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九九卷)  2000/4/1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299

  請掀開經本,夜叉王長行第六句看起:

  【金剛眼夜叉王,得種種方便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解脫門。】

  清涼大師在這一段裡面註解得非常好,雖然文字很少,重要地方都給我們點出來了。「妙音說法,利益多端,唯應度者,聲暨能益」,註解只有十六個字。首先我們看菩薩的名號『金剛眼』,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完全相應,他是從智慧修成無上道的。他的得法是『種種方便利益安樂一切眾生』,種種方便裡面最要緊的是教學,清涼跟我們解釋得很清楚,妙音說法。

  夜叉王,這是佛家常講八部鬼神的一種。現代人不喜歡聽鬼神這兩個字,提到這兩個字總是以為迷信。這兩個字,這個名詞是我們古老的祖先提倡的,流傳到今天。現代的科學家不稱他作鬼神,他們講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他們用這個名詞;其實一樁事情,兩個名稱。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是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但是鬼神這兩個字比較籠統,實際上一樁事情;鬼神就是今天科學家所說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在佛法裡面大分有十一個不同維次的空間,十法界再加上一真法界,這是大分;細分,那無量無邊。我們人道,在人道下面的餓鬼、地獄,我們古老的祖先稱他為鬼;在我們上面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屬於天道;天道再上面,有聲聞、緣覺、菩薩、佛,統統稱為神。古時候中國人,言語文字都喜歡簡單,簡要詳明,用「鬼神」兩個字把十法界全部都包括了,我們今天講不同維次的空間。

  這個事情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除了歷史的傳說,而在現實社會資訊裡面,我們也常常看到。像前兩個星期,美國傳了一份資料給我,說在美國有一個小女孩,一歲多不到兩歲,她說出一種語言沒有人聽得懂,才學會說話,說話還不是十分清楚,沒人懂。她的母親帶她到附近一個大學,裡面有個專家,這個大學裡頭的專家他聽懂了,他覺得非常奇怪,她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印地安人的土話。現在能聽得懂這個話的人,全美國只有十幾個人,他就去找,又找了幾個,大家來聽,果然沒錯。她是印地安人轉世投胎過來的,是在一次跟白人打仗死了,再轉世過來投胎,這證明有前世。她還敘述說明那一次戰役的狀況,講得很清楚,不到兩歲,她怎麼會曉得那個時候的戰爭?怎麼會知道那些狀況?像這一類的事實太多太多了,在中國、在外國到處都是。

  所以什麼叫迷信?對於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沒有搞透徹,我們相信它,那就叫迷信。在佛法裡什麼叫正信?道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我相信它,這叫正信。社會大眾對佛教不了解,什麼叫佛教他不知道,他也到寺廟裡面來燒香拜拜,那叫迷信。為什麼?佛教是什麼?不知道,大家都拜佛,佛會保佑,我也去拜,佛也會保佑我,這迷信,沒搞清楚。鬼神亦復如是,其他任何宗教也都如此,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信它是正信,不信它也是正信,我清楚明瞭,不迷。凡事都要把理、事,在佛家講還要加上因果。

  夜叉王有沒有?羅剎、夜叉確實他們生存空間維次,跟我們不一樣。我們見不到他,他能不能見到我們?我們則不得而知。如果他的空間維次比我們高,他就能看到我們;如果他空間維次比我們低,他見不到我們。高的可以見到低的,低的見不到高的。我們相信佛,佛決定不妄語,《金剛經》上佛說,如來是「真語者」,真就不假;「實語者」,實則不虛;「如語者」,如語是完全與事實真相相應,佛給我們說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會多說一點,也不會少說一點,恰如其相,現象是什麼樣子,佛就怎麼說,如語。佛所說的這些現象,最後的目的是教我們證實,所以佛的教學不迷信;決不是說我們一味只相信佛的,佛怎麼說我們就怎麼相信,不是的,佛教我們求證。佛給我們講夜叉,我們將來親自可以見到夜叉,見到這一類眾生。你見到的狀況,如佛在經上所說的。所以佛家教學,最後一個「證」,要我們親證。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都要親證,這是佛法教學。

