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六七卷)  2008/5/12  華嚴講堂  檔名:12-017-196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三段偈讚分,第四小段功德慧菩薩,偈頌從第三首看起,三、四兩首都是講過失。

  【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顛倒慧。增長一切惡。不見諸法空。恆受生死苦。斯人未能有。清淨法眼故。】

  我們先將清涼大師的提示念一遍,然後再討論我們應該如何學習。《疏》裡面第二行「餘二偈明過失」,這個二偈就是剛才念的第三、第四這兩首。「初二句」是『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這兩句「曲徑趣寂,迷一直道」。曲是小路,就是你走了很多冤枉路;趣寂,寂是定,安住在禪定裡面。禪定是一種享受,是清淨之樂,這裡面念頭不生,是個好境界。但是它是無明,它不能見性,不過無明很薄就是了,無明很濃那是凡夫,很薄這是小乘。所以凡夫、小乘修行總是走很多迂迴的道路,這個多半是什麼?多半是教下。另一種就是修禪定的,大小乘都有,大乘是禪宗,小乘修的四禪八定,這是趣寂。後面這句話說出他錯了,迷了一直道,直不是曲徑、不是委曲相,這是一條直路,成佛之道。《法華經》上說得好,「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二是大乘、小乘,三是小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叫三,我們也說之為大乘、中乘、小乘,後頭有句話說「除佛方便說」,除非是世尊為根性鈍的眾生、業障重的眾生,方便說次第法。我們要曉得,我們就是這樣的人,必須由世尊方便說,我們才能夠逐漸明白,省悟過來了。

  一直道,對什麼人說的?兩種人,一種是根性很利,上上乘人,像六祖惠能那樣的人,他能把妄想分別執著叫一時頓了,他一下就了了,統統放下了,這是上上根人。另外一種人是善根非常深厚的下下根人,這是兩端,這種人雖然看起來好像很愚痴,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就死心塌地,真正做到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他要多少時間成就?大概三年五載他就成佛了,這是一直道。我們是決定大多數,百分之九十九上不上、下不下,那就要學世尊的方便法門,按照次第去學,不按照次第決定不能成就。按照次第,世尊給我們的指導總綱領、總原則,就是戒定慧這三個次第,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定是清淨心、是平等心,這非常重要,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依照規矩去學,這個規矩決定是先扎根。

  淨業三福,在形相上,世尊雖然是為韋提希夫人而說的,實際上是為所有學佛的弟子,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無量法門的學者,指出一個共同的必修的原則,淨業三福。沒有這個,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可以說不是佛法,為什麼?佛法是建立在這三福的基礎上。三福第一條是戒,第二條也是戒,第三條才是學,你就知道佛對戒律看得多重。三福第一條第一句「孝養父母」,這句說老實話,我們不但沒有做到,連這句話意思都不懂。什麼叫孝?什麼叫養?每個月供養一點生活費用叫養嗎?那只養父母的身。中國古人講孝,要知道養父母之身,要時刻關懷父母的飲食起居、健康狀況、精神狀況,不是送一點錢就夠了,不孝!連養身都沒做到。懂得養父母的心,就是精神生活是不是常常快樂?有沒有憂慮煩惱?幾個人懂。最後是養父母之志,父母希望你、對你的期望,你有沒有做到?也許父母只希望你發財,父母只希望你升官,這現在很普遍,錯了!古時候不是,古時候父母教養你,叫你讀書志在聖賢,跟現在的社會價值觀完全不相同。我們要想到,這養父母之志,我父母還有父母,父母再上面還有父母,你追溯到老祖宗,老祖宗確實希望後代有聖賢出來。不是希望後代有做大官、發大財,不是!這太庸俗了。由此可知,我們的老祖宗對我們希聖希賢,希望我們作聖人、作賢人。現前我們父母沒有受過聖賢教育,疏忽了,老祖宗確實是這樣期望著後代。佛菩薩期望我們早一天成佛,不希望我們再拖!

