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五七卷) 2005/2/1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357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偈頌第五首,我們把經文念一念:
【壽命因誰起。復因誰退滅。猶如旋火輪。初後不可知。】
這一首是教我們觀察壽命的長短。前面我們將清涼大師的兩種說法,一個是就小乘來說,跟我們世間一般人的看法很接近;第二是講大乘,大乘的看法比一般人要深入。『壽命』,實實在在講是由業力牽引所感的果報。清涼在後面註解裡頭有給我們說明,我們看他老人家後面這一段註解,「從業緣起,起即無起,業盡便滅,滅無所滅,本無主者」。這幾句是從因緣來說的。我們學習大乘的時間也相當長,聽佛這個說法能夠體會到他的意思。
阿賴耶裡面含藏的業習種子,這種子從哪裡來的?從緣起的,過去世,過去這時間就很長了,從前生到無量劫!這佛法裡頭常講的「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六道眾生沒有例外的,各個都是這樣的,除非是佛菩薩再來示現的,那又另當別論。即使示現也有長短。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世間,世壽八十歲圓寂的。這個八十歲是我們中國人講的,中國人算的是虛歲。如果照外國人講實足年齡,實足年齡釋迦牟尼佛是七十九歲,七十九歲圓寂的。佛弟子當中,壽命有短的也有長的。我們知道佛陀在世,僧團裡面壽命最長的有一百六十歲,業緣不相同。但是僧團裡面這些聖者,那不能用這個話來說,他這個緣是特別的,他那是度化眾生的緣。眾生有感,佛菩薩就來應;眾生這個感要是盡了,佛菩薩度化眾生的緣就盡了,緣盡就走了!所以他跟我們,我們是業力,他是願力。願力是永恆的,這我們要知道,願力是永恆的。所以應化期間長短是眾生緣。
眾生緣又是什麼?就是我們今天一般講受教跟不受教。眾生歡喜接受佛陀的教誨,這個歡喜不是口頭上說的,什麼叫歡喜?依教奉行,真的去做,真幹!佛是我們的老師,對老師尊敬,對老師沒有懷疑、沒有疑惑,老師所教導的能理解、能信、能行、能證,佛就來了,就應化到世間來。如果學生不具足這個條件,能信、能解,不能行、不能證,佛走了!這緣沒有了。所以佛菩薩、聲聞、羅漢應化在世間是眾生緣,眾生的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所以這些人到這個世間來應化,是感應而來的,感要沒有了,這應就消失了,是這麼回事情。六道凡夫是業力不是感應,你自己做不了主。感應來的,自己可以做主,生死自在,說來就來,說去就去。來無所來,去無所去,這說真的,這裡頭意思很深!
眾生是屬於業力,業緣。前面跟諸位談過,一切眾生的壽命,真正的因是無畏布施!佛給我們講的這三種業因,我們要牢牢的記住,我們要相信。果然能信、能解、能行,證是不容易,末法時期證果的人可能沒有了,能具足這三種條件,佛雖然不來,菩薩來。菩薩為眾生作不請之友。所以菩薩只要你真的能信、能解,他就來了,為什麼?菩薩來是同學的身分。佛是老師的身分,世出世法都尊師重道,老師那個地方我們只能去求學,師道才尊嚴。我們到老師那裡去求學,不能把老師叫到我家裡來教我,這不可以的。同學?同學可以。
菩薩是同學,佛的學生,但是他們的修持、他們的所證,也足以可以當我們的老師。像觀音、勢至,等覺菩薩!我們在此地,這經裡面所看到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像此地講的財首菩薩,法身大士!他們也是住在華藏世界,親近毘盧遮那如來,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也不離開毘盧遮那。所以菩薩在華藏世界有四十一個等級,他們也是常常應化在世間,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他以什麼樣的身分來示現?就像《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一樣,五十三參佛告訴我們,他們來示現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菩薩在裡頭!特別是眾生有災難,眾生造的罪業重,感召的苦難太多,菩薩有慈悲心,我們能信,我們能恭敬,我們願意理解,我們願意奉行,菩薩就來示現了。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菩薩來示現,住世時間長的,應身。