  有沒有方法證得?有。我們現在在理論上明瞭了,事實上我們今天功夫不到家。佛用什麼方法去證明,也就是用什麼方法突破空間的界限;你突破了,不就是見到了嗎?現在這個空間界限我們沒有辦法突破,科學家也證實,我們看黃念祖老居士的文章,他是一個學科學的,《無量壽經》註解末後附有一篇文章,說明近代的科學家,證實確實有十一度空間的存在,但是不曉得怎麼突破。在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限的,科學家不知道空間維次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他不知道。在今天來講,只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佛在經上講得透徹,不同空間維次怎麼形成的?是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形成的。佛把這個起源搞清楚,然後就有辦法對治,怎樣突破?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不就突破了嗎?

  佛家修學雖然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門道,無量無邊的方法門道目的是一個:禪定。由此可知,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全修的禪定,決不是說只有禪宗修禪定。我們無量法門裡面,採取持名念佛這個方法修禪定,念佛的目的在哪裡?《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念佛是求這個;一心不亂是禪定,心不顛倒是智慧。在佛法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是修的這個,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所以佛在經上常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個法門都是修一心不亂,都是修心不顛倒,定慧等持,都是修定修慧。「定」,突破空間維次;「慧」,了解事實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要曉得,我們持名念佛是修定、是修慧。

  念佛的人很多,為什麼得不到禪定、開不了智慧?是你不會用功,你用功用錯了,你在修學的時候,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要怎樣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用這個方法念佛,那就是修定修慧,你才能得一心不亂,才能夠得心不顛倒。大勢至菩薩教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什麼叫都攝六根?我們常常在念佛堂,堂主有個口頭禪,放下萬緣,放下身心世界,那就是都攝六根,這是基本條件。我們沒有做到,所以「口念彌陀心散亂」,心裡頭還在胡思亂想,古人所謂是「喊破喉嚨也枉然」!你不會用功,你不會念佛。會念佛的人,心是清淨的。

  大勢至教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心就清淨了,什麼都放下了,心清淨了。用清淨心念佛叫淨念,清淨,不能夾雜,不能懷疑,不能猶豫;相繼,佛號一句一句不間斷。這裡面還有一句話非常重要,不為自己念,這個很少人知道。為自己念,增長自私自利,是障礙。我念這一句佛號,我為一切眾生念,把自私自利換為一切眾生,我為全世界苦難眾生念佛,念頭轉過來,決定沒有自私自利。為一切眾生念佛,往生才會上品上生;為自己念佛,你要真能往生也是下品,為什麼?心量太小了。這個地方要轉得過來,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

  念佛與《金剛般若》相應,如何相應?《金剛經》上教菩薩要離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四句話也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無我相,不執著我,我的對面是人,這兩句是講有情眾生,十法界裡頭有情眾生,我跟人;眾生是講無情眾生,也就是說我們生活環境,十法界的依報莊嚴,依報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壽者相是時間,前面是講空間,末後一條講時間,壽者是講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空間都是假的,抽象概念,決非事實。

  我們在《百法明門論》裡面去看,時間跟空間它排在哪一法裡頭?時分就是壽者相,方分就是眾生相,都排在不相應行法裡面。什麼叫不相應行法?不與心法相應,不與心所法相應,不與色法相應,它都不相應,另外擺在一邊。這一邊,要用現代的話來說,抽象概念。佛家講不相應行法,現在人叫抽象概念,決定沒有事實,完全是虛妄的。唯識學家所說的三性,心法、心所法、色法,這三類是依他起性,依他起就是眾緣和合,依他起。不相應行法是什麼性質?遍計執性,是自己心裡頭以為有這個東西,從這裡變現出來的,比依他起更虛妄。「依他起」是眾緣和合而現的相,緣生無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講依他起。時分、方分是遍計執,還要虛假,只是一個抽象概念而已。那我們就曉得,《金剛經》上講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是依他起性,壽者相是遍計執性;性質搞清楚了,佛教我們放下,我們才肯放下。全是假的,全是空的,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鑄成了大錯!這個錯誤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把一真法界變成了六道輪迴,變成了三惡道,變成了十法界。