  你看第二句「奉事師長」,第一句是孝道,第二句是師道。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老師,是這個世間不分國家、不分族類共同的老師,他發的弘願是普度眾生,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有教無類,只要你肯跟他學,他都是很熱心的教導你,師道。一個人一生的成就要靠這兩種人,父母生我們的身體,養育教導,扎根教育,根是從父母那裡紮的;少長以後,是依靠老師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所以佛經上常講,我們的肉身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我們對於父母、老師這個義理都不清楚,模糊,孝親尊師的意願就生不起來,那我們這一生做的不孝、不義。不孝、不義的心不但是輪迴心,是輪迴裡面的三途心,所造一切業都不能離開三途,這個事情沒有人知道。好在這句下面兩句給我們提出個大綱,「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慈心不殺是因果教育,十善業道是扎根的教育,我們要怎樣孝養父母、怎樣奉事師長,就在十善業道裡頭。十善業道要是做到,那就真的孝養父母、真的奉事師長了。

  所以出家的孝超過在家,在家人比不上出家人。這話怎麼說?你仔細去看看,《沙彌律儀》、比丘戒跟菩薩戒,你不就明白了嗎?在家人對父母、對師長,你全都做到。出家人所修學的向上提升,那在家人沒做到,不但做不到,他不知道。我們希望同學們,我們這一會緣分無比的殊勝,這一百個七,七百天就在這個期限之內,一百個七之內,把四個根紮穩,完全落實。在家同修也要認真努力,為什麼?沙彌戒在家同學可以學,這是聖賢的基礎,聖賢的根本。這七百天當中,我們有機會在一起學《華嚴經》,解門;這個寺院有念佛堂,有百七繫念法事行門,解行相應。尤其繫念法事冥陽兩利,這個緣過去沒有,為什麼沒有?過去沒有遇到這麼大的災難,這個災難給我們碰到了。如何能化解?真正修行就能化解,要發真心,真正懺悔,自度度他。自己得度,紮上四個根根深蒂固,然後儒釋道三教裡任選一門,十年薰修,你不能成聖也成賢了,三教的聖賢,你自己得度了。自己得度,才能像孔孟、老莊、釋迦、菩薩那樣的感化眾生,自度度他才能做得圓滿。所以這是稀有,真的是古人講的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緣分,不能不珍惜。沒有極重要的事情,這七百天不離開道場。這是一直道。

  「次半有常等倒」,這後面兩句『彼由顛倒慧,增長一切惡』,這是三下,第三首的後面的兩句,第三句跟第四句,清涼大師講它有常等,常是什麼?常、無常這是顛倒慧。常、無常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對立,在佛法講邊見,二邊。二邊就不圓融,二邊就把自性分裂開了。自性本來是圓融的,本來是一體的,你在這個地方,你是顛倒慧裡頭,這就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顛倒的慧,不是真智慧,所以增長一切惡法,「長世間惡,有無常等,長無明惡」。常、無常都是錯誤的見解,什麼時候你能看出常與無常不二,你就開悟了。怎麼能看出常跟無常是不二?《華嚴經》前面說了很多,常沒有常,也沒有無常,常等於零,無常也等於零,不就是不二嗎?所以你常常想到彌勒菩薩的教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的念頭,哪來的常?哪來的無常?常、無常都不存在,所以常、無常這是錯誤的知見。可是有這些錯誤見解,增長惡念,增長惡行,以為一切都是存在的,這個常好像存在,這是凡夫知見,什麼都有,都是真的。真的怎麼樣?真就想起貪瞋,貪就想擁有、想佔有;瞋就想離開它,遠離,這造業了。

