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七0卷)  2003/1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70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第九段關鑰世界,第二段苦集聖諦。我們將經文念一遍: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關鑰世界中。或名行。或名憤毒。或名和合。或名受支。或名我心。或名雜毒。或名虛稱。或名乖違。或名熱惱。或名驚駭。】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講的是世間因,苦集滅道,這都是集的名稱。如果我們說集之別名,行,能講得通,不如說集諦的名稱,集諦的名稱也是無量無邊。集是造的業,煩惱業習,煩惱業習的名字無量無邊。我們現在來看第一個。

  第一個『或名行』,這個字應當念去聲,它是動詞不是名詞,念去聲念ㄏㄥˋ,當動詞講。「行」是行動,行動是造業。惑、業、苦,迷惑,迷惑沒有造業,他不能感受果報。在佛法裡面講,迷惑是緣,造業是因。為什麼?因跟果是最接近的,緣比較疏遠,是疏遠的因。如果我們拿三代來講,這個意思大家很容易懂得。譬如說父子,父親生兒子,父親是因,兒子是果,祖父是緣,祖父隔了一代。父親從哪裡來的?父親從祖父來的。所以最親密的這個因,才叫親因緣。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疏遠的因,講增上緣,沒有增上緣也不行,這個因不會結果。所以,惑業苦等於三代。他為什麼會造業?因為他迷惑。所以惑跟業兩個的因果來講,迷惑是因,造業是果;造業是因,受報是果,這大家就容易理解了。這是惑業苦的關係,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你造業了,你才有前面所講的苦報,苦聖諦的苦報。由此可知,前面一段是講六道的果報,依正果報,無一不是苦,正報苦,依報也苦。苦從哪裡來的?自己一定要曉得,是自己行業所造的。與別人有沒有關係?與別人有間接的關係,沒有直接的關係,這個要懂得。因此,果報自己承受,因果自己負責,不能怪別人。別人誘惑你,誘惑你,你願不願接受?你不接受,就沒事了。別人騙你,你願意接受他的欺騙,這是你自己要負責任。他騙很多人,有些人上當了,被他騙了,但是裡面還有一些人不上當,沒有受他的害。從這個地方你就了解,你受人家的欺騙,果報你自己受,責任你自己負。騙你的人有沒有責任?責任很輕微。是你自己上當,像釣魚一樣,釣竿在那裡,你自己上鉤,我是在這裡誘惑你,你願意上鉤。游的魚很多,為什麼那些不上鉤,你來上鉤?因果你要負責任。

  這個道理很深,一般人不知道,吃虧上當了,總是怨天尤人,某人害了我,其實那人並沒有害你,是你自己害自己。自己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辨別是非,沒有能力選擇。我在這一生接觸的人很多,接觸的事也很多,接觸鬼神也很多,我為什麼不受害?誘惑我的人很多,迷惑我的人也很多,為什麼不受害?夏蓮居老居士講的,讀經!天天讀經,經典是最高的指導原則。佛滅度之前,弟子們向世尊請教,世尊在世,我們依靠世尊,你老人家不在世了,我們依靠誰?這是大問題。世尊給我們說了「四依法」。

  四依法裡頭第一個,「依法不依人」。你看頭一個就講清楚了,佛不在世,你們依靠什麼?依靠經典,決不能依靠人。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裡頭,《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我單獨講過,《觀無量壽經》全經講過,這一章我也單獨講過,講得很詳細!善導講得好,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善導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說的。他怎麼給我們講?世間的法師也好、大德也好,如果他講的跟經典講的不一樣,決定不能依靠他;你依靠他,你就錯了,你是依人不依法。阿羅漢,證阿羅漢果了,來說得怎麼樣?阿羅漢說得也要跟經一樣,說得跟經典講的不一樣,不能依靠他,阿羅漢也不行。菩薩來怎麼樣?等覺菩薩來了,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還得了!他講的跟經典不一樣,也不能依靠,絕對不是真的。

  佛來了怎麼樣?佛佛道同。如果是真的佛,他所講的跟以前的佛講的一定是一樣的,佛佛道同!如果這個佛講的跟從前佛講的不一樣,這佛是假的、冒充的。《楞嚴經》上給我們講五十種陰魔,現在五十種陰魔充斥在這個社會上,你不認識他。他的境界有的時候示現跟佛一模一樣,李老師講的,百分之九十九像佛,裡頭有一分是毒素,是魔。你沒有智慧很容易上當,跟他走了,最後怎麼樣?最後墮在魔道,你變成魔子魔孫了,你受他的掌握了。所以《楞嚴經》在這個世界上頭一個,滅法第一部滅《楞嚴》。你要曉得為什麼滅《楞嚴》?《楞嚴》是照妖鏡,妖魔鬼怪在楞嚴會會下無法遁形。