  這就說明多維次空間的來源,佛明瞭,所以佛用禪定的方法突破空間維次,恢復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一真法界,十法界不是本來面目。《華嚴經》裡面所說的是一真法界,也就是禪宗裡面常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華嚴經》是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哪一天證得這個境界,我們就入一真法界。《華嚴》最後「入法界品」,我們就入法界了。入法界的人就是法身大士,這個人不但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這個經裡頭有圓滿的理論、有精細的方法,後面還有許許多多人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教導我們如何將這些理論、方法落實,落實就入法界。

  金剛眼菩薩夜叉王是佛菩薩化身的,這裡頭沒有真正的鬼神,全是諸佛如來應化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如果是鬼神,他哪裡能出得了六道?夜叉在六道裡頭,出不了六道。華嚴會上是一真法界,不是普通的法界,所以這些眾生都是佛菩薩應化的,我們要把他看作諸佛菩薩一樣的尊敬。他所修學的「種種方便利益安樂一切眾生」,這一句話裡面範圍無量無邊,非常廣博,種種方便不是一種。清涼大師說,「妙音說法」是種種方便裡頭最重要的一種。

  我們在世間學佛,尤其是學《華嚴》,無論是什麼身分,男女老少,無論什麼身分,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無論自己現前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從事哪一個行業、工作,你只要真正抓到《華嚴》的綱領,你所修的就是法身大士,你所做的就是普賢行,一般講高級的修行法。為一切眾生做出一個解脫的榜樣:眾生有苦,我們學佛的人沒有苦;眾生造業,我們學佛的人不造業;眾生為自己,學佛的人為社會、為大眾。跟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恰恰相反,這就解脫了。如果跟一般眾生想法、看法、作法一樣,你搞輪迴,你天天造業。縱然做社會慈善福利事業,這是一般人都稱讚的,三善道果報而已,出不了六道輪迴。

  決定要放棄自己的成見,這個重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決定錯誤。為什麼?那個「自己」就壞了,自己就是我執,根本上你就錯了。給諸位說,諸佛菩薩沒有自己。佛講的這些經是不是他自己講的?不是的。《般若經》上說,有誰要說佛講經,這個人就謗佛,佛沒有講經。沒有講經,講了四十九年,講了這麼多經,怎麼說沒有講經?沒有一絲毫是自己的意思,所以他沒有講。他所講的經是怎麼講出來的?自性裡頭自自然然流出來的。這個話很難懂,佛在經上用比喻說,譬如你敲鼓,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鼓有沒有說我有聲音?鼓沒有;為什麼?它沒有心,它沒有我。一切眾生向佛請教,佛就像鼓一樣,你敲它它就應,自自然然而應,決不是說我的意思、我怎麼說法,沒有;那要說我的意思,我怎麼說法,那佛是凡夫了。佛確確實實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示現的是大自在,示現的是大安樂,總體上來講大圓滿。

  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跟佛無二無別,決定是平等,沒有差別的。為什麼會有十法界的差別?迷悟不同,迷了才有差別;迷得深的在十法界裡頭地位就愈低,迷得淺的就比較高,完全沒有迷惑的,這個人就成佛了;迷得最重的是地獄眾生,比地獄眾生輕一點的是餓鬼道的眾生。十法界是迷悟造成的,迷的人造惡,悟的人修善。不覺悟他怎麼肯修善?善是利益別人是善,利益自己是惡,迷的人利益自己,悟的人利益別人、利益社會、利益眾生,這是大善。何以稱為大善?他與性德相應。這種生活、這種行持可以明心見性,可以超越十法界,所以稱之為大善。如果著相修福就不能夠超越,修再大的福報也是小善,不是大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念念為眾生。早晨起來念佛為誰念的?為全世界苦難眾生念的,就是這麼一個心,決不是為自己念的,決不求自己的安樂,求一切眾生消災免難,這是金剛智慧。