  小乘知道無常,所以他長無明惡,就是前面講的趣寂,他求心地清淨寂滅,知道什麼是無常的,他統統能放下,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也不在欲界,把財色名食睡統統放下,到哪裡去?到無想天去了。四禪有無想天,他修的是無想定,什麼都是假的,無想定的人是住在無明裡頭,雖然有很深的定功,他對外面狀況是一無所知。這錯了!不但是修無想定的人錯了,佛連阿羅漢都罵他、呵斥他「焦芽敗種」,他們證的是偏真涅槃,比無想定高,說老實話也是無想定,無想定是被無明裹住。阿羅漢的定九次第定,裡面也有點小智慧不是大智慧,那是什麼?他還有妄想、還有分別沒斷,能突破六道輪迴,不能出十法界。所以世尊在大乘會上常常呵斥他們,提醒他們,希望他們早一天能夠迴小向大,大乘才真正了自性,了自性就是見性,明心見性。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才是真正稱之為無上菩提,自覺圓滿然後才能普度眾生,這是佛菩薩讚歎的。

  清涼怕這些提示我們還很難體會,他再加註解,《鈔》就是再加註解,註解的註解。我們看《鈔》裡面所講的,「初二句等者」,《鈔》裡面講初二句,是《疏》裡說的「迷一直道」。初二句就是「初二句曲徑趣寂,迷一直道」,這就是註解這個地方的。「凡小俱迷,曲徑趣寂」,凡夫、小乘都在迷,凡夫迷得重,小乘迷得輕一點。「曲徑趣寂,唯是小乘」,走迂迴的路,最後走向寂滅。「若超卓大方,不歷二乘,速成正覺,名為直道」,這個註解裡面講一直道,什麼是直道?上上根人,大乘根性,他不需要經歷聲聞、緣覺,直接就上去了,所以速成正覺這是直道。這個地方要注意到,念佛法門是直道,不經過聲聞,也不經過緣覺,不但聲聞、緣覺不經歷,十法界裡頭菩薩、佛也不經歷。在《華嚴經》裡面講,就是十信位可以不經歷,他一下就到初住位,這不可思議。但是你能不能上得去,在理論上講人人有分,可是事實裡面講各人遇緣不同,這個話是善導大師說的,「極樂世界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聽了這句話,今天我們實際禪寺這一百個七,這個緣太殊勝,如果這一百個七當中,真正有人把目標、方向鎖定了,成佛,真能成得了!百七圓滿那一天他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這真的不是假的,預知時至,沒有生病,沒有病苦,自在往生,上上品往生,怎麼知道?因為他把分別執著全放下。世出世間,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再不執著,再不分別,這人成佛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緣殊勝。所謂是遇緣不同,有這樣的因緣,然後關鍵就是你自己能放下多少,關鍵在此地,你放得愈多愈殊勝。這些道理我們不陌生,前面學了很多!學了要會用,把我們的想法、看法,過去全錯了,現在統統修正過來,我們的言語行為都在正道上,不偏不邪,這是一直道。無比的殊勝就在你認知,你認識、你知道,然後有多大的成就完全自己操縱,與任何人都不相干。

  下面說「若先證二乘,後方入大,名為曲徑」,這個路走迂迴了,真的迂迴了,迂迴的時間太長,「曲徑謂其迂迴」。「趣寂明其沉滯」,這就是什麼?證阿羅漢果,阿羅漢證得偏真涅槃,他在涅槃的境界裡面什麼作為也沒有,不能提升自己,也不能利益眾生。提升自己是定慧,利益眾生是修福報;換句話說,修福修慧的機會都沒有了,他在定中。我們在經上看到的,阿羅漢這個定中時間是兩萬大劫,辟支佛是一萬大劫,所以辟支佛比阿羅漢聰明,都有沉滯。底下說「若實教中」,實教是大乘,小乘是權教,方便說,這大乘,「終竟發意,但動經八萬,耽三昧酒故」,大乘人發心大,真的我們中國古人講的話很有道理,量大福大,大乘人心量大。縱然不能夠「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起心動念確實為一切苦難眾生想,為一切諸佛正法久住想,這個心了不起,這是大乘心!為一切苦難眾生就是四弘誓願的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見到苦難眾生,聽到苦難眾生,要有憐憫的心,要有慈悲心,要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立刻伸出援手去幫助他。

