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九八卷) 2003/9/1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098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南方最勝世界末後這一段,苦滅道諦最後一句:
【或名能度脫。】
這一句話聽起來像老生常談。佛家常講度眾生,實在這是一句真話,千真萬確,唯有佛法能幫助一切眾生度脫一切世間苦。這個一切世間包括了華藏世界,也包括了極樂世界,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華藏、極樂還有苦嗎?不是說極樂了嗎?對,它跟十法界比,十法界苦,它樂,它還苦在哪裡?無明沒有斷盡。華藏世界,破一品無明就生華藏世界,但是無明有四十一品,你才破一品,還有四十品得慢慢的斷,那要多長的時間?世尊在經上常說三個阿僧祇劫。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不是講一般修行證果,三大阿僧祇劫是從破一品無明那一天算起,無明沒有破之前不算,要把無明沒有破之前修行時間統統算進去,無量劫!這是事實。所以佛菩薩的教誨確確實實能度一切世間苦。
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也就是說四十一品他只剩下一品,最後這一品,那也是他的苦。那一品破掉之後,真正離苦得樂只有一個人,成佛。諸佛如來,那才真正是沒有苦,離苦得樂。成佛之後,我們知道他並沒有休息,永遠在十法界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幫助一切眾生轉迷為悟,幫助一切眾生轉凡成聖,這就是諸佛如來的大業,最偉大的事業。我們今天有志一同發願向佛學習,希望將來能跟諸佛如來一樣。我們跟諸佛如來,實在講是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個心願純正。現在的問題是功夫問題,怎麼修法?四聖諦裡面,道諦,苦滅道聖諦就是『能度脫』的方法,我們要認真的修學。
方法無量無邊,我們現在讀這些方法的名稱,哪個方法好?在理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方法好比是藥物,我們現在煩惱習氣不斷這是生病,這些方法是替我們治病的,我們的病有無量無邊,佛給我們的藥也是無量無邊。但是我們都有這個常識,藥要對症,我們服了這個藥,病就好了;藥如果不對症,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增加病痛,那就錯了。因此藥不能隨便服,這個常識我們有。我們看到藥店很多藥,不敢隨便吃,那你懂不懂得法門也是不能隨便學,一個道理。法門要是隨便學,跟吃錯藥沒有兩樣,實際上比吃錯藥還要嚴重。吃錯藥頂多身死,身體死亡,身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你要學錯了法門,傷害你法身慧命,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換句話說,障礙你修行證果,比傷害身命那不知道要嚴重多少倍。我們生病吃藥一定要找大夫,讓大夫診斷,我們對這大夫有信心,他給我們選擇哪幾味藥,這正常現象。我們修學法門亦復如是,我們要向佛陀請教,所以經上常講(用比喻說)佛是醫王,大醫王。佛的那些弟子們,菩薩、聲聞,乃至於凡夫裡面的弟子,認真向佛學習,親近佛時間很長了,雖然還不能做大夫,但是當看護沒有問題,一些醫藥的常識,他也能懂一些。
佛是醫王,法就是藥,法藥,僧那就是看護。今天佛不在,我們找不到大夫,藥在,經典在,那我們得要找真正有修有證的出家人,來幫助我們選擇法門;實實在在找不到證果的這種人,不得已而求其次,也要找有修有學,他真肯幹。實在找不到,醫王慈悲,這個大醫王開了一個方子,就是說你找不到醫生,你也找不到護士,沒有人能幫助你選擇法門,佛開了一個法門,這個法門叫「阿伽陀藥」,阿伽陀是梵語,翻成中文就好像萬靈丹一樣,不管你生什麼病,你用這個藥準有好處,絕對沒有副作用,你放心去用就好了。