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到這邊也投胎,也有父母,住世幾十年,這應身。還有一種是短暫的,化身。我們見到這個人很生疏,但是很有緣分,他來教導我們,給我們說法,我們明白、覺悟了,很感謝他,他走了;走了就沒有了,再也找不到了,也不知道他姓什麼名誰,不知道從哪裡來,不知道往哪裡去,化身。我沒有見過,但是確實有人見過。我過去有個師母,我老師的夫人。周邦道先生,我抗戰期間在貴州念書,他是我的校長,抗戰勝利之後,他住在南京。我們的周師母有一天在家裡面遇到一個和尚來化緣,向她化五斤香油,不太多,五斤香油。她沒給他,那個時候她不信佛,那個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後她忽然想到,因為她們在南京住的這個家我去過,院子很大,大門距離她自己那個房子相當遠,她家大門沒有開,住的房子這裡面,這家裡面也有大門,這門也沒有開,所以就很驚訝這個和尚怎麼進來的?走的時候也沒有人給他開門,他跑哪兒去了?但是是講了很多話,進來,她說這個絕對不是作夢,一直就懷疑,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情。
以後到了台灣,他們住在台中,親近李老師,都是拜李老師做老師,跟老師學佛。她把這樁事情向李老師說。李老師講那是地藏菩薩的化身,說妳跟地藏菩薩有緣。她非常後悔五斤香油沒有給他。她問那個法師從哪裡來,他說從九華山來的。這是時間不長,大概只有一、二十分鐘的時間,來無蹤,去無影,化身。在機緣成熟的時候,先把她學佛的種子引發出來。周師母念佛很有成就,確實往生的瑞相希有,而且還留了有三百多顆舍利,很難得。佛菩薩有這個能力!
像見到這一種化身這些事情,周師母給我們講得很詳細,我們的印象很深刻。同修當中也有遇到,史傳裡面所記載的那就更多。傳記裡記載的,最殊勝的在中國有不少佛菩薩應化而來的。就應身來說,很多人都曉得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再來的,永明延壽—阿彌陀佛再來的,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日本、韓國都有這個說法。我去訪問的時候他們告訴我,都有這個傳說。像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化身來的,傅大士是居士—彌勒菩薩化身的,布袋和尚—彌勒菩薩化身的。應化在世間,住世時間長短是眾生的業感、感應,眾生有感,菩薩有應。只要我們真正肯學,不怕沒有好老師,決定有佛菩薩應化來指導你,但是你並不認識。到你感覺到、認識的時候,他已經走了,離開了。
現在回過頭來我們講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壽命的脩短(也就是長短),業力。我們明白這些道理,才曉得命運不是神注定的,不是上帝注定的,也不是閻羅王注定的,是自己業力注定的。你們看《了凡四訓》,孔先生跟袁了凡算命算得那麼準,業力注定。但是我們一切眾生造業,每天都在造,連睡覺都不間斷,你知道嗎?怎麼說睡覺不間斷?你睡覺還作夢,作夢也是在造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有一樣不是業,我們造業沒間斷。
業在佛法裡總分為三大類:善業、惡業、無記業。無記業就是非善非惡,說不上善惡,這叫無記。我們喝一杯茶,這喝杯茶不能說善也不能說惡,這都屬於無記業。所以造作是從來沒有間斷。無記業果報是無明,善業果報在三善道,惡業果報在三惡道。我們想想,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善多還是惡多?善惡的標準可以用十善業道,這是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的標準,修行一定要用這個標準來勘驗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勘驗我們自己的日常造作。如果與十惡相應,你在造三惡道的業、三惡道的因緣,將來感的果報就是三惡道。