  那在我們初學,我們的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沒有能力幫助他;沒有能力幫助他,那個念頭到了,念頭就加持他。你是真誠心,有力量盡一分力量,盡心盡力幫助這些人。這裡頭有善巧方便,有大智慧,而不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你生煩惱,智慧用事你永遠保持清淨心。菩薩悲心懇切,這裡面也有動經八萬,八萬大劫也有喜愛,喜愛什麼?三昧酒,這不是真的酒,比喻你貪戀,貪戀三昧。三昧是什麼?正受。自行化他,我們剛才講,永遠保持著清淨心,這個地方三昧酒就是講的清淨心。三昧是正受,什麼是正受?心沒有憂喜,身沒有苦樂,這叫三昧,這正受。要知道苦樂憂喜都是不正常的受,誰有?六道凡夫有。這是佛在大乘教講得很多,六道凡夫有五種受,感受,苦樂憂喜捨。心沒有憂喜、身沒有苦樂,這個時候叫捨受,捨受很好,苦樂憂喜都沒有。為什麼叫捨受?它不能長久保持,時間很短,又有憂喜、又有苦樂。菩薩,菩薩能永遠保持捨受,永遠沒有苦樂憂喜,這是菩薩,自行如是,化他亦如是。所以他不受環境的干擾,這叫大乘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次半」,就是剛才講「有常等倒,長世間惡,有無常等,長無明惡」。註解裡也有解釋,這兩句「通凡小」,前面是小乘,這個凡夫、小乘都有,「故此說凡惡」,這個地方講的是凡夫之惡。下面講「小乘之惡」,下面是第四首偈的前面兩句,『不見諸法空,恆受生死苦』。小乘沒證阿羅漢之前還在六道,雖然在六道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你說為什麼不墮三惡道?三惡道的業因是貪瞋痴慢,他沒有了。所以你沒有貪瞋痴慢,你就決定不墮三惡道;換句話說,你要是有貪瞋痴慢,你跟三惡道的緣很深,你就免不了要墮三惡道。這要常常講,常常提醒,聽一遍、聽十遍、聽百遍、千遍沒用,為什麼?五欲六塵現前的時候、名聞利養現前的時候,貪瞋痴慢馬上就起來,這是事實。因果教育是重要的增上緣,但是在這個時候他業障習氣太強,這個時候他會把因果忘掉,信不信因果?信。但這個時候迷了,迷在名聞利養、迷在五欲六塵裡,起貪瞋痴慢疑,這是很怕的一樁事情。

  那怎麼辦?我們就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什麼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不中斷,我們就明白要長時薰修。長時薰修一個力量在督促我們,那就是我一天不讀經,我會墮地獄,這話不是假的。我沒有能力抗衡煩惱習氣,沒這個能力,所以必須要佛菩薩時時刻刻提醒我。特別是在這個時代,社會大眾普遍的把倫理道德疏忽,把因果、聖賢教育疏忽,整個社會人心都趨向名利,爭名逐利。這個現象是什麼?這個現象是世界毀滅的現象,二千五百年前孟子就說過,對梁惠王講的,「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孟子去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見面的時候就向他討教,你老人家不遠千里而來,對我國家有什麼利益,帶來什麼好處?開口就是利益。孟子就提出來,「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仁義不僅是治國之道,是安定和平、共存共榮的大道。仁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常常存這個心這叫仁。時時刻刻想到,我不願意別人對待我的,我不能對待人;我喜歡別人怎麼對我,我應該怎樣對人。義,義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大事、小事,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這個重要!利不重要。末後是提出警告,上是國王,下是人民,大家都爭利,這個國家就危險,會亡國。