阿伽陀藥是什麼?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是彌陀慈悲到極處!我們得到這麼一個訊息,真的就得度了,能度脫了;一個人修,一個人度脫,大眾在一起修,大眾一起度脫。這個例子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千年,自從東晉遠公法師(慧遠大師)在廬山建第一個念佛堂,那是中國第一個念佛堂,提倡用阿伽陀藥,果然有效。東林念佛堂一百二十三個人專修淨業,那個時候他們所依靠的是《無量壽經》,為什麼?因為佛法剛剛到中國來,《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都還沒有翻譯出來,《無量壽經》是最早翻譯出來的。
遠公大師依《無量壽經》這一本經,一句佛號,成功了。他在往生的時候跟大家宣布,在念佛堂念佛這幾十年當中,曾經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古人跟今人不一樣,雖然見到他沒有告訴任何人,見如不見,心裡清清楚楚,沒有跟一個人提起,到最後往生,這第四次極樂世界現前,阿彌陀佛,還有蓮社先往生的這些同參道友,都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迎接遠公大師到極樂世界,這個時候他才說出來。他說西方世界又現前,過去曾經見過三次,真的,這不是假的。這就是真正有智慧、有福德選擇這個法門,這個法門讓大家真正得度。
遠公之後,代代都有善知識承傳。淨土宗,跟諸位說,沒有祖師,不是一個人傳一個人的,不是的,淨土宗到現在有十三代祖師,祖師從哪來的?這跟其他宗派不一樣,其他宗派是承傳的,一代傳一代,淨宗沒有。淨宗實實在在講是直接承傳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直接承傳的。祖師,是說這個人在這個時代對淨宗的修持很有成就,對於淨宗的弘揚很有影響,後世人大家尊稱他為淨土宗祖師,是這麼來的。所以淨宗祖師是民選的,現在人講民主,是民選的;不是上一代指派的,不是的,是民選的,這個我們要清楚。
因此淨宗學人對於名聞利養捨得乾乾淨淨,如果還有我要想做一代祖師這個念頭,你就不能往生,為什麼?這是你的業障,這就是你的障礙,你決定不能往生。煩惱習氣,所以說帶業往生,只帶舊習不帶現行,你現在還有這種念頭,這是現行,這是決定障礙你不能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還要這個世間名聞利養幹什麼?哪有這種道理。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為什麼?如果我們有這麼一個念頭,壞了,還要長劫輪迴,到什麼時候你遇到緣,能夠把你心裡頭這些業障打掃得乾乾淨淨,完全伏住,你才能往生。我在講席當中常常講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統統伏住,一個也不會起現行,這才能往生。有一條伏不住,麻煩來了,你前功盡棄,這一生當中跟往劫一樣,跟阿彌陀佛結個緣,去不了,這不能不知道。
我們今天讀到這一句「能度脫」,特別強調這個法門,不是其他的法門不好,其他的法門要知道那是度上中根性的人;禪跟密都是接引上上根人。所以我們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我不是上上根人,我要學上上乘法不是自己找苦吃嗎?那個法不契我的機,我沒有能力學習。淨宗這個法門,行,只需要具備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內具足信願行;信願行就是自己的善根,就是自己的福德,外面有緣遇到就行了。在以往這兩千年當中,在家出家一個人修的,默默的在修別人都不知道,我們看到很多。出家人,近代的,倓虛法師為我們介紹的,民國初年哈爾濱極樂寺修無法師默默的修。這個法師出身很苦,沒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出家之後,在寺廟裡面做苦工,粗重的活他都幹,任勞任怨為大眾服務,自己修行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好,念佛的方法不礙工作,無論做什麼工作,心裡頭有佛,口裡頭有佛,愈念愈歡喜,再苦的活,他覺得很快樂;再累的工作,他做得很輕鬆。功夫成就了,緣成熟了,他自在往生。你看他走得多瀟灑,諦閑老和尚聽到之後,讚歎!說這是真正出家修行的好榜樣。我們聽到有沒有學到?