如果你造的是十善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修行的真正功夫就在此地。從內心裡面去用功,決定沒有傷害一切眾生的念頭,這叫不殺生。不是我動手去殺一個眾生,那個罪很重,那就有行為在裡頭,不善的行。大乘是論心不論事,事那是過失,很小,不嚴重。你有害眾生的念頭,這個罪重。雖然我沒有害他,我有害他的念頭,比害他的罪還要重。一切眾生生生世世有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某一個人我恨他,恨之入骨,我要殺他,這個事情常有。不僅是對人,對畜生,對動物,乃至於對植物。戒經裡面跟出家人講,樹木花草都有神,有樹神、有花神、有草木神。這一些都是眾生,你不能無緣無故去傷害他。
所以出家人從前住在深山,在深山想搭個小茅蓬遮蔽風雨,就地取材,總得砍幾棵樹,然後去找一點草鋪在上面,這樣做一個小茅蓬。佛說:這個樹高度有一個人高就有樹神,你要去砍它,佛在經上講,三天之前你要去祭祀,也就是你要去通知他,三天之後我來砍這棵樹。這個意思是請樹神搬家。樹實在講沒有神,是有靈依這個樹木而住,這是他的家,他住在這個地方,我們就稱他作樹神。請他搬走,這是對的,通知他,祭祀誦經給他迴向,結個好緣,讓他不生煩惱。這是懂得的人才會做,不懂的人隨便砍伐。尤其是大樹,幾百年的、幾十年的,那個很麻煩的,你砍伐它的時候,那個樹神他有時找你的麻煩,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他還是一樣有煩惱習氣。就像我們住的房子、住的家一樣,人家看中了,想據為己有,要把我們趕走,我們願不願意?我們力敵不過他,只好讓他霸佔,我們只好退走,心不服!樹木花草亦復如是,誰懂得?
所以,對於一切情與無情我們有愛心,我們有真誠心、有慈悲心,決定沒有傷害的意念,這不殺生我們就做到了,不殺生就是無畏布施。我們學佛,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沒有人勸我吃素,我自動採取素食。知道過去肉食造業太重,那個時候不知道,沒有人給我們說,所以這才採取素食。素食是屬於無畏布施,從此以後絕不傷害眾生,這是消極的。積極方面,我們有這個緣,放生。放生不要去刻意,刻意的時候人家去抓,那就錯了。偶爾走過市場,市場有賣魚、賣鳥,你看拿來的很活潑,確確實實牠還可以能夠活下去的,我們買來放生。看到世間人病苦而又貧窮,沒有錢付醫藥費,如果我們有能力去幫助他,這都是屬於無畏布施。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遇到,幫助人家解決苦難,果報健康長壽。
健康、長壽這是總的說法,細說健康跟長壽,二十個小時也講不完。你看佛經上講的,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果報!每個相、每個好都有它的因緣。譬如佛的廣長舌相,我們凡夫沒有,佛在經上講,我們的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我們試驗試驗看看,能不能舔到鼻子?如果能舔到鼻子,佛說三世不妄語。能夠真正做到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三世都能做到,你的舌頭就能舔到鼻子,廣長舌相。釋迦牟尼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生生世世不妄語!這是示現給我們看,目的勸我們。你要想相好,健康長壽,每個相都好,你就要修因。修到什麼?純淨純善,沒有不善,心地到善良。
現在世間災難多,很多人都在問怎樣能夠消災免難?斷惡修善。千古以來,世出世間所有聖賢教誨,真的叫異口同音都是這個說法。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什麼樣的災難你都遇不到。縱然遇到,你頂多受一點驚嚇,不會有任何損傷。所以我們要是真正想在這個動亂的時代,還能享受到平安,不是沒有人,真有人!大災大難他沒事。這些人你仔細去訪問他,都是善人、都是很老實的人,沒有害眾生的念頭,沒有佔有一切眾生的念頭。這個控制佔有在五戒裡頭是盜戒!不殺生、不偷盜,有主之物絕對沒有念頭佔有;把它拿來自己用,沒有這個念頭。
所以你只認真的依教奉行,修財布施,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每種布施裡頭要細說,那說不盡!真幹,慢慢你都能夠體會得到。如教修行自然感得圓滿的果報,在這一生當中,不缺乏財用。也就是說,你的物質生活不會遇到困難,聰明智慧你會天天增長,健康長壽都能夠得到,操縱在自己手上。每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講了,常講!都有加減乘除。善念多,善念在加,惡念少,惡念就減,好事!大善,大善就乘,你要造大惡,大惡是除!