  現在我們看這個世界,全世界的人哪個不爭利?提倡競爭,這在中國古時候沒有的,哪有競爭這麼一句話,這還得了!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從小就教你讓,從哪裡讓起?忍讓。你要能忍住,要讓;慢慢智慧開了,謙讓,謙卑,自己謙卑能讓人;最後到聖賢地步是禮讓,這等級的,慢慢上升的。你想想看這三種讓,忍讓、謙讓、禮讓,這是化解衝突、社會安定、世界和諧的大根大本。我們從這些聖賢教誨來觀察現在的世界,你就曉得,現在世界動亂的根源在哪裡。確實許多志士仁人都在尋求化解衝突之道,恢復世界安定和平之道,都在那尋求,國際上的和平會議都在討論這些議題。我這兩天接到一個通知邀請函,印度尼西亞在六月下旬舉行一個世界和平論壇,五十二個國家代表參加,他邀請我去,我答應他。為什麼要答應他?我知道這些人都非常熱心,找不到門路。所以我們再一次要把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因果的這種理念介紹給大家。大家未必會相信,我們湯池小鎮做的實驗,就是為這些人做的,所以我想邀請他們到湯池來參觀。山東慶雲,他們要做個示範縣,現在積極在籌備,明年我們相信慶雲會有很可觀的成績。他們看到了才能夠生長信心,增強信心。我們希望大家同心協力,把全世界各個族群古聖先賢的教誨,各個宗教聖人的教誨,把它取出來,要用辦班教學的方式教化眾生才能收到效果。如果沒有這個行動,也就是辦班教學,光靠開會沒用處。縱然這個會是有議,議也有決,可是後頭那一關難了,決而不行,這個會議就沒有結果。二00六年我們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辦的活動,有後續這是我們沒想到的,我們很歡喜,那就是駐聯合國各國的使節都有願望到湯池來參觀、來看看。這就是這個會議,議而有決,決而有行,這行動,這是好事情。所以我們歡迎他們來參觀、來考察。

  後面這首偈,「不見諸法空,恆受生死苦,斯人未能有,清淨法眼故」。這首前面兩句,清涼大師註解,「不見二空,受二死苦」,這兩句是說「小乘之惡」,清涼大師《鈔》裡給我們指出來,小乘確實見到我空,法空他沒見到。小乘人知道這個身,身是四大五蘊和合而有的,所以無我,小乘人不執著這個身是我,但是他以為四大五蘊是有,身沒有。四大五蘊,不但我們身是四大五蘊組合的,所有一切萬事萬物哪個不是四大五蘊組合的?你看所有動物都是的,這容易懂。植物也是的,植物你看那棵樹,那個樹是不是四大地水火風?物質!樹有靈性,靈性是什麼?見聞覺知,它有,它有受想行識。礦物呢?礦物現在也發現了,所以江本勝博士發現,水有見聞覺知,水是礦物。就是說所有一切的物體,再給諸位說,包括虛空,虛空也是相,這個相離不開四大,虛空也有見聞覺知,所以它給我們傳遞訊息。如果虛空沒有見聞覺知,我們跟十方世界就不會起感應作用。為什麼我們這個念頭起來,遍法界虛空界都能夠收到?虛空是傳遞的一個媒體,媒體有見聞覺知。小乘人認為我沒有,法有,也不是沒有道理,所以他還受二死苦。這二死,分段生死他沒有了,身的生死小乘人沒有了,他有變易生死,變易本來不是生死,變易苦!死是代表苦的意思。我們六道凡夫真的是不見二空,受二死苦,小乘比我們好一點,不究竟。我們執著以為身是我,為這個身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墮阿鼻地獄受種種之苦,叫冤枉!那不是我。這真叫是,李老師以前講經常講,「我們這些眾生糊塗到所以然,認假不認真」,真是什麼?法性才是自己,才是真的,宗門裡面常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是講法性,有時候我們也講靈性,這是自己。