要知道修無師一生,一天都沒有空過,福慧雙修,為常住、為大家服務,修福!他沒有福報,所以投生到這個世間來,生活困苦;他沒有智慧,沒有念過書,那真是靠著過去生中的善根,聽到這個法門好,真幹。為常住服務,修福;一心念佛,心裡頭沒有任何雜念,沒有任何欲望,沒有任何貪求,這是修慧,福慧修成功了,佛來接引他,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所以他是一天都沒有空過,一天都沒有白過,諦老的話是真話,他是我們出家修行人最好的榜樣。因為這個法門不拘形式,無論幹什麼,你念佛不間斷,默默的去做,別人不知道。真正這些高僧大德也看不出來,到你走的時候這才發現,這才想一想過去你一生在寺院裡面的生活,這才發現;他要不走,不認真去細心思惟觀察,粗心大意沒見到,真修行。
在家居士也不例外,每天為家人服務,修福。早年我在舊金山,這個事情大概是在一九八0年代。我第一次到舊金山是一九八二年,甘老居士告訴我的,是他的親戚,那個時候跟我講前兩、三年往生的,在舊金山。老太太他們很熟,兒子、媳婦都在美國工作,把她接到美國看家、帶孫子,孫子以後慢慢大了上小學。每天兒子媳婦上班工作,孫子上學,她一個人在家,念佛!把這個家整理得乾乾淨淨,做家務事。往生的時候家裡人不知道,她也沒有說,這是聰明,如果說了,可能家裡人就產生障礙,就麻煩,她沒有說。
走的時候,這一天早晨起來,本來老太太起來很早,準備早餐,這一天老太太沒起來,沒有準備早餐,兒子媳婦感覺到奇怪,今天老太太怎麼這麼晚還沒有起床?打開她的房間看看,她老人家衣服穿得整整齊齊,坐在床上在打坐,進去一看,她已經往生,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往生的,走了。床旁邊放著有遺囑,早就寫好了,而且把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她都做好了,她自己做的,都擺在旁邊。這個老太太預知時至,一個人在家裡做家務事修行成功,這是在家念佛最好的榜樣。可見得這個老太太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她沒有罣礙,成功了,「能度脫」。所以這個法門,我們舉了一個是出家的,一個在家的,做家務事情。甚至於你在外面工作,你要上班,如果你的工作不需要用思考的,你念佛可以不間斷;如果需要用思考的,你工作的時候你就把念佛放下,工作完了你念佛就提起,也是不間斷。
這一樁事情能不能度脫?這個「脫」是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脫離生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有沒有這個念頭?有沒有這個願望?我問大家,大家都說:我有!我有這個願望。有這個願望,你不能往生,為什麼?你沒有真幹,你每天生活都是空過,沒有真幹,沒有把念佛當作這是我一生當中唯一的大事,其他的小事一樁。給諸位說,就是連弘法利生、講經說法都是小事一樁。這一樁事情,早年我跟李老師學講經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如果只是有講經,沒有意思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說這樁事情是人天福報。說人天,這好聽,給你說真話,這是六道裡面的有漏福報,為什麼?我們想到安世高那個同學,不就清楚了嗎?安世高這個同學,出家人,明經好施,你看看多難得,通達經教,講經說法又喜歡布施,在現在講好法師,真難得。死了以後去做龍王去了,[共+阝]亭湖的龍王,身體是蛇身。果報,福報!這個龍王很靈,人家去燒香拜拜,真是有求必應,很靈,為什麼靈?牠明經,通達教理,福報很大,周圍一千里地方(範圍就很大)的人都來拜牠,都來祭祀供養牠,福報大,這福報是什麼?從前喜歡布施。
為什麼會墮落到畜生道?安世高給我們介紹,當年在世為出家人,那個時候生活是托缽的制度,出去托缽,托的飯菜不太好吃,心裡頭就有一點不高興:我真修行,又是修福修慧,為什麼有這樣的果報?斤斤計較,這就完了。安世高這個同學給我們很大的警惕,他這種毛病在我們現在看,這太小太小了,他並沒有發作,只是心裡面難過,外面人也不知道,這麼一點點障礙就讓他墮落在惡道,把一生的修行變成了有漏福報。因為做了龍王,作威作福,貢高我慢,你哪個要不去拜牠,得罪牠,你的旅行就不平安,牠會作弄你;你要拜牠,供養牠,牠就保佑你,讓你旅途一帆風順。所以牠自己知道,神還是有壽命的,壽命到了決定墮地獄,因為牠做神這一生當中,牠造了不少罪孽。安世高得道、證果了,老同學請他來超度,所以安世高特地到龍王廟去超度牠,給牠講經說法,勸牠現身給大家看看,牠不好意思。安世高說你現身讓大家看消你的罪業,這牠才從神龕裡面爬出來,大家一看原來是一條蛇。這個蛇拜託他,把大家對牠的供養都交給安世高,安世高帶到現在的南昌,給牠建了一個佛廟,這個佛廟就是用牠的財物來建的,超度牠。牠第二天就死了,大家看到的是一條長蛇,死了,到忉利天去投胎去了,生天。安世高跟大家講,牠生天了。