  你看講五十種,五十種類,那都是妖魔鬼怪,神通廣大。他們也修戒定慧,什麼東西沒有放下?自私自利,貪瞋痴慢。但是他掩飾得非常好,你很不容易發現,他很會掩飾。只有很細心的人,心很定的人,有智慧的人,一眼就看穿了。就是一百分裡頭,九十九分他表現的是善的,裡頭有一分狠毒,他不是佛。佛菩薩純淨純善,只有成就眾生、愛護眾生,絕對沒有傷害眾生的這種行為,決定是撥亂反正,這是菩薩事業。現在這個社會,我常講,眾生不知道倫理道德,他一定表現倫理道德,現在人忘恩負義,他一定是表現的知恩報恩,教化眾生。佛菩薩住世,起心動念,念念為眾生,沒有絲毫為自己。有絲毫為自己是魔,決定不是佛,無論他怎麼掩飾都掩飾不住,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這個地方頭一個就是要有智慧。誰有智慧?尤其是初學,培養智慧至少要十年;古人的標準是五年,現在的標準至少要加一倍。為什麼?社會太亂了,人心太壞了,你沒有真實智慧,你怎麼能辨別。所以,唯一的依靠是善知識。跟一個好老師至少要十年,你沒有十年,你腳跟站不穩,你走路會滑倒。所以,自古以來世出世間法,世間是求學,出世間是求道,道學所依,老師第一。你看看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大師,那是在家居士,他是楊仁山的學生,也是楊仁山的傳人,在南京辦支那內學院。由於戰亂,好像支那內學院只辦了兩年就停辦了,戰爭起來了。但是,雖然只有兩年,對於佛教的影響太大了。民國初年,無論是在家出家,那些大德都是內學院的學生。太虛大師是內學院的旁聽生,梁啟超也是裡面的學生。

  內學院的院訓實在非常殊勝,院訓裡頭特別強調師道,在佛門裡面老師第一大,尊師重道!學生不知道尊師重道,你什麼都學不到,老師再高明,對你也無可奈何。為什麼?你不能接受。就好像老師能夠灌輸你最好的營養,你的體質反抗,不能接受,你得不到利益。所以,老師跟學生的關係,這講師道,師資道合;師是老師,資是學生,學生跟老師要密切合作。怎麼合作?老師教導的,學生一定依教奉行,不折不扣,這個學生根利的,三年、五年成就了。成就什麼?成就戒定慧三學。慧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完全配合,百分之百配合。如果能夠配合到百分之八十、九十,大概要二十年、三十年才能成就。如果只能配合一半,他的一生不能成就,能成就定,不能成就慧,所以大徹大悟沒有指望。

  老師對待學生的心是平等的,老師對待一切眾生的心是平等的,學生同樣接受教育,成就不一樣。什麼原因?印光大師講的,「誠敬心」不一樣,學生對老師的真誠恭敬不一樣。老師並不要求學生對他真誠恭敬,如果老師對學生一定要求,「你要對我怎麼恭敬,我是你老師」,這個老師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老師還沒有離開名聞利養,還沒有離開貢高我慢,還沒有離開自私自利,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但是老師真正傳道他會觀察,哪個學生有誠敬心,這個學生要特別照顧。為什麼?他能成就。所以誠敬,老師實在並不關心,關心你有誠敬你有資格在這一生當中成就。

  你的誠敬不僅對老師,對宇宙、對法界、對一切眾生,誠敬是用在這裡。這個人是上上根人,這個人真正是再來人,善知識一指點,他就悟入。如果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他裡頭就含藏著毒。你含藏的毒素,老師知道,一般人不知道,老師畢竟還是有些定慧,他知道。他慈悲,他要時時刻刻提醒,這是教育,教育總希望你能覺悟、你能回頭,你能把那一點不善放下,恢復到純淨純善。

  前面跟諸位提到過,八相成道裡頭,小乘有降魔,大乘沒有,為什麼?大乘佛跟魔是平等的。魔只要把他那一點妄想、分別、執著捨掉,他就是佛。再說,哪個眾生不是佛?我們每個人各個都是佛。只是你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你是個糊塗佛,你是個顛倒佛,你現在在造惡業,你現在在製造三途地獄。誰受?自己受,絕對不是別人受。自己做錯事情,過失小,受的果報也不會太重。如果你做錯事情影響到別人,這個影響是負面的,破壞別人的信心,破壞別人修學佛法的機緣,這個嚴重,這是佛法裡頭常講的斷人法身慧命。你影響的人愈多,影響的時間愈長,你的地獄罪就夠受了。所以結罪不從自己,是從影響,你受害的有多少人。同樣,你做一件善事,這件善事受益的人有多少,受到你好處的人,受益的時間多長,愈長愈好,受益的人愈多愈好,你功德大!