說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正好也講到「緣起」。緣要認識、要抓住。凡是利益很多眾生的,這個利益時間很長的,這個緣太殊勝了,你會不會把它抓住?抓住什麼?這修福,這個福就是乘,大福!修大福。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這個地區,這個時代,最大的福、最殊勝的福是什麼?覺悟眾生。許許多多眾生不覺悟,迷惑顛倒,隨著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造作無量無邊罪業,感受的果報。所以真正造大善、積大功、累大德是什麼人?佛菩薩!佛菩薩行三種布施,法布施為主,其他財布施那是助緣,主要的是法布施,幫助眾生覺悟。
你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自己要想修大福,積大功,累大德,修什麼?幫助自己覺悟。自覺而後才能覺他!我自己不覺悟,我怎麼能覺他?這個道理不能不懂!古德講。講誰?講佛門弟子,無論在家出家修行人。修行人不能依教真正修行,口善心不善,口裡頭講得頭頭是道,心口不相應。雖然天天誦經、拜佛、念佛,可是心裡面十惡不斷,這樣修行有沒有用?沒有用,你自己的業障消不了,不但消不了,你的業障天天還在增長。自己想想就曉得,自私自利是不是在增長?名聞利養是不是在增長?貪瞋痴慢是不是在增長?如果這些東西還在增長沒有減少,不是真學佛,假的。這種人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你還能度人嗎?哪有這個道理!所以要真幹。
我們也是這麼多年來看到我們修行不是進步緩慢,說老實話沒有進步。不進則退!細心去觀察,退多。退到哪裡去了?地獄道。不是在餓鬼、畜生,在地獄,這是非常非常的可怕。我們想想為什麼修行人會淪落到這個地步?佛法的修行,不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從哪裡修起?都是從十善業修起。今天十善業道做不到,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十惡相應,跟十善不相應,這就完了,這才真正恐怖,這是真正的災難。為什麼十善做不到?於是我們這才真正發現到我們的心壞了,心是什麼?心是十惡。
這才想到中國五千年的教育,那個根是家教。《弟子規》是集中國許許多多人家教的大成,《弟子規》不是學校上的,是父母自己本身做到,是以身教!因為你的兒女從小睜開眼睛就是看父母,就在那裡學習。今天家教沒有了,所以才招來外國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家教沒有了,世界末日就現前,為什麼?它是根,像一棵大樹一樣,是根。家教沒有了,學校教育就沒有了,社會教育就沒有了,宗教教育也沒有了,這個事情多麻煩。所以我們極力提倡《弟子規》,道理在此地。提倡《弟子規》,我們是從根救起。家不教了,我們現在自己學,自己不學就完了。所以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為什麼我們極力提倡。
連中國禪宗,叫教外別傳,惠能大師教人從哪裡去教起?十善業道。你看他《壇經.懺悔品》裡面所講的,你仔細去觀察。《壇經》是大乘,而且還是大乘當中的大乘,所以說教外別傳。《壇經》的宗旨是說的「一切萬法從自性生」,自性就是自心,就是自己的真心,跟《華嚴》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沒有兩樣,是一樣的。所以宗門主張是自覺,不依靠他佛,要依靠自佛。自佛就是你自己要覺悟,你的自性、你的真心就是真佛。修行從哪裡下手?從十善業。所以真正要先去掉(去掉就是斷掉)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愚痴。十善業,從這學起!宗門教人。現在宗門他也不從這裡下手了,那宗門就沒有了,禪就沒有了。所以你才曉得,只要是佛法,十善業是它的基礎。就好像儒家教學,《弟子規》是家教的基礎,十善業是佛門家教的基礎,比什麼都重要。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我們繼續看清涼大師下面一段註解「況剎那生滅,實無自性,喻以火輪,謂旋火速轉,不見始終,生滅遄流,寧知本際」,我們看這一段。這段是從生滅來說的,這是真相,這是一切法的真實相。在這品經的開端我們讀過,也是清涼大師的註疏,就第六識而言,「業是所造,心是能造」,這個心就是第六、第七,第六是分別,第七是執著,「並皆速滅」,這句話跟此地講的意思完全相同。它存在的時間太短了,我們不曉得。這個不知道就叫無明,無明就是不知道。明是明瞭,我們不明瞭,無就是不明瞭,不了解事實真相。