  佛法我們總結它的綱領,「淨宗學會」成立,我們提出修行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就是把佛教導我們的修學總結出來。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這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要認真去落實。人與人相處最難了,我們想想佛菩薩、古聖先賢他們怎樣跟人相處,大學問!佛告訴我們,人與人的關係四種緣,不是這四種緣,對面也不相識,這是真的。尤其現在住在都市,大家住公寓房子,房子都很小。我們在香港,香港房子很小,比新加坡還小,普通一般居民住的房子四百呎,英尺四百呎,四、五百呎最普通的。幾十年,隔壁那家人家沒講過話,真的是老死不相往來;就是隔壁鄰居,對門鄰居,都不認識,從來沒有講過話,沒打過招呼。那是什麼?沒有緣。凡是跟你打招呼,認識的,有緣。佛講緣不外乎四種:報恩,報恩的好,好朋友;報怨,那仇人,見面的時候都不舒服;再就討債、還債。沒有這四種緣,對面都不認識。佛把這裡頭的因果告訴我們,我們有一些人認識了,或者在一塊同事、共居,我們要曉得我們是這四種緣。如果是報恩的,這好緣,好緣要繼續維持,不要把好緣變成惡緣;緣會變化的,好會變成壞,壞會變成好;如果是惡緣,要怎樣能把它變成好緣。

  佛教給我們,四種緣都要把它變成法緣,這就好了。佛不度無緣之人,變成法緣就普遍統統都度了。這裡面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智慧、善巧方便都在經典裡面,常常讀經你就懂得了,應該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人有過失、有習氣、有煩惱,要體諒他,他可憐!無量劫來種種不善的薰習,才造成他這個樣子。所以佛要大慈大悲對待他,要感化他,不能開除。開除不掉的,那個怨結還在,這一生開除,躲避你,來生又碰到了,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你說這個麻煩大了!唯一的辦法,把它化開,所謂是冤家宜解不宜結。

  化解,佛教給我們兩個重要的方法:布施、忍辱,這兩個方法確確實實什麼樣的冤仇都能化解。布施是什麼?為他服務;忍辱是什麼?不管他對我怎麼不好,我都能夠忍受。他對我不好,我忍受,就報掉了,這個帳就結掉了,還清了,沒有了,這個方法妙絕了。他對我不好,我一味對他好,時間久了,必定受感動。利根的人回頭很快,鈍根的人回頭比較慢一點,總要有耐心等待,決定沒有惡意,決定沒有惡行,這才能普度眾生。讓他逐漸逐漸體會到,我們對他是真心,對他是好意,要讓他慢慢體會到。業障深重的人,不是很快能體會到的,所以我們自己決定要有耐心。他對我們不了解,我們對他很了解,他不能原諒我們,是他對我們不了解,我們了解他,我們原諒他,我們還幫助他,這是佛教給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化解怨結比什麼都重要。你的冤家對頭多,你的菩提道走得很艱難、很苦,障礙太多;冤家對頭少,菩提道上就一帆風順。

  冤家宜解不宜結,一定要記住這句話。為什麼?業因果報是通三世的,你跟人結了怨,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沒法子解決,太痛苦了。明白人,這個帳在今生一筆勾消。你對我不好,我知道過去我欠你的,過去我也是用這個手段對你,今天你用這個手段對付我,這個帳就還掉了。我不再用惡心對人,我用善意對人,這個帳就還清,這個結就化解。絕對不可以:你對我好,我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也對你不好;這個念頭就錯了,這個念頭永遠不能化解。那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不叫白學了嗎?所以一定要捨棄自己的成見,捨棄自己的想法看法,隨順佛陀教誨,只要我們掌握著原則,一生受用不盡,後福無窮。「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我們要想別人尊敬我們,首先我尊敬別人;要想別人愛護我們,我們首先要愛護別人;希望別人怎麼對我,我要先怎樣對別人。我們要先做,要認真努力去做,這都是「種種方便利益安樂一切眾生」。