  《了凡四訓》裡頭說得很清楚,因果這樁事情,論影響,不論現行;現行不重要,重要在影響。因此我們起心動念一切作為懂得影響,這就是所謂「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在這個世間,這一生沒有白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可以做世人最好的榜樣。世間人,你看,人家罵你,你馬上就回口,人家打你,你馬上就動手,這不是好樣子。我們做什麼好樣子?人家罵我,我不回口,人家打我,我不還手。為什麼?爭就沒有了,鬥爭在這個社會就消滅了。從自己本身做起,你叫別人做,太難了!一切從本身做起,從我自己做起。我自己做不到,叫別人做,那是假的,那是魔,那不是佛;佛是叫自己做,自己做給別人看,影響別人,這是佛菩薩。

  所以,佛菩薩行正行,沒有委曲,絕對沒有邪惡。見到人家錯誤,這時候怎麼辦?默擯。默擯就是不說,見到別人有好處,讚歎。他有一百樁事情,九十九樁是惡的,不說,一字不提,有一個善的,讚歎,這是教育社會。現在這個社會動亂,如何能叫這動亂恢復到安定和平?你要教!不爭就安定,不爭就和平。你給社會帶來安定和平,你想想看這個功德多大!這是佛菩薩做的。妖魔鬼怪,他就煽動人心,欺騙眾生,希望你動亂,希望你不安定,他在當中得利益。他為了個人的利益,他不在乎傷害大眾,這就是古人常講的損人利己,損人利己是魔幹的,不是佛。佛怎麼可以幹損人利己的事情!

  如果說這個道場不如法,菩薩遇到怎麼樣?菩薩是離開,絕對不會跟這個道場結怨,聖人教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絕對不結怨。時節因緣成熟了,幫助他,教他回頭是岸;因緣還沒成熟,避開!所謂是好聚好散,感情不破。好散怎麼樣?將來緣成熟了,你可以再來,還有再來的機會,多得很。如果是鬧彆扭、鬧翻了,下次不好見面,人家回心向善,你也沒有辦法幫助他。這個道理不深,這是做人的道理,要懂。

  他過去對我好,他有一天對我好,一生都不能忘記。韓信年輕的時候挨餓,漂母布施他一餐飯,這一餐飯的恩他一輩子不忘記,到他自己發達的時候,報漂母之恩,韓信。他這種作為,他影響就大了,影響了幾千年,時間影響幾千年,空間是影響十方。這是教什麼?教人知恩報恩。這個人過去對我有一天好處,有一次好處,以後對我非常不好,甚至於破壞、陷害我,那個不顧,我只記這一天的好處,只讚揚這一天的好處。永遠記住報這個好處之恩,其他的不好的,忘得乾乾淨淨。今天社會需要這個教學,這個社會才能夠安定,才能夠和平。

  現在人心量非常小,只有自己,沒有別人。我們學佛的人要表現包容,寬宏大量。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縱然學不到,我們至少要能包容這個世界。我們住在地球上,現在人講地球村,交通發達了,資訊發達了,全世界哪個角落上發生一點事情,立刻就知道了,全世界都知道了,地球縮小了。所以,今天我們從事於多元文化工作,跟宗教、跟族群往來,我們不說我們是哪個國的人。我們怎麼說?我們是地球人,地球人愛地球人。地球人愛地球人,就不會分國家界限了,就不會分族群,也不會分宗教了。只要你是地球人,我們都是兄弟,我們都是同胞。我們要包容,我們要尊敬,我們要忍讓,我們要敬愛,我們要互助合作,我們是一家人。

  現在這個社會需要這個教育,才能幫助這一個世紀多的動亂恢復安定和平。中國諺語所說「家和萬事興」,只有和平安定才有建樹。連修行不例外,佛門裡面常講,「法輪未轉食輪先」、「身安道隆」。社會安定和平,生活沒有顧慮,你才安心辦道;身心不安,世出世間學業、道業統統不能成就。佛菩薩神聖帶給一切眾生的,首先就是安定和平,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佛菩薩教導我們究竟徹底,教導我們從內心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捨棄,這是學佛真正的基礎,第一個條件。你不能夠放下,你沒有法子成就。佛法在《華嚴》裡面講得最透徹、最圓滿、最究竟,《華嚴》裡頭講的,不是地球是一家人,《華嚴》講的是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家人。我常說,一家人還不夠親切,還不夠真實,講到最親切之處,最真實之處,是自己;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什麼時候你能把這句話證明了,你就是法身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境界現前了,真的,一點不假,是自己。換句話說,你害人是害自己,你敬人是敬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