事實真相是什麼?如果我們今天對電視的螢光幕,有幾個人面對電視螢光幕,知道這個螢幕上的畫面是剎那生滅的?就像此地所講的「生滅遄流」,遄是迅速,速度非常快,不是相續。相續是方便說,你比較容易懂。如果要是給你說真話,「生滅遷流」,就像那個流水一樣,長江大河的流水一樣,前浪走了,後浪接著來了,前浪不是後浪,後浪不是前浪,這我們容易知道!我們今天看的這個畫面,這個畫面之快,我們用《仁王經》世尊的說法來體會,世尊給我們講一彈指六十剎那,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我這個彈指的速度,我一秒鐘能彈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這是一秒鐘。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生滅,也就是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這是說它這個現相生的時間長短,可以說生就滅了。
我們知道世尊在《仁王經》上說的,這是方便說法,實際上比這個還要快,速度還要快!所以佛經上常講「不生不滅」。這個話說的味道就重了,有沒有生滅?如果沒有生滅,你說不生不滅,這個話毫無意義,這話有什麼意思?真有生滅,生滅就是不生滅,你在這裡面去體會。為什麼?它生滅幾乎是同時的。你說生,不要說說了,你動這個念頭,已經滅了,不知道有多少個生滅了。你動一個念頭,那個念一個生滅的時候,你念念不到,一個念頭就好多個生滅,無數的生滅過去了,你什麼辦法?生滅即是不生滅!我們勉強說一句「生滅同時」,找不到先後,太快了!這就是剎那生滅。所以有沒有自性?沒有!自性就是實體。所有的現相,所有物質,它有沒有實體?沒有。我們看到好像是個實體,其實它是剎那生滅。就正如同我們現在看電視螢光幕裡面的畫面,而不知道這個畫面是剎那生滅。
現在人對於科學的常識多少都有一點,知道電視畫面是由點組成線,由線組成面,它的速度太快了,所以我們看到好像是真的一樣。這比從前電影銀幕上那個畫面進了一大步,這速度上進了一大步。電視那個螢幕顯示的畫面,速度沒有這麼快!一秒鐘,電影的放映機的鏡頭開關二十四次,也就是我們所看的這個畫面是二十四分之一秒。電視不止,所以電視的畫面比電影清楚,比電影要逼真,那就是它的速度快,那總是千萬分之一秒。實際上,佛給我們講的,我們現在這個宇宙的現象這個速度是最快的,我們電視不能跟它相比。今天電視這個技術還是平面的,沒辦法到立體,而心現識變已經是個立體。不但是立體的,立體是三度空間,現在科學家給我們講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在理論上講,空間是無限維次的,這個說法跟佛經上講的非常相似。
佛經上講的這個,這講法界。科學家叫空間維次,佛法裡面講法界,法界是無有窮盡的。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它又是平等的,不可思議!在一真法界裡面,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就是沒有過去未來,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沒有遠近。這個境界存在哪裡?就存在我們現前,我們自己不能發現。為什麼存在我們面前?是我們自性變現的。無量無邊的空間維次,還是心現識變的。離開心識,它沒有自性,它沒有自體。由此可知,佛家講無量壽,不僅僅是無量壽佛無量壽,你想哪一個人不是無量壽。有一個人告訴我,生命只是一種能量,人要行善,這個能量永遠不會失掉。這個說法接近科學,也符合經論所說,但是經論說得比他透徹,比他精采,他這是粗枝大葉,略知一二。由此可知,我們要是把自性說之為生命,永恆的!自性不生不滅。