  我們修三福、修六和敬,六和敬是跟大眾相處,佛教給我們六個原則。第一個「見和同解」,見和同解要記住,不是叫別人跟我見解相同,今天一般人講我們大家在一起建立一個共識,這不是佛的意思,這是我們人的意思。佛的見和同解跟我們的意思完全不一樣,佛是要我跟佛的見解相同,不是跟大眾見解相同;跟大眾見解相同,還是會吵架,還是會不和;我要跟佛的見解相同,見和同解。我跟佛的見解相同,跟所有一切眾生的見解就不會發生衝突,為什麼?眾生要名,佛不要名,名給你;眾生要利,佛不要利,佛給你;眾生有欲望,佛沒有欲望,眾生所要的全歸你,佛統統不要,這兩個人好處。所以佛能夠跟十法界一切眾生處得那麼好,就是這麼個道理!佛跟一切佛見解相同,我們要明白這個意思,跟佛的見解相同。這六條裡頭,只有這一條特別,這一條是根本,心理上的障礙完全化解,沒有了;然後末後那五條,那是論事的。

  「戒和同修」,戒是什麼?守規矩,守法。守法要忍辱,法是別人定的,我們統統遵守,我們要學這個本事。我自己一生沒有道場,都是住別人地方,住別人地方,守別人的法,絕對遵守,決定不違背,你這個法定得不好,惡法我也遵守,大家就歡喜,決定沒有衝突。這樣才能做到,「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同均」。利益統統給你,我都不要,大家多麼歡喜!他要利,我也要利,這不就發生衝突了嗎?你們諸位同修到此地來看我,所有一切供養全歸常住,我一分錢都不要,我跟他們大家相處得這麼好。他要錢,我也要錢,決定發生衝突,當然會不愉快的事情。哪個道場都是這個樣子,他不懂這個道理。常住有這麼大的開銷,他需要錢,我一個人什麼都不需要。生活由常住照顧,衣服一生都穿不完,還需要什麼?什麼都不需要了。年輕的時候學教還要經書,常常去找書,現在年歲大了,不搞這個,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經書也不要了。徹底放下,樣樣都放下,這個自在,比什麼都快樂!

  每天海內外許許多多同修來看我,我很感激,忙著什麼?忙著這些應酬。所以有很多人說,法師,你很累!我不累,為什麼不累?無事忙,忙無事,沒事情。跟你們大家見見面,你們有什麼問題提出來,給你們解答解答,我一點事都沒有。今天上海有個團到,台灣有團,你們是從溫州來的,我想明天下午四點鐘,我們在居士林跟大家一起見面,下午四點鐘我到居士林,在居士林二樓齋堂,那個地方空間比較大一點,我們在那裡見見面。諸位要有問題,你們最好先寫出來,那邊有個講台,你們問題寫出來放在講台上,我給你們解答,這個樣子不浪費時間。同學們要跟我們在一起照相,居士林四樓「千手觀音」那個地方很好,以觀音菩薩做背景,我們在那兒照相。

  學佛總得要記住,六和敬非常重要,決定要做到利和同均,所有一切利益給別人,自己不要。自己不要了,怎麼辦?不要就多了,太多了!要就很少,不要就多,享受不盡。你念過《了凡四訓》,你就懂得了,你命裡頭有的怎麼丟都丟不掉,命裡頭沒有的想什麼方法求也求不來,無論用什麼方法,你所求得的全是你命中有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放心大膽捨得乾乾淨淨,得大自在,決定不怕明天沒得吃怎麼辦!明天沒得吃,我就好好念一天佛,快快樂樂的;三天、四天、五天沒得吃,往生了,這個世間有什麼好留戀的?快樂無比,絕不貪戀這個世間,我們就得大自在了!何況真正修道的人,龍天善神保佑。

  許多人看到居士林這麼大的開銷,每天一千多人吃飯,一分錢不收;星期假日,三、四千人吃飯;還要許許多多的事業在做。有人問李木源,你們錢從哪裡來?還有許多宗教,其他宗教都問過,問過李木源居士,你們這麼大的開銷錢從哪裡來?李居士答覆這些宗教領導人,他答覆得很有趣:我們有個大老闆做後台。哪一個大老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大老闆,是我們的後台;我們沒有福報,阿彌陀佛有福報,得佛力加持。所以李木源做事情,只想到事情怎麼做,絕不考慮錢從哪裡來,決定不想。做事情,不為自己,為佛法、為眾生,所以錢才源源不斷而來。從哪裡來的不知道,三寶加持!絕對不要想這些問題,心要正,行要正,決定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沒有一絲毫名聞利養,名利決定讓給別人。我們自己盡心盡力服務,我們認真去做事,我們不要名,也不要利,感應不可思議。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這種態度,這個心態去做。