  佛法教學的殊勝,不是說接受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我都聽他的,我都相信他的,那你是個白痴,你永遠是凡夫。佛法是教你證,佛給你講的虛空法界是自己,你去證實,你把它證明,這才叫佛的學生,這個教學高明。怎麼證?行證。行是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當中,證實佛經上所講的完全正確。那時候變成經論就是自己的生活行為,就是自己日常生活,那你就生活在華嚴境界之中,不知不覺你已經入了華藏世界。入華藏世界,你就離開了六道,離開了十法界。身體好像還在六道裡面,這是我們前面常講的,這個境界不即不離,離即同時,離即不二,入這個,這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這叫證,契入、證果。

  如果你的行為有偏差,偏差是怎麼?煩惱習氣做主宰,果報就是前面一段所講的苦諦。能轉過來,真正覺悟了,那你是菩薩。剛才講,我還有身體,我還沒有離開六道,那是什麼?有諦無苦,苦聖諦,你有聖諦沒有苦,在這個世間沒有苦。凡夫有苦無諦,他糊塗,迷惑顛倒;二乘人是我執破了,法執沒有破,無明沒有破,有苦有諦。當然是有諦無苦是最殊勝,要怎樣修?還是善導大師那句話「總在遇緣不同」。緣裡頭頭一個是善知識,我為什麼感謝老師?不能不感謝,沒有老師指點、教誨,我們這一生怎麼能脫離六道輪迴?怎麼能不造輪迴業?念念不忘師恩,念念不忘護法。

  沒有護法,我們就知道,至少生活不穩定。生活不穩定,你怎麼能求道?你沒有房子住,你沒有衣服穿,你沒有飯吃,這個臭皮囊要活下去,你得全心全力照顧它,你還有什麼時間去學教?護法的功德超過老師。我用個比喻,你慢慢想,你才能懂得。老師好比是生我的父母,護法是養我的父母,你想想看哪個恩德大?養父母恩德大!父母雖然生你,如果他不養你,早就死掉了,你還能活得成嗎?你能夠活成,養父母把你養大的,養父母的恩德超過生身父母,這個一定要知道。老師是生身父母,護法是養父母,你只有真正懂得,你才知道報恩,才知道念念不忘。

  護法的人很多,我們找一個代表,這個代表我們找韓館長。我們紀念不是紀念她一個人,紀念所有護持我的人,哪怕這個人只護持我一天,我每天在這個地方禮拜,「南無老師護法菩薩」,他都在裡頭,這是教學,教育社會。社會今天是忘恩負義,所以從我們本身做起,我們本身做到知恩報恩。有許多同學知道,韓館長的兩個兒子,高貴民、高貴宇,對我不好。你看看我這個攝影棚,我供的佛像,供的他們長生牌位,我每一堂經都給他們迴向,為什麼?絕對不能說他們對我不好,我就忘恩負義,那還得了!他對我一萬個不好,我要感謝他們的母親,也感謝他們兩個人,那是什麼?他們兩個人替我消災,你能懂嗎?

  成佛不是容易事情。我們的業障,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劫所造的惡業,懺悔偈上講的「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你能懺悔掉嗎?懺悔不掉。不是這個懺悔偈天天念幾句就懺悔掉的,哪有那麼簡單!怎樣懺悔?許許多多人在咒你、在罵你、在侮辱你、在毀謗你,把我的業懺悔掉了。佛門常講重罪輕報!本來是要墮三途的,因為這些逆境、逆緣加於我,我接受了,我生感激的心。為什麼?他替我消業。沒有一點怨恨,沒有一點報復,沒有怨恨,這是忍辱波羅蜜,沒有報復是持戒波羅蜜。他是我的善知識,成就我忍辱、持戒,真正修行人求之不得,怎麼會拒絕!