  末後這句「斯人未能有,清淨法眼故」,《疏》裡面講,「後半無實諦觀,何有法眼」,實是真實,諦觀是常講的三觀,空觀、假觀、中觀,具足三觀那叫法眼,知道一切法不外乎空假中。從理上講、從體上講,「萬法皆空,了不可得」;從事上講、從相上講,是假的不是真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從作用上講,中觀,你對於事實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二邊不著,空有二邊都不著。大迴向裡面所謂是「巧把塵勞作佛事」,那是中道。你有善巧方便,你能夠利用這一切境界、一切事緣,提升自己的靈性,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叫行菩薩道。那沒有法眼不行,法眼是菩薩有的,他見到事實真相。小乘雖然放下了執著,不容易,我們六道凡夫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放不下,他放下,也就是見思煩惱斷了,他沒有錯誤的思想,沒有錯誤的見解,可以說是正知正見,所以他獲得的成就是正覺。佛法所求的,這個一定要知道,學佛求什麼?求無上正等正覺,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就成佛。所以佛是最高學位的名稱,無上正等正覺是最高學位的內涵,你證得了,憑什麼成佛?憑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菩薩,菩薩是正等正覺;阿羅漢是正覺,這是佛門三個學位的名稱,算是證果了。由此可知,沒有證得阿羅漢以前你沒有學位,像在學校念書一樣,你還沒有拿到學位。

  所以學佛目標在哪裡?方向在哪裡?自己不能不清楚。如果學佛目標是在名聞利養,我將來成為一個大法師,受一切信徒的恭敬供養,這種發心,你們想一想,有沒有好處?也弘法利生,也講經說法,沒講錯,依照古人的註解去講沒講錯,以前李老師告訴我,果報在哪裡?在阿鼻地獄。他一生行的是善法,怎麼會墮阿鼻地獄?我們想不通,老師說你再細心想一想,破壞聖教!佛不是這樣教人的,你這種做法,你把天下學佛的人誤導了,這個罪重不重?我們才明白。佛幫助眾生了生死出三界,你把他引誘回來了,讓大家對佛教產生重大的誤會,把佛法當作什麼?取得名利的一種方法,你這個罪重不重?弘護都不例外。弘揚正法、護持正法,福德無量無邊,一個觀念錯誤,你就造罪業了。造多麼重的罪業自己不知道,將來墮落的時候,你還能跟閻羅王吵架嗎?你還能不服嗎?所以發心比什麼都重要,發心要正,你的行才正。發心不正,那個行正的正裡頭有偏有邪,正中的偏邪,罪過更大。為什麼?邪裡的偏邪,大家一看就曉得,受害不大。正中裡面藏著邪,人家看不出來,那個過失就嚴重,所以他墮的地獄是最苦的、最深的。這些微細的地方,確實沒有古人給我們提示,我們看不出來,我們想不到,明顯的還是古大德給我們提示的。

  人間天上得大富貴的,在天上作天王、人間作人王,那是真福德,他能傳子孫傳幾十代,享國幾百年,這些福從哪裡修的?都是過去生中弘護的福報。如果不是弘護正法,他哪裡能夠修這麼大的福報?現在走向民主、自由,開放了,國家領導人是人民選舉的,任期四年、五年,頂多連任一次,你就想到修大福報的人沒有了。哪有從前帝王那麼大的福報,自己做一輩子,還要傳給兒孫。如果佛法沒有了,修大福報的機會就沒有了,這個世間不可能有這麼大福報的人出現。所以在現前,佛門裡修福就不容易了,因為佛門裡面修福,首先要是正法道場,這就不容易。但是法沒有邪正,邪正在人,人心正,法就正;人心不正,正法也沒用,也被他用錯了。這三首偈裡,最後一句話很重要,沒有清淨法眼,清淨法眼是果,從哪裡來的?從清淨心來的。清淨心從哪裡來的?從平等心來的。我們要知道,清淨法眼是性德,是自己本來有的,不是外頭來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哪個人沒有清淨法眼?各個都有。清淨法眼為什麼失掉?被貪瞋痴慢攪和了,你的清淨法眼裡面有貪瞋痴。