自性沒有空間,沒有時間,遍虛空法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為什麼?虛空法界是它現的相。所有一切剎土眾生同一個自性,沒有說是你的自性、我的自性、他的自性、佛的自性、凡夫的自性,自性是一個。這個東西奇怪!真的很不好懂,不好體會!所以我常常講到這個問題,用夢來做比喻,這佛經上也常用,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你作夢,夢醒的時候你有沒有去想想這夢從哪來的?夢裡面的虛空法界從哪來的?夢裡面的山河大地從哪裡來的?夢裡面的許許多多人物從哪來的?心現識變!整個夢境是自己心識變現的。所以我們迷了才分自他。
這個分自他是什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到法身菩薩的境界沒有自他。我還有自己,還有他,你出不了十法界。我知道沒有自他,整個宇宙是一體,心現識變是一體,經上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我們念得很熟!可是怎麼樣?可是我們還是有你我他,所以我們不要說是十法界出不去,六道都出不去。阿羅漢所以能夠出六道,他不執著了,雖有分別不執著。法身菩薩雖然還有起心動念,他分別沒有了,分別執著統統斷盡了。於一切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時候一就現前,一才是真相!這個事情,從前李老師曾經給我們講過,他說:你們不妨作夢的時候,如果自己知道現在在作夢,你在作夢裡頭試驗試驗,試驗我一切都不分別,一切都不執著,在那個時候能夠感受到一真法界的境界。雖不是真的,是相似的,你能感受到幾分。否則的話,光是聽佛在經上講,聽到耳熟,我也會講,不是自己境界,自己沒入這個境界。為什麼自己沒有入這個境界?煩惱習氣沒有斷。
斷煩惱習氣一定要從十善下手。連六祖,這是宗門裡面教學,都是第一你要把十惡斷掉。十惡斷掉之後,再斷八邪,十惡八邪。就是邪見、邪思、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這八邪。十惡八邪統統斷掉了,我們心性裡面那個不善自然就沒有了。哪些不善?能大師很難得給我們舉出來不善的心、邪迷心、嫉妒心、諂曲心、劫害心、惡毒心、吾我心(吾是我,就是執著有我的這個念頭)、誑妄心、輕人心(是瞧不起別人)、慢他心(就是貢高我慢),後頭還有一個貢高心,這些心自然就沒有了。這些心是怎麼生的?是從十惡八邪裡頭生的。只要把十惡八邪拔除,這我們講習氣,以及一切時中不善的行為。你看這是宗門祖師大德教人修行從哪裡下手,真正是從基礎、從根本下手,沒有躐等,沒有好高騖遠!能大師說的這些話,他全做到了,這是聖人。這是我常說,他們是自己完全做到,然後再教人,再給你說。自己沒有做到的,絕不說,他自己完全做到了。我們心裡很明白,他不是普通人,他不是這一生才遇到佛法、才修行的。這些人都是佛菩薩乘願再來,示現的。
所以你自性清淨心裡頭本來沒有這些東西,這些東西都是染污。清淨心裡頭本來沒有的,當然可以斷掉。自性心裡頭本來有的,十善。八邪是什麼?八正道。八正道的反面是八邪,十善的反面是十惡。迷了,八正道變成八邪,十善變成十惡,迷了。迷,自性裡頭本來沒有迷。馬鳴菩薩《起信論》裡頭講得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個迷是不覺,不覺本來沒有。本無一定可以斷掉,只要你肯放下。你這一放下,正面的就起來了。你放下殺生,不殺生就現前了。你放下偷盜,不偷盜就現前了,這十善馬上現前了,一體的兩面。破迷就開悟,開悟就破迷。開悟是十善,開悟是八正道;迷了是十惡,迷了是八邪,就這麼回事情。
所以我們今天習氣染污太嚴重了、太深了,我們不能不從《弟子規》下手。諸位是真修行,真正想救自己,真正想在這一生當中斷惡修善求願往生淨土,你要不在這個地方扎根;念佛,古人講得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你自己想想,我念佛心是不是散亂?心要是散亂,那就是喊破喉嚨也枉然,去不了,沒有感應。所以一定要從根本修,一定要百分之百的落實,你才是個善人。這佛經一展開「善男子,善女人」,有你的分,叫到你了。你如果還住在十惡八邪裡面,佛經裡頭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沒有你的分。那麼現在我們怎麼辦?不認真學怎麼行!