  這是前幾個月東北崔玉晶居士,也許你們有很多人知道她,她有一次打電話告訴我,想在大連開個素菜館。我說,好!這個素菜館是什麼?素菜館就是道場,老闆是佛陀,裡面員工都是菩薩,來吃飯的這些眾生都度他了,佛不度無緣之人,到餐館來吃飯統統得度。素菜館怎麼開?以服務為目的,不以賺錢為目的,很認真努力去做,只收回成本,絕不賺錢。你在別的餐館吃飯,一餐飯譬如十塊錢,到我這兒來吃飯三塊錢,菜比他還好,價廉物美,將來你這個道場門庭若市,大家統統都來了。我是以服務貧苦眾生為目的,這叫行菩薩道!這個就是什麼?餐館的菩薩,菩薩在經營餐館,跟凡夫不一樣;凡夫幹什麼都想自己賺錢,自己撈利益,佛菩薩完全為社會服務。你說他的錢會多,無量無邊的錢財都進來了。錢愈多,我們服務的面愈大,將來賺得多的時候,再開第二個店、開第三個店,開到全世界連鎖店,你不就普度世界眾生了嗎?哪一個事業都是菩薩事業,無論幹哪一行,只要你把念頭轉,我為眾生服務,我為天下人服務,這就叫菩薩事業,這是佛法。為自己,為家庭,為小團體,那是世間法。佛法跟世間法在這裡分,不在人上分,也不在事上分,就是那個念頭一轉。

  今天居士林,這是個道場,菩薩道場就是這個作法,為社會大眾服務。居士林一年三百六十天供養飲食,你們在那邊看到,一天五餐,除三餐之外,上午一道點心,下午一道點心,晚上牛奶、咖啡、茶、點心,日夜不間斷,都是熱的。因為念佛堂念佛的人,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所以二樓的餐點日夜供應。一年三百六十天沒有一天間斷,大家都是一個心,為社會服務,為大眾服務,這叫佛教道場,應該是這麼作法。現在缺陷的講經的時間不夠,每天講經兩個小時決定不夠,我們希望能把講經的時間提到每天六個小時,這個道場就如法了。我們年輕的法師很多,大家分開來輪流去講,希望從今年下半年,我們能做到每天六個小時講經,這個道場自然就興旺起來了。

  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我們幹的是布施波羅蜜,認真的去做,這是此地講的種種方便。方便的目的就是利益安樂眾生,讓眾生身心安穩,自在快樂。學佛的同修明白這個道理,就在自己現實的生活環境當中認真努力去做,在現前工作當中你會做得很快樂。我的生活是布施,生活是佛法;工作是布施,工作是佛法;把佛法真正落實了,不為自己,為別人。持戒波羅蜜,守法、守規矩,決定不違法、不犯規。

  中國是我們的故鄉,海外的人哪一個不想家?中國有一句老話說「落葉歸根」,上了年紀之後總想回去,我也非常想回去,不敢回去,政府也歡迎我回去。為什麼不敢回去?大家不守紀律,非常熱情,我一去了,許許多多人把我包圍起來,動彈不得,不敢回去了。如果大家能像海外這些同修能守規矩,我就會常常回去了。我非常感激大家,曾經回去過幾次,住在酒店,酒店的大堂人都站滿了。我聽酒店人告訴我,天還沒亮就有人來了,到七、八點鐘大堂幾百人站滿了;有秩序就好,沒有秩序就麻煩了,讓人家酒店保安人員頭痛。住在酒店的客人看到那個樣子,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以後不敢來住這個店了,影響他的生意,所以我變成哪個酒店都不歡迎我住,惹麻煩!實在講是熱情,我非常感激,但是不能這樣作法。我們要想到人家開酒店,要懂照顧他生意,不能造成妨礙。因為是這個原因不敢回去,非常想回去,回去看看。大家能守法,能守規矩,那就非常好。我也希望常回去,我希望能常住在中國。在海外流浪了半個世紀,五、六十年在海外流浪。

