜!覺明妙行菩薩教我們念佛的三要訣,第一是「不懷疑」,第二是「不夾雜」,第三是「不間斷」,他說九個字: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九個字,實在講就是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方法的四個字的註解。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淨念相繼」,講四個字;他講九個字,講清楚了。什麼叫淨念?不懷疑、不夾雜,那個念才叫淨念。相繼就是不間斷。我們今天念佛,與這個相應不相應?如果與這個不相應,你的功夫怎麼會得力?你念了這麼多年的佛,連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心裡面還是是非人我,還是有貪瞋痴慢,這怎麼行?

  有人是真想修,我遇到太多了。早年在台灣、在美國,都遇到有真正想修行的人,問我:法師,修行從哪裡修起?你要修清淨心,修淨念。我教他一個方法,從哪裡下手?怨親平等。修清淨心的方法很多,這也是個方法。他說,怎麼修法?我說,你常常想想,你這一生當中,對哪個人最不滿意,你最討厭他、最恨他。你在你佛堂的佛像旁邊給他供個長生牌位,你拜佛也拜他,希望說把這個冤家變成親家。我恨他、討厭他,慢慢變成我不討厭、不恨他,我還很尊敬他。從這個方法修。他真幹,過了兩、三年碰到我的時候,說:法師,我已經照你方法去做了,可是現在我看到他,還是有一點恨他的意思,這怎麼辦?我就說,行,你的功夫已經慢慢得力了,還不到家,你才幹了三年,再幹三年。一定要達到我看到他,聽人家說到他,一點怨恨心都沒有了;不但沒有怨恨心,對他自自然然生起恭敬心。

  這是無量法門裡頭的一個法門,怨親平等。從這個地方修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你對你的冤家對頭都沒有怨恨,你裡面的餘怨化解了,往後生生世世就不會冤冤相報,就斷掉了。你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冤親債主不會來障礙,不會來找麻煩。你自己有能力把它化解,最高明的方法。然後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鍊,樣樣平等,飲食起居裡頭不再挑剔,什麼都好,什麼樣的菜飯都好,能把所有一切的味轉變成一味。境隨心轉,你用你修行的功夫去轉境界,什麼樣的菜飯都好吃,都吃得很開心;什麼樣的衣服都好穿,都穿得很舒服,一絲毫挑剔沒有,就是說分別、執著沒有了。有分別、執著,不行,他還是要挑剔;離一切分別、執著,挑剔沒有了。

  我們在弘一大師身上看到了。弘一大師年輕的時候樣樣考究,那個分別、執著是一般人的多少倍,他到最後能夠統統放下,非常不容易!我聽說他在日本讀書的時候,他跟朋友約定,這個朋友到他這兒來看他,約定八點鐘,準八點。這個朋友遲到了兩三分鐘,他不開門,把他臭罵一頓,你不守時間。你說這麼執著!他到晚年學佛的時候那麼樣隨和,完全變成兩個人,這值得我們尊敬。他覺悟得快,他改得快,改得很徹底。現在時間到了,註解裡面我們講到「境智雙寂,契彼性空」,「根塵兩亡,內外解脫」,這句句都重要,句句都是我們應當要認真學習的。現在時間到了,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