清涼下面講了個比喻,比喻好懂,比喻像「旋火輪」。這我們在雜技團表演裡面看過,我們做小朋友的時候自己也玩過。我們玩過多半是什麼?用香,香火。香火一點點,可是我們快速度的把它旋轉,看到有一個光的輪子,在夜暗的時候就很明顯。它是不是真的有輪子?沒有!這個比喻就用這個火輪的相比喻,我們用電視來講,比喻我們電視螢幕的畫面。它是這一點點香火快速度的旋轉,成為一個輪,你以為它是一個輪,其實不是的。然後從這個比喻擴大就是整個的宇宙,包括時間跟空間,一切有為法,並皆速滅,就是這個意思,「剎那生滅,實無自性」,沒有自體。
他後面有兩句話講得好,「命實遷流,妄謂相續」。這兩句話講得太好了,我們要好好的把它記住。「命」就是我們壽命,我們壽命實實在在講是遷流不是相續。相續是佛的方便說,真的給你講是遷流。遷流就是過去永遠就沒有了,不會再回頭的。雖然是遷流,可是後面來的這個相,前面相滅了、後面相生了,那個後面相跟前面相很相似!雖然相似,它絕對不是一個,決定不是。這我們可以從電影的底片非常明顯的看到。一卷電影片一大盤,沒有一張相同的,但是它相似,確實沒有一張相同的。從拍攝電影,你從這個現相裡面你也能開智慧。拍攝出來沒有一個底片是相同的,那就是什麼?實際上,那個現相是剎那生滅的,所以它才不相同。這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見到的真相,「命實遷流,妄謂相續」,我們世間人不知道事實真相,以為這是相續。
這下面註解我們就不必說了,諸位自己看很容易懂,這是說出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說出來,可是在現相裡面壽命有脩短,「脩」是長,就是有長有短。這個長短是業力。在凡夫是業力,在諸佛菩薩是感應。眾生感的時間長,佛菩薩應現的時間也長,眾生感的時間短,佛菩薩應現的時間也短,感應道交!有感則應,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問題是你是不是真信,真心想學,自然感應。佛經裡頭的術語叫「法爾如是」,法爾是自然而然,沒有人在這裡控制、在這裡操作,自自然然的,所以這屬於性德。現在我們請看第六首偈:
【智者能觀察。一切有無常。諸法空無我。永離一切相。】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這首偈「令依行時思惟觀察,成四種觀」,這四種觀他都說出來了。「一無常觀,二空觀,三無我觀,四無相觀」,這首偈是「略標其四」。我們先看看經文。
『智者能觀察』。這「智者」就不是凡夫,智慧開了。在中國佛教裡面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智者。這個標準,真的,華嚴境界。因為《華嚴經》上都是破無明證法身的人,至少也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明心見性的人,法身菩薩!這名副其實智者他能觀察。這四種現象,無常、空、無我、無相是一不是二,是一樁事情。觀什麼?『一切有無常』。這個有要是就凡夫來講「三有」,凡夫講三有。這個「三」就是三界,欲界有,有因、有緣、有果;色界有,無色界有,都有因緣果。你修什麼樣的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我們造作的是欲界的。欲界,佛給我們講五種欲:財色名食睡,這是五欲。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這五種?如果有,你所有一切造作,從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屬於欲界。欲界的因,欲界的緣,欲界的果報,你離不開欲界。欲界有六層天,六層天上面還有一層魔天,魔也屬於欲界。
如果你修禪定,這個定真的修成了,修成它起作用,什麼作用?把欲伏住了。雖然阿賴耶識裡頭有這些種子,它不起現行,定功伏住,這是佛法裡常講「定共戒」。定就是保持著清淨心,這心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這個欲念對於財色名食睡的念頭不起、不生,不生這個念頭。這不是滅斷,如果是滅斷,就永遠不生,那就證阿羅漢了,那就出六道了。三界裡頭他是伏斷,伏住了,不是滅斷。如果你定功失掉了,它又起現行。所以這個定功有淺深不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禪十八層天;初禪有三天,二禪有三天,三禪有三天,四禪有九天。所以總共色界有十八層天,看你定功淺深。色界上面還有無色界,無色界連這個身體都沒有了,真的像老子所說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所以高級凡夫身相都不要了,我們一般人講身都沒有了。這是什麼個境界?一般人講靈界。這個境界高,靈界。