  在佛法裡我們真正學到了一些東西,自己要好好去做。說法,這是以口勸大眾,還要以身勸大眾,我們要做到,做出個樣子給大家看。把世尊教導我們的十善、六波羅蜜,認真去做到。念頭轉過來為眾生,才是真正為自己;如果為自己,不知道為眾生,真正的害自己。諸位冷靜觀察,仔細去想想,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縱然賺得億萬財富;諸位要曉得,億萬財富是他前生所修的,他前生要沒有修,他怎麼樣也賺不到;命裡有的,前生修福,這一生得福報。他不曉得這個道理,用自私自利的心惹成許多禍害,生活很苦,出門都要請好多個保鑣,怕人害他,這種人生有什麼意思?如果念頭一轉,前生修的福報,這一生把福報能夠布施給社會大眾,你得到廣大人民擁護,你不需要保鑣,走到哪裡人家都歡迎你、愛戴你,這才是真正的福報。

  佛給我們說,財愈布施愈多,今天大家不懂這個道理。居士林為什麼會這麼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錢?布施,天天布施。歡喜布施,無條件的在布施,果報現前了。每天講經說法,製造這一些你們現在拿到的錄像帶、錄音帶、光碟、經書也是無限的布施,果報是智慧。這個道場上下,你每天所看到的,一千多人在這裡面活動,沒有一個爭論的,沒有一個是有意見的,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智慧,天天在修法布施。個個人健康長壽,你們到居士林一樓去看,多少老人他們在作義工,做得很快樂,你去問問都是七、八十歲的。早晨他們的兒女把他送來,送到居士林來,他們在那裡念佛、在那裡工作、在那裡洗菜、在那裡揀菜,圍著一圈閒話家常,討論佛法,他們的生活過得多快樂!晚上他的兒女下班,把他接了帶回去,他到那裡不寂寞,朋友多。這是一個標準的大家庭,這是「佛家」。

  馬來西亞李金友居士,看到這個情形非常歡喜,他想在吉隆坡那邊也建立一個這樣的道場,曾經派人到這邊來看過好幾次。他們要建當然比居士林會建得更好,為什麼?後來居上。這一定的道理,此地的好處他統統學到了,這個地方不好的地方他會改善,所以後來的道場一定比這個道場更好。我們祝福他、勉勵他,希望他真正能建一個大道場。前幾天,他來跟我見面,很歡喜。我又一次的勸他,我說,你建大道場不要掛「居士林」這個招牌,也不要掛「淨宗學會」,掛個什麼招牌?「多元文化活動中心」,掛這個招牌。我們要突破佛教的界限,所有宗教,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種族,統統容納,都在我們這裡活動,這個世界上種族的衝突戰爭沒有了,宗教戰爭可以沒有了。「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這十二個字是我們建道場的目標,他接受了。

  在馬來西亞建一個「多元文化活動中心」,這裡面講經說法,佛教經典可以講,其他宗教都可以講,我們首先開放。現在居士林在積極籌備,六月開始,每一個星期天,請其他的宗教到我們講堂講經,我們學他的,他們也學我們的,宗教就交流了。不是感情上的交流,是教理、教義上的交流,這是和平共存的理論基礎,我們從這裡做,希望世界能夠有永久和平。我們怎麼作法?完全依照《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教學去做、去落實。我們在這一部經上看到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在這裡諸位看到不同的國土,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華嚴經》上全部都看到了。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無私無我,為社會大眾服務」,我們只發揮這一個共同點,把自私自利的念頭轉變成大公無私,把愛自己這個念頭轉變成愛一切眾生,這在《華嚴經》上學的。金剛眼菩薩是從這個法門成無上道,這也非常值得我們做參考。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