  所以我們報恩的心切,為什麼要報恩心切?因為他這個行為裡面有功、有過。對我有功,替我消罪業,但是對一些人受他影響的,有過,他們對於佛法修學的信心失掉了,修學的機緣錯過了,他結罪是在那裡結,對我這邊沒有罪。這些微細的地方,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你要不深入經藏,你怎麼會知道?所以我這一生來,對於任何人毀謗我的,無論是當面、無論是背後,我聽了都阿彌陀佛,都歡喜讚歎,他替我消業障。說幾句不好聽的,心裡就很不高興了,這個不得了,這就結怨,怨的結果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個太可怕了。

  所以,我常常教人,只要我們把自己內心跟一切人事物對立、矛盾化解掉之後,天下太平,永遠跟人家結不上怨。人家打你,你回手,這結怨了;人家罵你,你回口,結怨了。他罵我,不回口,他打我,不還手,永遠不會結怨,不結怨還消業障,這叫修行。小小不能夠忍受就發脾氣,那是佛家講的「火燒功德林」,他哪裡會有成就?佛法裡頭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人要心平氣和,健康長壽,百病不生。

  人為什麼會生病?你裡頭有三毒,貪瞋痴是三毒,我常常講的,病毒!所有一切生死疾病的根源,就是貪瞋痴,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外面就是這些順逆境界,順境你起貪心,逆境你起瞋恚心,內外交感,你的病就發作了,就這麼個道理。內把自私自利、貪瞋痴慢、五欲六塵統統拔除,你怎麼會生病!要生病,就是你飲食起居不小心受了風寒,頂多是這種病了,生理上的。只要飲食、起居小心謹慎,這屬於衛生,一個人可以做到一生不生病,健康長壽。肯施財,財用不缺乏,不需要積,不需要多,不會缺乏;肯修法布施,增長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因緣很複雜,不是那麼單純的,都要懂得,這是佛菩薩教導我們的。

  念念為眾生,眾生念念為我,你說這多自在,這多快樂。我樂意幫助人,人樂意幫助我,我相信別人,別人相信我,你說你一生過得多快樂、多麼幸福。行業太重要了,希望轉染業為淨業,轉惡業為善業,那就對了。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苦集聖諦第二句:

  【或名憤毒。】

  這個名號很容易懂,意思很深。世間人起心動念無不是『毒』,這怎麼說?毒害了本性,這不是對別的說的,對自己的真心本性。你看聖人常說「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這個事實我們一定要肯定,你要不肯定,你的修行決定沒有結果。人性本善,法性本淨,法性是清淨無染的,人性是本善無惡的。他為什麼有染污?為什麼會變成惡?那不是本性,那叫習性。習性由來已久,無量劫來你迷了自性,這迷就是「毒」!

  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在六道裡頭流轉,染著六道裡面的習氣,六道習氣全是毒。縱然有善,善裡頭也帶毒素,不是純善。帶什麼毒素?只要帶個自私自利的念頭就是毒。有自私自利,肯定他就會幹損人利己的事情,那就是毒。最普通的損人利己,無過於飲食,特別是肉食。你要殺這個眾生的命來滿足你的口腹,你自己不覺得,那個被殺害的眾生他心裡想你比哪個都毒!你要他的命,你還吃他的肉,他是不是甘心情願?絕對不甘心、不情願,於是他有憤恨。這個憤恨就感得來生的報應,佛經上所說的「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生生世世,互相吞噉」,不就說這回事情嗎?這一生你在人道,他在畜生道,你吃他,他沒有法子抵抗。到來生,他到人道了,你又變成畜生道,碰到了,這是冤冤相報。過去生中你吃他,現在他要吃你了,這個怨結不能化解,生生世世冤冤相報。

  所以,毒最猛利的、最顯著的是瞋恨,這是佛門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佛家講「火燒功德林」,一個憤怒,你的功德完全沒有了,你這一生所修的功德全報銷了,所以功德很不容易成就。到一個人臨死的時候,看看他幾時沒有發脾氣,沒有動過瞋恚心,他有幾天的功德。如果到臨終還發脾氣,那就完了,一點功德都沒有了。這就是佛家為什麼講臨終助念很重要,臨終八個小時決定不能夠碰觸他,怕他起憤恨心。不但身體不能碰,他的床都不可以碰,至少要保持八個小時,最好、最安全的是十二個小時到十四個小時,最安全,神識離開了。這時你碰他沒關係,神識沒有離開,他會起瞋恨心,這個瞋恨心跟你結了怨仇,而他自己決定墮惡道。諸位要曉得,瞋恨墮三途,多半是墮地獄。地獄出來之後,如果瞋恚心還很嚴重的話,大概到餓鬼道做餓鬼,畜生道毒蛇猛獸,墮這種身。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六道眾生的行業,你看看用這麼一個名稱。這是說明六道裡頭,尤其是欲界,特別對欲界來說的,欲界眾生迷惑顛倒,很容易發脾氣。小小不如意,他不肯願諒別人,所以懷恨在心,這造成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下面第三個名號:

  【或名和合。】

  『和合』本來是好的,這在集諦上,集諦是六道三途的業因。我們想想,這個「和合」真正的意思是什麼?這個和合是利害的和合、是感情的和合,不是智慧,不是理智。所以,冤家開頭都是和合,到最後衝突發生了。最明顯的,現在在社會上普遍你能夠看到的,夫妻成仇。男女剛剛結合,和合,兩個人非常恩愛,維持不了多久,反目成仇。這個和合就是這個意思。朋友之間和合是為了利害,大家和合經營生意,每個人總想多佔一分,權也想多佔一分,利也想多佔一分,彼此就變成鬥爭了。開頭是和合,最後是鬥爭,這個現象在現前的社會非常普遍。

  今天社會現象,中國、外國,到哪裡都一樣,家不和。家不和從夫妻開始,離婚率之高,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過的,這是社會的大病。社會為什麼不安定?夫妻不和,造成社會動亂,造成社會不安,造成了許許多多的後遺症,直接受影響的是子女。夫妻兩個離婚了,這是正常現象;還有什麼?夫妻相害,先生把太太殺了,太太把先生殺了,現在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案子發了,一個死了,一個要去判刑坐牢,兒女沒人教管。這些兒女從小受到這種打擊,沒有愛心,不曉得什麼愛心,所以心裡頭都不平,充滿了怨恨,他長大就是社會上的問題人物。這是什麼?夫妻不和直接造成的社會動亂的因素,他要背因果責任。所以,這不是兩個人的事情,牽連到社會、牽連到國家、牽連到世界。你要想到這個,他罪大了!

  結婚不是簡單事情,古時候婚姻是人生當中第一大事,選擇比什麼都慎重,婚禮比什麼都繁瑣。為什麼?就是叫年輕人你要知道這不是小事,決定不可以輕易分離。你們要盡到組合家庭的使命,這是對祖宗負責任、對家族負責任、對社會負責任、對國家、對整個世界負責任。現在人哪裡懂得?沒人教他,所以,他造作許許多多罪業,自己不知道,真的。死了以後,閻王那裡去判刑,才宣布他的罪狀,到這時候後悔莫及,不是兒戲、不是小事。「和合」本來是性德,迷了之後,和合這個好的名詞被錯用了、被誤導了,這個不可以不知道。第四句:

  【或名受支。】

  這個『支』當作「類」講,像十二因緣裡面講十二支。『受』也是一類,這個名詞是在集諦裡面,集諦裡面的「受」是接受、是感受。如果能夠覺悟,順逆境界都能受,不生煩惱,不起迷惑,這個受是消業障、是好事。如果在受這些苦難,沒有智慧,不覺悟,他的反效果、反面是怨天尤人,老天爺不公平,這許許多多人對不起我,怨恨由之而生,這事情就麻煩了。這種怨恨慢慢累積,累積到一定的時候,他要爆發,爆發變成行為。什麼行為?作亂。

  我們今天看到一些貧窮落後的地區,剛剛走向開發,這時候貧富不均,這個現象最容易發生。富有的人傲慢,貧窮的人叫冤,同樣是人,為什麼你富我貧?他不了解這個道理,懷恨在心,於是就容易發作,成為一個暴動。暴動,搶劫、掠奪。一個暴動,我們知道,多少人喪失了生命財產。你要追究什麼原因?最明顯的原因,貧富不均。這些貧苦的人怨天尤人,這是原因。我們一般人看的,因素從這裡爆發的,如果再深遠來看,有歷史的淵源。

  這些富裕的人多半是商人跟官府,商人多半是外來的投資來的,他們在這邊經營生產事業,開發這個地區的資源,利潤他們賺去了,沒有照顧到當地人民,這才是真正的原因。中國古人所謂的「一家飽暖千家怨」,自古以來的名言、真理。有學問的人、有智慧的人、有見識的人,他的作法是與民同樂,這就對了。他發了財,不是一個人享受,這一方人大家享受,他統統都顧到。於是這一地方窮苦的人沒有不歡喜,沒有不愛戴,希望他的財發的愈大愈好,我們沾光!這樣做,對了,他會受到許許多多人的愛戴。如果是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享受,奴役別人,這可不得了,他有多大福報!這個福報是他過去生中修的,福報享完了,災禍就來了。我們想想,幾個有福報的人懂得這個道理?