欲界裡面我們常常聽說,人死了之後,神識(這世間一般人講靈魂)跟身體脫離了。脫離之後,他又會找一個身體,他就又投胎去了。業力在那裡支配他,引導他,這叫引業,引導他到哪一道去投胎,他又去得個身了。所以,通常這個神識在沒有投胎之前,離開身體沒有投胎之前,絕大多數他的活動時間只有四十九天,絕大多數。四十九天他就投胎去了,這我們要知道。可是四空天他不去投胎,他在很高很高的層次,靈界住在那個地方,他沒有身體,當然他也不需要房屋、房舍,他統統都不需要,所以叫無色。色就是物質,沒有物質,在我們一般講精神的世界。他的定功很深,定功深那就是他的壽命很長,最高的層次八萬大劫。
八萬大劫,我們很難想像。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什麼叫大劫?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叫一個大劫,世界成住壞空一次是一個大劫。八萬大劫,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你慢慢去體會,這是多麼長的時間。但是八萬大劫到了的時候,他定功失掉了,這一失掉,他的煩惱馬上就起來,連財色名食睡都會起來,所以他立刻就墮落。爬得高,摔得重!所以在那個境界裡的掉下來都是跌到底谷,就是地獄。四禪天以上這四空天,壽命到了之後多半是墮落在地獄。所以佛說這不究竟。為什麼?他定功不夠,只是把煩惱伏住,沒有把煩惱斷掉。
煩惱斷掉就是把煩惱轉變成智慧,煩惱跟智慧體是一個,就是迷悟不同。迷了,智慧就變成煩惱,悟了,煩惱就恢復變成智慧,轉變。所以佛講教化,佛「教」,你要能夠「化」,轉化。化煩惱為菩提,化惡念為善念,叫轉迷為悟、轉惡為善,轉變,這就正確了。不是把煩惱真的滅掉了,煩惱滅掉之後,那智慧也就滅掉了,哪有這個道理?都是性德!一個是性德在清淨,一個性德在染污。怎麼樣把染污轉變成清淨,這就對了。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染淨。有染有淨,那個淨還不是真正的淨,相對的,它還是一個染污。染、淨兩邊都沒有,叫真淨,叫純淨。那是什麼?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了,這一切法本來是這樣的,所以三有無常,無常就是不是真的。這是第一個說法。
第二個說法大乘裡面講的,這「一切有」,有就是有為法,像《百法明門論》裡面講的一切有為法無我。一部《百法明門論》就是解釋世尊常常講的一句話「一切法無我」,也可以說「一切法無常」。所以天親菩薩把一切法歸納成百法,這一百法展開就是一切法,告訴你這一切法無我!你找人我不可得,找法我也不可得。我們從百法裡面看,那就很明顯了。
百法一共分五類,第一大類「心法」,法相宗講的八識,叫八心王。八識:阿賴耶、末那、意識、前五識(那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所以一共是八個識。前面五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識是第六,意的根就是末那,那個根就是執著,意是分別,造業這兩個最重。前五識叫幫兇,本身不造業,它聽命於第六、第七,幫助第六、第七去造,那就變成幫兇。這不是真的是假的。第二大類叫「心所法」,屬於心法,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心理作用,心起作用有五十一類,叫心所法。叫心心所。第三個叫「色法」,色法是物質。我們今天講心、物或者講精神、講物質,心心所是心、是精神,色法是物質。色法有十一個,五根六塵。五根是我們人身,眼耳鼻舌身,這都是物質。外面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所以五根六塵這十一種、十一類,這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
除了精神物質之外,還有一類法叫「不相應行法」。它不屬於心,它也不是心所,它也不是色法,但是它確實有,是從心心所裡面反應出來的。我們把這一類法,現在的說法就是抽象概念,比如時間、空間,這些是抽象概念。有二十四類,二十四個不相應。這統統叫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凡是有生有滅,就是無常,一切法無常。從這個地方你就能夠推知,就能推想到『諸法空無我,永離一切相』。這個清涼註解也註得很詳細。現在時間到了,我們明天接著來學習這首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