這些事實我們要常常記住,你看看這個法師明經好施,跟修無法師一比,不一樣。修無法師一心念佛,什麼都放下,他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這一位明經好施,對於飲食不合自己的口味,心裡還有一點難過,墮畜生身,怎麼能相比。所以能不能度脫不在佛菩薩、不在法,在自己。自己能不能真正的信解,如教修行,關鍵在此地。我們這一生真的想到極樂世界去,真的想親近阿彌陀佛,我們的思想、觀念、言行不能不與「往生經」相應。與「往生經」相應,我們提出修行的科目,我們根據淨土五經截取綱目。第一個是淨業三福,天天反省做到沒有?這個重要。六和敬,我們今天跟大眾生活在一起,佛法的戒律決不是要求別人遵守,是要求我們自己遵守,別人這個六和有沒有做到與我不相干,我自己有沒有做到,他不跟我和,我要跟他和。佛家的戒律值得人尊敬,它不戒別人,它戒自己,所以它能行得通,它能做到究竟圓滿。限制別人這行不通的,法律再嚴,我們常常聽說走法律的漏洞,沒有法子,戒自己就沒有事情,真的得到圓滿。
三學、六度、十願,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相不相應?果然相應,那你這一句佛號跟佛就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哪有不生淨土的道理!你真的是身心安穩,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統統得到,你真的解脫了。不是說你往生就解脫,你沒有往生,現在在世的時候你也解脫了。修無師沒有往生之前,他是不是解脫?舊金山這個念佛的老太太,每天做家事,她有沒有解脫?她解脫了。他們的心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二六時中念念跟阿彌陀佛相應,跟極樂世界相應,在這個世間過一天用一天功,一分一秒都沒有空過。這種人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他是修行人的榜樣,是修行人的典範,我們應當要向他學習。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後面還有一個總結,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諸佛子,最勝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往下還有八大段,連這個東方、南方總共十方,十方總結經文完全相同,所以就不重複。要特別提醒自己的就是末後兩句,這兩句說明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聲聞應化在九法界,為什麼?就是『隨眾生心,悉令調伏』,就是為這個。普賢十願裡面有「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看看跟這兩句意思一樣不一樣?《楞嚴經》裡頭也有兩句,「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世尊為我們說明再來人應化在這個世間做什麼,我們明白了,我們要學習,我們雖然還沒有出離六道十法界,現在要學,要有這個心。
來到這個世間幹什麼?「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為眾生,我們要做好榜樣。修無師是個好榜樣,鍋漏匠是好榜樣,舊金山往生的老太太(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好榜樣。早年在台灣台南將軍鄉,那個老太太站著往生的也是念佛三年,好榜樣。這都是我們最近的,這是一點都不假,千真萬確的事實,為我們作證;三轉法輪作證轉。這真幹,真成就,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記取,我們要迎頭趕上。好,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西方離垢世界,我們將經文念一段: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離垢世界中,或名悔恨,或名資待,或名展轉,或名住城,或名一味,或名非法,或名居宅,或名妄著處,或名虛妄見,或名無有數。】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都是苦聖諦的名號。《華嚴經》裡面常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總的說,說一,就是苦聖諦;說多,苦聖諦的別名無量無邊,所以這個地方最後一個名稱叫「無有數」。苦諦如是,集、道、滅無不如是,這個道理與事實我們都要清清楚楚。