  能夠把自己的財富分享給大眾,做財布施,能夠把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這個地區人民,改善生活品質,利益地方、利益人民,這就不錯。你會得到這個地方人民的愛戴,人民喜歡你、擁護你,你幫助這個地方上安定和平。大家都能夠和睦相處,都能互助合作,這是正面的、正確的。如果沒有這個智慧,沒有這種德行,不是自己怨天尤人,就是製造別人怨天尤人的業緣。所以這些名詞,我們這樣細心觀察,關錀世界有,我們娑婆世界也不例外,許許多多事都在我們的眼前。第五個名詞:

  【或名我心。】

  這一句清涼大師有註解,「集名我心,即我見愛」,清涼大師的註解很簡單,只有一句,就是我見、我愛。這是唯識法相經典裡面所說的第七末那識,末那識執著。經論裡頭所謂的「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四種煩惱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學來的,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帶來的,所謂習氣。第一個就是「我見」,我見就是有「我」這個執著。第二個是「我愛」,愛就是貪愛。第三個是「我痴」,愚痴。第四個是「我慢」,傲慢。所以,見、愛、痴、慢,這四大煩惱常相隨,末那識。

  一定要到轉八識成四智,這個問題才能解決,《金剛經》上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這才能轉得過來。所以,你要問什麼叫末那?什麼叫我執?你就想佛對於它形相上的解釋,你就明白了。我見,狹義的說,執著身是我,或者執著能夠思惟想像的這個是我,都屬於我見。如果把範圍擴大來說,就是我們一般人講成見;我的看法、我的想法,這叫我見。我見破了的時候,那個人就很隨和,我們講隨緣。為什麼?他沒有主張,他沒有成見,你們說怎麼好都好,只要大家好,我就好,不再執著成見。

  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貪愛;於世出世間一切事理他明瞭,他決不糊塗,絕對沒有傲慢。你看諸佛菩薩,你們讀《論語》看孔老夫子,夫子連對兒童都謙虛、都恭敬。為什麼?他懂得一切眾生是平等的。佛菩薩知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怎麼會有傲慢心?所以你只要看這個人成見很深,這個人有貪愛,這個人事理不清楚、愚痴,這個人有傲慢,他是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六道裡面是欲界,他沒辦法到色界,為什麼?色界傲慢很淡,色界、無色界,慢很淡。欲界傲慢重,自以為是,自以為了不起,輕視別人。佛菩薩、聖人沒有這個毛病,為什麼?他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他的長處我沒有,我的長處他沒有,他的長處我也沒有,這是尊重別人;表現在行為上,謙敬,謙虛、恭敬。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轉識成智是修行重要的原理原則,你轉不過來,你是凡夫,你轉過來了,你就是聖人。通常大乘教裡頭常講的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大家聽得很習慣了。法相宗裡面講轉識成智,識是惡,智是善;識是迷,智是覺。什麼是識?你必需要知道。阿賴耶是迷惑,它要不迷惑,它怎麼把不善的那些種子統統收集在一起!阿賴耶像個倉庫,不管是善是惡統統一起收。末那執著,第六意識分別。所以《華嚴經》裡面講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阿賴耶,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識。如果從三類煩惱裡面來講,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你看末那頭一個,我見,見思煩惱,煩惱無量無邊,不出這三大類。這三大類煩惱,你要是不斷,你出不了三界。

  在佛法裡頭說,見思煩惱斷了,我執沒有了,分別沒有斷、妄想沒有斷,這個人就超越六道,只要一切執著沒有了。沒有執著就能夠恆順眾生,沒有執著的人他跟什麼人都會相處得很好,他沒有執著。在這個人世間會變成人人都喜歡他,人很隨和。人很固執,不能隨和,心量很小,不能容人,這個人很可憐,他自以為是,實際上他非常可憐。為什麼?他要是沒有特別的福報、緣分來支持他,他在這個社會很孤單,沒有人願意跟他往來,我們俗話說,沒有人緣。到什麼時候能看到?老的時候孤苦零丁。平生不修福報,到老的時候沒有福,不結人緣,到老的時候沒有人照顧,所以比什麼都可憐。

  我們學經教,年輕的時候老師教!老師教我們第一樁事情:結緣。你們要不結緣,將來縱然學成了,你能說得天花亂墜,有這麼好的感應,但是沒有人聽,人家不聽你的。那個人說得並不怎麼樣,說得並不怎麼好,聽得人很多,法緣殊勝!緣要怎麼結?第一個是你要有結緣的這個意念,這個非常重要,這是因。要發這個心,與一切眾生結法緣,常常有這個心,這是因,遇到有機會你決定不放過。什麼機會?道場。這個道場或者是法師講經,或者是做法會,這都是機緣!我們學經教的人,到一個人家的道場,你一定上大殿去拜三拜佛,我們這個三拜跟一般人拜的不一樣。這個拜下去在許願,第一拜,與這個道場佛菩薩有緣,結緣;第二拜,與這個道場常住有緣,這個道場的住持、當家,裡面的清眾,跟他們結法緣;第三拜,與這個道場的信徒結法緣。連拜佛都不一樣,以後這個道場會請你去講經。你跟人家沒有緣,你講的再好,人家不請你,你也無可奈何。這是老師教給我們的,我們一生都照做。