  貪瞋痴是什麼?是染污,你清淨失掉了;傲慢是不平,你平等性失掉了;換句話說,你眼睛瞎了,世出世法你都見不到了。為什麼佛教我們要斷煩惱?四弘誓願裡面「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先斷煩惱再學法門,你就曉得它用意之所在。煩惱斷了之後,你的心清淨,你學法門你才真的得到。如果心不清淨,你怎麼樣學,你所學的東西裡面都有染污。古大德給我們比喻,佛法像無上醍醐,醍醐是人間最好的飲料,天人是甘露,人間醍醐是最好的飲料。貪瞋痴叫三毒,這裡頭有一滴劇毒在裡面,那你飲料全部變質了,全部都是有毒的,道理在此地,帶著有毒的這個心,你求不到佛法。所以佛才這樣講,你要想得到醍醐,你先把你的杯子搞乾淨,不能有點骯髒東西,你這杯醍醐才純,才真養人!所以先教我們斷煩惱。

  用什麼方法斷?用戒律。我們今天特別強調這四個根,這四個根就是把我們的法器,我們的心是法器,能夠接受大法的,法器裡面的染污把它去除乾淨,我們才能夠接受如來正法。清除法器裡面的毒物,就要用《弟子規》、用《感應篇》、用《十善業》、用《沙彌律儀》把它清洗。所以我們現前在這一百個七的時間,七百天,兩年的時間,把我們自己的法器洗得乾乾淨淨,然後在經教裡面選擇一門。一門不少,一切不多,《大藏經》也叫做一切經,《華嚴經》裡面「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經通了,一切經都通;一個法門契入,八萬四千法門統統契入。為什麼?一,你才能得三昧,你的心專一,容易得三昧。三昧就是清淨心,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之後,清淨平等是禪定,得到之後,後面就開慧,覺就是開慧了。如果我們同時學很多東西,夾雜,不容易。

  現在我們這個道場先修這四門,這四門都是根,可以同時修學,四個根都紮下去。將來我們專攻一門,十個人可能都不一樣,那就變成十門。十門我們都在一起做報告,我學《華嚴》,我報告給大家聽,大家也聽了《華嚴》;你學《無量壽經》,你做報告,我也聽到了。這算不算夾雜?這是專攻跟廣學同時並進,只要有四個根。沒有四個根,都不能成就;有這四個根,我們專攻跟廣學同時進行,行。要怎麼修法?著重我自己修的這門,別的我聽聽就行,知道有這麼回事情,可以做為自己參考資料,能幫助自己這一門的理解。所謂觸類旁通,我不學那個法門,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善財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聽他的,我們不學他的,不在那上面下功夫,在我自己本門這一門上下功夫。你只要用這種方法,大家在一塊學的時候,彼此都得殊勝的利益。可是決定要專攻自己這一門,不受別人影響,那就是定力。你能把其他的經義會通,跟自己學的經論圓融,幫助你開智慧的時間可以提前,這是肯定的。記住,不能被外面境界所轉,這是最重要的原則。