我們看西方『離垢世界』,苦諦第一個名字叫『悔恨』,這個名字含義也是深廣無際。總的來說,我們把它歸納起來講,「悔恨」不外兩方面,我們現在人說話,正面跟負面。如果對於惡的事情我們做了,悔恨,自己也懺悔,這是善法;如果這個惡事惡行,後悔我為什麼沒有做,在我們這個世間這些現象真有不是沒有,你雖然沒有做,你後悔自己沒有做,這個念是惡念。不要以為這個惡念沒有果報,惡念一樣有果報。如果這一樁是善事你沒有去做,你悔恨,這是一念善。這個好事情,我為什麼沒有做,為什麼這麼愚痴,這是一念善。如果是反面的,這是一樁好事情,悔恨我為什麼要做這個,這個念頭不善,真有。而且這些事都在我們的身邊,你只要細心觀察,很可能在自己,自己身上。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凡夫常常起悔恨之心,煩惱。他為什麼有?說實在話,這是愚痴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辨別善惡,做了之後往往後悔,這個後悔,後悔是果報也是造業。因果確確實實是同時,因果永遠分不開家,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相續,因果循環,所以才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確實佛給我們說法,把這個放在苦諦裡頭,我們想想很有道理,真的是事實真相。
學佛的人真正契入境界,有諦無苦,諦是什麼?了解這個世間果報的真相。我們今天住在六道,了解六道的狀況,六道眾生在受苦,八苦交煎,還要加上壞苦、行苦,這都是從總的綱領來說,細說說不盡,不止八萬四千。悔恨,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恨,有的時候恨自己,有的時候恨別人,能不能解決問題?永遠不能解決問題,只是在增長業緣,造成的結果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真正解決問題,無論是自己個人的,家庭的,事業的,乃至於擴大到國家、世界,真正能解決是在自己,不在外面。我們世間人稱之為大人物,偉人,聖賢豪傑,他們為什麼有那麼大的智慧德能?沒有別的,就是孟夫子的一句話,「反求諸己」,他能夠做深度的反省,他絕不怨天尤人。往內在深省才發現問題是怎麼發生的,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無悔無恨,那是覺悟的人,那是修行真正有功夫、有成就的人。六道凡夫,我們冷靜思惟觀察,哪一個沒有悔?哪一個沒有恨?悔恨是果也是因緣。
第二個名稱,『或名資待』。這個名詞不好懂,清涼大師沒有解釋,沒有解釋就叫我們顧名思義。這個名詞是在苦果裡頭,我們想想這個名詞的意義,「資」是一種能量,這個能量裡面有善有惡,讓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頭受苦受難,這個「待」是等待;換句話說,這個日子不好過。能量是什麼?業力,不是別的。業力有過去生中造的,有現在造的;過去造的叫業因,現在造的,對現在來講它是緣,對來世來講它是因。我們對於這樁事情疏忽了,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任意的在造作,叫發作,那麼苦有得受了,「待」就是有得受。
聰明人、覺悟的人、回頭的人那就不一樣,知道阿賴耶識裡面含藏著過去無始劫以來,無量無邊的惡業種子。這是肯定的,人不是這一生,有過去,有過去生生世世,過去無始累積下來的這些種子還得了!佛在經上有個比喻說,如果阿賴耶識裡面的習氣種子要是有形狀的話,哪怕再小像微塵一樣,盡虛空也容納不下。我們相信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阿賴耶識有這麼多惡業種子,種子起現行需要緣,緣不具足,它不起現行。我們今天不善的念頭、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行為,這就是緣,把阿賴耶識不善的業習種子統統引發出來,那就夠你受的了。這個一發出來就是不善的果報,豈不是自作自受嗎?你怎麼能夠怨天尤人。