  如果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機會,碰到講經、法會都好,買一點點心、小糖果跟大家結緣。要是人那麼多,老師講買兩斤花生米,一個人一粒就有不少人。這都是李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你真幹!尤其是台中,老師每個星期三在慈光圖書館講經,我們這些人在門口,每個進來的人,我們分兩粒花生米給他,帶他入席,看哪個地方有位子,請他到那邊坐,結個緣,將來你講經法緣就殊勝了。你要會,你要真幹!法緣殊勝不是無緣無故憑空來的,要謙虛、要恭敬,好好的待人。

  人最怕的是老年,年輕不要緊,有體力,不在乎!年老的時候怎麼辦?特別是行動不方便的時候,叫真正可憐。到那時候,現在連出家人都不例外,我們在香港看到年老的出家人住老人院,寺廟裡不要他。為什麼?你不能工作,不能照顧人,寺廟人都不多,住眾都不多,沒有人照顧你,去住老人院。你去到老人院參觀參觀,你就明白了。修福、修慧都要抓住最好的時間,年輕的時候,你還有體力的時候。如果在這時候你只懂得享福,跋扈,忘恩負義,那我們就知道,看得很清楚,你將來年老的時候非常可憐。

  好環境、福報是享得盡的,你不修福,你哪來的福報?前生修一點福,這一生幾年當中享盡了。尤其如果自己性格不好,心量很窄小,不能容人,跋扈、專制,輕慢別人,言語態度常常容易得罪人,你的麻煩就大了。你走到哪個地方都不受人歡迎,自己雖然很能幹,能幹沒有用處。你看看,歷代多少帝王不用能幹的人,他用什麼?用奴才、用聽話的,真正有才幹的人不用。大概都是什麼人?末代皇帝。開國的皇帝不一樣,用人才,他不用奴才。到了快亡國的時候,那種皇帝專門用奴才,不用人才。他對於人才嫉妒,奴才聽話。國如是,家亦如是,國、家沒有兩樣。所以,學佛就是要學個明白人,明白人常常想到自己晚年怎麼過?來生怎麼過?那你就想得遠了。

  我們難得了,遇到淨宗法門,來生決定要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要具備些什麼條件?你現在有沒有具足?你要沒有具足,趕緊辦!記住,經上教導我們的,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就要想到,我是不是上善之人?我要不是上善之人,念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你說:我條件都具足了,信願行都具足了。你不善,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善人,你到那裡去要搗亂,你跟大家不能相處,這時候怎麼辦?阿彌陀佛不能講人情,阿彌陀佛也要順從大眾的意見,大眾不能接納你,你就不能往生。

  所以在這個世間,世間聖人都常說「冤家宜解不宜結」,你要看這個人不順眼,看那個人不高興,你能往生嗎?你們兩個人都念佛,將來都往生了,到極樂世界還打一架,哪有這種道理!極樂世界是佛菩薩的淨土,決定不容許你去擾亂。所以,佛菩薩觀察很仔細,只要你還有擾亂團體一點點的意念,都不會來接引你,感應接不上,斷掉了。你天天拜佛、天天念佛,只是跟極樂世界結個緣。等到來生來世,你說哪一輩子我才能往生?哪一輩子你做到上善之人,那一輩子你就往生;你要不做到上善,不行!人家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佛講得很清楚,你自己不能錯解意思,經典要細細去讀,不可以斷章取義。佛經,我常說,合情、合理、合法,讓我們接觸到真的無話可說,五體投地。尤其佛告訴我們要深解義趣,你解的淺不行,你要解的深,愈深愈好。佛經字字句句,其深沒有底,其廣沒有邊,一個字、一個句,一句你講一生都講不完,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段最後一句:

  【或名雜毒。】

  『雜』是夾雜,『毒』是煩惱習氣,這個名字用得好,讓我們一看就提高警覺心。我們今天修行、念佛,為什麼不能得功夫成片?什麼原因?學教不能大開圓解,參禪不能大徹大悟,原因沒有別的,就是「雜毒」!大勢至菩薩教導念佛人,念佛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是清淨,六根不緣外面六塵境界,心清淨了;「淨念」,那是善念,沒有比這個更善,一句佛號;「相繼」是不中斷。這裡頭最重要的是不能夾雜,夾雜就不算清淨了,你雜的有毒。

  不但世間法不能夾雜,出世間法也不能夾雜。我們修淨土的,依「淨土三經」,或者是「五經一論」,不能夾雜別的經教進去。不能幾個宗統統一起修,那就是夾雜,夾雜不能成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能夠有成就,這個不可以不知道。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