  這個道場的護法很多,諸位在此地能有成就,護法都得真實利益,我們的報答,就是成就德行,成就學問,提升自己的靈性,將來教化有緣的眾生,這是報答。我們的教學不著急,不可以有競爭,心平氣和,什麼人先出來學講並沒有次第,是同學當中哪幾個講得好,優先他排在第一,就第一個梯次。每個人講自己的一部經,講完之後,第二個梯次也是給成熟的人,都講得不錯。講得比較差的排在最後,就是說你學習薰修的時間長,到最後輪到你的時候,你學習的時間最長,也成就了。這個方法是正確,合情、合理、合法,比抽籤好。抽籤不行,抽籤碰到的時候我根本就不能講,你上台耽誤時間,也耽誤別人。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把他推出來,哪一個他比我講得好,他在先,我在後,我再學一段時期,要互相謙讓。講,我們大家聽,大眾也聽,如果覺得很滿意,不錯了,我們就開始在錄影室裡面講,錄影室裡面講的時候,同時網路就播出。這是古人做不到的,古人獨善其身就不能兼善天下,你自己十年苦修沒有人知道,不能接觸群眾。現在我們用網路,我們有衛星,你講的東西,網路同時播出;衛星,我們錄成光碟的時候,在衛星電視台播放。到明年,如果快,今年下半年我們就可以擁有兩個衛星電視台。所以我們不出門,十年不出門,你經講得好已經是名滿天下,這要感謝現代的科學技術。雖然講得好,也要守住十年不下山,躲避名聞利養,這個名利一現前往往人就墮落,迷了,很快就迷了。這是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要常常懷著恐懼的念頭,這很可怕,我們這一生是提升、還是墮落都在一念之間。如果沒有這個定力,二十年不下山,三十年不下山,古來大德有一輩子不下山的,為什麼?怕外面環境干擾,自己把握不住墮落了,這些事情自己不能不知道。學習,同學們常常在一起,哪個人程度好一點的、差一點的,大家都很明白,學習得好的,德行好的,講得好的,他優先。

  或者同學們可以用無記名的投票,你們大家選,自己看,哪個人應該排第一、排第二。不必記名,你覺得哪個人應該在第一,哪個在第二,哪個在第三,每個人都填個表,然後大家拿出來看誰的票最多。按這個順序,這也是民主的精神,很公平,沒有爭執,大家公認的,這個方法都非常好。記住六祖在《壇經》裡面說的一句話,「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這要記住,任何場合裡不能爭,一爭,道就沒有了。為什麼?道是和諧的,道裡頭沒有對立,所以它沒有競爭。一有競爭的念頭,道就沒有了;有好勝的念頭,道也沒有了。在佛法裡面修得再好,修福、修慧,有競爭的心、有好勝的心,他的果報在哪裡?佛給我們說的,在阿修羅、在羅剎。阿修羅有大福報,都是在弘法、護法裡得到的成就,修得的福。為什麼會墮在那一道去?好勝、好強,任何場合不服輸,總是要站在別人前面,所以他得大福報,修羅、羅剎都大福報。但是要曉得,墮到阿修羅道裡面他福大,他造的業就更重,所以阿修羅跟羅剎命終之後都是墮地獄。這在佛法叫三世怨,你看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

  佛把這些業因果報詳細跟我們說清楚,讓我們提出警覺,路是自己走的,沒有人干涉你,佛菩薩也不能約束你,佛菩薩只是勸導你,聽不聽是你自己。所以佛不度眾生,誰度眾生?自己度自己,自己對自己要負責任。諸佛菩薩、世間聖賢都是我們的善友,都是我們的好老師,他給我們做增上緣,所緣緣、無間緣是自己的。在大乘教裡面講得很清楚,我們每個人十法界的因統統具足,換句話說,你在這一生中,你在來生想作佛行,想作菩薩也行,想作天王也行。或者以不善的心、邪惡的行為,盡幹些損人利己,甚至於損正法利自己,這都可以幹,果報在哪裡?在三途,餓鬼、地獄、畜生。給你講得很清楚,路是你自己走,果是你自己受,所以說各人因果各人承當。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這一生當中,順境不太容易覺察,逆境很容易覺察到,逆境的時候心不平,想到經典的教誨,心就平了。為什麼?自作自受,不能夠怨天尤人,會想到古大德的諺語「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前定不是別人給我定的,自己定的。自己造的業因,這一生受的果報,你怎麼能怪人?但是因果是可以轉變的,所以佛法講因果不是宿命論,宿命論就錯了,因是自己造的,我自己可以改變。雲谷禪師教導了凡先生改造命運,就這個道理,這是原理。你自己能覺悟,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雖然過去做再惡的種子,它沒有緣了,它不會現行,種子雖然不消失,它不現行。你努力行善,你阿賴耶識善的種子雖然是弱,變成強大,它現行,它先受報,這是真理,是事實真相。所以明瞭之後,要懂得自求多福,是真求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一點都不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