如果你真的覺悟,真的回頭,我在這一生當中,我的思想善、我的念頭善、我的言行善,沒有一樣不善,好,阿賴耶裡面不善的種子業因再多,現在沒有緣,它不起現行。當然阿賴耶裡面還有很多善的種子,我們今天心善、念頭善、行為善,把阿賴耶裡面善種子引發出來了,現在生活環境,善!所以佛法不重視因,重視緣,你看佛家常講緣生,很少聽說有講因生的,沒有講因,講緣,道理就在此地。因,佛說一切眾生十法界的因統統具足,真的是平等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平等平等。現在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十法界十條路,我們願意走哪一條?你願意走哪一條,你把其他的緣斷掉,把這一條路的緣加強,你就成功了。這是理,道理,真實的道理。
十法界裡面,我們都曉得最殊勝的是佛道,「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常常在念。祖師大德把這個話編在我們課誦本裡頭,讓我們天天念,沒錯,是天天念,念了幾十年,很可惜依然是有口無心。心行不相應,這一句叫白念了,空念了,古人常講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受罪,你還是怎麼受罪,沒有辦法得到解脫。這什麼原因?說實在話,念得不夠多,為什麼?沒有真的醒悟過來,要加強,果然念多了,人會豁然覺悟,覺悟過來,醒過來了。這一醒過來的時候,他心行就相應,那樣才起作用。
所以,為什麼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人教學,這個原則方法傳了幾千年,都沒有改變,你就想它一定有道理。幾千年當中難道沒有聰明人,沒有更好的方法嗎?還是守這個老方法,你就要認真想想,這個老方法它的價值不能夠疏忽,不能夠輕視,不能夠隨便更改。所以連外國人有一點覺悟也明白,人生在這個世間一切時一切處都在學習,無論是順境、逆境。逆境並沒有什麼不好,問題是你要會學,果然會,順逆都是好的增上緣,都能夠幫助你提升,幫助你進步;生生世世不斷的在求進步,最後你達到圓滿。這是一個常途,通常普通的一個學習的理論。淨宗法門這是特殊,這不是一般學習的理論,所以世尊、諸佛都稱之為難信之法,真難信,那不是假的。
誰能相信?在一般講兩種人,一種是上上根人,聰明絕頂,他一聽到他相信,他能夠立刻接受。上上根人,實際上指的是哪些人?我們現在才明瞭,《華嚴經》上的地上菩薩,怎麼知道的?佛在這個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上上根人。十地,始是初地,終是等覺,這十一個位次,從初地到等覺不離念佛,他們真懂得,他們真幹,所以在華藏世界他們帶頭,後面跟進的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位菩薩跟進,你想想看這個境界是個什麼樣的境界。第二種,善根深厚,這是過去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他都學習這個法門沒能成功,但是阿賴耶裡面種子習氣有相當大的力量,只要有緣把它引發起來,它就起作用。這兩種人容易度!我們上上根學不到,從前李老師常講,我們只有學下愚。下愚也不容易學,就是愚不可及,我們一般人比不上他,愚不可及。我們雖然根性不利,這是實話,為什麼?在佛法裡面,有同學經過幾年的薰陶,有同學有十幾年,有同學有二、三十年,還沒有回頭,還沒有醒過來,煩惱習氣常常起現行。自己也常常悔恨,自己為什麼還造業?雖然悔恨,時間很短,過一會又忘掉,毛病又發作了。
我們這個講堂最大的好處,天天在學習經教;換句話說,天天都有一段時間在提醒。我們學院訂在下個月十九號開幕,開幕之後,我們要正式上軌道。學習經教的同學,天天講經;換句話說,天天有很多人在此地提醒我們。念佛堂的同學給我們做示範,你看這些念佛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解行相應。在這個小道場裡頭這樣殊勝,對初學的人來說有很大啟發的緣分,機緣。什麼時候真的覺悟過來,清醒了,無論在解門,無論在行門,我相信你的功夫得力了,你回頭了,這一回頭,必然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你。再看第三句:
【或名展轉。】
這個『展轉』就是講到輪迴,果會變成因,因又會變成果,因果永遠的在轉變,不停的在轉變,速度非常快,快到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佛法裡頭表法用蓮花。我們今天塑造佛像,佛像是坐在那裡,下面是蓮花,站在那個座上也踏在蓮花上,懂得這什麼意思?蓮花是因果同時,不像其他的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花謝了果才現前;蓮花是因果同時。你看蓮在開花的時候,蓮蓬裡面就有蓮子,這是表法,並不是佛菩薩真的站在蓮花上,坐在蓮花上,不是。他們修因證果,自行化他,都是因果同時,所以用蓮花表這個意思。蓮花更有一層深義,雖然因果同時,它清淨不染,這就超越。如果你染著,你就出不了六道、就出不了九法界;唯有決定不染著,永遠保持你的清淨平等覺,你就超越了。
所以六道裡面的事實真相,因果轉變,因果相續,因果循環,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佛在經上講得很好,「因緣相會時,果報還自受」,種什麼樣的因,你得什麼樣的果,這是六道裡面的真相,佛菩薩一語道破。這個現象能不能消除、能不能化解?答案是肯定的。那要等你徹底覺悟,宗門裡面講大徹大悟,知道萬法皆空,真心本性裡面沒有這個東西,到那個時候你才能化解。這在大乘佛法裡面講,法身菩薩,也就是真正超越十法界了;十法界裡頭有,一真法界裡頭沒有了。
到一真,並不是究竟圓滿,他還要修行,還要幫助自己向上提升,他修行到哪裡修?多半回到九法界來,所謂是乘願再來,廣度眾生。是沒錯,度眾生也度自己,這就是我們世間常講教學相長,老師幫助學生,學生也資助老師,幫助老師向上提升,教學相長。到如來果位,究竟佛果,那個時候倒駕慈航在九法界示現,才真正是完全為眾生,不為自己,自己沒有了;換句話說,等覺菩薩廣度眾生,裡面還有一分為自己,他生相無明沒破。
由此可知,有緣教學幫助人,未嘗不是好事,天天在學習經教,天天在勸導別人。要知道勸別人一次,同時是勸自己一次;天天勸別人,天天勸自己,別人未必回過頭來,自己真的回頭了,為什麼?自己一堂課沒有缺,別人聽經,不見得完全聽到,他有缺課的時候,上課的老師,他真的一堂沒缺。在學習當中又何況常常接受學生的詢問,老師要給他解答,這是提升自己的智慧德能最好的學習機會,是解答問題。問題不提出來自己不知道,一提出來的時候,豁然明白了,那你解答得很清楚;有時候一提出來,不能解答,就知道還得加緊去學,再去查詢這一方面的資料,幫助自己進步,也測驗自己修學的成績,用這個方法來測驗,看看在日常生活當中,所遭遇的許許多多的疑難雜症,能不能有善巧方便來解釋。第四句:
【或名住城。】
城是城堡,這個『住城』我們想想看,就不自由了,你就受了拘束。這個城堡是什麼?是六道輪迴。三界,確實六道是個大城,大城裡頭還有小城,色界是個小城,欲界是小城裡頭還有個小城,你不容易超越。說個不好聽的話,這個城就像監牢獄一樣,住在這個裡面是什麼人?犯罪的人。六道確實是個監牢獄,住在這裡面人都不自在。所以世尊在《法華經》上講「三界統苦」。欲界是最糟糕,什麼苦你都要受;色界好一點,苦苦不受,他有壞苦,他有行苦;到無色界,那就更好一點,苦苦沒有,壞苦沒有,他還有行苦。所以佛說三界統苦,我們自己要覺悟。
墮落在欲界,我們是墮落在欲界,無量劫來沒有辦法跨越一步,所以佛在經典上常說「可憐憫者」,我們自己還不知道,真可憐,不是假的。為什麼出不去?用現在的話來說,認知錯誤,把這個世間幻色(這個幻色是講物質)當真,佛法講色就是我們今天講物質,不知道物質是假相,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假相,相有理無!所有一切現象都沒有自性,就是都沒有自體,這個相怎麼發生的?緣生的。緣,我們現在的話講條件,許許多多條件聚合,這個相現前。緣聚,相就現前;緣散,相就滅了。聚散無常,剎那生滅,這種現象我們見不到。現在的科學家相當聰明,他們從先進的科學儀器裡面觀察到一部分,略知一些現象,但是他還不覺悟。他見到的,我們一般講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他還是不覺悟。科學跟聖教走的是兩個方向,這兩個方向是兩個不同的結果,一個確實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用佛教的術語說,得到解脫了,那就是什麼?出城了,出去了;科學永遠住城,沒有辦法超越,即使他希求超越,還是不能超越,頂多超越欲界到色界,超越色界到無色界,再就超越不出去了。這個事情,我們從科學家的報告能夠體會到。
近代有一些科學家說,地球在五萬年之前科學技術也是發達到很高明,比我們現在還要殊勝,不知道什麼緣故毀滅掉了。毀滅之後,現在慢慢又起來了,達到一個最高峰的時候,又來一次毀滅;不能解決問題。根本的因素就是迷在物質上,這一迷,對於這物質就起了妄想分別執著,就起了貪瞋痴,這麻煩大了。不知道物質現象是假的,不知道物質現象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道理,只有大乘佛法講得清楚、講得明瞭,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不再「住城」,我們要出去。好,現在時間到了。